李哲藝音樂創作年表
2017.03 《瘋原祭》合唱交響曲國樂版
2017.01 《一路走過來》交響曲
2017.01 《我們在這裡》交響曲
2016.12 《四月雨幻想曲》二胡與大提琴合奏團版
2016.11 《四月雨幻想曲》弦樂團版
2016.11 《四月雨幻想曲》弦樂四重奏版
2016.10 《水漾》豎笛薩克管與鋼琴三重奏
2016.10 《Searching》十一重奏室內樂
2016.09 《Windows of Asia》管弦樂演奏曲
2016.09 《灣聲印象》大型國樂團與預錄音樂演奏曲
2016.09 《第一街首部曲》國樂音樂劇
2016.08 《三分熟》網路短片配樂
2016.08 《中華英雄》大型舞劇原創音樂
2016.07 《桃園印象》管樂團交響詩篇
2016.07 《森聲不息》大型國樂團演奏曲
2016.07 《電音三太子》二胡笙與大型國樂團協奏曲
2016.06 《水漾》雙豎笛與鋼琴三重奏
2016.05 《沙度》舞蹈音樂創作
2016.05 《中台博物館多媒體影片音樂》交響樂版
2016.05 《Amis Fantasy》管弦樂演奏曲
2016.05 《Ita Thaw Fantasy》管弦樂演奏曲
2016.05 《Let's Dance》中西樂五重奏
2016.04 《天祭》原住民音樂劇
2016.03 《眾神》電影配樂創作
2016.01 《good afternoon》電腦音樂創作
2016.01 《接送情》舞台劇音樂設計
2016.01 《香夭捌拾大板》粵劇音樂設計
2015.11 《小王子 2.0》全劇音樂創作
2015.10 《蔣渭水交響詩》歌仔戲唱腔與大型國樂團
2015.10 《泰雅序曲》弦樂四重奏版
2015.09 《電音三太子》小提琴電小提琴與大型國樂團協奏曲
2015.09 《秋天的大地》薩克管女高音與鋼琴三重奏
2015.09 《藝陣幻想交響組曲》大型國樂團演奏曲
2015.08 《繁華似錦台北城》大型國樂團演奏曲
2015.08 《伽藍雨綿綿》搖滾歌仔戲全劇創作
2015.07 《悲欣交集音樂劇》全劇音樂創作
2015.07 《幸福小寶貝》長笛與室內樂演奏曲
2015.06 《四月雨幻想曲》長笛與豎笛重奏團
2015.05 《台灣舞曲第五號》豎琴八重奏
2015.04 《釧兒音樂劇》全劇音樂創作
2015.03 《金色年代台灣夢》小提琴與管絃樂團協奏曲
2015.03 《清玉案》歌曲
2015.03 《Formosa Fantasy》薩克管與吉他二重奏
2015.01 《水漾》小提琴二胡與鋼琴三重奏
2014.12 《水袖與琴弦》音樂設計
2014.11 《Busan Fantasy》奚琴小提琴與管絃樂團協奏曲
2014.10 《風雲》大型舞劇原創音樂
2014.09 《瘋原祭》合唱交響曲交響樂版
2014.08 《鹽鄉風情》大型國樂團演奏曲
2014.08 《泰雅序曲》弦樂團演奏曲
2014.07 《Mauliyav 在哪裡》人聲與大型國樂團音樂劇場
2014.07 《小潔的時光魔法蛋》全劇音樂創作
2014.06 《愛琳娜》電影音樂創作
2014.06 《無為》舞蹈劇場音樂創作
2014.04 《Beautiful City》豎琴合奏曲
2014.03 《狐公子綺譚》全劇音樂製作
2014.02 《韓國幻想曲》奚琴與大提琴雙協奏曲
2014.01 《天頂一粒星》作曲
2014.01 《打狗傳奇》嗩吶 雙管 薩克管 與國樂團協奏曲
2013.12 《四月雨幻想曲》小號與管弦樂團
2013.08 《四月雨幻想曲》小號與管樂團
2013.07 《逆天行》蘭陽舞蹈團舞劇全劇音樂創作
2013.06 《Open舞台劇》全劇音樂創作
2013.05 《士林夜市》國樂團演奏曲
2013.04 《不負如來不負卿》全劇音樂創作
2013.03 《台灣舞曲第六號》國樂團演奏曲
2013.01 《水袖與胭脂》全劇音樂及配樂創作
2012.12 《半人》全劇音樂創作
2012.12 《港都綺緣》二胡小提琴協奏曲與國樂團
2012.11 《港都綺緣》二胡大提琴協奏曲與管絃樂團
2012.10 《台北十景》弦樂六重奏
2012.10 《絃舞 I 》弦樂六重奏
2012.10 《絃舞 III 》弦樂六重奏
2013.01 《花漾》電影配樂創作
2012.10 《哥倫布》全劇音樂創作
2012.09 《馬卡道狂想曲 》弦樂六重奏
2012.08 《蘭花花》全劇音樂創作
2012.07 《府城隨想曲 》國樂器獨奏與絃樂團協奏版
2012.06 《台灣舞曲第一號》小提琴,法國號,鋼琴三重奏
2012.04 《四月雨幻想曲》二胡與管樂團
2012.03 《艷后與她的小丑》全劇配樂及音樂創作
2012.03 《四月幻想曲》梆笛與國樂團
2012.03 《箏舞第二號》古箏與弦樂四重奏
2012.03 《絃舞 II 》弦樂團與鋼琴
2012.02 《人間影》全劇音樂創作
2012.02 《電音三太子》小提琴與電子小提琴協奏曲與管絃樂團
2012.01 《愛的城市》合唱曲
2012.01 《光行者》全劇音樂創作
2011.12 《嘉義新八景》管樂團演奏曲
2011.10 《台灣新世紀風情畫》管絃樂團與國樂團
2011.10 《四月天雨幻想曲》小提琴與管絃樂團
2011.09 《雙燕》全劇音樂創作
2011.09 《大願春秋》全劇音樂創作
2011.09 《小鬼湖之戀幻想曲》小提琴與木琴
2011.08 《南風》國樂團演奏曲
2011.08 《四月雨幻想曲》二胡與管弦樂團
2011.08 《宋宮祕史》管樂團演奏曲
2011.08 《府城隨想曲 》二胡喉管獨奏與國樂團協奏版
2011.07 《雙小提琴幻想曲》
2011.05 《馬祖世紀風情畫》鋼琴與國樂團協奏曲
2011.05 《桃園隨想曲》國樂團演奏曲
2011.04 《星夜遠航》《新世界》演唱曲
2011.02 《牟尼之瞳》全劇音樂創作
2010.10 《台灣舞曲第五號》國樂團彈撥樂器
2010.10 《思想再起》管樂團演奏曲
2010.10 《馬克波羅》全劇音樂創作
2010.10 《後舞台青春夢》全劇音樂創作
2010.07 《思想再起》銅管六重奏與管樂團
2010.07 《泰雅序曲》管樂團演奏曲
2010.06 《台灣舞曲第一號》小提琴,長笛,鋼琴三重奏
2010.06 《泰雅序曲》管弦樂團演奏曲
2010.06 《玻璃娃娃》演唱曲
2010.05 《思想再起》管弦樂團演奏曲
2010.04 《白香蘭》全劇音樂創作
2010.03 《AIRA 管樂團幻想曲第一號》管樂團演奏曲
2010.02 《府城隨想曲》國樂器獨奏與管樂團協奏版
2010.02 《府城隨想曲》國樂器獨奏與管絃樂團協奏版
2010.02 《福爾摩莎進行曲》管樂團演奏曲
2010.01 《夢幻地中海》弦樂與木管室內樂曲
2009.12 《府城隨想曲》(二胡,中阮,古箏,笙,笛子,揚琴)與鋼琴二重奏版
2009.10 《吉娃斯迷走山林》全劇音樂創作
2009.09 《狐仙》全劇配樂創作
2009.08 《喜羊羊與卡拉拉》全劇音樂配樂創作
2009.08 《台灣舞曲第二號》雙大提琴與中提琴三重奏
2009.08 《天堂的缺口》全劇音樂創作
2009.07 《風華再現》管樂團演奏曲
2009.06 《登頂》管弦樂團演奏曲
2009.05 《雙囍長笛與國樂團協奏曲》、《國王的新衣》兒童音樂劇全劇音樂
2009.04 《四月幻想曲》國樂團
2009.02 《台灣舞曲》揚琴合奏團演奏曲、《淡水爵士隨想》弦樂團演奏曲
2009.01 《四月雨幻想曲》揚琴合奏團演奏曲
2008.12 《觀自在》舞劇全劇配樂
2008.10 《四月雨幻想曲》長笛與管樂團協奏曲
2008.07 《大提琴二重奏隨想曲第一號》
2008.05 《四月雨幻想曲》小提琴與管弦樂團協奏曲
2008.04 《愛的三部曲》七重奏
2008.03 《絃舞》弦樂團演奏曲、《鐵人之歌》演唱曲
2008.03 《台灣舞曲第一號》長笛,低音管,鋼琴三重奏
2008.01 《戲箱》全劇配樂
2007.12 《冬之旅》長笛與豎琴二重奏、《箏舞》古箏三重奏
2007.11 《俠客》豎笛與弦樂四重奏
2007.10 《童謠萬花筒》弦樂四重奏
2007.10 《第四號隨想曲》雙簧管與豎琴二重奏
2007.08 《海倫凱勒》音樂劇全劇配樂及歌曲
2007.07 《美國印象》豎琴與弦樂四重奏、《夢舞潘金蓮》小提琴與管弦樂團、
《老鼠娶親》二胡與弦樂團、豎琴、《老鼠娶親》二胡與豎琴五重奏
2007.06 《FLORA》舞蹈音樂劇場全劇配樂
2007.05 《台灣舞曲第一號》鋼琴三重奏
2007.04 《虹之組曲》弦樂四重奏
2007.03 《箏舞》古箏獨奏、《雙囍》豎琴與弦樂四重奏、
《四月望雨》豎琴與弦樂四重奏、《絲戀》多媒體音樂劇全劇音樂創作
2007.02 《在巴黎的天空下》小提琴無伴奏曲、《馬卡道狂想曲》管弦樂演奏曲
2007.01 《電梯裡的小孩》全劇音樂創作、《清晨》室內樂演奏曲、《曙光》室內樂演奏曲
2006.12 《清晨》四重奏、《曙光》四重奏
2006.06 《戲劇原理》全劇音樂創作
2006.05 《雙囍豎琴協奏曲》、《第九號小提琴無伴奏幻想曲》
2006.04 《納尼亞傳奇首部曲》全劇音樂創作
2006.03 《童謠萬花筒》國樂團演奏曲
2005.12 《客來思樂古典隨想》管絃樂演奏曲
2005.11 《小國哀歌》小提琴與鋼琴
2005.09 《妳是我媽媽》全劇音樂創作、《迷離仲夏夜》三重奏
2005.08 《想咱自己》演唱詞曲、《玫瑰花開放的時》演唱曲
2005.06 《紅皮黃毛藍屁股》全劇音樂創作、《第八號小提琴無伴奏幻想曲》、
《Bapf the Rainbow》長笛四重奏
2005.05 《第七號小提琴無伴奏幻想曲》
2005.04 《泰中禮讚》演唱曲
2005.03 《台灣樂景圖》長笛合奏團演奏曲
2005.02 《第六號小提琴無伴奏幻想曲》
2004.11 《朝聖之行》全劇音樂創作
2004.10 《美國印象》長笛家族與電腦音樂、《客來思樂古典隨想》室內樂演奏曲
2004.09 《島嶼神話》舞劇配樂創作
2004.08 《童謠萬花筒》鋼琴獨奏曲、《擊木歌》三義國際木雕藝術節主題歌曲
2004.07 第四號小提琴無伴奏幻想曲
2004.06 《抱天空》序曲
2004.05 《台北地圖之尋找潘金蓮》佛拉明哥舞劇全劇音樂創作
2004.04 《淡水爵士隨想》豎笛重奏團演奏曲
2004.03 《在巴黎的天空下》長笛無伴奏幻想曲
2004.02 《大稻埕的老鼠娶新娘》戲劇配樂創作十首
2004.01 短笛無伴奏幻想曲
2003.12 《魔法師梅古拉的二十四孝大冒險》戲劇配樂創作、第三號小提琴無伴奏幻想曲
2003.11 《最後一夜》小提琴與豎琴二重奏、《夜歌即興集錦》豎琴獨奏曲六首、
《仲夏夜之夢》小提琴與豎琴二重奏、《夜情歌》小提琴、大提琴與豎琴三重奏、
《夜歌》大提琴與豎琴二重奏、《夜精靈隨想曲》小提琴與豎琴二重奏
2003.09 《兆豐金控》廣告配樂
2003.06 《台北十景》薩克斯風與豎琴二重奏
2003.05 《月光華爾滋》長笛、打擊與弦樂團、《霓裳羽衣曲》長笛、打擊與弦樂團、
《太陽舞曲》長笛、打擊與弦樂團、《月光傳說》長笛、打擊與弦樂團、
《白兔嬉遊曲》長笛與弦樂團、《月桂悲歌》打擊與弦樂團
2003.04 第二號小提琴無伴奏幻想曲、《狂戀台灣》中提琴無伴奏樂曲
2003.03 《聲之音》劇場配樂
2003.01 台北市麗山高中校歌
2002.12 《夜樂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與豎琴四重奏、第一號長笛家族四重奏隨想曲
2002.05 電玩軟體《劍靈II》場景音樂八首
2002.03 台灣舞曲第一號《探戈》豎琴獨奏
2002.01 第一號弦樂四重奏隨想曲
2001.12 《馬卡道狂想曲》國樂團
2001.11 《廟埕》國樂團
2001.09 《踏板遊戲組曲》豎琴獨奏
2001.07 第一號小提琴無伴奏幻想曲
2001.06 《廟埕》絃樂團
2001.05 第三號隨想曲 (豎笛與豎琴二重奏)
2001.03 《廟埕》弦樂四重奏
2001.02 《廟埕》管絃樂團
2000.11 丘比特豎琴教本第二冊練習曲九首、《掌中隨想曲》管絃樂團、
《八方風雲會中州》鐵軌管鐘及枕木琴與管弦樂團
2000.09 第二號隨想曲 (雙簧管與豎琴二重奏)
2000.08 第一號隨想曲 (大提琴與豎琴二重奏)
2000.06 丘比特豎琴教本第一冊練習曲九首
1999.10 《虎姑婆》短篇動畫主題曲
1999.07 《洋娃娃》兒童獨唱曲
1999.06 《表演就要開始了》
1996.11 《戀戀情深》豎琴獨奏曲
編曲作品:
管絃樂 407首
管樂團 95首
國樂團 136首
室內樂 3273首
電腦音樂 507 首
總計:4418首
冒險奇譚魔法蛋 在 冒險奇譚1 HD 與蘇的告別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雖然早就知道會離開隊伍,可是我還是使用了三個 魔法蛋 還有花時間練級, 這角色還是蠻喜歡的,可惜這遊戲就是要塑造 冒險 家歷盡艱辛且遇上形形色色的人, ... ... <看更多>
冒險奇譚魔法蛋 在 [問題] 冒險奇譚1學魔法的道具- C_Chat板- PTT 動漫區 的推薦與評價
RW20102年前, 4F如果菲娜身上東西沒滿的話等菲娜再度加入妳隊伍後魔法蛋11/18 13:58. →. RW20102年前, 5F會出現在她的物品欄裡如果菲娜身上東西滿 ... ... <看更多>
冒險奇譚魔法蛋 在 [心得] 冒險奇譚グランディア- 看板PlayStatio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原本考慮該PO Old-games板,但是這遊戲PS Store上有所以還是PO這裡
第一印象是製作用心內容豐富,開頭一段劇情是全語音,第一個城鎮就很大,整個感覺起
來十分有生氣,重複跟NPC說話可以看到2~3種對話。透過人物刻畫、音樂、運鏡,確實營
造出洋溢的冒險氣氛,很容易就代入角色的心情。幾個場景的氣氛也相當不錯,古代遺跡
、礦坑、幽靈船、迷霧樹海。
遊戲的人物和世界觀設定,給我的感覺很類似宮崎駿的動畫(天空之城、風之谷),古代神
話、企圖操縱古文明力量的軍隊、古代遺跡、神秘的精靈石等等。主角一行人的年齡設定
都很小,根本還是小鬼就要拯救世界了。主角是個典型的少年漫畫性格,熱血、富正義感
勇氣不輸人、遇事不屈服,現在來說就是有點中二...,想追隨父親腳步,成為偉大的冒
險家。
<戰鬥系統>
初見吸睛的還有戰鬥系統,算可以稱作半即時制吧,除了輸入指令、發動技能魔法以外,
時間是不斷流逝的。敵我雙方每人皆有各自的IP量表,滿了就能行動。特別的地方在於
1.戰場有空間概念
技能魔法多是範圍傷害的,與敵人空間中的分佈有關。普通攻擊時必須移動到敵人的位置
,如果無法在時間內到達,這次的行動便無效。角色能力值的"移動"會決定移動時的速度
,對近戰角色重要。
2.敵我雙方是同時動作
敵人發動攻擊時,敵人也同時朝我方攻擊,攻擊動作中被打到會是Counter,傷害較高,
準備中的技能魔法甚至會被取消。
3.IP量表也會受到傷害
Critical攻擊、技能和魔法都帶有IP的傷害值,可以削減敵人的IP量表,遲緩甚至取消敵
人準備中的技能魔法,這點在BOSS戰就頗重要,反之亦然,我方的出招也會被敵人取消,
如果來不及出招,可選擇防禦。也因此戰鬥中要稍微考慮敵我IP量表的關係,在敵人快出
招時設法把它取消。
<技能、魔法、道具>
角色的育成有一點點的自由度,一開始的角色都可使用複數種武器,有獨立的武器等級,
各自對特動能力參數有加分,但是要學會新技能通常要求全武器等級。
學習魔法要消耗有限的道具"魔蛋",消耗一個就能學習火風水土其中一系的魔法,隨魔法
等級上升,能學到同屬性的新魔法。少部分魔法是組合兩系學得的,如閃電系是火+風。
但是能學的魔法也是有角色限制,並非每個角色能學會所有魔法。
火風系的好練,早早就有大範圍魔法,傷害比較通用。水土系的難練,範圍魔法比較少,
水系只是回復輔助用,無傷害魔法,施法過程的又比較久。(這時就覺得我能理解DQ的簡
單美,強力的魔法也是簡潔有力,不用特效拖泥帶水)
角色的某些技能是需要武器等級跟魔法等級才能學會的,例如主角ジャスティン的紅蓮劍
,需要刀劍+火系等級。但是很可惜,除了主角全系魔法都有相關的技能以外,其他角色
只有少數。
每個人身上能帶的道具有限,只有12個。打怪搜寶常會滿,要常整理道具欄有點麻煩。地
圖走過一定距離都會安排個儲存點,在儲存點可以回復,所以身上其實不需要太多回復道
具,遊戲中的道具店其實用處不大。
<伙伴輪替>
遊戲有一點和DQ7相同的地方,故事途中初期伙伴會永久離隊。這是整個遊戲中我最有感
觸的一幕,情節是合理又有點感人,在整篇超級光明正向的故事中,少數呈現出像是現實
中的無奈。在DQ7中也有同樣的安排,只是理由比較讓我不爽,DQ7那位老兄根本是跑去搶
人家老婆,把朋友給丟了。這種安排有他的劇情渲染力,玩來比較揪心,但是對特別培養
該角色的不幸玩家,真的是很錯愕。
從那時間點開始,除了男女主角以外,其他伙伴會不斷替換,一定的故事後,舊的離隊新
的加入,技能魔法則會遺留1/3的經驗值可傳給新角色。算有好有壞吧,我是不太喜歡。
最討厭的地方就是,新角色的魔法要幾乎重新練一遍真的是充滿的作業感。我索性就不練
了,魔法幾乎只靠女主角一人。
遊戲剛開始沒多久就現身的神祕人物リエーテ,是古代遺跡的神官、時代的見證人,原本
神秘威嚴的形象,終盤加入隊伍後,言行完全讓玩家對她的形象崩盤,是比較逗趣的笑點
。
<低年齡取向>
接下來說說缺點,冒險奇譚很明顯是比較低年齡取向,這點衍生出至少兩個大缺點。首先
是難易度很低,我還不記得曾經玩過什麼RPG,重頭到尾沒有任何一次BOSS戰輸過,整個
遊戲也只全滅過一次,還是被敵人先制攻擊的情況下。我也不記得曾經玩過什麼RPG,最
後的大魔王竟然只是出來挨打的,簡直是給勇者一行人圍毆洩憤。
也是因為前述戰鬥系統IP量表的原因,多對一的情況,幾乎是一面挨打,或許製作團隊考
量完全不理IP量表機制,把它當作回合制的玩家。因為這種低難度,到了中後期戰鬥毫無
緊張感,只是專注在練技能魔法。每個新地圖的敵人也感覺不到什麼特色,因為只要先攻
,2次行動左右就清完了,甚至常常無傷結束戰鬥。個人認為RPG的戰鬥過於簡單,實在是
致命傷,減少許多玩家的情緒代入感。
第二點就是過於正面光明的劇情,因為是給低年齡小孩玩的,不能太黑暗太悲傷。雖然故
事設定了一些人物離別、悲傷的命運情節等等,但最終總是美好的,連之前分別的伙伴,
都可以跨越大半個世界,瞬間跑來跟主角打氣。最後還來個超級Happy Ending,連壯烈犧
牲的人都可以死而復生,過於矯情,讓我有點膩。
故事開頭洋溢的冒險情懷,到了後半變成拯救世界路線後便有點無味,甚至覺得強加了許
多說教性質,也有些不耐。冒險感的高峰我覺得是在登上高牆"世界的盡頭"頂端的那一幕
,之後雖然到了未知的新世界,卻開始覺得有些平淡。
<美術設定>
個人覺得美術也是一個缺點,地圖上的2D人物跟怪物醜了點,村鎮內的人根本看不出是男
是女,怪物沒什麼設計感,重複性高。3D地圖的配色挺奇怪的,有些刺眼。
感覺前後的製作密度,有些不平衡,像是一開始做的太多太認真,後來發現資源不足一樣
。開頭有豐富語音,後來其實很少聽到配音。一開始的幾個地圖算很有氣氛,但是後來的
地圖幾乎很平面,差異性不太,只是重複找路走迷宮一樣,低難度加上無新鮮感,走地圖
都會有作業感。
過場動畫有時用CG有時用動畫,純用動畫我可能比較喜歡。
<總結>
通關時間約43小時,內容應該算有點份量。如果遊戲發售的當代玩到,應該會是款心中的
名作,但是如果已經是大學生的年紀了,我不會特別推薦別人這款遊戲。
只玩遊戲前半,評分我會給A,整體來講我只有能給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147.0.19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layStation/M.1431765443.A.68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