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一開始是直接交換彼此的產品,但很麻煩,於是慢慢約定,用某種貴金屬作為交換的中介,形成了貨幣。這就是一般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常識。
但這本書告訴你,這個常識是錯的。書中說到,按人類學家的考察,歷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換的經濟,更不用說由物物交換演變來的貨幣;相反,有很多證據表明,貨幣最初的形態是關於欠債的記錄,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比如,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的債務記錄,近代英國使用的木條借據,太平洋的雅浦島上使用的石頭貨幣,乃至今天銀行系統中流動的電子數據,都能證明貨幣是一種信用債務記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交易媒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債務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債務表示負擔,信用強調償還,它們都代表欠債,因此在很多時候可以互換,比如信用卡就是債務卡,信用記錄就是債務記錄,信用擴張就是債務擴張,等等。
那麼關於貨幣是信用的觀點是怎麼弄丟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紀的英國,發生過一場關於貨幣鑄造的大辯論,當時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認為,貨幣作為商業活動的工具,價值要固定,標準要統一,他不認可貨幣是信用,而相信貨幣是金銀,這種觀點贏得了辯論,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把它寫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中,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經濟學的常識,也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失誤。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有經濟學、古典學以及國際關係等多個學位,所以這本書不像一般經濟學著作那麼嚴肅,而是很有戲劇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貨幣常識的丟失,書中稱之為「謀殺案」,不過作者認為,洛克否定正確的貨幣常識是無心之舉,所以將它定性為「意外死亡」,充滿了故事色彩。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譯為「貨幣野史」,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按這本書的觀點,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重大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這有什麼用呢?用一位讀者的話說,魚恐怕永遠也不能操縱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經逆流而動的徒勞,才會去嘗試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好。這就是認知的價值。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為什麼說貨幣的本質是債務記錄,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第一部分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憑借在書本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原始經濟中,貨幣是不存在的,只有物物交換,效率很低。因為你必須找到一個交換對象,他有你想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兩方面湊齊才行。這個困難讓人們產生了對交易媒介的需要,比如貝殼、金銀、銅錢等等,你可以賣出商品賺取它,又可以用它來購買一切物品,並且可以囤積起來,作為今後的財富。這就是貨幣的由來。它的本質是交易媒介。
這套理論流傳廣泛、深入人心,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邏輯想象,並有權威認證。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這種觀點,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洛克也堅持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經濟學奠基之作《國富論》中發展了這套理論,被後來的經濟學著作沿用,成了經濟學的標準常識。
當然,它有時也會受到懷疑,比如經濟史上有個著名的「拿石頭當錢」的案例,就對這種常識構成了挑戰。案例說的是在太平洋西部,接近菲律賓的地方有一個島叫雅浦島,當地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島上只有三種產品——魚、椰子和海參,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製品,很少跟外界貿易,可以說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社會。
按理說,這種地方最可能看到物物交換的景象,但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與眾不同的貨幣,學術上叫「費幣」(中文是浪費的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不等,中間有一個洞,可以插進木棒進行運輸。一開始人們認為,當地人選擇這種貨幣形式是為了防盜,因為它不易攜帶,就不會成為偷盜的目標。
但後來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在雅浦島上,交易計算的是彼此的債務,用債務抵消,餘額在以後的交易中再結算。即便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如果需要轉移的費幣太大,不容易搬動,它還是會留在原處。這個案例引起了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注意,它不僅對貨幣起源的常見理論提出了挑戰,還引發了貨幣到底是什麼的懷疑。
一般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充當中介起到方便交易作用的特殊商品。但雅浦島的費幣並非如此,通常這些石頭比交易的物品更難移動,在大多數交易中根本沒有被交換過,因此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媒介,更像是一種信用記錄和債務清算手段。
那麼,雅浦島的狀況是不是特例呢?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證據出現,人們發現它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比如,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就有了記錄債務的貨幣技術。考古發現當時的帳簿上有一種叫謝克爾的記賬單位,它記錄了商品、勞動和法律懲罰等各種事物的價格,比如每個月的勞動價值是1個謝克爾,租一輛牛車每天要支付1/3謝克爾,扇別人的耳光要罰款10個謝克爾,等等。這種經濟既不是物物交換,也不靠鑄幣支持,而是靠虛擬的債務和收入記賬系統來運作。這時候貨幣充當的是計量單位和債務記錄,而不是一種商品。
又比如在公元12世紀,英國出現了用木條作憑證的支付系統,人們在木條上鑿出凹口,以記錄貨幣單位的數量,將它一分為二,債權人和債務人各拿一根。債權人那一根可以作為支付憑證流通,當有人把代表債權的木條拿到債務人跟前要求償付時,兩根木條上的切口必須匹配。這種獨特的支付系統,在英國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今天的銀行體系,更能體現貨幣是信用和債務的特點。這一點我在《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的解讀中談過,這裡就不展開說,只做簡單的概括,那就是:銀行通過批准對企業或個人的貸款,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這些貨幣的本質,就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債務)記錄。
總之,這本書通過引用一系列證據和研究,否定了傳統經濟學提出的,貨幣是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的觀點,比如美國學者喬治·道爾頓認為,如果將「以物易物」定義為沒有貨幣的市場交換,那麼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重要或主流的交易模式;劍橋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更是直截了當的說:「從來就沒有關於以物易物經濟的直接記錄,更不要說從這種體系中誕生貨幣了。」
那麼貨幣是什麼呢?這本書認為,貨幣是由債務記錄和清算系統構成的社會技術,它的核心是信用。傳統經濟學認為,有形的貨幣才是錢,信用和債務是以此為基礎衍生的虛擬現象;而這本書認為,信用和債務才是貨幣的本質,硬幣、鈔票、存款等等這些具體的貨幣,只是表徵,是用來跟蹤記錄經濟中債權債務關係的工具;打個比方,認為貨幣產生信用,就像說太陽圍著地球轉,那是錯誤的直覺,而認為信用產生貨幣,就像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才是貨幣的常識和真相。
第二部分
那麼,這種常識和真相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呢?這要從一場辯論說起。因為17世紀的英國,出現了貨幣短缺,因此要重鑄貨幣,人們對此產生了分歧。
當時的英國,主要流通的是銀幣,它在使用中會磨損,還有人把邊角銼下來,鑄成新的硬幣牟利,這些殘缺的硬幣重量或成色不足,卻以法定面值在流通,於是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發現成色不同的硬幣都以相同的面值流通,就會把沒有毀損的貨幣貯藏起來,只用那些不合格的劣幣進行交易,這樣就把良幣從市場中排擠出去。
結果就是,在17世紀60至90年代,硬幣磨損、偷銼剪切的現象在英國愈演愈烈,劣幣充斥於市場。到了1695年,大多數流通硬幣所包含的銀的成分,只有出廠時的一半左右,相同材質的銀塊的價格,比鑄成硬幣要高出近25%。另外由於當時的金、銀兌價不合理,英國的銀幣外流,導致貨幣短缺,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商貿秩序和經濟發展。
於是,英國政府和議會開始醖釀重鑄貨幣,但對於如何重鑄,爭議很大,其中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財政大臣威廉·朗茲,另一位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
財政大臣朗茲建議,把所有銀幣的面值都提高25%,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舊的劣質硬幣雖然重量和成色不足,但可以按面值流通,而新鑄成的優質貨幣,要麼將法定面值提高25%,要麼將實際含量降低20%。總之就是提高銀幣的法定面值,降低鑄幣的金屬含量,這樣可以讓人們願意把白銀送到鑄幣廠被收購,同時那些被私藏的優質銀幣也會重新進入流通,使銀幣短缺的狀況得到改善。
但另一方面,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反對朗茲的意見。他認為白銀才是真正的價值來源,才能充當法定貨幣,貨幣必須保持固有的含銀量,才能維護貨幣的信譽,因此他反對降低鑄幣的含銀量。他主張按原來的重量和成色標準重鑄新幣,取代殘損的舊幣,而在新幣取代舊幣的過程中,由政府承擔損失。
他們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貨幣觀。洛克認為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的價值是由充當貨幣材料的金屬含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隨意變動標準,這叫金屬主義;而朗茲認為貨幣的金屬含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標識,因為貨幣只是國家規定的計量符號,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叫名目主義。換句話說,洛克認為錢是金銀,信用只是硬幣的延展;而朗茲認為錢就是信用,硬幣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徵。這就是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區別。
最後,這場辯論的結果是洛克的主張獲得了政府認可。1696年1月,英國議會下令,從當年6月起殘缺的硬幣不能再用。在此之前,它們可以用來繳納稅款或購買政府債券,仍然按法定面值計算,從7月起,就只能按貨幣中真實的含銀量以市場價回收。這樣,缺損的貨幣被收集起來,加上政府投入的白銀,按照標準的重量重鑄貨幣,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年。
按照作者的觀點,朗茲的建議是正確的,而洛克的主張把事情弄糟了,但是沒辦法,他們的權威和影響力相差太遠。洛克不僅被後世認為是啓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並且在當時也被看作英國議會制度的首席理論家,是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他不僅決定了英國鑄幣大討論的政策結果,也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接下來誕生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洛克的貨幣觀就佔據了主導,按原書的話說,「在斯密和他的古典經濟學追隨者的作品中,出沒著一個幽靈:這就是約翰·洛克以及他那套貨幣自然主義。古典經濟學家對洛克的忠誠不可動搖:貨幣就應該是黃金或白銀。」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和其他商品比起來,金屬損耗較少,沒有任何東西比它們更抗侵蝕。此外,金屬還可以按任意數量分割成小塊……正是這種特性,讓金屬變成了最適合商貿和流通的工具。」
不僅如此,洛克對價值的認識,也就是「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的觀點,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它極大地簡化了理解經濟的任務。因為如果把價值看作天然的東西,那麼經濟學分析根本不用關心貨幣。貨幣只不過是為瞭解決交易不便的媒介,人們想要的不是它,而是可以用貨幣買到的商品。這樣一來,經濟學的分析最好是從忘掉貨幣開始,而去關注生產、分配、消費等「真實」的經濟問題,就像另一位經濟學家穆勒總結的那樣,「簡而言之,從本質上說,在社會經濟範疇中,不可能有比貨幣更不重要的東西了。」
就這樣,經濟學從創立開始,就把貨幣打入了冷宮,因為主流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不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觀點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貨幣野史》這本書看來,這恰恰是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一個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
第三部分
那麼,運用新的貨幣常識,可以分析哪些現象、解決什麼問題呢?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要想正確認識金融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就需要運用新的貨幣常識。
就拿過去幾十年來說,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02年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動蕩並不是偶然出現,而是反復發生的。這種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有不穩定的特質,因為它總是傾向於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金融危機。
比如,在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會上漲,導致投機增多,很多人將資產抵押成貸款,進一步買入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漲。而大量投機產生的債務,會讓投資者資金緊張,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利息。當債權人開始要求償還時,負債累累的投資者必須賣掉資產來維持現金流,而這時候,已經沒有交易對手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資產價格,因此出現拋售,導致資產價格跳水以及流動性緊張,最終造成金融危機。
更麻煩的是,金融危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它會帶來收入下降和失業。2008年之後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還算是溫和的,往前追溯問題更嚴重,比如2002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社會騷亂和政局動蕩。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房價、股價的大幅下跌,企業大面積破產,造成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什麼呢,他在書中說到:
「許多國家目前的金融不平等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或者說它們的債務太多了。而且我也認為,目前嘗試逐漸減輕這些巨額債務的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在經濟上也不令人滿意。而如果參考梭倫書中的建議,我們就能提前處理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設計幾年的高通脹,或者通過直接重組債務的方式。」
你看,這裡提到了梭倫的建議,也就是梭倫的改革。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雅典的執政官,展開了一系列被後世稱為「甩包袱」的社會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取消債務。而所謂通過高通脹或重組債務來處理問題,就是作者認為,為了減少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隱患,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減輕社會負債群體的負擔,甚至是大規模地赦免債務。
這種建議是異想天開嗎?不是,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書中說到,古代中東地區就有這樣的傳統,在整個社會不能支撐債務負擔的時候,國王會宣佈,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宗教歷史上,每四十九年的最後一個贖罪日結束後,叫「禧年」,這一年每個奴隸都可以重獲自由,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物歸原主,每一筆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正是按這個思路,1997年有人發起了「禧年債務運動」,要求取消貧困國家的債務,特別是那些發生飢荒、戰爭和瘟疫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陷入了依賴債務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是減免或者完全取消債務。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市場經濟中,遵守契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還主張赦免債務呢?
這就要回到對貨幣的認識上來。傳統貨幣觀點認為,經濟價值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實,貨幣的職責就是衡量它,但不能影響它。貨幣本位是政治公平的支點,就像物理天平的支點一樣,它必須固定在一個位置,才能保證測量準確。因此,遵守債務契約和尊重貨幣本位是一件順應規律、理所當然的事,不能違背它。
但是這本書認為,沒必要把經濟價值看作天然的事實,而應該看作是為了實現公正繁榮的社會而發明的概念。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不是貨幣穩定,而是實現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既然如此,債務重組或通貨膨脹導致的違約或偏離貨幣本位,只要有利於社會穩定,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羊群的共識》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似乎印證了作者的觀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冰島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因為之前他們大量擴張信貸,欠下了巨額債務,危機爆發後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破產,三十萬冰島人背負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加上資本市場的虧損,平均每個人背負了上百萬美元的債務。於是,冰島政府決定重啓經濟,將危機時期產生的居民負債一筆勾銷,用三大銀行的稅款來補,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支持。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幫你回顧一下它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是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常識,因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級別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常識是錯的。因為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物物交換的堅實證據,反而有大量的歷史研究表明,貨幣最初是以債務記錄的方式誕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現代銀行通過借貸創造貨幣的機制,更是清晰無誤地展示了這一點。
其次是貨幣的這種常識,是怎麼在經濟學中被遺忘和顛倒的?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歷史的偶然造成了這個結果,因為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洛克,在一場重要的貨幣辯論中贏得勝利,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作者認為經濟學把貨幣看作交易媒介,把經濟看作是去掉貨幣之後的物物交換,進而認為貨幣在經濟中無關緊要,對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只有把貨幣看作信用或債務,才能明白它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造成經濟波動影響巨大,這才是貼近現實的觀點。
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作者在書中談到了金融危機,他認為貨幣總是傾向於積累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是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要維護社會穩定,我們只能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比如赦免窮人的債務,這在西方有歷史和宗教的傳統,卻對「欠債還錢」的中國古訓構成了挑戰。
不過我認為,讀完了這本書,如果理解了貨幣是債務、同時也是信用的觀點,會對中國的另一句古訓「人無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人無信不立」是一種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質利益沒有太大關係。而當我們知道貨幣就是信用之後,「講信用」似乎多了一層理由。它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就是講信用的巨大價值。」
出廠證明規定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810華爾街日報
*【聯合國報告:一些氣候變化影響可能無法挽回】
聯合國創建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周一公布的最新報告中表示,未來幾個世紀,海平面上升、冰蓋融化和氣候變暖的其他影響可能無可挽回,並且「肯定」是由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所導致。
https://tinyurl.com/yh5vpx6e
*【參議院民主黨人公布3.5兆美元反貧困和氣候計劃大綱】
美國參議院民主黨人公布了一份3.5兆美元的反貧困和氣候計劃大綱,他們希望今年秋季通過該計劃,進一步詳述了他們計劃在沒有共和黨支持的情況下通過這項重大立法努力的雄心。
https://tinyurl.com/yh4du8k6
*【美國參議院接近通過基建法案】
約1兆美元的兩黨基礎設施法案在參議院通過了最後一組程式性障礙,使該立法有望在未來幾天內輕鬆通過。
https://tinyurl.com/ygr656zk
*【影響美聯準會通脹預期的最大變數:房租】
未來一年,影響美國通脹率的最大變數可能不是二手車或機票,而是住房。
https://tinyurl.com/ygf7jegb
*【拜登支持美國國防部要求現役軍人接種新冠疫苗】
美國國防部決定,將新冠疫苗列入美國現役軍人必須在9月中旬之前接種的疫苗名單,總統拜登對此表示強烈支持。
https://tinyurl.com/yzqjf3uj
*【加拿大對完全接種疫苗的美國人重新開放邊境】
加拿大向完全接種疫苗的美國遊客開放邊境,並計劃從9月初開始也向其他國家完全接種疫苗的遊客開放。
https://tinyurl.com/yjd5qbwo
*【Delta肆虐下企業陣腳大亂,辦公場所何時重開再度成疑】
新冠疫情的反撲正迫使美國企業的管理者們拋棄為未來幾個月設計的計劃。
https://tinyurl.com/yjbvzovs
*【別指望員工回公司上班,因為他們辭職了】
隨著美國經濟復甦,全國選擇跳槽的員工的比例創下至少20年來的最高水平。
https://tinyurl.com/yjfal8oy
*【美國聯邦法官支持諾唯真游輪對佛州疫苗接種證明禁令的挑戰】
美國聯邦法官支持諾唯真游輪的訴訟主張,即佛羅里達州禁止企業要求顧客提供新冠疫苗接種證明的規定無效。
https://tinyurl.com/yjx4a7us
*【美國國務院對未經授權向中國和俄羅斯出口雷達軟體的公司處以罰款】
美國國務院對矽谷一家雷達製造商處以罰款,該公司承認違反美國敏感國防技術出口的規定。Keysight從2015年開始向中國、俄羅斯和其他15個國家出售軟體和設備,共計24次未經授權出口。
https://tinyurl.com/yh2qszrc
*【美國政府宣布對白俄羅斯實施更多制裁】
在白俄羅斯選舉一周年之際,拜登政府周一宣布對該國實施更多制裁。白俄羅斯的選舉被普遍認為存在舞弊行為。
https://tinyurl.com/ygv4zwaj
*【塔利班奪取戰略重鎮昆都士以及阿富汗北部其他城市】
阿富汗政府在該國北部一些主要城市的防線崩潰,失去了對北部大片地區的控制。塔利班利用駐阿美軍撤離之機奪取戰略重鎮昆都士,並佔領另外兩個省會。
https://tinyurl.com/yj2jwzv9
*【紐約州州長古莫可能面臨彈劾,秘書宣布辭職】
紐約州民主黨籍州長古莫的秘書德羅莎周日晚間表示,她將辭職。由於性騷擾指控以及刑事調查,科莫可能面臨彈劾。
https://tinyurl.com/yzuovanq
*【中國7月份PPI跳漲,儘管已採取措施平抑大宗商品價格】
隨著原油和煤炭價格飆升,中國7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升幅達到12年多以來的最高水平。但經濟學家們表示,價格上漲不太可能持續。
https://tinyurl.com/yjm3ewlj
*【面對疫情和極端天氣,中國出口保持韌性】
儘管中國7月份進出口增長有所放緩,但在國內洪災和Delta變種威脅等挑戰之下,中國的出口部門仍然顯示出了持續的韌性。
https://tinyurl.com/ygmqc9xd
*【高盛下調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因Delta變種肆虐】
高盛下調了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理由是高傳染性的Delta新冠變異毒株正在快速傳播。不過,高盛預計今年第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將出現回升。
https://tinyurl.com/yjuj9t2m
*【油價走低,受中國Delta疫情擔憂影響】
石油和其他主要工業大宗商品價格周一下跌,此前中國政府阻止Delta變異毒株傳播的措施令投資者對全球能源需求感到擔憂。
https://tinyurl.com/ye8cfwzv
*【微信的「青少年模式」面臨法律挑戰】
北京的檢察官表示,騰訊旗下的微信提供的「青少年模式」功能不符合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相關規定。海淀區人民檢察院發公告稱,擬對騰訊子公司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https://tinyurl.com/yjbkoamo
*【中國反壟斷部門擬對美團處以約10億美元罰款】
據知情人士透露,對美團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處罰決定可能在未來幾周內宣布。
https://tinyurl.com/yz7rxjfc
*【阿里巴巴女員工性侵指控引發眾怒及調查】
警方正在調查阿里巴巴一名女員工針對其時任主管的性侵指控;這家中國電商巨頭的CEO張勇在內網發帖中稱「震驚,氣憤,羞愧」。
https://tinyurl.com/ygf5cg9p
*【中國「雙減」新規反成焦慮來源】
最近中國政府不僅對教培行業實施整頓,還對「學區房」採取了行動。然而,政策上的巨大轉變已讓家長們煩躁不安,包括那些原本認同政府長期改革目標的家長們。
https://tinyurl.com/yz6dt87h
*【華為收入下降38%,美國制裁造成的損害加劇】
華為第二季度收入下降38%,為連續第三個季度下降,而且下降速度自2020年底以來加快。美國制裁對其智能手機和電信設備的銷售造成的損害加劇。
https://tinyurl.com/yeh5lgk5
*【報導:印度考慮降低電動汽車進口關稅】
路透援引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話報導,印度正考慮削減電動汽車的進口關稅,降稅幅度最高可達40%。
https://tinyurl.com/yfy8k3c7
*【三星集團實際掌門人李在鎔將獲假釋出獄】
三星集團實際掌門人李在鎔將在本周晚些時候獲假釋出獄,但目前仍不清楚他將如何,以及是否能立即返回這家韓國最大企業集團工作。
https://tinyurl.com/yk4jdap7
出廠證明規定 在 台北市議員 張斯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郭台銘董事長在臉書發表聲明,民進黨對於民間企業採購疫苗捐給政府的態度是協助還是阻礙,越來越透明。
❶ 「 #有消息傳來民進黨不同派系間有不同的意見」;這個說法曾經聽說過,尤其是在當初林全的東洋一度要引進3000萬劑疫苗時,最終宣佈宣布「水太深、不玩了」,就有人提出質疑是不是有相關利益問題導致破局。顯然到了今天,這個問題依然存在,而且越滾越大。
❷ 「 #關鍵問題若無法突破只是在原地繞圈圈」;關鍵問題是什麼其實也很簡單,就是當初郭台銘董事長提出符合規定的申請文件後,陳時中突然蹦出的「原廠授權書」。熟悉業界的前輩說,以前並沒有這個規定,僅需原廠證明書,載明出廠序號、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數量、產地。蘇貞昌和陳時中那麼篤定的說「買不到疫苗」,就是因為設置人為障礙,賭你郭台銘買不到疫苗啦!
❸ 疫苗是最重要的事,大家都認同。郭台銘6/1提出申請後,6/13日晚上才接到陳時中說要協助的電話,兩個禮拜的時間是有什麼好猶豫的,如果我是中央疫情指揮官,我第一時間一定馬上致電表達感謝,並儘速安排對接事宜。這段時間內沒有任何政治角力,我是很難相信啦~
❹ 永齡基金會還沒公佈合約內容,但是政府一定會有角色,特別是疫苗廠商在乎的免責問題,衛福部也應該具體承諾比照往例辦理。國人對於衛福部疫苗採購進程相關的疑慮,一概以「 #國家機密」回覆,民眾對於郭台銘和衛福部的國際疫苗採購效率信任度,答案是很明顯的。
❺ 當初郭台銘表示宣布要捐贈疫苗的時候,民進黨政府就可以表示支持的態度了,結果那陣子蔡英文臉書直播的影片都是有關國產疫苗,也確實輿論轉向討論國產疫苗的安全性與效性,這叫滿腔熱血的郭台銘情何以堪?
「蔡英文政府已全線開綠燈」,這個新聞標題我看到就想笑,那了綠燈裡面一定有 #民進黨的形狀,符合派系利益、符合黨派利益,才會考慮符合國家利益。我也希望拜託蔡英文和民進黨狠狠打我臉,畢竟每消耗一天,就有國人寶貴的性命消逝!
#張斯綱 #綱好在乎你
#台北市議會 #士林北投
#COVID19 #新冠肺炎 #蔡英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陳時中 #衛福部 #疫苗 #郭台銘 #永齡基金會 #東洋 #BNT
出廠證明規定 在 出廠證明資料說明 的相關結果
出廠證明 資料說明. 送測試體所使用之材料、五金配件、玻璃、防煙條及(軟質)氣密條、耐燃. 材料等,除本體上應有廠牌或型號標示外,應提供相關原廠出廠證明、型錄、. 材質 ... ... <看更多>
出廠證明規定 在 政府採購法的專家- 勞務、異議、申訴、調解、仲裁 的相關結果
所謂出廠證明書,一般係指製造廠對所生產的產品所開立的一個證明書,所以非製造商只能開具品質保證或保固保證書。 2. 至於要開立何種證明則看契約約定如何 ... ... <看更多>
出廠證明規定 在 政府採購論壇- 如何開立出廠證明書 - 公共工程委員會 的相關結果
本人承攬之工程.該工程已驗收完成.但業主要求結算時檢附出廠證明書.本人購買之電線乃經由水電材料行訂購.並不是由電線生產商處購得.是否可由水電材料行出具出貨證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