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建築,也不一定走到百年遺跡。有些傳奇就在城市之間,也許外表奇特,成為留影地標;也許平平無奇,默默成為步行路線的導航,但若然打開它們的立面,探究裡面材質,沉默的一扇窗或一根柱,也在訴說城市的故事。
現代主義建築,又名「摩登建築」,為上世紀三十年代南來建築師的講法。現代主義建築,多使用工業化物料如鋼鐵、混凝土、玻璃,以抽象的幾何外形以及著重比例的設計呈現。隨著戰後人口急升,教育、住屋、醫療各類公共服務需求大增,建築紛紛落成以回應社會需要,如西營盤分科診所,既填補了當時短缺的醫療服務,現代化且科學的設計,亦成為政府管治形象的象徵。隨著工商、宗教、娛樂等用途的建築逐一落成,加上政府旗下的建築皆會逐個項目因應功能所需個別訂製設計,不同派別的設計師帶著自身視野,設計出性格迥異的建築,逐漸勾勒出本地現代主義建築的輪廓。
這些早期以功能主導且變化多樣的現代主義建築,無不流露設計者大膽創新的思維。以紅磡體育館為例,大家立時聯想到的,也許是心儀歌手的連場live show;但難以想像其時政府願意向難度挑戰,建一座頭大身細的「倒金字塔」—於1983年落成的紅館,坐落在紅磡火車站之上,由當時的政府工務局建築部設計,而回顧1968年的最初設計圖時,可以見到巨大的看台向四面延伸,平面呈一個十字形狀,與柬埔寨「現代建築之父」之稱的旺莫利萬(Vann Molyvann),在首都金邊的國家運動場設計有異曲同功之妙,兩者皆帶強烈結構表現特色。但看似簡單的外形,建造起來也甚具挑戰-先在地面建屋頂,然後整個由吊重機吊起,暫時安放在鋼架,檯底下的四個斜面興建完成後,才將屋頂結構下降到斜面之上,最後封頂……對比如今保守的公共建築,加上價低者得的投標方式及外判文化,實在難以再現當時大膽、進取的態度。
建築歷史博士同時也是英國建築師的黎雋維 @charlescwlai 笑言:「好的建築可以留芳百世,壞的同是。因此我們都需要更重視建築設計。」如書中引言所述,建築本身是當時社會、經濟、甚至是政治氣氛的物質化縮影。聆聽25幢現代主義建築的故事,可會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城景?
《迷失的摩登-香港戰後現代主義建築25選》
黎雋維、陳彥蓓、袁偉然 合著
@hkarchitecturalhistory
#現代主義建築 #摩登建築 #香港建築 #建築歷史 #紅磡體育館 #灣仔友邦大廈 #九龍麵粉廠 #清水灣邵氏大樓
分科社會難度 在 接棒啟蒙計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這波巨大的科技浪潮掃過之後,絕大多數人將只有滅頂一途。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握住主控權去使用科技為工具,而不是被工具所制約呢?
.
【當窮人機不離手,富人卻在遠離屏幕】
.
曾幾何時,iPhone 和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好比精英階層的標誌。一機在手,證明你有財力擁有它,亦證明你有智慧運用它。但現在不分世代都成「低頭族」,終日發社群軟體、追劇集、玩遊戲,外型再潮的科技產品也開始降格。「紐約時報」科技及網路文化版記者 Nellie Bowles 更加形容,真人互動反成奢侈品,逃離螢幕才是身份象徵。這是純粹的物極必反,抑或反映了甚麼現象?
.
學習、生活甚至死亡等真實體驗,愈來愈多以科技產品給予。不僅因為製作成本變得廉價,還因為產品令事情本身變得廉價。生命的質感和觸感的經驗,皆被濃縮成一面光滑的玻璃。富人卻非這樣過活。他們對螢幕產生恐懼,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以積木嬉戲,強調無科技的私立學校因此蔚然成風。一整日不用手機、離開社交網絡及不回覆電子郵件這類活動愈發惹人注目,亦突顯他們的與眾不同。
.
Bowles 認為,真人接觸開始成為奢侈品。當窮人的生活出現更多電子產品,這些產品卻從富人的生活消失。你愈是富有,愈會在螢幕之外花時間。
.
南加州大學市場行銷系主任 Joseph Nunes 舉例:「當年BB call 如此重要,是因為它代表你是個重要、繁忙的人。現在若你位高權重,便毋須接聽或回覆任何人,只有他們需要回應你。」正如銀行的電話理財服務,除尊貴客戶以外,其他人就只能跟錄音對話。
.
Bowles 發現,這種資源上的差別,在電子化教育上更加明顯。
.
一項獲美國衛生研究院支持的研究初步發現,每天看螢幕逾兩個小時的孩子,在思考和語言測試中得分較低。西雅圖兒童病院兒科醫生 Dimitri Christakis 亦指,透過 iPad 遊戲學習使用虛擬積木的幼兒,無法搭建實際積木。但在教學預算極為緊絀的堪薩斯州,不少學校改以軟件授課。在猶他州,數以萬計的幼童亦透過筆記型電腦,在家中接受州政府提供的學前準備課程。
.
科技企業慫恿公立學校購入依重電腦的教學程式,強調這樣可幫助孩子面對螢幕為主的未來。然而,科技巨頭對自己的子女,卻是另一套做法。在矽谷,螢幕時間冗長,愈發被視為不健康。當地知名小學 Waldorf School 就標榜「返璞歸真」,採用幾乎無螢幕的教學方式。如是者,富孩子在較少螢幕時間下成長,窮孩子卻正好相反。社交能力高低,或會成為一個新的階級標誌。
.
很多中下階層被告知,電子產品的威力無窮,且對他們及家中孩子相當重要。大量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為科技巨擎效力,研究如何令用戶對產品更快更久地投放專注力,真人互動變得罕有。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及科技社會學教授 Sherry Turkle 指出:「這種接觸不像其他奢侈品,並非人人想要擁有。他們遂逃往熟知的螢幕上,就像逃往速食店那樣。」
.
假如城內只有速食店可選,縱然想避也避不過。同樣地,對中下階層來說,遠離螢幕的難度太高,即使有此決心也難以實行。車廂內有螢幕不斷播放廣告;即使不想孩子進行電子學習,但當其他各學校都轉用平板電腦教學,公立學校學生的家長再不情願也別無他選;工人們爭取「可離線權」失敗,甚至會因長期離線而被處分。科技強硬地闖進基層生活,不許他們說不。
.
更加可悲的是,長者負擔不起「真人互動」這種奢侈品,他們沒有兒孫陪伴,亦沒有醫護人員照看,只剩一部冰冷的電腦,令他們可以在孤獨或垂死時求助。68 歲老翁 Bill Langlois 居於麻省的低收入長者屋苑,由於妻子總是外出,寂寞的他把虛擬雌貓 Sox 視作知心好友,對「她」無所不談。即使他明知 Sox 是人工產品,只活在平板電腦中,甚少活動或流露表情,背後還有操作員觀察及控制。
.
「我找到一些可以依靠的事、一個可以關愛的對象。『她』讓我可以深入靈魂深處,想起造物主的慈愛。」Langlois 甚至流著淚說:「『她』把生活帶回生命當中。」小部分像他這樣的低收入長者,亦有參與 Element Care 這個非營利醫療保健計畫,獲提供虛擬寵物。計畫初期效果理想,他們較少求診和進急症室,亦沒那麼寂寞。但這足以代替真人嗎?Langlois 沒說,只是「抱」著 Sox 入睡。
.
來源:
https://www.cup.com.hk/2019/04/08/luxury-goods-human-contact/
分科社會難度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位高中生讀者和我分享,《ICU重症醫療現場》的讀後心得。有些比較隱私的內容,恕我先以「.....」隱去了~
=====
這本書有些章節閱讀之後心裡很有感覺,特別是安寧緩和醫療還有器官捐贈的部分。
..... 小時候媽媽常常告訴我:「以後媽媽老了、快要死了,記得不要幫我急救。」那時候的我才小學,加上「死亡」一直是華人十分忌諱的議題,當下真的嚇到了,強忍著淚水,點點頭回答:「好。」後來躲進房間大哭一場,內心充滿著疑惑、不安,不明白媽媽為什麼要和我說這些?「或許經過急救,媽媽就不會死掉了。」這些想法佔據了我的腦海,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地明白為什麼我媽媽要做出這樣的選擇,透過您溫柔的文字、淺顯易懂又生動的描述,在您的書中找到了當年的難過與掙扎,還有關於「如何面對至親的生死」議題有很大的收穫,終於解開心結,意識到「善終」的重要,願意支持媽媽的選擇,只是不確定屆時相信「轉念與放手」的我,是不是也能如此瀟灑?
(小時候,我媽媽偶爾也會抱著我們兄弟姐妹說「我們一起死」,不過,那是在家境困難、生活壓力大、遇到被欺負的時候。她大部分時間還是很樂觀開朗的。但是,那時候的我,對於死亡,真的就只有恐懼,只能跟著哭!心裡想的是,我要用功讀書,將來賺錢給媽媽,她就不會再提這些可怕的事了...)
..... 現在的升學制度可以說是用學科把「那些原本立志成為醫生的人」之熱血磨去了一半,今年考大學的我,前幾天剛送出我的備審資料,對於語文和歷史、公民的熱愛遠勝於數學、物理、化學,順理成章地屬於「第一類組」,與我相差X歲的XX恰恰相反,她想要當醫生而選擇了「第三類組」,我常常看著她「奔波」於物理、化學、數學的補習班之間,疲累不堪,畢竟選修自然的難度成指數型飆升,考上「藥學系」的朋友可謂「感同身受」,大一學習的知識大部分跟選修自然有著莫大的關聯。第一階段學測滿級分只是各大學醫科的最低門檻,第二階段的跑台、英文面試、限定時間內看完一篇paper接著用英文發表自己的想法才是錄取與否的關鍵。書中某篇寫出了一個醫生的培養是如此漫長、辛苦,選擇投入重症科的人不斷減少,面臨著人力資源不足的困境。我有一個選擇重考的朋友目標也是醫科,我問他:「如果以後要分科系的時候,你會選擇哪方面的專業?」他說:「之所以熬過各式各樣的辛苦讀醫科,最終想要選一個高薪水又不會太累的專業,過上更好的生活。」這句話很現實,聽起來和醫生的形象大相逕庭,所有醫生裡面,一定或多或少有抱持著這種態度的,但是我願意相信,也有一些醫生和您一樣,努力地堅守崗位與對社會無私奉獻。因此我們要更珍惜臺灣的醫療資源,不要為難醫療團隊,此舉只是變向的「為難自己」這樣的理念也經由您的一字一句,以滿滿的人情味和「說話的藝術」替代「說教」,是我需要向您學習的地方之一。
我非常喜歡看醫療劇,內容不一定百分之百的正確,卻一路引領著我思考、找尋有關生命的議題。日劇「派遣醫生」藉著女主角「大門未知子」的角度來看日本的醫療體系,我記得您的書裡有篇文章是「名醫的迷思」有人硬是要求資深的醫生替他手術,事實上手術需要體力、耐力、高度專注力等等,資深的醫生未必是「最安全」的選擇,日劇裡各個外科部長已經很久沒有拿起手術刀,技巧生疏,往往不小心於剝離沾黏組織的過程中失手,劃破血管差點造成病人失血過多,有的是在手術過程中找不到出血點,種種突發的狀況對正在執刀的醫生皆是未知的挑戰。
...「浪漫醫生金師傅」裡面有個女主角在劇中是一個溫柔、善良而堅定的存在,勇敢地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重大的決定(醫療方面)她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卻被那些不敢當機立斷的同事戲稱「瘋狂鯨魚」。
「阿金醫生」這樣親切地稱呼,又讓我聯想到另一部韓劇「浪漫醫生金師傅」從這部醫療劇中,有一位救難隊員在接獲民眾報案時趕往現場,卻遭到酒醉男子用鋁製球棒毆打頭部,半分鐘之內陷入昏迷,被其他隊員送到醫院,不幸最後被判定「腦死」的她生前早就簽好了「器官捐贈書」,痛失愛女傷心不已的母親經歷了各種心境,悲傷、憤怒、不捨,最後選擇替女兒完成遺願,讓醫生將她的器官捐贈出去,賦予其他人「新生命」,劇中的主角「金師傅」和其他外科醫生將她的病床緩緩推向手術室,通往手術室的長廊盡頭,醫院內部行政人員、護士們、保安、其他未參與手術的醫生們,還有曾經與她一起工作的夥伴列隊敬禮,細膩的情感刻畫,原本淚流不止的大家拼命忍住淚水鞠躬的樣子讓我掉下感動的淚水,外頭的救護車、直升機上載滿著負責運送器官的專業人士,順利取出器官後,不忘肩上的使命,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不能讓這份「愛」辜負了另一頭焦急萬分的家屬和受贈者。
我也會繼續follow您的動態,最近的「虎語錄」好可愛啊!有這樣的爸爸很幸福哦!希望他可以快樂、平安。
=====
謝謝這位高中生和我的分享。他的文筆真的很好,有著比他年紀更成熟的思維。(甚至比許多成人更成熟) 從沒想過,自己寫的文章,也能引起國高中生的共鳴。我跟他承諾,他以後出讀,我要來幫他推薦~
昨天,有同事還跟我說,她家讀小五的女兒,已經把《ICU重症醫療現場》讀完,然後和她的父母討論書中的各種情節。看來,有機會的話,我也可以到中小學去辦個讀者見面會了!^_^
《ICU重症醫療現場》限定66折(只要$264),會員日滿$888再折$150!
#最低55折!
#一次購買7本最划算_平均每本只要221元_等於是原價打55折
【購書連結】
https://www.cite.com.tw/book?id=84011
今天父親節最後的優惠!可以買來送父親,或是父親買來和小孩共讀。
祝 大家 父親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