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周易老師。今天來談一個重要問題:於繼續行為中另犯他罪,如果要構成行為單數(一行為),究竟要符合什麼條件?
有學者從德國的見解觀察,早期德國實務有認為,只要繼續行為中另犯他罪,兩罪構成要件實現時間有重疊,即屬一行為,而可論以想像競合犯。這點在兩罪構成要件行為「全部同一」的情形,應無疑問,可論以想像競合犯;然若兩罪僅有「部分」構成要件行為同一(重疊)時,能否當然論以想像競合犯,即有疑問。德國多數說先引入構成要件行為的實質內容,觀察先、後兩罪的構成要件行為是否源於行為人的同一身體活動,若是,才能將兩罪當成一行為,論以想像競合犯,否則應數罪併罰。不過,德國學說後續發展出較為緩和的見解,亦即為了確保繼續犯的犯罪成果,從而實行後續構成要件行為,仍可納入「一行為」的解釋範疇。(註1)
無獨有偶,我國最高法院亦採取類似德國學說的解釋取徑:
【最高法院100年度台非字第373號刑事判決】
繼續犯係以一個行為持續侵害一個法益,其特性為行為人僅有一個犯罪行為,在法益侵害發生時犯罪即屬既遂,然其不法侵害仍持續至行為終了時。雖云繼續犯僅一個行為,然其基本結構中可分為二部分,其一為著手實行構成要件之行為,另一為維持不法侵害狀態之行為。而行為人著手於繼續犯性質之犯罪,並持續至行為終了前之繼續情況中,另有實行其他犯罪構成要件者,而他行為與繼續行為有部分重合或全部重合之情形時,得否認為一行為,應就客觀之構成要件行為之重合情形、主觀意思活動之內容、所侵害之法益、行為間之關連性等要素,依社會觀念,視個案情節加以判斷。如行為人著手於繼續犯行為之始,即同時實現他罪之構成要件時,因二罪之構成要件行為的著手行為同一、時間及場所完全重合(如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駕駛一開車即誤油門為煞車,而撞傷路人),依社會觀念,故意行為與過失行為之主觀意思與客觀行為之發生時點無法明顯區別,自應論以一行為之想像競合犯。倘行為人於繼續行為著手後,不法侵害持續中,#另因故意或過失偶然犯他罪(即著手行為不同一),而有構成要件行為重合之情形者,因繼續犯通常有時間之繼續或場所之移動(狀態犯無此現象),#若該後續所發生之其他犯罪行為(無論故意或過失),#與實現或維持繼續犯行為目的無關,#且彼此間不具有必要之關連性時,#應認係行為人另一個前後不同之意思活動,此觀本院二十九年上字第一五二七號(2)判例即揭明斯旨。如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駕駛,於駕車途中,因疏於注意車前狀況而肇事致人受普通傷害時,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駕駛行為與過失傷害之行為,僅於撞人之時點與場所偶然相合致,且後續過失傷害之犯罪行為,並非為實現或維持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駕駛之繼續犯行為所必要,且與繼續行為間不具必要之關連性,從行為人主觀之意思及客觀發生之事實觀察,依社會通念,應認係二個意思活動,成立二罪,分論併罰,以維護國民法感情與法安定性。尤無一行為受雙重評價之問題存在。
當然,本判決後續認為,縱使在不能安全駕駛罪增訂加重結果犯的規定後,仍採上述標準判斷,許恒達老師有不同意見。畢竟立法者已透過刑法第185條之3第2項規定,宣示不能安全駕駛之繼續行為後,違犯過失實害犯罪,均屬該罪實行行為的一環,應認定為「一行為」(加重結果犯屬於法的行為單數),依想像競合從一重處斷。(註2)
我們再來看另一則最高法院判決,此見解亦為王皇玉老師所支持(註3):
【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235號刑事判決】
犯罪行為有一舉可畢者,有必須達相當時間始能完結者,前者謂之即成犯,後者乃為繼續犯。繼續犯,專指犯罪行為之繼續,非兼指犯罪狀態之繼續。所謂犯罪狀態之繼續,指犯罪雖已完畢,而犯罪所生之違法狀態仍繼續存在而言。一般即成犯,常有此種「狀態繼續」之情形。從而,在一個繼續犯之行為開始以迄完結之持續時程中,另有其他犯罪(即成犯)之實行行為時,此兩罪應如何處斷,端視其他犯罪之著手行為,究係存在於繼續犯之行為伊始,抑或是繼續犯行為著手之後,始犯他罪為衡。其屬於行為人著手於繼續犯之行為初始,即同時著手實行他罪者,因二罪之著手點同一、行為之時界及行為地重合,依社會通念,其主觀意思與客觀行為之發生無法明顯區別,在刑法牽連犯廢除之後,自應認與一行為觸犯數罪名之要件相侔,而依想像競合犯論擬。倘行為人係於繼續行為著手之後,始犯他罪,因其著手行為不同一,#若該後續所犯之他罪,#與實現或維持繼續犯行為目的無關,#且彼此間不具有必要之關連性時,#仍應認係行為人另一個前後不同之意思活動,#而依數罪併罰處斷。本件原判決係認定上訴人夥同共犯先將林瑋郴強架上車後,駕車駛離至車程約一分鐘之鄰近公園停車場,強推林瑋郴下車,分持鋁棒或徒手加以毆打成傷。則上訴人顯係在著手實行妨害林瑋郴行動自由之後,始另犯傷害罪,原判決因認其所犯二罪,應予分論併罰,適用法則並無違誤。上訴意旨,執以指摘原判決未以想像競合犯論擬,為判決違背法令。揆之說明,即非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註1:整理自許恒達,不能安全駕駛罪與過失實害犯的罪責及競合難題,台灣法學雜誌第212期,2012年11月,頁102-103。
註2:同前註,頁108。
註3:參王皇玉,私行拘禁罪與傷害罪之競合/最高院102台上235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229期,2013年8月,頁209。
———————————————————————
🌱 追蹤周易老師的ig:zhouyi_criminallaw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源自19世紀歐洲國家、卻是今日多數民主憲政國家摒棄不用的制度,卻是現今21世紀台灣政府進行都市計劃時的愛用工具——「區段徵收」,已引發諸多社會爭議,因而被稱為土地惡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苗栗大埔事件。 美國學者Robert E. Cushman,在一戰時期前往歐洲考察,帶回許多法院判決與案例,...
判決違背法令 在 陳政宏律師-不可不知的法律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強盜案件:「指認程序之合法性」
本案之指認過程違反內政部警政署所頒『警察機關實施指認犯罪嫌疑人程序要領』及法
務部發布之『檢察機關辦理刑事訴訟法應行注意事項』第99點所明示,『指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指認前應由指認人先陳述犯罪嫌疑人之特徵,不得有任何可能暗示、誘導之安排出現;必須告訴指認人,犯罪嫌疑人不一定存在於被指認人之中;其供選擇指認之數人在外形上不得有重大之差異,實施照片指認,不得以單一相片提供指認。』指認程序法令應認屬具有法拘束力之法定正當程序(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404 號判決、97年度台上字第261號判決、99年度台上字第4087 號判決、102年度台上字第1539 號判決參照),不符指認程序法令之指認,足以影響審判結果合法性,證人之指認程序違背相關法令時影響判決效力,原判決竟認法務部及內政部警政署各主管機關本於法定職權對於指認程序所訂頒之相關法令,僅為提供辦案人員參考之資料,無視國家法令制定之嚴謹程序,認國家法令為資料僅供參考不必依國家法令審判,判決違背法令。
判決違背法令 在 賴川、祁明、高宇的民商法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土地所有人和建商成立合建契約,並出具土地使用授權書予建商(使用借貸),同意建商在土地上興建房屋出售,嗣後,房屋與土地均已移轉,土地受讓人如為「明知」,其是否受原使用借貸之拘束?
____________
最高法院 108 年度台上字第 1037 號民事判決
(一)惟按地主提供土地與建商合建房屋,為供建商申請建築執照而出具之「土地使用權同意書」,性質上屬債權契約,僅當事人間有其效力。被上訴人所有系爭建物坐落之系爭土地,原為陳謝碧玉基於與建商胡俊雄等14人間之合建契約,出具土地使用權同意書與建商興建房屋,被上訴人雖直接或輾轉取得各該建物,惟並未購得系爭土地,上訴人係自陳謝碧玉處受讓系爭土地等情,為原審確定之事實。兩造既非土地使用權同意書之當事人,亦未繼受該債權契約,原審遽謂上訴人應受該債權契約之拘束,被上訴人得執系爭土地使用同意書之使用借貸關係對抗上訴人,已非無可議。
(二)又於具體個案,法院雖得斟酌當事人間之意思、交易情形及房屋使用土地之狀態等一切情狀,倘認土地所有人行使所有權違反誠信原則或公共利益或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時,固非不得駁回其「拆屋還地」之請求。惟該土地上之建物所有人究與土地所有人間並未存有任何法律關係,倘其因而獲有利益造成土地所有人無法使用土地受有損害,土地所有人是否不得依侵權行為或不當得利法律關係請求賠償損害或返還不當得利,則非無疑。本件如上訴人不受系爭土地使用同意書之拘束,被上訴人與上訴人間又未成立任何法律關係,上訴人是否不得向被上訴人請求相當租金之不當得利或損害賠償,非無再事研求之餘地。原審未詳推細究,遽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亦嫌速斷。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求予廢棄,非無理由。
判決違背法令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源自19世紀歐洲國家、卻是今日多數民主憲政國家摒棄不用的制度,卻是現今21世紀台灣政府進行都市計劃時的愛用工具——「區段徵收」,已引發諸多社會爭議,因而被稱為土地惡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苗栗大埔事件。
美國學者Robert E. Cushman,在一戰時期前往歐洲考察,帶回許多法院判決與案例,寫下《超額徵收》一書,也讓美國各州放棄引進此一制度。「超額徵收」是種土地徵收制度,其中以財務獲利為目的的稱為「獲利徵收」,對應台灣的便是區段徵收。
區段徵收除了以公共利益之名賦予政府剝奪人民財產的正當性,實務上也發生徵收後土地不作公共使用、反而轉賣建商炒地皮,違背原本聲稱的公共利益目的。本集邀請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和我們聊聊這本現今仍有相當價值的百年著作,以及區段徵收如何成為土地掠奪的工具。徐世榮也在節目中說道,現今台灣的土地徵收法令範圍包山包海,幾乎所有私人土地都適用,「千萬不要以為你會碰不到,只要政府它要用的話,你就會碰到了。」
➡ 燦爛時光會客室 https://www.facebook.com/628203450612701/
➡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PNN https://pnn.pts.org.tw/
➡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https://www.civilmedia.tw/
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線上隨時聽!
iTunes 版: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id1489272644
Spotify版:https://open.spotify.com/show/2m8zl28uCEPB2XDIzzrvrg
Firstory版: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2fw0kkocn850833khjgupua
MyMusic版:https://www.mymusic.net.tw/ux/w/singer/show/649705
Cloudflare版:https://player.soundon.fm/p/e031b220-7ad3-44f7-9191-a251e8ef8ed1
Google版:https://podcasts.google.com/?feed=aHR0cHM6Ly9vcGVuLmZpcnN0b3J5Lm1lL3Jzcy91c2VyL2NrMmZ3MGtrb2NuODUwODMza2hqZ3VwdWE

判決違背法令 在 刑事訴訟法這樣上】 論第379條判決當然違背法令/王葦-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新康德#司法三等#司法四等#檢事官#觀護人#書記官#執達員#執行員#法警【強效題庫班-刑事訴訟法這樣上】 論第379條 判決 當然 違背法令 /王 ... ... <看更多>
判決違背法令 在 對於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交通- 臺中 的推薦與評價
①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 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其判決當然違背法令:一、 判決法院之組織不合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