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寫作中的降維打擊】
這次分享的,是中國知名作家葉偉民的文章。主要談的是,寫作時該怎麼用好「比喻」這樣的大招。
他從一般人會用的比喻講起,再舉村上春樹、錢鍾書、張愛玲等文學大家的作品為例,詳細剖析了「比喻」的真諦。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厲害的比喻教學吧!
-
如果寫作裡也有降維打擊,那一定是比喻 / 葉偉民
人這輩子,如果不專事寫作,最好聽的話大概都留在了少年時代。在熾熱的情書中,在海誓山盟裡,在悠長的思念間……諸多修辭,以比喻最盛,卻也最不得要領,大多是「臉紅得像蘋果、雙眸彎成月牙、瀑布般的黑髮」之類,規矩得讓人捉急。
還見過更絕的,大學一個哥們兒喜歡吃柿子餅,又甜又糯,覺得世間美味不過於此。後來遇到心儀的姑娘,誇人家笑得像柿子餅,白白糟蹋了一段姻緣。
古人有訓:修辭立其誠。反過來說,言辭修飾不精當,是會翻車的。這一點,南朝劉勰和清代紀曉嵐有過跨時空切磋。前者在《文心雕龍》裡說:「(比喻)以切至為貴。」即準確切合才好。後者覺得太拘泥,評價「亦有太切,轉成滯相者。」意思是過度精確也不好,丟了靈氣。
都有道理。它們正是比喻的兩面——既要準確,也要出奇。個中平衡,極為微妙,比喻之難,也盡在此間。
一、戒掉「大路貨」
有種商品叫「大路貨」,不是指劣質貨,而是品質平均而銷路廣的東西,如平價服飾、速食麵、大眾飲料等,好用不貴需求大,就是不精美。
如果你還保留著小時候的作文簿,以下句子一定不陌生——
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大鏡子。
牡丹花像一團團熊熊燃燒的火焰。
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她的心靈如水晶般純淨。
這就是比喻中的「大路貨」,提筆就來,但問題也跟著來——不一定爛,但一定不會好。
這是為啥?因為喻體和本體太像、太接近、太陳舊了,喻得司空見慣、直來直去,最終失去想像空間和美感。比喻的關鍵在喻體,其與本體的奇妙組合是比喻的命門。
比喻的目的,朱光潛說得很清楚:「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如果說寫作也有降維打擊的話,那比喻絕對是一個,它甚至是某種語義的演算。好的比喻,就是找到喻體和本體間的「超級公式」,在不新之處「喻」出新意來。
二、給好落差
雷蒙德·錢德勒一生窮困潦倒,卻收割了大批迷弟迷妹,且咖位都相當高。村上春樹就是其一,他第一次看《漫長的告別》就被驚豔到了,此後四十多年,他讀了至少12遍。
「事關比喻,我大體是從雷蒙德·錢德勒那裡學得的。」時至今日,村上仍盛讚其文學偶像,「比喻這東西,是讓含義顯現出來的落差……只要嗵一聲在這裡給好落差,讀者勢必如夢初醒。」
讓我們來看看他的手筆吧——
那上面蕩漾著這樣一種悲哀——就好像一頭驢因左右兩邊放有同樣多的草料,不知先吃哪邊好而餓得奄奄一息。——《尋羊冒險記》
你就是那淡色調的波斯地毯,所謂孤獨,就是永不滴落的波爾多葡萄酒酒漬。如果孤獨是這樣從法國運來的,傷痛則是從中東帶來的。對於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來說,世界是廣闊而痛切的混合,一如月亮的背面。——《沒有女人的男人們》
以「驢」喻「悲」,以「酒漬」喻「孤獨」,僅在本體和喻體上,落差就拉開了。而驢的餓不因匱乏而因顧盼,法國的孤獨和中東的傷痛,都很巧妙地利用思辨、雙關等技巧,從表層之「喻」觸達深層之「喻」。
三、形異而神似
不過,私以為村上再高手,仍不及中國兩大比喻大神——錢鐘書和張愛玲。那是什麼感覺呢?前者好比朗姆酒,細膩芬芳,後兩者像威士卡,辛辣回甘。
先來錢氏的,最著名莫過於《圍城》,堪稱「金句教科書」和「人間指南」——
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裡的砂礫或者出骨魚片裡未淨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
又有人叫她「真理」,因為據說 「真理是赤裸裸的」。鮑小姐並未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正為「局部的真理」。
(鴻漸)只覺胃裡的東西給這幾口酒激得要冒上來,好比已塞的抽水馬桶又經人抽一下水的景象。
以「飯中砂魚中刺」喻人之壞,看著就覺牙崩咽痛。以真理諷刺皮肉,以抽水喻反胃,可謂亦正亦諧。最後一句尤顯腦洞清奇,即使讀過多遍,消化道依然有反應。
再來看幾句張愛玲的,也是妙得很——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紅玫瑰與白玫瑰》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也是桃花扇,撞破了頭,血濺到扇子上,就這上面略加點染成一枝桃花。——《紅玫瑰與白玫瑰》
他陰惻惻的, 忽然一笑, 像只剛吞下個金絲雀的貓。——《談吃與畫餅充饑》
第一句不用多說了,至今仍雄霸愛情語錄榜。第二句把人生的金玉敗絮比作桃花濺血。最後一句簡直為陰險之喜做了場3D展示。讀來著實形象、趣致、秒懂,還能會心一笑。
兩位大咖的筆下之「喻」雖各有風格,底層邏輯卻是通的——形異而神似。喻體和本體乍一看風馬牛,但正是差得遠,一旦找出特定語境下的神韻一點通,便能喻出意外,喻出新奇,讓人有幡然醒悟的淋漓之感,終達「似和不似都奇絕」的境界。
四、童話裡的魔棒
道理不難,做起來卻是另一回事。寫好比喻是經驗、邏輯、想像力的多重挑戰。亞里斯多德老師早就凡爾賽過:「比喻是天才的標誌。」我等凡人也無須氣餒,仍有些建議可遵循。
1、 做減法
2、
閉上眼想一想,你要比喻什麼,把不相關的特質剝離。例如上述的酒後反胃,要喻腹內翻江倒海,那酒辣不辣,入胃燒不燒,臉紅不紅都無關緊要了,統統去掉,就琢磨一個點:人將吐未吐是什麼感覺?
2、欲似先遠
就像揍人,拳頭拉遠些,捶下去才疼。先拉大喻體和本體的距離,表面上越不相關越好。
承接上例,什麼東西能形象刻畫人將吐未吐呢?如果不假思索,諸如「快灌滿的水桶」「快撐爆的氣球」等大路貨比喻又來了。
先生高明,想到抽水馬桶,其最尷尬莫過於外泄裡堵,快經不住最後一沖。反胃至極不是如此麼?汙物上湧,喉嚨緊鎖,就差最後一戳了。
當然,兩者都要在日常經驗範圍內,不能過猶不及。例如「她七竅生煙,快要氣成一顆土衛六了。(土星的衛星,大氣層比地球還濃厚)」除非在特定的科普語境中,否則多少有些尬。
3、終於神似
喻體和本體拉遠後,終要落地。飯中砂和壞人相通在哪呢?壞之大者,綿裡藏針、笑裡藏刀,和一碗香噴噴的白米飯,卻崩你一口血何其相似。
過期的愛情,與牆上的蚊子血又相通在哪呢?一個厭煩難斷,一個噁心難洗,這話裡話外,想必也無須多言了。
若能想到並做到這些,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脈,喻體和本體從特徵到意境都流動起來,交匯閃光,終於神似。
最後,寫好比喻雖是門技術活兒,但往往不及保持一份童真有效。無數打動我的比喻裡,有一個出自一位10歲小朋友,被人翻拍放到網上——
我站在人群中,孤獨得就像P上去的。
老師在字母P上畫了一個圈,旁書一個大大的「妙」。孩子出眾,老師開明,此情此景,甚是觸動。這也應了作家秦牧的那句話:「精彩的比喻,仿佛是童話裡的魔棒似的,它碰到哪裡,哪裡就忽然清晰明亮起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FanPiece Footbal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足金勁喉ep 120】 《球壇Hot Dog》: 評價車路士收購 + 美斯去向成疑? 《主打菜式》: 華倫西亞的痛是維拉利爾的喜 一到轉會市場,唔同球隊嘅球迷自然有喜有悲,因為有啲就動作迅速,有啲就郁都唔郁,車路士就當然係屬於前者。另外,美斯嘅去向真係耐人尋味,亦係近期大家熱議嘅話題。今晚18...
利 爾 喉 評價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時在化妝室裡,我會自問:「妳以為妳是誰,試圖擁有這一切?」有時我會揣想 - 但我只允許自己在少數的時間裡這麼想,不然我根本不會存在 - 我會想著, 妳們(舞者/合音)可能會坐在化妝間想著:「那個婊子以為她是誰啊?」是的,我知道自己不是最好的歌手、也不是最好的舞者,我對那些沒興趣,我有興趣的是激怒他人,且具有挑釁性與政治性。』
.
其一,很多時候我對科技的想法是悲觀的,但是當我在 Youtube 上發現完整版的《#與瑪丹娜共枕》(Madonna - Truth Or Dare )紀錄片時,我又萬分感謝網際網路的存在。
.
其二,當年(1991年)錯過《與瑪丹娜共枕》,如今終於有機會補上。影片紀錄娜姐《金髮野心》巡迴演唱旅途中,她與幕前幕後團隊成員的羈絆情誼(家人般的存在)、娜姐對親人又愛又恨的態度、在攝影機前面扮演(或呈現)「瑪丹娜』的多變形象、腳踩男性的霸氣(娜姐在攝影機前嘲諷凱文柯斯納一幕,當年有引起不少討論)、大膽的舞台演出,帶來諸多爭議,加拿大警方甚至在表演前提出警告,如果娜姐在舞台上做出自慰(摸下體)的動作,就要逮捕她,而有兩場義大利演唱會,也因為表演內容過於露骨,被迫取消、娜姐與華倫比提的感情起落(華倫比提在片中批評瑪丹娜為了攝影機而活)、娜姐對安東尼奧班德拉斯的迷戀(甚至在安東尼奧的妻子面前跟對方調情,很難想像安東尼奧的妻子會是怎樣的心情)等,影片還保留娜姐身邊的成員,偶爾會流露出不太認同娜姐作為的神色,很曖昧,但有很多想像空間。
.
其三,我經歷過瑪丹娜的全盛時期,但我沒有親臨過她全盛時期的演唱會,唉,無法彌補的遺憾啊!幸好《與馬丹娜共枕》有收錄幾段《金髮野心》演唱會片段,年輕時的娜姐,體力之豐沛飽滿,動作之俐落,實在讓人嘆為觀止!
.
其四,《與瑪丹娜共枕》的整體評價不高,我個人看得相當愉悅,很多片段,即便是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依舊辛辣,刺激觀眾的道德底線(包括娜姐大談她與童年女性友人的性經驗、她在片中表演...深喉嚨的技術等),如果你是娜姐的歌迷,絕對可以在這部影片得到滿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q7IiWr-cbk
.
#衛道人士眼中的惡女卻是我心目中的女神
.
《與瑪丹娜共枕》不是奇幻片,但我覺得這部片有種奇幻色彩,像是平行時空般的存在,跟我們身處的世界不太一樣(更多包容,更少束縛與界線),因為如此,默默期望《與瑪丹娜共枕》有一天能登上金馬奇幻影展的K歌場,我覺得在奇幻影展放這部片,現場應該會很High很歡樂!
利 爾 喉 評價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他救了美國總統,卻為此悲慘終身】
最近看到一則故事,真的覺得好揪心啊.....
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名叫做奧立佛・西普(Sipple)的普通男子
但1975年9月22日,他卻陰錯陽差成為了全美英雄----拯救了美國總統
.
當時福特總統正在舊金山,一名女子持槍準備襲擊他
剛好西普就在這名女子旁邊,見狀立刻朝女子撲了上去、制止這場暗殺行動
西普立刻成為媒體大肆報導的英雄,但意外的是他卻異常低調
只淡淡表示:任何人都會這樣做的。
不過媒體仍然沒有放過他,很快他的過去就不斷被挖出來:他老家在哪、當過陸戰隊......
.
還有,他是一名同性戀。
.
西普很快就付出慘痛的代價:他在底特律的雙親是虔誠的浸信會信徒
當這件事在報紙上被披露時,老父母震驚到無以復加。父親在通用汽車廠上班
成為所有同事的笑柄;而母親則被左鄰右舍不斷騷擾,最終在四年後抑鬱而終。
.
父親一直無法接納兒子,並清楚表明自己不歡迎他。
西普可以去看母親的墳墓、但不能在父親在的時候去。
最後在1989年,西普一個人在舊金山的家裡孤獨地死去,死的時候才47歲。
.
如果故事只到這裡,那就只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但整起事件最考驗人性的就是,披露西普是同性戀的
正好就是因為他的另一位同性戀朋友,而且他還有一個不算不正當的理由
.
哈維・米爾克(Harvey Milk)是舊金山的同運領袖之一。當時的同性戀權利運動還處於起步階段
同性戀的日常,就是要應付眾人排山倒海的偏見。
米爾克非常想要讓眾人理解:同性戀不是整天擦著口紅、穿著高跟鞋和連衣裙
他們就是一般的美國公民,而他們也能做出英雄的事蹟
.
西普的英勇行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減全美關於同性戀的歧視與成見
抱著這樣的想法,米爾克終於拿起話筒
向當地的記者透露了這件事。
.
看到這裡時,我真的感覺到有什麼東西卡在我喉嚨裡
也難怪到最後,西普案成為一起探討個人隱私權與公眾知情權間,一個非常重要的案例。
我只能不斷的去想著西普這個不想成為英雄的英雄。想著:如果時光倒流
西普是否會後悔出手救了福特總統?
.
也許西普的遺物會給我們答案:1989年西普過世後
親友進入西普有如破舊雜貨店的公寓,裡面他最珍貴的寶物
就是一張掛在牆上的表框信件,那是暗殺事件後三天福特總統寫給他的親筆信:
.
「親愛的西普先生:我希望你知道,我多麽感激你上週一的無私行為。
這起事件震驚了我們所有人,但你快速的做出反應、無懼自身的安危。
我與現場的人群,都因你得以避免一場危險。我由衷向你表達感謝。」
.
而不曉得是否跟這件事有關,福特也的確成為了有史以來
最公開支持同性戀的共和黨總統。
在一場獨家電話採訪中,記者問他是否應該讓同性戀伴侶獲得
與異性戀夫妻完全相同的社會保障、稅收與其他聯邦福利時。他回答:
「我不明白為什麼不該這麼做,我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目標。」
.
好啦,故事就到這邊結束了~
也許這篇故事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在社會上,許多人都想追求一個黑白分明的世界,遇到好的便稱讚、遇到壞的便譴責;
但歷史上就真的有一些事件,除了給出評價以外
真的會讓我們沈默、然後整個腦袋像當機一樣,有種說不出的不舒適感。
.
我自己現在就是這樣的感覺。
但也許這就是歷史的功用吧:讓我們謙虛的認識到
善惡之間,的確存在一個灰色地帶。
而我們就在這巨大的混沌中,一點一點的找出一個更好的選項、讓結果變得不同
.
人就是這樣越來越好的,人也就是這樣
從歷史學到教訓的。
#連假要來了
#是不是剛好可以來思考一下人生
利 爾 喉 評價 在 FanPiece Footbal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足金勁喉ep 120】
《球壇Hot Dog》: 評價車路士收購 + 美斯去向成疑?
《主打菜式》: 華倫西亞的痛是維拉利爾的喜
一到轉會市場,唔同球隊嘅球迷自然有喜有悲,因為有啲就動作迅速,有啲就郁都唔郁,車路士就當然係屬於前者。另外,美斯嘅去向真係耐人尋味,亦係近期大家熱議嘅話題。今晚18:30,一齊入嚟同我哋講吓啦!
投票:誰能奪得今屆社區盾?
《主持》:防中維、聰、哥頓
《幕後》:阿臣
《直播時間》:18:30-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