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聽!
林+夕=梦。把夢支解,就成〈林夕 〉 , 一首關於夢的歌,或者,一場五分鐘的夢。
Special thanks:
Jacky Leung on Saxophone
Barry Chan on Bass
Michael Chan on Drum
Still Fantasy Production
曲:DipsyHA
詞:關栩溢
遊盡了 花園
重遇了 初戀
如日記 精選
隨直覺 公轉
如靈魂 作亂
迷迷糊 睡去
誰遺留 斷句
充斥著 太虛
誰自拍 憂慮
纏著我 昏睡
迷惑我 思緒
一起來 尋夢
將心事 播種
滋生 大腦中
充塞著 太空
跟思潮 蠕動
而床頭 字句
沿恆河 逝去
灰飛在 廢墟
隨直覺 生熱
隨黎明 熄滅
隨人格 分裂
浸浴 回憶中
讓思緒 放縱
演一節 無聊片段
錯體的夢
誰避過 刪剪
誰令我 失言
誰共我 糾纏
長夜裡 公演
如劇透 新片
靡爛也 經典
誰像你 不可理喻
誰毫無 目的
誰無從 著跡
偷走 密碼翻譯
誰零時 出沒
誰無從 始末
潛入意識中....
未浮現的
未沉澱的
穿過記憶
跟我劍撃
未馴服的
沒存在的
這晚結識
給我上色
負能量的
極期待的
盡情重播
渾然忘我
鑽入被窩
每夜煞科
It's My Dream
遊盡了 花園
無限次 初戀
還是 切不斷
林夕似的玄
如頑童 搗亂
誰沉迷 造句
懸浮情 慾裡
衝擊著 禁區
如亂碼 的夢
如靈魂 作動
隨幻覺 滾動
林夕已 胎動
隨元神 出動
來伴我 築夢
剪不斷理還亂造句 在 王秋陽老師的日語教室-秋日和風讀書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希望助動詞的「たい」跟「たがる」的補充說明>
Q:王老師您好,看了您之前的文章<希望助動詞的「たい」跟「たがる」:https://www.facebook.com/chiuyangteacher/posts/920304008036508>有兩個問題想要請教老師。
(1)最近日文剛好讀到這邊,書上寫說「動詞+たい」的活用變化和「い形容詞」一樣,然後句型是<「第一人稱」は~たいてす>。然後我看到有兩個例句。
1.私は去年日本へ行きたかったです。我去年想去日本。
2.私は小さい時、学校へ行きたくなかったです。我小時候不想去上學。
那如果我們要描述第三者的希望,是用第三人稱的文法<「第三人稱」は動詞たがっています>來造句嗎?
如果我們要說
1.劉先生去年想去日本。
2.劉先生小時候不想去上學。
這兩句話要怎麼說呢?
(2)看到老師在網頁上寫的內容,<④「たい」用在疑問句時,基本上只能用在第二人稱>。
わたしはりんごを食べたいですか。(×)
あなたはりんごを食べたいですか。(○)
你想吃蘋果嗎?
彼はりんごを食べたいですか。(×)
然後下面有其他網友問問題說「他想吃蘋果嗎?」要怎麼說?老師是回說「あの人はりんごを食べたいですか。」「 あの人はりんごを食べたがっていますか。」 都可以。可是「たい」用在疑問句時不是只能用在第二人稱嗎?那為什麼「あの人はりんごを食べたいですか。」這句話可以說呢?
以上兩個問題麻煩老師了,百忙之中打擾您,謝謝!!
A:首先感謝這位朋友的提問,您看的很仔細。也點出了上述文章在文法上的矛盾之處。不過「たい」跟「たがる」的用法真的是剪不斷理還亂,真正詳細的部分實在是很難三言兩語交代清楚。
文法上,「たい」跟「たがる」雖然是被歸納成希望助動詞,意思翻譯成中文是「想(要)」,但它們的用法跟中文大不相同,很難每句話都能夠對應得很清楚,這是這兩個助動詞的困難之處。以下歸納幾點,來釐清一些文法上的矛盾之處。
(1)直接敘述時的「たい」
通常,在學習「たい」「たがる」的時候,我們通常都只從文法的觀點來理解,卻經常忽略了它們的應用是與日本人的想法與思維方式息息相關的。語言從某個角度來說,可以看成是一種文化的表現,在日本文化之下,日本人有日本人的思維方式跟語言習慣。以「たい」這個詞來說,通常文法上告訴我們的是,不能用在第一人稱以外的人稱上。也就是說,除了對自己想要做的動作之外,不能使用在他人想要做的動作之上。
譬如說,我們只能說自己「私はりんごを食べたいです」,卻不能說「劉さんはりんごを食べたいです」。
這是文法上的說法,但在實際運用上我們也同時必須了解到,在日本文化當中,日本人通常不會去代替他人說出他人的想法或感覺。因為這是不禮貌的,你又不是那個人,你怎麼知道他的感覺或希望,你怎麼能說他想要幹什麼或不想幹什麼。以日本人的思維方式來說,你只能說我想幹什麼,卻不能在彼此面對面的對話當中說你想幹什麼或他想幹什麼。
わたしはお茶を飲みたい。(○)
君はお茶を飲みたい。(×)
彼はお茶を飲みたい。(×)
太郎はお茶を飲みたい。(×)
母はお茶を飲みたい。(×)
話雖如此,但麻煩的是這不是一個不變的準則。面對面時,不傾向直接說出他人的想法,但如果你是說故事的人或是作家寫小說。那麼這個原則就可以打破。換句話說,在小說的情節敘述上,作者是可以用「たい」來直接描述他人內心的想法的。
田中は大学時代にアメリカ留学に行きたかった。田中在大學時代想去美國留學。<這在小說敘述中是成立的><但在實際生活中的對話卻是不成立的>
太郎はアメリカへ行きたい。しかし、お金がなくて行けない。<小說體可以這麼說,這是作者以「たい」來描寫人物心理狀態的一種手法>
而如果是在實際生活中與他人的對話要說這句話時,則必須使用間接的方式來敘述。
田中さんは大学時代にアメリカ留学に行きたかったそうだ。田中先生說他大學的時候想去美國留學。<你不能代替別人說出他的感受或想法,但是可以轉述>
(2)「たい」的疑問句
接著是「たい」的疑問句的問題。由於「たい」是表示某人的內心想法與心理狀態,因此通常只能用在面對面時的對話當中,疑問句也不例外。緣於此,「たい」通常就只能使用在問對方是否想做某個動作時,也就是通常只能用在第二人稱。換言之,日本人通常不會透過交談的對象去揣測第三者的想法與內心狀態。
但是,在實際運用的場合上,「たい」疑問句也會有用在第三人稱身上的情況。當第三者是無法使用表情達意的人或是無法自由表情達意的小孩時,我們就可以問了解第三者意向的人他是否想要做某某動作。
譬如想問說「他想吃蘋果嗎?」時,場面可能會是他無法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意,必須透過他人代為決定時。而這時的問法有兩種,一種是用「~たいですか」來詢問第三者的內心是否是這麼想,另外種是用「~たがっていますか」來詢問第三者的言行表現是否是想要這麼做。
あの人はりんごを食べたいですか。他想吃蘋果嗎?<他無法表情達意,所以才問了解他的人>
あの人はりんごを食べたがっていますか。他(的言行舉止表現出來是)想吃蘋果嗎?<他無法表情達意,所以才問了解他的人>
隆くんはりんごを食べたいですか。小隆想吃蘋果嗎?<小隆是小孩,所以問他媽媽>
隆くんはりんごを食べたがっていますか。小隆(的言行舉止表現出來是)想吃蘋果嗎?<小隆是小孩,所以問他媽媽>
當然這些都是場面受到限制的特殊情況,一般不會這樣使用。所以才會說<④「たい」用在疑問句時,基本上只能用在第二人稱>。
(3)「たがる」的用法
再來是「たがる」的問題。
「たがる」表示透過外在的言行表現而顯現出想要如此做的一個狀態。通常只能用在第三人稱,但在某些條件下也可用在第一人稱(第一人稱的用法,這裡先略下不提)。單就第三人稱來說,「たがる」通常用在常理、常識或反覆性的習慣或通則上。而如果要單純表現某個人想要做某動作時,則必須要用「たがっている」來表現。而某人不想動作的形式則是「たがらない」
夏になると、みんなはビールを飲みたがる。一到夏天,大家都會想要喝啤酒。<常理性的事項>
彼はその映画を見たがっている。他想看那部電影。<第三人稱的想要>
彼はその映画を見たがらない。他不想看那部電影。<第三人稱的不想要>
但回歸到實際的運用上,因為「たがる」是透過某人的言行所顯現出來的一種想做某動作的感覺,事實上在面對面的對話當中,如果那個人也在當場,那麼是很難直接這麼使用的。這個感覺是在揣摩他人的心理狀態,通常日本人是不會這樣使用。
因此如果我們說「劉さんは日本へ行きたがっています」,通常都是用在「劉さん」不在當場的情況之下,我對某個人說劉先生想去日本。但如果「劉さん」也在當場,那麼這時使用「行きたがっています」就有點不太妥當了。說法可能就要改成「劉さんは日本へ行きたいみたいですね」,可能會比較容易被接受。
(4)兩句話的翻譯
最後,問題當中的兩個翻譯題,有可能是以下這幾種講法。
劉先生去年想去日本。
①劉さんは去年日本へ行きたかったです。<小說敘述體,一般對話中很少這麼用>
②劉さんは去年日本へ行きたがっていました。<劉先生表現出來的模樣,一般使用在劉先生不在當場的情況下,說話者為可觀察劉先生言行的親近者>
③劉さんは去年日本へ行きたかったそうです。<傳聞的用法,可能是聽別人說的>
④劉さんは去年日本へ行きたかったと言っていました。<轉述劉先生的說法>
感覺上,③跟④的用法會比較普遍。
劉先生小時候不想上學。
①劉さんは小さい時、学校へ行きたくなかった。<小說敘述體,一般對話中很少這麼用>
②劉さんは小さい時、学校へ行きたがらなかった。<劉先生表現出來的模樣,一般使用在劉先生不在當場的情況下,說話者為可觀察劉先生言行的親近者>
③劉さんは小さい時、学校へ行きたくなかったそうだ。<傳聞的用法,可能是聽別人說的>
④劉さんは小さい時、学校へ行こうとしなかった。<觀察劉先生的行為或是聽劉先生說的>
感覺上,應該也是③跟④的用法會比較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