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不自律 感覺全身不對勁😢
自律神經失調 可以怎麼吃?
☺️前陣子有被粉絲問到自律神經失調的飲食調整,
剛好身邊也有這樣問題的朋友
所以整理了關於自律神經失調的飲食建議! 跟大家分享🙇♀️
⚡️自律神經有 #交感神經 與 #副交感神經,
兩種神經會互相調節,掌管我們的體溫、血壓、心跳、腸胃蠕動、呼吸、流汗等的各種生理狀態,遍佈全身,無法受意識控制;
#交感神經: 白天比較活躍,讓我們血壓、心跳都上升,可以有活動力,以及提高警覺、精神能夠全力以赴工作💪
#副交感神經: 晚上比較活躍,會放鬆身體,讓心跳速度減慢、體溫下降,準備進入睡眠休息😴
🤯當發生失調的狀況,可能就會發生晚上交感神經太興奮而睡不著😓;白天副交感神經活躍而感到疲累、懶散無力🥱。
影響層面相當廣泛,不舒服的症狀也沒有特異性,而且往往檢查後還是找不到原因😰。
長期而言會對身體及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可能會提高憂鬱症、阿茲海默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需要認真重視調整!🙏
🥗在飲食上,盡量維持只吃天然原型食物,每天喝足夠量的水💦
🚫酒精及咖啡因、高鈉食物、精緻醣類需要避免!
另外在生活作息上,也一定需要搭配調整!
🧘♀️1. 保持運動習慣: 有氧運動、伸展操、放鬆瑜珈都很適合
😴2. 調整睡眠: 睡前不看3C、固定時間休息、白天曬點太陽
😇3. 轉換思考模式: 放棄完美主義、正面看待事情
🙇♀️希望這些資訊幫助有困擾的朋友,一起找回健康!
⚠️如果有嚴重不適症狀,還是需要先請醫師幫忙檢查診斷喔🙏🙏🙏
另外,#腸躁症 確實也可能是由自律神經失調引起
或需要了解腸躁症飲食,可以點擊連結查看喔☺️
#腸躁症這樣吃
https://dietitian-miranda.com/ibs-low-fodmap-diet/
#自律神經不自律感覺全身不對勁
#自律神經失調這樣吃 😉
副交感神經活躍原因 在 洪櫻娟醫師。身心紓壓聊天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全身不舒服找不出原因
#誤以為得怪病
#自律神經失調
最近天氣多變,門診也多了不少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看診過程中我都會盡量詳細衛教,讓患者了解病因和治療及平日保健方式。但我發現很多人對自律神經失調都不了解,之前曾經寫過一些衛教文章,但已經是5-10年前了! 😅
怕患者找不到,決定再重新整理一篇和大家說明。
■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
所謂「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群症狀的統稱,而非單一疾病,屬於身心症的範圍,患者常合併出現心理與生理的的不適症狀。
常見的情況是身體陸續出現各種不適症狀,例如胸悶心悸、頭痛頭暈、四肢無力、腸胃不適等。看盡各科門診,陸續做了很多檢查也都找不到原因,患者甚至更加沮喪,認為自己是得了「怪病」,擔心到吃不下也睡不好,不但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也浪費很多時間和醫療資源。
■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
人體的神經系統大致包含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以及自律神經系統,包括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大腦就像中央電腦,透過自律神經系統來調控各器官系統的運作。
其中交感神經系統有如人體的「油門」,當面對壓力和挑戰時,可以加速心跳、加快呼吸、升高血壓、抑制消化,使人進入備戰狀態﹔相反的,副交感神經系統有如人體的「煞車」,當壓力過後,可以放慢心跳、舒緩呼吸、降低血壓、促進消化,使人變得放鬆平靜。正常狀況下,「油門」和「煞車」可以達到完美的協調和平衡,讓身體的緊繃和放鬆能夠收放自如,如同中醫的理論一樣,重視陰陽調和。
日間是交感神經較旺盛的時間,讓人體機能活躍得以面對忙碌;夜間則是副交感神經活動的時間,減緩心跳、血壓、體溫等節律,以休息的步調為睡眠做準備。
但是在現今的社會中,生活步調快、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不管是身體或是心理都缺乏適度的放鬆,就像猛踩身體的「油門」加速,卻忘了要放慢步調踩「剎車」。久而久之形成交感神經過度高亢而副交感神經低下的不平衡狀態,因此失眠、焦慮、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成為現代人最常見的文明病。
■該如何治療?
自律神經失調與持續的壓力有關,可能是情緒上的勞心也可能是身體上的勞力,當一個人承受太多的壓力之後,導致大腦神經內分泌傳導物質的不足,進而影響到全身的內分泌系統、自律神經系統,並影響到全身的內臟器官功能的運作。
當急性壓力下或是個性較屬於容易焦慮、要求完美、或追求高成就者都可能使壓力慢性化,這時就很容易出現身心症與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在治療上可使用口服藥物,調節失衡的神經內分泌傳導物質,有效改善種種自律神經失調以及情緒症狀。心理治療則依個人的需要做適當的安排,此外,放鬆技巧訓練、團體心理治療等也有所幫助。藉由醫師完整的評估與診斷,才能找出真正的病因,避免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窘境當中。
副交感神經活躍原因 在 河西羊的健聲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改善聲音不足的幾個方向!
近期每週都大概有兩位新學生,不斷的處理每個人的聲音問題,大致上常見的嗓音容易沙啞、疼痛、不耐久戰的原因,大概就是“能力”與“壓力”兩個層面。
能力部份:嗓音不足的人,音域不會寛,男聲到不了一個半八度,女聲則一個八度多一點就勉強。愈窄的人,聲音容易出狀況的機率愈高。
這一點很好理解,就以運動能力的角度來看,力量愈大、速度愈快的,身體能力愈好,做相同的運動愈不容易受傷,也愈會有好表現。發聲也是個身體能力,也適用這個原則。
所以,能力部份擴展音域是個很客觀的指標。而且音色不對,音域很難寬闊,所以“音域寬廣“是最容易看出改善程度的度量衡。
壓力部份:這部份就麻煩了,常開玩笑說大家吃飯、飲酒、喝下午茶,吵鬧個半天,嗓子會出狀況的人不多。但上台報告半小時,嗓子啞了、疼了的人卻不少。
壓力是個大問題,會使腦子資源不好使,同時思考、組織語言,又要控制發聲肌肉,與聆聽自己所講出的內容是否得體、中靶,要做到”言之有物“是很有壓力的。
那要如何改善這個壓力所帶來的嗓音問題呢?
對我來說,一是“內容的掌握度”,二是“放鬆的程度”。
“內容的掌握度”:一個人對自己的專業愈能掌握,通常在談論自己的專業時也容易神采飛揚。但表達能力還是需要改善的,一般來說專業內容要表達給非專業的人聽,所遇到的問題就是,講者很容易不理解聽眾與自己在”先備知識“上的落差。
”先備知識“是討論與學習一件事物要先會知識,如果一個人連加減乘除都不會,你要跟他談”微積分“,那最多談個粗淺的概念,再深入下去沒有共同語言的空間。
所以說,我會建議學生,自己常用的專業領域,每個項目最好都要預備幾分鐘的”話術“。去想大部份人與自己在這議題上先備知識的落差,很容易從中去創造出自己的說法出來。
有準備的,當要用時就熟能生巧,大腦減壓的多,不必臨場即席。但很遺憾的,隨便在路上找個上班族,要他三分鐘跟我解釋一下你的工作在做什麼?有什麼特別的”眉角“,大概八、九成的人都說不出來。
以前上班時,有個大老闆就常抽問每個人:”你在做什麼!”,一分鐘回答。一分鐘講的快的約有250個字,這字數其實可以說不少事。看每個人回答的功力了,答的讓老闆有興趣追問下去,還是聽不懂你在幹嘛的逼問一下去,人生的際遇就難免有明顯的差距。
再者,是”放鬆的程度,這一點當然上述的”內容掌握度“與”音域能力“也是影響因素,所謂”藝高人膽大”,”能力愈大、責任愈大...“(這句話好像走錯棚了)。
另外,就是可以由深呼吸來改善受壓時的神經反應。呼吸太淺,深呼吸,一個吸或吐過不了六秒,其實都隱藏著壓力過大的問題,呼吸並不費力,但在長呼、長吐的過程,許多人很快就會有”窒息感“,而想快速換氣。那“窒息感”是來自己交感神經系統太敏感、腎上腺激素太活躍所致。
多做深呼吸活化副交感神經,抑制交感神經與腎上腺激素,鬆下來,自己的能力才不會打了折扣。
這一點練習不難嗎?其實當心事重重時,要深呼吸真的很難,那喘不過氣來的感覺,真的令呼吸慢不下來。
~~~~~~~~~~~~~~~~~~~
※ 偏好自學~線上課程 :
https://joseyang.eletang.com.tw/course/7061
※ 喜歡互動~視訊個人課,請私訊
1. Skype ID: https://join.skype.com/invite/jxPHO1DdHiXT
2. Line ID: joseyang9287
※ 熱愛共學~一日工作坊,台北(10/24、11/13)、高雄(11/21):
https://www.cln.com.tw/school_openclass_info_165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