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很多人討論的「劉銘傳從臺灣鐵道之父除名」,我聽到這件事第一個想到的是多年前讀許雪姬教授《洋務運動與建省:滿大人最後的二十年》其中的一段話。
『前幾年學者在討論臺灣何時現代化時,有部份學者主張日據明治末期,亦即後藤新平時期,臺灣才開始現代化,認定劉銘傳當時的自強新政還談不上現代化。此說一出立刻引起「民族主義」的情緒,不僅反駁前者之謬,且唯美劉銘傳,認為所有臺灣現代化的種子都是劉銘傳播下的,至於後來自強新政完全無法落實,是後任巡撫邵友濂的罪過,這一說法有三個漏洞:一是淡化了劉氏前期來台官吏的貢獻,二是矮化了邵友濂,三是間接證明了後藤新平才是臺灣現代化的開創者。』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三點,完美地解釋了為何如我這年紀的人,在小時候讀課本裡篇幅為數不多的台灣史時,只有劉銘傳之名而無後藤新平,也就是黨國體制下的教育為了避談日本人的現代化建設。
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用這些錯誤的雙標觀念看事情。例如當年八田與一銅像被破壞,就有人說八田與一區區建了一座水庫有什麼好紀念,蔣中正時期蓋了多少水庫貢獻才大,這就是把「設計主事者」與「落成時的最高領導人」混為一談的謬誤。而且我在某個高中對學生演講談起這件事時,我說「而且為什麼蔣中正時期水庫落成得最多?因為他任期長啊!」那個高中不愧是名校,學生一聽就懂我在酸什麼,哄堂大笑。
劉銘傳的貢獻確實是有的,但他不是設計者,如果真要紀念,應該也是紀念當時的外籍鐵道工程師;就如同我們提到嘉南大圳、烏山頭水庫時,一定是想起八田與一,而非想起當時的臺灣總督一樣。更何況清朝那時的鐵道並沒有全島長程的設計,而且品質也不好,所以日本後來砍掉重練。因此說臺灣鐵道之父是日本長谷川謹介工程師,是比較符合歷史真相的,不過當然要平衡報導一下,這些宏大的鐵路計畫,當然主要也是為了方便殖民、為日本母國賺取利潤的目的,並非專為造福臺灣人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侯漢廷為民請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欲亡其國先滅其史」。 民進黨打著多元史觀的旗號,趕走中華民國史觀,卻自己壟斷了台獨史觀。 很多人問,住台灣為什麼要學中國大陸歷史?那麼高雄人為什麼要學發生在台南的歷史? 因為不學中國大陸史,對台灣史會不了解前因後果。 如果不懂明朝的海禁及絲銀對流,就不懂為何世界各國要來台灣與大陸貿易;如果...
「劉銘傳自強運動」的推薦目錄:
- 關於劉銘傳自強運動 在 活水來冊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劉銘傳自強運動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劉銘傳自強運動 在 侯漢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劉銘傳自強運動 在 侯漢廷為民請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劉銘傳自強運動 在 Re: 大家對劉銘傳的的評語是? - 看板TW-history 的評價
- 關於劉銘傳自強運動 在 活水來冊房- 前幾天很多人討論的「劉銘傳從臺灣鐵道之父除名 ... 的評價
- 關於劉銘傳自強運動 在 劉銘傳自強運動 :: 藥局地圖 的評價
- 關於劉銘傳自強運動 在 八年級中國史:自強運動 - YouTube 的評價
劉銘傳自強運動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臺灣讀者對丁日昌這個名字應該不陌生,他和沈葆楨、劉銘傳一同並列為清末治理臺灣的三位舵手。但丁日昌同時也是自強運動的推手,李鴻章就說他是「洋務吏治、精能罕匹,足以干濟時艱。」
但一方引入西方新技術救國的丁日昌,在保守派的同事眼中卻是「矯飾傾險,心術不正。」甚至有人說:「臣在江南,聞丁日昌有『丁鬼奴』之稱。如此謀國,誠不知是何居心。」
#救國不易
#海獅說
#穿越近代史的101種方式
劉銘傳自強運動 在 侯漢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欲亡其國先滅其史」。
民進黨打著多元史觀的旗號,趕走中華民國史觀,卻自己壟斷了台獨史觀。
很多人問,住台灣為什麼要學中國大陸歷史?那麼高雄人為什麼要學發生在台南的歷史?
因為不學中國大陸史,對台灣史會不了解前因後果。
如果不懂明朝的海禁及絲銀對流,就不懂為何世界各國要來台灣與大陸貿易;如果不懂英法聯軍,就不懂台灣為何要分清領前期與後期;如果不懂自強運動、中法戰爭,就不懂劉銘傳為何來台、並把台灣建設成中國最現代化一省(美國大使及日本大使評價);如果不懂清朝的衰敗,就不懂日本的侵略與台灣被割讓的無奈;如果不懂中國自古的對外關係,就不懂清朝是如何看待原住民議題。
就算我們是為了台灣,也不能不學、或者減少學中國史。更何況那是多麼珍貴的文化遺產。
劉銘傳自強運動 在 侯漢廷為民請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欲亡其國先滅其史」。
民進黨打著多元史觀的旗號,趕走中華民國史觀,卻自己壟斷了台獨史觀。
很多人問,住台灣為什麼要學中國大陸歷史?那麼高雄人為什麼要學發生在台南的歷史?
因為不學中國大陸史,對台灣史會不了解前因後果。
如果不懂明朝的海禁及絲銀對流,就不懂為何世界各國要來台灣與大陸貿易;如果不懂英法聯軍,就不懂台灣為何要分清領前期與後期;如果不懂自強運動、中法戰爭,就不懂劉銘傳為何來台、並把台灣建設成中國最現代化一省(美國大使及日本大使評價);如果不懂清朝的衰敗,就不懂日本的侵略與台灣被割讓的無奈;如果不懂中國自古的對外關係,就不懂清朝是如何看待原住民議題。
就算我們是為了台灣,也不能不學、或者減少學中國史。更何況那是多麼珍貴的文化遺產。
劉銘傳自強運動 在 活水來冊房- 前幾天很多人討論的「劉銘傳從臺灣鐵道之父除名 ... 的推薦與評價
前幾天很多人討論的「劉銘傳從臺灣鐵道之父除名」,我聽到這件事第一個想到的是多年前讀許雪姬教授《洋務運動與建省:滿大人最後的二十年》其中的一段話。 ... <看更多>
劉銘傳自強運動 在 劉銘傳自強運動 :: 藥局地圖 的推薦與評價
2007年7月14日—劉銘傳的洋務路線,要放在清國洋務運動的脈絡下理解,也就是歷經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太平天國等內憂外患後,為求船堅砲利而搞的那一套,其內容不脫 ... ... <看更多>
劉銘傳自強運動 在 Re: 大家對劉銘傳的的評語是? - 看板TW-history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我在看完許雪姬的《滿大人最後的二十年》,以及<邵友濂與臺灣的自強新政>一文
之後,就一直有個想法與疑問,到底當時南部士紳對現代化政策會有多高的接受度?
滿大人一書中提到,劉銘傳新政的四大缺失中,其中一項就是人民在心理上和經濟上
都不滿新政導致的民心不服,劉銘傳光是在台北掛電燈,就被北部台人當作咄咄怪事、
厭惡質疑,而台北已經是開港後比較容易接受現代化新事物的地區,還有這樣的反應
,忍不住讓人質疑當時傳統文化中心的台南,有可能接受電燈、火車、西式學堂等
西方文化的事物嗎?
閱讀中國近代史的書籍,常常提到1895年以前反對西化、現代化的強力人士,就是
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的傳統士紳,每每以「奇技淫巧」蔑視西方進步的科學、武器與
機器,清廷想修鐵路的時候,地方士紳就會以破壞風水為由阻止、拆毀鐵路,而
李鴻章1880年代大造鐵路的計畫,也因為傳統派(保守派)以種種理由反對而流產
(最大的理由是建鐵路只會讓洋人的軍隊快速攻進來,喪失國防險要),以上種種
,都讓人深深懷疑,聚居在台南的大量傳統士紳,會認為西式現代化建設是他們
想要的優良政策嗎?
芮瑪莉在《同治中興》一書中點名,儒家文化與現代文明在根本上是完全衝突的,
因此就是這種保守的儒家文化,使中國無法進入近現代社會(即同治中興與自強運
動的失敗)。依照這個論點深入分析,大概就可以知道為什麼真正推動洋務運動的
大臣,會是李鴻章的淮軍一系,因為淮軍出身的文化水準不高,受儒家薰陶的程度
不如士紳出身的湘軍,也因此比較能夠不心存偏見,較開闊的接受外來事物並推動
現代化建設,而湘軍出身的大臣如劉坤一,反而會在兩江總督的任期上毫無現代化
建設。另外代入中法戰爭期間台灣的二劉之爭,也可以進一步理解為什麼湘軍出身
,文化水平較高的劉璈會受台南的傳統士紳喜愛,並對軍旅出身、文化水平不高的
淮系劉銘傳感到厭惡,並對劉銘傳的現代化建設大加批評。
當然,二劉之爭的淵源背景並不是如此簡單,但似乎很少人去討論當時台灣南北
文化水平差異造成的影響,我總覺得如果劉璈當上台灣巡撫並要在台南蓋鐵路的
話,那些支持他的地主士紳,恐怕是第一個跳出來大力反對的保守派。
總之,我覺得劉銘傳會選在北台灣搞現代化建設,不完全是他偏心支持他的北台
豪族(霧峰林家、板橋林家),也許他覺得在文化水平較低、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
北台搞現代化,遇到的阻力會較小,自然也比較容易成功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38.56
※ 編輯: age317 來自: 140.122.38.56 (11/22 00:5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