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吉他的淵源》之九
如果你問我, Vintage Guitar 應該是多久、多大年紀的一把琴?或是什麼時候被製成的吉他,才適合被稱呼為 Vintage 的,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還沒有一個簡單的標準,或是統一的答案。
比如說,如果是樂器行(尤其是大間的樂器行)或是網購樂器網站裡的訊息、他們的店員或是經理,可能會告訴你說,1990年以後的 吉他,既然已經三十年了,已經而立,當然就可以算是 Vintage Guitar 了;但是,他這樣告訴你的原因,極可能是因為這樣一來,他的店裡就多了 二十幾把 你可能會購買的吉他,你這個顧客的生意的成交的可能性,就被大大的提升了。
也有人會說,1985年以後的琴,才能稱為 Vintage Guitar,因為,這個把1985年成立的 PRS(Paul Reed Smith,一個身材不高,八零年初在 二十出頭就拿著他自己做的琴,混到演唱會的後台去找音樂人、吉他手來談論吉他,然後慢慢把他的琴推銷到知名搖滾樂手的蒐藏裡一個製琴奇才)的琴也算了進來。
這裡我們必須花點時間來談一談 PRS 的吉他。
假如說電吉他界是一個 三足鼎立的三分天下的局勢的話,PRS 算是有一點後來居上的 味道:除了他們的韓國製的琴 PRS SE 是比較平民價格的吉他,還有一、兩款琴的價格稍微親民以外,PRS 的琴幾乎都是比較貴的琴;他的琴走了一個正好居於 Gibson 和 Fender 正中間的路線:
~~~曲線弧度刨製的性感的正面板用最高 10級的特級色澤木紋的楓木,配以最出色的清漆色澤光面處理,這是 Gibson 失不放棄的小提琴式的樂器做法;但是,PRS 聰明的把整面板楓木(別看著一層楓木從邊條側面去看似乎不厚只有一公分左右,它是從將近三公分厚的楓木刨削製成的!)刨的比 Gibson 更深,線條的彎曲弧度更大,刨走了更多的木頭:這樣一來它的身軀( 吉他上身部那不對稱的突出的低音角,和極為性感削入月亮型的高音角 - - 很多人是受不了摸到了這麼性感的切入角就決定購買它的;瘦削流線的窄腰身配以更寬大的少少傾斜微動感的嫵媚下半身部!)就因為如此的「線條瘦身」在撫摸之下就展現了更多的曲線;而且,更重要的,它的身軀,吉他琴身的重量就輕了許多,而,玲瓏輕身,恰好就是 Fender 電吉他的特點!
而琴頭,Gibson 是雙邊對稱各邊三旋鈕型的,Fender,則是單邊六旋鈕不對稱型; PRS呢?
它採取了 雙邊「稍稍不對稱的各邊三旋鈕琴頭。~~~
所以,PRS 真的在 兩大巨頭中間 找到了一條生路,殺出了 八零年代中後 搖滾與流行音樂逐漸開始轉型,迅速地成為了高價琴的一個品牌,衝出去面對數位電子的挑戰的年代。
但是,且慢,這樣 PRS 的有些吉他就真的可以 Vintage 了嗎?我的看法是,不。
因為我從來就沒有看過一把 PRS 的吉他的光漆,是有 Checking 或是生了「皺紋」的。這種 微裂,是因為吉他最表面的光漆因為溫度的上下冷熱裂開的;但是它也只是 在表面上輕輕薄薄的一層裂開,而且隨著時間會越來越多,但是他絕不會裂到下層的 色漆的層面。
你如果注意過吉他表面的這些 Checking,你會發現它是一些非常非常美麗的圖案,每一把吉他都不同,簡直像是 晶片微電腦的那些密密麻麻的電路圖,只不過 Checking 更細、更微小、更是密密麻麻,幾何狀的周列分佈,毫無規則的密佈在琴的表面,但是似乎又呈現了某一種強大的規則。
這種皺紋,就是溫度、環境還有最重要的:歲月,所造成的痕跡。
我這個觀點可能有點愚蠢,因為這個看法比較個人:但是我真的覺得,就是因為 PRS 的琴,太年輕了,你連皺紋都還沒有,怎麼能稱得上 Vintage 呢?才三十五年,不夠的:Gibson從建廠的1902 到1936年,發明了第一把被非裔黑人傳奇電吉他手 CHarlie Christian 使用的那一把 ES-150,都花了三十五年的時間呢!
那,1980年如何? 1980 夠老了吧?四十年的琴還不夠 Vintage 嗎?
對不起, 一把1980 年製的 Fender Strat ,它連搖滾樂怎麼轉變成迪斯可的「週末狂熱」都不會知道,也沒有見證過重搖滾(Hard Rock, 不是 Heavy Metal 重金屬搖滾);在它誕生的時候,它體驗到的是 麥克傑克森的 Thriller 裏,“ Beat it” 那一首歌,由 Van Halen 彈主奏吉他,Steve Lukather 的節奏吉他:這樣的吉他彈法,已經太複雜了,它們綜合了 Soul、Blues 、Fusion、Funk 和 Rock 等的元素雜混在一起:這麼精緻混合的 Hybrid 式的音樂,是很後來的吉他的走法。
甚至很適合跳舞。
這有點像是 PRS 的吉他,充滿了精緻的混合體的細微的設計與考量。
但是........
Vintage 吉他,必須來自於相對單純的世界,因為它代表一種 初始和原創的意念;它甚至可以帶一點粗糙,因為構成它的力量充滿了探索的好奇心,所以它擁有無限可能。
所以,老實說,我認為真的 Vintage 的琴,應該是 1970 年以前做的琴。
欲知原因如何,請聽下回分曉
——
#You編
因為愛琴吉他展結束了,大佑哥對於琴的故事仍持續著⋯⋯結束了因為愛琴三天策展,兩天演出,愛琴故事仍未完待續⋯⋯⋯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00的網紅瑪啡因樂團Maffin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9年,好樂團與瑪啡因一起合作發行〈我們一樣可惜 Full Band ver.〉、於台北及台中 Legacy 演出「我們一樣__。」專場並發行現場實錄數位專輯,更一起參與台南甘噪祭的演出。超過半年的工作期之後,現在的好樂團與瑪啡因仍然時常提起這一段充實又快樂的時光,這段友誼之愛......是不會...
動 森 初始 音樂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鳳山中城-文化金三角重造鳳山老城區】
文:李雨蓁 Lí Ú-chin
本週三,好過日podcast即將推出第六集,我會和兩位主持人一同談到鳳山車站再開發,鳳山區域發展等議題,今天預告同時,我也想和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這次市長選舉中看到的鳳山政策。
#三市長候選人竟然只有一位有鳳山整體規劃
目前,中國國民黨的韓國瑜2.0,和民眾黨的吳益政候選人,雖積極走訪鳳山,但較沒有看到針對鳳山的整合論述,而民進黨的陳其邁 Chen Chi-Mai 候選人,則是針對衛武營及周遭發展,提出「#鳳山中城」計畫,希望結合國家設計研究院,文策院能來南部設分院,另外包括建軍站的藝術村、彩繪藝術、打造創新中心、藝文中心、書店、博物館、藝術市集等複合都市機能,帶動高雄文創及數位內容產業在此群聚發展。與衛武營的發展、國家音樂廳一起,結合捷運橘線、黃線,發展 TOD 導向地方生活圈,提供鳳山、苓雅地區下世代都會生活服務機能,提供商務、生活消費、生活流行展示等創新都市空間
#鳳山能否擺脫高雄邊緣角色?
有關衛武營的發展,在先前的節目與文章中,我們已經略為討論過,但我好奇的是,陳其邁候選人為何會以「中城」(Midtown)來作為計畫名稱?
一般說到中城,我們會想到的是曼哈頓中城,這裡傳統上是曼哈頓的核心金融區域,再來,或許大家會提到六本木中城、東京中城日比谷這些複合開發案,大抵上,中城可說是中心商業區(CBD)的另一種代名詞,賦予鳳山區域政策這樣的名稱,意涵著強化產業、娛樂等鳳山流失的中地機能,讓鳳山市民不再需要到高雄市區,就能形塑更強大的在地生活圈。
然而,要引進其邁所說的文策院、設計院南院,或是引進文化創意及數位內容產業,我們就需要土地、資金、吸引人才的初始指標單位等要素,後兩者,陳其邁已取得文化部、國發會的支持,這點確實令人期待。
#三大建設創造鳳山金三角
但在空間上,我個人會希望能有更明確的藍圖,如果我們看鳳山地圖,「衛武營」、「鳳山車站」、「大東藝文中心及舊城」三個區域,正好形成三角形:
衛武營需結合建軍站與國泰重畫區的腹地,夾著雙捷運站優勢,有最廣的土地來引進複合開發案,提供較大規模的商業辦公機能,提供文化數位產業進駐,甚至引進指標性的商場與旅館。
鳳山車站,則要結合「#空中鳳城」設計,引進文創青創、百工百貨、電影院、市民運動中心等機能,我個人希望市府能堅持把空間留給較小規模的青年創業空間進駐,甚至文策院的初期辦公室都能一併納入,而不是台鐵希望的包裹式招商,而後續鳳山站土地還有其餘開發的機會。
大東藝文中心與舊城,則代表鳳山過去最精華的區域,至今鳳山主要的商業區、巷弄美食、信仰中心,都還是位在200年前,迄今已經看不到的城牆內。我希望強化大東作為歷史教育與展示中心的機能,結合鳳儀書院等古蹟,恢復文化公車等導覽方式,結合AR/VR科技再現文化,帶著各地旅客輕鬆深入探究鳳山老城風華。而我也希望政府能放寬法令,鼓勵老屋利用,讓此區容納更多微型創業與民宿的空間。
10年前,東京六本木在六本木之丘(森美術館)、六本木中城(三得利美術館)、國立新美術館陸續完工後,形成了「六本木藝術金三角」,成為東京時尚、文化的重要核心,也吸引大量創意產業進駐。我希望,透過文化事業結合TOD再開發,鳳山也能透過文化的力量,翻轉老城區,創造城市新活力!
動 森 初始 音樂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每天室外體感溫度都來到 47、48 度熱浪的痛苦季節,還是看電影跟看書最透心涼,最進入手的這些書寶寶們似乎也都走一個消暑色系的路線,單單視覺上就已覺得心曠神怡,目前看來七、八、九月的書市都相當精彩,之後也會有更多喜歡的、期待的、千呼萬喚的作品問世,時間到了再與大家分享,先來看看這個月照例根本不可能讀完的書單。
首先當然為超前佈署的七月選書,七月無疑為 Sally Rooney《 #正常人》的月份,原著小說與改編影集先後推出,互補成了一個完整的世界,影集乍看主要著眼於康諾與梅黎安的戀情,若有似無觸碰著顯而易見卻難以形容的階級、虛無與親密關係中的權力關係,這些在小說中佔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刻劃年輕人在人群中探索自我的成長過程,在看似尋常的正常與不正常之間來回擺盪,以簡練而細膩的筆觸勾勒出我們這一代彼此攙扶著面對情感、面對關係、面對自我、面對孤獨的恐懼與成長,《正常人》迷人之處在於,其不只是一部侷限於愛情的正常愛情故事。乍看不過是生活的《正常人》,卻在當代不乏辭彙定義的各種關係中,寫出了一種更加熱情、親密的「深度」關係,也讓讀者清楚感受到人物在時光中愈加成長與複雜。徜若每個世代都需要一個膾炙人口的愛情故事,可以說繼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後,不曾有一本青春戀愛小說掀起全球文壇如此熱烈回響。
其次是由衷推薦的吉田修一《 #橫道世之介》與《 #續橫道世之介》,一部寫 1987 年,18 歲的他揹著行囊,風塵僕僕地來到東京;拎起相機,蹬上列車開往下一站。這段初始與結束的旅程,連他都不知道「成長」是什麼,他平凡無比,渾身破綻百出,卻在無意間尋找到了未來的雛形,無意間催促著周圍的人邁向成長的路途。續集寫 1993 年,24 歲的他大學畢業後從東京市郊搬到了池袋北口。這是世之介在東京住下來的第六個年頭,正要開始為他的未來大顯身手,然而,他卻遇到了平成泡沫經濟崩壞。接連被 52 間公司拒絕,成天以柏青哥為生活手段,打工兼差勉強糊口,連他曾經形影不離的底片相機,都被他收在壁櫥裡束之高閣,這是世之介最壞的一年,也是最好的一年。
上月底還推出了加拿大女作家 Miriam Toews 兩本令人相當感興趣的小說,《 #沒有聲音的女人們》是以真實事件為骨幹,自 2005 至 2009 年間,多達上百名少女及婦女遭到當地人以為的妖魔鬼怪強暴,受害者的說法多被斥為是女性的淫蕩幻想,人們稱其為「玻利維亞鬼魂強暴案」。長期以來,莫洛奇納社區內的女性白天醒來便會頭暈,全身瘀傷,她們向長老求助,卻被斥責思想「放蕩」,她們身體的疼痛是惡魔懲罰的例證,直到一名犯人落網,真相才水落石出,原來社區內的八名男性經常趁深夜對一百多名女性下藥施暴。當所有男人為了保釋犯人出獄,聚集到城市去的時候,有八名婦女在穀倉閣樓召開祕密會議,為了保護自己和和孩子不再受到傷害,女人們必須趕在男人回家以前,決定她們未來的去向。作者出人意料的敘事手法下,翻轉成一部如火山爆發般緊迫,同時充滿一個個女性獨立情緒及機智的現代文學傑作,出版後隔年,被起訴的加害者們各自遭到判處長達 25 年的徒刑。
另一本《 #親愛的小小憂愁》多年來長銷不墜,以憂鬱症為題材,叩問生命的各種疑問。愛芙達和尤蘭莉是一對姊妹,表面上愛芙達過著令人稱羨的生活,她是舉世聞名的鋼琴演奏家,迷人、富有,而且有著幸福的婚姻,相對地,尤蘭莉的生活一團糟,她離婚又破產,兩個跟不同男人生的小孩正值青春期,姊妹從小在信奉門諾教派的保守家庭中長大,形影不離,然而兩人的關係卻因為姊姊不斷嘗試想要結束自己生命而吃盡苦頭。作者在自己的父親和姊姊相繼輕生離世後,帶著思念和疑問寫下了這本書,字裡行間的愛溢於言表,倘若活著是為了創造意義,那麼每當小小的憂愁襲來,別忘了還有親愛的生命。
本月特別想讀的書,還有 Richard Roper 的《 #如何不孤獨死去》,一部令人非常暖心,又帶著濃厚尾韻的浪漫小說,四十出頭歲的安德魯個性敏感且盡責,服務於一個政府的公共衛生單位,專門負責處理孤單死去的民眾的後事,大多是已死去數個月的老人,不僅成天面對著孤單跨過生命終點的人們,他自己也是個孤獨的人,在他看似平庸、平靜的生活中,懷抱著一個秘密:在他五年前到職的那一天,他不小心騙了他的主管和同事說,他已婚,育有兩個孩子,有個幸福快樂的家庭。從此,一方面他帶著恐懼、壓力和罪惡感延續著這個謊言,另一方面,卻默默地在這些謊言當中得到了某種安慰,好像自己並不真的那麼孤單,而這所有的一切,他試圖帶著潛伏的隱憂安靜沉默地度過的平凡生活,卻隨著新同事佩姬的到職而掀起了巨大的風暴,逼得他開始認真思索生命的意義,面對自己的過去和未來。
接下來幾位大作家的作品可看性仍相當高,前日配合贈書活動的馬奎斯《 #枯枝敗葉》是他第一部小說,也是首次以魔幻之鎮「馬康多」為背景的作品,故事藉由老上校祖孫三代的內心獨白,娓娓道出主角如何在極度的孤獨中度過此生,不僅形塑出奧雷里亞諾波恩地亞上校的人物原型,更為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揭開了序幕。 赫拉巴爾《 #雪花蓮的慶典》與《過於喧囂的孤獨》同樣為其鼎盛時期的作品,以克爾斯當地的風土人情為背景,自己化身為書中作家,透過日記形式寫成的 21 篇短篇小說集,小器的餐廳老闆、美麗優雅的夫人、萬年影痴、活在昔日榮光的自負畫家、喜好囤積舊貨的怪人、一心想擺脫專橫妻子的膽小丈夫、頭戴白色禮帽的神祕客、為一頭被射殺野豬的歸屬而爭執不下的兩個狩獵協會等,典型赫拉巴爾式的誇張人物形象,加上鮮明的鄉村場景,搭配口語化的對白和方言俚語,寫出一篇篇令人難以置信或捧腹大笑的幽默人性故事,來反應他對生命的熱愛。
繼四月的《紅髮女子》後,緊接在後的是帕慕克《 #新人生》,關於一本書,關於讀書的人們,關於東西文化碰撞的星火。他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大學生,為了尋找書中許諾的美好世界,拋棄一切搭上公路巴士,開始追尋之旅。他愛上了深受那本書啟發的嘉娜,以為他們將前往同一個新世界,公車上總播放美國電影,窗外一座座巨大的廣告看板迎面而來,上面滿是來自西方世界的商品。他見到讀了同一本書卻無比平靜的青年,也見到慘絕人寰的車禍、謀殺、死亡。不知不覺間,他成了一個「殺手」,但他所要追殺的究竟是什麼?他們所期待的天使,是否其實有著截然不同的面孔?慢慢的,他對於那本書帶來的啟發,以及他的新人生也更加茫然。再者,終於盼到個人特別鍾愛的作家 Doris Lessing 小說《第五個孩子》續集《 #班無處安放》,那個一出生就讓整個家族四分五裂的小怪物,班,長大成年了。進入存在無數隱形怪物的社會,一路上不乏善良、願意幫助班的人,而那些人多半同樣無家可歸,有著坎坷的童年,但更多的是想騙他、利用他,甚至將其視為研究對象的人。萊辛以精煉簡潔的文字,透過班成年後遭遇的人事,赤裸描繪出人性,之中有光輝有溫暖,亦有殘酷而近乎失去人道的運作規則,帶領讀者反思高度文明社會裡,科學發展的箝制,與人類尚未跟進的內在視野。
麥田書癮 PLUS 系列推出一本 1987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俄裔美國詩人 Joseph Brodsky 經典散文集《 #小於一》,收錄了他評論詩歌、詩學,以及卓越的散文作品,談文學、談歷史也談政治,可視為對歷史和當今時代的深刻沉思,同時更是一部私人回憶錄。以及,《背離親緣》作者 Andrew Solomon 在經歷長年憂鬱症之後寫出《 #正午惡魔:憂鬱症的全面圖像》這本憂鬱症專書,憂鬱症是最受誤解、汙名化最嚴重的精神疾病,同時也是最難以定義的疾病,此書的價值,不僅在於作者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統合社會心理及精神藥學的理解,力求全面、精確地描述這種疾病的本質及樣貌;在於作者以一貫的坦率戳破種種失靈的想法、無益的治療、挾憂鬱症以自利的企圖,以及人類自我欺騙的傾向;在於作者以文學家的敏銳和同情,透過生動的比𣈥刻畫難以表述的罹病境況及無從穿透的孤獨感;更在於作者從自身及無數受訪者的苦難中,挖掘出受苦的意義及救贖,讓我們看到這種疾病的悲劇性及其帶來的美麗洞察,也讓我們 —— 不論是病患、治療者還是陪伴者,都還能懷抱希望。
華文作家等到楊富閔的《 #賀新郎:楊富閔自選集》,選錄 17 篇作品,打破文類規約,故事自由串流,除了是作者文學生涯的縮時攝影,也是十年以來的心靈截圖。全書一氣呵成,充滿作者對於文體追求、形式摸索,乃至內容生產的繁雜思考,而文學創作的基本單位──語言文字,則是選集收錄的美學準則。香港作家謝曉虹首部長篇小說《 #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寫一個年過半百的大學教授,陷入與人偶炙熱的婚外情,生而為人,我們都有無法說出口的欲求、傷痛與祕密,而在這世界上,有沒有一處地方,有沒有一個人,或哪怕是另外一個物種,願意不批判地、無私地、寬容地接納我們所有的一切?作者以文字凝結成獨特的視野與感官,既鏤刻在你眼前,又輕觸在你皮膚上,既帶點奇幻與夢境,卻又緊密扣合如細針般扎,既密又痛的香港現況。陳栢青的《 #尖叫連線》也相當期待,台灣爆發大規模傳染疾病「HLV」,從感染到死亡,最多只有三天時間。為了一卷詛咒錄影帶,絕教高校裡的一群過氣恐怖片演員要合力用恐怖片救台灣。但事實是,高中才是真正的地獄,在這個人吃人的小型社會,人際關係比任何詛咒都恐怖。這是一部獻給曾經真切恐懼著的童年與青少年,獻給所有黑色的夜晚的小說,挪用俗濫的恐怖片元素,操弄與嘲笑各種定律與規則,是致敬,是後設,是恐怖片的教戰講義,更是寫給恐怖片的情書,一如那些伴我們長大的恐怖片,越 B 級越有愛,愛看又要遮掩,遮了眼又忍不住要把手指打開一道縫隙。
最後還有林榮三散文獎得主林佳樺的首本散文集《 #當時小明月》,「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故鄉一直是寫作者追逐的光點,回到自身,找到根源,並更理解自己的故事。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分離的焦慮、恐慌,懷著似乎被父母遺棄的忐忑,埋下成長的不安;四十歲再度回頭,用書寫擁抱內心自卑與匱乏的小孩。蔡詩萍新書《 #與世界一起散步:小日子小堅持》是疫病年代對日常最溫暖的回望,重新凝視生命中最不可取代的愛,在 2020 這特別的一年慢下腳步,捫心自問,我們把上班當成日常,把工作視為當然,平日給自己,周末給長輩,陪孩子嬉戲卻總認為長大這件事還早。我們望著時間表分秒必爭,相信時間就是金錢。當時間軟癱以後呢?當很多視之為必然的不變,都改變之後呢?
動 森 初始 音樂 在 瑪啡因樂團Maffin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年,好樂團與瑪啡因一起合作發行〈我們一樣可惜 Full Band ver.〉、於台北及台中 Legacy 演出「我們一樣__。」專場並發行現場實錄數位專輯,更一起參與台南甘噪祭的演出。超過半年的工作期之後,現在的好樂團與瑪啡因仍然時常提起這一段充實又快樂的時光,這段友誼之愛......是不會錯的!
說到〈愛錯〉......兩團在去年的演出現場曾經一起 cover 這首歌,當初就說好演出一週年之時要釋出。時間過得好快,這首隱藏版歌曲即刻發佈!
P.S. 此曲並未收錄於《Live in Legacy 好樂團 x 瑪啡因 : 我們一樣__。》數位專輯中
-----------------------------------------------------------------------------------------------
▌《Live in Legacy 好樂團 x 瑪啡因:我們一樣__。》專輯
► 2019.5.22 數位發行
● Spotify - https://reurl.cc/ALRD3
● KKBOX - https://reurl.cc/9L5yd
● Apple Music - https://reurl.cc/r41n4
● 網易雲 - https://reurl.cc/a8N7Z
我也想為我所愛的負責啊!
而溫暖脆弱的你,能繼續堅持下去嗎?
我們一樣可惜,我們一樣 __。
2018年5月,好樂團於瑪啡因《我就這樣在這裡等著》EP 發片場,首度合作演出,以 Full Band 形式重新詮釋好樂團的創作曲〈我們一樣可惜〉。雙主唱各具特色的聲線,加以不同樂器交織的聲響,被賦予不同面貌的〈我們一樣可惜〉,在演出後獲得了許多迴響。帶著愉快的合作經驗與默契,好樂團與瑪啡因決定將這個版本紀錄下來,同時也悄悄構思起另一場合作度更高的演出⋯⋯
2019年2月22日,《好樂團 x 瑪啡因:「我們一樣__。」》企劃專場,於 Legacy Taipei 正式舉行。
這不是一場兩個樂團的共同演出,而是「一個團隊」的專場演出。從演出主視覺的延續、曲目流程的精心安排、舞台佈置與造型設計,直到行銷規劃等細節,在在可見好樂團與瑪啡因作為單一團隊的合作默契。在這場演出,除了能從兩團獨自的曲目中,聆聽到個別的初始風格外,更能在重新編曲的合作曲目中,感受到兩團在音樂展演上不同過往的現場魅力。
如果可以,我們願與脆弱卻溫暖的你,在更多的聲響中面對遺憾;
如果可以,我們願將最為珍貴的現場時刻,毫無保留的完整紀錄。
在 Legacy 創下完售佳績後,好樂團與瑪啡因合作發行《Live in Legacy 好樂團 x 瑪啡因:我們一樣__。》數位專輯,將現場發光的餘溫保存下來。
這一次,不論是否親臨現場,
當樂音響起時,請與好樂團、瑪啡因一起說出,我們一樣__。
-----------------------------------------------------------------------------------------------
▌瑪啡因 x 好樂團 - 愛錯(原唱:李心潔)
當雨滴落在窗口 等你一起過來
你低頭不語 我不想現在面對
我們選擇愛情 還是愛情選擇我們
當時愛的勇氣 都跑到那裡去
還記得你要帶我去的天堂
如今只剩下天邊一絲彩霞
日落的這一刻 我的心沒太陽
還有什麼理由 還有什麼結果 要我否認你的錯
輸了你的承諾 輸了你的曾經 說過要一直愛我
---
詞曲 Lyrics & Composed:張震嶽 ayal komod
編曲 Arranged:瑪啡因 Maffine、好樂團 GoodBand
錄音 Recording / 混音 Mixing:神崎森 MORIMAGIC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金音俱樂部 Gold Sound Club
【瑪啡因 Maffine】
主唱 Vocal / 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謝孟庭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褚士銘
合成器 Synthesizer / 豎笛 Clarinet:黃瀞嫻
電貝斯 Bass:陳冠豪
爵士鼓 Drum:吳姵蓁
【好樂團 GoodBand】
主唱 Vocal:許瓊文
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張子慶
-----------------------------------------------------------------------------------------------
▌《好樂團 x 瑪啡因:「我們一樣__。」》Live in Legacy Taipei
現場統籌 / 舞台總監:王玟沂
Legacy 企劃:Lily
音響工程師:Andy(F.O.H)、小八(Monitor)、奕夫(Stage)
燈光:小宋
舞台 / 燈光 / 音響工程:Legacy Taipei
VJ:阿浮
視覺設計:何昀芳
動態影像設計:曹仲
靜態攝影:莊永鴻、苗嘉澍
動態攝影:李炎、賴宥廷、鄔鶴鴻、呂啟明
現場錄音:神崎森
造型:楊景雯
妝髮:金沚函、洪振揚
場佈:黃彥、李佳衡、于庭幼
湖中女神:溫達、黃評
周邊販售:吳亭諺、洪婕寧、周子勻
現場執行:王首仁
器材支援:林子彧
---
特別感謝:Charles 老師、Michael 老師、小樂
#瑪啡因 #好樂團 #愛錯
動 森 初始 音樂 在 瑪啡因樂團Maffin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那天空氣中的濕度,在演出完後才下起的雨,你還記得嗎?」
這是《Live in Legacy 好樂團 x 瑪啡因:我們一樣__。》數位專輯的第二支 Live MV ——〈想要卻不可得〉。
瑪啡因與好樂團的歌曲大多都是比較和緩的,難得有許多與觀眾互動的畫面,我們想將它們記錄下來,不只是表演者,還有每個參與現場的你們,都是那天重要的一份子。
歌詞唱著:「我想要卻不可得,卻抗拒卻推卻」
獨自一人時,在人群中時,心中總有部分充滿信念,另一部分卻感到迷惘。
當時寫這首歌,是想用輕快的語氣,抽離的唱著這樣的矛盾哀傷。
想要卻不可得,是恐懼、是抗拒、是自我質疑。
低潮困惑時讓這首歌陪著我們一起,輕輕哼著自己的疑惑。
而有一天徬徨會過去,雨過天晴總有彩虹。
-----------------------------------------------------------------------------------------------
▌《Live in Legacy 好樂團 x 瑪啡因:我們一樣__。》專輯
► 2019.5.22 數位發行
● Spotify - https://reurl.cc/ALRD3
● KKBOX - https://reurl.cc/9L5yd
● Apple Music - https://reurl.cc/r41n4
● 網易雲 - https://reurl.cc/a8N7Z
我也想為我所愛的負責啊!
而溫暖脆弱的你,能繼續堅持下去嗎?
我們一樣可惜,我們一樣 __。
2018年5月,好樂團於瑪啡因《我就這樣在這裡等著》EP 發片場,首度合作演出,以 Full Band 形式重新詮釋好樂團的創作曲〈我們一樣可惜〉。雙主唱各具特色的聲線,加以不同樂器交織的聲響,被賦予不同面貌的〈我們一樣可惜〉,在演出後獲得了許多迴響。帶著愉快的合作經驗與默契,好樂團與瑪啡因決定將這個版本紀錄下來,同時也悄悄構思起另一場合作度更高的演出⋯⋯
2019年2月22日,《好樂團 x 瑪啡因:「我們一樣__。」》企劃專場,於 Legacy Taipei 正式舉行。
這不是一場兩個樂團的共同演出,而是「一個團隊」的專場演出。從演出主視覺的延續、曲目流程的精心安排、舞台佈置與造型設計,直到行銷規劃等細節,在在可見好樂團與瑪啡因作為單一團隊的合作默契。在這場演出,除了能從兩團獨自的曲目中,聆聽到個別的初始風格外,更能在重新編曲的合作曲目中,感受到兩團在音樂展演上不同過往的現場魅力。
如果可以,我們願與脆弱卻溫暖的你,在更多的聲響中面對遺憾;
如果可以,我們願將最為珍貴的現場時刻,毫無保留的完整紀錄。
在 Legacy 創下完售佳績後,好樂團與瑪啡因合作發行《Live in Legacy 好樂團 x 瑪啡因:我們一樣__。》數位專輯,將現場發光的餘溫保存下來。
這一次,不論是否親臨現場,
當樂音響起時,請與好樂團、瑪啡因一起說出,我們一樣__。
-----------------------------------------------------------------------------------------------
▌近期演出資訊
【2020 桃園燈會・光之桃花源】
● 演出日期:2020 / 2 / 9 (日)
● 演出時間:20:30 ~ 21:30
● 演出地點:中壢光明公園・大地曙光燈區
● 燈會資訊:https://lanternfestival.tycg.gov.tw/
【意識不能招待所〖參〗林森北二泊三日音樂祭 2020】
● 演出日期:2020 / 2 / 22 (六)
● 演出地點:延聲音樂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2段77巷14號B1)
● 購票方式:私訊瑪啡因FB紛絲專頁
● 活動頁面: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72668886882959/
-----------------------------------------------------------------------------------------------
▌瑪啡因 - 想要卻不可得 (Live) with 好樂團
Maffine - Unobtainable (Live) with GoodBand
空無一人的房間 過去未來交疊侷限
抽離自己和世界 迷濛困惑在裡面 遊蕩
我想要卻不可得
我想要卻不可得
卻抗拒卻推卻
人潮擁擠的大街 人們尋找新的信念
拋棄舊有的膽怯 彷彿就能夠遇見 明天
我想要卻不可得
我想要卻不可得
卻抗拒卻推卻
我想要卻不可得
我想要卻不可得
我想要卻不可得
我想要卻不可得
我想要卻不可得
我想要卻不可得
卻抗拒卻推卻
---
詞曲 Lyrics & Composed:瑪啡因 Maffine
編曲 Arranged:瑪啡因 Maffine、好樂團 GoodBand
製作人 Producer:瑪啡因 Maffine、好樂團 GoodBand
錄音 Recording / 混音 Mixing / 母帶後期製作 Mastering :神崎森 MORIMAGIC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金音俱樂部 Gold Sound Club
母帶後製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海波浪音樂製作 Wave Productions
美術設計 Artwork:何昀芳 Ho Yun-Fang
企宣執行 Promotion Executive:王玟沂 Wen-Yi Wang
【瑪啡因 Maffine】
主唱 Vocal / 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謝孟庭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褚士銘
合成器 Synthesizer / 豎笛 Clarinet:黃瀞嫻
電貝斯 Bass:陳冠豪
爵士鼓 Drum:吳姵蓁
【好樂團 GoodBand】
主唱 Vocal:許瓊文
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張子慶
-----------------------------------------------------------------------------------------------
▌「想要卻不可得」Live MV 拍攝團隊
導演 Director / 剪接 Editing:李炎 Yen Lee
攝影 Camera:
李炎 Yen Lee、賴宥廷 Lai You Ting 、鄔鶴鴻 Wu He Hong、呂啟明 Liu Chi Ming
---
《好樂團 x 瑪啡因:「我們一樣__。」》Live in Legacy Taipei
現場統籌 / 舞台總監:王玟沂
Legacy 企劃:Lily
音響工程師:Andy(F.O.H)、小八(Monitor)、奕夫(Stage)
燈光:小宋
舞台 / 燈光 / 音響工程:Legacy Taipei
VJ:阿浮
視覺設計:何昀芳
動態影像設計:曹仲
靜態攝影:莊永鴻、苗嘉澍
動態攝影:李炎、賴宥廷、鄔鶴鴻、呂啟明
現場錄音:神崎森
造型:楊景雯
妝髮:金沚函、洪振揚
場佈:黃彥、李佳衡、于庭幼
湖中女神:溫達、黃評
周邊販售:吳亭諺、洪婕寧、周子勻
現場執行:王首仁
器材支援:林子彧
---
特別感謝:Charles 老師、Michael 老師、小樂
#瑪啡因 #好樂團 #想要卻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