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曾漫步在🛤 #草嶺古道 🛤上,觀賞過山徑上生態呢?
迎接著冬季的來到,古道兩側 #白背芒 🌾🌾🌾隨著季風的吹拂,雪白蓬鬆的芒草堅韌地擺動,如浪一般飄逸招手!
👉拉近人與自然的長距離步道
👉 https://e-info.org.tw/node/228318
草嶺古道是 #淡蘭百年山徑 的其中一段。過去 #淡蘭古道 🛤四通八達,是 #台北 往來 #宜蘭 的交通要道,人們翻山越嶺,藉以交流勞動力與物資,打開島嶼產業發展之路。如今來到公路運輸的便利時代,這條山徑反而乘載了不同的價值。
淡蘭古道是台灣國家級綠道之一。「#綠道」是指沿著交通動線、河流、湖泊、海岸或山脊線的天然或人為廊道。和過去運送物資目的不同,當人們踏上綠道,便是趨身親近自然,也把生物多樣性拉進我們的生活之中。
腳下踏過的路徑,眼前所見的景觀,構築起 #百年來台灣土地發展 的故事。除了述說 #島嶼 的開發史,古道也透露出台灣人如何與土地互動,豐沛的自然資源何以滋養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
🖌圖:@玉子日記
=====
🌍加入定期定額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傳播 https://goo.gl/phNqwG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勞動力 多樣性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中經濟脫鉤 病毒助“總加速師”習近平一臂之力?
瑞士銀行(UBS)日前發布的一份針對在中國設廠的制造業首席財務官的調查顯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美國官方政策這兩股驅動力的作用下,美中經濟、尤其是科技產業脫鉤的壓力增加。美國半導體行業又如何看待美中經濟的加速脫鉤?
瑞士銀行旗下的證據實驗室(UBS Evidence Lab)針對在中國設廠的兩百多家出口制造業首席財務官所作的最新調查發現,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讓各國開始反思一些行業如醫藥器材行業過度依賴中國的安全漏洞,供應鏈脫鉤與去中國化的壓力增加。
瑞銀預期,中國制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今年將減少百分之五。
然而,調查也發現,早在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前,供應鏈重組已經啟動,跨國企業從中國出走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瑞士銀行今年五月公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進行的調查發現,約六成跨國企業高管表示,他們將持續或可能從中國轉移到其它國家、減少投資。
美國福克斯電視台計算,全球生產線撤離或減少投資中國,涵蓋的出口貿易額最高恐達七千五百億美元。
瑞士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日前在美國喬治城大學主辦的一場視頻研討會上則指出,中國外資直接投資(FDI)的數據,包括總金額與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占比持續下降,已是多年來持續的趨勢,早在美中貿易戰升級前就已經發生。另外,生產基地轉移或投資分散,不同產業也各有不同的做法。
她說:“我會形容這是'分散投資',不是'完全的脫鉤'。平均來說,這些專門做出口的受訪企業高管指出,大約有三到四成的產能會轉移陣地。回答說有超過五成產能會要撤離中國的企業是非常少的,而在美中貿易戰開打前,不同產業因為不同原因,早就開始分散投資。”
汪濤指出,有鑒於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她預期,以食品制造業與汽車業為例,在未來十五年,趨勢是增加投資。
瑞銀的調查分析提到,美中經濟脫鉤更關鍵的動力源自美國的政策指引,尤其在美國官方主導下的科技業脫鉤,瑞銀預估,將會造成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
各國研究與中國脫鉤 習近平功不可沒?
關注中國經濟與科技發展的評論人士秦鵬則告訴自由亞洲電台,與中國脫鉤、甚至是全速進行的脫鉤,除了新冠病毒是一個催化劑,中國輿論近來熱議、被網友戲稱為“總加速師”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疫情後的作為,也起了很大作用。
“這一次的疫情,毫無疑問是導致美國全面評估和中國的關系,包括產業鏈的契合度與轉移的必要性,以及增加多樣性的需求;我是一直支持習總書記繼續干的,因為換別人上來,都達不到他所干的、全世界加速與中國脫鉤的效果。”秦鵬說。
事出必有因,加速脫鉤有來由,尤其是在科技產業上,對華為違反美國的出口禁令,陸續出台出口管制限制。然而,美國商務部近來卻又宣布,允許美國企業可以和華為分享用於5G行業制定標准的技術。
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當時發聲明指出,這是為了“確保美國企業能更全面參與通訊領域的標准制定。”
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在美中科技戰以來,一再呼吁美國官方,不要因為針對中國不一致的策略,讓美國失去原本領先的行業地位。
半導體產業協會負責全球政策的副總裁古瑞奇(Jimmy Goodrich)就說,半導體產業鏈分為研發、芯片設計、前端制程與後端封裝測試,半導體產業中最高端且有價值的研發與芯片設計,美國仍遙遙領先;中國主要負責後半段的生產制造。制造環節是高勞動力密集型、低利潤,利潤僅百分之十,而前三大芯片制造商又都是外企。
然而,中國也是美國芯片行業最大的市場。
在脫鉤與多樣化間,美中從行業到官方之間的你來我往,秦鵬形容,這就像是要忍受“長痛還是短痛”的抉擇。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鄭崇生華盛頓報道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勞動力 多樣性 在 有機誌-有機生活情報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農場具有由生計與自我滿足驅動,家庭為中心,勞動力集約,多樣化與兼業的,自主與熟悉的,地方導向的,食物自足傾向,以及環境與文化友好型特徵。從全球來看,小型農場依然為 70%以上的世界人口生產食物。多樣性農業系統,有機農業,永續農業與農業生態為超越食物安全,實現全球食物自主展示出了真正的希望。
勞動力 多樣性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勞動力 多樣性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勞動力 多樣性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勞動力 多樣性 在 多元與共融如何幫助企業取得勝利 - Michael Page Taiwan 的相關結果
「共融」(Inclusion) 在工作職場上是指認識並充分善用勞動力的多樣性,促進平等與交付成果。基本上,即透過讚揚與活用每個人的差異,為組織創造最大 ... ... <看更多>
勞動力 多樣性 在 勞動力多元化_百度百科 的相關結果
如上所述,勞動力多元化是指組織的構成在性別、種族、國籍等方面變得越來越多樣化。這個術語包括了各種各樣的人。 ... 員工在工作時不會把自己的文化價值觀和生活偏好放在 ... ... <看更多>
勞動力 多樣性 在 勞動力多元化 - MBA智库百科 的相關結果
勞動力 多元化(work force diversity)勞動力多元化是指組織的構成在性別、種族、國籍方面正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組織所面臨的挑戰是通過澄清不同的生活方式、家庭需要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