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算是另類的售後服務(訪後追蹤)嗎XD
兩年多前,由慕哲人社企劃,主流出版發行,將我的故事收錄在《青年路入陣:十二位政治工作者的群像路錄》中,兩年多過去了,出版社還有持續關注著我們幾位的近況,再幫我們整理了一些近期所有努力和關注的事務。關心我們問政狀況的朋友不妨點進去看看
#主流出版329青年節特別企劃
《青年入陣:十二位政治工作者的群像錄》回顧專文
職務相同 系列2
在苗栗國堅持改革的客籍代議士
陳光軒 (現職苗栗縣縣議員,2018年11月24日連任成功)
「客籍背景、科技大學畢業、學生時期參與社會運動與選舉事務、曾任謝長廷隨行機要、立法委員地方服務處主任、2014年返鄉參選艱困選區、苗栗縣縣議會民進黨黨團總召、非政治世家背景、非全國知名政治人物」,這是挑選苗栗縣第五選區縣議員陳光軒的原因。
陳光軒以謝系子弟兵為榮,訪談時經常提到謝長廷院長,謹記「唯有精確,政治路才能走得遠、走得長」放在心上。《天王子弟兵的返鄉路》內文記載,「頭份服務處二樓的辦公室中,書櫃擺滿歷次案件紀錄的資料夾,窗邊的五張高腳椅堆滿預算書與計畫書。身後的白板上的密集資訊……」近期詢問陳光軒第二任政務推動進度,「就職已2286天、服務案件 4645件、爭取經費 123,983,365 元及六位律師輪值法律諮詢,各環節都持續努力服務。白板中央寫著任期內推動事項:包含勞工權益扶助辦法、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大型群眾活動安全管理自治條例、議事透明化(議事直播)、揭弊者保護作業原則、公園管理自治條例等17條自治條例及行政規章。他堅持「五不一沒有」的選戰策略,也就是不插旗、不綁樁腳、不招待旅遊、不辦造勢活動、不買票、沒有炒米粉。近期詢問第二任期最優先推動的事項,陳光軒回覆,「修正『苗栗縣縣議會議事規則第十二章第59條』最有難度,我預計本屆任內修正案都難過議長這關。但我仍各個分組審查的委員會,委員的產生也應修正制度,尊重每位議員的意願,開放登記進入各委員會,該委員會登記超過組成席次時即用抽籤方式產生委員,審查會召集人由委員共推,審查會的組成也需每年輪調,才符合民主、法治的普世價值。」陳光軒長期見證政治攻防,明知現今議會結構很難引起共鳴,但是他仍然不輕言放棄。如同陳光軒認為政治工作者該具備的條件,以「心理素質與適應力」這兩種能力要「好好鍛鍊」,「如果太在意別人對你的讚譽、毀謗、抹黑或批評,很容易卡在死胡同。」
陳光軒以自身經驗分享,「技職體系出身進入政治圈,的確實是少數;但能在這樣艱困、很惡劣的戰場生存下去,就表示學歷背景並不是絕對的要件,只能說,學歷和背景學識、知識上的輔助。」他曾告訴新文化營隊學員:「只要直接跳下去一個月,就會發現政治實務經驗遠比學術理論重要。」但是,若學術理論作為參政輔助,或許會有更多心得。「其實適應力反而比較重要。有些人是該領域的資優生,但是無法適應政治現實的框架,建議別入行。」他也強調,「先確認自己準備充足與深思熟慮比較重要。」
《天王子弟兵的返鄉路》文末提及,「2018年,苗栗縣第五選區議員選舉,應選八席,共計有十七人登記,其中只有三位議員爭取連任。本屆候選人至少有五位未滿四十歲,除陳光軒是民進黨推薦之外,其他是披掛國民黨、時代力量與無黨籍的戰袍,就年輕一代的候選人之間,競爭尤其強烈。我們靜待開票那一夜,苗栗縣民決定『誰上誰下』。」近期詢問新人參選與爭取連任的困難度,陳光軒回覆:「連任確實比第一次當選讓人感到沈重,大家對於青年參政總是抱著相當大的期待與新鮮感,初次參選的年輕候選人,可以獲得的關注及期待很容易投射在選票上,爭取連任者先前付出的努力及政績可能在高張力的選舉被稀釋掉,最好的方式就是候選人本身一屆要比一屆更能掌握地方的需求與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陳光軒驚險連任,從第一屆選票7417票,滑落到3746票,主因包含大環境等主、客觀條件,可以得知他口中的「沉重」滋味。放眼2022年的地方大選,陳光軒表示,「本屆苗栗縣縣議會,許多青年候選人當選,會激勵更多有志青年投入;但是,青年參政的市場是否有隨著2018年乃至2020年總統大選持續成長,感性上我希望有更多席次能一起前進,理性上我秉持比較保留的態度,根本的結構並未動搖,我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陳光軒師承謝長廷,也不忘身為客家人的身分與責任,他目前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苗栗是客家大縣,我是客家人,也會講客家話,但在面對地方長輩時,在文化面與歷史面的了解仍有所不足,身為家鄉的民意代表,我想結合現實與學術,理出相關的對策。」他發起「(東聲)老戲院復興運動」,就是出於對故鄉的文化產業、兒時的城市記憶。「陳光軒・dpp苗栗縣議員」粉絲專頁於今年3月19日,發布與《回憶裡的電影院》的短文,藉由東聲電影院回憶過去苗栗電影業的發展史。
說明:
苗栗縣縣議會議事規則第十二章第59條
審查委員會之人數、人選及召集人,由議長就議員中擬定,提出大會通過之,但每一議員以參加一委員會為原則。
#爭取經費 123,983,365 元
#免費法律諮詢
#任內推動完成訂定及修正完成自治條例及行政規章共十七案
#議事透明化推動完成
勞工權益2022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年前的今天,時代力量獲得了超過一百萬張選票的肯定,讓我們在立法院,繼續捍衛艱苦人的權益,為人民的福祉努力。
一年下來,我和王婉諭 、立法委員 陳椒華 兩位委員,在居住正義、交通平權、勞工權益、兒少權益、犯罪被害保護、精神衛生、環境正義等領域的耕耘,相信能讓投給我們的選民驕傲地說,這是一張 #CP值最高的選票。
除了中央三位委員的努力,我們各地的議員,也沒有讓支持者漏氣。在各縣市議會,時力議員就是品質保證,永遠走在藍綠兩大黨前面,最負責任的監督問政,最踏實的解決人民遇到的問題。
心懷弱勢,提出解方;就事論事,理性問政,穩健走出進步本土的第三路線,這是時力確立的招牌,也是全黨上下努力的成果。
政黨不只是選舉機器,卻必須在選舉中以戰養戰,找到支持我們的選民,一次又下一次,擴大時代力量的板塊。
從2015年參選新竹市立委至今,我一直秉持該戰則戰的信念。立委、議員選舉雖不是每戰皆捷,而是常常在開票當晚落淚,但與我們走在一起的朋友,卻是越來越多。類似的經驗,我相信可以在其他縣市複製,壯大時代力量的版圖。
這一屆的決策委員,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準備2022,提出合理、接地氣的選戰布局。因此,請大家多多支持各地方黨部主委、我們各縣市的議員,讓地方的需求與聲音,能夠進入決策圈,及早展開布局。
我要特別推薦林彥甫 新竹市議員 、
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他們也參與這次決策委員的選舉,希望能夠將2016以來的經驗,繼續貢獻給全黨。
2016年敗選後,我們在數個月後,成立時力全國的第一個地方黨部,開始佈局2018年的地方選舉。
子齊是我們第一個確定的候選人,出身在新竹最南端的中隘,她關心環保、土地、海灘,香山的一草一木,並且身體力行,在那場艱困的選戰中,騎著機車、揹著看版,跑遍大街小巷,瘦小的身軀,巨大的能量,最後終在激烈的選戰中獲得勝選。
2年來她還是一樣堅信她所信仰的價值,不管是河川汙染、數位身份證、山林開放問題,都可以看到她奔走的身影。
彥甫從美國回來後,原本在黨部工作,後來我們把他「推坑」參選,他做事一像認真,選舉跑行程更認真,每次他拿著麥克風,步行穿過我當時的事務所樓下時,我都打開窗戶大喊:「加油」!
在2018年的選戰尾聲,有一次他依然步行拜票時,竟遭一名男子毆打頭部,當我接到消息趕到醫院,我真的覺得非常心疼,也體會青年參政真的很艱難,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奮鬥!
一路走來,我相信兩位議員的表現有目共睹,也可以為這個黨,帶來更多的力量面對2022的挑戰,拜託各位黨員,支持子齊跟彥甫!
#4號廖子齊
#13號林彥甫
#29號邱顯智
勞工權益2022 在 唐家婕 - Jane T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國震驚 歐盟分歧 歐中協議前路漫漫】
📝趕在2020年結束之前,歐盟與中國領導人宣佈敲定 #歐中投資協定。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對此發出嚴正批評。中國高調宣示外交勝利,歐盟內部則仍進行著激烈的辯論。離歐中投資協定正式生效,還有漫漫長路。
❤️準備收工迎接新年前的最後一篇報導。謝謝大家今天的照顧。
▫️報導全文: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jt-12312020161834.html
—
▪️博明重批「歐洲重要官員」
歐盟和中國領導人完成歐中投資協定談判的消息,傳到大西洋的彼岸,川普政府高官重話批評。
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 #博明( Matt Pottinger )12月30日在參加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會議時表示,美國兩黨和整個美國政府的領導人都對歐盟在美國新政府上台前夕,就著手與中國達成投資協定「感到困惑和震驚」。
「布魯塞爾或歐洲的官僚們無處可藏。當中國繼續在新疆建造幾百萬平方英尺的工廠來用於強迫勞動,我們不能再自欺欺人地認為北京即將尊重勞工權利。」博明表示。
博明批評歐盟委員會對北京醜陋的侵犯人權的行為視而不見,急著跟中國合作。最後更重批「歐洲重要官員」。
他說,「一些歐洲官員和評論員喜歡宣稱,特朗普政府是跨大西洋合作的障礙。現在,所有人都知道這與特朗普總統無關。這與歐洲重要官員有關。照照鏡子吧。」
▪️歐中協定達成後 正式生效還有多久?
歐洲官員稱,他們在該協議中得到的比給予的更多。這份協議獲得了所有27個歐盟國家領導人的支持,但仍需要這些國家政府的正式批准以及歐洲議會的投票表決。
總部位於捷克的智庫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European Values Center for Security Policy)主任揚達(Jakub Janda)告訴本台,協議達成更像是一個「政治宣示」。他預估,幾週以後,以目前歐洲內部的反應來看,這個協議想要在歐洲議會得到最後的批准「非常困難」。
「在歐洲議會里不少有影響力的成員已公開表示,他們將反對這項協議。一些人是針對中國在強迫勞動、新疆集中營的不良紀錄;另一些成員國如波蘭與立陶宛,則有聲音認為歐洲人應該至少等拜登政府上台後先進行磋商,不應該讓美國盟友在這個討論中缺席。」 揚達說。
按照時程表,在歐中雙方達成協定後,第一步是要先經過法律審核及翻譯確認後,完成最終文本。第二步是送交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及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審核。
若順利通過,協定很可能在2021年秋天,習近平參加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中峰會上簽署。歐盟官員表示,協議可能於2022年初生效。
▪️「貿易至上」的歐中關係?
「歐洲議會成員還沒有看到文本,現在下定論還太早,從現在到2022年,還有很多事情可能會發生。」布拉格國際事務協會(AMO)中國研究項目負責人卡拉斯科娃(Ivana Karásková)告訴本台。
目前,歐盟委員會僅公佈了關於歐中投資協定的一份重要清單,最受矚目的項目是中國市場將對歐盟製造業、汽車業、金融業的開放,中國承諾「逐步放寬」在華運營歐洲汽車產業需要合資的要求。
「我認為這根本不是歐盟應該答應的時間點。太急了,在談判桌上的牛肉遠遠不夠。」 德國智庫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PPI)所長托斯滕·本納(Thorsten Benner)對北京的「讓步」存疑。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在幾周前才剛收緊了外國投資的相關規定,讓北京可以以「違反國家利益」為由,逐案拒絕外來投資。
另一方面,華爾街日報報導稱,歐中投資協定沒有納入投資者保護機制,這個機制可讓歐洲企業對爭端提起訴訟。
揚達分析,以德國和法國為首的幾個國家領導人推動這個協議,主要著眼於一種「貿易至上」的歐中關係,但這與歐洲價值觀及戰略相悖。
「歐盟真正應該要求的,是中國應該停止侵略行為、停止對民主國家的間諜活動、停止在中國境內的種族滅絕、強迫勞動行徑。身為歐洲人,我們應該要求中國表現得更像一個真正的文明國家。」揚達說,「但像德國這樣的歐盟大國,卻只想著與中國達成貿易協定,我認為這是一種戰略性錯誤。」
▪️中國來的「暖風」吹散美歐?
德國綠黨領袖、歐洲議會對華關係代表團主席萊因哈德·比蒂科夫(Reinhard Butikofer)已公開表示自己將在議會中,對中國強迫勞動的議題據理力爭。
不過,比蒂科夫也對博明的說法不太認同,他發推文反駁說,「把川普政府未能與歐盟合作的失敗,怪罪於歐盟,我無法認同。……我們應該重新學習並期待新的跨大西洋合作才對。」
與此同時,中國官方正在高調慶祝這場外交勝利。
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30日在中國官方媒體上表示,這項協議是「中歐雙方互利共贏」。
他解釋,對歐盟而言,中國提供了「公平競爭、市場准入、可持續發展,包括勞工權益的保護」三方面;對中國而言,則是吃了投資歐洲的定心丸,「中國也想進入他們的市場,包括5G、華為等。因為受到美國一些打壓,中國對歐洲的一些投資總是有一種不安全感。」
王義桅說歐中協定的談成,顯示歐中關係「不會受制於美國」。
他寫道,「中歐投資協定達成、英歐自貿協議達成,RCEP達成,給疫情衝擊的全球經濟帶來三股暖風,也一掃川普時代的戾氣。」
▫️報導全文: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jt-12312020161834.html
▫️前情提要: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jt-12302020132128.html
▫️英文版: https://www.rfa.org/english/news/china/pact-12312020091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