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畫家荒川弘,作品《鋼之鍊金術師》榮獲小學館漫畫賞與星雲賞等等大獎;作品《銀之匙》銷量超過 1 千萬部。作品超受歡迎的荒川,名字應該跟這兩部作品形影不離才對。這幾天之後不是了,如果現在你 google 荒川弘,也許會發現自動推薦的第一個關鍵字,竟然是毛澤東。
.
無論新聞怎麼寫,看來一定要提到小粉紅崩潰。大王作為一位文章幾乎照三餐被中國內容農場「無料完整轉載」的作者,看到小粉紅崩潰,就會不自覺地嬌喘高潮。而新聞都已經鬧到 google 搜尋都變得怪怪的了,也許荒川弘日後在中國的發展堪慮了(如果她要去發展的話)。
.
大王照三餐攻擊中國,卻仍然無法讓小粉紅崩潰,早上出版的文章,半夜就出現在新浪、每日頭條、或什麼亂七八糟的中國網站上,這是大王名氣不足的錯……或是我辱華不夠徹底?不管這些了,我們來談談更有趣的話題:
.
荒川弘的漫畫裡指名道姓畫出了毛澤東,如果這算是辱華,那麼,其他日本漫畫裡沒有影射任何真實人物的中國人角色,是什麼樣子的呢?這些角色是否沒有任何歧視眼光呢?還是只有指名道姓的荒川品行惡劣呢?我們來看看經典日本作品裡的中國人們,看看辱華是一種特例、或是一種慣例?
(這篇文章應該不會被抄了,吾欣慰。)
.
我盡可能地列出遊戲/動畫/漫畫裡的中國人角色(文末有完整列表),可以歸納出四種常見的模式:
.
特徵一:中國功夫
.
李小龍在70 年代吹起了全球性的功夫旋風,日本70 年代的警探劇就引進了大量的功夫元素。在一群城市精英警探之中,一定有個傢伙很會一邊發出小龍風格的怪叫、一邊使出飛踢後空翻。戰後在日本創始的「少林寺拳法」,儘管與中國嵩山少林寺並沒有直屬關係,但是已經足夠滿足日本國民的功夫夢——或說是小龍夢。
.
單單是擁有少林寺拳法資格的藝人,就包括了戶田惠梨香(父親就是少林寺拳法老師)、千葉真一(這不是廢話嘛)、原田泰造、Gackt(怎麼說呢毫不意外)、安室奈美惠(Can you sholinshi?)、佐藤健、三宅健、水野美紀、若本規夫(一樣毫不意外)等人。
.
李連杰的第一部電影《少林寺》,在日本大受歡迎——當年我其實是從日本衛星小耳朵上,第一次看到這部香港武術電影。而少林寺熱潮,更加鞏固了「中國 = 武功」的概念。
.
不過,說到底,吹起這股風潮的小龍哥,出生於舊金山唐人街、成長於香港、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唸書、順帶當武術教練……後來演出了幾部香港或美國出品的功夫電影。你可以發現,小龍一生的活動領域,不是香港、就是美國,事實上他擁有英美兩國的國籍,你要說他是中國人嗎?在那個年代也許是,但在現代,就像說林書豪是中國人一樣怪(儘管他本人應該很希望成為中國人)。
.
特徵二:辮子頭 / 丸子頭(包子頭)&旗袍
.
辮子很容易理解,是清代男性的預設髮型,但有趣的是,這是滿族的傳統,其實並不是中華民國……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流行髮型,旗袍也是同樣的道理。當然你會聽到有人說,清朝也是中國「炎黃/華夏道統」中的一部分,那你可以建議他讀讀《你不可能是漢族:百年民族魔咒大破解》,看看能不能讓他從「龍的傳人」的夢想裡醒來,那比相信自己是喬斯達血脈還要扯。
.
最大的問題是丸子頭,而且不是一顆丸子而是兩顆,一顆丸子還能說是中國古裝裡的髮髻,但為什麼是兩顆?我們不妨正本溯源一下。
.
這位朋友說元兇是《快打旋風2》的春麗,很有可能,因為就 《快打旋風2》在全球遊戲史上造成的影響,這位頭戴雙包的China girl很可能就是這種髮型的始作俑者。但是,儘管《快打旋風2》的影響力不可否定,但是它是 1991 年推出的電玩遊戲,而早在 80 年代,丸子頭中國女孩就已經誕生了。
.
中國媒體與內容農場「太平洋時尚網」「今日頭條」之類喜歡的答案不太一樣,他們認為是 1986 年的台灣電影《幽幻道士》(キョンシーズ)帶來的影響。這部台灣電影在日本造成巨大的震撼,卻在台灣因為「戕害兒童身心」的理由而數度遭新聞局禁演。說得好,就讓殭屍戕害日本兒童的身心吧,事實是連日本大人都被戕害到不要不要,《幽幻道士》與數部續集在日本大受歡迎,TBS 電視台還出資讓台灣製作電視版。
.
但是……中國內容農場的說法是正確的嗎?當然不是。
.
▃▃▃▃▃▃▃▃▃▃▃▃▃
歡迎加入大王的付費閱讀平台【月刊龍貓大王通信】,
每月 $150,就能支持大王寫一些有趣(但無法讓妳賺錢)的文章。
內容介紹:https://vocus.cc/monthlyforestnews/introduce
包子漫畫不能看了 在 少女 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家庭情感暴力、職場厭女情結... 任正華暗黑艷麗、解剖人性的漫畫 ]
#文末抽獎
任正華 80 年代開始發表作品,是台灣早期的漫畫家,她的畫風精湛,有浪漫有武打,有現代有古代,時而搞笑幽默時而冷靜批判,但無論她畫的是什麼年代、什麼調性,故事永遠都直直切向人性黑暗面,讓你看了不寒而慄。
最近大塊出版重新推出《漫漫畫人間》與《人肉包子》兩本書,前者集結任正華過往幾篇經典得獎短篇作品,後者則是任正華曾在漫畫誌上連載的名作。兩本我都很喜歡,其中對《漫漫畫人間》特別有感。
其中一篇《幸福家庭》,在講一個女生阿娟天天到醫院照顧媽媽,工作都顧不來了,卻總是被媽媽挑三揀四、情緒暴力,而隔壁病床變成植物人的伯伯,躺著不能動也不能說話,老婆孩子卻常常來探望,一家人總是和樂融融,看得阿娟既羨慕又心酸。本以為這一家患難見真情,實是「幸福家庭」模範,沒想到有一天阿娟從伯伯的女兒口中,得知不為人知的恐怖事實,原來伯伯之所以成為植物人,與他們一家脫不了干係......。
有的家人,你很想愛,卻怎樣都愛不了,只有他死了、癱瘓了、不會說話也不會動了,一個家才有「幸福」的可能。多麼諷刺。什麼樣的家庭才叫「幸福」?是一家人分散各地,卻心心相繫,互相關心,還是住在同個屋簷下,卻冷漠無視、暴力對待?
/
另外一篇《說不要就是要》也令人印象深刻。故事講述一個外表單純的女生陳玉芬,竟然是需強制接受心理治療的殺人犯。諮商師深入瞭解後,才驚覺她雖然是法律上的加害者,卻同時也是實質上的受害者。陳玉芬的故事是這樣的:畢業後,她好不容易考入一流公司,一心想好好打拼,沒想到老實保守的樣子卻被公司著名的花花公子蕭明祥盯上了。蕭把她視為「獵物」,熱烈追求,但玉芬無意談情,屢次回絕。戰功赫赫的蕭經不住被拒絕,後來竟然在公司放消息,說他和玉芬早就「上過了」。從此之後,同事對玉芬的態度變了,女同事說她是「扮豬吃老虎」,還叫她教怎麼釣男人,男同事則對她開黃色玩笑,並在玉芬生氣反擊時說她「精神有問題」。玉芬無論怎麼解釋,都沒有人相信,直到最後事情越鬧越大,搞到玉芬開始情緒崩潰後,同事一句句「是她自己太敏感了」「其實別人信不信也不重要嘛」「誰沒八卦啊,又沒人當真」就輕鬆敷衍掉了,而就是這樣的漫不經心、旁觀共犯、厭女情結,最終將玉芬逼上殺人的絕路,並被蓋上「精神異常」的章。
任正華用冷靜而近乎殘酷的筆法,刻畫陳玉芬的辦公室日常,對白句句割人,畫面幅幅滲血,最可怕的是,陳玉芬遭遇的種種,在許多人眼中看來是如此似曾相識。
/
迷上電影之前,我先迷上漫畫。
漫畫不像電影一樣會動,但厲害的漫畫家會把「躍然紙上」這句話體現出來,將人性的醜惡與生命的粗糙切面凝結紙上,不如電影畫面一閃即逝,而是定格在那裡,驚心動魄的,要你好好看著,而任正華的作品,總是有這種讓人不舒服卻又移不開目光的魔力。
在《漫漫畫人間》中,任正華觸及到的有家庭內部的暴力與疏離、不同情境下的厭女情結等,而在《人肉包子》中,則以時空穿越的奇幻劇情及插科打諢的幽默筆法,精彩當代群眾的盲從、政客的操弄、社會對女人的束縛,以及「人」與「妖」究竟哪個比較可怕的提問。
任正華是個很神秘的漫畫家,2010 年過後幾乎就沒有創作了,對外的原因只是:「不想畫了。」但她過去的作品,直到現在看,批判力道依舊清新凜冽,而最近大塊推出的新版《漫漫畫人間》與《人肉包子》,無論是設計排版還是印刷上都非常精緻(尤其是《人肉包子》拆開外面書衣後,裡面的白底紅包子設計好可愛),讓讀者在多年後,重新沈浸任正華將「人性」玩弄於股掌間,在暗黑豔麗中開出陣陣血花的漫畫藝術。
/
~抽獎活動~
感謝大塊文化提供「兩組」新書,送給「少女A」的粉絲,只要完成以下兩步驟,就有機會獲得《漫漫畫人間》+《人肉包子》一組:
1 在這篇貼文按下你的心情
2 底下留言分享從小到大最愛的漫畫是哪一本(有選擇障礙的話也可以分享不只一本)?聊聊為什麼它是你的最愛,或它如何影響了你?
(ex. 我最愛的是義大利情慾漫畫家 MANARA 的作品,小時候偶然翻到衝擊很大,又色又美,可以算是我的性啟蒙;《蠟筆小新》至今依舊是馬桶邊的最佳夥伴,輕鬆看輕鬆便;《孤獨的美食家》,因為食物看起來很好吃。)
活動到 9/12(六)23:00 截止,9/13(日)抽出兩個得獎者,出版社將寄送各一組《漫漫畫人間》+《人肉包子》直接到你家門口~
(本贈書活動「不含」購書限量贈品《修羅海》阿法王銀箔畫卡)
/
最後分享,這週日(9/13)在台北基地書店,有作家楊双子與大塊文化副總編輯林怡君的「任正華作品對談:「生猛嬌艷的台漫惡之華―《人肉包子》、《漫漫畫人間:任正華漫畫集》分享會」,如果你已經是任正華的粉絲,或是看了這篇文章後想要開始認識這位漫畫家,禮拜天不妨去看看喔!
活動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809452149284807/
#任正華 #漫畫 #少女A #漫漫畫人間 #人肉包子 大塊文化
包子漫畫不能看了 在 活水來冊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九月初秋,又是各縣市開始舉辦語文競賽的時候。臺語界最近也開始在檢討:臺語的演講、朗讀比賽,一定要這麼做作嗎?
其實這種討論,屬於讓我覺得「本來想講些什麼,想想還是算了」的話題。因為能檢討的,早在幾十年前還僅僅有「國語演講」、「國語朗讀」的時代就開始了,能改的早就改了,能廢的話早就廢了。不過在語文競賽圈也打滾這麼長的時間,我也思考了很久,還是可以談談。
當我還在讀國小的時候,每次都要代表學校參加全鄉、全縣的演講比賽。因為我所屬國小是全鄉的鄉會所在,說是鄉內小學第一學府也不為過,但是講成這樣其實也就是全校只有五百人的草地學校而已,每個學生包括我在內都是土包子。在鄉內競賽我還勉強能脫穎而出,縣內賽的時候,遇到那種從鎮上來的選手,我就相形見絀了。
有一次,縣賽的場地在我爸工場附近,他偷溜出來看我比賽。他怕影響我比賽心情,從頭到尾沒讓我發現;直到下班回家吃晚飯時,才跟我說他跑去聽了,而且,「在你前面一號的女生怪腔怪調有夠恐怖,裝那個聲音,『小心呀~小心~~』,讓人起雞母皮!」其實人家的演講稿是在歌頌「小溪呀小溪」,但逼尖了童音之後,家父一直聽成「小心呀小心」,一直不解她在提醒大家小心什麼。
直到今天家父偶爾還會提起數十年前他偷聽到的「小心呀~小心~~」,引為笑談。但是我們都知道,那次比賽那個「小心呀小心」的女生一定有得名,至少名次一定在我這種穿著土氣、發音不準、聲調平板,只能靠俊俏眉目奪分的膚淺顏值型選手還高。
直到我自己也成為語文競賽的一員,語文競賽也多了好幾種語言的比賽項目,我小時候聽見的「怪腔怪調」依然在各種比賽中存在,而且依舊是得名的經常條件。
有些事情,唯有自己參賽過才知道;參賽過還不知道的,唯有自己培訓過選手才知道;培訓過選手還不知道的,唯有自己當過評審才知道。
為什麼臺語演講、朗讀比賽,非得這樣「怪腔怪調」不可?其實這就是比賽已經比到了極端的結果。學生組的比賽,是事先給予三個演講題目,暑假期間先寫稿(內容也可能是老師直接編寫的,並非學生真實經歷)、訓練,比賽時當場三篇抽一篇上台演講。朗讀稿也是暑假前夕公佈數篇朗讀稿(例如國小學生組是八篇),選手就趕緊用暑假加緊練習,比賽時當場抽籤決定念哪一篇。
在內容其實已經限定、也至少有一兩個月時間可以準備的情況下,「原本就熟稔臺語」的先備條件其實是貶值的——老師不見得會挑臺語課發音標準的學生,反而可能挑選面容姣好、台風穩健、平時不說臺語沒關係只要你「g」、「ng」的聲母和入聲字發得出來就可以的選手,在兩三個月內進行魔鬼訓練,熟背已經固定、有範圍限制的內容,贏面通常比本來就會講臺語,但動作僵硬、形貌畏縮的選手大。
其實這沒有不公平,這是「演」加「講」的比賽,不是講話比賽,甚至不是即席演講。更精確地說,這是一齣舞台劇比賽,諸君看過舞台劇嗎?舞台劇表演的風格,比電視電影誇張多了。
不是選手或培訓老師故意要怪腔怪調。假設,今天每個選手上台,人人都如同講話一般把演講內容聊完,評審反而就頭大了——演講稿因為有老師操刀,大致高下不會差太多,發音大致也不會差多少(校內的比賽,才比較會參差不齊,甚至連參差不齊也不可得,而是一樣爛;但是已經到鄉鎮市區賽的等級,大致不會差太多),而大家今天又不靠表情、聲情、動作取勝的話,真的像是跟朋友聊天一樣把事情聊完,得分也只會在軒輊之間。既然以上條件大家都差不多,評審只能靠面貌和衣著來評分了。看到沒有,如果演講朗讀比賽的講話聲調要「正常化」,勢必讓整個比賽更不正常。
所以,稿子大家都寫到燒腦,發音也調到燒聲了,衣服也特別請家長燒錢了,長相很可惜我無法幫你整容就先放下,大家唯一能壓倒對方的,只有「演」。用誇張的表情語氣,去壓倒對方,去讓評審知道,我是有練過的,我跟沒練過的聊天不一樣,我練得比其他選手還久、還多!
有人會說,真正偉大的演講家,沒有人這麼誇張的,你看TED演講,誰像比賽那樣!
這樣認為的人,真的跑錯棚了。這是語文競賽,不是TED演講,兩者演講的對象與目的完全不一樣......我再說一次,大眾以為的演講比賽,是講話;實際上的演講比賽,是舞台劇,更壓抑的是,演講比賽還是不能走動的舞台劇!壓抑加三級的是,朗讀比賽更是不能走動、不能做動作,只能靠嗓音和五官表演的舞台劇!這就是為什麼演講比賽要那麼誇張的原因,朗讀尤甚。
用相聲瓦舍的段子來比喻:「同樣是唱歌,如果用鄧麗君的角度來看,帕華洛帝那個叫『拚命喊』;用帕華洛帝的標準來看,鄧麗君那個叫『嘆口氣』。」同樣的,如果用平時聊天、TED演講、造勢晚會演講的標準來看語文競賽的朗讀,一定覺得「誰平時這樣講話」;但,誰平時哼歌、唱KTV又會用聲樂來唱?難道我們就因此覺得聲樂表演沒價值嗎?
青菜蘿蔔,各人所愛,有人愛清淡些,有人愛濃郁些。今天在YouTube上,已經可以找到很多得獎範例,其實,近年來也已經不那麼流行誇張的形式了,大家可以上網搜尋,但我知道,一般人仍然覺得「做作」。總而言之,一般人認為比賽過於做作,亦其來有自,並非一句「演講就是應該像講話」就能解決的。其背後有比賽規則、內容、訓練時間、評分標準等重重限制。不喜歡,可以不比;然而每個選手上台表演的背後,都是數個月到數年的心血,不宜抹煞。
那麼,有沒有辦法做些改變呢?其實是有的。例如教師組或社會組的演講,被大眾視為「怪腔怪調」的「戲劇感」就輕得多,原因很簡單,成人組的演講是即席抽題演講,沒有事先數個月寫稿、練習的時間,所以「實力」的比重相較學生組較高,就不必過於刻意鑽研要怎麼做外顯表演的部份。諸君會說,那把學生組的臺語演講朗讀也都改成事先不公開題目,即席抽題準備就好啦;講這種話的人真是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以為臺語到現在還是臺灣主流語言是吧,門檻這麼高會有小朋友敢報名嗎?
幸好,今年的全國語文競賽多了一個「情境演講」的項目,也就是看圖說故事,事先不公開題目,學生比賽前抽題一張沒有文字的四格漫畫,準備半小時後上台講述漫畫裡的內容,並由評審老師在其講述內容裡發問一題口考。這完全是比實力,也就是現今教育強調的「素養」導向。很可惜有些縣市為了節省人力或經費,並沒有在區賽、市賽落實辦理,但我希望未來這能成為一種常態的競賽,選拔出真的有臺語素養、真正從臺語環境成長的年輕選手。
語文競賽執行數十年,比到極致,形成必要之惡但也沒有更好辦法的痼疾不少,書法作文字音字型都有自己改不了的毛病,為了不跨界結怨就不談了XD。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要參加田徑比賽,就只好乖乖照規定聽槍聲才起跑、跑在自己的跑道上;覺得這樣跑步沒有輕鬆自在的fu,那就不適合參加比賽,各自在大自然曠野間,愛跑就跑,愛停就停,大也可以。
(本圖主角不是我,感謝老朋友士彰老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