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花了兩個星期寫出《地球依然在動》一文,盡力把所有涉及的物理原理以淺白的文字解釋清楚,而且盡可能不犧牲技術上的細節正確性。這是我近年寫得最滿意的科普文之一。
.
地球會運動,而這運動由幾個部分組成:自轉、公轉,以及隨太陽環繞銀河系中心運行(其實還有自轉軸的進動和擺動,以及受其他行星重力影響等等問題,我現正慢慢寫另一篇文章詳述,敬請期待!)。
.
《地球依然在動》長達七千多字,比普遍一本書約六千字一章更長。因此我把這文分為四個部分,每部分稍作調整,每天貼一部分,希望讀過或未讀過的朋友,讀完後都可以有所得著。
.
第一部分「從古希臘地心說到伽利略船實驗」
.
傳說伽利略接受宗教法庭審判、被迫簽下「地球不會動」的悔過書時,說過這一句說話:「地球依然在動。」(”And yet it moves.”)
.
科學尋找大自然定律,而大自然不會受人類意見左右。所謂科學「常識」都必須經過無數科學家努力研究才能得出。今次的主題是「為什麼我們感覺不到地球在動?」古時候並沒有人知道答案。在這個資訊發達、恆常有人駐守國際太空站上、每個人都知道答案的時代,我們又有否思考過,為什麼答案是如此這般呢?我希望藉著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帶出一些思考的盲點。
.
觀察天空是古人思考宇宙奧秘的主要方法。日出日落,斗轉星移;東升西落,周而復始。這些觀察使古人歸納出一個結論:萬物都環繞地球轉動。這個直觀的理論叫做地心說(Geocentrism)。相反,古希臘學者亞里斯塔克斯(Aristarchus of Samos)提出太陽才是宇宙中心,稱之為日心說(Heliocentrism)。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 of Cyrene)更是首個做實驗計算地球直徑的人。
.
雖然日常生活感覺不到地面彎曲,但平面世界並不能解釋幾個觀察。首先,從海岸上望向遠方海上的帆船,總是先看見桅桿和船帆後才能看見船身;在山崖上能夠比在海邊更早看見船隻,在船上也總是先看見山崖再看見海岸;在桅桿上的水手能夠比在甲板上的水手更早看見陸地。這些都是地球表面彎曲的最直接的證據。
.
再者,月食發生時,月球上的黑暗面積總是圓形的一個部分。如果月食成因是地球遮掩了投射在月亮上的日光,那麼只有當地球是球狀的時候,才能總是投影出圓形的影子。我們可以試試分別用一個足球和一塊圓形的紙板,利用燈光在牆上投射出影子。我們會發現只有當燈光垂直照射平面的紙板時,影子才會是圓形的。但如果是立體的足球,無論從哪個方向投射燈光,影子都總是圓形的。
.
晚間出沒的星星與日間出現的太陽有個共通點,就是會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不過有些星星從不落下,它們只會環繞天空中一個假想的點轉動。對於身處北半球的人來說,有些星星永不落下,它們會環繞北極星附近的北天極轉動,北緯越高越多星星會這樣做。相反,身處南半球的人也會發現有些星星永遠只會環繞南天極轉動。太陽、北天極或南天極在天空中的位置亦隨緯度改變,在平的世界裡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在平面的世界裡,世界各地看見的星空都應該是一樣的。除非不同緯度的人看見的並非同一個太陽、同一堆星星,否則地球不可能是平的。
.
古希臘人認為物質分為兩種,各自會有自然的運動傾向:天上的物質自然而然環繞地球運動、地上的物質自然地向宇宙中心落下。人們傾向接受地心說,因為除了眾星辰都「明顯」環繞地球運動外,如果地球真的環繞太陽運動的話,為什麼地上的物質又會向地心落下?這是古希臘人未能解釋的。
.
地心說一直稱霸西方思想,甚至在東方亦一樣。古中國天文學家認為地球是方形的平面,且天空則是半球形的,即「天圓地方」之說。西方反對日心說的最大理由是地球「明顯」靜止不動。人們說,如果地球在動,那麼當物件向下掉落時,不應該掉在腳邊,而應該掉在後方,因為物件正在空中向下跌時,地球向前移動了。他們認為,即使地球並非宇宙中心,「地上的物質自然地向宇宙中心落下」依舊應該成立,所以如果地球在動,物件就理應向後方掉落而非垂直掉落了。
.
直至1624年,伽利略(Galileo Galilei)提出「船實驗」,才把這個攻擊日心說的主要理由消除。伽利略在行進中的船上觀察物件落下,發現與在陸地上時一樣掉在腳邊。這代表物件並不會原地垂直落下,而是會跟隨船隻一邊向前行進、一邊落下。在陸地上看,這個物件的軌跡是一條拋物線。這就代表地球並不一定是靜止的,因為這實驗證明了物件並非永遠向地球中心掉落。
.
換句話說,伽利略發現了慣性定律。因為慣性定律,我們不能分辨地球究竟是靜止的還是在作等速運動。當然,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運動並非等速運動,因此伽利略的船實驗只顯示了近似的慣性定律。根據牛頓力學,我們知道地球和太陽之間以萬有引力互相吸引,其結果就是地球環繞太陽公轉。不過只有公轉並不足以解釋恆星、太陽、月亮、行星的周日運動(diurnal motion)和周年運動(annual motion)。地球必須自轉才能解釋所有這些天文數據。然而,這些都只是地球會動的間接證明。
.
我們會在下一節討論地球自轉對地球表面上的觀測者的影響,以及地球自轉的直接證據。
.
【支持我的科普】
我的科普部落格:https://hfdavidyu.com
我的科研網頁:https://hfdavidyu.github.io
.
我已開設MeWe群組,在MeWe搜尋「余海峯」就能找到:
https://mewe.com/join/phycat
.
追蹤我的FB:https://fb.com/davidyu.phycat
追蹤我的IG:https://instagram.com/phycat
訂閱我的YT:https://www.youtube.com/c/DavidYuHoiFung
.
也請支持香港其他科學普及工作者!你的支持,能令科學在中文世界更加普及。
北半球太陽軌跡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知道嗎?【最長的一天】#本日冷知識1529
大給厚,大家好。冬至湯圓吃完恰逢耶誕 ← 可不盡然是巧合。又忽有天文奇景日環食* 出現。科宅覺得振奮,有個梗一定要趁這個時機抖出來。
那就是海誓山盟,地久與天長——我們都知道台灣在北半球,冬至對咱來說是白天=日照時數最短的一天。但各位朋友你知道嗎?冬至後的一兩天,卻意外的是地球上最長的一天。
「喔,科宅又在說瘋話了。」不不,其實道理很簡單,講個五千字你就懂了。喔喔不,別走ㄚ。三年前 Vsauce 有一集 "How Earth Moves" (地球怎麼動),只要看懂了你就會相信......麥摳的眉毛了。而小編沒有那麼俊俏的眉毛,於是只能試圖用文字和大家解釋三維空間中的運動現象。
「別試了。不會有用。」那好,我只講重點,那之後仍有興趣的人我們在留言區繼續聊問答ㄅ。
「冬至是白日最短」和「冬至後一兩天是一天最長」兩個陳述之所以不矛盾,當然是前者的 白日 和後者的 一天 說的是不同的定義。冬至是一年中日出最晚、日落最早,所以由日出到日落的日光時間最短的一天,主因是地球自轉軸傾倒了 23.5 度角,冬至這天對北半球來說太陽的「赤緯」(相對於地球赤道的仰角)最低,所以運行的軌跡很快就遇到地平線了。
後者的一天指的是 #太陽日(solar day),定義是今天的正午(日正當中)到明天的正午之間經過的時間。是透過觀測太陽方位,也就是看日晷的竿影來決定的(因為直視太陽眼睛會瞎,母湯喔)。
【是的,一年當中的每天其實並不一樣長】,如果你忘了這整篇文章的內容,記得這點就值得這集的冷了。這個事實反而對現代人來說比較驚訝,因為我們拋棄日晷很久了,都是透過精密的電子鐘錶/機械鐘錶認知時間。
鐘錶上的每天都等長的一天使用的是「平(均)太陽日」,也就是將一年平均分給 365.2425... 天後的結果。導致的結果是,若我們實際在 12:00 去觀測太陽,就會震驚地發現「一年裡只有四天你的手表說的正午會是真的正午」。
現在是年底,在推特、IG、FB的天文社群會開始流行發一個有點神祕的圖:2019 年的太陽軌跡。這個叫做「日行跡」(analemma)的圖是在一年之中,每天的同一個時間在同一個地方拍攝太陽。把所有照片疊成一張,得出的太陽8 字形軌跡。8字形之中,只有太陽位在 8的對稱軸上的四天,手表的中午和日晷的正午(竿影最短)會重合。
其餘日子裡,因為手表的時刻和日晷的時刻之間逐漸產生起起伏伏、你追我趕的落差,所以「同一個時間拍攝」(手表時間)太陽,才會在天上不同的位置,這就是日行跡的簡要由來。
是什麼造成每一天太陽不肯乖乖同一時間出現在同一個地方呢?地平論者:因為太陽和你我一樣都會賴床、上班塞車。地心說天文學家:笨笨的,當然是因為太陽除了繞地球運轉之外,還繞著一個本輪(epicycle)所以忽快忽慢的。這些不合時宜的可愛言論以下省略。
我們親愛的科學克卜勒:那是因為地球繞太陽公轉的的軌道不是正圓。橢圓軌道中的「等面積定律」(後世:克卜勒第二定律)說道——地球在近日點時運動得快、在遠日點時運動得慢。
這裡我真的無法解釋得比 YouTube 的解釋之王好,所以若你感到興趣,請從這個時間碼 [9:17] 開始看個半分鐘
youtu.be/IJhgZBn-LHg?t=557
地球的近日點在近代都落在 1 月 2 號到 5 號左右。下一次是落在 2020 年 1 月 5 號。←造成這三天落差的原因超有趣,近日點並不會自己亂跑,而是我們的曆法採用閏年,日期會亂跑,每四年一循環的緣故。
但一年最長的一天又不是地球近日點(perihelion),而是在冬至後幾天,原因就有點難用文字說明了,簡言之又是地軸歪 23.5 度的關係,因為太陽日是以太陽為準,太陽在黃道面上,但地球自轉是在赤道面上運動的,這樣3D的相對運動關係所導致的。
容我這麼簡化,如果地球是正圓形軌道公轉,則最長的太陽日會有兩天,一天在夏至,一天在冬至。但與橢圓軌道的影響疊加之下,冬至+近日點的那一次就贏了。至於冬至和近日點之間只差三周這件事完全是天文學、以及人類歷史的巧合,#米蘭科維奇 先生對此頗有研究。
在日行跡上,最長的一天是8字形較大的那個環上,水平切線碰到的那天。也就是 12 月 25 日前後。
講那麼多這神奇的一天比平均值長多少呢?大約 30 秒而已,非常不顯著 XD
說真的,我這篇文章非常粗糙 sketchy,完全沒有想解釋到 100 % 準確,一來那樣要多花五千字,二來我自己也是花了三年才搞懂,何苦要和各位苦苦相逼 XD 只要和大家報告有這麼一回事,挑起大家的興趣之後,改天若各位忽然想起,想和朋友說,卻~~燈冷~~發現自己不是很懂的時候,就會再次認真研究了。
慢慢來,太陽不會跑走。這冷知識大概一千年內都不會過期。地球公轉軌道最大的擾動來自於月球和木星的萬有引力。
最後,你知道嘛?不只冬至和地球近日點差三個禮拜,今天和 #民主到期續約日 也差兩個半禮拜。去投票,該死的,沒有藉口,多謝。
*附註:和日全蝕一樣,日環食只有在當天日半球的狹長地帶才能看到。2019/12/26 的日環食地帶的緯度低,通過斯里蘭卡、新加坡,在台灣只能觀測到日偏食。但好消息!近在 2020/06/21 的日環食地帶會通過台灣。
北半球太陽軌跡 在 跟T大一起尋找物超所值的葡萄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葡萄酒大知識-風味獨一無二Mosel產區】
http://www.wine-searcher.com/regions-mosel
.
剛好今天Wine-searcher介紹Mosel,我們就來聊聊Mosel。
現在講的Mosel以前全名叫Mosel-Saar-Ruwer,是一共三個產地的合稱,但實在太過拗口所以2007開始簡稱Mosel,雖是如此Saar跟Ruwer仍然有各自代表的酒莊與風土(Egon Müller就是Saar區的當然代表),真要細分還是有些不同。
Mosel可以談的東西很多,版面關係今天講普通版就好,文章我放在分隔線之下。但大家不妨看看這篇Wine-searcher介紹文最下方的"Most Popular Mosel Wine",咦~怎麼跟最近市面熱銷的Mosel酒一點關係也沒有?
答案很簡單~"哇T大捏" ~
不過你們才是消費者,接下來的年假,各位不妨來這裡,分享一下你們品飲Mosel之後的感想。
===============================================
Mosel在全德13個產區中佔地排行老五,大約有8800公頃,只有排行第一Rheinhessen的三分之一左右,羅馬人在西元前50年來到這地方,當時萊茵河成為他們與日耳曼蠻族的這條天然分野,大量駐軍鎮守邊境的結果也帶動人口發展與葡萄種植(總要吃喝啊),不過那時候種的是些義大利品種,與現在德國酒的樣貌並無關係。
.
德國葡萄酒產區的奠基發生在14世紀,與其它歐洲知名酒區一樣,透過教會的努力把一些優秀葡萄園劃分出來並一直延用至今,這段歷史至今仍保留在德國特級園的名字裡例如:Prälat(高級教士)、Abtsberg(修道院院長之丘)、Domprobst(天主教長)等等。
.
至於Mosel如何成為德國酒代名詞那是距今40年前的事,在它之前德國的龍頭老大另有其人,這段倚天屠龍誰與爭鋒的故事在前幾天Rheingau的分享裡有詳細交代,所以提到Mosel請各位記住兩件事情就好:【陡坡】與【板岩】。
.
先講陡坡,本地約處北緯45度,在高緯地區所看到的太陽移動軌跡和我們台灣看到的不太一樣,一整天下來都不會發生直射地表的光線,因此坡面種植成了唯一讓所有葡萄都能接受完整日照的辦法,根據計算,北半球的向南坡地對熱源吸收較平地高出30%,更較向北坡地高出50%,為此酒農對坡面的追求可說到了極致,本區最陡的坡面斜率可達85%,已是人類耕種行走的極限。
.
陡坡種植的代價很大,除了犧牲產量之外,安全更是一大考量,Mosel的葡萄樹和大家平常看到的不太一樣,是單株種植、沒有鐵絲相連,會這樣安排也與陡坡有關:葡萄樹之間的鐵絲會限制酒農在田間的移動範圍,造成更大的安全風險。所以St. Urbans-Hof的莊主Nik Weis就講過一句名言:Mosel葡萄園要嘛就是不計代價的投入密集人力生產,要嘛就是整座山頭放羊吃草,沒有其他。
.
再來說板岩,這是一種頁岩的破碎型態,石頭類或是含鈣的表土因為吸熱快且具保溫性,適合高緯地區種植,板岩就是其一,它的特色是不保水但是縫細間的濕度足讓葡萄生存,而且土質結構鬆散方便葡萄樹根穿透,達到嚴苛卻不會致死的環境(正如台灣老闆對待員工一樣),讓葡萄樹能深入地表深處,風味得以更加精巧,還帶著良好的酸度。(是的,就是精巧多酸,這不只是勃根地才有好嗎~)
.
Mosel 靠得正是陡坡與板岩兩種因子,再配合Riesling緩慢成熟的品種特性,使葡萄不但成熟累積足夠的酚類物質,而且還保有大量酸度去釀出口味清爽卻香氣濃郁的酒款,這都是本區帶甜葡萄酒長年來難以取代,毅立不搖的原因。我最敬佩的酒友黃教授曾說:全世界沒有其他產區能做出Mosel的Riesling的風味,It's unique!對於這一點,我是五體投地的完全認同。
.
北半球太陽軌跡 在 第一次期中考高二地球科學試卷卷別 的推薦與評價
右圖是北半球某地區於某日觀測到太陽在天空上移動的軌跡圖,O 點是觀. 測地點,a~d 為方位,θ為25 度,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圖中 a 為東方 (B)圖中 b 為西方 (C) ... ... <看更多>
北半球太陽軌跡 在 [問題] 太陽軌跡- 看板sk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ppt.cc/Nb0i
這個在北半球
1.請問為什麼太陽在北半球上軌跡看是斜的
我知道和地軸傾斜23.5度有關,但想像不出來
2.為什麼天球北極和太陽軌跡是垂直的?
(這個我有想到是不是離很遠的關係,但怎麼想就想不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2.83.17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