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偷閒,說服自己用看笑料的心情,重看了這位要與解放軍比“跑步”的退將于北辰的這段發言。關於他鬧大笑話,鬼扯西漢/東漢、西晉/東晉/、北宋/南宋是同時存在互爭“正統”的政權,而現場來賓及主持人竟也都毫無反應,相信許多朋友都已看過了。但是你可能沒注意到,于北辰說這段話的原因,是為了呼應趙少康所謂“我們必須在‘親中’和‘反中’之外,尋找第三條路”,從而提出他認為國民黨應該重拾“反共”招牌,走出趙少康刺激大家思考的“第三條路”。
趙少康這種“第三條路”的說法,當然是典型投機取巧的說辭,但偏偏對一般人頗有迷惑性,尤其是多數偏好“理中客”、“溫良恭儉讓”的藍營群眾。所謂“第三條路”,似乎聽來就比較不偏激,還能為自己的懦弱加上一層冠冕堂皇的外衣,而趙少康所謂超脫“親中”與“反中”的呼籲,也不過就是重回老國民黨在1970年代喪失在國際上的中國代表權後,在島內提出的“反共不反中”、“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而已。
那麼,何以趙少康不直接挑明“反共不反中”、“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而要彎來繞去地說是“請大家思考”呢?首先,這其實就是政客慣用的話術,講得好像沒有定見,假裝很“開放”,實則是卸責。再者,趙少康既不想明着說“反共”,也不想直接講“統一”,因為前者會得罪大陸,後者則在島內的政治環境不吃香,“投機”如趙少康當然又要精算,只有繞着說了!
至於這種“第三條路”究竟可不可行?只要看看講這套的是誰就明白了!比如高舉“親美反共”的朱立倫,就是自稱他“反共”但不“反中”,但他同時又說要“和中”,這完全就是一系列的自我矛盾。試問:在當前美國對華不斷展現戰略清晰的態勢下,“親美”和“和中”有可能並立?當中國共產黨成功領導中華民族來到離復興最近的時刻,“反共”和“和中”有可能共存?
尤其島內無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的領導層,都沒人真的相信台灣能靠自己“反中”或“反共”成功。想想,如果真有能力自己對抗大陸,那國民黨各主席候選人,又何必搶着說自己最有能力與大陸和談,同時在前陣子阿富汗變天時一直熱議“美國不可靠”?民進黨表面裝得“抗中保台”多勇猛,但其領導的台當局最近才通過軍方發布“中共軍力報告”,直指解放軍已完全掌握台灣週遭海、空戰略優勢,又稱解放軍對台灣軍事情況也全然摸透,這不等同自我承認:台灣無力自己對抗大陸?
所謂“反共不反中”、“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講法,中心思想仍應建立在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並且有志扛起中華民族復興的重擔。但事實擺在眼前,今天惟有中國共產黨有能力擔負振興中華的責任,台灣不要成為扯後腿的漢奸島已是萬幸。看看至今還在扯這套舊思維的“于將軍”,對歷史的了解竟能如此無知、蒼白,真的是“人一獨腦就殘”,這根本已非“反中”、“反統”、“反共”的問題,而是徹徹底底的“反智”啊!
「北宋南宋比較」的推薦目錄:
北宋南宋比較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唐僧玄奘是不是在成都大慈寺修行剃度?
歷史上堪稱偉大冒險旅行家、享譽國際的宗教學者玄奘西行十多年取經回到中原主持翻譯,因為他精湛博學,被人尊稱為「三藏法師」。經過元代雜劇和明代小說《西遊記》的廣泛傳播,玄奘在民間就變成婦孺皆知「唐僧三藏」了。但是,玄奘法師西行取經之前,曾在成都修行五年,到20歲出頭正式在成都的寺廟受戒剃度,然後才有遊歷四方和去天竺印證佛學源頭的宏偉理想。奇怪的是,1000多年以來,不論民間人們口頭相傳還是學術界多數觀點都認為,玄奘是在成都市中心的唐代古寺大慈寺修行並受戒剃度,但諸多古籍史料留下的說法卻能夠證明這一說法並非事實。
一、少年玄奘隨哥哥長捷到成都修行
玄奘的出生年份並不確定,一般傾向於西元596年(另一說是602年),家鄉是河南偃師緱氏鎮。祖父陳康為北齊國子博士,父親陳慧在隋朝初年當過江陵縣令,家境算是普通。
玄奘的俗名叫陳褘,之所以會出家為僧和二哥陳素有關。南北朝到隋朝依然是佛學鼎盛時期,隋文帝和隋煬帝都是大興佛寺的典型,文帝楊堅傳說本來就出生在寺廟,小時候由一個尼姑帶了好幾年。煬帝楊廣在江南拜著名天台宗祖師智顗大師為師,智顗勸諫楊廣為安定江南做出很大貢獻。
佛寺興盛為安撫亂世裏的百姓提供一個寄居的環境,當時算是某種救濟疾苦的組織。由於這種社會背景,一表人才的陳素很年輕就在洛陽的淨土寺出家,學問深厚,人稱長捷法師。少年陳褘跟二哥陳素在淨土寺做小沙彌五年,深受兄長的影響。由於玄奘的成就超過哥哥,後來也就為玄奘的出生添加了一些離奇的點綴。玄奘是家裏四位兄弟姐妹中的老四,傳說母親懷他的時候身體欠佳,生他的時候遇到危險,突然屋頂上傳來三聲鳳凰的啼叫,玄奘母親才度過難關平安生下他。父親覺得這孩子不同一般,就找相士來看相,相士連連稱讚說:「此子寶相莊嚴,出生時有祥瑞庇佑,日後成就非同凡響。」
還有一個故事是關於他出家的。隋煬帝下詔要在洛陽度僧人27名,其中有個13歲的小童年齡太小,不在入選之列。大理卿鄭善果在淨土寺遇上他,略帶調侃地問道:「你小小孩童出家究竟想做什麼?」那小童從容不迫地回答:「小子要繼承如來的智慧和使命,把他流傳在世間的佛法發揚光大。」鄭善果見他人才出眾,大為驚訝,當即破格錄取,並向同僚誇讚:「此子得度必能弘大佛門的教化。」這個小童就是日後的玄奘。
因隋煬帝年間各地義軍打來打去的動盪,洛陽在王世充佔據之下,經常受到滋擾,長捷出於避亂,也是出於求學的念頭,聽聞幾位同鄉高僧大德都在成都佛寺,於是就帶着十五六歲的玄奘千里迢迢到了四川。
二、玄奘在大慈寺修行只是傳說
大慈寺自唐朝以來曾經是成都歷史上有見於記載的規模最大的寺廟,比今天的規模大幾倍,整個春熙路、鹽市口商業街區全都在大慈寺的範圍內。
大慈寺最早始建年代,據宋代普濟《五燈會元》所載,是來自印度的僧人寶掌「魏、晉間東遊此土,入蜀禮普賢,留大慈」,時間大約是四世紀中期,但不一定真實可信。而起初的寺廟名稱也不可考證。因為大慈寺真正得名來自唐玄宗入蜀避亂,這個名字是皇帝賜名的「敕建大聖慈寺」。
據說唐玄宗來到成都以後,偶然見大慈寺僧人英幹在街頭施粥,救濟窮困百姓,並為當時中原的戰亂祈福。當時已經年屆七旬的玄宗在逃難過程中,堂堂大唐天子親身經歷過吃不上飯,忍饑挨餓,反而接受百姓救濟的尷尬境地,為此深受感動,然後得知舊交無相禪師在這裏,請他跟著玄宗到行宮內殿居住,賜田一千畝,敕書「大聖慈寺」匾額,讓無相負責主持擴建大慈寺。因為無相禪師先後在成都建造過多家寺廟,有淨眾寺、菩提寺和甯國寺。
幾年下來,重新擴建的大慈寺房屋達到96院8542間,一度是成都最繁榮的寺廟。到會昌年間,武宗打擊天下佛寺,因為大慈寺有唐玄宗的御筆題額,故「不在除毀之例」,是當時成都唯一保存下來的佛寺,自然也成了整個四川規模最大的佛寺。不光唐代如此,到宋代也如此。大慈寺壁上有各種如來佛像1200多幅,天王、明王、大神將像260多幅,佛經變像114幅,所有畫像「皆一時絕藝」,蘇軾譽為「精妙冠世」。宋李之純的《大聖慈寺畫記》稱:「舉天下之言唐畫者,莫如大聖慈寺之盛。」到今天依然是成都極為罕見保留有部分唐代原貌的古跡。
唐朝剛剛建立的武德元年(618),玄奘與哥哥長捷法師來到成都,在成都各個著名寺廟拜訪高僧,印證交流和學習探討,見於記載的有寶暹、道基、智震、道因等人。玄奘進步很快,據說他隨寶暹學《攝大乘論》,隨道基學《毗曇》,隨智震學《迦延》。武德五年(622)春,玄奘在成都大慈寺的東律院正式受戒並坐夏學律。
玄奘前後在成都五年,究通諸部,常在大慈、空慧等著名佛寺講經,為蜀地僧俗所景仰,初步顯現出一代高僧風采,也表現出青年學者的睿智和廣博。但玄奘並不以此感到滿足,對佛學各種學問的好奇和疑惑,渴望與更多高僧交流印證的念頭一直纏繞在他的心中,於是他泛舟三峽,取道荊州再回長安,實現他赴西天取經之壯舉。
千百年來,玄奘在大慈寺受戒剃度的說法一直廣為流傳,但近年專家學者對成都歷史文化的研究所得,可能事實並非如此。
三、空慧寺與玄奘兄弟的隱秘關係
再回武德元年,玄奘與長捷法師經子午穀、劍閣至成都,當時並沒有到城中大慈寺,而是居住在城西的空慧寺,這一細節記載在慧立和彥悰為玄奘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第一卷中,「時天下饑亂,唯蜀中豐靜」,「法師兄因住空慧寺,亦豐神朗俊,體狀魁傑,有類於父。」儘管這一傳記有許多小說筆法,記錄內容並非百分之百真實,但許多關於玄奘的生平經歷還是被研究者重視的。
《法師傳》開篇就提到西蜀佛教的興盛,正因為隋煬帝時期的亂世,許多高僧都投奔西蜀相對安寧,同時南朝以來,成都佛教也發展很快,也才能吸引這些高僧紛紛前來,所以他們兄弟也聞名前往。當時玄奘還只是十五六歲的小沙彌,《法師傳》雖然添加了一些語言誇張地形容玄奘學問有如天才,引起許多蜀中僧人驚歎,但畢竟玄奘尚屬「應法沙彌」階段,還不具備資格獨行法事,按照規矩也應該是跟著哥哥長捷法師一起在空慧寺居住,也時常去其他寺廟拜訪學習。也許是空慧寺後來消亡,玄奘兄弟與空慧寺的淵源一直不被重視。
成都空慧寺是一所歷史悠久的佛學講寺,位於成都西郊某處,今天已經不可考證。以史料記載,空慧寺由石犀寺改建而來。石犀寺最早並不是佛寺,主要留存著李冰治水時鑿刻鎮水石犀牛。南朝蕭梁武陵王蕭紀(武帝蕭衍的第八子,在成都十七年)在成都正式改建佛寺,當時叫龍淵寺,是蜀中南朝寺廟的代表之一。據唐代道宣《續高僧傳》記載,蕭紀專門從洛陽請了高僧慧韶入蜀弘法,慧韶,俗姓陳氏,為洛陽潁川陳太丘之後,與玄奘兄弟屬於同籍同族的本家。慧韶奉邀至蜀,于諸寺講論,開道如川流。到唐朝以後,因為避諱高祖李淵的名字才改名空慧寺。正因為空慧寺的興盛與玄奘兄弟有莫大淵源,所以他們入蜀以後專門前往那裏瞻仰,也就居住在空慧寺。
《續高僧傳•玄奘傳》還記載:「晚與二兄俱住益南空慧寺」長捷法師在空慧寺中開法筵講席,「凡講《盤經》《攝大乘論》、《阿曇》、兼通《書》《尚書》、《傳》(春秋三傳),尤善《老》(《道德經》)、《莊》(《莊子》)長捷法師的講筵法席「為蜀人所慕」。當時僧官「總管酂公特所欽重」。
很顯然,唐朝剛剛建立時的大慈寺還沒有後來的名氣,地位遠不如空慧寺,以長捷、玄奘與空慧寺的家鄉淵源,寄居修行於空慧寺更合乎情理。只不過空慧寺毀于唐武宗時期,宣宗即位,重興此寺,改名聖壽寺。
北宋人吳師孟《大中祥符禪院記》與南宋馮檝《大中祥符院大悲像並閣記》記述了重興之聖壽寺規模,大略謂寺院占地七頃,共三十院。規模、佛寺一度媲美大聖慈寺。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季春,院中塑觀音像一尊,歷經五年方完工,是迄今為止成都市最大的雕塑觀音像。但由於空慧寺名稱已經不再使用,從此就淹沒了。
空慧寺具體位置歷來也有爭議。據清朝一些史料觀點,認為年羹堯于雍正初年在原來空慧寺、聖壽寺的位置改建了將軍衙門,那麼應該就是今天成都市金河街、東西勝街及將軍衙門一片,這一說法參見西南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祁和暉《唐僧玄奘成都五年修習研究》的考證。(《西南民族大學》(人文社科版)2008年12月總第208期)。但另有一說法則是偏南的文廟街一帶,因為有唐代古籍《續高僧傳》點明玄奘「晚與二兄俱住益南空慧寺」,支持位置是成都偏南的地方。如袁庭棟的《成都街巷志》一書中,就是在介紹文廟街時順帶提到過空慧寺的情況。
四、玄奘在多寶寺修行而被誤認為是大慈寺
事實上,空慧寺的名聲雖然在隋唐時很大,但玄奘可能也並沒有與哥哥長捷住在一起。因為畢竟《法師傳》寫明只是「法師兄因住空慧寺」,而《續高僧傳》雖然支持說玄奘與長捷同住空慧寺,但求學與修行可能另有別處,更重要的是受戒剃度在空慧寺的可能性不大。
根據玄奘當時拜訪求學多位元高僧的情況,玄奘修行所在應該是成都城東的多寶寺。這也是一座成都名寺,由晉朝寶掌禪師興建,多寶寺位於城外僻靜的地方,而玄奘和長捷都是潛心向學的人,兩兄弟分別居住更有利於各自修行,這也比較符合研究學問的實際,這是其一。
多寶寺當時聚集高僧很多,其中有一個高僧道因法師年長玄奘十五歲,同樣是玄奘的河南家鄉人,俗姓侯。多年以後玄奘從天竺取經歸來,道因法師還被請到長安與玄奘一起翻譯經書,兩人交情極好。另據《大宋高僧傳》,玄奘請教學習的寶暹、道基兩位法師當時也都在多寶寺。這是第二點。
再次,多寶寺位於成都城郊外,當時要出城十多裏。更重要的一點證據是,多寶寺在成都城內另設有戒律院,正好與大慈寺毗鄰,玄奘正式受戒剃度就是當時多寶寺設在城內的戒律院。只不過唐朝中期以後大慈寺因得到玄宗李隆基下旨擴建而出名,吞併了城中原來的多寶寺戒律院地盤,演變為大慈寺的東律院和西律院(東律院原屬多寶寺的位置應該是大慈寺以東靠近府南河一邊),因此後人才會誤認為玄奘是在大慈寺受戒剃度,再後來就演變為玄奘一直就是在大慈寺修行,事實上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正因為成都的多寶寺當時有戒律院,各方高僧雲集,寺廟規模很大,所以具備傳授戒律的資質。而空慧寺雖然聲名遠播,但規模和受戒條件似乎還不夠。關於玄奘受戒剃度的推斷可見四川文史館馮修齊《玄奘在成都大慈寺受戒考論》(《西華大學學報》2009年4月)。另外明代曹學佺所著《蜀中名勝記》也記載,唐高宗儀鳳年間(676-679),空慧寺獲得敕建佛塔,當時在該寺獲得受戒者才700人,這時已經距離玄奘受戒有55年之久。雖然缺乏更多具體證明空慧寺受戒資質的資料,但推測空慧寺在唐朝初年應該還不具備剃度條件。
綜合來說,玄奘當年在成都多寶寺修行五年並受戒剃度的可能性更大,也能與大慈寺的流傳演變聯繫起來,應該是符合歷史實際的。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知史 #中國歷史 #玄奘 #唐三藏 #大慈寺
北宋南宋比較 在 寶榮萬項直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水仙壺-90中期。水仙不開花(裝蒜)
紫砂工藝五廠-華藝陶器具出品
請品嘗重量級重砲級的訪談。適用當代紫砂壺上,細讀後盪氣迴腸。爽👏
陳傳席:陳傳席(1950年9月-),男,江蘇徐州人,生於山東,中國美術史學家、美術理論家、書畫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當代國畫可以用「很差」兩個字來評價,甚至應該說是一敗塗地、全軍覆沒。挑不出一兩個代表性畫家。問題的關鍵在於畫家文化的缺失。沒有文化功底,畫畫的基本功再好,作品格調也上不去。因此中國當代書畫沒有前途,難出大家。中國美術教育把畫畫淪為高考的終南捷徑。書畫是小道,當代國畫這麼差,主要是因為畫家沒有文化。
著名文藝理論家陳傳席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稱:日前,韓國著名藝術家、美術評論家金兌庭對中國當代美術現狀提出了直率而尖銳的批評,認為「中國當代美術的確走到了危險的邊緣」、「藝術家寫得畫得都很快,自己的精神完全沒有了」。對此,向以直道而言行世的著名美術史學家、文藝理論家陳傳席表示完全贊同。在接受本報專訪時,陳傳席除了暢談自己的人生、學術歷程外,也對當下的中國書畫界進行了強有力的針砭—他強調,文化底蘊的缺失是當代書畫創作中的致命傷。
1、現代挑不出一兩個代表性的畫家
廣州日報:最近韓國的金兌庭教授對中國當代書畫現狀進行了「大批判」,您同意他的觀點嗎?
陳傳席:金兌庭的評論非常好,非常中肯,中國大多數評論家都難以說到這個點上。作為一個韓國人,能看得這麼清楚,很難得。
廣州日報:就您看來,中國當代書畫創作處於什麼樣的水平?
陳傳席:可以用「很差」兩個字來評價,甚至應該說是一敗塗地、全軍覆沒。早一點還有李可染、傅抱石、徐悲鴻等名家,現在卻是挑不出一兩個代表性畫家。我想,問題的關鍵在於畫家文化的缺失。沒有文化功底,畫畫的基本功再好,作品格調也上不去。因此,對中國當代書畫的前途,我個人比較悲觀,如果美術教育不改革,難以出大家。唐詩為什麼那麼昌盛?就是科舉考試要考寫詩,於是形成了社會風氣。現在美術學院招生,只看素描、色彩水平,不考傳統文化,不考《經》、《史》、《子》、《集》,畫家的文化修養能好到哪兒去?畫畫不過是淪為高考的終南捷徑。雖然現在很多美術院校中有所謂傳統文化教育,但那都是走過場。
一方面,畫家的素質不行,另一方面,當代的書畫熱卻可謂空前絕後,人人都想當書法家、畫家,對此,我很擔憂。像我認識的一位功力很深的醫生,他還在主持國家項目,卻拚命要調到畫院工作,他說當醫生很辛苦,而到畫院上班,每日優哉游哉,出去遊山玩水也是工作,錢也多,為什麼還要當醫生呢?畫畫變成了貪圖安逸的終南捷徑,能行嗎?
我始終認為,書畫是小道,不該孜孜以此為專業,更不該全民都想以此為專業。儒家強調「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首先「志於道」,再據德於仁,藝術才能有所成就。如果沒有大見識、大胸襟,每天寫寫畫畫,永遠只能在小道上轉悠。像毛澤東、魯迅、于右任,他們的字多好,他們哪位又是專業書法家?可見,書畫是意識形態,沒有文化底蘊和社會閱歷等大道為支撐,永遠做不好。
2、新文人畫僅是借用「文人」概念
廣州日報:對古代書畫,您的認識和感受是非常深刻的。今天,明清院體畫備受市場熱捧,常常拍出很高價格,在您看來,文人畫與院體畫的藝術價值有哪些差異?您更認可哪一種?
陳傳席:近現代學者常批評院體畫柔媚細膩,也常把院畫和院體混為一談,其實並不準確。我做過詳細的考證,五代、北宋有院畫而無院體,院體畫始於南宋李唐、馬遠、夏圭。南宋畫家有家國之恨,怒髮衝冠,故所作院體畫,用大斧劈皴,氣勢磅礴、剛勁濃烈,發人振奮。但院體畫就南宋最好,後來學南宋者,因為時代背景不相同,難得見好作品。
而文人畫講究文雅,以儒道思想為精神旨歸,道家認為柔弱勝剛強,儒家倡導「子不言怪、力、亂、神」,所以文人畫是反對院體畫那種直白強悍的。歷來文人攻擊院體也都說它粗而硬、污而燥,不曾說它柔媚細膩。
就兩者比較而言,文人畫的線條更變化多端,所以總體上略勝一籌
廣州日報:在您看來,今天的社會文化土壤還有利於文人畫的產生與發展嗎?
陳傳席:當今所謂的新文人畫,我認為只是借用這個概念罷了:現在多數人沒讀過《十三經》、《二十四史》,基本知識都沒掌握,哪裡稱得上是文人?
廣州日報:有外媒稱:「中國現代有三派:現代派爬得太高,新文人畫靠得太近,唯陳傳席畫派立得最遠。」對此您作何理解?
陳傳席:所謂「現代派爬得太高」,是指中國的當代藝術家認為繪畫不應該只追求形象和色彩,要有哲學,要有思想內涵,但他們自己並沒有哲學和思想內涵,更沒有真正創作出這樣的作品,有的認識也是錯誤的,更談不上有好的作品了;所謂「靠得太近」,是指當下很多畫家認為傳統有用,仍然走著傳統的路子,卻還遠遠沒達到古人的高度。
附:陳傳席:有些人越畫越差是因為文化底子
中國畫傳統:一個是書法,線條是書法線條,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標準是得擁有國學基礎。
陳先生認為:中國畫有自己的一套語言,西方很多著名的藝術家都是學習了中國畫的語言而成功的,畢卡索臨摹齊白石的作品臨了二十多本。如果中國畫沒有了,西方繪畫也不能發展。
連外國人都講「中國的藝術是哲學的,外國的藝術是科學的」。既然是哲學的,是形而上的,那麼學好中國畫就要讀書,不讀書是不行的。有些人是越畫越差,雖然技巧越來越好,但是沒有文化底蘊也不行,技法、構圖都沒問題,就是沒有看頭。為什麼沒有看頭呢?沒有中國國學的底子,肚裡沒有墨水,畫出來就不行。
陳先生認為,藝術是自我表現的,你是什麼樣的人畫出來就是什麼樣的。沒有文化想表現出來有文化是不可能的。就像有個故事講的:一個書生寫不出文章,很苦惱地說:寫文章跟女人生孩子不一樣,女人生孩子,肚子裡本來就有孩子,而文章要想寫出來也需要肚子裡有「貨」才行。
沒有傳統文化就表現出「沒有傳統文化」,有傳統文化就表現出「有傳統文化」。 有些人一開始畫得好,後來畫不好,是因為年輕本身有朝氣,就像女孩子,十八九歲人生最美好的時候,怎麼樣都好看,可是年長了如果沒有文化內涵,就會失去那種靈氣。而齊白石、黃賓虹等這些大師越畫越好,是因為他們本身的文化底蘊支撐,黃賓虹的國學基礎很了得。
北宋南宋比較 在 北宋南宋比較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推薦與評價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大航海時代的台灣【最新增修版】; 為了解決 北宋南宋比較 的問題,作者林嘉文 ... ... <看更多>
北宋南宋比較 在 北宋南宋比較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推薦與評價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大航海時代的台灣【最新增修版】; 為了解決 北宋南宋比較 的問題,作者林嘉文 ... ... <看更多>
北宋南宋比較 在 [閒聊] 宋朝真的這麼慘喔? - 看板C_Chat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