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巴黎當老師學會的事 |
之前跟大家說過吾少也賤故能多鄙事,我在十幾年前還在巴黎高等裝飾藝術學院ENSAD的研究單位時,曾經在巴黎的一所私立時尚設計學校教書。
教書聽起來一點都不是「鄙事」啊,台灣長輩都希望孩子長大後當老師,我母親也不例外,想想到巴黎唸書之後還能在當地「當老師」,真的是光宗耀祖、台灣之光。
不不不,大家都知道很多國外回來的台灣之光搓破後其實根本什麼都不是,我那個教書的經驗也真的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不過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段經驗還是讓我學到很多事情,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段過往「鄙事」吧!(菸~)
話說我那時在設計與藝術領域的法國高等學府做研究,烏姆路上的巴黎高等裝飾藝術學院是所有法國年輕學子夢想中的設計領域聖殿。我們實驗室對接的學校與研究單位是世界上知名而且數一數二的大學研究單位,像哈佛、MIT和歐洲的設計名校,當時我們做的事情讓我有感,原來設計工作可以達到這樣的境界,而不是老被當成「美工人員」。
有著名校光環的加持,我被一間私校的校長看上,讓我去他的學校教授一年級的「設計與材料」課程。
一年級的設計與材料?這對我來說實在是小菜一碟(不要再問我小菜一碟是什麼意思了,就是蛋糕一塊的台版!),材料的運用從我進入實踐設計系的第一年,就開始地獄般的訓練和浪費爸媽的錢,各種材料的特色、屬性和運用,大學加研究所一共玩了6年。
但我完全忘記那是一所「時尚設計」學校,普通話叫「服裝設計」學校,那服裝設計的材料是什麼?沒錯,是布。當我想起這一點時,為時已晚,我已經答應了。
織品是一門學問,在台灣的大學有織品系,在我做研究的巴黎高等裝飾藝術學院,織品系更是全法國出類拔萃的系所,系內所有機器設備一應俱全,學校還有織品圖書館,是我們學校歷史悠久而且非常厲害的系所。
而織品的發展,在法國也因為十八世紀工業革命而成為民生經濟的一大工業,每一塊布料因為它的材質、織法等不同的因素都有不同的名字。所以我在教「設計與材料」這門課時,每週五二個小時的課,我需要備課9到11個小時,因為織品完全不是我的強項。
不過還好當時我在學校研究,有學校超級龐大的後盾,圖書館有書可借、織品圖書館有現成的布料可以研究,還有學校專業的織品系老師可以問問題,再加上我家就在巴黎布市旁邊,所以我應付那些私校裡呆頭呆腦、有錢又不認真上課的學生還綽綽有餘。
教完第一年,反應還不錯,第二年校長給我二個班級上課,也就是週五早上四個小時。課上到第二年,大家可能會覺得輕鬆很多,去年的教材拿來使用,也就不用花那麼多時間備課了。感覺上是這樣,但大家可有想過老師的感受?同樣的事情去年講過一次,今年再講一次,而且二個班級還要在一個上午再重複一次。
第二年上了三週的課之後,我就辭職了,不喜歡重複的個性讓我無法為人師表(誤人子弟)。不過我這一年當老師的經驗,讓我變成織品達人,法文織品與相關產業詞彙一次搞定。所以我們最近開的巴塞隆納手工編織毛毯團,請安心的跟吧!
這裡訂👇
https://www.shoppinginparis.co/pages/teixidors
ㄟ?這原來是一篇葉佩雯?是啊,節日將至,加上我們疫情嚴重封城已久又不能出國去玩,我最近只能一直吃吃吃,滿腦子都是美食。昨天Erica忍不住把我搖醒大喊:「妳是設計咖,不是吃貨!不要一直想吃的!」登愣,今天回到我好久不見的設計咖角色,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以前教書的慘痛經驗。
怎樣慘痛?先說薪水吧,當時我學校實驗室裡的其他同事也都有在巴黎的其他學校兼差教書,我向他們請教了教師薪資的問題。像這類約聘老師在公立學校一個小時的薪資差不多是五十多歐元,而私校則是一個小時110歐元左右。
但是我那間學校的校長呢?他給我可比麥當勞打工的薪資,一個小時23歐。會不會太欺負人了?就是這樣,他就是知道我是外國人好欺負,他的理由是:「私校一個小時113歐?那一星期工作35個小時,妳不就天價薪水?」我當時才剛來法國沒幾年,還是亞洲人個性,要是現在我一定掉頭就走,老娘不是在這邊被你羞辱的!
而且我當時拿著麥當勞的薪水,面對的是一群資質非常差的學生。一個班級裡有70%是有錢的法國紈絝子弟,上課用法文他們聽不懂。10%是美洲學生,法文更是聽不懂,要用英文再解釋。10%是中國學生,法文、英文都不懂,我乾脆用中文解釋。最後10%更可怕,是日本學生,法文、英文、中文都無法溝通,最後只能用漢字溝通。
好了,讀完這篇,大家知道我為何會說吾少也賤故能多鄙事了吧?
(下圖來自Teixidors臉書頁面)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城寨 Singj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細看歷史(九):歷史大分流:工業革命為何不會在中國發生 明朝的中國人到達了傳統經濟文明的頂峰,在明未清初走向衰落。英國人瓦特發明蒸汽機,1760年開始東西方歷史走向大分流,工業革命令煤丶鐵丶鋼成為創新增長動力,中國進入乾隆盛世,仍停留在傳統農業經濟之中。究竟中國為何在十八世紀就開始停滯?還是停滯根...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雖不是選物店,但店裏所有的東西都是好物呀!💕
摘:生產的主體是媽媽與胎兒,生產更是由胎兒主動發起產兆、引動產 程,告訴外界「我已經準備好了」的信號。但現今的生產過程由入院後,進行的浣腸、催生、破水、壓肚子等行為可能並非產婦與胎兒所需要的,只是因應了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以後凡事講求「科 學化」而產生步驟化流程。隨著時代演進,醫療觀念也與時俱進,醫界開始結合人性關懷,注重病 人感受,反省過去只求效率的醫療行為與醫病關係。然而,為何只有生產一事,仍將產婦與胎兒視 為「完全的客體」,而由醫生、丈夫或是家中長輩進行生育大小事的決定?
https://lihi1.com/97TkB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上個世紀,當福山教授的著作宣稱歷史已經終結,接下來就是資本主義與其搭配的民主精神維持世界的不變。如果我們將中國與美國視為目前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兩個國家,而且他們正好是兩種不同的資本主義,這樣一來,福山教授的論點雖然可以說是成立的,但實際上兩種不同的資本主義還是會推動變遷與衝突。從去年的中美貿易戰到今年的新冠病毒、香港國安法等現象,就可以看到,歷史尚未結束,仍舊在往前行。因此,無論我們對於資本主義的態度為何,身處這個世界的人們終究需要儘可能的理解資本主義,而且不是以標籤化的方式而是從具體的現實描述來著手。
———
《只有資本主義的世界》
這本書的書名很清楚,這世界只有資本主義了。英文書名更傳神地表達孑然一身的孤獨,若是人,孤獨久了會不會產生幻覺、人格分裂呢? 資本主義的人格分裂不是幻覺,這本書要告訴你現今的世界正處在兩種資本主義體制對立,而且可能衝突的當口,我們不得不想,將來會如何?
還沒翻幾頁,這本書就讓我想起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歷史終結論」。1989 年他的一篇文章掀開了當時知識界看待世界的新視角,書籍出版後讓他借自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歷史哲學的結論廣為人知。簡單地講,歷史終結的發生就是資本主義已經打敗社會主義,不再有意識形態之爭,歷史也不再具有提供人類進化的功用,可以功成身退了。
現在看來,三十年後資本主義的問題還很多,人類的意識形態之爭仍然處處可見,歷史並未終結,卻像是被遺忘了。本書的作者布蘭科.米蘭諾維奇就是站在這個角度,指給讀者一個方向,看過去,也看未來。
作者指出,現今世界雖然只有資本主義,卻有兩種資本主義,分別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自由菁英資本主義」,以及以中國為代表的「政治資本主義」。許多臺灣的讀者對於這樣的區分也許比較容易接受,不過,若從資本主義的起源思考,即使保守地以十八世紀工業革命算起,改革開放才不到四十年的中國,可以和美國相提並論嗎?
從「歷史終結」到「只有資本主義的世界」,看似延續,其實在思考方式上有根本的差異。我不禁想起記憶裡高中時期的三民主義課程,帶著鄉音的孫老師反覆說過的「正、反、合」,始終一知半解的辯證法,在這裡讓我有了一種想法。二次大戰之後的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爭合為資本主義,那麼冷戰之後的全球化帶來了兩種資本主義之分,將來兩者是否會合? 合的結果會是什麼? 這本書裡沒有答案,不過也許你可以發現方法。
制度的差異所形成的競爭具有演進的性質,應該可以經由學習而調整。對全球化抱持正面樂觀看法的學者,因此認為人類社會都將趨向相同的方式,達成相同的成果。這種預期實際上並不會在可見的未來發生,一是因為有可能發生歷史經驗從未有過的新問題,二是因為制度改變的過程有種種難以處理的障礙。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sobooks/capitalism-alone-bookreview/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細看歷史(九):歷史大分流:工業革命為何不會在中國發生
明朝的中國人到達了傳統經濟文明的頂峰,在明未清初走向衰落。英國人瓦特發明蒸汽機,1760年開始東西方歷史走向大分流,工業革命令煤丶鐵丶鋼成為創新增長動力,中國進入乾隆盛世,仍停留在傳統農業經濟之中。究竟中國為何在十八世紀就開始停滯?還是停滯根本是法家大一統帝國治理下的常態?工業革命不在中國發生,欠的又是什麼條件?
今集為大家帶來「思想自由市場」的重要性。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kowloonsingjai
支持城寨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kowloonsingjai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火藥時代:為何中國衰弱而西方崛起?決定中西歷史的一千年」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林進韋
本書特色:
中國和歐洲強權勢均力敵的狀態為何被打破,
就此進入武力上的「大分流時代」?
挑戰傳統軍事史觀 引發學界熱議論戰
漢學大師歐陽泰 改寫中西軍事革新史的關鍵之作
「中國發明了火藥、槍砲與炸彈,但何以西方人會在十九世紀超越、擊敗並且羞辱了中國?」——賈德‧戴蒙,《槍炮、病菌與鋼鐵》、《大崩壞》作者
——軍事科技史上最令人費解的歷史謎團——
中國人發明了火藥,卻是由西方人主宰近代世界版圖?
漢學家歐陽泰以火器發展切入,重新剖析東西方軍事科技史的變革,破解近代西方崛起、東方衰落的真正關鍵。
十世紀時,中國人發明了火藥並應用在軍事用途上,幾百年後,火藥科技才逐漸西傳;但到了十九世紀,中國卻在鴉片戰爭中遭逢英國痛擊。
為何曾是世界第一個火藥帝國的中國失去了領先優勢,而過去無足輕重的西方國家卻成為宰制世界的強權?
十六世紀以降,西歐各國躍居全球強權的角色,但中國卻開始一路落後。長久以來,史家往往主張火器幫助歐洲人建立了全球霸權;不過,中國人不僅在九世紀時就率先發明了火器,直到十八世紀初期仍然持續進行火藥科技的創新——這段火藥科技發展史遠比原先許多人認定的還要更長。
但中國在近代何以變得如此積弱不振?主因之一即為從一七六○年代乾隆朝開始,中國開啟了將近一世紀的承平盛世,「天朝無戰事」造成了火藥科技發展的停滯落後。
在此之前,中國與歐洲同樣深具軍事創新能力,雙方武力的「均勢狀態」卻在鴉片戰爭正式宣告終結,軍事上的「大分流時代」就此降臨。然而,長久以來史家為何又對勢力此消彼長的原因爭論不休?本書透過比較東西方軍事史的研究,不僅要探詢「何以中國會走上不同於西方的道路?」更要叩問「西方為何能取而代之成為近代世界的霸主?」歐陽泰以火藥戰事貫穿全書,打破傳統軍事史研究的地理邊界,還原東西方火器發展的面貌,翻轉了史學界對於軍事革新的傳統論述。
作者介紹:歐陽泰 Tonio Andrade
西方漢學界的著名學者,近十年最重要的全球史學者之一。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師承西方漢學巨擘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十六到十七世紀歐洲史專家帕克(Geoffrey Parker)。曾任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東亞系系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殖民主義比較研究及中國史與全球史。著有《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How Taiwan Became Chinese)、《決戰熱蘭遮》(Lost Colony)等。
新書《火藥時代》寫作時間原本在《決戰熱蘭遮》之前,以「西方為何能取得現代世界的主導權?中國為何衰落?」為題,探討東西方在軍事發展上的分野與西方為何能產生軍事優勢。描述鄭成功與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戰的《決戰熱蘭遮》,提供了十七世紀歐洲經歷軍事革命時,雙方實力尚在均勢的最佳證明。《火藥時代》則給予更寬廣的視野,把此問題延伸到「為何西方的軍事優勢產生於工業革命之後?」透過論述西元九一○年至一九○○年東西兩方的軍事科技演變,解答歐洲能撼動近代世界版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