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住民的文化主體性在不同的文化領域都開始受到重視,台灣的一些博物館在基於尊重文化自主性的原則下,紛紛進行了幾種不同的行動。其中之一是將庫房對原住民開放,讓原住民有機會近距離觀察部落前輩的物品,進一步研究與整理傳統工藝技法。其中之二是在舉辦展覽時,不再只是邀請原住民列席,而是從展覽規劃、詮釋資料的撰寫、解說導覽的呈現方式,都深入的與原住民合作。這類型的博物館與原住民共作的展覽,已經成為近幾年台灣博物館界展示博物館行動主義的一項重要事實。除此之外,博物館與原住民共作的展覽還有另外一種形式,那就是由國立的大型博物館來帶領在地方上小型的原住民地方館。這些種種行動,都呈現了台灣博物館界、文化界對於原住民文化自主性的尊重,也希望這個合作的模式能夠成為未來博物館領域處理原住民文化詮釋、文物的「標準」態度與流程。
----------------
以「江湖之道」比喻館與部落之間義氣合作的重要性,這是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示教育組助理研究員林頌恩長年和部落合作的心得,以義氣相挺取得部落的信任,沒有抱持學術菁英的心態,而是以江湖之心走入部落,是成功合作的關鍵。
原住民族委員會自2007年啟動「地方原住民族文物(化)館活化計畫」以來,為長期不見起色的原民館注入了新的生命,其中「大館帶小館」以國家博物館挾帶資源與經驗,結合地方部落的智慧,舉辦特色化主題展覽,不但讓外界多了深入認識原民文化的機會,在部落間也形成保存文化傳承的使命感。成功的展覽有如一場社造運動,凝聚了部落的共識,其中的合作智慧相當重要。林頌恩十多年來參與多項主題展合作策畫,包括:來義館「用手去找・新纖事」部落巡迴展、海端館「Taupas・日本軍─南洋軍伕回憶錄」,而壽豐館更相隔十年兩度以七腳川為題,策畫出兩種樣貌的展覽「遺忘中重組─悲壯的七腳川ciaksuwan之戰」、「歸途Taluma’─七腳川戰役110周年特展」,過程中全憑她及參與夥伴相互間的江湖之道,解決了許多棘手問題。
「江湖上有不同門派,門派之間合作要講義氣,這和博物館與部落及原民館合作很相似,有時候要各自練功,合作時則要講義氣。」林頌恩認為「大館帶小館」一說有「帶領」的意味,會讓雙方的主體性不均等,應採取相互學習的心態比較洽當:「這接近一起練習走一段路的過程,一起做就有革命情感。」
小館往往面臨資源不足及人力缺乏等問題,導致要完成一個完整的展覽困難重重。她談及早年原民館只有一名駐館員,從策展、田調到解說通通一人包辦,「因此要理解彼此的限制和可能是什麼很重要,多替對方考量他現實性的侷限,我們會在合作中看到彼此的欠缺和助力,這就是我所謂的義氣。」
何將單薄的人力做最大發揮,這時和部落連結很重要,讓部落成為最大的後盾,不論是精神或實質上。「除了駐館員,要如何讓部落其他人參與,認同這個價值很重要。」林頌恩指出以文化傳承光榮感號召族人投入,一起完成部落的展覽,比起大館挹注資源更有意義。例如來義館前任駐館員陳文山長時間致力於訪談耆老,深獲白鷺部落的認同,於2009年結合五年一次的盛大祭典maljeveq所辦的展覽,是全體部落投入傳統祭典,並一起完成的展覽。部落的團結帶動青少年投入部落事務的熱忱,是無形的收穫:「下一次的五年祭,青少年不再是青少年了,而是傳承的棟樑,要把白鷺文化延續下去。」這是當時青少年的心聲。
七腳川策展團隊的李玟慧,則是在2008年訪談過程中意外發現自己就是七腳川後裔,她不斷追溯七腳川後裔的族譜調查,為族人建立起強大的系譜。2018年相隔十年後,壽豐館以「歸途」為主題,從悲壯的戰役,走向現今部落文化與當代的連結共生。李玟慧和後來策畫110周年特展的駐館員曾以文,以充滿自信的亮麗色彩,一起解說與部落結合的展覽,看七腳川後裔如何從追溯歷史去認識自己的出身,找到回家的路。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museums.moc.gov.tw/Notice/ColumnDetail?id=a5dd8cac-c9b1-4b1f-87af-860719c32b56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素月阿嬤的人生 訪問:蔡素月 素月阿嬤今年80歲,父親被拉去南洋做軍伕就死在異鄉,當時她才3歲,母親為了生存,只好帶著妹妹改嫁,而素月阿嬤被迫留在原爸爸親戚家,因為年紀小一直被欺負,13歲只好逃家,不敢帶行李,所以把多套衣服穿在身上離家,逃到嘉義市被當被...
「南洋軍伕」的推薦目錄:
- 關於南洋軍伕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南洋軍伕 在 你今天雙標了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南洋軍伕 在 麗雯。徐徐(徐麗雯的官方粉絲專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南洋軍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南洋軍伕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南洋軍伕 在 夾腳拖劇團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南洋軍伕 在 [問題] 台籍日本兵與軍伕- 看板TW-history 的評價
- 關於南洋軍伕 在 二戰時台灣約有20萬人被強迫替日本人打仗當南洋軍伕 的評價
- 關於南洋軍伕 在 【我在南洋當軍伕】 根據日本厚生省(「厚生勞動省」前身 ... 的評價
- 關於南洋軍伕 在 南洋當軍伕落魄回台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南洋軍伕 在 抗戰期間的臺灣人民 的評價
- 關於南洋軍伕 在 軍伕意思 :: 台灣社會團體查詢網 的評價
南洋軍伕 在 你今天雙標了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歷史的教訓,戰爭的可怕,就是要感謝先烈!
但是就是有人硬要染上政治,真是可悲,
只會叫的政客呀(文中的充員兵段落)~
何不也叫一叫日本出來面對當初的台灣人
去幫他們打戰死傷的南洋軍伕呀~
(我叔公就是被日本人抓去的)
你們執政雙標黨真是夠了。。。。。。。。。
南洋軍伕 在 麗雯。徐徐(徐麗雯的官方粉絲專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金鐘入圍回顧系列文章5]
鍾有妹是一位我不演不會知道的人物。
她是鄧雨賢之妻,在我的認知裡頗前衛。
幾乎可以說是表演帶領我更深入了解這座島嶼的。
《源》的台灣石油開採史、《歌謠風華》的台灣歌壇、《醬園生》的國民政府來台通貨膨脹習北京話、《漂浪青春》的野台文化、《黃金稻浪》的日據時期稻米文化台灣南洋軍伕、《湊陣》的十二婆姐陣頭、《在河左岸》的島內移民左右岸差距、《紫色大稻埕》的台灣畫壇和二二八、《外鄉女》台灣女工的勞權意識、《天光》的白色恐怖⋯⋯⋯其中有不少角色是極有可能在同時空相遇的,而她們皆借道由我,這種感覺極不思議。
爾後當響起鄧雨賢的歌,我感受到台灣以及某個時代、漾起為其妻的驕傲與惆悵,也才知道擅用閩南語的他原來是客家人⋯⋯⋯戲劇讓人在情感、智識、價值建立、娛樂上都有所獲得,理應是民生必需品。
慶幸身為其中一員,也期許自己,不孤高也不濫造,去創造出更有想像力的作品。
南洋軍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素月阿嬤的人生
訪問:蔡素月
素月阿嬤今年80歲,父親被拉去南洋做軍伕就死在異鄉,當時她才3歲,母親為了生存,只好帶著妹妹改嫁,而素月阿嬤被迫留在原爸爸親戚家,因為年紀小一直被欺負,13歲只好逃家,不敢帶行李,所以把多套衣服穿在身上離家,逃到嘉義市被當被嘉師的校長收容,19歲被人介紹相親,嫁到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先生,人生才開始轉變,經營雜貨店50年,養育三個小孩成長、現在已有七個孫子、五個曾孫,人生苦盡甘來,103年還獲得民雄鄉模範母親表揚。
粉絲頁: 芳明便利商店
住址:嘉義縣民雄鄉興中村江厝仔21-1號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南洋軍伕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慶祝台灣光復 聲討亂臣賊子」
(王炳忠)
「三百萬剛醒台灣同胞,微先生誰人領導?四十年祖國未竟事業,捨我輩其誰分擔?」這是民國十四年,北京台灣同學會哀悼孫中山先生的輓聯。在日據時代,面對山河破碎的中國,蔣渭水、林獻堂等台灣知識份子仍然告訴自己和子孫:「我們是中國人!」「要救台灣,先救祖國!」如今中國富強了,但台灣愈來愈多知識分子卻以東廠自居,以閹黨為榮,篡改教科書,割掉子孫的根!何其可恥、可悲、可恨!
美國衰落了,淪落到自私自利的「美國優先」,而當習近平站上達沃斯論壇,向世界宣告中國人合作共贏的王道思想時,中國人來到了航向勝利彼岸的最後、也是最艱險的一段路,孫中山念茲在茲的「振興中華」、「求中國之自由平等」就要實現了!但習慣將全世界當提款機的美國,從骨子裡仍然瞧不起中國,於是開啟了貨幣戰、貿易戰、二十一世紀新鴉片戰爭,要全面圍堵中國。波濤洶湧的台灣,也因此繼續被美國玩弄,扶植一個個政客上台,讓人民深陷在內鬥內耗中難以自拔。
當年,三百萬剛醒的台灣同胞,被日本人強迫做奴隸,更有不幸的「慰安婦」阿嬤,以及魂斷南洋異鄉的軍伕,我們還要做替人送死的炮灰嗎?當然,還是有少數皇民化的特權階級,他們不承認抗戰勝利,否定台灣光復,認為日本只是輸給美國兩顆原子彈,還幻想著要再一次戰爭。
國民政府光復台灣,實施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更有惠及全台灣人的國民義務教育,但對他們而言,只有自己特權受損,對國民政府更加鄙視、怨恨,如同蔡英文在忠烈祠那個所謂「抿嘴」的動作,真是對台灣人在內千千萬萬先烈的侮辱!兩千三百萬台灣人,忘掉了光復,忘掉了十大建設,忘掉了我們曾經是中華文化的復興者、領頭羊,更忘掉了日本殖民台灣五十年間,有超過六十萬台灣先民慘遭殺戮!
直到今天,台灣漁民仍隨時會被日本擄人勒贖、脫光羞辱!可是民進黨還是告訴我們,台灣和日本是命運共同體,「我們一起哭、一起笑」。至於真正敞開心胸、伸開雙手,和我們共享中華民族復興機遇的對岸同胞,卻將他們醜化成洪水猛獸、統戰陰謀。
東廠閹黨把台灣搞得又老又窮,把青年學子、菁英人士鎖死在這座島上,把台灣賣給美國做看門狗,拿我們的生命安全作賭注!我們還能不清醒嗎?我和恆正漢三位新黨青年,沒有內戰情結與歷史包袱的我們要用滿腔熱血和冷靜思維,為台灣青年打出一條出路!
我們清楚對當權的綠色東廠而言,新黨是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但面對豺狼當道,惡狼進逼,只能勇往直前,打死不退!因為越是退讓,他們只有更加餓虎撲羊!
今天我們慶祝台灣光復,聲討亂臣賊子,更要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當年包括台灣人在內,超過三千萬中國軍民的犧牲,築起了中華民族的血肉長城,保衛住我們的國家!讓我們再一次地抗戰勝利!再一次地光復台灣!
南洋軍伕 在 夾腳拖劇團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你有多久,沒聽阿公、阿媽講故事了?雜細車,是台灣早期由貨郎推著沿街叫賣的行動商店,然而在阿媽的回憶中,貨郎推著雜細車的叫賣聲:「賣玲瓏喔!喊雜細喔!」卻是阿媽心中不停迴盪的青春之歌。
家族中的老故事一直都是吸引人的題材,《阿媽的雜細車》從老奶奶的回憶說起,從他與推雜細車的貨郎男友相識、定情,到男友前往南洋戰場。一連串曲折的愛情故事,展現台灣女人的溫柔與堅毅。《阿媽的雜細車》不僅書寫台灣家族情感,更描繪了時代的縮影。因此,我們翻找過去歷史記憶,將台灣二戰時期的故事搬上舞台,希望藉此讓民眾,尤其是年輕學子,更深入的瞭解自己土地所發生過的歷史,將台灣的歷史透過戲劇,讓年輕一輩傳承文化。
「台籍軍伕」代表著二戰時期,代表日本軍出征的台灣軍人。而台灣劇場史上,從未有任何演出團體,為「台籍軍伕」發聲。在其他藝術創作領域,也鮮少有「台籍軍伕」的作品出現。這些屬於爺爺、奶奶輩的故事,將以寫實的方法,呈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從中瞭解屬於台灣的歷史,也能從中找到自己對生命的價值。
《阿媽的雜細車》為貼近歷史,讓觀眾宛若穿梭時光隧道回到過去,全劇以台語、中文、日語穿插演出,劇場也會打造戰場壕溝佈景,帶給觀眾最真實的戲劇情緒與張力,展現台灣獨特的時代背景。
《阿媽的雜細車》演出陣容堅強,聚集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的專業演員
由橫跨影視、舞台表演的專業演員
《台北星期天》謝俊慧
《阿罩霧風雲》陳家逵 領銜主演
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網
更多資訊請上:
「夾腳拖劇團」粉絲頁
「阿媽的雜細車」粉絲頁
~期待與您在劇場相見~
南洋軍伕 在 二戰時台灣約有20萬人被強迫替日本人打仗當南洋軍伕 的推薦與評價
根據維基百科二戰時,台灣約有20萬人被強迫替日本人打仗當南洋軍伕,許多人戰死異鄉,日軍殖民台灣時也曾經屠殺過台灣人,為什麼台灣還那麼崇日, ... ... <看更多>
南洋軍伕 在 【我在南洋當軍伕】 根據日本厚生省(「厚生勞動省」前身 ... 的推薦與評價
【我在 南洋 當 軍伕 】 ♂ 根據日本厚生省(「厚生勞動省」前身)資料統計,1937年到1945年間,日本政府徵召臺灣青年男子前往戰場服役, ... ... <看更多>
南洋軍伕 在 [問題] 台籍日本兵與軍伕- 看板TW-history 的推薦與評價
剛看維基,根據厚生省的統計資料,
台籍日本兵約動員8萬人,死亡及失蹤者不滿3%;
軍伕(軍屬)動員約12萬人,死亡及失蹤者卻逾22%。
看到這個資料蠻驚訝的,
屬於作戰單位的軍人死亡率居然遠低於主要擔任後勤工作的軍伕死亡率。
想請問,究竟是甚麼原因使得軍伕死亡率那麼高的?
是部屬位置?公衛、醫療資源的差別?
基層防空能力不足?還是別的甚麼原因?
----------------------------
另外一個問題是,
我阿公在二戰期間被徵召至南洋作軍伕(家裡人稱作huē-hu-ping),
據說在戰時被美軍俘虜,戰後才被遣送回台灣。
但因為家族中老人皆已過世,詳細部屬位置和單位都無法詢問。
想請問日本方面有甚麼方法可以只透過姓名查詢這些資料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1.111.9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W-history/M.1438432679.A.5D3.html
※ 編輯: th11yh23 (114.41.111.91), 08/01/2015 21:21:25
根據周婉窈《日本在台軍事動員與臺灣人的海外參戰經驗1937~1945》
轉引1973年厚生省的統計資料
從1937年秋天到終戰 是軍人加上軍屬207083人 也就是我文內所寫的
其中死亡及不明30304人
若你認為這個資料有誤 可以讓大家看一下你的資料來源嗎?
※ 編輯: th11yh23 (36.234.170.23), 08/03/2015 18:26:2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