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猛的60次化療】
平時都有紀錄化療次數的習慣
不知不覺
竟然已經第60次了!
真的有點猛!
最誇張的是⋯⋯
除了體型比較瘦以外
其他部分根本看不出我是個病人
加上重新留出長髮
更看不出原來我是癌末患者
是的⋯(卵巢癌末期)
曾被三度宣判安寧、只剩三個月
一度險些簽署DNR、和決定是否插管急救等等
✨皮膚方面的副作用
全都在屁股蛋和衣服褲子可以剛好遮住的地方
我可愛的臉蛋都沒有被波及到~
真是太感謝上帝了🥰
很難相信啦⋯⋯
因為臨床上要化療這麼多次的
真的沒有幾個!
而且我還沒加上8次的放療呢🌝
哈哈哈哈哈哈哈😂
這篇文
我要好好的告訴自己:我很勇敢💪
我真的棒透了🤩😍❤️
-
治療到現在
我真的也覺得很累
身體累、心也好累😔
如果天堂很好玩
我更希望耶穌趕快來帶我去玩
因為癌症真的好痛好痛😢🥺
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好起來
好像是無止境的治療
但又得靠自己的力量
一次又一次的
把自己的心撐起來、繼續奮戰
那顆剛硬的心被建造的過程
辛苦。卻也堅毅不屈🦾
#癌症 #癌末 #卵巢癌 #勇敢 #抗癌鬥士 #化療 #標靶 #標靶藥 #癌思停 #安寧 #插管 #DNR #高雄長庚 #重症 #婦科 #婦科病 #卵巢 #堅強 #勇敢 #治療 #放療
卵巢癌化療次數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重點摘要】:
■ 門診:
1. 限制門診,至需要緊急處理的患者或諮詢者,或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
2. 限制醫護人員的人數,以降低全部感染的風險。
3. 考慮限制照護人員至確實需要照顧的病人。
4. 當病患確實有需要時,如有身體或心理上的限制,限制陪病人員一名。
5. 延後所有的追蹤檢查,若資源許可,則轉至遠距問診,直至疫情穩定。
6. 考慮遠距問診,以允許恰當、安全、及快速的分流。
7. 考慮延後所有不必要的介入措施。
■ 對子宮頸癌病人:
1. Pre-invasive疾病:根據ASCCP建議,low-grade篩檢可延後6-12個月,high-grade篩檢應在三個月內檢查。
2. 早期子宮頸癌:若情況允許,可依計畫進行手術。但若手術吃緊,則考慮以下步驟:以CT scan或PET/CT影像,確認疾病期別,延後高風險手術6-8週,或至疫情緩解。對於低風險疾病,在可行的情況下,可考慮簡單的手術。若已可看到腫瘤,則可考慮化療。
3. 中晚期疾病:考慮低分次放射治療已減少患者到醫院治療的次數。對需要每天到醫院的放療患者,除非需要檢查,考慮遠距醫療。
■ 子宮內膜癌:
1. 低風險患者:對grade 1患者可考慮非手術治療,如賀爾蒙療法。
2. 高風險患者:對grade 2 or 3患者,可行的話,應考慮子宮切除術及雙側輸卵管切除術,並依風險進行術後管理。在COVID-19的威脅下,進行腹腔鏡應考慮開腹手術的風險。
3. 晚期疾病:晚期病人應考慮進行切片確診,並作全身性的治療。
■ 卵巢癌:
1. 在疑似早期疾病時,應考慮年齡、家族史、及理學檢查。
2. 在晚期疾病患者,應考慮進行切片確診,並進行化療直至疫情緩解。
3. 對已開始化療的患者,考慮延長治療由3個cycle至6個cycle,但是這些患者仍須考慮手術室的資源,及延長化療時間可能增加感染風險。
4. 對已完成化療的患者,可考慮停止治療。
5. 對需長途旅行已接受治療之患者,考慮至當地腫瘤科接受治療,或考慮接受遠距治療。
6. 對復發患者,應根據臨床判斷已決定是否開始新的化療。
■ 治療計畫:
1. 當地患者:可進行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並同意醫師以電話討論後續處置。
2. 遠地患者:考慮在當地進行影像及實驗室檢查並將病歷資料寄給醫師已討論後續處置。
3. 國際患者:考慮延後國際患者的問診。
■ 臨床試驗:
1. 間的互動。
2. 除了有治癒機會、較現行治療有延長或挽救生命機會、或目前沒有標準治療選擇的試驗,其他試驗應限制收案。
3. 對已在試驗中的患者,應持續治療。;但以視訊方式進行毒性評估並以郵件方式寄送藥物。
4. 若試驗患者感染COVID-19,應將患者自試驗排除並進行治療。
5. 所有研究人員應留在家裡,並減少研究人員出現在醫院對病患進行追蹤研究。
■ 學術活動:
1. 藉由視訊方式持續進行學術活動。
2. 持續以視訊會議學習並探索改善照護病患的方式。
■ 安寧照護:
1. 了解病患生活品質的需求、病患生命末期的期待、照顧計畫、疼痛及症狀護理、及照顧者支持仍是醫療團隊的首要目標。
2. 跨領域合作以盡速確保支持及安寧照顧的需求。
3. 對門診及住院患者考慮遠距醫療以減低患者及醫護人員感染風險。
4. 對支持及安寧患者而言,家人的參與是最重要的。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莊淑鈞博士 摘要整理)
📋 COVID-19 Global pandemic: Options for management of gynecological cancers(2020/03/30)+中文摘要轉譯
➥Author:Pedro T Ramirez, Luis Chiva, Ane Gerda Z Eriksson, et al.
➥Link: BMJ
https://ijgc.bmj.com/content/early/2020/03/27/ijgc-2020-001419.full
#2019COVID19Academic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卵巢癌化療次數 在 張文馨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文分享摘要]
以下是研究證實的乳癌危險因子:
● 受女性荷爾蒙變動刺激的時間愈長,就會較容易罹患乳癌,像是:
○ 初經小於十二歲
○ 超過五十五歲才停經
○ 停經後使用荷爾蒙補充劑
○ 未曾生育
○ 超過三十五歲以後才懷頭胎
● 與乳癌相關的生活習慣
○ 作息不規律
○ 體重過重
○ 過量飲酒
○ 抽菸
「分享」破解乳癌八大迷思
如果街坊鄰居,網友網紅曾提到某句沒來由的話,或把事情做了錯誤歸因,雖然沒有醫學證據,而大家人云亦云,聽久了信以為真後,社會上就會出現不少迷思!像有人喜歡說,「我去做健檢後就得了癌症,你們沒事不要亂檢查」這樣的話。其實,這人本來就已經得了癌症而不自知,檢查後才幫他找到癌症,而不是檢查導致了癌症。關於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乳癌,也有不少迷思,讓我們今天一齊來看看吧!
迷思一:我家裡沒有人得過乳癌,我應該不會得乳癌吧?!
正解:
這幾乎是門診時最常見的迷思之一!然而,請大家了解事實:「在新診斷的乳癌患者裡,只有不到一成的患者有乳癌的家族史。」也就是說,超過九成以上的乳癌患者其家中並沒有其他親屬曾經罹患乳癌。因為除了基因影響之外,乳癌的形成還與我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有關,並非全部的乳癌發生都來自遺傳!
當然,如果你的媽媽、姊妹、阿姨等人曾經罹患乳癌或卵巢癌,尤其是在小於四十歲的年紀就得到乳癌或卵巢癌的話,那此家族裡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真的是會高一些。萬一家族裡曾有男性親屬得到乳癌,也是危險因子之一!至於要不要去驗是否帶有「乳癌基因」突變,您可以看「什麼是乳癌基因檢測?」這篇文章獲取更詳細的資訊!
「我婆婆得乳癌,會讓我遺傳到乳癌嗎?」這是另外一個很常見的錯誤連結。婆婆是老公的媽媽,跟媳婦是沒血緣關係的,沒有血緣關係的話,就不用擔心遺傳的事情了!當然,如果雙方常常有共通的生活習慣或長期生活在同樣的生活環境,還是會有機會擁有類似的生活選擇,像是體重過重、長期抽菸喝酒等,而讓自己罹患乳癌的機會增加喔!
迷思二:穿有鋼圈的內衣會得乳癌!
正解:我們先來想想看,古代的女性很多沒穿過現代人的「有鋼圈的內衣」,難道古代女性就沒有得到乳癌嗎?錯!
相較於小腸、大腸、心臟等藏在腹腔、胸腔內的臟器來說,乳房是很容易觀察到的器官,因此很早以前的人類就會描述乳癌的案例了。在西元十四世紀時,歐洲人稱呼乳癌為「修女癌」,也就是不曾懷孕、哺乳過的女性,會比生育次數多,或較早生育的女性,更容易罹患乳癌。
十八世紀時,還缺乏適當的全身麻醉技巧,能動的手術並不多,但當時就已經發展出切除乳癌的手術囉!所以,許多沒穿過現代版有鋼圈內衣的女性們,也是會得乳癌的。
那現在呢?穿有鋼圈的內衣會不會有什麼影響呢?2014年的大規模實驗結果顯示,有沒有穿內衣,或是內衣的樣式(有鋼圈、無鋼圈)與會不會得乳癌並無關聯。所以大家選擇自己適當、舒服的內衣就好,不用擔心穿有鋼圈的內衣就會得到乳癌。相對來說,也不要相信內衣業者說「穿無鋼圈的內衣就不會得乳癌」的說法。
總結來看,若內衣與乳癌無關,我們進一步應該要了解的是,容易讓女性罹患乳癌的危險因子究竟有哪些?以下是研究證實的乳癌危險因子:
● 受女性荷爾蒙變動刺激的時間愈長,就會較容易罹患乳癌,像是:
○ 初經小於十二歲
○ 超過五十五歲才停經
○ 停經後使用荷爾蒙補充劑
○ 未曾生育
○ 超過三十五歲以後才懷頭胎
● 與乳癌相關的生活習慣
○ 作息不規律
○ 體重過重
○ 過量飲酒
○ 抽菸
迷思三:我沒辦法預防乳癌!
正解:看過以上乳癌的危險因子後,相信大家都發現到,有幾個因子屬於生活習慣,是我們可以避免的,像是:
▲ 體重過重:體重過重(BMI超過25 kg/m2)會提高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尤其是停經後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會與體重更強的關聯性。不僅如此,得到乳癌,接受治療後,再度乳癌復發的機率也是體重過重的人比較高!因此,控制體重在合理範圍內是有機會預防乳癌的。
▲ 缺乏運動:運動能調節荷爾蒙,每周固定運動一百五十分鐘的人,不管是快走、跑步、游泳、或做其他運動都好,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對調節荷爾蒙有好處,也能控制體重,降低一個人罹患癌症的機會。
▲ 抽菸:抽菸有百百種不好,也會提高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若有抽菸習慣的人,趕快戒菸吧!
▲ 飲酒過量:飲酒過量會影響女性荷爾蒙的濃度,也會破壞細胞的DNA,進而提高乳癌機會。因此想喝的時候,還是不要喝的過頭,適量飲酒就好了!
▲ 長期、不間斷地補充女性荷爾蒙:受女性荷爾蒙變動刺激的時間愈長,就會較容易罹患乳癌,因此在停經之後若繼續長期、不間斷地補充女性荷爾蒙,會增加女性罹患乳癌的機會。面臨更年期的女性最好與醫師充分討論,了解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利與弊後,再決定是否要補充女性荷爾蒙!
迷思四:得乳癌會痛吧!我平時胸部都不會痛,這就沒有問題!
正解:乳癌比較常見的症狀有四個,會讓患者胸部摸到硬塊、在腋下摸到硬塊、乳頭出現異常分泌物,或是乳房皮膚出現凹陷、橘皮、紅疹脫屑等變化,但乳癌通常不會讓患者覺得痛!乳癌通常不會讓患者覺得痛!乳癌通常不會讓患者覺得痛!這很重要所以講三次!很多惡性腫瘤並不會在初期就造成痛的症狀喔!所以不要以為平時乳房都不痛就是沒事喔!
另外,如果你感到胸部痛,多半也跟乳房腫瘤無關。
迷思五:我摸到乳房硬塊!完蛋了!這一定是乳癌!
正解:其實女生乳房裡有硬塊的情況並不少見,而絕大部分的乳房硬塊都是良性腫瘤!像是乳房纖維囊腫,乳房纖維腺瘤都是很常見的。所以,當你摸到乳房硬塊的話,請先不要驚慌,可以看「摸到乳房腫塊,怎麼辦?」這篇與動畫,了解更多!
迷思六:規則做乳房超音波檢查(或乳房攝影檢查),就不會得乳癌吧!
正解:我們應該說,規則檢查並不會完全預防乳癌,畢竟乳癌的形成與一個人的遺傳基因、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有關。規則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或乳房攝影檢查的話,並無法改變一個人的基因或習慣,但確實,定期檢查可以帶來好處,可以讓患者疾病較早期就找到乳癌!只要能在乳癌初期時患者就接受治療,其存活率是明顯比已經轉移的乳癌才治療還好的多。有時醫師也會在定期追蹤時,發現患者原有腫瘤開始變化,像是長大速度變快、形狀改變、性質改變,建議患者先切除令人懷疑的乳房腫瘤,或替腫瘤做切片的話,可以在腫瘤還是非典型細胞而非癌細胞時就早一步處理掉。所以,定期檢查會帶來好處!
在這裡提醒大家一下,在做乳房攝影的那天,不要噴止汗劑、體香劑之類的產品,這裡面可能含有鋁,會影響X光影像,看起來會好像有白色的鈣化點。乳房攝影會需要上下夾、左右夾乳房,因此女性朋友們最好不要選在月經快來,乳房又腫又脹的時候去做乳房攝影,會更痛啊!
迷思七:確診乳癌後,我的人生完蛋了!
正解:乳癌是女性好發率最高的癌症,台灣每年的新診斷乳癌患者人數超過一萬人,但整體來說,只要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能早一點捉到惡性腫瘤,而乳癌第一期患者的治療效果很好,五年存活率可以達到九成五,十年存活率也都還超過八成,請不要因為懼怕就不接受正規治療,反而讓密醫或來路不明的藥物延誤了病情喔!
迷思八:得了乳癌後,我已經接受完整的手術、電療、化療,沒想到幾年後卻乳癌復發了!這一定是醫師給的藥不夠好!
正解:治療乳癌時,所有治療方式的目的都是要殺死癌細胞,讓它們沒有捲土重來的機會。然而,只要乳癌裡只要有一個癌細胞在治療後仍然存活下來,癌細胞就可能再繼續分裂、發展,甚至轉移到身體其他地方。沒有任何治療方式能夠保證其乳癌復發機率降到零。
乳癌治療可分成兩大部分,局部治療與全身性治療。
局部治療是針對病灶與淋巴結,包含手術以及放射治療。乳癌手術須要處理乳房腫瘤(乳房保留手術或全乳切除手術)和淋巴結。若選擇乳房保留手術,則需追加放射線治療。你可以看「乳癌放射治療,妳該了解的幾件事!」了解更多。
全身性輔助治療則有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與荷爾蒙治療。
化學治療會攻擊所有快速生長的細胞,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影響患者的毛囊、消化道及造血等多種功能。
標靶治療是針對特定目標攻擊,對正常細胞影響較小,適合用在HER2陽性的患者。
荷爾蒙治療會阻斷荷爾蒙對癌細胞的刺激,適合用在ER、PR陽性的患者。
醫師會做全方位評估,包含腫瘤大小、淋巴轉移、患者的健康狀況、動情激素受體ER、黃體激素受體PR、與人類上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 HER2,然後選擇合適的治療組合,在術前或術後給予全身性輔助治療。瞭解各種治療,面對乳癌並與醫師密切配合才有機會戰勝乳癌。
**歡迎加入乳癌防治基金會Line群組**
*Line 官方群組ID : @breastcf
除了定期更新乳癌及癌症相關訊息之外
還可及時獲得基金會活動訊息唷~
*You Tube: https://www.youtube.com/user/breastcf18
☎專線: 02-23924115
連結網址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18/06/breast-cancer.html?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