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大稻埕】大稻埕的風光明媚,與台式新古典的生活美學融合
﹋﹋﹋﹋﹋﹋﹋﹋﹋﹋﹋﹋﹋﹋﹋﹋﹋﹋﹋﹋﹋﹋﹋﹋﹋﹋﹋﹋﹋﹋
↠ 大稻埕碼頭:
一座島嶼接口國際的起點,見證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地方縮影 ↞
講師|謝欣翰
日期|2021/08/22(日)10:30-12:00
「生活器物是常民文化的縮影,將台灣的土地與日常,取之自然,用之生活。」
「地衣荒物Earthing Way」的設計理念說:『地衣』是生物在開疆闢土的時候第一個長出的植物,也是土地的衣服;『地衣荒物』就是為自己的土地穿上衣服,讓物品回到最原始的樣子,有反璞歸真跟守護土地的含意。
本次講座邀請到「#地衣荒物Earthing Way」共同創辦人—— 謝 欣翰 バイオ ,將台灣人早期的民常器物與當代工藝家的理解,透過線上講座的形式,開啟大眾對大稻埕昔日風貌的知識,從土地記憶出發,理解布品與器皿如何呈現台灣早期元素的生活美學、古典樣貌,在展覽與設計案例中,看見傳統生活文化結合現代之美。
本次講座憑簡報截圖,可至 地衣荒物 Earthing Way 兌換 限量「香材選品 | 艾草香椎」!
*特定畫面將於講座中公布。
*限量十份,送完為止。
*每人限領一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謝欣翰 |地衣荒物Earthing Way創辦人
地衣荒物背後的主人——謝欣翰, 曾當過平面設計師、舞者,任職於日本品牌Omake,謝欣翰過去畫畫的時候養成了收集靜物的習慣,選物之路,由此展開。
【 #地衣荒物EarthingWay】
團隊於2016年成立於 #台北大稻埕,以創辦風格選物店為契機,運用多樣化的視覺與藝術背景持續推廣本土文化內涵,店內販售台灣當代工藝家作品、早期的古物民具,同時也舉辦物件展、工作坊、音樂會與生活風格講座等多元類型的藝文活動,擁有豐富的藝術家串連合作經驗。品牌除了店舖 事業外也承接展演策劃、空間與平面設計等專案,運用物件與裝置、概念與互動等方式,將傳統元素重新呈現,展現新舊融合的台灣意象,近期更開始透過跨領域的感覺整合設計,與觀者產生印象深刻的情感體驗。
指導單位| 文化部 、 走讀臺灣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別讓工作,奪走你享受興趣的權利; 別讓賺錢,變成你活著的唯一原因。 大部份的人一生需要與「工作」相處 40 年的時間,一週至少 5 天,每天至少 8 小時,人生有一半都花在工作上,卻只有極少數人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於是他們創立「週一學校」:晚上來和我們跳舞,你就算白天做著你不喜歡的工作,但你可以來...
原舞者創辦人 在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間芭比的多種微笑法】
《Vogue》7月號封面人物邀來人間芭比,BlackPink的Lisa擔任封面人物。
來自泰國的Lisa,她從小就喜歡唱唱跳跳,Lisa的阿姨在她小時候組了一個樂團,樂團裡有個麥克風架,她總是喜歡把麥克風架調到自己的高度又唱又跳,媽媽這才發現原來她喜歡表演,於是替她報名舞蹈課,到處參加比賽,練就了一身技能。
她十幾歲時剛好碰上YG娛樂到曼谷徵選,Lisa在4,000個女生中脫穎而出。YG娛樂的創辦人梁玄錫是這麼說的:「Lisa參加選秀的影片讓我印象深刻,我當過舞者、歌手和製作人,所以幾秒內就能看出她的潛能。Lisa當時只有14歲,但她的氣勢和姿態異於常人。」
從時尚、音樂、舞蹈到個人風格,影響力已經跨越國界。她讓人無法忽視的專業舞蹈魅力,性感而純真,甜美而率性,搭配著與生俱來的韻律感,身體跟著節奏轉換,更像音樂是跟著她的身體自然流動。那幾乎不科學的完美身材,更是讓畫面看起來宛如進入二次元世界,因而有「人間芭比」美稱。
在Netflix紀錄片《BLACKPINK: Light Up The Sky》裡,BlackPink的製作人Teddy Park是這樣評價Lisa的:「她總是掛著冷靜、從容、彷彿一切都沒問題的微笑,但到了特別時刻,當音樂一下,關鍵時刻又會顯露出一股殺手本能。」
去哪都是鎂光燈焦點,但私底下的她卻意外著迷攝影,她不只記錄自己的生活,也紀錄團員裡的點點滴滴。她喜歡小動物,熱愛攝影,收藏許多照相機。
在工作之外,她想要把焦點放在別人身上,她笑著說:「想要給這世界帶來正面影響。就算變老也無所謂,被新世代淘汰也無所謂,只要還有人在討論我們就好,因為他們會記得我們有多麼閃耀。」
照片來源:Vogue雜誌提供
#BeautiMode #BlackPink #BlackPinkLisa
原舞者創辦人 在 Knowher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皇都 ]
刊於 AndThen.hk 的知埞專欄,重建前的皇都戲院。
(現在更要懂得適時分心,多讀書多散步,到處看看,做喜歡的事)
_________________
被時代選中的皇都
站在皇都戲院的天台,上面烈日當空,下面是從沒停止忙碌的北角眾生,身邊是七十年前的科幻建築。
畫面絕對超現實,冷不防發覺,重建工程展開前的皇都,正值一種怪異的美好——曾經有過的文明與精細完全褪去,經歷過漫長的破落,幾乎就要消失人間;然而始終有人願意撥亂反正,留住建築,留住屬於香港歷史重要的一塊。
一座劇院,前世與今生,落難與重生,都不由自主,被時代選中。
1951年8月,皇都前身璇宮戲院(Empire Theatre)動工,1952年12月竣工。
創辦人為俄羅斯裔猶太人歐德禮(Harry Odell),本身也是傳奇:年輕時為踢躂舞者,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參軍,25歲移居香港後投身證券界,1941年參與香港保衛戰,曾被日軍俘虜。
戰後歐德禮成立萬國影業,認為需要為當時的香港引入戲院,提供符合世界規格而得體的表演場地,璇宮因而出現。
當年璇宮開幕是城中大事,有本領邀得滙豐銀行前大班摩士爵士(Sir Arthur Morse)剪綵,就連皇家警察樂隊都有出席表演。
儘管瑰麗,但璇宮不是想像中只服務上流,分中午、下午及晚上三個表演時段:中午放粵語片,下午有豔舞表演,晚上是古典音樂,由文化人到基層都照顧得到,大門為所有人而開,有做生意的靈活,取向亦親民。
璇宮經營短短五年,但它曾是香港最著名的音樂廳,中英管弦樂團(香港管弦樂團前身)是常客,來過表演的國際知名樂手多不勝數,包括英國著名男高音Peter Pears、英國作曲家兼鋼琴家Benjamin Britten、美國小提琴家Isaac Stern、「搖擺樂之王」Benny Goodman等。
有這樣的說法:沒有璇宮當先導,就沒有後來1962年落成的香港大會堂。
社會意義固然重大,而建築本身也是重磅級別:站於電廠街與英皇道轉角,弧型設計剛好讓其面面俱圓,靈巧而不失氣派。
當年它是極盡豪華的劇院,可容納1173位觀眾,設有獨立銀幕及試映室;而當時交通條例禁止英皇道停車,於是戲院加建一個可停泊50輛汽車的地下停車場,全港首創。
最為傳世的亮點,肯定是屋頂一組外露的拋物線型桁架,當年他由結構工程師劉寶光負責規劃,混凝土製作,一串拱橋支架並行排列,支撐劇院天花,把放映室吊起,那就不用加入妨礙視線的結構支柱,亦能減低外面雜音帶來的震盪。
保育專家估計,選用混凝土的原因為價錢較鋼鐵廉宜,甚至有說桁架外露是基於成本考慮;勿論真假,那是香港以至亞洲地區絕無僅有的建築,曾獲國際保育專業組織Docomomo International發出「文物危急警示」,確認為全球戲院建築中唯一案例。
1959年璇宮易手,改名為皇都戲院,成為集戲院、商場、夜總會及住宅的大型綜合建築,號稱新型大廈,同樣是香港先例。
盛有時衰有時。電影文化隨時代更替,皇都經營至1997年結業,伴隨英殖香港一同寫進歷史。
三年後建築改建成桌球室——陰差陽錯地,當時為了節省成本,僅將戲院座位以圍板封住,升高地台,加上假天花,沒破壞原有的劇院結構,以至今日有望還原。
2016年,收購消息傳出,轉眼醞釀成一場民間保育戰:當時古蹟辦將皇都評為三級,最低級別,全城嘩然。同年底古諮會推翻古蹟辦建議,皇都獲評一級歷史建築。不足一年內由三級躍升至一級,繼續史無前例。
去年業權強拍完成,發展商公佈六年保育計劃,修復後的皇都,將會重新成為表演場所,還原最初功能。
「活現香港」是這幾年一直大力推動保留皇都的文化遊組織,落實拍板重建前,曾經訪問創辦人陳智遠,他強調皇都不應該只限於情懷上的舊,「它明明可以帶來新的視野,同時提供經濟面向。」
他覺得除了盡力去「保」,所有古蹟都應該能夠做到「育」,品味上的,功能上的,讓城市得以生生不息。
而璇宮與皇都的好,在於曾經雅俗共賞,提供娛樂,孕育文化;現在不太可能出現的事,當年實實在在地發生過,記錄了一個仍然包容的世代。
前人創立的地標,由後來的人爭取保育,而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發現,發現我們的城市。
現存古蹟級別的戰前戲院建築,只有油麻地戲院及長洲戲院,尚有大量未被評級,擱在城市的陰暗位置,假裝沒人看見。
重建需時六年,2026年的皇都未知會是甚麼模樣。至少當下這一刻,付出過的努力不至白費,仍有一個終點可以期盼。
_____________
丨knowhere丨
▪️中環鴨巴甸街35號PMQ元創方B座H205
▪️Tuesday to Sunday 1-7pm
▪️https://instagram.com/youknowhere
原舞者創辦人 在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別讓工作,奪走你享受興趣的權利;
別讓賺錢,變成你活著的唯一原因。
大部份的人一生需要與「工作」相處 40 年的時間,一週至少 5 天,每天至少 8 小時,人生有一半都花在工作上,卻只有極少數人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於是他們創立「週一學校」:晚上來和我們跳舞,你就算白天做著你不喜歡的工作,但你可以來週一學校過你喜歡的生活!
就算現實殘酷無奈,也要活得夠精彩。
他們是「小事製作 Les Petites Choses Production」,創辦人楊乃璇,當了 15 年的表演者,今年 38 歲,熱血沸騰的她,帶著一群愛跳舞的年輕人,經營舞團,四處演出。
一件襯衫創辦人第一次和她見面時,在一間昏暗酒吧,她叼著菸,倚著水泥欄杆,鮮豔紅唇,翹的睫毛,大剌剌的個性,神采奕奕,滔滔不絕的分享著她舞團的「群眾募資計劃」。
市場機制的關係,大環境的不允許,台灣舞者很難光靠跳舞養活自己,舞團總計 14 人,他們平時都迫於生計,拼命活著一個個「斜槓人生」:網球教練、咖啡廳服務員、上班族、高中老師、搬家工人、加油站員、設計師、摩托車快遞、外送員等,藉著各式工作,來養活自己。
而他們說:「在台北生存,難啊!但難的不是活下去,而是在活下去的同時,不能迷失了自己,要永遠記得自己熱愛的事情 – 跳舞。」
藝術並不一定要當飯吃,
但生活裡有了藝術,你的飯會更好吃!
我不怕活不下去,只怕活得沒有意義。
我不怕生活無聊,只怕自己喪失對生活的熱忱;我不怕自己活得默默平凡,不怕自己一事無成,不怕自己毫無世俗成就,只怕對日常裡的任何事情都無動於衷,活成一個提不起勁的人。
團長楊乃璇說:「團員其實白天都過著和大家一樣的生活,上班下班,朝九晚五,白天都是普通的上班族,為了生存下去,我們上班養活自己,但到了晚上,再來這裡活自己喜歡的生活。」
即使迫於現實無奈,白天只能是公司裡的小員工,
下班後,你仍然可以擁有實踐夢想的權利!
-----------------------------------------------------------------------------------------
by 一件襯衫
喜歡我們的影片請別吝嗇您的「按讚」&「訂閱」
-----------------------------------------------------------------------------------------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臉書搶先看:https://www.facebook.com/the.shirts.tv/
小事製作 Les Petites Choses Production:https://www.facebook.com/lpcptaiwan/
一週發佈一則,能溫暖你的視頻。
設計、建築、工藝、藝術、人文、生活、理想、熱忱。
原舞者創辦人 在 MING'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力與美的體態: Dior S/S19 天橋上現代舞者的衣裳原來是這樣煉成的!
創辦人Christian Dior 先生對舞蹈情有獨鍾,曾一度為著名編舞家 Roland Petit 的 芭蕾舞作品《Treize Danses》設計舞衣,最新一季 Maria 重施故技,找來當今其中一位最具才華的編舞家 Sharon Eyal合作,與當年 Dior 先生的設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同是美麗動人。
模特兒從一片漆黑中徐徐走出天橋,系列一貫展現女性剛柔之美;最特別之處是穿插於模特兒間的現代舞者,他們身上所穿的舞衣也是由品牌專誠訂製,設計靈感取至大自然的四種力量,還有法國壁毯藝術家 Jean Lurçat 的作品,以手繪的方式轉換成印花設計注入緊身衣之中,呼應舞蹈藝術中力與美的體態,交織出女性力量的美學。
#DIOR #MariaGraziaChiuri #SharonEyal #JeanLurçat
原舞者創辦人 在 原舞者 的推薦與評價
... 原住民年輕人組成的「原舞者」舞團,在專業人士的協助下,透過實際參與觀察整理式微中的原住民傳統歌舞,並由原住民長者「口傳相授」歌舞,在舞台上莊嚴的呈現原住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