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
#1907年台灣第一條糖業鐵路在位於高雄週岡山郡的橋仔頭製糖所通車
臺灣日治時代初期總督府財源不足,日本國內也經濟蕭條,無法吸引民間企業投資臺灣鐵路。促使私人鐵道發展的是1905年後大舉進入臺灣的日本糖業,當時許多私人鐵道公司都是由糖業會社經營。臺灣糖業鐵路始於1906年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的橋頭糖廠鋪設的762公釐鐵道,不過當時僅是用水牛牽引或人力推行的臺車軌道,1907年時橋頭糖廠才開始廣設原料線,於該年11月使用蒸汽機車。
而橋頭糖廠為台灣第一座現代化製糖廠。原隸屬於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現為高雄市定第三級古蹟。製糖工廠由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倡議,並由三井財團等業者籌備,推舉鈴木藤三郎為社長,1900年底勘察擇址。歷經初建、擴建、完備等三個階段。橋頭糖廠與小港糖廠於1966年合併更名為高雄總廠,又於1975年更名為高雄糖廠。高雄糖廠製糖工場於1999年停止製糖。2006年台糖公司將工廠區及辦公區規劃為糖業博物館。
2018年7月蔡英文政府政務委員張景森實地走訪高雄表示將快速推動「高雄第二科學園區」,積極協助高雄產業轉型。2018年行政院長賴清德於行政院會中指示,將高雄新市鎮開發為科學園區,並要求用「最快速」辦理。橋頭科學園區預計占地436公頃,其中267公頃為產業用地,並於2019年4月17日通過可行性評估報告。2020年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認定本政策環評案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文/wikipedia)
#橋頭 #橋頭糖廠 #鐵路 #科學園區 #糖業博物館
⭐快加入【信傳媒財神到】社團一起財富自由:https://is.gd/pMrY87
⭐掌握更多訊息,快加入信傳媒Telegram:https://is.gd/a5lUNM
⭐好玩有趣的新聞分享,歡迎加入信傳媒IG:https://tinyurl.com/y6oqqqbh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60的網紅MoshPit Kenn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向27部隊的每位勇者致意 1947年2月27日晚間台北市發生緝菸血案,隔日2月28日駐守台灣行政長官公署的衛兵無預警開槍掃射抗議群眾,局勢至此急遽惡化。下午三時,政府發布戒嚴令並出動武裝軍警開槍掃射台北市街頭民眾。群眾佔領新公園內的台灣廣播電台(即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現址),並透過電台向全台灣廣播說明...
原 轉 會 委員 推舉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984年5月20日星期日上午10時30分,臺灣第一個公共電視節目《大家來讀三字經》在中視頻道開播,它也是中視第一個使用中文電腦字幕播映的節目。
《大家來讀三字經》由格林視聽製作,請來李國英教授、吳璵教授及女師專(今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專家教師擔任節目顧問,其內容乃依據民初修訂的《三字經》版本內容攝製,每集會介紹8到12句(每句3字),共384句;第一集介紹的句子為《三字經》最前面的八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在《大家來讀三字經》第一集的開頭,我們可以看到公共電視節目的第一代片頭(公共電視四字匯聚在地球),不過一個禮拜後的第二集便換成了配上「大道之行」曲子和鐘聲的第二代片頭。
【工作團隊】
演出人員:周經臬、金筱玫、艾可芹、吳紀任胤
美術設計:楊德泰
編劇:古訓其、王策
執行製作:勞捷成、李玉玲
電子攝影:王煒、曾正安、趙雷平
電子剪輯:張文欽
節目顧問:吳璵教授、李國英教授
贊助單位:大同文化基金會
製作單位:格林視聽有限公司
影片來源: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
VHS錄影帶數位化:張哲生
下面是1984年5月20日的《民生報》兩篇關於公視開播首日的新聞報導:
第一篇刊在頭版:
======
充實生活內涵.提高生活情操 公共電視.今天開播
【台北訊】我國公共電視節目將從今天正式開播。第一階段每星期播出十二小時三十分鐘的節目,其中國內自製的部份佔百分之五十五(七小時),購自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節目佔百分之四十五(五.五小時)。
節目類型,不論是健康、科技、時事、運動、兒童益智、婦女等,都將以滿足觀眾求知欲望,充實精神生活為旨趣。同時也不排除高水準戲劇名著與舞蹈音樂表演。 公共電視是我國電視事業發展的里程碑,目的在培養更高尚的國民,提供觀眾更高水準的電視節目。節目完全超然於商業和政治影響力量之外,以公共利益為主,更不侷限在「政令宣導」的狹義範圍。
公共電視將朝精雕細琢、深入淺出的方向努力,以「風格高尚」「內涵雋永」「品質精美」為節目製作的標的,使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出更高尚的國民生活情操。
公共電視已排定的播出時段是,周一到周五下午五時卅分到六時,九時零三分到九時卅分,十一時到十一時卅分。
周六是晚間十二時到凌晨一時,周日上午十時卅分到十一時,晚間十一時到十二時。
其中周一到周五,晚上九點到九點半,採兩台合播,一台獨播的方式播出公共電視節目。播出一季三個月後,再調整播出的電視台。
公共電視目前由行政院新聞局國內處統籌規畫,已收到卅四家傳播單位的七十一個節目企劃,並已核定十幾家公司試製,目前已完成了十七種節目。
國內處負責的公視小組指出,公視節目需要大眾的參與和關心,歡迎社會上人士投入公視節目的製播。
公視節目製作經費以半小時十萬元為原則,但如有特殊的企畫,也可以酌情增加製作費用。
稍早計畫在超高頻重播公共電視的計畫,由於費用的計算仍待和教育部磋商,暫時不開始施行。
第一季公共電視節目已排定節目如下:
周日:上午十點半:「大家來讀三字經」(中視),晚間十一點:「人類的故事」(中視)。
周一:下午五點半:「小朋友時間」(台視),晚間九點:「瞭望台」(台視、華視),「科學尋根」(中視)。
周二:下午五點半:「現代企管新知」(台視),九點:「自然之美」(台視、華視),「你喜愛的歌」(中視)。
周三:下午五點半「世界著名動物園」(台視),晚間九點「靈巧的手」(台視、華視),「新聞眼」(中視)。
周四:下午五點半「盆景之美」,九點「放眼看天下」(台視、華視),「新聞眼」(中視)。
周五:下午五點半「小城故事」(台視),九點「文化長廊」(台視、華視),「長青之路」(中視)。
周六:晚間廿四時「睡美人」舞劇(中視)。同時每周一到周五晚上十一點在華視播古典連續劇集「傲慢與偏見」。
======
第二篇刊在第11版(影劇新聞版):
======
「三字經」率先登場 「人類的故事」晚間播出
【台北訊】公共電視台第一個播出的國內節目,是今日上午十時三十分在中視頻道播出的「大家來讀三字經」。
節目內容是依據民初修訂的「三字經」版本內容攝製,全書三百八十四句,每集約介紹八至十二句。
節目由格林視聽製作,李國英、吳璵教授及女師專幼兒專家教師為節目顧問。公共電視今天播出的第一個國外節目為「人類的故事」,節目由英國BBC製作,於中視頻道晚間十一時播出。 「人類的故事」由世界著名的人類學家理查李基「Richard Leakey」,以本人的觀點探討長久以來令他困惑的人類進化問題,他在經過人類化石遺跡學,提出對人類發展的看法,節目中,他遠赴東非肯亞、波札那、法國尼斯、美國、希臘、德國、伊拉克、祕魯等地。
======
最後,讓我們來回顧自1980年至1998年這18年間的公視建台史吧!
1980年,當時的行政院長孫運璿先生提出公共電視台的主張,他說「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
1983年,新聞局提出公視節目製作中心計劃草案,但因經費過高、人力龐大而擱置。
1984年,新聞局設立公共電視製播小組,向三家無線電視台徵用時段播出,於5月20日正式開播,第一個節目是《大家來讀三字經》。
1986年,公共電視節目製作的任務,轉由財團法人廣電基金下設的公共電視節目製播組負責, 廣電基金所製作的節目,仍然沒有專屬頻道播出,在三台借用的時段經常被調動,影響觀眾收視權益。
1991年,行政院核定公共電視台籌備委員會設置點,公視籌委會正式運作。公視籌委會委託七位學者專家組成公共電視法草案立法小組,並經過縝密的研議,提出公共電視法草案。
1993年,行政院將公共電視法送交立法院審查。
1996年9月,一群關心公共電視的學術文化界人士 ,組成公共媒體催生聯盟,結合各界支持公共電視的力量, 以促使公視法通過。
1997年5月31日,經由民間鍥而不捨的遊說,以及立法院密集的政黨協商,公視法驚險過關,完成三讀。
1998年1月,第一屆公共電視董監事十八位人選經立法院推舉的提名審查委員會審議通過。同年3月,董監事召開第一次會議,選出吳豐山先生為董事長,賀德芬女士為常務監事。
1998年7月1日,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成立;歷經18年積極不懈的努力,在起跑線等候已久的公共電視台,終於鳴槍疾馳,於這天正式建台開播!
原 轉 會 委員 推舉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984年5月20日星期日上午10時30分,臺灣第一個公共電視節目《大家來讀三字經》在中視頻道開播,它也是中視第一個使用中文電腦字幕播映的節目。
《大家來讀三字經》由格林視聽製作,請來李國英教授、吳璵教授及女師專(今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專家教師擔任節目顧問,其內容乃依據民初修訂的《三字經》版本內容攝製,每集會介紹8到12句(每句3字),共384句;第一集介紹的句子為《三字經》最前面的八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在《大家來讀三字經》第一集的開頭,我們可以看到公共電視節目的第一代片頭(公共電視四字匯聚在地球),不過一個禮拜後的第二集便換成了配上「大道之行」曲子和鐘聲的第二代片頭。
【工作團隊】
演出人員:周經臬、金筱玫、艾可芹、吳紀任胤
美術設計:楊德泰
編劇:古訓其、王策
執行製作:勞捷成、李玉玲
電子攝影:王煒、曾正安、趙雷平
電子剪輯:張文欽
節目顧問:吳璵教授、李國英教授
贊助單位:大同文化基金會
製作單位:格林視聽有限公司
影片來源: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
VHS錄影帶數位化:張哲生
下面是1984年5月20日的《民生報》兩篇關於公視開播首日的新聞報導:
第一篇刊在頭版:
======
充實生活內涵.提高生活情操 公共電視.今天開播
【台北訊】我國公共電視節目將從今天正式開播。第一階段每星期播出十二小時三十分鐘的節目,其中國內自製的部份佔百分之五十五(七小時),購自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節目佔百分之四十五(五.五小時)。
節目類型,不論是健康、科技、時事、運動、兒童益智、婦女等,都將以滿足觀眾求知欲望,充實精神生活為旨趣。同時也不排除高水準戲劇名著與舞蹈音樂表演。 公共電視是我國電視事業發展的里程碑,目的在培養更高尚的國民,提供觀眾更高水準的電視節目。節目完全超然於商業和政治影響力量之外,以公共利益為主,更不侷限在「政令宣導」的狹義範圍。
公共電視將朝精雕細琢、深入淺出的方向努力,以「風格高尚」「內涵雋永」「品質精美」為節目製作的標的,使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出更高尚的國民生活情操。
公共電視已排定的播出時段是,周一到周五下午五時卅分到六時,九時零三分到九時卅分,十一時到十一時卅分。
周六是晚間十二時到凌晨一時,周日上午十時卅分到十一時,晚間十一時到十二時。
其中周一到周五,晚上九點到九點半,採兩台合播,一台獨播的方式播出公共電視節目。播出一季三個月後,再調整播出的電視台。
公共電視目前由行政院新聞局國內處統籌規畫,已收到卅四家傳播單位的七十一個節目企劃,並已核定十幾家公司試製,目前已完成了十七種節目。
國內處負責的公視小組指出,公視節目需要大眾的參與和關心,歡迎社會上人士投入公視節目的製播。
公視節目製作經費以半小時十萬元為原則,但如有特殊的企畫,也可以酌情增加製作費用。
稍早計畫在超高頻重播公共電視的計畫,由於費用的計算仍待和教育部磋商,暫時不開始施行。
第一季公共電視節目已排定節目如下:
周日:上午十點半:「大家來讀三字經」(中視),晚間十一點:「人類的故事」(中視)。
周一:下午五點半:「小朋友時間」(台視),晚間九點:「瞭望台」(台視、華視),「科學尋根」(中視)。
周二:下午五點半:「現代企管新知」(台視),九點:「自然之美」(台視、華視),「你喜愛的歌」(中視)。
周三:下午五點半「世界著名動物園」(台視),晚間九點「靈巧的手」(台視、華視),「新聞眼」(中視)。
周四:下午五點半「盆景之美」,九點「放眼看天下」(台視、華視),「新聞眼」(中視)。
周五:下午五點半「小城故事」(台視),九點「文化長廊」(台視、華視),「長青之路」(中視)。
周六:晚間廿四時「睡美人」舞劇(中視)。同時每周一到周五晚上十一點在華視播古典連續劇集「傲慢與偏見」。
======
第二篇刊在第11版(影劇新聞版):
======
「三字經」率先登場 「人類的故事」晚間播出
【台北訊】公共電視台第一個播出的國內節目,是今日上午十時三十分在中視頻道播出的「大家來讀三字經」。
節目內容是依據民初修訂的「三字經」版本內容攝製,全書三百八十四句,每集約介紹八至十二句。
節目由格林視聽製作,李國英、吳璵教授及女師專幼兒專家教師為節目顧問。公共電視今天播出的第一個國外節目為「人類的故事」,節目由英國BBC製作,於中視頻道晚間十一時播出。 「人類的故事」由世界著名的人類學家理查李基「Richard Leakey」,以本人的觀點探討長久以來令他困惑的人類進化問題,他在經過人類化石遺跡學,提出對人類發展的看法,節目中,他遠赴東非肯亞、波札那、法國尼斯、美國、希臘、德國、伊拉克、祕魯等地。
======
最後,讓我們來回顧自1980年至1998年這18年間的公視建台史吧!
1980年,當時的行政院長孫運璿先生提出公共電視台的主張,他說「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
1983年,新聞局提出公視節目製作中心計劃草案,但因經費過高、人力龐大而擱置。
1984年,新聞局設立公共電視製播小組,向三家無線電視台徵用時段播出,於5月20日正式開播,第一個節目是《大家來讀三字經》。
1986年,公共電視節目製作的任務,轉由財團法人廣電基金下設的公共電視節目製播組負責, 廣電基金所製作的節目,仍然沒有專屬頻道播出,在三台借用的時段經常被調動,影響觀眾收視權益。
1991年,行政院核定公共電視台籌備委員會設置點,公視籌委會正式運作。公視籌委會委託七位學者專家組成公共電視法草案立法小組,並經過縝密的研議,提出公共電視法草案。
1993年,行政院將公共電視法送交立法院審查。
1996年9月,一群關心公共電視的學術文化界人士 ,組成公共媒體催生聯盟,結合各界支持公共電視的力量, 以促使公視法通過。
1997年5月31日,經由民間鍥而不捨的遊說,以及立法院密集的政黨協商,公視法驚險過關,完成三讀。
1998年1月,第一屆公共電視董監事十八位人選經立法院推舉的提名審查委員會審議通過。同年3月,董監事召開第一次會議,選出吳豐山先生為董事長,賀德芬女士為常務監事。
1998年7月1日,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成立;歷經18年積極不懈的努力,在起跑線等候已久的公共電視台,終於鳴槍疾馳,於這天正式建台開播!
原 轉 會 委員 推舉 在 MoshPit Kenn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向27部隊的每位勇者致意
1947年2月27日晚間台北市發生緝菸血案,隔日2月28日駐守台灣行政長官公署的衛兵無預警開槍掃射抗議群眾,局勢至此急遽惡化。下午三時,政府發布戒嚴令並出動武裝軍警開槍掃射台北市街頭民眾。群眾佔領新公園內的台灣廣播電台(即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現址),並透過電台向全台灣廣播說明2月27日晚間發生的緝菸血案,以及當天長官公署廣場的流血事件,並控訴一年多來的政治黑暗、民不聊生、貪官污吏橫行與軍警的暴行,呼籲全台灣民眾驅逐各地貪官污吏以圖生存。隔日起由台北市開始的反抗政府事件蔓延台灣全島,全台各地民眾紛起抗暴。
3月2日,台中地區民眾收到楊逵和鍾逸人廣泛印製倡議召開市民大會的傳單,於台中戲院舉行市民大會,共同推舉台中市婦女會理事長謝雪紅為大會主席,會中強烈抨擊國民黨暴政。參加群眾決定遊行示威,利用消防車鳴響警笛呼籲市民響應起義。3月3日,謝雪紅在台中市參議會組成「台中地區治安委員會作戰本部」,組織「人民大隊」,簡稱「民軍」。霧社地區一百多名原住民泰雅族人下山參與台中作戰本部。民軍的隊伍計有彰化隊、大甲隊、豐原隊、東勢隊、埔里隊、員林隊、田中隊、太平隊、獨立治安隊等等[7]。3月3日上午八時許,國軍於教化會館(空軍後勤部供應分站)出動武裝卡車在台中市區分途進行沿路掃射,採取兩面包抄,與民軍展開激烈槍戰,雙方皆有死傷。當日下午,各地民軍自電台廣播中獲悉消息,紛紛趕赴台中並支援作戰,與台灣中部地區多處國軍的軍事據點進行交戰,自下午四時激戰至晚上,夜雨中,槍砲聲震動全台中市,國軍部隊陷入重重包圍,試圖突圍失敗,國軍部隊於當日晚間十時許繳械投降。至3月4日,民軍共攻取台中市政府、台中市警察局、台中縣警察局、台中市憲兵隊、台中團管區司令部、台中軍械庫六處、台中廣播電臺、台中電信局、專賣局台中分局等重要機構。3月4日上午10時,台中水湳「空軍三廠」(第三飛機製造廠)少將廠長雲鐸與民軍談和並交出武器,此時台中市區以及近郊悉數為民軍控制。3月5日上午,虎尾、嘉義、高雄、台北各地的民軍都向台中作戰本部求援,作戰本部乃將彈藥交付支援作戰。3月5日下午,謝雪紅另組「特別志願隊」支援虎尾機場的戰鬥。3月6日,作戰本部將在地八部隊,及四百餘名青年、學生,與二戰後退伍的台籍日本兵等改組為「二七部隊」,由鍾逸人擔任二七部隊的部隊長。
這是一張1930年代的烏牛欄吊橋明信片,此處即為二二八事件之《烏牛欄之役》戰場,圖中可見烏牛欄吊橋上面有汽車在行駛。
二二八事件之烏牛欄之役中,二七部隊警備隊與國軍廿一師交戰戰場現在的模樣。
二七部隊的基本隊伍,包含黃信卿的埔里隊、何集淮與蔡伯勳的中商隊(台中商業學校學生隊)、呂煥章的中師隊(台中師範學校學生隊)、黃金島的警備隊(獨立治安隊)、李炳崑的建國工藝學校學生隊、林大宜從農村招募當過日軍的農民、延平學院學生、吳振武的民主保衛隊離隊隊員,以及包含霧社地區泰雅族原住民青年的陳明忠的突襲隊等等。職務分配以鍾逸人為隊長、古瑞雲為副官、蔡鐵城為宣傳部長、黃信卿為參謀長、石朝耀為聯絡官、何集淮負責祕書處、吳崇雄為救護軍醫。
3月6日下午,二七部隊的埔里隊成功逮捕以蔡志昌為首的軍統特務份子四十多名,並將之拘禁於台中監獄。3月7日,二七部隊正式成軍,並駐紮於台中「干城營區」、進駐干城營房,同時修理戰車、高射砲、機關砲、迫擊砲,並整修機場。3月8日,二七部隊馳援嘉義的戰鬥。3月12日,二七部隊得知國軍大批增援部隊逼近台中的消息,考量自身實力有限,以及避免與國軍在台中市區進行正面的戰鬥因而波及台中市民,於是部隊轉往南投埔里,並改稱「台灣民主聯軍」。二二八事件期間,二七部隊除攻佔台中各政府機關之外,亦武裝支援嘉義、南投民眾反抗國軍的戰鬥。
二七部隊因得知國軍二十一師於3月12日已進逼台中。而當時已全盤控制台中市警、政、軍機關的二七部隊為避免與國軍於台中市區戰鬥而波及市民,毅然決定於3月12日下午三時起撤出台中,並將部隊,以及武器、彈藥、糧食、車輛等物資暫時集結於埔里國民學校,台中至埔里間卡車來往不絕,沿途民眾紛紛向民軍戰士致意。3月13日上午,台灣民主聯軍(即二七部隊)派出宣傳隊,分乘兩輛卡車到埔里鎮內各地進行宣傳;宣傳部長蔡鐵城(《和平日報》台中總社採訪主任)於車上演講,說明該部隊遷入埔里的任務,並號召埔里鎮民同心協力抵抗國軍21師。3月13日中午,台灣民主聯軍(二七部隊)本部進駐埔里武德殿(現埔里鎮公所位置)。3月13日下午三時許,國軍21師先遣部隊開抵台中,並侵占民間店鋪與住宅以為營舍。3月14日,國軍21師146旅436團之一部(兵力800人)進駐草屯,並繼續前進至水里龜子頭地方,企圖向埔里推進,二七部隊分隊於下午五時獲悉後在中途截擊,迫使國軍退回草屯。3月15日,另一路國軍部隊(兵力一個營)由二水經集集前進至水裡坑(今南投縣水里鄉),並佔領日月潭與門牌潭兩發電廠。又一路國軍部隊(兵力一個連)試圖經由魚池地方包圍埔里。國軍分路夾擊二七部隊,並縮小包圍圈,此時埔里對外通道均為國軍封鎖。當時身為台中農學院學生的突襲隊隊長陳明忠於晚上十時率部夜襲,兵分三路,包圍魚池警察所,16日凌晨二時,與國軍21師146旅436團第2營第4連在日月潭附近發生激戰,國軍頗有傷亡潰退水裡坑。3月16日,增援國軍進攻埔里,警備隊指揮官黃金島率領三十餘名學生軍駐守烏牛欄吊橋西南邊600公尺處的南、北兩側小山巒迎戰,乘地利之便,由上午十一時激戰至黃昏,戰場上槍聲與爆炸聲持續不斷,國軍21師146旅436團第2營傷亡逾200人,此役重創國軍,史稱「烏牛欄之役」。不久後因當地原住民不支持游擊作戰,民軍孤立無援又無法與他處隊伍聯繫,又兩軍兵力火力差距過大、腹背受敵,加上彈藥用罄,於3月16日晚間遂行解散,結束了中部地區的武力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