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斯達:《天能 Tenet》— 放棄過剩思考,按步就班按照劇本行動】
用中國話來說,《天能》就是 Christopher Nolan 「放飛自我」的作品。早前幾套作品的劇本都有胞弟編劇家 Jonathan Nolan 聯合創作。到《Dunkirk》(2017)Nolan 已經包辦導演和整個劇本,將「作者電影」的程度推向高峰。
可以將《天能》視為作者「暴走」和相當自我的作品,這也肯定導致各界界對電影褒貶不一。以標準來看,科幻故事 — 包括 Nolan 自己的《Inception》、《Interstellar》— 通常都是在科幻設定之下,講述人文和情感的故事。《Inception》裡面有主角對妻子的悔恨、《Interstellar》則是家庭或人類之愛;蝙蝠俠三部曲更是原著本來就有飽滿的人設,而產生非常的化學作用。
電影就像歷史,是關於「人」,不會有一部電影全時拍攝一顆死寂星球上面的死寂(雖然歷史學也有年鑑學派,在此就先不鑽入去),宇宙必須與人類相關,作為人類的觀眾才會有代入感。一些觀眾對《天能》的不滿,就出自於裡面的角色和人物是蒼白、欠缺感情,認為這部片為了塞滿 Nolan 對時間的設定和「作者簽名」,冷冽異常,忽略了講述「人物故事」這個基本功。
大歷史的操控
Nolan 至此已隱藏不了電影作者的王者式自戀、操控狂(無人知道完整劇本)以及自我膜拜(自我致敬)。《天能》對他來說,是一個精緻的模型迷宮,裡面的人物固然是多少帶有裝飾性,一切都是為了呈現這個劇本和概念有多複雜而自圓其說,有時你會覺得他為複雜而複雜。
然而《天能》也是講人的,而且作為此時此刻的香港人,也可以從中得到多少感悟。有很多人包括自己都會發牢騷:究竟黎明之前的黑暗(這句大概是梁天琦看完蝙蝠俠之後,在集會上引用而在政治圈子變得知名)何時過去;有時人們又會討論,如果過去我們不是做了某些事,今日的政治狀況會否沒那麼壞?
有時人們會恐懼,如果我們決定做某種事,大局會否因而急速變壞?因為大家處於時間之中,或我們對時間一向線性理解,而時間觀念會垂下一個無知的黑幕,你永遠看不到下一格,也不知道自己不斷向前能否改變歷史,還是不過成就了大歷史的操控。我們永遠無法肯定,自己當下的存在和反抗是否「有用」。
《天能》就是嘗試解答這個問題。
按步就班的銜尾蛇
簡單來說,《天能》的世界是一條銜尾蛇,現在和未來平衡並互相吞食和交織。透過一堆據說是未來人留下的逆熵機,人和物品可以逆時而行;一開始展示的是一顆子彈,後來是一個人,再後來是一支軍隊;一開始是子彈逆行,後來是可以將整個宇宙逆行,將宇宙消滅萬物,以此拯救未來生態敗壞的地球。
一開始我們認為「演算機」、俄羅斯佬和背後的未來恐怖份子,就是這部疑似特務片的 antagonist 和未解之題;但後來我們發現,諸主角一開始經驗的東西,其實是後來逆行的自己,於是他和逆行回來的自己扭打在一起;黑人主角一開始以為自己是被吸收進「天能組織」,但其實是在他處理「未來危機」時招募了拍檔,自己招募了自己,他才是組織的首領。
導演透過拍檔 Neil 不斷提醒觀眾,發生了的就是發生了,這就帶出了中心的悖論,整個故事講不通,因為它想呈現「這個劇本就是一個悖論」。未來恐怖份子、「演算機」和「旋轉門」是引起整個故事的元件,我們被告知,這些東西是由不懷好意、想殺掉自己祖父的孫輩傳送回來。未來其中一個對《天能》最主流的解釋是,黑人主角在未來通過逆行培養了過去的自己,創立了天能。就像黑人在機場自由港遇到逆行的自己、女人在遊艇看到逆行回來的自己跳下水;因為「現在」的主角,根本消化不到來自未來的訊息;要學習到未來,就只能按步就班演下去,才能水到渠成;有很多知識和思考在當下根本「不需要」。
另一個更黑暗的解釋是,其實未來恐怖份子似乎就是今日的天能組織。天能組織必須擁有一個成立的原因,那就是處理來自未來的危機;所以未來的天能組織就必須逆行回去製造危機,也就是使用他們手上拿到的逆時科技,而他們的中間人就是俄國佬,俄國佬就是擔任那道「旋轉門」的角色。有了危機,就有解決危機的天能組織;有了解決危機的天能組織,才有發動危機的未來恐怖份子。
所以一開始主角聽到,有未來的恐怖份子想毀滅世界,可能是假的,因為恐怖份子正是他們自己;但情報員不能告知實情,否則就像主角在自由港場景跟自己扭打,如果當時看到自己的臉,而不是蒙面的自己,他們就會停止行動,大喊 WTF,銜尾蛇就接不上頭和尾。所以情報員會不斷強調「說謊是基本程序」、「無知才是你的力量」。你要走到未來,你必須行動,並且是按步就班的行動。
被未來培育的自己
其實拋開複雜的劇情設計,用人話都可以嘗試解釋這個邏輯。任何組織,不管是國家本身、特務或者政府部門,都會製造危機給自己解決。一個組縮裡面都分幾十條線,每一條線都不知道其他線路在做甚麼。一些人在裡子製造危機、扮演恐怖份子,一些人則在表子解決危機、攻打恐怖份子。歌劇院襲擊固然是重演了黑幕重重的車臣恐襲。歌劇院恐襲之後,就是俄羅斯種族屠殺車臣地區;奧斯奧的飛機撞擊則隱喻 911 襲擊,因為自由港的職員表示過這個倉庫「按照五角大廈設計」,撞擊之後就是美國攻打伊拉克。
如果兩件事都是銜尾蛇,就是隱然指向策劃者不只是恐怖份子,或者恐怖份子的構成也很複雜。而現實中的拉登,在最早的時候也是接收 CIA 的援助反抗蘇聯。在此亦可以說,911 的兇手是 CIA 自己豢養出來的毒蛇,亦即 CIA 自己。一開始的歌劇院恐襲,烏克蘭軍方根本知道 CIA 有臥底、俄羅斯佬本來也是英國情報管的線人,這又是非常冷酷的一筆。
不管培養正向時間主角的組織是天能,或者內裡是天能扮演 / 資助的恐怖份子都好,這些「沒有情感」的角色,都是在總結一個人的存在處境。當時間是一條線性、有一個叫做「未來」的概念,即今日的事情亦早已發生;在你行動之前,你行動的結果就已經寫在牆上。時間停止、時間逆轉、世界毀滅、命運是否早就決定好,日本的《JOJO 奇妙冒險》就已經探討過很多,只是不以特務片的骨架呈現。既然人類一向是以線性的假設去思考時間和歷史,思考下去就會變成虛無主義,人只是自以為有選擇,其實是從來沒有。
Nolan 的設定是發生了已經發生了,但他強調人在「此際及當下」必須安於無知、並且繼續演好自這個被未來培育的自己。劇本也許一早已經寫好,但人用努力「送頭」、前仆後繼的送頭,證明自己的能動性。即使知道巨頭會在山頂滾下來,這一刻還是要推。像一條盲目的銜尾蛇,對命運和時間作盲目的抗爭。只有盲目,才能抗爭,才能獲得未來的青睞,才能存在於這一刻。
「然後呢?」
「無知是我們最大的武器」
這十年二十年,香港經歷的策略辯論,也是一個如此的大悖論。某些價值觀和思想浮起、兵戎相見,會帶來整個世界毀滅;保守派會認為,既然毀滅早就已寫在劇本的未來,「一國兩制」就要盡力守好,盡量將諸神的黃昏推遲,除此之外,任何抵抗都是徒勞無功;有任何新動作,社會賢達都會問:「然後呢?」因為人類對自己此刻的「無知」感到恐懼,他們無法理解為何有人明知如此都繼續「送頭」。
然而「送頭」就是安於無知,演好這一刻的劇本,蒙著眼等待未來的接引。賢達崇尚理性,崇尚時間表和路線圖,認為無法想通來龍去脈,就不應行動;然而在時間的幕下,每個人都被謊言和時間的幻覺包圍,沒有人可以擁有超越悖論的上帝視覺,有限的人,就接受了自己的有限,在無知中繼續行動。
這就是現在有人說的那句;不是因為有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有希望;不是了解一切才去生活,而是不了解一切都要嘗試生活。如果有人問:「XXXX 了,然後呢?」我們找到了一句更合適的回應:「無知是我們最大的武器。」
反熵作用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盧斯達:《天能 Tenet》— 放棄過剩思考,按步就班按照劇本行動】
用中國話來說,《天能》就是 Christopher Nolan 「放飛自我」的作品。早前幾套作品的劇本都有胞弟編劇家 Jonathan Nolan 聯合創作。到《Dunkirk》(2017)Nolan 已經包辦導演和整個劇本,將「作者電影」的程度推向高峰。
可以將《天能》視為作者「暴走」和相當自我的作品,這也肯定導致各界界對電影褒貶不一。以標準來看,科幻故事 — 包括 Nolan 自己的《Inception》、《Interstellar》— 通常都是在科幻設定之下,講述人文和情感的故事。《Inception》裡面有主角對妻子的悔恨、《Interstellar》則是家庭或人類之愛;蝙蝠俠三部曲更是原著本來就有飽滿的人設,而產生非常的化學作用。
電影就像歷史,是關於「人」,不會有一部電影全時拍攝一顆死寂星球上面的死寂(雖然歷史學也有年鑑學派,在此就先不鑽入去),宇宙必須與人類相關,作為人類的觀眾才會有代入感。一些觀眾對《天能》的不滿,就出自於裡面的角色和人物是蒼白、欠缺感情,認為這部片為了塞滿 Nolan 對時間的設定和「作者簽名」,冷冽異常,忽略了講述「人物故事」這個基本功。
大歷史的操控
Nolan 至此已隱藏不了電影作者的王者式自戀、操控狂(無人知道完整劇本)以及自我膜拜(自我致敬)。《天能》對他來說,是一個精緻的模型迷宮,裡面的人物固然是多少帶有裝飾性,一切都是為了呈現這個劇本和概念有多複雜而自圓其說,有時你會覺得他為複雜而複雜。
然而《天能》也是講人的,而且作為此時此刻的香港人,也可以從中得到多少感悟。有很多人包括自己都會發牢騷:究竟黎明之前的黑暗(這句大概是梁天琦看完蝙蝠俠之後,在集會上引用而在政治圈子變得知名)何時過去;有時人們又會討論,如果過去我們不是做了某些事,今日的政治狀況會否沒那麼壞?
有時人們會恐懼,如果我們決定做某種事,大局會否因而急速變壞?因為大家處於時間之中,或我們對時間一向線性理解,而時間觀念會垂下一個無知的黑幕,你永遠看不到下一格,也不知道自己不斷向前能否改變歷史,還是不過成就了大歷史的操控。我們永遠無法肯定,自己當下的存在和反抗是否「有用」。
《天能》就是嘗試解答這個問題。
按步就班的銜尾蛇
簡單來說,《天能》的世界是一條銜尾蛇,現在和未來平衡並互相吞食和交織。透過一堆據說是未來人留下的逆熵機,人和物品可以逆時而行;一開始展示的是一顆子彈,後來是一個人,再後來是一支軍隊;一開始是子彈逆行,後來是可以將整個宇宙逆行,將宇宙消滅萬物,以此拯救未來生態敗壞的地球。
一開始我們認為「演算機」、俄羅斯佬和背後的未來恐怖份子,就是這部疑似特務片的 antagonist 和未解之題;但後來我們發現,諸主角一開始經驗的東西,其實是後來逆行的自己,於是他和逆行回來的自己扭打在一起;黑人主角一開始以為自己是被吸收進「天能組織」,但其實是在他處理「未來危機」時招募了拍檔,自己招募了自己,他才是組織的首領。
導演透過拍檔 Neil 不斷提醒觀眾,發生了的就是發生了,這就帶出了中心的悖論,整個故事講不通,因為它想呈現「這個劇本就是一個悖論」。未來恐怖份子、「演算機」和「旋轉門」是引起整個故事的元件,我們被告知,這些東西是由不懷好意、想殺掉自己祖父的孫輩傳送回來。未來其中一個對《天能》最主流的解釋是,黑人主角在未來通過逆行培養了過去的自己,創立了天能。就像黑人在機場自由港遇到逆行的自己、女人在遊艇看到逆行回來的自己跳下水;因為「現在」的主角,根本消化不到來自未來的訊息;要學習到未來,就只能按步就班演下去,才能水到渠成;有很多知識和思考在當下根本「不需要」。
另一個更黑暗的解釋是,其實未來恐怖份子似乎就是今日的天能組織。天能組織必須擁有一個成立的原因,那就是處理來自未來的危機;所以未來的天能組織就必須逆行回去製造危機,也就是使用他們手上拿到的逆時科技,而他們的中間人就是俄國佬,俄國佬就是擔任那道「旋轉門」的角色。有了危機,就有解決危機的天能組織;有了解決危機的天能組織,才有發動危機的未來恐怖份子。
所以一開始主角聽到,有未來的恐怖份子想毀滅世界,可能是假的,因為恐怖份子正是他們自己;但情報員不能告知實情,否則就像主角在自由港場景跟自己扭打,如果當時看到自己的臉,而不是蒙面的自己,他們就會停止行動,大喊 WTF,銜尾蛇就接不上頭和尾。所以情報員會不斷強調「說謊是基本程序」、「無知才是你的力量」。你要走到未來,你必須行動,並且是按步就班的行動。
被未來培育的自己
其實拋開複雜的劇情設計,用人話都可以嘗試解釋這個邏輯。任何組織,不管是國家本身、特務或者政府部門,都會製造危機給自己解決。一個組縮裡面都分幾十條線,每一條線都不知道其他線路在做甚麼。一些人在裡子製造危機、扮演恐怖份子,一些人則在表子解決危機、攻打恐怖份子。歌劇院襲擊固然是重演了黑幕重重的車臣恐襲。歌劇院恐襲之後,就是俄羅斯種族屠殺車臣地區;奧斯奧的飛機撞擊則隱喻 911 襲擊,因為自由港的職員表示過這個倉庫「按照五角大廈設計」,撞擊之後就是美國攻打伊拉克。
如果兩件事都是銜尾蛇,就是隱然指向策劃者不只是恐怖份子,或者恐怖份子的構成也很複雜。而現實中的拉登,在最早的時候也是接收 CIA 的援助反抗蘇聯。在此亦可以說,911 的兇手是 CIA 自己豢養出來的毒蛇,亦即 CIA 自己。一開始的歌劇院恐襲,烏克蘭軍方根本知道 CIA 有臥底、俄羅斯佬本來也是英國情報管的線人,這又是非常冷酷的一筆。
不管培養正向時間主角的組織是天能,或者內裡是天能扮演 / 資助的恐怖份子都好,這些「沒有情感」的角色,都是在總結一個人的存在處境。當時間是一條線性、有一個叫做「未來」的概念,即今日的事情亦早已發生;在你行動之前,你行動的結果就已經寫在牆上。時間停止、時間逆轉、世界毀滅、命運是否早就決定好,日本的《JOJO 奇妙冒險》就已經探討過很多,只是不以特務片的骨架呈現。既然人類一向是以線性的假設去思考時間和歷史,思考下去就會變成虛無主義,人只是自以為有選擇,其實是從來沒有。
Nolan 的設定是發生了已經發生了,但他強調人在「此際及當下」必須安於無知、並且繼續演好自這個被未來培育的自己。劇本也許一早已經寫好,但人用努力「送頭」、前仆後繼的送頭,證明自己的能動性。即使知道巨頭會在山頂滾下來,這一刻還是要推。像一條盲目的銜尾蛇,對命運和時間作盲目的抗爭。只有盲目,才能抗爭,才能獲得未來的青睞,才能存在於這一刻。
「然後呢?」
「無知是我們最大的武器」
這十年二十年,香港經歷的策略辯論,也是一個如此的大悖論。某些價值觀和思想浮起、兵戎相見,會帶來整個世界毀滅;保守派會認為,既然毀滅早就已寫在劇本的未來,「一國兩制」就要盡力守好,盡量將諸神的黃昏推遲,除此之外,任何抵抗都是徒勞無功;有任何新動作,社會賢達都會問:「然後呢?」因為人類對自己此刻的「無知」感到恐懼,他們無法理解為何有人明知如此都繼續「送頭」。
然而「送頭」就是安於無知,演好這一刻的劇本,蒙著眼等待未來的接引。賢達崇尚理性,崇尚時間表和路線圖,認為無法想通來龍去脈,就不應行動;然而在時間的幕下,每個人都被謊言和時間的幻覺包圍,沒有人可以擁有超越悖論的上帝視覺,有限的人,就接受了自己的有限,在無知中繼續行動。
這就是現在有人說的那句;不是因為有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有希望;不是了解一切才去生活,而是不了解一切都要嘗試生活。如果有人問:「XXXX 了,然後呢?」我們找到了一句更合適的回應:「無知是我們最大的武器。」
反熵作用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
「娛樂工業史上第一次,明星們
面臨必須擴展他們自己的生意
才能收成真正財富的處境。」
——某經紀公司募資簡報
───────────────
站在娛樂產業秩序破壞和價值重建的一片煙塵中,除非真有什麼「鉗形攻勢」的科幻秘技,不然人人都只能自己想辦法在漫天煙塵之中摸索下一個產業典範何所在......
好萊塢經紀公司大地震
 ̄ ̄ ̄ ̄ ̄ ̄ ̄ ̄ ̄ ̄
呼風喚雨的好萊塢三大經紀公司 CAA、UTA 和 WME 向來是好萊塢權勢排行榜的前幾名,因為自從片廠明星制敗亡之後,最靠近明星、最能影響一部電影開拍與否的就是這些明星的經紀人。
然而2020年對於經紀產業來說是無比慘烈的一年。疫情導致好萊塢停止運作,連帶使這些靠著明星收入抽成過活的經紀公司成為受到經濟衝擊的第一線。此外早在疫情開始之前,經紀公司協會就和編劇工會為了額外向片廠收取組合費的陋規而全面撕破臉,導致好萊塢編劇集體開除經紀人的空前衝突,直到今日還沒有和解跡象。
過去一週,好萊塢經紀公司突然迎來了今年第三波打擊:離職潮。
以前三大經紀公司旗下的各個超級經紀人很少大動作跳槽,更別提跳出三大公司的小圈子。理由是這三家公司在好萊塢的權力結構已盤根錯節、無遠弗屆,使旗下的經紀人擔心一旦背叛三大公司就有可能被整個好萊塢放逐。但三大經紀公司在疫情期間的裁員、減薪和無薪假等等無情作為,使這些早就有異心的員工終於找到正當性掛冠求去。
過去一週先有 WME 的合夥人 Phillip Sun (同時是 John Boyega 、Donald Glover、Idris Elba 、Michael B. Jordan、Rihanna 和 Henry Cavill 的經紀人)宣佈脫離 WME 自己出來創業,和另一位製片Charles D. King的製片公司整併為一家新的經紀公司 M88。新公司的第一個簽約客戶就是從 WME 挖來的藝人 Michael B. Jordan。
不過真正的震撼彈還是這一波集體離職:CAA 四位資深經紀人 Jack Whigham、Dave Bugliari、 Michael Cooper 和 Mick Sullivan 同時出走,引發了 CAA 領導階層的大震撼。這四位經紀人將加入另外一個 CAA 前輩 Peter Micelli 即將成立的新經紀公司。
這家名稱未定的新公司背後的金主也引發議論,因為這位出手撼動好萊塢經紀公司版圖的藏鏡人正是著名的 Trump 支持者、美國史上最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身價141億美元的華爾街超級富豪 Steven Cohen。好萊塢因此充滿耳語,認為 Cohen 背後的右派勢力正想藉此清洗好萊塢向來堅貞的左派樂土。
Hollywood Reporter 獨家取得這家新經紀公司的募資簡報,揭露其獨特的商業模式。這些資深經紀人在簡報中批評目前好萊塢小的經紀公司沒有夠水準的人才服務客戶,大的經紀公司又大到無法專心服務好萊塢前1%的頂尖人物。他們同時認為過去半年編劇工會和經紀公司之間的對抗是娛樂產業史上最嚴重的分裂。因此未來新公司將會召募資深經紀人和頂尖節目統籌(通常是編劇),來創造史無前例的合作關係。
他們在簡報中用溫水煮青蛙的圖示來說明好萊塢明星的處境:他們說過去六年內五大媒體集團開始用各種方法獨佔電視電影的長期收益,逐漸將明星的角色轉變成領薪水的打工仔。「娛樂工業史上第一次,明星們面臨必須擴展他們自己的生意才能收成真正財富的處境。」
這家新公司希望改變前1%好萊塢頂尖明星(包含明星演員、編導等)的維生方式,說服客戶應該讓自己的價值更多樣化,不再侷限於收取酬勞為別人演出或創作,而應該投資並掌握以自己為號召的內容產品,藉以親手把自己變成一台真正的自動印鈔機。他們將為每一個明星成立一家新公司,讓明星和經紀公司背後的投資人一起分享這些長期發展的價值。
這個新模式如果真能發揮作用,將意味著好萊塢片廠的重要性會進一步被削弱。
下一個 Spotify 會是什麼?
 ̄ ̄ ̄ ̄ ̄ ̄ ̄ ̄ ̄ ̄ ̄
在什麼逆轉熵的神奇道具登場之前,誰才是音樂產業的下一場破壞式創新的原爆點也只能當事人說了算。
上週,一家2018年才成立的音樂VR新創公司 MelodyVR 宣佈以 7000萬美元併購上個世紀的音樂新創公司 Napster。
如果這家被併購的企業聽起來有點耳熟,你沒記錯,它就是曾出現在電影《The Social Network 社群網站》惡名昭彰真實人物 Sean Parker(Justin Timberlake 飾演)所創辦的公司。Napster 一方面是按下音樂產業末日鍵的那個反派,同時也是建構如今 Spotify 仍在使用的P2P傳輸技術基礎的英雄。
MelodyVR 的執行長 Anthony Matchett 接受 Rolling Stone 訪問,解釋他們收購 Napster 的真正動機——他們想要變成下一個音樂串流巨人,下一個 Spotify。
當年的盜版平台 Napster 早已轉型成為音樂串流平台,MelodyVR 則是在疫情中得到非常多注目的演唱會 VR 體驗的內容提供者。Matchett認為兩者結合之後,將可以同時服務對「聆聽專輯」和「體驗演唱會」有需求的愛樂者。Matchett 認為目前擁擠的音樂串流平台有一個致命的要害:他們都不是內容的擁有者,最後都會像 Spotify 那樣淪為替唱片公司到處收租的跑腿者,把所有的利潤都供上給唱片公司。MelodyVR 的優勢就是演唱會 VR 體驗的內容是自製的,而不是去向別人高價取得授權來的。
許多人看好 MelodyVR 正在發展的虛擬實境音樂互動體驗會再次顛覆音樂產業,而 Napster 一個不小心又涉入了另一個破壞式創新的未爆彈。
在此同時,Spotify 則忙著繞過 MelodyVR 執行長口中的致命要害:
Spotify 剛剛簽下該公司第一個全球性的贊助合約,將成為《League of Legends 英雄聯盟》電競比賽的贊助商。Spotify 的行銷主管June Sauvaget說這兩個領域的消費者原本就有大量重疊:「玩家正紛紛在用音樂來配上他們的遊戲體驗」。在此同時,Spotify也開始在軟體上提供英雄聯盟專屬歌單,並準備為英雄聯盟製作一系列專屬Podcast節目,踩進電競轉播、報導、訪談的全新領域。成為玩家的專屬音樂平台是一回事,但顯然 Spotify 念茲在茲的還是擺脫唱片的束縛,試圖扮演聲音版的電競影音社群Twitch(附帶一提,Spotify也開始推影片版Podcast,所以他們跟Twitch的差別真的會越來越小了。)
此外,Spotify 快速茁壯的 Podcast 版圖上週又增加新的板塊。繼簽下Kim Kardashian、TikTok 影音網紅 Addison Rae 後,Spotify 再度簽下生活時尚領域的 Instagram 網紅 Rickey Thompson和Denzel Dion。前者在 Instagram 上有590萬訂閱者,後者則有180萬。兩人將為 Spotify 主持一個每週更新的 Podcast 節目。
在Spotify 到處蒐集網紅的同時,Spotify 平台上的重量級 podcaster Joe Budden 則突然宣布要跟 Spotify 終止合作,因為他認為自己節目的價值被 Spotify 低估。Spotify 從過去仰賴唱片公司授權內容到現在積極生產自己的內容,但它也終於必須開始面對服伺這些創作者的苦差事。究竟是要伺候已成大明星的,還是要加緊培養還未成氣候的,這是個難題。
美國電影院的最後一搏
 ̄ ̄ ̄ ̄ ̄ ̄ ̄ ̄ ̄ ̄
過去幾天幾個值得注意的票房數據:
《Tenet 天能》在全球第四大電影市場韓國上映後雖拿下票房冠軍(首日即累積近60萬美元票房),但每日票房卻因為首爾疫情回溫而出現逐日下滑的現象。在此同時《Mulan 花木蘭》在韓國的上映計畫也因為疫情的不確定因素臨時喊卡。
另一方面,中國市場的票房仍然表現強勁,《八佰》的票房到昨日為止已經逼近18億人民幣,同時也使中國市場年度總票房在幾天前突破50億人民幣的關卡。英國的電影產業分析公司 Gower Street 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從疫情中完全恢復的電影市場,因為已經有90%的中國電影院已經恢復營業,而且過去一週的票房17.4億人民幣已經比去年同期的14.4億成長了18%。在此同時,全世界的電影院目前只有將近65%恢復營業。
這是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的狀況。轉頭看第一大電影市場美國,則仍在等待果陀......啊,不對,是天能:
加州州長 Gavin Newsom 昨天發佈了新修訂的防疫準則,使舊金山和聖地牙哥等城市符合初步解封標準,可以讓電影院以25%上座率(不超過100人)的標準重新開放營業。但好萊塢所在的洛杉磯郡官員隨即發表聲明,表示即便該郡真的達到州政府的解封標準,郡政府仍打算在可預見的未來繼續實施該郡原有的防疫準則,禁止包含電影院在內的所有室內服務場所和購物中心開門營業。也就是說我們幾乎可以確定,即使是好萊塢從業人員,也可能必須長途旅行到其他城市才有機會在9月3日第一部疫情後上映的片廠大片《天能》上映時躬逢其盛。
有些好萊塢從業人員則積極勸阻大家不要這麼做。漫威電影《Doctor Strange 奇異博士》導演 Scott Derrickson 在網路上警呼籲美國觀眾「請千萬不要去電影院看《天能》或是其他任何電影。」他引用美國民主黨政治人物同時也是醫生、流行病學家、公衛學教 授 Abdul El-Sayed 博士的發言,主張對美國人來說現在進電影院絕對不是好主意。順便更新一下美國疫情:昨日單日新增確認案例為44258例(累計597萬例),昨日新增死亡案例為870人(累計18.2萬人)。
另一方面 Warner 仍力挺美國電影院復甦之路:媒體消息來源指出 Warner 將要求必須當地的普通室內電影院可以照常營業,才會容許當地的汽車電影院放映《天能》。比如屆時如果洛杉磯的普通電影院無法正常營業,當地的汽車電影院將不得映演該片。IndieWire 認為 Warner 之所以封殺這些汽車電影院,是因導演 Christopher Nolan 仍然比較屬意傳統電影院的放映品質,並且不希望《天能》對於票房的刺激作用落在汽車電影院上,致使汽車電影院數量繼續增長。電影院體驗的最後一位聖盃騎士封號完全不是當假的!
在此同時,也有掠食者正在虎視眈眈地等待美國電影院撐不過這一關:
2012年中國萬達集團以26億美元收購美國 AMC 電影院,2016年 AMC 再以11億美元收購另一家連鎖電影院品牌 Carmike,藉以成為全美國以及全世界最大的連鎖電影院。不過當年為了併購案可以獲得政府核准,AMC 向反托拉斯法的主管機關司法部承諾退出15個地區的電影院市場,來避免影響市場公平競爭。四年之後,AMC 傳出向法院請求撤銷當年的協議,使他們可以買回當年被迫出售的幾家電影院。
有趣的是AMC似乎正在跟母公司的另外一個事業體萬達電影採取相同的策略,趁著疫情致使各電影院競爭體質弱化的良機,拉攏這些電影院成為自己的一部分。萬達電影採用的是加盟體系,AMC 則打算直接併購瀕臨破產的電影院。手段不太一樣,但目的是一樣的:透過規模擴充來降低經營成本,並增加對發行商的談判力量。
問題是已經半年沒有一毛錢票房進帳的 AMC 還有多少流動現金可以用?
|新聞出處|
WME Partner Phillip Sun, Macro’s Charles D. King Launch M88 Representation Firm, With Michael B. Jordan as Sun’s First Client(https://bit.ly/34JzML5)
The Great Agency Exodus: Top Reps Flee the Majors As Management Civil War Looms(https://bit.ly/34zqUaV)
After Agency Exodus, New Firm Pitches Investors On Star-Driven Production "Cash Cow"(https://bit.ly/3jte2ra)
Spotify Buys Exclusive Sponsorship for Riot Games ‘League of Legends’ Esports(https://bit.ly/2ElxlUm)
Why ‘Tenet’ Is Limiting Drive-In Screenings: Here’s the Logic Behind the Policy(https://bit.ly/2EyekOk)
The director of 'Doctor Strange' told people not to see 'Tenet' in theaters(https://bit.ly/2EjY97C)
Napster’s New Bosses Want To Make A New Kind of Music-Streaming Giant(https://bit.ly/31wcExI)
Spotify Inks Podcast Pact With Influencers Rickey Thompson, Denzel Dion(https://bit.ly/3b29DIA)
China Is World’s First Market to Achieve Full Box Office Recovery, Says Analytics Firm(https://bit.ly/3hB5WfC)
Los Angeles Won't Reopen Theaters in Near Future, Even If State Allows It(https://bit.ly/3jmLGif)
AMC Moves to Take Over Theaters Impacted by COVID-19 Crisis(https://bit.ly/2YNkBNn)
反熵作用 在 東海大學應用物理系- #天能...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天能Q&A(奈雷〔←比「微雷」更小的意思〕——其實也不算啦,大家都知道反熵造成時間逆行是這電影的主梗了吧): ... 界發生交互作用時,熱力學第二定律是「此系統的熵必 ... <看更多>
反熵作用 在 每日一概念-熵与反熵/2019-06-26 - idonkeyliu's Blog 的推薦與評價
而且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一般会变得越来越无序,即熵越来越大。 熵增发生在封闭的系统内,如果是一个流动的开放系统,学名叫“耗散结构”,会产生 ... ... <看更多>
反熵作用 在 反熵作用(negative entropy)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反熵作用 (negative entropy)熵(entropy)是物理學和熱力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一個系統的不確定性和混沌程度。熵越高,代表該系統的組織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