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全球暖化:
*南半球才早春未進入夏季澳洲已爆發世紀野火🔥季、紐約時報稱:這是未來的預演
*北半球阿拉斯加森林野火🔥已三個月,仍未消滅
*NASA公布今年八月北極冰層冰融比三十五年前多出95%
*氣候專家表示:目前全球的氣候狀態,在二十年前的預測應該2050年才發生,全球暖化對人類居住、疾病、海平面上升、乾旱、野火、及生物多樣性生態鏈的衝擊提早了三十年
內文:燦爛的陽光化為烈焰,昆士蘭大片區域被暴風雨般的大火吞噬,形同火海,這裡曾經是夢幻的人間天堂,如今卻和地獄沒有兩樣
(災民)
爸爸 我們得繼續走 爸爸
整條街上的人們都深陷極度驚恐
(災民)
這真的很危險,就像徹底失去理智一樣,我們快走
因為超過130起不同型態的森林大火,在過去一星期,橫掃澳洲東岸的昆士蘭及新南威爾斯,且不斷向外擴大超過20棟建築被毀,其中包括當地最古老的
自然度假勝地(the beloved getaway),為了盡快控制火勢,當局只得出動上千消防隊員,徹夜與烈焰搏鬥。
(Jackie Trad/昆士蘭代理省長)
整個昆士蘭仍有超過80多場火災仍在蔓延,當前的情況是,我們正在經歷乾燥 高溫 低濕度及大風,預計今天稍晚,這樣的情勢仍會為我們緊急服務的消防隊員,持續帶來挑戰
當地媒體報導稱,目前約有65%的昆士蘭省和98%的新南威爾斯地區正陷入乾旱
官員們也警告,全球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極度乾燥,正讓澳州迎來史上最早也最嚴重的野火季,眼前的這一切,不是什麼「新常態」,狀況還會持續變得更糟。
(Annastacia Palaszczuk/昆士蘭省長)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在此刻想一想,這是一個人的家,是他們撫養兒孫的地方,所以我們現在有很多家庭都正經歷這樣的創傷,因此,我們正努力聯絡這些家庭,確保他們的安全,但他們現在會經歷很多傷痛,必須靠我們的社區齊心協力,才能讓他們重新靠自己站起來
更可怕的是 紐時報導稱,近來當地的野火,已進一步延伸到當地雨林,這種通常陰涼潮濕的雨林一旦燃燒,多半都是具有強烈的毀滅性,因為灼熱和低降雨量
會導致這些潮濕地區在一年當中,更長時間地變乾,這將使得涵養寶貴生態系統的雨林,陷入極大的起火風險。
(Jackie Trad/昆士蘭代理總理)
毫無疑問 隨著氣溫升高,氣候變化,科學家告訴我們的是,這些事件會更頻繁,而且會更加兇猛,這正是科學家一直不停在提醒我們的話
紐時報導用「未來的預兆」,形容2019澳州森林野火的提早報到,南半球這樣的早春時節,本該不是野火肆虐的戰場,一份最新報告卻指證歷歷,全球暖化的持續加溫,已讓過去50年澳洲炎熱的天數增加了一倍,且熱浪變得越來越難熬,極端氣候如洪水和颶風,頻率與強度也明顯加劇,儘管這次森林野火原因,多方指向是人為因素導致。
(Katrina Carrol/昆士蘭警方)
有些火災涉及兒童玩火,顯然後果是非常可怕的,正如我所說,其中一些是有目的和惡意的
這絕對不是特例,因為全球此起彼落,破紀錄的森林野火,皆相繼反映出人性的罪惡與貪婪,像是南美洲各國在調查亞馬遜雨林火災原因,除了指向巴西民粹總統波索納洛的鼓勵開發,號稱支持環保的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近期深入雨林火場救火,也是擔心自己一手催生 讓國家脫貧的,多項發展農業,向林區移居的法律,已被視為肇禍原因之一。
(新聞旁白)
這個夏天,如果你穿越阿拉斯加,從無冰的北方,到煙霧繚繞的南方,你會發現 當談到(暖化)驚人的變化時,最後邊界的感覺和最前線沒有兩樣
極圈以內的阿拉斯加往年野火季都在8月告終,今年的異常高溫與乾燥,卻導致天鵝湖當地的森林大火,延燒了三個月還無法撲滅。
(Brian Brettschneider/阿拉斯加大學氣候科學家)
如果你看一下實際的觀察結果,我們在2019年被濃煙籠罩的時數,已經是其它季節的兩倍多,實際上幾乎已和其他幾年加起來一樣多
這印證了近期一份科學研究,指自60年代以來,阿拉斯加冰川融化所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已經比格陵蘭 南極洲,或任何其它地方要來得更多,八月全球熱浪所引發的後遺症,更讓格陵蘭島一天之內融冰125億噸,創下史上第二多的紀錄。
(Bill Weir/CNN首席氣候特派員)
由於這些水分子,每一顆都會流進海洋,而且到處都是,這將不僅是一個改變阿拉斯加地貌的故事,這是一個邁阿密的故事,這是一個查爾斯頓與舊金山灣的故事
為了突顯1984到2019,整整35年間北極海冰的變化,NASA公布了長期以「周」計時的影片,赫然發現 多年海冰相較於1984已消融了95%以上,更有專家預測
到了2050年甚至是更早,北極海冰將完全消失,這將給地球氣候帶來重大衝擊。
(Brian Brettschneider/阿拉斯加大學氣候科學家)
一旦這種水融化並進入海洋,只要我們在大氣中存在所有這些二氧化碳,它就不會再回到(北極圈)這裡了
專家憂心,氣候劇烈改變可能衝擊生物多樣性,除了產生新的病毒導致更難對付的疾病,慣於生存在寒冷水域的鮭魚,它們一生如史詩般的旅行,恐怕也無法適應暖化後的環境。
(Sue Mauger/環保團體科學部門主任)
我們今年夏天看到的溫度,我們本來預期2069年才會出現,真的嗎?我們認為這個溪流的溫度提早了50年出現,所以真的非常令人擔憂
這是為什麼,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近期特別關注北極的各項變化
尤其是食物鏈底部。
(Lisa Eisner/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生物海洋學家)
我們正在研究有害的藻類大量繁殖,所以他們正在從有害的藻類加熱器中,取樣水中毒素
(Pete Shipton/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大學技術員)
當它(海水)變得更溫暖 它們(鮭魚)就會往北走得更遠
(Lisa Eisner/NOAA生物海洋學家)
所以可能很快,這對社區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可能導致食品安全問題
一場遠在南半球,看似遙遠的森林野火,危機可能就在眼前,正如全球暖化,讓人們容易忽略,卻可能牽動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近日KKBOX更新推出無損音質,其實高清、無損音源推行了好幾年,本地樂壇新貴MIRROR、林家謙、Serrini等出歌都有高清版,相信歌迷們是時候要了解一下,各大串流音樂平台的新動向,學聽高清好歌撐歌手。 音源質素分三級制 KKBOX的無損音質採用了16bit/48kHz CD以及24bit/192...
取樣頻率兩倍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貳. 談談電吉他相關 }}_12
關於『木吉他 IR』這種外星人黑科技,它究竟是如何製作、產生的呢?國外這位網友 (amsdenj) 的討論文章在第一段有很簡明的解釋:https://line6.com/support/topic/16054-where-to-get-acoustic-irs/?tab=comments#comment-158067 。大意是說:藉由『敲擊』木吉他的箱體,『同時』用拾音器與麥克風去捕捉到這個敲擊聲的整體響應 (因此要特別注意避免相位抵消的狀況),然後再利用特定的運算法,『削減』掉拾音器所收到的聲響,因此,當你用 Line in (拾音器收音) 的木吉他『套用』這個『IR file』時,就會像是『你的琴音透過那個特定型號的木吉他箱體+那只特定麥克風』所產生的聲音響應。
概念還是很模糊?那我們換一種理解的路徑好了!請看一下加拿大音樂家『馬修·連恩』先生所捕捉位於臺北的 Digilog 聲響實驗室 (https://digilog.tw/ ) 地下室空曠的『空間殘響』影片紀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mOvHjSBlnc (如同馬修·連恩先生所言,這個影片用耳機聆聽的方式會有很好的立體效果)。在這個影片中,你可以清楚理解到『空間殘響』(Reverb) 這種完全無法『形體化』的響應效果,是如何被『附加』到原本聲音比較『乾』的鋼琴琴音 --- 又或者說,這台鋼琴就像是搬到了Digilog 聲響實驗室地下室去彈奏的那種『場景』。
『場景』!藉用這種場景的技術,它可以讓你的木吉他像是演員變換身份一般地去扮演各種可能的角色。但是,網友 amsdenj 那一篇文章的第二段也清楚解釋了這樣的技術會因為『捕捉』過程中所使用的拾音器種類是否與你自己琴上所使用的拾音器相同而會有所折扣,以及其他的技術相關細節都會造成這樣的場景轉換還是有其局限性 --- 這有點兒像是『Kemper』這個品牌所使用的『快照』技術一樣,如果不是同一把琴,或甚至說『不是同一位樂手』,那麼,當你使用了別人的『快照音色』,那整體的音色仍然會有若干程度的差別。
但~相信我!它還是絕對會比你單純只用 Line in + DI Box 所錄出來的『電聲』木吉他,要好上許多倍!
[一. 電吉他相關器材實務]_電吉他收音實例_04 Impulse Responses (下)
關於這樣的技術,我在年節的實驗過程中,有幾點心得可以小小分享一下:
1. 什麼是使用木吉他『IR』最好的時機呢?我覺得應該是現場演出的時候,因為在現場展演中如果用到木吉他,有極高的機率會是用拾音器 Line in 的收音方式 --- 事實上用這樣的 Line in 方式,讓大多數吉他手的現場木吉他音色都糟到已經是可怕的境界;但應用這項黑科技,對於音色的改進與『擬真度』,絕對有百分之百的提升效用。
2. 如果用於宅錄,我所實驗的結果是 (我用的琴是 Taylor 614ce,AG DI Box 是 Zoom 的 A3):我將 A3 的 XLR output 直接錄進一路音軌,A3 的 Line out 送進 Torpedo Live 去套用一個 IR file,從 Torpedo Live output 也錄進另外一路音軌;當這兩個音訊源一起即時彈奏、錄製時,很明顯可以聽到兩個音訊源因為些許的時間差而造成的相位抵消。因此,我會建議的是:先用你所習慣的 AG Preamp DI Box 錄製、以及編輯好你的音樂內容,然後再將這一道『原始錄音訊號』送去 IR file 的搭載平台,用『Reamp』的概念,以『過帶』的方式再回錄一次;由於目前市場上的錄音編曲軟體大多都會自動校正回錄訊號時的延遲時間差,因此,你反而可以得到幾乎沒有相位問題的新音軌。這個概念在現場演出時也適用:你不要期望同時去『混合』來自 AG Preamp DI Box 與 IR file 搭載平台的兩個訊號源來得到預想中更厚實的聲音,在相位抵消的情形下,你會聽到你的琴音像是過了『Flanger』效果,那是一種『空洞』的聲響。
3. 在宅錄應用上,如果你希望獲得更厚實的木吉他音色,我的建議是用同一個處理好的『原始錄音訊號』去套用多個不同的 IR file (也就是要多個 IR file 多次回錄),再將這些音軌相互調整音量平衡,去獲得你希望的木吉他音色。這個工作特性,其實應該是 IR file 最值錢的部份了: 如果你希望在麥克風收音的狀況下用多隻麥克風來獲取音訊源,然後在後製時去調配出自己喜歡的音色 --- 先不管我們是不是有機會在同一個時間能拿到好幾種經典銘機的麥克風了,你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非常困難的相位校正問題,以及~你得要有那麼多的麥克風放大前級!但應用了這種 IR 技術,你可以在幾乎不發生相位問題的狀況下,得到許多在頻率上各有差異的聲音元素,來幫助你調配出最合乎你期待的聲音畫面。
4. 雖說只要有註明『可搭載第三方 IR 檔案』的器材,都可以執行這樣的加工,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搭載平台所產生的『聲音場景』還是會略有不同 --- 請參看這位中國網友所製作不同 IR 搭載平台 PK 的評測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2j1XL0mMI0 。就如同影片中所解釋的,那是來自於不同平台所能讀取 IR 檔案的『最大解析度』有所不同 --- 理論上,能讀取更長時間值、更高取樣數檔案的搭載平台,會有更好的聲音表現,因此在選購器材時,應該要特別去注意這些規格數據,來做出判斷決策。
5. 上一週所轉貼的免費 IR 檔案,它們的基礎來源,根據『slugworth』這位網友的文章: https://www.thegearpage.net/board/index.php?threads/does-anybody-have-or-know-about-an-ir-of-a-martin-d28-or-similar-how-about-banjo-or-mandolin.1618484/#post-20598554 ,可以知道很大的比例是來自『Fishman Aura』Preamp (https://www.fishman.com/products/series/aura/ ) 所開發的『Image』技術,而這項技術的具體執行慨念,可以參考『Sound on Sound』這篇文章: https://www.soundonsound.com/reviews/fishman-aura 。如果你有注意 2019 NAMM Show,Fender 這個廠牌所推出的最新款電木吉他『 THE AMERICAN ACOUSTASONIC™ TELECASTER®』(https://shop.fender.com/en/intl/acoustasonic-guitars ),它之所以能夠以 Telecaster 琴身形式卻發出非常厚實的木吉他原音音色,正是因為在這個產品的研發階段,主設計工程師就跑去找了 Fishman 的老闆,洽談將這種『Image』音像技術轉換到 Fender 的第五段拾音器電路上 (請參閱這個說明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cuPxpfVCug )。
我看著手上的 Fishman Aura,一直懷疑這是不是已經有超過十年的歷史了 (從 Sound on Sound 的那篇文章看來,那至少是在 2004 年以前的事了!)?當時第一次接觸到它所提供的『Image』音色選項,一直不能理解究竟是什麼原理;十多年後稍微從『IR』的技術面回去推想,才略略知道這家品牌的技術真是走在時代的最前端,而且到了今天,這個品牌的音色也沒有任何脫節的問題 --- 它的老闆肯定是外星人無誤。
6. 類似於『IR』、『Image』這種概念,另外一家數位廠牌『FRACTAL』發展的是『Tone Match』這種方式,同樣的,好幾年前就有熱心的技術宅,以『Tone Match』的邏輯,製作出木吉他音色『模擬運算』的應用方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ZixaSgBOy4 。再一次,這樣的『Tone Match』方式,其實最理想的應用,是自己去『取樣』出自己的音色源!我們這樣想吧:如果你剛好有一台 FRACTAL 的產品,我會建議你帶著你的木吉他,去租用一間夠水準的錄音室,找一位夠好的錄音師用最好的錄音室配備,把你的木吉他音色錄製下來,然後讓 FRACTAL 器材用『音色對比』的方式,運算出最接近那個錄音狀態的音色『樣態』,爾後,你在宅錄時,只需要 Line in 當時的那把木吉他,你就可以得到相當接近那個樣態的音色。請換算一下這個動作的 C/P 值,我覺得這個投資絕對非常划算!
以上。
這些心得的分享,只是希望能協助你當你想要執行音樂計劃時,能用最快、最有效率的方式,讓適當的工具提供最好的功能,節省掉你『得到像樣的音色』所可能花費的時間,而更能有效地將時間花在音樂的構思與組織上 --- 畢竟,那才是玩耍音樂最重要的事吧?
祝你的音樂冒險之旅,繼續充滿驚奇與豐富的樂趣!
取樣頻率兩倍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伍. 談談樂手教練實務經驗 }}_11
[一. 漫談樂手教練的心裡話]_11 『環境』與『人脈』_06
關於上一週的發文提到的版權分潤概念與我的實際執行計劃,有兩位網友的回應讓我特別想在這一週的文字中做進一步的解釋。
網友 William Wei Bird 問到:『不知道能否分享更細節的分配機制 像是分工的比例有無一個基礎架構?還是說得依每次的project內容再互相協調?』嚴格說來,這會牽涉到每一位音樂工作者對於自己所瞭解的音樂製作環節中,每一個『組成元件』究竟在一個完成品中應該被怎麼界定它的重要性。且讓我回顧在2018年5月21日發佈的專文中段,那位年輕音樂工作者對於流行音樂生產鏈的簡明描述:『你有想過,一首歌曲是怎麼開始生產出來的嗎?流行音樂產業【以往】的模型都是由唱片公司出第一筆資金,也就是唱片公司是發起人。如果藝人是創作者,會從一首選定的詞曲開始;如果藝人本身沒有寫歌,唱片公司就會開始收歌,在經過各種評議過程,最後會有一個詞,一個曲;假設這是兩個不同的創作者,就會有一個作詞人,一個作曲人,這可以界定為一首流行歌曲的起點。
當唱片公司有一首詞曲後,下一步會先找到一位適合擔任這首歌的製作人,在製作人構思他想要呈現什麼樣的曲風後,會找一位他認為適合的編曲人進行音樂樣貌的建構;完成編曲後,通常編曲者會把原先用 MIDI 確認或示意的音樂內容過成一道一道的 Wave 聲音檔 (Audio Track) ,如果有需要錄真的樂器,就會尋找適合的幾位樂手,接洽一個錄音室訂幾個錄音班,接著會有一位錄音師,把這些樂器聲音盡可能好好地收錄下來。當所有樂器都錄完了,編曲或製作人會協同錄音師製作一個將所有音樂內容音量與樂器擺放位置做大致調整的 Rough Mix,它的功能像是一個【伴唱 Kala】。接著歌手同樣進到一間錄音室由一位【配唱製作人】指導歌手怎麼演唱這首歌,藉由錄音室裡錄音師的專業技術,把歌手的聲音盡可能最好地錄下來,並且做最重要的【人聲編輯】。接下來會有一、或數位合音,編寫適合這首歌的合音,而合音也會在一間錄音室,由一位錄音師,把他的聲音好好地收錄下來。
當這所有 Wave 聲音軌道都一道一道好好地完成後,所有的 Wave 檔案都會被轉交給一位混音師,他會在一間專業的混音錄音室把這些軌道都做必要的頻率、空間定位處理,組合成一個歌曲的樣貌,轉換成一道 Stereo 的 Wave ,然後這一道 Wave 檔會再交給另外一位母帶後期工程師,他會在另外一種專門處理母帶後製的錄音室,把這首歌的頻率做更精細的微調與音量的控制 (Mastering)。而完成的母帶,在送交壓片工廠大量生產,最後,成為我們聽到的音樂成品。以上,就是一首歌的基本製作歷程。』 (https://www.facebook.com/rayhuang.guitar/posts/212953469312205 )
現在,我只是轉換自己成為一個一個『單曲音樂製作專案』的發起人,由我來設定每一位參與者的工作權重 (當然是經過與每一位參與者討論、並獲得每一位同意的前提下) 以及未來的版權分潤比例。在我的規劃中:『我將只使用同一位我自己非常欣賞、喜愛的女性創作人 (請容我先保留這位音樂家的身份) 的詞曲創作,由我自己負責編曲與製作,然後邀請了一位過去三年中我一直在留意的女聲來擔任主唱,並且在我自己深深信賴的友人所開設的錄音室來完成一切錄製與混音』,這位『女性創作人』的詞曲幾乎是整個音樂專案未來是否有市場性的第一個決定性因素,而她的作品,過去在市場上已經得到過商業價值的驗證,因此,對於她『全新的未發行原創作品』,我『願意』用整個版權分潤的百分之三十 (詞佔15%,曲佔15%) 的比例認列。而我所信賴的友人錄音師、錄音室系統,他的系統所執行的工作,不但將花費最多的工作時間,也確定是這類型音樂製作專案的製作品質控管重心,所以,從所有的錄音工程一直到混音工程,這位錄音師與錄音室,我也是用整個版權分潤的百分之三十的比例認列。
那一位我想合作、深具潛力的女聲歌手,對於她所貢獻的聲音演出,我以百分之十的佔比來認列;這個比例看起來好像有點兒偏低,但我看待的重點是:我們所開發的這個音樂專案,還是希望能獲得市場的正面反應的,而如果未來真的能幸運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其實,最大的獲利焦點,會是在這位歌手的身上 --- 相信我!未來有機會站在舞台中心的那個人會是她、而不是其他的合作夥伴。但反過來思考:如果沒有現在這些『技術人員』為她打造這些可以進入市場的『武器』,她『很可能』一直都不容易有機會可以開展未來的舞台人生;因此,她未來真正的獲利會是其他『以她為中心』的商業演出報酬,以及一切的『藝人價值』,而那些數字……以我自己對於商業市場的觀察,應該會遠遠超過一切技術人員的所得。
而我自身所投入的編曲、製作相關工作,我以百分之三十的比例認列。這其中,除了我自己可以完成的編曲與樂器部份之外,我必須保留足夠的份額給其他的必要技術合作夥伴,譬如:我應該會需要一位很有才華的配唱製作人,或者是我很可能想要有一組真正的絃樂四重奏、或者管樂組、或者真正的鼓與貝斯的節奏組,來讓每一個單曲專案都能有不同的音樂色彩;而每一首所需要合作的技術人才需求或有不同,因此,我需要針對不同的曲目去做不同的細部切分,而這些部份,都會從這個『百分之三十』的佔比中做出合理的分配。
這僅僅是以上述這些確認合作的夥伴所做出的大致分潤模型。我記得在2017年12月25日那篇專文中提到當時陳珊妮小姐的『我從來不是幽默的女生』專輯,所有的音樂參與工作者總共也只有五個人 (https://www.facebook.com/rayhuang.guitar/posts/170831476857738 ),而我深深相信,只要選擇了正確的合作夥伴,其實要完成一個自己與市場都可以滿意的音樂作品,不一定需要多麼複雜的人員建制或是龐大的系統。而如果、如果這樣的合作案真的能得到某種型態的成功,我也許可以因此而發現、或是開發其他傑出優秀的詞曲作者、歌手,來進行另外不同專題的合作案,也許在那些情況下,我可以用完全不同的分潤佔比方式來思考分割的比例。
另外一個角度是:如果有其他的音樂工作者覺得這是一個可以嚐試的模型,而我的吉他編寫或是音樂,剛好也符合她 (或他) 的想像、需求,而希望我以樂手、或是編曲的身份加入她 (或他) 的合作團隊,只要音樂的原創核心是我所能認同、欣賞的,我也會願意用她 (或他) 所提出來的合理分配比例去完成另外那些我自己所想像不到的音樂作品。
終究,每一個人的音樂能力、經驗,應該都可以被視為不同程度的資產價值,只要物件 (原創) 具有市場潛力,我看不出為何不要去做一些自己可以承擔風險的投資。
另外,網友貓窩工坊說到了:『這篇提的是以Blockchain處理版權收益分配,但這並未解決眼前沒人買唱片這件事...』。我想,關於『區塊鏈』的技術與應用,的確只是提供了透明公開的『帳務登錄』系統功能 --- 不過,這相較於舊有唱片公司的財務報表模式,應該是一種顛覆式的進步革新!
當然!關鍵其實是『沒有人買唱片』的這句話吧?
但,換一個角度來說,人們還是在『消費音樂』的!消費者只是不再那麼熱衷去購買過去唱片公司所流通的『制式載體』,也不再那麼熱衷於『某種專注聆聽、研究音樂的模式』;這對於一路從類比時代走來的音樂愛好者來說,的確是一種難以接受的『變化』--- 不知道接下來的比喻是否恰當:這就像父執輩看待我們與他們在很多『價值觀』上的差異,或是我們看下一個年輕世代生活模式的『衝突感』一樣,我不敢說站在哪一種觀點會是絕對正確的,但我的確可以說:如果以『聆聽現場音樂演出』的比重來說,今時今日絕對比二、三十年前要成長了不知道多少倍!我猜想你應該可以注意到,現在,每個月,或每一週,甚至每一天的晚上,全臺灣各地真不知有多少不同規模、不同種類的現場音樂演出可以去選擇,這至少是我在年輕時代所無法想像的盛況;如果說,人們不再購買唱片,但人們購買了入場券走進任何一個音樂展演空間,我想,整體的音樂消費力,其實應該沒有那麼悲觀吧?
也許現在的價值觀是:『你的音樂是你的名片』,人們必須先透過你不見得樂意接受的方式認識你 --- 說得更殘忍、真實一點,是『挑剔你』了之後,如果你是他的『菜』,他就有機會用其他的消費方式來支持你的音樂『的其他相關事務』;而新世代的音樂工作者可能永遠也無法再像某一個年代的『音樂職人』一樣,只單純用一種工作模式就可以獲取足夠、甚至超額的物質回饋,來維持自己的生活需求,而必須用更多的彈性思考、策略,來爭取消費者對於自己的瞭解,來讓自己還是能夠以音樂維生。
而不論形式如何轉換,我看到的是:優良的『音樂』產出 (而不是唱片、卡帶、CD或任何一種載體),是任何一個世代音樂人都改變不了的基本要求!我不能因為市場運作的方式改變了、唱片銷售崩盤了、唱片公司系統不再有資源去用舊有方式提供資金來源,就不再去寫作、製作音樂了!我們只是在思考、嚐試,還能用什麼樣合理的工作方式,去糾集志同道合的夥伴,繼續做那些我們所熱愛的音樂創作。同樣的,我不能因為『人們買不買唱片』,就動搖了對於音樂寫作、製作的自我要求,我反而更覺得應該在這樣的渾沌中,堅持自己對於音樂的信仰,『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至少要無愧於自己當初給自己的期許,做下一些自己看得過去的努力才是。
如果你是一位音樂消費者,難道你不會希望你所支持的音樂家,是用這樣的方式來要求自己嗎?
然後,我們也許就有機會,應用網路的跨地域便捷性,以整個華人文化區為市場腹地,認真來想一想:『音樂產業的創新,真的完全沒有可能嗎?』
------------------------------------------------------------------
後記. 2018年6月10日,北藝大IMPACT學程第一屆的三位同學,在經過兩年的學程後,在這一天於九太音響完成了他們的畢業製作『三郎』的整體呈現。
這次所用的相片,就是展演場地的樂器空景。
許多事情,要真的自己做了,纔會真正瞭解,這其中有多少的『不容易』;而也因為克服了這些『不容易』,纔終於能定義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這三位畢製生做得如何呢?我僅以兩篇工作紀錄來簡示其中的過程:
壹. 我提交給北藝大課務組與業師聯席審查會議的第一份報告 ---
『2018北藝大IMPACT學程畢製執行---中岳組
由我所指導的同學:廖佑祥、祝福與楊易修三員,在畢製的想法與取向上都各不相同;廖生期許能往現場演出的整體音樂籌備與Band Leader角色方向研習,祝生希望能完整執行一個製作案的所有細節,楊生則計劃將臺灣原生音樂文化,藉由製作的發想與執行,呈現出與流行音樂符號合作的跨界意念,進入到更寬廣的『世界音樂』領域。
經過第一次的導生會議,目前所整合出來的概念會是:擷取臺灣北管音樂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也許來自特色型樂器或著名曲目,以擬人化或延伸解讀的方式,借用流行音樂的詞、曲模型,找尋一種新穎的『呈現』方式,來向受眾提出畢製的主題。
在人員配置上,會由祝福同學擔任製作人的角色,負責與楊易修同學共同選取希望表述的北管文化取樣,並完成文字方面的創作,楊易修同學將負責所有樂器的編寫,並與另外倆位同學共同完成旋律的創作;而廖佑祥同學將從計劃起始開始,就所需要音樂與相關視覺、畫面的『呈現』方式,提供並整合所有『呈現』的人力、物力,來完成整個畢製的最後成果。
我們將不斷強調用『呈現』來取代『展演』的意涵,是因為這將不會只是單純的音樂展演;但實際具體的表現手法,我與三位同學將持續保持密切會談、討論,並就主體本身的創作,做全面的觀察與調整。
僅以此提交畢製指導老師聯席會議。謝謝大家!
中岳 20171226』
貳. 畢製生的劇本大綱 ---
『將「借茶.活捉」的劇情延伸發展。
「北宋時,山東鄆城縣衙押司宋江收閻惜姣為妾。與宋同在縣衙供職的張文遠垂涎閻的美色,佯做借茶,言語挑逗,二人勾搭成姦,後閻被宋江所殺。
閻死後,仍不忘情於張文遠,其鬼乃往縣署顯形,與張敘別離之情,促張文遠圓生前“生同羅帳死同墳”之誓言,張不捨,婉辭再三,至雄雞三唱,閻惜姣勒斃其身,同去陰間。」
(以下為新編)
後來三郎在陰間依然風流,耐不住本性,趁閻氏不注意時逃走,到了還魂崖邊喝了孟婆湯投胎為人。
閻氏找不著三郎後大怒,問了陰兵鬼差才知三郎轉世投胎去了,即駕著陰風至人間欲再捉三郎。(第一段)
在人間的三郎是個常流連夜店的年輕男子,閻氏變身成為一個妖豔的女子在舞池間獨舞,跳完一曲後跟三郎借了一杯酒解渴,喝完後隨即離開,三郎追了出去。(第二段)
暗巷中,閻氏在等他,兩人纏綿之際閻氏誘導他說出「永遠」的誓言(呼應借茶裡“生同羅帳死同墳”),隨即露出真實的鬼態,說明來意後欲捉三郎至陰間,不料三郎對閻氏用情至深感動非常,又為閻氏的容貌所吸引,最終,自己將閻氏的水袖象徵性的掛於頸間,同赴陰間。
(第三段.完)
------------------------------------------------------
傳統器樂(南北管)簡稱- 傳 現代音樂(西洋樂器)簡稱- 現
整個表演的結構想法如下:
序幕:用投影幕「模仿」皮影戲的效果做一段敘述「借茶.活捉」的動畫,搭配北管戲。
第二幕:閻婆惜登場(傳、現,有詞 #盛大#憤怒#快節奏#重)
呈現一個「找不到愛人並很怒的女鬼」。
唱完後,並念一段戲腔說明要去找三郎後至後場換現代人的衣服,之後,透過投影幕呈現「閻 氏上人間在舞廳裡找到三郎的過程」搭配北管(什麼牌子?)。
第三幕:夜店跳舞(現 無詞 ),三郎坐在沙發上看女主角跳舞,跳完舞跟三郎借酒後 三郎追出去,換場。
第四幕:暗巷,兩人戲(現、配樂)
說出誓言後變鬼(閻氏要如何換妝待討論),這時配樂加入(傳),此時閻氏改成戲腔表明來意,三郎認出閻氏,後由驚恐轉為平靜轉為愛慕,這時唱一首表現願意共赴陰間的歌(現為主、傳少量、有詞#抒情#慢板)唱完後兩人離開(傳、牌子?)。
最後想加入一首ending的歌,暫時無想法。』
經過大半年的努力,這三位年輕的畢製生,以及他們所自力邀集的十數位傑出的北管、西洋銅管與現代 Combo Band 的音樂家們,共同呈現了一個我根本想像不到,而完成度與精緻度令所有出席觀賞的觀眾印象深刻的作品。
我敬佩他們這一趟無畏的音樂冒險旅程。
而能夠陪他們走過人生的這一小段路,是我無比的榮幸!
Rudy Chu 楊易修 廖佑祥(Sean Liao)
取樣頻率兩倍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近日KKBOX更新推出無損音質,其實高清、無損音源推行了好幾年,本地樂壇新貴MIRROR、林家謙、Serrini等出歌都有高清版,相信歌迷們是時候要了解一下,各大串流音樂平台的新動向,學聽高清好歌撐歌手。
音源質素分三級制
KKBOX的無損音質採用了16bit/48kHz CD以及24bit/192kHz Hi-Res取樣率,相信一般用家看到這些術語和數字頭都大,今次就由耳機專家Cato Mak為大家解釋一下,他表示,目前串流音樂平台的音源可以簡單分為三個等級。
第一級:有損壓縮技術音源
聲音訊號儲存時會重新編碼和壓縮,過程中有損壓縮技術,檔案資訊會有所流失。如果見到320kbps或以下的數字,就代表它是有損壓縮音源,理論上kbps這個單位的數字越低,音訊資訊量越低。Spotify最高音質採用320kbps AAC格式,Apple Music和YouTube Music則最高對應256kbps AAC,三者都沒有提供無損音源。
第二級:CD級別
播放數碼音樂要將數碼檔案解讀為音波訊號,過程稱為「取樣」(Sampling),取樣率會用bit和Hz兩個單位表達,實體CD採用16bit/44,100Hz,串流平台常用16bit/48kHz的音源。bit影響音樂的動態範圍和音壓,後面以kHz是取樣頻率。 Cato指和相機的像素原理差不多,「取樣次數越高,跟模擬訊號(analog)的聲音曲線就越相像,除了聲質更細緻,Hz數越高可支援更闊的頻率響應。」兩個數字相乘再因為兩聲道加倍,得出的就是位元率(bitrate),以CD為例,16×44,100×2就是1,411kbps,和之前所說的320kbps有損格式差很多,理論上bitrate越高,音樂檔案能夠保存的資訊量越多。
第三級:高清Hi-Res級別
比16bit/44,100Hz這兩組數字更高的,就是Hi-Res高清級別。常見的有24bit/96kHz,bitrate達4,608kbps,理論上音質可以比CD更高。不過Cato表示音響界有不同意見,「理論上Hi-Res音源的頻率可以去到更闊,但CD的高頻聲音大概可達20Khz,已經是大部份人可以聽到的極限,也有人會質疑再高頻的意義。玩音響很個人,有人玩新的Hi-Res,也有人鍾情聽CD。」
第二和第三級皆可稱為無損音源,目前TIDAL、MOOV、KKBOX都提供CD和Hi-Res級別的音源,各自有不同叫法,例如Hi-Fi、Master,或直接用16bit、24bit顯示,三個平台都是用藍色代表CD級,用金黃色代表Hi-Res級,哪首歌有哪種格式都一目了然。
iPhone聽好歌駁上駁
搞清音源,是不是插個耳機就聽到分別?Cato表示,用電話插上中價位、千元左右的耳機應該已能聽到CD級和有損音源的分別。想進一步玩Hi-Res的話,近年的電話、電腦已對應Hi-Res音源,不過單靠主機的解碼能力不夠好,會有其他電子干擾,玩Hi-Res的朋友多數會接駁外置DAC(數位類比轉換器)提高音質。
電腦和Android用家可以直駁USB DAC,但Cato就提醒iPhone要聽24bit Hi-Res要用秘技,「iOS的輸出有限制,用Lightning插口或原裝轉換線都只能對應16bit/48kHz音源,奇怪的是用相機套件的USB輸出就可以避開這個限制。」iPhone要先駁相機套件,再駁DAC再駁耳機才可突破限制。如果用藍牙耳機的話,iPhone目前的藍牙編碼未支援高清格式,Android就可以留意aptX Adaptive和LDAC這些藍牙編碼技術,兩種技術都對應24bit/96kHz。
KKBOX新歌上架快
那麼多串流平台應該怎選擇好呢?如果你用入門級一般耳機聽的話,就算你已用KKBOX和MOOV,其實都毋須急着升級,兩個平台聽高清都要加錢。一般用家看音樂庫選擇就可以,目前大部份串流平台都有免費試用時間,而Spotify、Apple Music、KKBOX歌曲較多。
如果熟音響,又喜歡本地或日韓音樂,可以選用KKBOX或MOOV。實測KKBOX的高清音檔比較多,三大唱片公司Sony Music、環球唱片、華納唱片都有提供Hi-Res音源,沒有唱片公司的林家謙在KKBOX有24bit,MOOV只有16bit。KKBOX新歌反應也較快,例如大熱的Billie Eilish《Your Power》,截稿前都未登陸MOOV。至於TIDAL,歐美歌曲比較齊全,也有更多發燒級功能,有比24bit/96kHz更高級別的音源,也對應音響界很火熱的播放軟件Roon,玩無線音響、Multi Room功能等都有很多發揮空間,但中文歌少之餘介面也不太好用,很難找。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Mirror #姜濤 #Jer #林家謙 #KKBox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