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長的日常
#感知理想生活
#GLOCALREADING
「越『在地』方能越『國際』
疫情降級微解封,
文觀處特別邀請當代藝術家&策展人 王信智老師(人稱K ),
K是鐵處長在時尚圈的老戰友,
同時也是雲林土庫的返鄉青年,
本身在藝術界與時尚界累積了深厚的設計美學經驗,
由他來分享如何在閱讀中發現雲林獨有的價值,
建立氣質識別系統,
在文化研究中感知國際趨勢。
王信智策展人也在文觀處圖書館三樓分區資源中心策展- 「IDEAL LIFESTYLE 理想生活書展」,
希望在開放 讀者入館之際,
雖因疫情,但是人人都可以在閱讀空 間裡享受理想生活。
◾️線上直播
https://fb.watch/7B-xU8pXyc/
[IDEAL LIFESTYLE 理想生活書展]
1. 展期:110/9/30止
2. 書單連結網址: https://reurl.cc/1Y85gX
3. 公共圖書館資源共享服務平台,送您借閱圖書到
7-11歡迎多加利用。https://reurl.cc/5r3mDq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Jerry Ts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位於高雄市六龜區寶來里,是高雄市寶來人文協會(原寶來重建協會)在莫拉克風災後成立的社區營造據點。座落於中央山脈和玉山山脈之間、海拔600~1000公尺山坡地的寶來,盛產金煌芒果、蓮霧等農產,也以溫泉、泛舟等觀光活動聞名,對外交通僅靠台20線南橫公路聯繫,整座山村彷若世外桃源。 「...
可庫美學共享空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年的關鍵字,仍舊是疫情,但在亂世之中, 2020 年自己與 360 部電影共同走過。由衷覺得在台灣是幸運且幸福的,還能輕鬆走進電影院,於漆黑的場域之中,和無數陌生人共享光影魔法,而除了電影院之外,串流的發達與普及,也讓電影在疫情之中有了其他生存的空間。因此,在台灣,在世界各地,影迷與電影邂逅的方式,就無拘無束,也有了更多可能性。
在自己今年 360 部的電影之中,藉由年底回望今年,梳理出自己的「年度十大佳片」,留存為 2020 年自身的時代印記,更有幸提供給讀者、影迷參考、交流或是留存,作為 2020 年的回顧。
去年也同樣寫了年度電影推薦,當時的評選標準為「2019 年度台灣院線電影」,不包含影展、串流、數位修復等片,但由於 2020 年全球受到肺炎疫情影響,許多片子少了商業映演的機會,故今年更改評選規則,影展、串流皆納入考量,唯一限制為今年首度在台灣看見的作品(不包含舊片和數位修復)。順道一提,榜單中的某些電影為去年出品,但因片商作業時間拉到今年的台灣院線放映,仍舊選進評選。
整理了今年的觀影紀錄,發現讓自己最有感觸的,還是在於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國家怎麼共處的作品,世界已經夠亂了,但透過影像我們好像還能奢侈地去反思,還能去醒悟,雖然某些時刻對於諸多議題有種無能為力的失能感,但在電影之中,或許人們終能找到一絲避世的位置。
🎬以下排名有分喜好順序,並附上短評。1 至 5 名後天刊出。
10.《#曼克》,【#Netflix】
名導大衛芬奇沉潛 6 年,在動蕩不安的 2020 年交出《曼克》。1941 年,劇場與廣播界的金童奧森威爾斯執導了震古鑠今的《大國民》,縱使《大國民》在 1942 年的奧斯卡僅拿下一座奧斯卡,但時至今日,《大國民》在影史的地位已不辯自明。當時的好萊塢有《亂世佳人》這類的大製作電影,而《大國民》的出現,走出與古典好萊塢截然不同的嶄新道路,是時代的開創者先鋒之一。
《大國民》讓觀眾跟著記者視角,透過回憶錄的方式不斷帶出主角凱恩的過往,拼湊可能的人生模樣,更重要的是,片子從媒體帝國巨擘之中,反映美國自由資本主義以及英雄主義;而《曼克》在大衛芬奇的視野底下,聚焦於《大國民》的編劇曼克維奇,他嘴巴凌厲,酒氣熏天,但才華過人,以筆為戈,觀注政治,反映社會概況。大衛芬奇在杯觥錯影、吞雲吐霧間試圖梳理出《大國民》劇本的生成原因,大衛芬奇同樣在解構神話,從財團的資本面向,到個人的英雄樣態,都是《曼克》拆卸的細節之一。
說到底,《曼克》是世人愛看的「小蝦米對抗巨人」的故事,曼克維奇是狂傲不羈,唾棄商業鉅子的編劇,奧森威爾森則是初出茅廬,亟欲證明自我的金童導演,兩者在片廠掌權的體制之中,不斷對立與斡旋,才有了曠世傑作《大國民》。大衛芬奇找到巧妙的切入點述說曼克維奇這位真實存在的人物,不刻意歌功頌德,反而聚焦於小人物在時代浪潮下的掙扎與失敗,大衛芬奇毫筆一揮,將人性的各種面向融於一爐。
而觀眾乘著《曼克》劇組匠心打造的時光機,返回 30 年代的好萊塢,橫跨在一戰後的經濟大蕭條、二戰時的風起雲湧,大衛芬奇遊刃有餘地刻畫紛擾的政經局勢,更在《曼克》後段花了篇幅勾勒加州選舉,並劍指官商間的操弄,與人心動盪,而當時代的政治概況回看今年,美國大選的擺盪與鬥爭,就有了某種趣味,《曼克》的出現能在美國大選中增添一絲解讀趣味。
至於手法上,《曼克》中隨處可見對於《大國民》的致敬。首先,兩部電影雙雙採用倒敘法,從這樣的形式來看,大衛芬奇對奧森威爾斯的挪移是顯而易見的。再來是分鏡,舉例來說,片中能看到主角曼克躺在病床上,從手中將酒瓶摔下,而後酒瓶在地上滾動,此處的剪接與攝影機運動對應到《大國民》,就成了主角凱恩躺在病床上,從手上將童年時的水晶球摔下而破裂,這是《大國民》的經典之一,「玫瑰花蕾」(Rosebud)就從這裡延伸而出。
最後是符號象徵,在《大國民》中,空間場域極為重要,冰冷的檔案室、夫妻間的餐桌距離,都暗示人與人之間的疏遠關係;在《曼克》中,主角曼克來到好萊塢權貴們的重要聚會,在此也出現了狹長餐桌,曼克在此發起酒瘋,而後被拒於門外,並被譽為「猴子」,此處的影像語言,與《大國民》遙相呼應,並對戲劇產生關鍵作用。而「猴子」一詞也是《大國民》中的經典台詞。
從這幾點來看,《曼克》巧妙掌握《大國民》的手痕印記,並準確在新的故事中賦予意義,並非為了「致敬」而「致敬」,大衛芬奇的導演功力依然無庸置疑。但平心而論,《曼克》並不是那麼容易入口的作品,片中複雜的人物關係,後設的趣味性,都要對於影史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才能知曉箇中奧妙,但倘若能稍微理解《大國民》與當時的好萊塢狀況,《曼克》會是一部相當過癮的「影迷作品」。
《曼克》走到最後一幕,最後的台詞說道:「這就是電影的魔力。」替全片畫上最佳註解,在 2 小時 11 分鐘過去後,觀眾自然能明白,影像可以左右政治,干涉政權,而曠世傑作也可能僅是一個失勢、酒醉之人寫出來的奮力一搏,電影的魔力在《曼克》中展露無遺,並從好萊塢的黃金時代再度提煉而具現。大衛芬奇並不亞於奧森威爾斯,《曼克》是獻給編劇的作品,但在浪漫的說詞之中,觀眾望見的是不堪、醜陋與血淋淋的真實。
最後,有趣的是,1940 年走過 80 個年頭,當代電影產業的軌跡也發生巨變,尤其是在今年,串流大肆崛起,好萊塢傳統大型片廠應該沒想過,電影產業已經逐漸脫離電影院,人們在家中已然就是全世界,於是從今年的環境之中,Netflix 恰巧推出《曼克》,若用一種後設的角度解讀,《曼克》或許可說是大衛芬奇的《大國民》,藉以諷刺傳統掌權者,又是一種油然而生的趣味。
9.《#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繁盛映畫 Wild Green Films】發行
《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是一部冷靜、克制的作品,但靜下心感受,能在表面之下挖掘出極富情緒的底蘊,巴勒斯坦電影代表人物伊利亞蘇萊曼不發一語地透視世界,熟稔「以畫面說故事」之道,輕點影像魔力,帶著觀眾心領神會,望見當代社會。
綜觀全片,蘇萊曼經常選擇從一顆用於觀察事物的鏡頭切入,然後帶回蘇萊曼「觀看」的動作本身,並不斷在這兩者間擺盪、轉換,點出「觀看」的主動/被動,同時拋出客觀環境,觀眾在此模式下,帶著些許超現實「被動地」共同「觀看」巴黎、紐約以及巴勒斯坦的處境與氛圍。
猶記得《一一》特愛拍後腦勺的孩童洋洋,這是屬於此年紀對世界產生好奇獨有的觀看方式,觀眾平常看不到的,洋洋(楊德昌)拍給我們看。然而,在《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中,伊利亞蘇萊曼和洋洋一樣,拍著背影,似正在對世界提問,這也恰恰為蘇萊曼提供觀眾另一種看世界的方式,觀看永遠是事物與人之間的關係。不過與洋洋不同的是,蘇萊曼拍下的背影,少了點好奇心,取而代之的是深刻的省思與從容的凝視,在優雅中透著擔憂與諷刺。
「It Must Be Heaven」,天堂無處不在,此刻蘇萊曼外表仍克制,但激動之情早已溢於言表,透過畫面與音樂穿過銀幕傳遞出來。世人的確不能選擇出生的地方,但能選擇觀看世界的角度與方式(巴黎、紐約、巴勒斯坦的對比),「觀看先於言語」(Seeing comes before words),或許是導演先生挪移約翰伯格著作的溫柔提醒。
📝全文請點👉https://bit.ly/34QuTPz
8.《#誓血五人組》,【Netflix】
史派克李延續上一部作品《黑色黨徒》的風格,開場便開宗明義地使用歷史畫面,將砲管對準美國歷史上的戰爭污點──「不知為何而打的越戰」。《誓血五人組》開場呈現一段段黑人前往戰場的真實畫面,史派克李善用交叉剪輯,靈巧地在當中倏地剪進阿波羅 11 號登月的歷程畫面,聽著旁白說起:「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這是縹緲的登月計劃,人類對外太空虛無的想像;而越南戰場中流血、送命的軍人,則是血淋淋的真實──兩相對比之下,當時美國的登月輝煌、軍備競賽中的勝利,與越戰的失敗並置,更顯諷刺。這是史派克李熟稔剪輯的力量,送給觀眾一記當頭棒喝。
《誓血五人組》是一部專屬於黑人的公路史詩電影,當年血氣方剛的英勇青年,經過歲月洗滌後轉為白髮蒼蒼的老人,然而,這些老兵就算帶著瘸腳的傷疾或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到了熟悉的叢林,縱使地雷滿佈,仍舊對地形、環境記憶猶新──這是時間帶不走的歷史傷痛、戰爭遺毒。史派克李透過角色的傷痕,暗示越戰如同幽靈鬼魂般,纏繞著老兵,同時也籠罩於美國之上,揮之不去,也無法抹滅。
更驚喜的是,史派克李巧妙地透過攝影媒材的轉換,拉出今日與往昔的對比:電影中只要是「現在」的時空,畫面比例大都以 1.85 : 1 或 2.39 : 1 拍攝,進入回憶後,便限縮畫面比例,改以視覺風格較小的 1.33 : 1,藉此呈現出當時越戰壓迫、緊繃的氛圍。而本片攝影師 Newton Thomas Sigel 再透過 16 釐米底片獨有的顆粒色澤感,拉出舊回憶的時代感,光是媒材的轉換,便能窺見史派克李的用心。
綜觀全片,《誓血五人組》對於種族議題的力度,每一場戲、每一句台詞都是直球對決,且史派克李雜糅各類型的影像,鏡頭語言豐富、視覺風格強烈,在公路類型中醒覺、成長、找到救贖,並與人性對抗,重口味卻不鹹膩、直通人心,進而反思越南戰爭。史派克李透過手中的鏡頭直面剖開美國底下的醜陋面紗,其情緒是鏗鏘有力,如同片中「美國欠我們的」那句台詞一樣,擲地有聲。
最終,《誓血五人組》結尾收在馬丁路德金恩博士逝世一年前的真實演講畫面,開場是拳王阿里,結尾是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史派克李透過兩名黑人平權運動且反越戰的英雄做出首尾呼應,更將真實歷史畫面和虛構故事合一,將劇情片與紀錄片兩者形式疊合,強調了這部作品的真實性,可謂神來一筆。
更重要的是,透過這段宣言可以識讀史派克李現今對美國的態度,從電影拉回現實,美國目前正處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平權抗爭風暴之中,歷史過了幾百年,種族歧視的警察暴行等事件一再上演,美國或許正搖搖欲墜;美國或許離平權還有一大段路要走;美國或許永遠抵達不了和平彼岸,但史派克李仍舊期許美國能成為理想中的樣貌,堅定帶著各種膚色的觀眾共同見證。
📝全文請點👉https://bit.ly/3rzZEC5
7.《#悲慘世界》,【海鵬影業 / Swallow Wings Films】發行
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 19 世紀問世的名著小說《悲慘世界》,在 21 世紀成了法國新銳導演拉德利(Ladj Ly)鏡頭下的犀利映襯,一本書、一部電影,不同媒材但核心異曲同工,盤根錯節的結構性問題、人性不斷的對立、來自社會底層貧窮的掙扎,仍舊不斷重演。人類文明看似不斷前進,卻被拉德利拆解成停滯,甚至是倒退;雨果筆下的革命百年之後,對於拉德利來說或許近在咫尺,全片擲地有聲,令人膽戰心驚。
拉德利聰明地透過這三位個性鮮明的警察視角,遊走(巡邏)在充滿犯罪、危險氣息的底層街頭,觀眾得以紮實地一窺與警察處在對立位置上的各種小人物,拉德利也進而描繪出這些小人物們不同的求生輪廓,拼湊出郊區的完整樣貌,難能可貴的是,拉德利並非一味地批判,在這樣的灰色地帶中,「善」與「惡」當然不是簡單的二元對立。
《悲慘世界》是一部生猛有勁的作品,拉德利展現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剛強氣勢,在巴黎郊區中完成了一場艱難的衝突,隨時充滿箭在弦上的挑釁,引人入勝,且其暴力筆觸也神似賈克歐狄亞在 2015 年拿下坎城金棕櫚的《流離者之歌》。
《悲慘世界》雖然發生在巴黎,卻能打破文化藩籬,因為此種對立走出巴黎,在世界各地、社會的角落上仍舊不斷上演。但或許,拉德利並不想極為悲觀地認定人性的無可救贖,開放式的結尾以及開場的人心凝聚就是很好的證明。
「親愛的朋友,請謹記。沒有壞種子或惡人,只有壞的耕養者。」雨果百年前提筆的嚴厲警示,到了當代,拉德利巧妙地挪用,鏗鏘有力地奏出一曲法國當代的底層荒涼悲歌。
📝全文請點👉https://pse.is/3avndj
6.《#殺戮荒村》,【捷傑電影】發行
《殺戮荒村》由巴西名導克雷伯曼東沙費侯和長期藝術指導合作夥伴胡里安諾杜內耶斯聯合執導,很難想像這部帶著些許科幻感的民族記事,在風格上會展開成昆汀式絕地大復仇中的暴力美學,且在轉場上皆有 70 年代西部電影的味道,開頭便替這部時間軸定於未來的電影注入矛盾的衝突美感。
敘事上則在名為巴庫勞(Bacurau)的小村落中,殘酷劃分社會、種族間的階級地位,透過一群由美國白人組成的殺手集團,埋下政治操弄後對窮人村落進行的屠殺,由此來看,巴庫勞可以視作過往歐洲帝國主義對巴西的殖民以及文化上主導地位的典型。
然而放眼未來,高科技更可能使人們認為有「權力」將人命視為屠宰遊樂場,編導對於歷史傷痕、現今局勢、未來發展,有著細膩、透骨的觀察,這些不斷上演的掠奪,無時無刻發生,不管是在從前,或是未來,且背後原因令人寒毛直立。
《殺戮荒村》是一部充滿幻想的當代寓言故事,但其核心主題,可能更是這群無力的個體們對企圖剝削其利的強國們的終極反動(白人、遊客),是政治上的、文化上的、經濟上的,也正如同昆汀塔倫提諾的《決殺令》般,在影像中出了口惡氣,大快人心。《殺戮荒村》真實的可怕。 巴庫勞是極為渺小的貧瘠窮鄉,或許世人不會注意到它是否存於地圖中,但在這座小村中政客與強國卑劣的荒謬事,極有可能發生於當代地球的每一寸土地,自然也能這樣看待台灣了。
📝全文請點👉https://bit.ly/3nRmrXX
#2020年度片單
可庫美學共享空間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認真聽】禮物交換 | 社會學中的聖誕節 // 李長潔 feat. 黃采瑛 🎁
.
首先,先感謝本集的乾爹(對~我們有乾爹了),在地保養品牌「For Twenty 敏弱肌專業保養 」,將提供給聽眾、讀者、觀眾們一個抽聖誕禮物的幸運!只要你在下面留言「#我超想要聖誕禮物」,然後「@一位朋友」,並且分享本集節目,就可以在12月25日的晚上21:00參加抽禮物的活動。我們的聖誕禮物是非常適合冬天的「橙花純露」(共2份),快來一起過聖誕~
.
聖誕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不是因為宗教信仰的原因,而是因為這是一個揪集家人親友、過度享用美食、付出與收穫禮物的借口。今天我們邀請 #台灣通傳智庫 的采瑛老師,與偽學術的長潔老師,一起談談聖誕節的過節經驗。為什麼我們要吃大餐?交換禮物又有什麼社會意義?還做了聖誕禮物的大數據分析!很邊緣沒人一起過節,沒關係,偽學術陪你。
.
📌 #本集節目有:
.
▶ 乾爹~遊戲怎麼玩
▶ 莫名其妙的聖誕樹蒐集活動
▶ 聖誕節是我的創傷
▶ 聖誕夜的大餐與交換禮物
▶ 禮物交換的神奇經濟
▶ 送禮物的策略—爛禮物與好禮物
▶ 人際關係的經營
▶ 解構禮物與禮物的現象學
▶ 聖誕禮物的大數據分析
.
🎁 #抽聖誕禮物的辦法:
.
1. 在12月25日21:00前
2. 在「偽學術」粉專本集下面留言「#我超想要聖誕禮物」
3. 然後,「@一位朋友」
4. 分享本集節目
5. 就有機會抽到「For Twenty 敏弱肌專業保養」的橙花純露(共2份)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izw7zqp6fcv0854ausl339w?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HYncv-TKL7KhR7bwQI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2E9xvupN8jpIVNZanef9WO?si=hjsok-F9Qniw3OSLwWZhwg
.
📣 #apple 聽這裡:(待)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54719054715713/
.
///// 論述版 /////
.
■ #最複雜的文化產物
.
當今的聖誕節已是複雜的文化產物,我們可以從許多的切面來研究。然而,我當代社會已經不可能回到以往的以宗教為主宰的精神與意識形態的時(Hancock and Rehn, 2011)。在最多的時候,那都是由資本主義安排我們的勞動與休息、消費與享樂。而聖誕節,就是一個非常鮮明的時刻,是宗教神聖、無神論與資本主義之間最短兵相接的戰場,它們可能是矛盾卻又相接的體系。
.
■ #聖誕樹蒐集的癖好
.
偽學術的長潔,每年的聖誕節都喜歡做一個活動—蒐集聖誕樹。就是用拍照的方式蒐集聖誕樹。一開始很傻地一個人在臉書上PO圖蒐集,漸漸地好幾位朋友也加入蒐集行列,一做就是好幾年。一開始是想要盜取各種驚人的、精心打造的、品牌聖誕樹,成為每個人都可以分享的對象;後來,我們到處「抓聖誕樹」,在街頭,在餐廳,在你家,在我家,讓每一棵樹都可以有在地的意義,或是蒐集者的故事,讓聖誕節具另類意涵。
.
▓ #聖誕大餐與交換禮物
.
聖誕大餐,大概也是每一個人都被洗腦的聖誕節想像。這種共餐方式,象徵著參與者們共享某種重要的共同性片刻。這令人想到Georges Bataille(1949)的誇富宴,我們在過度的飲食耗費中,進行某種犧牲、散盡財物,象徵權力與溝通的可能。此外,聖誕節的禮物,其交換系統也充滿著經濟、社會、道德、美學的意涵。
.
交換系統聽起來很嚴肅,但卻很溫暖,還是,我們加兩個字,禮物交換(gift exchange)。Marcel Mauss(1925)所開創的禮物交換模式,構成了消解社會與個人緊張關係的切入口,亦是我們追問「社會與個人」如何可能的基本線索,透過禮物的循環我們在穩定的時間序列裡有節奏感地生活,藉著挑選禮物、包裝禮物的具體實踐來將自我表述與想像與他人關係的表述展現出來。
.
並且,在禮物的傳遞瞬間,空間飛躍進入「消耗經濟」的過度狀態,像是我們無求回報的失去、消耗、散盡什麼物品;從整體經濟來看,似乎有些豐富的生成意義鑲嵌在禮物交換實踐中。
|
#參考文獻
.
1. Hancock, P., & Rehn, A. (2011). Organizing Christmas. Organization, 18(6), 737-745.
2. Mauss, M. (1925). The gift: The form and reason for exchange in archaic societies. Routledge.
3. Bataille, G. (1949). La part maudite: essai d'économie générale (Vol. 2). Éditions de Minuit.
|
🎄 #贊助廠商:
.
#ForTwenty敏弱肌專業保養
可庫美學共享空間 在 Jerry Ts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位於高雄市六龜區寶來里,是高雄市寶來人文協會(原寶來重建協會)在莫拉克風災後成立的社區營造據點。座落於中央山脈和玉山山脈之間、海拔600~1000公尺山坡地的寶來,盛產金煌芒果、蓮霧等農產,也以溫泉、泛舟等觀光活動聞名,對外交通僅靠台20線南橫公路聯繫,整座山村彷若世外桃源。
「檨仔腳」意為台語的「芒果樹下」(「檨」讀作「奢」),這座文化共享空間由寶來居民胼手胝足改造舊倉庫,取材溪石、漂流木、稻殼、稻草等自然原料,運用傳統工法砌造而成。在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木桌椅上的陶製杯盤、竹編夾泥牆上的植物染布、土窯裡出爐的麵包,每樣都是寶來社區婦女和青年「與大地和諧共處」的最佳展現。
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以生活、生態、生產為發展方向,推動災後重建、福利照顧、人才培育及產業發展,目前主要發展陶藝品、植物染、窯烤麵包、文化旅遊等產業。曾於民國105年榮獲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國家永續發展獎‧民間團體類」殊榮,是唯一以工藝社區發展型態獲獎的單位,自此寶來年年得獎,107年獲屏東林區管理處社區林業計畫考評佳作、屏東林區管理處社區林業計畫考評佳作、台灣城鎮品牌獎青年地方貢獻獎,108年陶藝組的虎斑範拓簡約淺盤、虎斑咖啡杯盤組作品,榮獲台灣優良工藝品,另寶來人文協會執行長榮獲農村領航獎農村英雄、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事實上,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之於寶來不僅是一座工坊,更是一處落實人與土地連結、創見生活美學、發展台灣在地社會企業的家園。
來到檨仔腳?迌,採芒果、玩陶弄染,吃飽喝足,你還可以聽很多酸甜苦辣的故事……
高雄市六龜區寶來里檨仔腳32-8號
https://www.suai-a-ka.com/
Licence:
You’re free to use this song in any of your videos, but you must include the following in your video description (Copy & Paste):
Song: Rainbow. - Want You
Music provided by Vlog No Copyright Music.
Video Link: https://youtu.be/RRENXVnQW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