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話】研究完唔開工既機會係近乎零!
近日立法會復會,重推明日大嶼嘅輿論又出番嚟,早前已擱置嘅「中部水域人工島前期研究」撥款極有可能短期內再被強行通過(已通過)。有建制派議員話應該等專家評估完先決定起唔起萬億人工島【註一】,「點解做下研究都唔俾」【註二】,話反對嘅市民同議員霸道。
- 冇一個工程研究做左唔開工
但市民憂慮不無道理,翻查記錄,政府過去近10年,每逢做工程工務嘅可行性研究,無一個係唔可行嘅【註三】;一係講到項目非常可行,再唔係即使項目有困難,但政府都會「迎難而上」推展項目。而且睇番再早啲具爭議性嘅大型基建/規劃嘅可行性研究: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就港珠澳大橋的工程可行性研究(2004)
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的可行性報告(2005)
蓮塘口岸在香港境內的土地、規劃、交通和工程的可行性研究(2007)
《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2008)
《落馬洲河套地區發展規劃及工程研究》 (2009)
高鐵、港珠澳大橋、落馬洲河套地區等極有爭議嘅項目就係咁樣被確立其需要同可行性。現實上,大家都知道高鐵同港珠澳大橋已經搞到「一鑊粥」,超支、延期、用量極低,日日蝕錢,變成「吸水大笨象」。所以市民有理由憂慮,即使有多個專家學者批評明日大嶼有前設、造價估算及成本效益等多方面問題,是次明日大嶼可行性研究嘅結果必然係「可行」,市民將焗住硬食。
-港珠澳大橋的教訓-
呢啲大型基建「研究完必定可行」嘅劇本,其實一早埋下伏筆。以港珠澳大橋為例,2003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香港政府委託綜合運輸研究所進行嘅《香港與珠江西岸交通聯繫的研究》已經確立興建港珠澳大橋嘅需要【註四】,然後係2004年,先進行「工程可行性」研究,處理點樣(how)起呢座大橋,由此可見呢類大型基建嘅可行性研究,唔會處理應唔應該起(why and what)嘅問題,而只係處理技術上如何起嘅問題,所以當一個基建項目走到呢步,其實就係勢在必行。
-明日大嶼 照辦煮碗-
明日大嶼現在就係呢一步。2017年,政府已經低調將「東大嶼都會」納入《可持續大嶼藍圖》,整個《藍圖》嘅宣傳,集中係大嶼山本島嘅「南保育、北發展」【註五】,同時將大嶼山嘅發展定位為大灣區「雙門戶」嘅重要節點;2018年「土地大辯論」,先將已經決定咗要起嘅「東大嶼都會」包裝成「明日大嶼」計劃,公眾先普遍認知政府要花巨額公帑填海。2019年,再被踢爆將有第二條高鐵由深圳直插「東大嶼新中心」【註六】。
-研究撥款已是終極一戰-
參考往績,現在嘅「前期研究」撥款,只係將整個大白象「拆件上市」嘅其中一部,唔存在話仲有得考慮「起唔起」呢個問題。政府巧立明目以「可行性」去咁拎撥款,背後往往意味住政府已經預咗要開工,大興土木。再加上依家話研究用繞過立法會監察既融資方式,呢個研究撥款好可能就係市民表達意向最後一次機會,唔係過左海就係神仙了。
#明日大嶼又嚟喇
參考資料
【註一】香港港台:有議員贊成明日大嶼先作前期研究 亦有人質疑倒錢落海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50496-20200919.htm
【註二】明報:陳健波嘆明日大嶼撥款未通過 重提示威者破壞收成期稱「年輕人無權毁上一代成果」 https://bit.ly/30z3jnM
【註三】2019年5月25日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會議的跟進事項 [PWSC (2019-20)5]
https://www.legco.gov.hk/yr18-19/chinese/fc/pwsc/papers/pwsc20190525pwsc-284-1-c.pdf
【註四】運輸及房屋局網頁 跨境交通運輸港珠澳橋歷史 https://www.thb.gov.hk/tc/policy/transport/issues/cbt_3.htm
【註五】文匯報:大嶼山藍圖出台 加快推動勿再蹉跎http://paper.wenweipo.com/2017/06/05/WW1706050001.htm
【註六】明報:穗高鐵網駁「明日大嶼」 南沙抵港僅半小時 https://bit.ly/34GhsRC
🏋️ 支持土地研究工作
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ocalresearch/
IG: https://www.instagram.com/liberresearch/
TG: t.me/liberinfo
Twitter : https://twitter.com/LiberResearch
Youtube: https://bit.ly/2WOIKTk
研究義工報名申請表
https://bit.ly/2SbbyT3
可持續大嶼藍圖 在 八鄉朱凱廸 Chu Hoi Dic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沒有民主規劃 發展淪為打劫】
「可持續大嶼藍圖」堅持基建治港的意識形態,東大嶼人工島以超貴造價淘空庫房,綁架公共財政,令高價賣地和房地產炒賣生生不息。香港人還不反抗,將土地/住屋正義置於民主運動的核心,我們到2047年也擺脫不了做地產奴隸和住劏房的命運。
【守護大嶼聯盟就可持續大嶼藍圖回應】
發展局及土木工程拓展署今天(2017年6月3日)正式發佈大嶼山發展藍圖(藍圖)。守護大嶼聯盟(聯盟)認為,藍圖的具體內容與去年發展局及諮委會的「大嶼山全民新空間」工作報告非常相似,繼續要把大嶼山塑造成配合珠三角「大灣區」發展的橋頭堡,讓各既得利益者瓜分割據。當地居民及香港市民不但不能從中獲益,香港珍貴的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未有得到保障。
在發展方面,政府將早前「2030+」爭議極大的「東大嶼都會」納入「北發展」的圖則。實際上,東大嶼都會是擬議位於大嶼山東面1000公頃填海,並有道路連接梅窩,對南大嶼生態環境帶來極大威脅,將之列「北發展」部份實有誤導。加上諮詢報告未出,據聯盟收集聯署有超過3000名巿民反對,政府仍一意故行。聯盟認為藍圖是一份未有取得社會共識而強加推行的發展策略。
連東大嶼都會,政府在大嶼山預計累積填海達2,080公頃,包括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130公頃)、東涌東擴展區(120公頃)、小蠔灣(80公頃)、欣澳(100公頃)、機場第三條跑道(650公頃)。如斯的填海面積差不多相等1/3個香港島。統計處人口估算無法解釋大量的填海項目是否有實際需求,部份填海區如欣澳並非以住宅發展為主小蠔灣將住4萬人,作為港鐵車廠上蓋,發展公共房屋的機會也不會太高,填海地上的發展方案亦只是重複以零售、服務業為主的經濟模式。香港西部的水域及海洋生境就被這些盲填海項目所破壞,但香港人卻難以從中得益。
在保育方面,由於城市規劃條例和林木保育上的漏洞,近年大嶼山不少地區如貝澳、塘褔、梅窩、東涌,非法傾倒泥頭和林木破壞的情況非常嚴重,但政府卻無執法權力。聯盟歡迎政府終於正視南大嶼山非法傾倒泥頭的問題,提出跨部門小組加強管制違法廢物棄置及研究合適的措施應對。但由於政府早前大張旗鼓就南大嶼多個旅遊發展項目提出諮詢,已令當地發展商摩拳擦掌,嚴重加劇當地環境破壞情況。政府必須與發展商鬥快改善相關法例和破壞情況。
我們促請政府盡快落實如環團早前建議的進一步交通管制措施(限制有大型泥頭車輛進入大嶼山)及考慮設立保育基金積極保育私人地上的珍貴自然環境。現時「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撥出的3千萬保育大嶼山撥款,相對政府在大嶼山多項過千億工程及私人業主面對的潛在利益而言,實在微不足道,無法突顯政府保育大嶼山的決心。
大嶼山應是一個讓香港人及下一代可以善用及可持續發展的空間,作為港人調劑身心、欣賞自然,容許各種生活方式並存的公共空間。聯盟建議應:
(1) 擱置東大嶼都會填海計劃及相關研究撥款申請,並盡快公開已完成的研究資料
(2) 盡快完成棕地報告及公開閒置土地數目,以考慮其他土地供應方向
(3) 在北大嶼增加大量人口前,應先考慮原區就業及提供多元工作機會的政策方案
(4) 制定詳細的大嶼山保育策略,並盡快落實有效措施阻止非法傾倒泥頭和林木破壞情況
(圖為大嶼山各地的環境破壞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