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文化灰姑娘的玻璃鞋💎】
社團法人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感恩年末會暨文化議題饗宴
|時間:2019年1月11日(五) 晚上18點
18:00-18:30 報到用餐
18:30-19:00 歡迎 & 學會年度業務報告
19:00-21:00 文化議題饗宴(尋找文化灰姑娘的玻璃鞋)
|主題:社團法人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感恩年末會暨文化議題饗宴
(尋找文化灰姑娘的玻璃鞋💎)
|地點:台北國際藝術村 (台北市北平東路7號)
|報名網址:https://goo.gl/sZRsVy
|臉書活動: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16885662555894
我們邀請各位關心文化事務的青年才俊一同參與,成為神仙教父教母們!
讓我們一起幫助每個躲在小小角落、沒有機會一展舞姿的文化灰姑娘(公子)們,找到屬於他們、代表獨特文化價值的舞鞋~
今年學會會員大會,由青年世代發想的創意主題為「尋找文化灰姑娘的玻璃鞋」。
會中,我們將邀請大家一同集思廣益,如同神仙教母(父)般,一起探尋臺灣社會面對的種種文化政策議題。
大會活動除了讓舊雨新知相識、共聚,互相交流外,在一起集思改變與解決之策略的同時,希望讓如同灰姑娘童話故事中的玻璃鞋,象徵自身獨特性的每個議題面向,都有機會在學會未來為臺灣文化政策發展努力的關注上,閃閃發光,獲得討論!
【藝術市場與博覽會高跟鞋👠】:
全球的藝術盛會發展多元,如各式高跟鞋一樣,穿上它綻放各自魅力,更吸引各界目光與好奇。 回顧2018年上半年藝術市場,Artprice與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合作,提出上半年全球藝術市場指標呈現正向成長。 TEFAF則分析今年有高達89%的畫廊,針對藝博會的未來發展持樂觀態度,更需彼此進一步整合資源,專注帶來高質量博覽會,以及建立客群化關係才能長久推動與經營。然而,密不可分的藝術與文化,臺灣文化部門及各單位仍積極推動它的價值。我們期許透過文化政策制定與制度,輔助及支持藝術市場與博覽會之運作,未來實質地擁有更多國內、外市場機會。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的未來式登山鞋👞】:
如何踏著鐵鞋登上理想聖山,在整體藝文環境財源緊縮的情況下,許多藝文組織與從業人員抱持著熱情在高工時低所得的藝文圈努力著。然而,身在其中的我們,時常需要面對與思考的是,如何在有限資源中創造最大價值?如何透過不同組織或是不同部門間的網絡連結,形成創新合作的型態,與開展多元的發展走向?在這裡我們可以一起思考,在不同的取徑下,藝文團體可以如何登高望遠,爬上理想的聖山。
【文化資產木屐鞋👡】:
在你我生活得周遭,你有發現這些文化資產嗎?他可能被破壞、待發掘、消失,在今晚,或許能藉由你我來找出他們,一探身邊的文化資產,並思考如何保存!
【國際交流芭雷舞鞋】:
今年學會與臺藝大、文化部及國藝會在國際文化政策智庫網絡領域及亞洲藝文中介組織網絡的努力,並邀請國內外藝文組織共同建置ANCI亞洲藝文中介組織網絡,未來將持續建立穩定鏈結關係,邀您共同擘劃藝文中介組織的新界面。
【藝術與社區夾腳拖鞋】:
近幾年我們可以發現,藝術開始從固有的場館走入常民生活,不再只是少數人所擁有的特權。 本次議題主要探討藝術可以如何透過博物館、社區營造以及閒置空間再利用等方式,來走進社區並與地方產生連結,在城市與鄉村中又有何不同的取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父親於郭奕臣10歲時,車禍驟逝,對他有著無與倫比的深切影響。從此,缺席成為他創作的核心。郭奕臣始終在藝術作品中探詢生命的意義,以及存在的本質。同時,創作也協助他釐清、整理自我,逐步接近內在的真實。 郭奕臣認為創作是減法,去除人生那些後來被附加的種種多餘事物,減到不能再減以後,最原初的狀態會自然流露。...
台北國際藝術 博覽會 徵 才 在 蕭逸玫 Hsiao Yi-Me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10.20-23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黎畫廊 展位L07
很幸運地以全新的黑金系列創作 雀屏中選這屆的徵件計畫 台北藝博對我而言就如同藝術界的奧斯卡一樣 能在藝博展出真的覺得人生已經夠了啦(胸無大志?)不曉得往後還有沒有這樣的機會及好運 反正現在藝博亮相 我10/21-23才會在喔 都快來跟我拍打餵食及看展🙌🏻🙌🏻🙌🏻
-
展位:L07
展期:2017.10.20-10.23
地點:世貿一館 台北市信義路五段5號
(每天的開放時間不太一定 11:00-18:00最safe👍)
台北國際藝術 博覽會 徵 才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父親於郭奕臣10歲時,車禍驟逝,對他有著無與倫比的深切影響。從此,缺席成為他創作的核心。郭奕臣始終在藝術作品中探詢生命的意義,以及存在的本質。同時,創作也協助他釐清、整理自我,逐步接近內在的真實。
郭奕臣認為創作是減法,去除人生那些後來被附加的種種多餘事物,減到不能再減以後,最原初的狀態會自然流露。對他來說,缺席才是生命的真實境況。但郭奕臣並不意圖還原、修復,他在乎的是真實的再現,直視人生失落的各種元素。
大學常蹺課去北美館看展的郭奕臣,某日途經中山足球場,恰巧飛機的巨大影子覆蓋住他的影子,忽然有正被陰影入侵的感觸,他將概念轉化為《入侵》,使飛機影子投影於展覽空間,並搭配聲音效果,創造不存在但又存在的奇詭現場。
而《失訊》則是將無線監視器掛在氣球上讓它升空,直至斷訊為止。此作品分有在西門町拍攝的日間版(長7分30秒)、忠孝東路與敦化南路交叉口的夜間版(長36分)。郭奕臣將兩部影片在拍攝地點的電視牆上重現,企圖改變觀眾的城市視點,也突破商業操作既定性。他以為,《失訊》是處理人與城市環境的疏離關係。其日間版急促而冷異,夜間版則是在不斷往上攀升後,最後只剩城市光點的俯瞰,儼然宇宙星圖,哀艷且壯麗。
郭奕臣整理雜物,發現即可拍相機,因而觸動他進行創作《光年》。一整年,他以365台即可拍相機進行拍攝,累積9755張底片,但只打算在他身後才發表這些照片。此外,他也拍攝他進行攝影的相機,包含相機盒子的細部。透過這組創作,彷如跨越無數光年、來到地球人類眼前的星光,那是爆炸後已死的星球,卻仍舊留下璀璨的光芒。郭奕臣藉此重新摸索攝影是此曾在、死亡象徵的種種意涵,並展開關於缺席者更深沉的探究。
《顯影》則是郭奕臣以智慧型手機上的程式,一個能夠連結全球上線監視器的app,進行螢幕畫面擷取,總數近20000張,拍攝3年,再將之輸出,放置於展場地面,觀眾看展需套著鞋套入場,踩踏照片之上。監視器對郭奕臣來說,就像是攝影機的延伸,某些監視器的構圖甚至有美感,而這是一種攝影師並不在場的角度,但又能創造畫面,他仍舊心心念念思考缺席的意義。而相片置放地面,除質疑照片為何非得懸掛的固定作法,也具有從未親臨拍攝現場的象徵。
近年,郭奕臣創立STUPIN藝術家工作室駐村平台,讓世界各地藝術家的人脈與空間資源產生流動,比如他與葡萄牙藝術家交換彼此的工作室,也就能夠更為輕鬆與深入於當地駐村。此計畫的概念是游牧式的行動,其精神是每一位創作者自身即為一座藝術村。郭奕臣認為STUPIN是向內又向外的交流,藝術家從自身工作室退位、讓渡給別人之際,其實正在前往另一陌生之境,如此也就有著更多不同對話發生的可能。而此無疑仍具備郭奕臣長久以來所關注的、缺席與在場的複雜辯證。
小檔案
郭奕臣,藝術家,1979年生於台灣高雄,2007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畢業,主修電子影音藝術,目前居住於台北。參與世界各國聯展、博覽會以及多國駐村經驗豐富,於台北雙年展、新加坡雙年展、雪梨雙年展、首爾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與德國ZKM……等重要美術館皆曾展出。
個展計有《STUPIN.ORG》、《伊通公園》、《曼哈頓計劃》、《Home-Less is More》、《Behind the Shadow》、《光年》、《What a wonderful WARld》、《We are the WARld》、《突變Mutation》等。
《入侵》代表台灣參加2005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並為歷年來參展最年輕的藝術家,並獲台北獎首獎(2005)與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視覺入圍(2008)。2016年出版童書《宇宙掉了一顆牙》。2017年創立STUPIN藝術家工作室駐村平台。
其作品透過不同的媒材型式,創造出一種詩意兼具情境式的獨特語彙。作品的核心關注於環境與內心歸屬感的消逝與飄盪的精神狀態,並透過不存在的狀態去顯現對生命本質的探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luVL7NVf6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