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建成圓環、新生的圓環綠地
還記得月初分享過的台北圓環歷史嗎? ( 回顧傳送門: https://goo.gl/p874XM )
去年6月台北市長室會議決議,朝「拆除台北圓環現有建物、重現圓環地景廣場」方向規劃,並預計在今年8月世大運開幕前完成;昨天,斥資約新台幣1900萬元的建成圓環廣場完成,1943年留存至今的防空蓄水池也以市定古蹟之姿重現大家眼前。
70多年歷史的防空蓄水池,經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決議,在拆除台北圓環建物過程中完整保留,施工期間為了避免擾民,圓環外牆的玻璃帷幕不使用敲碎的方式處理,而是一片片地拆除,透過照片可以看到去年底到昨天啟用時的建築變化,這也是文資保留與市容兼具的另一種表現。
謝謝網友彭靖芳分享她拍攝的建成圓環照片,紀錄了去年底至今日,建成圓環遺址地景的演變。
左上:2016/12/04 建成圓環建物開始拆除
右上:2016/12/18
左下:2016/12/26
右下:2017/07/20 建成圓環地景廣場啟用
這裡曾經是台北著名的美食攤商市集「建成圓環」(因此地舊名建成町而得名,俗稱圓環夜市),坐落在台北市重慶北路一段與南京西路的交叉路口中心,為大稻埕鬧區附近四條道路交會的環狀區域,面積達1,732平方公尺。
最早的建成圓環成形於1908年,本為一圓形小型公園,中心為空地,周圍遍栽七里香,榕樹等。淡水線鐵路開通之後,該地成為大稻埕腹地,攤販聚集。此地在日治時期為臺北市最著名的小吃集據點,雖曾於1943年台北大空襲期間,變成防空蓄水池,不過在1945年日治時期結束之後,恢復了往日的市集容貌。
1980年代以前,建成圓環一直都是台北市的重要地標之一,但隨著臺北鬧區東移,多為違章攤販組成的建成圓環漸趨沒落。1993年及1999年,圓環兩度發生大火,這期間圓環荒廢達十年之久,直至2002年,在馬英九市長任內,由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耗資兩億元新建的「建成圓環美食館」,於2003年10月以美食小吃街型態重新開幕。重新開幕後的建成圓環,因原本圓環內知名店家均已自立門戶,沒有進駐,故造成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不但二樓無法利用,原本進駐於一樓的20攤攤位,僅存6攤,並嚴重虧損。在各方考量之下,2006年7月,建成圓環正式歇業。
2008年,台北市政府宣布建成圓環內部將重新規劃並更名為「台北圓環」,於2009年6月22日重新開幕,但因向北市府承租的華旭公司和實際負責經營的流水席公司,在租金認知出現歧異,二房東華旭公司主張圓環新增頂棚工程費應由承租的流水席公司承擔,因而片面將租金由每月新台幣25萬調高至50餘萬,雙方因此步上法院,導致於2011年5月1日再度熄燈歇業。
2012年4月9日,「台北圓環」由余湘及聯廣集團主導重新開幕。3年後,2015年4月15日,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台北圓環」在2016年7月委外合約到期後便不再續約,改由台北市政府接管,且有可能拆除;之後更在2016年6月宣布,將朝「拆除台北圓環現有建物、重現圓環地景廣場」方向規劃,並指示市場處籌措經費拆除、公園處編列106年度預算負責拆除後的規劃,預計在2017年8月世大運開幕前完成。
台北建成圓環大事記:
在清代漢人開墾前,建成區一帶是一大片的低窪沼澤地,清代才開始有了人煙。
1894年,圓環已具雛型,位在四條道路交會的空地。後來劉銘傳興建台北至淡水的鐵路,才逐漸繁榮起來。
1908年,日本人執行「市區改正」計劃,在道路交會的空地上畫了個大圈
圈,沿著圓圈外緣栽種七里香,中央種上榕樹,形成了供大家聊天、納涼的「圓公園」,圓環從此誕生。
1920年,日本人取「建設成功」之意,將當地命名為建成町。
1921年,圓環終於成為一合法的夜市,營業時間從傍晚至午夜。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在夜間不准點燈的禁令下,圓環的生意大受打擊。
1943年,美軍轟炸台灣,日本當局下令禁止圓環夜市活動,並將圓環的土地給翻了起來,中央挖個大蓄水池,用以防空救火,四周修築一圈圈的防空壕。圓環店家曾一度為躲避空襲遷到圓環東方的日新國小對面,因場地擺設關係,改稱「四角環」,俗稱「角公園」。
1945年,二戰結束,台灣光復後,防空壕被拆除,蓄水池填平,攤販又開始集中在此做生意。
1949年,國民政府來台後,圓環附近的建築一幢接一幢蓋,攤販活動的範圍與其並進,迅速蔓延,擴張到現在的寧夏路與重慶北路一帶,圓環的盛況自此而起。
1953年,在此聚集的流動攤販,先是用公園的樹當支柱,搭起有蓋的竹棚,後來索性把樹木砍掉,公園慢慢變成市場。
1954年,各攤販共同募資,從原來夜市形態的攤販聚落變成有建屋的規模。圓環、南京西路、保安街、歸綏街等逐漸形成圓環商圈。
1960年,圓環至此達全盛期,各地攤商進駐,高達97攤。各地江湖好漢都來此賣祖傳秘藥,整個重慶北路及南京西路地區一直到後車站,入夜後便是遊人如織,燈火如晝,彷若一座不夜城,加上重慶露店的商店街,使得圓環商圈成為當時台北最大的夜市,與艋舺龍山寺夜市齊名,而有「北有圓環,南有龍山寺」的說法。
1973年,為拓寬重慶北路,拆除了重慶露店,導致夜市光芒逐漸幽暗,圓環成了「孤島」,市民的共同情感及回憶正慢慢逝去。
1980年,電視普及、錄影帶風行,促使圓環一帶戲院、劇院相繼倒閉關門,使圓環生機再受創傷。
1993年,國聲戲院拆除電影布幕時,火星不慎飄到圓環屋頂,引發大火。
1997年,市府提出了「建成圓環再生方案」,捷運淡水線地下段民權西路站至中山站通車營運。因捷運並沒有設圓環站,致圓環商機未蒙捷運之利。
1999年,寶月號炸魚起火,引發二次祝融,燒掉了圓環最後的商機。
2000年,台北捷運地下街正式開幕,建成圓環做成拆除決議。
2001年3月29日,舊圓環正式拆除;4月,簡易公園完工。
2002年4月,新建圓環的工程進行時,意外挖出二次大戰時期的地下蓄水池,被列為二級古蹟保留下來。
2003年10月,市府為呼應市民對圓環的美食記憶,由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耗資兩億元新建的「建成圓環美食館」,以美食小吃街型態重新開幕,不過其位置已與舊圓環不同,而是縮小範圍並南移,且圓環南側的道路被封閉為人行道,自此「圓環」名存實亡,重慶北路與南京西路交會處已成十字路口。
開幕後不久,因玻璃帷幕設計不良, 造成圓環內商家生意持續下滑,而原本圓環內知名店家均已在外自立門戶,沒有進駐,故造成一直虧損, 不但二樓無法利用,原本進駐於一樓的20個攤位,最後僅存6攤。
2006年7月,建成圓環美食館終告歇業。
2008年,台北市政府(郝龍斌任市長)宣布建成圓環內部將重新規劃並更名為「台北圓環」。
2009年6月22日,新圓環以「台北圓環」為名,兼顧管狀建築體設計和圓環美食歷史意涵,用「進入老台北的新大門」做為重新開張的定位,冀望台北圓環能成為國際化和經典化的觀光地標。但因向北市府承租的華旭公司和實際負責經營的流水席公司,在租金認知出現歧異,二房東華旭公司主張圓環新增頂棚工程費應由承租的流水席公司承擔,因而片面將租金由每月新台幣25萬調高至50餘萬,雙方因此步上法院,導致台北圓環最後在2011年5月1日又一次熄燈歇業。
2012年4月9日,台北圓環再度重新開幕,由有「媒體教母」之稱的聯廣傳播集團董事長余湘接手掌舵。新的建成圓環,以最初始的圓環「公園」、及「美食」為概念出發,以「水綠圓環」、「火紅國宴」延續大家對圓環的傳統美食記憶,台北市長郝龍斌表示:「圓環是老台北人共同的記憶,儘管過去經營團隊與建築並不是很契合,不過這次重新出發,絕對可以讓圓環風華再現,讓圓環成為台北市樂活、美食的休閒場所。」
2014年12月,台北圓環因為裡頭開設夜店而引發多方討論。
2015年4月15日,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台北圓環」在2016年7月委外合約到期後便不再續約,改由台北市政府接管,且有可能拆除。
2016年6月,台北市長室會議決議,朝「拆除台北圓環現有建物、重現圓環地景廣場」方向規劃,並指示市場處籌措經費拆除、公園處編列106年度預算負責拆除後的規劃,預計在2017年8月世大運開幕前完成。
2016年11月24日,台北圓環建物啟動拆除工程。建物裡頭有一處自1943年留存至今的防空蓄水池,經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決議,將在拆除台北圓環建物過程中完整保留,之後會在新闢的地景廣場裡完整重現。
施工期間為了避免擾民,圓環外牆的玻璃帷幕將不會用敲碎的方式處理,而是將之一片一片地拆除;依照市府規劃,11月24日起至11月底,僅先架設施工圍籬與工程告示牌,12月1日才會開始拆除建物主體,而且會先將建物周邊的玻璃帷幕拆卸後,才進一步拆除內部之RC結構,且僅對地上樓層動工,位於地下層的防空蓄水池將以保護板覆蓋之。
台北市政府在2017年2月20日前將建成圓環建物完全拆除後,斥資約新台幣1900萬元把這裡打造為「建成圓環廣場」,讓圓環裡的市定古蹟「防空蓄水池」重現世人眼前,於2017年7月20日正式啟用。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Meck大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攤位名:老攤肉粥 電話:無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231號(北市大同區寧夏路口與民生路口) 營業時間:am04:00 - am11:00 古蹟名稱:建成圓環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一段與南京西路的交叉路口 歷史: 日治時期(1895~1945) 圓環歷史最早可溯及1899年日本臺灣總督府提出...
台北圓環歷史 在 舊文化復新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躲不了拆除的建成圓環:從日治時期回顧台北圓環歷史
重慶北路一段和南京西路交叉口的台北圓環,近7、8年來不斷重新開張還是於2016年底遭到拆除。圓環攤商的興起要從1935年說起,當時作為地震避難場所的圓公園,陸續有攤販在樹下聚集;1938年台北行商組合圓環夜市場成立,讓圓環攤販的聚集有了合法規範,二戰末期圓環周遭的二層樓房因疎開而拆除,這些空間逐漸被回來營業的攤販佔據,當時除了圓環內有攤商,鄰近路段及後來大中華戲院的空地都有,形成一個四角形狀,也因此被稱為四角環。
1961年四角環周邊的81間違章建築拆除,政府安排攤販遷至中華商場營業,周遭道路也跟著都市規劃拓寬闢建,經過整頓後最盛時期的四角環僅剩下路中央的圓環了,1993年與1999年的兩次失火讓圓環逐漸沒落;2003年新建的建成圓環美食館重新開張,但空間設計不良、沒有足夠的攤商進駐,最後又於2006年熄燈,中間十年營運上問題頻繁,最後2016年委外合約結束,台北市政府接管並於年底進行拆除工程,台北圓環昔日的熱鬧只留下1943年啟用的防空蓄水池,作為這段圓環史的痕跡。
✨WTFmedia給你渴望的質感生活
台北圓環歷史 在 Meck大叔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攤位名:老攤肉粥
電話:無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231號(北市大同區寧夏路口與民生路口)
營業時間:am04:00 - am11:00
古蹟名稱:建成圓環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一段與南京西路的交叉路口
歷史:
日治時期(1895~1945)
圓環歷史最早可溯及1899年日本臺灣總督府提出「市區改正」計畫,於重慶北路、南京西路、寧夏路與天水路等四條路所匯集的空地上畫了圓圈,周栽七里香,中間種榕樹及設座椅,成為民眾休憩的「圓公園」。圓環成形於1908年,本為一圓形小型公園, 淡水線鐵路開通之後,該地成為大稻埕腹地,攤販聚集。
日治時期為臺北市最重要小吃夜市的圓環,曾於1943年台北大空襲期間,變成了防空蓄水池。
小吃鼎立時期(1945~1980年代)
1945年日治時期結束之後,圓環恢復了小吃容貌。1980年代之前,台北圓環都一直為台北重要地標之一。然而,隨著臺北鬧區東移,多為違章攤販組成的台北圓環漸趨沒落。早期圓環因各式各樣的庶民小吃、平民化的價格,逐漸成為市民們的城市記憶、典型台北市的「味覺地標」;但就市政當局而言,建成圓環並非官方心中的模範地標,而是違章攤販群集的地方,是城市破敗、落後的象徵。
完全荒廢時期(1993~2002)
1993年及1999年因為圓環兩度大火,導致圓環荒廢有近十年之久。
美食館時期(2003~2016)
2002年在時任台北市長馬英九推動下, 由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耗資兩億元新建的「建成圓環美食館」,以美食小吃街型態於2003年10月重新開幕。開幕後不久,因玻璃帷幕設計不良, 造成圓環內商家生意持續下滑,而原本圓環內知名店家均已在外自立門戶、沒有進駐,故造成一直虧損, 不但二樓無法利用,原本進駐於一樓的20攤攤位僅存6攤,以致在2006年7月正式熄燈。
2008年,臺北市長郝龍斌宣布建成圓環內部將重新規劃並更名為「台北圓環」,於2009年6月22日重新開幕。 但因向北市府承租的華旭公司和實際負責經營的流水席公司在租金認知出現歧異,二房東華旭公司主張圓環新增頂棚工程費應由承租的流水席公司承擔,因而片面將租金由每月新台幣25萬調高至50餘萬,雙方因此步上法院,導致於2011年5月1日再度熄燈歇業。2012年4月9日由余湘及聯廣集團主導重新開幕。2014年12月中,圓環內因為開設夜店引發討論;2015年4月15日,台北市柯文哲表示2016年7月委外合約到期後不再續約,改由台北市政府接管。
圓環廣場時期(2017~)
2016年7月,委外合約到期後由台北市政府接管,同年11月21日臺北市市場處取得建成圓環建物拆除工程執照,11月24日開始拆除工程,僅保留1943年啟用的防空蓄水池。2017年7月20日,圓環廣場落成,廣場內有市定古蹟大稻埕圓環防空蓄水池、地崁燈、噴泉廣場等,提供民眾休憩的另一片綠地。
#Meck大叔#老攤肉粥#建成圓環
台北圓環歷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台北慢步」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水瓶子 (簡肇成)
內容簡介:
從城北到城南,從老街到書街,串連不同巷弄組成10條不同主題的路線,慢步走出台北不同的歷史與人文肌理。
「不同的角度,慢慢的藉由步行省思,參訪大大小小的景點,串連出不同主題的散步路線,正是以台灣為主體的思考模式,將多元文化納入日常生活之中,逐漸收納融合成台灣文化的一部分。……只要每一個人都規劃出一條散步路線,這樣累積起來的文化厚度,就足以媲美世界各國。」
城市漫遊者水瓶子,經過七年經營「青田七六」、擔任城市導覽解說的歷練,更走覽國內外城市感受不同的文化精髓,淬煉出更成熟的視角,此時寫《台北慢步》,已不再只是熱鬧的人文景點介紹,而是在各個不同巷弄、不同主題的串連中,試圖找出歷史、文化的連結,進而讓城市散步成為文化講堂,培養城市人的文化厚度。
為了讓這些路線的串連更加清晰,也特別請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美術學部畢業、《在台灣尋找Y字路》的作者栖來光繪製慢步地圖。
第1條路線 北門到南門:政權、商業、現代化與拓荒探險的中軸線
第2條路線 城南軸線巡禮:從育苗、商品展覽館、教育會館到劇場表演
第3條路線 東門外的白恐之路:從有形的刑務所到無形的居家監控
第4條路線 城南散步:與文學家們一起閒晃在河邊巷弄及水圳道間
第5條路線 書街巡禮:從牯嶺街、光華商場、國際學舍到溫羅汀
第6條路線 水道之路:慢步於瑠公圳與霧裡薜圳之間
第7條路線 走在米道上:看盡都市變遷的齊東老街
第8條路線 新文化運動之路:建成圓環周邊
第9條路線 大龍峒陳維英的伊甸園:從太古巢到四十四坎
第10條路線 老街老店老市場:艋舺多元文化行腳
作者簡介:水瓶子
喜歡在無盡的深夜面對電腦螢幕,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拜訪、書寫百大城市的容顏。喜歡逛美術館,對一張畫作背後的故事濃厚的求知慾望,甚於八卦雜誌的感知能力。更喜歡沉溺於咖啡的香氣與口感中,享受各咖啡館的獨特印象。著有《台北咖啡印象》、《台北小散步》等書。
部落格。【水瓶子的城市旅行】trip.writers.idv.tw
台北圓環歷史 在 兔子先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1995我生在北港,感謝北港將我扶養長大
離開家鄉,獨自一人來到台北五年
但不曾忘記我的故鄉——北港
這首歌獻給我的家鄉
也獻給和我一樣在外地打拼的異鄉遊子
如果我們有緣,讓你聽到這首歌
聽完後,回家一趟吧!
🎧 線上串流聆聽
→ http://hyperurl.co/83ivs0
-
・音樂 製作 Credit・
音樂製作人:陳信宇/Crow Yan/慕愉婷 Hana Mu
作詞:陳信宇
作曲:陳信宇
編曲:陳信宇/Crow Yan/Wave Chien
錄音:Wave Chien
混音:Wave Chien
-
・MV 製作 Credit・
導演:王司亞
副導:陳嘉寶
攝影:王司亞
製片:王司亞
剪接/動畫/調光:王司亞
插畫設計:陳嘉寶/小熱狗
-
特別感謝
北港朝天宮
北港武德宮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兔子先生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rabbit0322/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r_rabbit0322/
-
歌詞:
我在北港生 要在北港死
我是媽祖的子 保庇平安順遂
我是北港人 做人有正氣
阿嬤的道理 毋通放袂記
阿爸認真打拼 阿母賢慧煮食
我的一切 攏是父母給我
我不要啥 只要恁過的快活
等我成功 返來光榮陳家
猴頭鼠耳 阿斯芭樂
看我風光 你目孔赤
叫你做人老實 你是講都毋聽
現在我開米漿 你替我開車
三月十九辦桌 誰先來先食
財神爺廟 蓋在我家旁邊
講到藝閣 很多電子花車
媽祖 虎爺 攏嘛經過我家樓下
兄弟姐妹 鬥陣熱鬧逛街
朝天宮前 還有卡拉OK
炮仔煙火 已經準備好勢
北港變做不夜城
就是阮的工作
我在北港生 要在北港死
我是媽祖的子 保庇平安順遂
我是北港人 做人有正氣
阿嬤欸道理 毋通放袂記
自細漢 食鴨肉飯食甲大
起床 買早餐阮都無再拖
現在 公園邊 還有火雞肉飯
加顆 魯蛋 再配一碗雞腳湯
麵線糊 就要配油飯
煎盤粿 上面還有加米腸
說到晚上
圓環 巷子內
滷肉 排骨 在地 食阿攏嘛袂隨便
歡迎你來我的家鄉
我就在這裡長大
不管來自哪理
攏是停車袂錢 拜拜ㄧ百
現在我在外面打拼 為了我的母親
腦袋浮現小時候 你對我的苦心
做事做到三更半瞑 累到哈欠
阮北港人 從來攏袂怨嘆 嘛袂放棄
細漢欸夢 就是給父母過好日子
阿爸阿母 毋免操煩 我馬上回去
我在北港生 要在北港死
我是媽祖的子 保庇平安順遂
我是北港人 做人有正氣
阿嬤的道理 毋通放袂記
我在北港生 要在北港死
我是媽祖的子 保庇平安順遂
我是北港人 做人有正氣
歷史的教訓 攏底我的心 阿
台北圓環歷史 在 不如拆掉建公園!回顧台北建成圓環歷史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回顧台北建成圓環歷史- The News Lens. More like this ... 回顧台北建成圓環歷史. 我們是一群對於現今媒體不滿又想要做出一些改變的人。有一直在媒體產業的編輯,有 ... ... <看更多>
台北圓環歷史 在 張哲生- 1964年,台北市「建成圓環」全盛期的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建成圓環成形於1908年,本為一圓形小型公園,中心為空地,周圍遍栽七里香,榕樹等。淡水線鐵路開通之後,該地成為大稻埕腹地,攤販聚集。此地在日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