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今新增206例本土病例,過半數與萬華地緣有關;雙北、宜蘭國三、高三生明起停課,萬華地區4所小學停課一週;全台醫院門診降載,加強醫護人員健康監測,專家:增設社區篩檢站、隔離旅館收治確診者,做好分流】
繼昨(15)日台灣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新增180例本土案例之後,疫情依舊延燒中。今(16)日再新增206例為本土案例,多數集中在萬華茶藝館相關共105例、具萬華活動史者有44例、獅子會5例、宜蘭遊藝場3例、南部進香團1例,剩餘48例疫調中。
台北、新北、宜蘭今也同時宣布國三(九年一貫制的國九生)、高三學生明起停課到畢業典禮前,鄰近萬華警戒區之老松國小、龍山國小、雙園國小及螢橋國小等4校,自5月17日起至5月23日止,停課一週。
另外疫情也影響各行業與民生,雙北地區雖未封城,但原本週末熱鬧的台北街頭宛如空城,疫情指揮中心則公布企業營運指引,要求落實個人、工作場所的衛生管理,並執行分艙分流。
■新增206例本土案例,最早發病日追溯到4月6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這些本土案例為90男、116女,年齡介在4歲多到80多歲,發病日/採檢日介於4月6日到5月15日,分布縣市為新北市97例最多、台北市89例、彰化縣9例、宜蘭、新竹各3例、桃園、基隆各2例,台中1例。
其中有一例4月6日就發病,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該案4月6日就出現症狀,但他並非萬華人,而是4月30日、5月10日前往過萬華地區,13日收到細胞簡訊通知,14日採檢、今確診。
今日上午也傳出一名中華郵政員工確診,莊人祥說明,該案是檔案室人員,上班不會接觸到民眾。因為驗出快篩陽性,但還沒有PCR確診,已收治在集中檢疫所。
■ 確診人數增加,救護車、醫院病床調度需時間,呼籲民眾先在家等候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兩天雙北的確診者迅速增加,救護車需要調度、縣市衛生局也得盤點,調度醫院床位,才能派車去接個案。目前先調度集中檢疫所,讓確診者先入住,等應變醫院啟動後,就能有更多床位。
陳時中表示,這幾天本土確診者增多,也整理出確診者、接觸者在等待就醫時需注意的事項,希望民眾提高警覺,確診者也應主動告知自己的密切接觸者,才能在第一時間減少更多接觸。(注意事項請見圖4、5)
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也證實,目前雙北的病床數較為吃緊,他表示,由於醫療量能、資源都有限,為了因應這一波疫情,會優先讓有症狀者就醫。而目前全國負壓隔離病床共658床、空床數為297床。台北市最為吃緊只剩51床。全國172家專責醫院病房共有2,400床,目前開設了1,625床,還有空床數1,165床,雙北部分則剩下209床。
石崇良表示,一方面會啟動專責醫院收治確診個案,同時指揮中心也會協調,除北市和平醫院外,再增加一家專責醫院作為收治醫院。而住院10天以上、沒有積極需要治療者(輕症、無症狀者),將分流到集中檢疫所,確保醫療量得以提供給重症患者。
■防疫因應:指揮中心授權地方政府公布足跡、頒布新企業營運指引、推動大眾運輸電子票證實名制
為了因應疫情快速升溫,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授權地方政府公布確診者足跡,陳時中表示,現在每日確診個案多,昨日在與地方政府開會時討論,認為目前指揮中心公布個案足跡速度較慢,因此指揮中心今發布足跡公布原則,授權地方政府可公布年齡、性別、居住地、接觸者類型、是否搭乘大眾運輸、個案前往的開放場所等足跡,若無採實聯制也應公開。
此外,今日也頒布新的企業營運指引,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表示,所有企業要落實個人、工作場所的衛生管理,包括以下6點:
1.執行員工健康監測,若有員工身體不適,應該即時通報、追蹤處理。希望企業給予寬鬆的請假條件,讓員工在家休息。
2.彈性調整人力,啟動異地辦公、在家上班機制。
3.辦公室的空間要讓員工保持適當距離,員工、客戶與其他合作夥伴的工作區域要明確區分。
4.員工餐廳須保持桌與桌距離1.5公尺,或設有隔板,無法落實則外帶。
5.取消或延後與工作相關的集會、活動,或採其他替代方案,例如視訊開會,員工也不得參加集會。
6.員工若有小孩,當幼兒托育或學校暫停上課時,希望企業提供彈性請假。
石崇良表示,所有企業應該落實相關指引,萬一企業出現確診個案,更應強化環境清潔消毒,內部落實分艙分流。
另外,為了加強實名制,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表示,目前有3種電子票證,包含一卡通、悠遊卡、icash都有記名功能,但目前只有3成多有記名,他也提供QR Code連結(請見圖6),希望民眾可以多登記記名票證,萬一需要疫調時,就能了解搭乘大眾運輸的狀況。
■雙北、宜蘭國九、高三學生即日起停課,萬華地區4所國小停課一週
台北市、新北市今日分別確診89例、97例,其中台北市萬華區就有58例,雙北成為疫情重災區。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召開記者會宣布,雙北的國三(九年一貫制的國九生)、高三學生明(17)日起停課,改採自主學習或遠端上課。柯文哲指出,國三學生昨天今天有會考,彼此有混流;高三學生現在正在準備指考,以準備考試為主,也不用去學校上課。他呼籲學生留在家中,「沒事不要外出,不要像聯考完到處玩。」
宜蘭縣長林姿妙在傍晚時宣布跟進雙北,明(17)日起至28日,全面暫停縣內所有公祭儀式、縣府下週起擴大彈性上下班、國三及高三學生下週起可以不到校上課。
台北市教育局傍晚時也進一步宣布,萬華鄰近地區的老松國小、龍山國小、雙園國小及螢橋國小等4校,5月17日至23日停課一週,要學生在家自主學習。
■全台醫院醫療降載,台大醫院建議非必要門診、疫苗接種延後
針對醫療部分,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現在全國面臨每日大量COVID-19確診病患,為了能維持醫療量能,今日頒布4大應變措施:
1.門診營運降載:延後非急迫的醫療服務。張上淳說,包括穩定的病人可以透過遠距看診追蹤;非急迫性手術、檢查,一般性的醫美、健檢、物理、職能治療也先暫停提供或延期。
2.加強社區通報採檢:目前在醫院急診外面,都有設置戶外篩檢站,現在也希望醫院針對要住院的病人,也應盡可能採檢後再入院;若有肺炎、發燒的病患,也建議再採檢一次確認是否有病毒帶原。
3.暫停國際醫療:除非特殊狀況,國際的醫療將全部暫停。
4.加強醫院員工健康監測:張上淳說,醫院在這段期間必須加強員工健康監測,有疑似症狀需即刻採檢;在高風險第一線照顧病患的醫護人員,如急診、加護病房及專責病房等,需定期5到7天採深喉唾液檢查一次。
疫苗接種率近日飆高,台大醫院自費接種疫苗者也都滿約,台大醫院今日發出公告,指為保障就醫民眾自身安全以及維持醫院量能,停止(延後)非緊急住院、手術/門診手術、檢查、治療、健康檢查(包含台北市老人健檢)等服務,呼籲已預約5月17日~5月28日之門診民眾「強烈建議延後就醫」,另針對已預約接種自費COVID-19疫苗之民眾,「強烈建議延後來院接種」。
台大醫院副院長、發言人王亭貴表示,目前鼓勵輕症患者能不要就盡量不要到醫院,但若有緊急醫療需求仍可前往就醫,且希望讓能出院的病人出院,盡量空出整層樓的病床,台大醫院目前安排原本3人1間的病室,轉為2人1間。
其他醫院也同時進行降載。衛福部雙和醫院公告,身為新北市防疫隔離醫院,為了儲備重度醫療能量,即日起全線暫停民眾接駁車服務,同時暫停全院各項非緊急處置服務,並將開始執行病床挪移及減收輕症病人,但若有慢性處方箋者,還是能夠前來領藥。
新北市板橋區的亞東醫院也公告,停止或延後非必要緊急住院、手術及醫療,自明(17)日起,暫緩現場掛號服務,一律採網路、電話掛號;暫緩5月31日後公費疫苗預約;暫停全線接駁車服務、關閉捷運通道,並開放院外(南棟大門)慢箋領藥。
■北市新增第5個快篩站,昨日陽性率仍接近10%
目前台北市共有4個快篩站:中興醫院、剝皮寮、和平醫院和西園醫院(民間,無快篩,僅有PCR核酸檢測),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今日已成立5個篩檢站,位在艋舺大道跟西園路路口的青草廣場(仁濟醫院舊址),由三軍總醫院來協助設立。快篩站現在都採現場領號碼牌制度,若人數過多,會提前發放隔天的號碼牌。
「所有快篩陽性都會收治,不會回到社區,」黃珊珊指出,昨(15)日北市3個站的快篩站共篩檢 636人(中興醫院407人、剝皮寮122人、和平醫院107人)。但即使快篩呈現陽性,仍要等到PCR檢測後才能確定是否確診。目前先將快篩陽性民眾送到劍潭的安心檢疫所留置觀察,等專責醫院病房開出後,才轉移到醫院去。
北市快篩站是否量能不足?黃珊珊指出,快篩站設立不容易,一個快篩站需要10~15名現場人力(2~3名醫生、2~4名護理師、6位行政人員,還要2名檢驗師以及現場指揮官)。以北市聯合醫院人力,在3站點目前已是最大量能,若還需增設,就需要其他醫院的幫忙。所幸目前已有醫師公會等團體表達協助意願,後續會把其他支援人力納入,看是要增加新站點、或是提升現有醫院檢測量能。
此外,黃珊珊也表示,台北市萬華共有110名街友,都由社會局全程監控中,每日量測2次體溫,和部分輔導快篩,「公園裡面沒戴口罩的人可能都是附近民眾,街友的疫情控制反而算是穩定。」
張上淳表示,台北市的快篩站都採同步進行抗原快篩與病毒核酸PCR,快篩很快就能看到結果,陽性的話就不會讓病人回到社區,台北市政府會將這些病人收治在專門的檢疫旅館暫留,也可送到集中檢疫所,若最終PCR陽性,再轉送醫院。羅一鈞則指出,昨日萬華地區快篩站有119人驗出快篩陽性,陽性率維持在10%左右。
■各縣市政府將研議廣設篩檢站,人力與試劑效果仍是挑戰
陳時中表示,針對急診塞爆、醫護人力不足的狀況,明天上午將會找各醫學公會、學會、協會討論,希望找出最好的方法來因應,同時,也會討論除了雙北之外,接下來各縣市也都會廣設篩檢站,也將針對此方案的人力問題進行協調。
《報導者》清點國內廠商,目前有5家廠商的快篩抗原試劑拿到食藥署核准,總量至少有數百萬劑,數量充足。廣設篩檢站會遇到的困難,除了人力調配之外,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說,各家廠商的快篩靈敏度跟特異度,現在仍無法得知。
她表示,抗原快篩的敏感度、特異度都不及病毒核酸PCR,敏感度比PCR少10倍到1,000倍不等,一般只能驗出Ct值較低,也就是病毒量較高的病患,但檢驗速度也較快。在社區流行的階段,抗原快篩可以用來做第一波的篩檢方式,快速找到病患,再用PCR確診是否有偽陽性的個案。
由於國內之前幾乎沒有陽性個案,這5家廠商當初的試驗,僅需要做5個個案就能申請緊急授權,因此實際上到底敏感度與特異度如何,還無法知道,也無法確認使用哪一家的效果較好、也不知道混用會不會造成很多偽陰性。施信如說,現在這一波大量的快篩,同時也有做PCR檢測,應可累積大量的數據,比對出快篩的效果;現在也可以同步進行採取不同的快篩試劑,來了解哪一種試劑的效果最好,之後才能進行廣篩。
■醫院急診採檢量也暴增,一線醫師、專家籲分流,輕症、無症狀者可前往專責隔離場所
這兩天本土案例暴增,出現大量想篩檢的民眾,除了北市的快篩站以外,各醫院急診也出現人潮,造成醫療院所的負擔。
部立桃園醫院災難醫學科主任、急診部主治醫師蕭雅文說,目前急診一天的病患有7成都是來採檢,昨天就有至少6、70人來採檢。醫院目前的做法,是在院外設立檢傷站,再將被匡列來醫院採檢者,以及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者但未有接觸史者,或單純來急診就醫的病人分類分流。但因人數太多,也擠壓了急診原來的看診狀況與資源。
新光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侯勝文說,這波疫情之前,新光醫院一天約採檢3~5人,這兩天每天就有30~40人來採檢,但「急診與採檢站是兩種思維,急診是看診為主,多數醫院急診對病患仍要做完整的生命徵象測量、問診、確認是否需要篩檢、開藥,最終結帳,每一個程序都需要協調,也導致醫院一小時至多只能採檢5人,新光醫院也已即刻進行調整,讓單純來採檢者、與有醫療需求者快速分流。」
蕭雅文跟侯勝文都認為,應該將目前輕症、無症狀,單純來急診篩檢的病患分流,不會所有人都一起排隊等待檢傷,讓病患滯留在急診的時間過長,甚至讓真正需要急診醫療的民眾耽誤就醫。
台灣急診醫學會也在昨日發出聲明,希望疫情警戒三級地區,可以廣設社區篩檢站,請基層醫師協助篩檢;先篩檢陽性的個案,若無症狀或輕症,則送往專責隔離場所;主管機關應儘速規範快篩的適應症,提供社區、各大醫院使用快篩。
台灣急診醫學會感染管制委員會主任委員陳世英說,目前急診採檢量太大,會影響到需要緊急救治的病患。政府應有不同於過去的思維,例如,再多開設社區的篩檢站,可以快篩為主,最多加設一台X光機,確認是否有肺部問題。人力部分也不必擔心,基層醫院、診所醫師都能加入協助。
目前的政策擬朝向若採檢確診,必須醫院就地收治病患,10天後無需積極治療,則轉往集中檢疫所,但這麼做會讓民眾多跑到大醫院採檢,若10天後確定為輕症,也需要多一層轉送負擔,醫院仍要多收治這些輕症病人,耗用大量的醫療資源。
陳世英說,為了減少醫療負荷,建議政府可以思考「隔離旅館」、「隔離場所」,意即把已經確診,但輕症、無症狀的病患,直接送往只收治確診者的旅館觀察。「現在也有許多科技可以輔助健康監測,如生命徵象、血壓,醫護可以隨時監測。假設不幸有10%的人病況惡化,也能即刻得知並轉送醫院,將減輕很多醫院的負擔。」
但隔離旅館是過去從未有過的設計,陳世英說,民眾也可能會有疑慮,政府也可能有其他考量。現在的狀況希望不用走到這一步,但若確診人數再增加,多數醫院病房被徵召成專責病房,會嚴重影響常規、緊急醫療,隔離旅館就有設立的必要。(文/陳潔、林雨佑、嚴文廷;圖表/柯皓翔、黃禹禛、指揮中心提供;攝影/楊子磊、鄭宇辰)
#延伸閱讀
【清院不封院、防疫更細緻,從SARS到COVID-19,和平醫院為何仍是台灣疫情關鍵槓桿?】https://bit.ly/3uQGgC8
【PCR檢測到底是什麼?它的原理為何?】https://bit.ly/30ugPtx
【肺炎疫情關鍵問答|科學解惑:10個「為什麼」,看懂COVID-19病毒特性與防疫策略】https://bit.ly/2WDiECP
#報導者 #COVID19 #確診 #本土案例 #停課 #快篩 #篩檢站 #核酸檢測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流體太極:長壽又健康的真髓:身‧心‧靈‧魂 調和」介紹 訪問作者:周東寬(醫學博士) 內容簡介: 片面追求肉體的健康並非真健康 心理的活動會作用於全身細胞 心底湧現希望,能鼓舞自癒力和免疫力 「流體太極」與「蟑螂體操」為健康打基礎 隨著醫學進步,現代人越...
台北市老人 健 檢 醫院 在 林珍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北市老人健檢開辦囉 👵🏻👨🏼🦳
110年3月3日 (三) 07:00am
開放一般65歲以上長者取號及現場登記✅
🌐 #網路取號
👉🏼 https://aged.health.gov.tw/Home/End
開放時段:3月3~10日 早上7點起至晚上7點止
(或特約醫事機構額滿為止)
📍#現場登記
開放時段:年3月3日(三)早上7點開始至額滿為止。
⚠️ #今年只有以下8間醫院開放現場登記
✔️博仁綜合醫院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
✔️西園醫院
✔️仁濟醫院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
✔️三軍總醫院
✔️康寧醫院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提醒大家:
務必取得 #特約醫事機構登記資格之號碼牌
遵守登記預約健康檢查日期喔!
如未符受檢資格或未依照醫事機構規定辦理登記,特約醫事機構有權利保留或取消長者之登記資格喔!
臺北市衛生局 老人健檢
免費諮詢專線☎️ 0800-031-889
新聞稿👉🏼 https://reurl.cc/v5adoo
台北市老人 健 檢 醫院 在 台北市議員秦慧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北市老人健檢服務量低,不到10%,一年的名額一天即額滿
秦慧珠議員要求儘速改善
臺北市政府從62年開始推動老人健康檢查,以公費提供老人免費健康檢查,近五年來共編列了3億1367萬多元、提供20萬6638名老人在健保成人健檢外,增加胸腔X光、心電圖、腹部超音波及尿液血液等更詳細的檢查,此看似良善美意的政策,台北市議員秦慧珠卻發現,行政區域的健檢資源差異大,有三區僅一家醫院,而老人健檢名額過低,平均涵蓋率僅9.37%,不到一成老人可享用此資源,造成開放申請後老人們急著搶名額,今年超過六成的醫院在開放當天即額滿,而以老人健檢系統94年建置至今,推估在今年設籍的464997位老人中,有312154名老人從未參加過台北市老人健檢,秦慧珠議員認為老人免費健檢服務為德不卒,要求衛生局儘速改善。
秦慧珠議員表示, 104年至今台北市每年編列超過5億6千萬經費,107年起更編列超過7億1千萬預算辦理台北市辦理老人健康檢查,但隨著老年人口增加,每年平均只能服務台北市約9.37%的老人(附表一),涵蓋率不到一成。而辦理老人健檢特約醫院,各行政區健檢資源差距大,以今年為例,最多的大安區有5所醫院可服務6400人,松山區有4所醫院服務6850人,但最少的卻僅有1所醫院,為信義區、大同區、南港區,各可服務800人、2050人、2975人,住在該行政區的老人難以就近健檢(附表二)。
許多老人固定每年期待參加免費老人健檢,所以一開放就大搶建檢名額,許多醫院很快就額滿,每年系統開放當日即額滿的醫院,從104年9所醫院、105年14所,106年17所、107年13所,分占當年度醫院30%、45%、52.5%、41.7%,到今(108)年30所醫院,開放當日即有19所,高達63%額滿(附表三),難怪很多老人搶名額很緊張或抱怨搶不到家裡附近的醫院,本席也接獲一位媽媽來電表示,送小朋友上學後輝家登記臺安醫院健檢名額,離系統開放才約40分鐘即已滿額,實在誇張,家裡老人只能到更遠的醫院檢查。
秦慧珠議員進一步表示,近五年來,有13030位老人是老人健檢的愛用者,平均約占健檢名額的三成三(附表四、附表五),固定每年參加老人免費健檢,熟悉老人健檢系統操作,佔有作經驗優勢,但也有一大部分從未參加過老人健檢,推估以民國94年建置老人健檢系統後,有31萬2154人符合資格的老人15年來從未參加過北市老人健檢,秦慧珠議員要求衛生局能加強服務量能、關心從未參加健檢老人之健檢需求。
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3817005?utm_source=linemobile&utm_medium=share
HiNet生活誌
https://times.hinet.net/mobile/news/22379962
中時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0516003266-260407
民眾網
http://www.mypeople.tw/index.php?r=site/article&id=1614532
#台北市議員秦慧珠
#老人健檢服務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老人健檢特約醫院
#健檢名額
台北市老人 健 檢 醫院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流體太極:長壽又健康的真髓:身‧心‧靈‧魂 調和」介紹
訪問作者:周東寬(醫學博士)
內容簡介:
片面追求肉體的健康並非真健康
心理的活動會作用於全身細胞
心底湧現希望,能鼓舞自癒力和免疫力
「流體太極」與「蟑螂體操」為健康打基礎
隨著醫學進步,現代人越來越長壽,但長壽卻不等於健康,日常生活需要人幫助、甚至生活完全無法自理的老人相當多,如何「健康長壽」,已是現代人都得面對的課題。想要維持健康,就要注意身心調和,除了內在、心靈要保持積極樂觀,身體的保養也很重要。
台灣駐日本代表謝長廷大使與日本抗老名醫&醫學博士周東寬醫師聯手打造的健康養生書,融合古今智慧的健康見解,並提出「流體太極」與「蟑螂體操」等奠定健康基礎的具體方法,告訴你:讓身、心、靈都取得均衡,才是生龍活虎到天年的關鍵!
▶動作簡單、有招無式、氣隨骨動的「流體太極」:謝長廷大使自創的流體太極,使用了太極拳的圈道、雲手和纏絲手的原理,同時結合現代街舞及傳統氣功,是在自然形式下運動身體,讓體內的氣流流動,進而取得身、心、靈平衡,是一種任何人都可以輕鬆舞動身體的健康法。
▶每天30秒就能改善健康的「蟑螂體操」:周東寬醫師獨創的蟑螂體操,藉著活動肩膀和背部肌肉,來刺激細胞分泌「長壽荷爾蒙」,不僅對脊椎好、對雙腳好,甚至對全身健康都有幫助,是一種連老人、小孩都可以輕鬆進行的簡單體操。
活在長壽社會裡的生存智慧,全繫於身、心、靈、魂的磨鍊
書中更明確指出,人體自身以及人體與自然界都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包括人體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人體的健康、人體的結構,以及人體變化和自然變化的相互關係等,彼此之間都有關聯,這和現代醫學、西洋醫學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以胃痛為例,中醫認為「胃痛」的原因,並不單只是胃本身的問題,因為人體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所以不僅在功能上會相互協調、互為補充,在病理上也相互影響,所以要改善胃痛,整個身體的狀況都必須加以掌握才行。
此外,人體與自然界也同樣密不可分,人類活在自然界中,時刻與所處的外界溝通交流,身心活動與自然氣候、地域水土、工作及生活等因素息息相關,一旦外界發生變化,身體自然就會產生生理或病理反應,因此身、心、靈的平衡也相當重要。換句話說,真正的健康並不僅侷限於肉體,而是身、心、靈全體都得取得均衡狀態,所以想要健康,環境、精神壓力等也都要調整到全體都取得均衡狀態才行。
作者簡介:謝長廷
1971年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在學期間即參加律師考試,以最優異的成績取得律師資格,同時也取得司法官考試合格。
1974年,日本京都大學法學碩士畢業,1976年,日本京都大學法學博士課程畢業
1981~1988年擔任台北市議會議員
1989~1995年擔任立法委員(國會議員)
1998~2005年擔任高雄市長
2000~2002年擔任民主進步黨主席
2005~2006年擔任行政院長(相當於日本首相)
2007年,第12屆總統選舉民主進步黨候選人
2016年6月9日起,擔任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
流體太極創始者,於2015年註冊登記
作者簡介:周東寬
1978年畢業於日本昭和大學醫學院。
1986年在埼玉縣開業,醫院名稱叫做「車站大樓せんげん台醫院」
1990年設立醫療法人健身會並擔任理事長。
2003年設立南越谷健身會診所,擔任院長。在昭和大學醫學院兼任講師,並於獨協醫科大學擔任非專任講師,是位醫學博士。融合西洋醫學以及東洋醫學,從事於飲食的指導、運動的指導,以及導入最新的檢查機器,致力於預防醫學。另外採取身心醫學療法,實踐綜合性的健康管理。
台北市老人 健 檢 醫院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走對路少生病:關節、筋膜大小毛病無障礙」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羅明哲
內容簡介:
腳踩就痛、舉步維艱!竟是走錯路的問題?
走對路不簡單!
跟著足部量測、輔具專家學正確步態
立即舒緩你的關節炎、筋膜炎、腰痠腳痛!讓你站更穩、走更久
走路能力影響照護成敗80%
這是照護者的必備手冊,輕鬆學習防跌、正確使用輔具,改善行動障礙,
協助家中長者自立行走!
──三週改變運動習慣‧六個月養成健康習慣──
站更穩、走更久,正確走路邁走向健康
你我都會面臨老不起的未來,老了,你要住「養老院」,還是「遊輪」?
想要活得老又活得好,絕非難事!現在就要學會正確走路。
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走錯路!長期「走路步態」錯誤,造成筋膜發炎、關節病變;腰痠背痛、行走失衡、跌倒撞傷。只要一跌倒都可能產生嚴重的傷害,特別是需要被照護的人與高齡者。
▎走路運動處方是良藥
作者羅明哲透過自創的足部生活化自療運動,已成功幫助許多開刀、藥物尚無法全部解決問題的個案,擺脫痠痛、預防跌倒、站穩走久。
從小孩到老人都學得會的方法~三週改變運動習慣、六個月養成健康習慣~運用生活化足部自療運動來促進健康、走向健康人生,挺拔的姿態讓你年輕十歲。
▎促進健康,由腳帶來的奇蹟
◎由輪椅站起來練習走路 ◎拐杖族能站更穩走更久
◎腳長骨刺還能走路旅遊 ◎生活自療運動脫離酸痛
◎平衡運動訓練預防跌倒 ◎步態訓練讓您年輕十歲
作者簡介:羅明哲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復健科技輔具研究所
經歷:台北市立陽明醫院復健科,專門研究教學足部量測與輔具
現職:「VERS足部健康學苑」教育平台創辦人
榮譽:創新研發的足部量測設備,獲得軍方醫院引用為役男體檢的工具;專利生產的各種足部輔具產品,廣受美國、日本、歐洲等先進國家使用
願景:為是酸痛所苦眾生,廣設方便自療方法,盡令脫酸痛、行無礙
創作過三本專業的足部預防醫學書籍, 藉由15年的足部臨床研究、教學與服務經驗,成功協助醫師與復健治療師,運用「生活化走路運動處方」來改善健康問題。
服務特點在於幫助個案由腳找出影響健康的原因,並藉由停止錯誤的習慣來控制問題;同時幫助個案由體驗活動中,找到自己在日常中就能執行的「生活化自療方案」,強調自療是醫療治療的輔助方法,治療前能幫您行無礙,治療後能夠讓療效充分發揮。
為了推動大眾重視「走路」及「預防跌倒」的問題,成立了「VERS足部健康學苑」教育平台,整合一群醫療、復健、運動、社福的專家,共同為「站更穩、走更久,走路促進健康」的目標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