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縣+0 第4座大型接種站啟用 台元羽球館今千人打AZ】
新竹縣今天(13日)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案例。中央「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5輪昨第2天接種,新竹縣累計2天近2千人完成接種,報到率97.91%。為服務50歲以上尚未接種疫苗的民眾,縣府今在 #台元科技園區羽球館,辦理一場 #AZ專案接種,共有1千人成功預約施打。我今天也前往現場關心,特別感謝台元科技園區管理中心無償提供優質場地,讓鄉親在舒適安全的環境下完成接種!
台元科技園區羽球館是新竹縣建置的第4座大型疫苗接種站(前3座分別為竹東戲曲公園、縣立體育館和湖口王爺壟運動公園),同時也是首座「服務外展企業和社區結合」的接種站,未來當中央核准科技從業同仁專案施打時,縣府團隊就會在這裡服務園區各廠家約3萬名員工施打疫苗。
而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調整住宿式長照機構COVID-19相關應變措施,本縣考量轄內住宿式長照機構的特性,以及住民多為重症高風險群,採取強化防疫管制措施,包括訪客管理、新進住民管理、住民請假外出管理、醫院轉入或返回機構住民的監測,以及工作人員和外出頻率高的住民定期篩檢等,並將配合指揮中心公布警戒期與新竹縣疫情發展,做滾動式調整。
台北榮總新竹分院護理之家(一般、精神)、芊馨園護理之家和培靈醫療社團法人附設精神護理之家等3家目前開放實名制探訪,訪客須配合預約探訪規範,規範內容如下:1、訪客落實TOCC風險評估調查,有疑似風險史者禁止進入。2、訪客須出示3天內採檢的自費篩檢病毒核酸檢測,或快篩(現場檢測或居家檢測的全程錄影)陰性證明。3、出示已完成接種2劑新冠肺炎疫苗達14天以上的接種卡。4、每次訪客人數至多3人,1天限1次,探訪時間15至30分鐘。5、探訪全程戴口罩,禁止飲食。6、採預約制,規則和防疫措施須依機構實際安排為主。
竹縣其餘機構仍禁止探訪,包括台大生醫醫院附設護理之家和仁慈醫院附設護理之家,仍維持衛生福利部規範醫院的三級防疫措施禁止訪客原則,其餘護理之家也仍採三級防疫措施禁止訪客,待8月23日後視全國疫情狀況,再採滾動式調整探訪措施,請鄉親配合。
縣府衛生局建議機構住民不外出,減少機構群聚風險。護理之家持續嚴格執行員工戴口罩、TOCC評估、量體溫、手部消毒、分艙分流、環境清潔工作等防疫措施,與醫院及診所完成簽定「減少機構住民至醫療機構就醫方案」,商請合約醫師至機構巡診,降低慢性病及免疫力差的住民到醫院感染機會,並持續安排住民和工作人員施打第2劑疫苗時程,以獲取完善保護力。再次呼籲探訪民眾務必配合防疫措施,未開放之機構則請用視訊方式關心。
#防疫不能停
#領頭楊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掃除搬重物撇步 祝大家牛年行大運!大家都順利渡過大掃除了嗎!許多人過年期間陸續都有勞動和搬重物的機會,但別人在開心放假,你卻是整個年都在痠痛中渡過嗎?其實掃拖、擦窗戶、搬重物都是有撇步的,連抹布大小的選擇都有眉角,今天我們就來教大家大掃除時掃得乾淨、動得聰明的重要觀念!!🤜🏻🤛🏼🔜🔜 #分享給更多...
台北榮總 減 重 中心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台灣確診病例下降至個位數字時,我們不能遺忘的人與事》—向台灣收治重症病患最多的醫院亞東醫院致敬
台灣從五月中開始疫情鋪天蓋地、人心惶惶,疫苗又不足。
當時最大的醫學中心爆發院內感染,開始減少收病患,保護醫院:救護車送到各大台北醫院,多數醫院表示病床全滿,拒收,救護車人員又開始另一趟奔馳,最高紀錄轉診廿四小時:有些醫院好不容易同意收治病人,但要求先在醫院戶外等待空床⋯⋯
三個月,恍若隔世:對於親身體驗的人,一生難忘:對於只是看著新聞的人,那些往事,記憶可能慢慢淡了。
甚至當東京奧運我們的會旗揚起之後,許多人忘了:以為那驚心動魄且悲傷的幾個月,是一場遙遠的夢境。
但一個國家,可以度過當時的危機,主要是靠著一些前僕後繼的「小人物」,他們不顧生命危險,全力守護,我們才有今天愈來愈安全的台灣。
功勞不是大官,是那些默默付出,日以繼夜,尤其不敢回家,怕自己身上病毒害了家人,卻仍每日照顧確診病患的醫護人員。
我這一生永遠不會忘記,每次那裡有群聚感染時,永遠站在第一線,在大熱天把自己包裹成太空人般,走進危險區域進行核酸檢測的台北榮總工作團隊。
我這一生永遠不會忘記,在剛剛退休的前院長林芳郁及接手他院長職務的邱冠明院長指揮下,全台灣收治最多重症患者的亞東醫院,他們全院的危險與辛勞。
過去的成語: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我們剛剛經歷的三個月,是前人日日活在危險中,保護了我們日常的平安。
其實,現在有些確診患者,尚未出院。奉獻的醫護人員還沒有完全解除風險。
島嶼上人人都會唱一首歌:感恩的心,但未必記得提醒自己。
這一集的「茜問」,特別向收治最多重症的亞東醫院及邱冠明院長致敬。
短短三十分鐘專訪邱冠明院長,難以道盡心中的感念。
他們不只是天使,她們有時也免不了有著惆悵:尤其回不了家的護士住在臨時宿舍,夜裡彼此互相安慰。
黑暗,也曾一點一滴, 穿過她們的眼簾 ,尤其七月中她們的第二劑疫苗接種已經過了期效,他們渴望政府支持他們增加防護力,同意混打:他們以為政府會體恤,會了解他們的犧牲,政府會看到全國醫師公會發表的聲明共同的請求呼籲。但指揮中心卻一直等到8/8日才同意1.2.3類人,可以混打。
遲了,因為太靠近病患,她們等不了。指揮中心的決定離她們必須打第二劑疫苗,整整晚了至少二十天、近一個月
七月二十日左右,這些專責重症病房的醫護,皆已無法再等,她們認命的、無語的、或許一點點想為自己流淚的,接受命運及指揮中心的安排,打下了第二劑AZ。
之後,無悔,繼續奉獻。
無奈,未曾遮蔽天使的心。
他們沒有天使戴的風帽,他們未披上修為的僧衣; 甚至沒有期待社會給他們任何掌聲。
在台灣,她們教會我們一件事:
「默默的,是偉大的代名詞。」
《茜問:向收治最多新冠重症的亞東醫院致敬》
https://bit.ly/3CBVD5G
台北榮總 減 重 中心 在 黃世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725統整桃園市與衛福部資訊】
資料來源:鄭文燦市長臉書/衛生福利部臉書
🔹新增案15610公共場所活動足跡史,曾出入相關場所者,請於足跡重疊次日起14天,進行自我健康監測。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國內新增1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2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桃園今天零確診,這個過程是很不容易的,經過市民朋友和防疫團隊的共同努力,才得以達成。疫情正在收斂,在清零的過程,我們還是要步步為營,每一個確診個案,都要確實疫調,做好擴大匡列隔離,該做的篩檢也不能少做,希望把安全防疫網建立起來,讓疫情階梯式地解封,讓防疫安全與經濟生活可以兼顧。
今天是桃園第三輪疫苗接種第一天,預約人數3萬940人,接種人數3萬279人,接種率97.9%。桃園今天開始開設34處疫苗接種站,我們共有三座大型接種站,除了 #桃園巨蛋體育館,還有 #陸軍專科學校 及 #國立體育大學綜合體育館,場地空曠,施打動線流暢,每天施打人數約可達1,200人至1,600人間,相當有效率。
感謝台北榮總桃園分院、國軍桃園總醫院以及林口長庚醫院等醫療團隊的大力協助,以及各社區接種站服務團隊的貼心服務,讓市民朋友可以安心接種,我們提供精準、友善、有序施打環境,市府會持續努力,讓疫苗普及率更高,讓桃園市在7月底可以達到30%疫苗覆蓋率的目標。
🔸全台7月27日至8月9日為疫情警戒第二級,桃園市政府以三大準則為標準:一、防疫規範要落實,二、應變計畫可執行,三、稽查要具可行性。並強化四大防護措施: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勤洗手與酒精消毒、提升疫苗人口覆蓋率,持續以階梯式調整,兼顧防疫與經濟方向。
✏今日新增之12例本土病例(其中5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6例男性、6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7月23日至7月24日。個案分布以臺北市7例為最多,其次為新北市5例;其中10例為已知感染源、1例關聯不明、1例疫調中,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
✏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23日累計公布14,336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2,555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7.6%。
✏今日新增1例境外移入(案15673),為本國籍60多歲女性,7月11日自緬甸返臺,入境後至防疫旅館居家檢疫,7月14日因同行者(案15408)確診,被改列為居家隔離對象且持續於防疫旅館隔離,7月23日隔離期滿前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35);個案在臺期間並無症狀,且檢疫與隔離期間未與他人接觸,故無匡列接觸者。
✏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5,571例確診,分別為1,256例境外移入,14,26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08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786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7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391例、臺北市295例、基隆市27例、桃園市24例、彰化縣14例、新竹縣11例、臺中市4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臺東縣、雲林縣、南投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全民防疫
#COVID19
#防疫好隊友
#防疫大作戰
#立法委員黃世杰
台北榮總 減 重 中心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掃除搬重物撇步 祝大家牛年行大運!大家都順利渡過大掃除了嗎!許多人過年期間陸續都有勞動和搬重物的機會,但別人在開心放假,你卻是整個年都在痠痛中渡過嗎?其實掃拖、擦窗戶、搬重物都是有撇步的,連抹布大小的選擇都有眉角,今天我們就來教大家大掃除時掃得乾淨、動得聰明的重要觀念!!🤜🏻🤛🏼🔜🔜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痠痛舒緩伸展術
肩頸伸展:https://youtu.be/yDCjiaRlK9g
腰臀伸展:https://youtu.be/v2b_8bUmhbE
手臂、手腕伸展:https://youtu.be/IfduiRM6HE4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什麼錯誤打掃姿勢讓你總是腰痠背痛?
🔸增加效率及減少痠痛的正確打掃姿勢!
🔸搬運重物的正確姿勢!
#影片大綱
🔸什麼錯誤的打掃姿勢讓你總是腰痠背痛?
▫掃地拖地的過程中過度彎腰
▫直接彎腰搬重物
▫擦拭高處櫥櫃及窗戶時踮腳、過度拱腰或是仰頭
🔸減輕腰痠背痛的正確姿勢
▫掃地拖地的正確姿勢:雙腳一前一後站成弓箭步,調整掃把或是拖把的握柄長度讓腰部不用過度彎曲,然後利用弓箭步前腳大腿的力氣,將膝蓋彎曲、伸直達到動拖把的目的,這樣的姿勢可以有效降低腰部肌肉及腰椎椎間盤的負擔!
▫搬運重物的正確姿勢:雙腳一前一後蹲下,將重物靠近身體的重心,利用核心肌肉及大腿的力氣將重物搬起,絕對要避免直接彎腰將重物搬起!
▫擦拭高處櫥櫃及窗戶的正確姿勢:利用長柄抹布及弓箭步的姿勢,降低踮腳、拱腰、仰頭的機會,以降低肩頸痠痛及腰痠背痛的機率。
▫抹布大小的選擇:選擇跟自己手掌大小差不多大小的抹布,這樣在使用及擰乾的過程中,可以有效降低手腕的壓力。
🔸大掃除也是可以「分期付款」的
▫分區域、分次、分天進行打掃工作
▫家是大家的,應一起分攤打掃日程
▫灑掃工作結束也應該配合簡單的伸展避免痠痛發生喔
指導:謝劭玟 物理治療師 Festiva Hsieh
主講 王培樺。謝劭玟
內容腳本 :謝劭玟。王培樺
後製剪輯: 黃詠荃。謝劭玟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台北榮總 減 重 中心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夏日疲倦症候群 #越睡越累 明明夏天吃不好,居然還瘦不下來?最近天氣炸熱!只要在戶外待上幾分鐘,就開始狂飆汗、炎熱難耐!難免心情焦躁不安,疲勞感也隨之湧上,越熱越笨,腦袋當機了嗎?疼痛也變嚴重了!活在氣溫不斷攀升的地球,我們該怎麼應對呢?來聽聽宜婷和雅惠從食、衣、住、行破解!她們打算如何渡過這個如烤箱般的夏天!🔜🔜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抗熱消暑的小技巧?食、衣、住、行破解!
🔸夏天疲倦、失眠、易怒,怎麼辦才好!
🔸為什麼夏天越睡越累?
🔸為什麼夏天吃不好還瘦不下來!
🔸天哪!夏天怎麼頭更痛了!
#夏天五大迷思
🔸Q1 為什麼夏天越睡越累?
▫日照時間變長,身體的褪黑激素分泌下降,影響睡眠
▫與夏天溫度與濕度環境有關
🔸Q2 為什麼夏天吃不好還瘦不下來?
▫腸胃道是吸收水分第一線,當水分補充不足時,腸道功能受到影響,造成便秘、腹脹等情形
▫夏天愛喝手搖飲料,裡面含有的茶類和糖份容易使腸道脫水加劇,營養失衡
🔸Q3 發怒是因為天氣太熱,還是我的情緒也中暑?
▫研究指出,溫度上升時,人與人之間衝突增加4%
▫夏天的壓力賀爾蒙上升,讓我們隨時處於備戰狀態
🔸Q4 天哪!夏天怎麼頭更痛了?
▫潮濕悶熱環境,會使慢性疼痛者更容易誘發疼痛
▫夏天身體容易脫水,發炎指數相對上升
🔸Q5 越熱越笨,腦袋當機了嗎?
▫夏天因水分流失快,容易導致身體電解質不平衡,造成頭痛、頭暈、抽筋,大腦效能也會變差
▫高溫會影響大腦認知功能
🔸如何安然渡過炎炎夏日
🔸食:
▫多補充水分,維持體液平衡
▫減少會造成身體脫水的飲食,如咖啡因及酒精
▫多攝取纖維質食物如:椰子、黃瓜、柑橘類
▫採少量多餐、輕食類飲食如:蒸蛋、沙拉、粥、水煮青菜
▫補充適量維他命D可幫助睡眠
🔸衣:
▫避免身體直接曝曬造成中暑
▫選擇抗UV衣服防曬
▫選擇絲、麻、棉寬鬆衣物幫助散熱
🔸住:
▫提早睡前入睡準備,放鬆活動及關掉3C產品
▫選擇遮光性良好的窗簾
▫適時調整室內溫度,保持良好睡眠環境
🔸行:
▫選擇正確運動時間,避免正中午和睡前大量運動
▫室內外溫度差距太大會使身體容易焦慮緊蹦,可隨身攜帶絲巾或薄外套保護頭頸部
🔸近年來夏日氣溫一年比一年還要創新高,像水煮青蛙的概念,我們時常活在當下卻不自覺,所以我們更要好好重視,安然的渡過夏天!
TalkShow :賴宜婷 Bear Lai。汪雅惠 Zona Ya-Huei Wang
內容腳本 :汪雅惠。賴宜婷
後製剪輯: 黃詠荃。 Festiva Hsieh 謝劭玟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台北榮總 減 重 中心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睡不好 #台語影片 睡前看個電視,越看越激動,越看越焦慮,到了睡覺時間,反而心驚驚更睡不好;有些人還會說,其實我晚上也沒有睡不好,就是會一直跑廁所,這樣的睡眠品質真的好嗎?今天就讓培樺和宜婷教教大家,如果有這樣的問題,該怎麼處理,可以讓我們可以睡得跟豬一樣好呢?
#身為驕傲的台灣囝仔 #神經嗨嗨台語影片系列 是神經很有事團隊為了,以台語為母語,及大齡族群製作的系列影片,我們希望透過「全台語解說,大字幕,放慢解說速度」這些細節的調整,將重要的身心健康價值,傳遞給需要的長輩和您,期待你的支持!🔜🔜 #分享給需要的人和長輩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為何夜間一直跑廁所?
🔸找出夜間頻尿的原因!
🔸改善淺眠與頻尿的方法!
#影片大綱
🔸夜間頻尿與睡不好的相關性:一般來說,晚上睡眠進入深眠時,膀胱體會放鬆,尿意感減少,讓我們減少半夜一直跑廁所的次數,但如果一個晚上起來兩次以上的廁所,就表示有頻尿的現象喔!
🔸夜間頻尿的原因:泌尿道問題如攝護腺肥大,內分泌系統的問題如糖尿病,或是睡前攝取過多水分都會造成頻尿的問題,除了上述,也可以觀察以下兩點:
▫末梢循環差:白天因為循環跟新陳代謝差,晚上平躺時,周邊水分及
血液會回流回心臟,這時候尿液就會變多,產生頻尿現象。
▫淺眠:大腦在深眠期會釋放一種抗利尿激素的賀爾蒙,使尿量減少、 尿液變濁,但如果一直處於淺眠狀態,賀爾蒙無法發揮作用,會使尿意感和尿量不斷生成,造成頻尿。
🔸改善頻尿與淺眠的四件事:
▫避免午後攝取咖啡因及睡前喝水。
▫睡前四小時避免宵夜。
▫睡前少用3C產品如手機、電視,可聽舒服的廣播或放鬆音樂。
▫適度淺傍晚前的有氧運動如跑步、快走、游泳,睡前可做緩和伸展運動或泡澡。
主講 :賴宜婷。 王培樺
內容腳本 :賴宜婷。王培樺
導演: 黃詠荃 。 汪雅惠
後製剪輯: 黃詠荃。謝劭玟 Festiva Hsieh
#腦科學 #台語 #神經嗨嗨 #神經科 #腦神經科 #失眠 #淺眠 #頻尿 #鄭淳予醫師 #神經很有事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