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捷運要改成「無人駕駛」?邱莉莉:市民會有疑慮
台南捷運「第一期藍線」已進入綜合規劃階段,市議員邱莉莉質詢指出,台南市如果採用「高架自駕」捷運系統,就是全國第一個地方政府使用此捷運型式,現在變更與當初講的高架單軌差異點,市府必須完整說明,否則會成為一筆糊塗帳,議會也難以對市民交代。
邱莉莉表示,現在更改新的捷運型式,是否會拖延先進運輸完備的期程,市民有很深的疑慮,再者,旅次服務量是否會受到影響,以及轉運站經濟圈的規劃目標是否會重修,都是純技術層面外需考量的問題。
邱莉莉說,ART計畫看內容是為了打造台南成為自駕技術的基地,但先進運輸路線不僅是高架,黃線、棕線、深綠線都有平面路段,技術與安全的測試都必須萬無一失,交通局切不可只因施工期短與造價成本低就貿然決定,政策改弦易張必須更加透明。
邱莉莉說,台中與桃園都已開始進行大眾運輸的無人駕駛試驗,但他們都是在現有的軌道模式修正,台南市是到綜合規劃階段要改為無人駕駛,所謂的安全、便捷、低噪音目前都只是紙上文字,希望市長取得輿論支持再行拍板。
#邱莉莉市政總質詢
#台南捷運藍線
-
新聞來源:
台南捷運要改成「無人駕駛」?邱莉莉:市民會有疑慮
https://reurl.cc/4RvqoX
台南捷運第一期藍線 在 陳致曉 願同弱少鬥強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六問林俊憲:為何強闖「錢沾」護衛炒房炒地台南捷運?】
[政府嚴密媒體封鎖,懇請分享突破新聞箝制]
民進黨在2017年強闖舉債8,800億、總金額一兆七千多億的錢沾計畫。其中超過8,000億的軌道建設經費讓全台各地方政府拼命提出「軌道捷運需求」。這幾年包含我在內的諸多學者專家紛紛撰文批判軌道建設花費大筆民脂民膏、留給子孫高額負債,但是營運效益卻出其低落、不具交通必要性、計畫預期浮誇、審議強暴粗糙。上個月,張勝雄教授憤而退出虛偽護航的「鐵路平交道與環境改善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審查會」,發起「建立重大交通建設公開審議機制」連署,獲上千名學者專家響應。但是,民進黨竟然加碼3,000億增推高鐵南延、北宜高鐵。更甚者,這幫權貴又擬取消軌道建設自償率,將致地方政府完全不需考慮經濟效益,更可放手展開肉桶錢沾,全台將到處是錢沾錢坑!地方政府提出的軌道捷運「需求」到底是權貴財團的「需求」,或者平民百姓的「需求」?路線詭異的台南捷運給了清楚答案。
檢驗《台南捷運第一期藍線可行性研究報告》可知交通效益異常低落。在交通尖峰時刻,十個流向中僅有五個得到非常微幅改善。南市府認為最具交通效率的第一期藍線每日運量也僅3.2萬人次,不到台北捷運的1%!亦僅約高雄捷運的7%!此外,全球各城市捷運皆以放射狀做初期建設。但是,台南軌道捷運卻由環狀線開始。台大賴勇成教授批評:「沒有骨幹的台南環線捷運,需求不明,效益不清。」這個明顯違反交通效益的路線,顯示台南捷運的目的與交通無關!
綠線路經人口密集、道路狹窄的市中心區,因將縮減沿線道路交通、破壞古都天際線,而屢遭沿線居民反對,一再、一再、一再、一再更改路線,足見其已成嫌惡設施。紅線幾乎與台鐵平行。因台鐵區間車本來就具備市區捷運功能,重複設置的紅線並不具交通必要性。紅線連結賴清德金主「富立建設」的南台南副都心及禾雅內開發案,更遑論富立在沿線的隱藏屯地。這條線,與其叫「紅線」,不如稱「富立線」更為實際。富立線,不是為市民而設,而是為助富立炒房炒地而設!環狀藍線路經中華東、南、西、北路。此環狀沿線絕大部分亦是民宅罕見。但是,卻是一個接一個的土地開發區,包含平實、原砲校、大橋、北安、九份子、鹽埕商八、國平、水交社、南山、南台南副都心。其中,這條線,九份子、國平、南台南副都心土地已證實埋有劇毒焚化爐渣底,經賴清德驗收劇毒工程。與其叫「藍線」,不如稱「重劃線」、「毒爐渣」或「戴奧辛線」更為實際。重劃線,不是為市民而設,而是為助遠雄、各土地開發商炒房炒地而設!
官員坦言若要營運損益平衡「本業收入30%,副業收入70%」!官員說不出口、神秘的「副業」才是「主業」。由台南捷運路線可知,「炒房炒地」才是台南捷運的「主業」! 將耗費780億民脂民膏的台南捷運,不是為了市民交通,而是為了權貴荷包!林俊憲一路護航強闖錢沾、推銷台南權貴捷運,足見其是代表權貴利益的立委!
本人主張立即建構不需大筆硬體建置經費,不需軌道破壞市容、建置經費遠較小、不會留債子孫、不會破壞市容、更適時/適地彈性,利用智慧公車管理達成幹線/支線公車無縫運輸的「公車捷運化」。台南軌道捷運需求與路線則另需公民參與重新檢討。
台南捷運第一期藍線 在 漂浪島嶼--munch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真心研究就是專家
台南捷運第一期藍線 在 #台南捷運藍線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扮演串連府城舊市區與高鐵台南車站特定區的先進運輸系統第一期藍線延伸線,可行性研究已於2022年底報部審議,台南市政府交通局除配合中央儘速完成可行性研究審議外,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