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詮推動台南文化走廊,服務處變身文化空間,結合在地畫家與企業捐助家扶急難救助金
率先把服務處打造成公益美術音樂展演空間,定期有畫家與表演者進駐,並結合在地企業與商家,活動展覽之畫作收藏,由畫家捐出兩成以上予家扶及弱勢團體。今天在服務處召開記者會,希望拋磚引玉,未來能吸引更多人投入藝文推廣與公益活動。
希望將台南市打造成藝文城市,推動「處處有美術館及藝文展演空間」的概念,並由自己優先落實,首創以自己的服務處為示範點,改造服務處成公益美術音樂展演空間,吸引在地的畫家與表演者進駐,希望民眾未來在台南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文藝之美。
藝文空間能順利成立,感謝各界朋友的支持與關心,預告未來將在9月12日開幕,屆時將會邀請更多藝術家與表演者,大家無私奉獻,一起來為公益努力,共襄盛舉。
從去年開始,受新冠疫情衝擊,不但社會上各行各業受到影響,導致收入嚴重銳減,連許多社福團體也面臨相同的困境,由於民眾收入減少,其捐款意願降低,連帶導致這些公益團體的捐款收入也嚴重下滑,令人非常擔心弱勢家庭的生計問題。旺詮本身在家扶中心也已連續16年的認養,完全能夠體會扶助家庭的辛苦,這次在服務處的藝文空間舉辦畫展,展覽由祉依然藝術的吳老闆與知名畫家鄭京老師提供,所展出之畫作提供企業及民眾認購,所得將提撥兩成以上捐助家扶及弱勢團體,以支持公益團體。
除了感謝吳老闆與鄭京老師的大力相助,也對在地知名企業家,其美精密工業的王吉祥董事長表達誠摯的謝意。
王董事長認購兩幅畫作,並和畫家共同捐出6萬元的現金給家扶基金會作為急難救助,但他為人低調,所以由我代為出席受贈感謝狀,可說是為善不欲人知的典範。
鄭京老師是現任東方設計大學副教授,其水彩畫作功力深厚,他表示透過繪畫來發現台南之美,未來也會繼續創作出更優質的畫作,作為題材供大家欣賞之餘也能支持公益。
家扶中心李保良主任表示,家扶中心目前幫助近1,000戶,超過1,500多名的孩子,但自去年疫情開始,尤其是今年5月中的三級警戒之後,大家收入減少,對救助金的申請與需求也逐漸增加,至七月中為止,已經有150戶的申請,所以呼籲大家一起來做公益,關心這些弱勢孩童。他也非常感謝蔡旺詮議員提供場所與機會,讓這些孩子能夠得到幫助,他表示,他與蔡議員認識多年,他是一名優質的議員,不但文武雙全,問政功力更是一流,最重要的是,他有一顆溫暖的心,關心弱勢孩童,在家扶中心長期認養,實在是非常暖心的議員。他也表示,未來家扶中心會繼續努力,不負社會所託。
旺詮最後呼籲,社會上有許多弱勢團提需要幫助,尤其是疫情嚴峻期間,他們受到的衝擊更是巨大,希望大家一起來支持公益,將台南打造成溫暖的城市。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剛剛以「台灣水沒-保國護土篇」獲得高雄獎的楊順發,他的攝影作品,曾經被批評違背善良風俗,被要求導回攝影的正途,他也因此對自己產生懷疑,最後他選擇相信自己。 楊順發,1964年生,台南善化人,退伍之後考上中鋼,從此便移居高雄,目前是任職於中鋼的藍領工人。進中鋼之後開始接觸攝影,當時跟一般人一樣,拍...
台南 美術館 申請展 在 游智維的說書傳道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住旅館就像住進村子裡」
在後疫情時代之下,或許可以回過頭來思考台灣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再大動作開發那麼多旅館?過去早期的開發方式,短期內大量資源的湧入也許會帶來立即性的成效。可是實際上,對地方的長期發展來說,這些改變反而可能會傷害了原本地方的特色及優勢。
因地制宜利用原本既有的空間,去提供旅客原汁原味的「當地生活」。試想看看,當你入住之後,周遭將不會是制式、無機的旅館客房,而是真正的左鄰右舍,你也許會因此與當地的長者、小孩互相問候,與隔壁雜貨柑仔店、市場菜販閒聊兩句,如同真正的當地人一般。
我期待不論是部落、農村、漁村、離島都能夠好好規畫利用閒置的老宅空屋。善用既有的屋宅,彙整周邊的資源,提供原味的生活,讓旅客住進屬於地方獨一無二的節奏之中。
#京都庵町家STAY
#台南謝宅
#金瓜石散散步
#後壁土溝農村美術館
https://500times.udn.com/wtimes/story/120840/5518290
台南 美術館 申請展 在 L-inStyle 風尚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嗨~好久不見大家!最近好嗎?
防疫的時期雖然辛苦,
但仍要維持生活當中身心靈的健康和平衡喔~🌱
與大家分享一篇本日6/9 聯合報文章:
🌏旅行產業觀點/游智維
地方旅行,不一定要住大型旅館,而是住進「當地人生活」
『四月,一則新聞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台灣某知名觀光地區因旅宿量供不應求,有業者為此申請大規模旅宿的開發案以提升當地接客能量,卻被認為會破壞當地生態環境而遭到環評卡關。
看到這樣的新聞,不免心生感慨。在旅行產業內打滾多年,也累積了許多國內外的旅宿經驗,也許國外的作法可供借鏡參考。其中,80年代的義大利提出了「分散型旅館(Albergo Diffuso)」這樣嶄新的旅宿思維。幾個人口外移嚴重的沒落小鎮為了振興地方觀光,把原本一間旅館內所需要的櫃檯、客房、用餐區域等機能設施,打散在小鎮內閒置的數間空屋之中。而因為這些設施(原先的空屋)分散在小鎮內各角落,旅客們使用旅館的設施的同時也是在漫遊小鎮、探索小鎮。
在日本,其實也有類似的作法。我印象很深刻,十多年前去拜訪京都旅宿「庵町家STAY」,與創辦人Alex Arthur Kerr相談甚歡。Alex認為,京都市區內其實有許多閒置的町屋老宅未被好好利用,旅客來到京都,比起住在豪華的大型旅館中,不如入住這些町屋更能體驗當地氛圍。因此他收購了數棟大大小小的町屋改造作為旅宿空間,旅客入住時必須要先去他們的辦公室(好比旅館的接待櫃檯),工作人員會講解住宿的周遭環境,然後旅客才移動腳步到自己真正入住的那棟町屋(好比旅館的客房)。他們並沒有經營自家餐飲,而是跟周邊的料亭老舖合作供餐。不定期也會利用自家町屋作為地方年輕藝術家的展覽空間,並時常舉辦日本傳統文化的體驗課程。這樣的經營模式不僅受到外國旅客青睞,甚至獲得了2017年日本Good Design賞的肯定。
不論是義大利小鎮還是京都町家的例子,都不再是大興土木開發新旅館,而是因地制宜利用原本既有的空間,去提供旅客原汁原味的「當地生活」。試想看看,當你入住之後,周遭將不會是制式、無機的旅館客房,而是真正的左鄰右舍,你也許會因此與當地的長者、小孩互相問候,與隔壁雜貨柑仔店、市場菜販閒聊兩句,如同真正的當地人一般。
在後疫情時代之下,或許可以回過頭來思考台灣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再大動作開發那麼多旅館?過去早期的開發方式,短期內大量資源的湧入也許會帶來立即性的成效。可是實際上,對地方的長期發展來說,這些改變反而可能會傷害了原本地方的特色及優勢。
國外的例子也許不一定完全適用於台灣,但其概念值得我們參考學習。事實上,台灣不少地方也已經有類似的經營模式,例如台南的「謝宅」就是老屋旅宿的先驅,多間謝宅四散在台南的大街小巷之中,讓旅客能夠品嘗道地的台南生活味。又例如金瓜石地區的「散散步」民宿系列,也同樣能夠讓旅客慢步探訪金瓜石的山海之美。
我很喜歡後壁土溝農村美術館的宣傳詞——「村是美術館,美術館是村」,同樣的概念,有沒有可能轉化成「村是大飯店,大飯店是村」?聯合整個村莊、整個地方的資源及能量成為一個共同品牌,以量制價、降低經營成本,而所有的村民都是員工,全村一起盛情款待遠道而來的旅客。台灣未來的觀光展望,除了都會區以外,我期待不論是部落、農村、漁村、離島都能夠好好規劃利用閒置的老宅空屋。善用既有的屋宅,彙整周邊的資源,提供原味的生活,讓旅客住進屬於地方獨一無二的節奏之中。』
#讓我們疫起挺過
🎯500輯線上讀連結:https://500times.udn.com/wtimes/story/120840/5518290
台南 美術館 申請展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剛剛以「台灣水沒-保國護土篇」獲得高雄獎的楊順發,他的攝影作品,曾經被批評違背善良風俗,被要求導回攝影的正途,他也因此對自己產生懷疑,最後他選擇相信自己。
楊順發,1964年生,台南善化人,退伍之後考上中鋼,從此便移居高雄,目前是任職於中鋼的藍領工人。進中鋼之後開始接觸攝影,當時跟一般人一樣,拍的都是風景花草,一年之後開始學習主觀攝影,了解到美不是攝影的唯一呈現方式。
創作的過程中,也發現自己對於用純粹攝影去表達心中的意念,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於是就決定用「編導式」攝影來作為創作的主軸,「再造王國」系列作品,他以暗房的技巧,將十八層地獄的場景表現出來,多層次的內容也讓這套作品在台北美術館展覽,當時的反應很好,只是沒想到回家鄉高雄申請創作經費時,卻被認為是離經叛道,還一度懷疑自己的創作是否有問題。
「野獸橫行」系列,他用人與動物的結合作為基底,針對當時社會的氛圍,自己的觀察,創作了這個系列,在技術層面上,他利用底片的特性,用打火機烤,讓底片因為受熱自動呈現出龜裂的樣貌,再透過相機的放大呈現出獨特的質感。
「我的唯一興趣就是攝影」,楊順發說,創作上一直在探討攝影的可能性,在遇到藝術家李俊賢後,整個創作的脈絡加入了「在地情感」元素,於是開始關注高雄紅毛港這個主題,並拍攝了「家園游移狀態」系列,將紅毛港遷村過程的人事物記錄下來。
近年來他開始將創作的範圍,由高雄延伸到全台灣,「台灣水沒」系列,是一個環境議題,他以輕柔的方式,一種中國水墨的表現,讓作品呈現出古典美感,讓觀者能在美景中看到影像背後的問題,進而深思人類與環境的關係。
相關新聞
https://tw.appledaily.com/iplay/article/20180406/132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