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0日晚上8點24分,中秋節前夕,月圓之夜;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和梧州街口,艋舺夜市一隅。路口的頂級甜不辣隔壁,屋前有種植椰子樹的房舍,是完工於1950年的仁濟醫院(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舊院。(張哲生 攝)
台北仁濟院之起源,可追溯至清代的窮民救治機構,其前身為保嬰局、育嬰堂、回春院、養濟院、同善堂等慈善機構。
1866年,設立保嬰局,一開始收容無辜女棄嬰,後改為恤救貧兒童。
1870年,設立育嬰堂,收養棄嬰、孤兒,以及貧苦無以教養之子女。
1875年,設立回春院,主要收容救濟行旅病人。
1879年,設立養濟院,為賑濟鰥寡孤獨及殘廢無告之窮民。
1886年,設立同善堂,主要為客死台北之軍官、旅人提供停柩之所。
1899年(日明治32年)5月3日,育嬰堂、養濟院、同善堂合併為「台北縣立仁濟院」,於艋舺育嬰堂原址(今台北市廣州街243號),後因地方改制而更名為「台北仁濟院」,並在1904與1905年,分別併入回春院及保嬰局。
台北仁濟院重要的史蹟文物「淡北育嬰堂碑」,是在1870年(清同治9年)時,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陳培桂創設育嬰堂,收置棄嬰、孤兒及孤苦無依子女,故刻立碑文「艋舺新建育嬰堂碑記」以紀念其落成。後於1972年至1975年間,因興建仁濟醫院新大樓,「淡北育嬰堂碑」重新出土,於是,文獻會為重彰古蹟蕃衍文化,則於1975年撰立「淡水育嬰堂碑沿革記略」碑文以紀念之。目前上述這兩塊碑文被並列鑲嵌在仁濟醫院大門口西側的牆上。
台北仁濟院在日治時期是頗具規模的社會慈善救濟機構。救濟、收容對象為當時廢疾、病傷、老衰、幼弱之人民。在台北、基隆、宜蘭、羅東設立診療所,實施定期巡迴施診並於交通不便地區委託當地醫師進行義診。並收容行旅病人、結核病患者,補助盲啞教育及窮苦民眾之育幼教育經費。
1922年,台北仁濟院搬遷至崛江町(今西園路),收養鰥寡孤獨及廢疾無告之貧民,並辦理施療及診療、地方巡迴義診、行旅病人及精神病患免費收容、盲啞生與兒童教育委託業務,和精神病療養所,為台灣地區最早之精神病院。並於基隆市、宜蘭市及羅東街分設診療所醫治偏遠地區的民眾,及設立台北收容所,施療收容精神病及結核病者。
1923年,台北仁濟院設立台北施醫所,並於今廣州街200號位址設立16床之木造平房病室、X光室及開刀房。
1937年,增設病房、X光室及開刀房,以綜合醫院形式提供醫療服務。
國民政府遷台後,1950年,台北仁濟院,台北仁濟院辦理法人登記,改名「財團法人私立台北仁濟救濟院」,以「仁心濟世」為宗旨,仍戮力於醫療及社會福利。其設立之附設機構包括:附設仁濟醫院、附設仁濟安老所、附設新莊仁濟醫院,以延續清代以降之社會慈善救濟精神。
1950年,為推動仁濟醫院現代化,將廣州街200號原有木造建築進行拆除,改建為磚造二樓新廈,設立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簡稱仁濟醫院),並於1951年1月落成啟用。
1955年,完成精神療養所擴建,並將精神療養更名為「附設仁濟療養院」。
1968年,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與日本九州嬉野病院締盟姐妹醫院。
1969年,位於舊院東側的四層樓總院大樓落成。
1972年,為擴大醫療服務,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於舊院對面(廣州街243號、華西街口旁),興建地上11層、地下一層之醫療大樓,興建工程耗時5年完成。
1976,為擴增醫療服務與提高醫療水準,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與私立台北醫學院(現台北醫學大學)簽定「醫療合作合約」。
1977年11月12日,坐落在舊院與總院大樓對面(廣州街243號)的新式仁濟醫院大樓正式啟用。
1983年,增設復建科。
1985年,仁濟療養院新莊分院落成並正式啟用。
1987年,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與台北護理師護士公會簽定「居家護理合約」,提供居家護理服務。
2002年,仁濟安老所改建完成,並擴大安養服務。
2005年,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及仁濟療養院新莊分院與台大醫院訂定醫療合作協議。
2006年,台北仁濟院總院於現址進行仁濟醫院大樓整建。
2010年,仁濟醫院大樓整建完工。
2012年,成立台北仁濟院社區健康營造小組。
台北仁濟院自前身保嬰局創立(1866年)至今已有150年歷史,除秉持仁心濟世之精神外,並遠瞻未來,期能成為國內聲譽卓著之公益慈善團體。
台大醫學院歷史 在 財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斯卡羅》這部台灣的「大河劇」,意外喚醒大家對台灣歷史尋根的熱情,也成為大家認識百餘年來台灣的一個重要起點。
台灣經歷了數不清的困難與挑戰,還有各種外在勢力;各族群、住民都在為台灣灌注不同的力量,即使曾經歷戰爭殘酷洗禮,台灣都能逢凶化吉⋯⋯
台大醫學院歷史 在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空中小客廳S1E04】醫師作家陳耀昌:我被雷公打到才寫出《傀儡花》
‧主題:你斯卡羅了沒?
‧主持人:張若瑤
‧與談人:陳耀昌/《斯卡羅》原著小說《傀儡花》作者、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為了探查「牡丹社事件」,陳耀昌醫師61歲第一次做田野,但自稱方向感不好、常迷路也沒駕照的他,翻開眼前的手寫病歷,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找了半天,最後他卻跳過「牡丹社事件」,「孫大川都說,我是被雷公打到才寫出《傀儡花》。」
沒有桌機也沒有筆電,陳耀昌是如何儲存巨量的歷史資料,完成5部歷史小說?而61歲後才開啟旅遊這扇門,陳耀昌竟還沒去過……?以往,好友李敖生日時,陳耀昌每年都會送他一本書,「李敖有一個很大的功勞,台灣人要記得。」李敖的改變,讓陳耀昌體悟了什麼?
「這次金曲獎女歌手得主田馥甄,我現在才知道她是Hebe。」笑稱腦袋可以隨時切換、一邊看大聯盟一邊寫歷史的陳耀昌,現在卻感嘆自己落伍了,「人要時常update。」而他人生的最大遺憾,竟是還沒當過影評人。
▶️沒寫在三朵花中的故事,讓陳耀昌說給你聽。
|本集重點|
(00:03:38)還沒打招呼就被耽誤的「來賓介紹」?
(00:05:25)非文學科班出身 第一次做田野就……
(00:08:28)啊!講到開車漏氣……我沒駕照啦!
(00:10:10)寫小說尤其是歷史小說 最強範本是……
(00:13:02)李敖是好朋友 每年他生日我都送……
(00:17:45)我落伍了:看金曲獎才知道她竟是……
(00:20:42)「弘兼憲史」漫粉 蒐藏《課長島耕作》
(00:22:23)當他的病人:拿安眠藥?沒門!
(00:25:07)沒筆電沒桌機 5本小說怎麼寫?
(00:32:04)靠一張台大醫學院名片找到「忠英祠」
(00:36:35)就是那道光 祖靈給陳耀昌的訊息是……
(00:41:01)「秩序與文明」我書裡不是這樣寫的
(00:42:56)不喜歡在部落過夜的原因竟然是……
(00:50:41)彩蛋時間:Podcast有╳╳才專業
▶️相關新聞:https://reurl.cc/WXdq0k
▶️【Firstory】https://reurl.cc/2o0D5O
▶️【SoundOn】https://reurl.cc/n5zObX
▶️【Apple Podcasts】https://reurl.cc/1oxZMV
‧後製團隊:中央社影音中心陳薇雯、張若瑤
#空中小客廳 #陳耀昌 #傀儡花 #斯卡羅 #牡丹社事件 #張若瑤 #中央社好POD
▶️喜歡這個節目,請訂閱「中央社好POD」留下五星評價。
▶️有話想對主持人或來賓說,請用力留言分享您的意見。
▶️「空中小客廳」圈粉:instagram.com/yauyau531/
▶️意見信箱:cnaonpodcast@gmail.com
台大醫學院歷史 在 醫者.景福_台大醫學院簡介_中文版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台大醫學院歷史 悠久,120年來培育出無數醫學良才,引領臺灣醫學研究與醫療發展,貢獻卓著。 ... <看更多>
台大醫學院歷史 在 2015台大醫學系杜鵑花節-醫眼瞬間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台大醫學系是台灣醫學教育史上最悠久的學系,歷史甚至比台灣大學還悠久呢~~ 1897年日本人山口秀高在台北病院設立醫療講習所開始招生授課,第二年...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