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的鳳梨工廠談到台東糖廠的鳳梨工廠
一、鳳梨工廠是戰後國民政府重點扶植的產業
戰後民國39年政府有計劃的補助國內生產鳳梨罐頭出口以增加國內的經濟復甦,民國44年-47年政府改善國內生產的機具淘汰不良廠商,並扶植省營產業民營化一連串的手段,試圖挽救汲汲可危的鳳梨工廠事業,之後外銷量果然有起色達9成以上
台東鳳梨工廠的前身─台東糖廠
二、國民政府敗退,台糖失去中國市場轉向投資生產鳳梨罐頭
日治時期台灣的糖廠被美軍炸毀34所,而台東糖廠是屬狀況較嚴重的工廠之一,一直到民國36年才復工,又當時因為國共內戰國民政府敗退台灣的關係,使得台灣糖業失去中國的市場
因為攸關台東地區經濟展的問題,在民國39年面臨存廢的問題,引發台東輿論譁然,糖廠才得已繼續經營,後來因為美援的關係,突破一切困難,在民國46年設立了台灣一座現代化的鳳梨工廠
三、美援是良藥嗎?
在美援的引進及國家計畫性經濟的介入44年成立計畫、45年9月採購機器,廠房自45年10月開工建造,46年7月11日正式生產鳳梨罐頭,但當時台東有先天不適合生產鳳梨罐頭的因素
1鳳梨罐頭的作業需要大量女工,當時台糖較少女性勞工
2農民多種甘蔗,大量種植鳳梨排擠經濟作物
3台東氣候多颱風,不利裁種鳳梨
4台東交通不便,不利運送產品
5國內沒有市場
四、台東鳳梨罐頭成功主要因素
1美軍軍需品,美國以美援方式強力介入
2機器向美國購買美方得利
3公辦公營(與全國其他地方不同)同時又以契做方式鼓勵農民裁種,農民收入定
4大量返鄉人力及外來人口補足勞動力不足
5民國44年配合台美西太平洋反共戰略,放棄大陳島,1萬8仟個大陳義胞被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宜蘭,花蓮,台東、屏東、高雄,等五處,而分配至台東1313人安排在富崗新村的加路蘭農場60甲種植瓊麻,民59年因蓋機場後被遷走,當時大陳義胞也加入了當時種植鳳梨的行列
民國40-70年代,在這2-30年間,台東這間最大的業加工廠,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人口,民48年時號稱東南亞最大的鳳梨加工廠,政府每年投下1億的資金,在台東開墾荒地千百公頃,直接間接增加台東的繁榮和增加數千人的就業機會,在全盛時期共有七條生產線,晚上加工到11點,燈火通亮,入出員工都穿著制上班,讓在此中工作的員工都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全台東在50-60歲的人都曾在此留下裡年的回憶
因為這家全東南亞最具規模的鳳梨工廠,造就了台東人口增加,從民國35年的9萬人,到64年時一度曾到達29萬1仟之多(現在人口數已跌落至22萬左右,
旺來会社,是台東人兒時共同美好的回憶,它更是我兒時的回憶
#政府的作用是帶頭興利不是與民爭利
#找到產品價值最重要而不是靠人家要不要來買
#現在的鳳梨是食用的不是拿來做罐頭的風馬牛不相及
#不要老是叫人閉嘴又拿不出辦法解決問題材
https://youtu.be/4Z12QCtRoEk
資料來源:郭祐慈民國97年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
1874-1970台東平原的農業民族—阿美社馬蘭族社會經濟變遷
第五章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展 這次要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博物館,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陳信鈞 來為大家介紹臺灣原住民展。 臺灣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個蕞爾小島,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人類早在數萬年前就已分批相繼移入,並在這塊土地上生息,開啟了史前文化的發展契機。 南島...
台東平原 在 薇樂莉 Love Viaggio X 旅行.生活.攝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文章】
位於海岸山脈上的私房觀景台,離市區不遠但是景色絕佳
360度眺望台東及太平洋無敵海景 ❤❤
https://loveviaggio.com/fuyuan/
台東平原 在 饒慶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卑南溪攔河堰 完工】
卑南溪是台東第一大溪,溪水流灌整個台東平原、農田。為提升灌溉能力,幫助農民,縣府新建「卑南溪下游攔河堰」工程,今日完工啟用,受益灌溉面積達2505公頃。
卑南圳進水口位於卑南溪利吉大橋下游處,因颱風豪雨沖刷,進水口高於河面,影響農作物灌溉、生產。縣府將「卑南溪下游攔河堰」新建工程,列入花東地區永續發展基金補助,並向中央爭取經費。新建的攔河堰體為階梯式,包括格框階梯式固床工、排砂道、直立式閘門等,抬高水位,穩定取水。
慶鈴感謝農委會、台東農田水利會對農民的支持與謀福利,讓農業用水穩定,促進農業發展。
台東平原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展
這次要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博物館,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陳信鈞 來為大家介紹臺灣原住民展。
臺灣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個蕞爾小島,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人類早在數萬年前就已分批相繼移入,並在這塊土地上生息,開啟了史前文化的發展契機。
南島語族先民在冰河期後,又飄洋過海而來,成為原住民的祖先。
第一區
本區介紹臺灣在進入歷史時期以前,從舊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重要的史前文化。內容包括距今二、三萬年前,臺灣目前所知最早的化石人類:「左鎮人」,西部新石器時代各階段的文化遺物,東部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別是晚期「卑南文化」的墓葬與陪葬品,以及以十三行文化為代表的鐵器時代的文化內容。
第二區
本區共有11個展示主題,分別是:平埔族群文化、泰雅族、布農族、賽夏族、鄒族、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邵族。
平埔族群
分布在臺灣東北部、西部的原住民族群,與漢人經過數百年的接觸,目前多已失去其固有文化與語言,而在臺灣的漢人卻也融入了相當成份的平埔族群血統。本區展出平埔族群中位於東北部的噶瑪蘭族、中部的巴宰族、與南部西拉雅族等三族重要的文化特色。
泰雅族
分布在臺灣中、北部等八縣境內內山區,地區遼闊,為臺灣原住民中第二大族。該族主要的物質文化特色為編織及紋面,其中貝珠衣尤為特出,而紋面則被視為是成年必要的象徵。
布農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中部山區,而以南投縣為中心,為臺灣原住民中第四大族。該族居住在約一千至兩千公尺左右的山區,傳統以山田墾燒與狩獵為主要的生產方式,男性衣服以皮製為主。臺灣原住民沒有文字,布農族卻發展出獨特的「祭事曆板」以記載年中的農耕祭典時序。
賽夏族
分布在新竹與苗栗兩縣,分為男群與北群,是臺灣原住民中人口較少的族群。該族在物質文化受泰雅族影響較巨,特別是服飾和紋面方面。矮靈祭為該族最盛大的祭典,也是其信仰之特色。
鄒族
分布在南投、嘉義與高雄縣境內,分為南鄒與北鄒,目前人口約有七千餘人。該族為山居族群,以狩獵為主,輔以燒墾農業。鄒族為父系氏族社會,各氏族有自己的獵場與漁場,大的部落則有男子會所。
排灣族
主要分布在屏東、高雄與臺東縣境內,是臺灣原住民中第三大族。該族在物質文化上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青銅刀與雕刻而著名,發展出獨特的藝術傳統,也反映出階級制度的社會體制與對祖靈、靈蛇的信仰。
魯凱族
分布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霧臺鄉、高雄縣茂林鄉與臺東縣卑南鄉境內。該族亦為一階級性社會,著重貴族的家名與家系,因而發展出獨特的服飾與家屋雕刻。物質文化上亦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與雕刻工藝而著稱。
卑南族
分布在臺東縣卑南鄉與台東市一帶,分為卑南與知本兩群。該族男子11至13歲舉行刺猴儀式,進入少年會所接受訓練,19至20歲舉行成年禮,這種年齡制度與會所組織,是卑南族立足台東平原的基石。
阿美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東部,花蓮、臺東與屏東一帶,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多的一族。該族為母系社會,行招贅婚,但男子成年後均納入年齡組織,奠定長幼有序的社會體制。物質文化上則以女性的製陶為特色。
雅美族
居住在臺灣東南方的蘭嶼島上,現今人口約三千餘人,是臺灣原住民唯一不居住於臺灣本島的族群。該族為典型的捕魚民族,精雕彩飾的拼板漁船,木雕、製陶與金銀工藝為其物質文化特色。該族稱「人」為達悟,所以近年來有有改稱為「達悟族」。
邵族
居住在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畔,人口約兩百八十多人,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少的一族。傳統生產方式有農耕、狩獵、漁撈與採集。因為近日月潭之便,故發展出如「浮嶼誘魚」等多種獨特的捕魚方式與「獨木舟」等湖上交通工具。
「臺灣的原住民族」常設展區,目前展示的現生臺灣的原住民族,概分為原來的法定「原住民」九族及「平埔族群」三族,但由於原住民正名運動後,政府頒定新增為十六族,該館常設展區將配合時代的脈動,局部更新展示的內容及規劃。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台東平原 在 YOYOTV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看更多旅遊探險趣!【嘻遊記】►►https://bit.ly/2Lpvyz3
【YOYO博物館探險趣】本週前進到東台灣囉! 想知道在文字發明以前人類是怎麼生活的嗎?想看看以前的人們有哪些令人嘆為觀止的技術嗎?馬上就跟著西瓜哥哥和草莓姊姊,出發!
西瓜哥哥扮成考古學者發現了幾百年前的陶片,草莓姊姊則是發現千年玉玦。正當兩人開心之際,老師告訴他們各地的史前寶藏都有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示。
西瓜哥哥和草莓姊姊首先來到「太陽廣場」看到以前的時鐘「日晷」,在對博物館有了初步認識後,西瓜哥哥跟著老師來到「台灣自然史展廳」,一探由古至今台灣生物的發展演變。草莓姊姊來到「台灣史前史展廳」,這裡將台灣史前史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和鐵器時代。各時代的代表文物與技術的發展,在此都有呈現。精美的玉玦令人讚嘆。
兩人也前往了「卑南文化公園」,看到了考古發掘石板棺的現場,也登上公園瞭望台,一覽台東平原之美。最後製作小石斧DIY,開心地結束這一天。
★★寶貝學習推薦★★
YOYO熱門唱跳專區
►►http://bit.ly/yoyohotmusic
YOYO最新唱跳MV
►►http://bit.ly/yoyonewmusic
YOYO點點名
►►https://bit.ly/2uU9XVw
畫畫魔法
►►https://bit.ly/2URQDYC
超級總動員
►►https://bit.ly/2w5r73B
【訂閱YOYOTV】►►https://goo.gl/PCO1F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