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海濱公園北側的國際地標
台東市海邊很多的故事和歴史
大同路海邊有就有許多的歷史建物,比如說那個中正路底的白色城堡,網路鄉民說那是「白色陋屋」,有人戲稱是日本卡通中那個霍爾的移動城堡,現在此處已成為IG熱門的美拍打卡景點!
其實以前是戒嚴時期軍方的海防班哨
後來解嚴後移交給警方
一段時期是軍警共治的海防班哨
後來交警方管理,那個位置的海防班哨的名子
應該叫「靜洋」漁檢所
後來海邊的防務交給海巡署管理
海巡署在另外一邊蓋了一棟新的建築,就是現在大同路海邊往南走的那棟新的建築,叫海洋驛站(靜洋安檢所),它有一個住址叫台東縣台東市南海路191號
另外也有一個一直是軍方的海防班哨,較為人熟悉的台東海濱公園北側的國際地標那一個白色的建築,現在是台東市公所管理的廁所(圖截自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5862384166.html)
----------------------------------------
國際地標的前身是垃圾掩埋場
現在的國際地標的前身是垃圾掩埋場,因為垃圾掩埋場的關係,加上那裡是公有土地不能蓋房子,所以台東市比較窮的人家都住在那附近,而再前身在日據時期,那裡是漁排仔(平底的竹筏)上岸的地方,日據時期大般要運送物資上岸,就在這裡接駁,所以才會有個檢查哨所在那裡,民國43年(1954)6公里外卑南溪出海口旁的台東港(富岡漁港)動工之後,靜洋安檢所失去了他運送接駁的功能,所以漸漸地沒落
但我猜想既然有漁排仔上岸,理所當然應該還是有個小燈塔才對
後來,垃圾掩埋場容量已飽和,在一陣養地後,就在那上蓋了一個地標,叫「寶桑亭」,寶桑是台東的舊地名,所以相當多人去那照相機留念,
近幾年來,爭取到多中央的補助,更藉口重蓋
弄個國際地標什麼的,開始叫鳥巢,後來更四不像,像大便
被本地的說多居民痛恨
為什麼要拆掉之前好好的「寶桑亭」,搞個像大便的建築不打緊
那個姓游的設計師更搞個更像大便的所謂裝置藝術,說是要遊客一起來動手做之藉口,但我看就是那游的設計師來污辱批評他的台東人的(這是我個人的觀感),但主管機關說不是,並且也打了莫名其妙的電話PO文的人,請他撤下那萹文章,我個人最討厭那種被說中了就恐嚇叫人撤文的人~下次看是誰在做這種事,也順便PO出他是誰,讓大家來評評理看他對不對
--------------------------------------
另外台東市海邊還有一個有久的餐廳,叫海王子,很有名的,老台東人都知道,每次颱風一結束,我們一群小孩都會在海王子餐廳旁看海浪,有一次海浪很高,還打到大同路上,大家走避不及的都被海水弄的一身濕,更有一個女人在同時在此自殺,不知是打擾大家的雅性還是看他不順眼,沒有人要去救她(很明顯她挑錯地方)
一堆人罵他要死不會去沒有人的地方,挑這裡是要找人救你是嗎?
後來還是有一個年人走過去救她,但一堆人還是一直罵她
不應該輕生(更有許多人嘲諷著說要死不去遠一點沒有人的地方嗎?)阿彌陀佛哦~~~
這是兒時對台東海濱公園的記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15的網紅陳允萍 Peter Ch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際地標的前身是垃圾掩埋場 現在的國際地標的前身是垃圾掩埋場,因為垃圾掩埋場的關係,加上那裡是公有土地不能蓋房子,所以台東市比較窮的人家都住在那附近,而再前身在日據時期,那裡是漁排仔(平底的竹筏)上岸的地方,日據時期大般要運送物資上岸,就在這裡接駁,所以才會有個檢查哨所在那裡,民國43年(1954)...
台東舊地名 在 美學行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美學散步系列
#南迴縱谷台東行旅0908三日
#電光部落
#發團暖身中🌹
「雷公火」是關山電光的舊地名,因為這裡的泥火山地形富含「磷」,與空氣接觸的時候會產生炫目的光。
位在海岸山脈西側與關山鎮隔著卑南溪遙遙相對的電光,住著七成的阿美族部落、客家人及閩南人,多元族群的文化在這裡相互碰撞,成為電光部落迷人的魅力所在。
跟著達人深入走進電光部落,認識阿美族友善農園、竹炮體驗、電光甜酒麴,一起感受縱谷自然與文化之美!
🍀🍀未來行旅團訊搶先看、優先報名
請立即加入美學行旅LINE@
👉👉 http://bit.ly/2oBuGuj
照片取自電光社區官網
台東舊地名 在 陳允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假日閒閒窩在家裡和台東鄉親講古
台東,以前有一個舊地名叫做「旭橋」,我顧名思義應該是在那個橋畔看過去太平洋那頭,有旭日從東昇起,所以才叫做旭橋! 不過這只是我的猜測( 想像力很豐富吧)
以下是我對旭橋這個地方的田調~
在民國60年左右, 台東的人口並沒有超過10萬,所以在還是台東鎮的時候,很多地方是沒有路名的, 他們大部分都是台東鎮什麼裡第幾鄰幾號, 還沒有像現在有所謂的路名
在台東舊市區就是寶桑那一代及市中心是有路名的,例如長安街 正氣路 更生路 新生路 大同路 中華路寶桑路 廣東路同樂街 成功路 博愛路 信義路 廣東路仁愛街 中正路 精誠路 中山路 還有新社一街 傳廣路 等等 都是有路名, 而這些地方就是人口比較稠密的地區
在豐里橋過去之後, 一直到東峰高中那附近的中華路, 就是在衡陽路之前 就是現在的中華路二段以後就沒有路名只有里丶鄰及地標名
而今天要講的旭橋這個地方, 他當時的住址就是「台東鎮豐榮里,旭橋, 幾號」這樣子的住址!
可以想像得出來 那個地區人口比較 稀疏,所以還沒有設路名, 而這個地區也住了一些當時的名人,比如說當時的第六屆副議長, 也是東峯高中的創辦人董事長 鄭杜有妹他就是住在「旭橋 」附近!
這些陳年往事與大家分享
#台東地方事
台東舊地名 在 陳允萍 Peter Che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國際地標的前身是垃圾掩埋場
現在的國際地標的前身是垃圾掩埋場,因為垃圾掩埋場的關係,加上那裡是公有土地不能蓋房子,所以台東市比較窮的人家都住在那附近,而再前身在日據時期,那裡是漁排仔(平底的竹筏)上岸的地方,日據時期大般要運送物資上岸,就在這裡接駁,所以才會有個檢查哨所在那裡,民國43年(1954)6公里外卑南溪出海口旁的台東港(富岡漁港)動工之後,靜洋安檢所失去了他運送接駁的功能,所以漸漸地沒落
但我猜想既然有漁排仔上岸,理所當然應該還是有個小燈塔才對
後來,垃圾掩埋場容量已飽和,在一陣養地後,就在那上蓋了一個地標,叫「寶桑亭」,寶桑是台東的舊地名,所以相當多人去那照相機留念,最近又看到有po說台東鐵路最後一站叫台東東海岸站!,那個地點也是在靜洋
那麼日治時期整個運輸線就很明瞭了~從台東海岸上岸後,走鐵路到縱谷一直到花蓮,這一段我還沒有出生就結束了!等待有緣人來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