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芒果的歷史究竟有幾個國家參與呢?數一數實在很多!
荷蘭-日本-美國 都參與了台灣芒果的歷史
「今天大家熟悉的土芒果最晚是由荷蘭人在17世紀前期引進的,在400年來適應風土後,也是種植其他芒果所仰賴的「根砧」(果樹嫁接、插枝繁殖的根系部分),不論在歷史上或種植上都可謂是現今臺灣芒果的根源。」
「在日本殖民時代,作為日本的南方領土,殖民地臺灣是日本「南進政策」的基地,但是卻反向地引進了「南洋種」芒果;這也是臺灣歷史上引進最多外來植物種源的時代,尤其是熱帶植物,除了芒果外還有大王椰子等棕櫚屬植物,以及再次引進咖啡等。」
「二戰後的臺灣,在國府遷台後接受美國援助,當時農復會(農委會前身)即為美國與中華民國政府合作的組織,也不意外的從美國引進農牧業的物種。雖然芒果也並非美國原生物種,但美國佛羅里達州卻是相當重要的芒果選育產區,廣為人知的愛文即為於佛羅里達發現的品種;而在這批「美國種」引進臺灣後,臺灣隨之開始大規模種植芒果的時代。」
台灣原生棕櫚科 在 龍應台 - Lung Yingta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都蘭山中野書(2)緬梔
院子裡默默站著一頭鹿,這幾天,鹿角上長出一片青翠翠的嫩葉了。
1697年郁永河自福建自福建來,看見這樹,說:
青蔥大葉似枇杷,臃腫枝頭著白花
看到花心黃欲滴,家家一樹倚籬笆
還真沒想過「臃腫」可以描繪美,肥美。
郁永河很注意植物,這「臃腫」的「番花,葉似枇杷,花開五瓣,白色,木本,臃腫,枝必三叉。花心漸作深黃色,攀折累三日不殘。香如梔子,病其過烈,風度花香,始覺濃郁。自四月至十月開不絕,冬寒併葉俱盡。」
枝必三叉,完全像鹿頭上的頭角崢嶸。所以也叫鹿角花。花心流黃、花瓣肥白,所以也叫雞蛋花。夾竹桃科、緬梔屬。花瓣落地,一朵一朵甜蜜可愛,彎腰拾起來,放進手帕裡。
很多人誤以為緬梔樹就是貝多羅樹,葉片拿來書寫佛教經文的貝多羅樹。
晚清蔣師轍的《台遊日記》說:「貝多羅,木本,種自西洋來,葉似枇杷,梵僧用以寫經,枝皆三叉,花六出,香似梔子,台人但呼為番花。」
連橫的《台灣通史》也說:「貝多羅,種自西域,俗稱番花。樹高二、三丈,葉長及尺,花白,六出,心黃,味極香,可以辟蠹。」
其實,寫佛經的貝多羅樹是貝葉棕(Corypha umbraculifera),棕櫚科,原生印度、斯里蘭卡,樹高可達二十多公尺,葉子是半月形的扇子,非常大片,可寫經文,稱為貝葉經。
雞蛋花只是籬笆邊的最普通的樹,可是所謂普通,就是它深深植在每一個人最初始的成長記憶裡,看見花會想起在或不在了的父母兄弟、有鴨子的小河池塘、風裡搖晃的夾竹桃、芒果樹林另一邊一個暗暗喜歡的人、月光下柔軟的水稻田梗.....
用竹竿架好樹枝,等候它枝頭春來臃腫。
台灣原生棕櫚科 在 凌宗湧 Alfie Lin 花藝生活美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看這些台灣就可以採集到製成乾燥花的材料吧!
因為這個空間有做乾燥除濕的功能,所以顏色都保存的相當自然~
掛在邊上的是聖誕圈的串鼻龍,是毛茛科鐵線蓮屬多年生藤本攀緣植物,又稱台灣鐵線蓮或威靈仙、、等。原產中國南部、東南亞、印度,也是台灣的原生植物。據說,他木質化的蔓莖堅韌又有彈性,農業社會時代之農民以他穿過在小牛鼻上預先所穿之孔,再做成套環,方便駕馭牛隻,因此稱為串鼻龍。
阿勃勒 學名:Cassia fistula 阿勃勒(台灣通稱),又稱波斯皂莢、婆羅門皂莢、臘腸樹(大陸通稱)、豬腸豆(香港通稱)、南蠻皂莢(日本通稱)、長果子樹、牛角樹等,或據英語golden shower譯作黃金雨、金急雨,是一種豆科蘇木亞科的植物。原產於南亞南部,從巴基斯坦南部往東直到印度及緬甸,往南直到斯里蘭卡。分布在緬甸、斯里蘭卡、印度、台灣以及中國大陸的南部、西南部等地,生長於海拔1,000公尺的地區。
蒲葵 棕櫚科(Arecaceae)蒲葵屬(Livistona)
‧別名: 蒲葵、扇葉蒲葵、散葉蒲葵、近球蒲葵、球蒲葵、木葵、鐵力木(廣東新語)、扇椰子、葵扇子、蓬扇樹、箑、枇榔(日)、古波、久波(琉)
原產地: 台灣龜山島、中國南部、日本、琉球
花序:穗狀圓錐花序,直立;苞片多數,筒狀,花軸很長,小花密生。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原羅東林場,是位於台灣宜蘭縣羅東鎮的林業展示園區,佔地約20公頃,為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所在地,並設有羅東自然教育中心。 林務局羅東林管處於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內新規劃打造三間情境式主題展館;「林場Kids扣屋」、「森林物語」及「樹民種子屋」,已經正式開幕啟用,邀請大家來嗅木香,遊歷森林。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樹民種子屋 #串鼻龍 #阿勃勒 #蒲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