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大家看清楚囉~~ 這是中央氣象局所公布的台灣地區光光是2015年一年之內所偵測到的地震,其震央分佈以及地震規模、地震深度的視覺話統計數據,很重要,特別要強調,這光僅只是2015年單一年份之內,台灣就可以發生這麼多大大小小的地震喔,老天爺給台灣的先天條件就是如此,這是人力所無法改變的事實。
更何況,地質科學早也已經明明白白告訴大家,台灣島為什麼可以被歐亞大陸板塊以及菲律賓海板塊,因為板塊碰撞擠壓,而硬生生的被從從太平洋海底給透過造山運動給推升上來,其擠壓碰撞的推升力量之巨大,還讓台灣島形成超過百座高度超過三千公尺以上,其中包括東南亞最高峰的玉山,自己看清楚台灣本身獨特的先天地質構造條件為何。
有正確的風險意識,並且做好風險控管,才能趨吉避凶,可長可久。畢竟小心使得萬年船啊~~
隨處發生的地震?!—什麼是地震帶?(下)
https://pweb.cwb.gov.tw/PopularScience/index.php/earthquake/143-隨處發生的地震?!—什麼是地震帶-下
PS. 請大家自己冷靜的想清楚。
一般建築物出事或倒塌不會有輻射物質洩漏的問題,核電廠則不然。這就是非常關鍵的不同點。
四川大地震,南亞海嘯,阪神大地震災情都極為慘重,但是因為沒有牽涉到輻射污染問題,短短幾年間就完全復原,恢復正常。反觀車諾比核災以及福島核災的災區,一個都快40年了,一個即將滿十週年,災區復原現況如何,大家心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公布的2015年台灣地區地震分布圖知肚明。對於台灣來說,在先天特殊的地質條件限制之下,何種風險是我們無法承擔的起的,其實大家都應該心裡也很清楚才對,不是嗎?
PPS. 圖片3/3,這份地圖是從USGS(美國國家地質地質調查局)所建立的全球地震資料庫當中的實際地震紀錄統計分析整理出來的。時間是從1900年-2021年04/02,地震篩選選項是規模2.5+ 以上,呈現方式為同一地點,地震規模越大的排列在越上方,如果同一地點有多次相同規模的地震,則以最近發生的地震,排列在最上方。
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戴上以及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擠壓的隱沒帶上方的台灣島,每天頻繁的大大小小的地震,是我們無法迴避的宿命,相形之下,位於海峽另一邊,處於歐亞大陸板塊之上福建、廣東、浙江等地,在同一個120多年的時期內,地震的次數與規模,相較於台灣島,根本是小巫見大巫,人家蓋核電廠所面臨的地質變動、地震風險,硬是跟我們台灣截然不同。真的要搞清楚我們自己的真實狀況才好。
更何況,台灣也絕對不僅僅是過去這一百二十年間才有地震的,但因為USGS的地震資料庫是從1900年開始,才有正式的科學量測資料,在那之前的地震都只有歷史文字敘述記載,沒有符合現代地震科學所要求的嚴謹與精準度就是了。
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
台灣地震帶分布 在 楊華美 花蓮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喚醒防災DNA】💪
大家都知道防患於未然的重要性,但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颱風等天災,仍會有種不知從何預防起的無力感。我們花蓮全縣臨海,又有米崙斷層、花東縱谷斷層經過,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山區土石流潛勢區分布密度極高,不僅去年0206大地震後的餘悸猶存,每逢豪大雨,也總讓民眾心中惶惶不安。所以我積極參與各種防災論壇或教育活動,同時希望能把相關訊息傳遞出去,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基本的防災意識。🧠
上週四,我參加行政院「921震災20周年暨莫拉克風災10週年」之主題特展之一,在花蓮由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舉辦、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主辦之「喚醒防災DNA特展」開幕儀式。🎊
特展分為四大區塊:
✅#動盪不安地球村 介紹台灣易受災害之地質地理特性,以及目前全球遭受之各式自然災害重大災情介紹。
✅#智慧科技抗狂瀾 介紹國內產官學研因應重大天災所開發研製之災防科技,並以互動體驗方式進行學習,加深民眾印象。
✅#喚醒防災DNA 介紹防災社區建置與防災自助互助概念建構,展區包含一堆沙包之動手做學習體驗。
✅#災防觀音祐家園 介紹個人家庭防災應變準備,以及避災敬天之災防意識建構。
展覽內容相當豐富且實用,值得大小朋友們一起去參觀、體驗喔~🤗
--
⛈【防災教育特展】喚醒防災DNA⛑
🔸地點:花蓮靜思堂2樓(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3號)
🔸展期:2019.12.5~2020.4.26,上午9時至下午5時
https://www.tcnews.com.tw/event/item/1889.html
台灣地震帶分布 在 陳亭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妃妃的科學小教室-土壤液化篇】
土壤液化是地震工程的一個術語,指在外力的作用下,原本是固態的土壤變成液態,或變成粘稠的流質。土壤液化主要出現在分布深度較淺,飽和的疏鬆細砂、粉土質砂或粘土,且其底部排水較差。通常在外力反覆震盪下(如地震),鬆散的土壤因受到壓縮,內部空隙減小,導致空隙內水壓升高,當水壓升高至超過土壤內承受的外部壓力時,加上水分不能從地底排出,就會產生土壤液化。
液化的土壤相當的脆弱,能夠乘載的重量相當有限,坐落在地震帶的台灣,面對自然災害,做好配套措施和政策,是執政黨都該正視且處理的問題。
#之後多來點科學小漫畫大家覺得如何呢
#妃妃的液化金剛指也是有幾年造詣的
台灣地震帶分布 在 政府認證台中市土壤液化潛勢及地震帶,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 的推薦與評價
沒辦法台灣本身就處於地震帶。 0. 引言; 留言. ... <看更多>
台灣地震帶分布 在 中央氣象局- 我們都知道臺灣地震很頻繁,但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目前人類往地下挖掘深度還沒超過15公里,地球物理學家也是靠地震的震源分布,描繪出臺灣附近的地體板塊複雜的樣貌。 ... 最後,在臺灣西部的震源分布,則主要集中於#斷層構造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