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有是「王立強共諜案」……
#中國對台灣的滲透早就開始了!!
#儘速通過「反滲透法」
中國間諜王立強在澳洲投誠後,透過媒體專訪,我們才赫然發現,台灣國家安全早已出現漏洞,讓化於無形的中國勢力,有機會長趨直入…
素月的選區-彰化二水-曾經有個「五星寺」,七年前一名建商魏明仁,取得這個產權、佔地為王,開始宣揚習思想、毛語錄,升中國五星旗、唱中國國歌……一連串荒謬的行為,在地鄉親為此所苦,地方政府執法也左右為難,最後在前縣長魏明谷強力執法下,魏明仁受到的懲罰,也只有「違建被拆光」而已。
事實上,「五星寺」的前身是「碧雲禪寺」,魏明仁幾年前就「佔地為王」,每天大聲播放中共國歌,荒謬的是魏明仁一連串「赤色行為」,有些民眾還認為那是「言論自由」,導致即便「有識之士」向檢方提出檢舉,檢調單位也無法偵辦,最多就因為噪音過大,觸犯社會秩序維護法。
但這明明就是危及國安的行為,政府卻欠缺適切的法律規範,直到去年9月間「紐約時報」報導,點出其中的荒謬性,台灣社會才警覺起來,啓動縣府一連串的強力執法。
就法論法,對魏明仁來說,這一切都僅止於「違章建築」觸法,但魏明仁大剌剌宣揚共產主義,政府卻無能為力,在五星寺被拆前,部分民眾也認為「這沒什麼?」,主要就是自兩岸開放交流以來,國人對於「兩岸經貿文化交流」、「言論自由」的界線失去了警覺,中國假藉兩岸交流,遂行統戰之實,國人卻心防薄弱,著了中國統戰的魔,卻還不自知。
今天如果沒有「紐約時報」,恐怕「五星寺」依然盤踞八卦山,甚至與地方政治勢力合流,台灣一點一滴被滲透。
如今共諜事件吵得沸沸揚揚,這一連串的事件「絕非巧合」,中國對台的統戰入島入戶,而台灣人對老共心防薄弱。
去年美國透過「紐約時報」揭露「五星寺」,今年再有澳洲媒體點出「共諜」問題。中共對於全球佈局有一套戰略,澳洲已深受其害,如今已經開始反擊,反觀台灣,過去30多年人民習於「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對中國的統戰,心防薄弱,澳洲共諜事件,宛如去年五星寺事件的翻版,美國政府藉媒體向台灣提出警告,中央政府一定要有所作為,唯有儘速通過「反滲透法」,拿出嚴正的態度,國際勢力才會進一步幫助台灣,台灣的安全才有可能確保。現在「共諜案」激起國人共識,「反滲透法」的制定有其必要,立法院這個會期務必要通過,台灣的安全才有保障。
台灣時報王明仁 在 陳素月SayYe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只有是「王立強共諜案」……
#中國對台灣的滲透早就開始了!!
#儘速通過「反滲透法」
中國間諜王立強在澳洲投誠後,透過媒體專訪,我們才赫然發現,台灣國家安全早已出現漏洞,讓化於無形的中國勢力,有機會長趨直入…
素月的選區-彰化二水-曾經有個「五星寺」,七年前一名建商魏明仁,取得這個產權、佔地為王,開始宣揚習思想、毛語錄,升中國五星旗、唱中國國歌……一連串荒謬的行為,在地鄉親為此所苦,地方政府執法也左右為難,最後在前縣長魏明谷強力執法下,魏明仁受到的懲罰,也只有「違建被拆光」而已。
事實上,「五星寺」的前身是「碧雲禪寺」,魏明仁幾年前就「佔地為王」,每天大聲播放中共國歌,荒謬的是魏明仁一連串「赤色行為」,有些民眾還認為那是「言論自由」,導致即便「有識之士」向檢方提出檢舉,檢調單位也無法偵辦,最多就因為噪音過大,觸犯社會秩序維護法。
但這明明就是危及國安的行為,政府卻欠缺適切的法律規範,直到去年9月間「紐約時報」報導,點出其中的荒謬性,台灣社會才警覺起來,啓動縣府一連串的強力執法。
就法論法,對魏明仁來說,這一切都僅止於「違章建築」觸法,但魏明仁大剌剌宣揚共產主義,政府卻無能為力,在五星寺被拆前,部分民眾也認為「這沒什麼?」,主要就是自兩岸開放交流以來,國人對於「兩岸經貿文化交流」、「言論自由」的界線失去了警覺,中國假藉兩岸交流,遂行統戰之實,國人卻心防薄弱,著了中國統戰的魔,卻還不自知。
今天如果沒有「紐約時報」,恐怕「五星寺」依然盤踞八卦山,甚至與地方政治勢力合流,台灣一點一滴被滲透。
如今共諜事件吵得沸沸揚揚,這一連串的事件「絕非巧合」,中國對台的統戰入島入戶,而台灣人對老共心防薄弱。
去年美國透過「紐約時報」揭露「五星寺」,今年再有澳洲媒體點出「共諜」問題。中共對於全球佈局有一套戰略,澳洲已深受其害,如今已經開始反擊,反觀台灣,過去30多年人民習於「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對中國的統戰,心防薄弱,澳洲共諜事件,宛如去年五星寺事件的翻版,美國政府藉媒體向台灣提出警告,中央政府一定要有所作為,唯有儘速通過「反滲透法」,拿出嚴正的態度,國際勢力才會進一步幫助台灣,台灣的安全才有可能確保。現在「共諜案」激起國人共識,「反滲透法」的制定有其必要,立法院這個會期務必要通過,台灣的安全才有保障。
台灣時報王明仁 在 Fion的韓國生活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馬習會的事情,韓國也有在關注。但我沒在關注韓媒在關注什麼(這不是繞口令XD),比較引我注意的是周玉蔻在記者會場生氣的事件。
我的記者朋友們,立場各異。有人覺得周沒禮貌,只是要搏名氣;有人覺得周有guts,做了記者該做的事。
有一句話,以人廢言。通常用在教訓人,不該因為話者的身份,對他說的話下判斷。
不過在做批判性思考時,「誰」在說話,其實是一個重點。了解話者的背景,可以猜測他的價值觀偏好。
講個簡單的例子。「大學四年所學,在職場上很少用到。還不知直接去工作,省下學費又可多賺錢。而且很多賺大錢的人也沒上過大學啊。」
價值觀→物質成就比智慧重要。
覺得智慧比錢重要的人,就可能覺得上面那段話狗屁不通。
而每個人的家庭環境、就學背景、工作經驗、宗教、種族…都會型塑出自己的價值觀。
像是我有當老闆的朋友覺得,太陽花只顧著反反反,不去看看外面景氣多差。也有做社運的朋友,覺得中國鯨吞蠶食的手段,最後得利的依然不會是台灣人。
當然同個環境出來的人,不一定就會有同樣的價值觀。但依然是個判斷的方法。
那知道價值觀要幹嘛?是說價值觀跟我不同就不用看了嗎?欸不是啦。這只是批判性思考中的一小步而已。批判性思考是啥?就是能看穿字裡行間的意義,不會被看起很威的文字唬一下就驚到呆惹。
(想知道更多步驟的話,推薦閱讀《問對問題,找答案》這本書。)(已絕版~請找二手)
我會想到這件事,只是因為臉友之中,對於周玉蔻事件,反對 vs. 認同的人,剛好政治偏好都類似。有感而發。
這篇文章跟韓國好像沒啥相關厚…那來補充小趣事。台灣朋友最近問我是不是該來訂明年返鄉投票的機票了(但她每天都要上課,只能旋風來回)。看來馬習會有提昇投票率的作用?科科
#應該沒什麼人會讀完吧...
簡單整理了周玉蔻事件,以及馬習會期間各項台灣媒體內鬥(?)的訊息,當作自我警惕,也希望朋友們一起討論,樣本取自我經常Follow的諸位前輩(皆以公開動態為主),若有失禮,不足之處仍請見諒,歡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看到的好文章。
周玉蔻當天以「美麗島電子報」身份申請採訪證(另有一說是「台北之音」電台節目主持人),並進入會場做了三件事情
a.在馬習兩人握手期間,要求習近平向記者們揮手
b. 雙方密談後,由於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主持的記者會僅點名三家親中媒體「新華社、香港中評社、台灣旺報」發言,並提前10分鐘結束。周玉蔻因此怒嗆張志軍沒有誠意,限制新聞自由,要求他回應「一中原則是不是一中各表」,卻反遭現場部份記者訕笑、報以噓聲,她接著大喊「你們噓什麼,記者不會問問題嗎?台灣記者為何不抗議?」
c.馬英九記者會回答了14家媒體提問,但遲遲沒點到周玉寇,她便吼說「馬總統你有沒有在習近平面前講中華民國?」更罵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為何不理她,接著在其他記者舉手發言時,仍不斷大聲鼓譟,遭新加坡記者反嗆「請尊重別人的發言權。」最後被星國維安請出場外。
14題Q&A記錄
goo.gl/9PrZoV
這個事件怎麼談?
我們必須先拋開「周玉蔻」的長期負面形象,單純以本次言行而論,她究竟是一位在新聞現場捍衛採訪權的記者,或者表達個人訴求的抗議者?
以後者來說,不論是道德或行為論,每條路線最終(或源頭)終究會導向你我的意識形態問題,再以此套上各種論述,所以這裡先省略不談(我也沒能力XD),只從「記者」角度去看周玉蔻事件。
究竟在這個不可能聽到中台代表們回應敏感問題,抗議雖然有助上版面,瞬間靠著反馬習輿論風向爆紅,卻會干擾其他記者工作權,引發媒體圈內戰的案例下,大家可以怎麼思考呢?
1.前「新頭殼」記者林雨佑將三事件拆解,並逐一分析他對周玉蔻以「記者」身份進行抗議的看法。
http://goo.gl/L9JTof
林雨佑強調,在場記者身兼工作需求、利益與政治考量,不跟著抗議很正常,但也不代表不出聲就是對的,只能視為對職業現實面的妥協,反倒事後台灣媒體報導周玉蔻事件時,多半帶著嘲諷和批判,或僅批判她鬧場,少有論述,這便是媒體的自我設限。
2.現「三立新聞網」編輯黃郁棋則質疑:「如果周玉蔻教了記者一課,那請問,最後她問到了什麼答案?」
http://goo.gl/6m9LJ4
黃郁棋指出,雖然周玉蔻成功凸顯雙方記者會上的矛盾之處,但她以記者身份來到現場,卻沒有真正完成自己的職責,只是靠著個人名氣搏版面,當天的周玉蔻是「名嘴」,並非「記者」。而記者的專業除了問問題,更多時候其實是「在不搞壞關係的情況下,想辦法讓對方願意回答,並且讓雙方還有下次合作機會,很可能是獨家!」
(這則動態下面有許多媒體圈外人的看法)
3.諸多資深記者其實對周玉蔻的表現不以為然,認為現場已經有蠻多犀利提問,她只是個跳梁小丑,坐擁資源、名氣、爭議,才敢做出這些言行,真正的記者必須「比氣長」。知名網路工程師王景弘(TonyQ)便針對部份媒體人在臉書、網路上的批評進行回應。
https://goo.gl/e9J7NK
王景弘說明:「有些記者認為周玉蔻的行為不可取,認為在場多位縱橫兩岸多年的大記者被忽略。只有做秀的周玉蔻被注意到,而且他的提問其實其他人都有涵蓋到。」
他卻覺得,在場記者的問題都沒打到重點,資歷是一回事,資深記者們的貢獻與才華值得被尊重,但「在馬習會這個重大事件中」寫出什麼內容給讀者?這才是現代閱聽眾們想看的重點。王景弘說,記者們一定做的到更深入的辯證,卻沒有想證明自己、公開揭露判斷的意思,並反對資深記者們對網路、年輕人的刻板印象。
4.隔天「端傳媒」發表這則現場側記《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周玉蔻》,以古典新聞學的浪漫想像重建周玉蔻言行細節,並詢問她本人「為什麼這樣做?」
https://goo.gl/yrLwvO
我很喜歡端傳媒台灣區主管、資深政治記者李志德分享本文時的感想:「說真的,我不一定贊成她的做法,但不正常的做法滋生於不正常的環境,誰敢說她批判那些事不存在?」
以及udn許柏崧前輩的評論:「周玉蔻不管她的形象走的多偏鋒,但至少在這件事上我認為她是做對的。這件事也許錯就錯在不該是由周玉蔻提出的,但也很悲哀,只剩她還記得要憤怒。」
總結四篇,記者周玉蔻的「演出」的確荒謬,但嗆聲受訪者並非獨家,誰說沒有其他記者在新聞現場與官員、警方、民眾發生過衝突?尤其主跑抗爭線便知,許多人對民眾、權力階級的言行總抱持差異,即便為工作粉飾臉色,戴上「人無貴賤之分」假面,文字、影像卻是騙不了人的。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周玉蔻一開始便心懷抵抗意識,憑身份取得證件,進入會議鬧場,即便她是個你我都討厭的名嘴,就算她真的只是愛出風頭,這也是行言論自由之實,行為有異,正當性無礙。(除非要接著去談,周玉蔻拿採訪證卻不做新聞工作,是否違反道德?又或者以議題的重要性來說,結果跟方法哪個比較重要?)
再回歸脈絡,正因為她是「周玉蔻」,才有資源、後援、名氣做出這件事,我認同前輩們藉此抒發對「新聞理想」的渴望,或闡揚心中看待「專業素養」的現實建議,但仍然不知道,身為一位沒有名氣、資歷、資源的菜鳥記者,該如何在類似情況實踐所謂「記者真正應該做的事?」
常聽人笑說,妄想台灣獨立之前,還要先統一島內意識形態。我想,對媒體改革、台灣新聞的未來而言,大家仍需要在現實vs理想的無解矛盾中,嘗試建構出某個能取得多數人認同,不分輩份、立場、媒體大小的嶄新價值觀。
PS.管中祥老師則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周玉蔻》這個標題太去脈絡化了,可見端傳媒和台灣還有點距離 XDDDDD
同場加映
5.馬習會前,天下獨立評論專欄作者黃丞儀發表「立法院應即彈劾馬總統」一文,遭天下編輯無預警撤稿,獨立評論平台過去以「清明、公義」為宗旨經營,卻在聲明中回應「為平衡報導,才暫時下線,之後有不同觀點的文章時再發表」,此舉有編輯室內部控制之餘,許多作者憤而辭職。
作家瞿欣怡便沉痛地說「我不介意微薄的稿酬,為的就是珍惜這個平台,珍惜每一次評論的發表。因為我深信,這是個追求進步價值的、公道的平台。」
https://goo.gl/vXmIGv
6.經濟學者林明仁等人也發表聲明「一個媒體是不是能夠堅守他的信念,只有在受到試煉之時才能顯示出來。媒體的信譽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不能平常西線無戰事時就高喊獨立評論,博取社會清望跟市場佔有率,但一碰到壓力就東躲西藏,東拉西扯。」
https://goo.gl/VePAeR
7.社會學者、udn顧問曾柏文的專文,則詳細談到天下「限縮言論」的錯誤何在,以及他們仍舊以「傳統紙本」思維經營網路媒體,面對公關危機時藐視讀者與作家,反倒激起異議的窘樣和改進方法。
http://goo.gl/4is3v9
8.意想不到的是,天下獨立評論遭逢巨變之際,更隨後引發了「網路時事評論」發展是否過度膨脹,收割網路意見領袖、寫手們的名氣創造假公共包裝,擠壓「深度報導」點閱率、生存空間的討論。(這系列又長又深)
a.作家朱宥勳(正方)
http://goo.gl/Dnehlo
b.作家黃湯姆(反方)
https://goo.gl/h7GAaE
c.作家朱宥勳(正方)
https://goo.gl/RQXiF7
d.udn鳴人堂主編許柏崧(正方)
https://goo.gl/YClVRj
e.作家黃湯姆(反方)
https://goo.gl/iVPevd
9.馬習會一早,獨派群眾聚集松山機場抗議時,負責實況轉播的公民記者「蜜蜂公民、阿凱-公民覺醒紀錄記者」被警方逮捕,疑似破壞兩人正在錄影的手機,
剛好今天(11/9)有場探討反課綱運動中,教育部拘留、提告翻牆進入辦公大樓自由時報廖振輝、苦勞網宋小海、獨立撰稿人林雨佑事件的座談會「新聞報導與刑罰規範-難以捉模的界線」,詳情可上林雨佑臉書看簡單記錄
https://goo.gl/dhH00a
明日(11/10)早上10點,公民記者們則會在立法院群賢樓外抗議
http://goo.gl/rOxzT4
10.與此同時,前「沃草」記者林雨蒼則分享他以另類媒體角度,如何看待在立法院中工作的主流媒體,並簡談記者與受訪者之間,互相依賴又厭惡的矛盾關係,也提到了「部份」主流記者會輕視不必顧慮各種壓力,可以暢所欲言(當白目、不守潛規則)的小媒體、小記者。
以及勞動環境惡劣、中產階級意識霸權、缺乏時間深度進修等問題,奪得鄉民一片讚賞。他呼籲網友們,不該一昧把亂象推到基層身上,媒體問題源自管理階層、財務現實和閱聽眾素養,很多好記者們仍在默默耕耘,希望總有一天能找回大眾的支持與鼓勵。
https://goo.gl/9fhH2s
圖片出處:盧翊銘/端傳媒
後記:這只是篇簡單的整理(而且還是轉貼一堆專家評論)自產論述的部份非常少和淺,但我認為只要能稍微促進討論風氣,網摘便仍有它的價值,感謝各位朋友們願意留言和分享。
台灣時報王明仁 在 台灣時報 的推薦與評價
《臺灣時報》,簡稱《臺時》,為台灣的綜合性日報,創立於1971年8月25日,吳基福為首任董事長, ... 目前董事長為王明仁,社長為林世英,前董事長王玉發為榮譽董事長。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