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驗、研究證實,哺乳媽媽接種疫苗安全
台灣母乳 疫苗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上週開始大量施打疫苗後,幾起疑似施打疫苗後死亡的報導,也導致老年接種出現緩打潮;除此之外,昨天雲林還傳出一名媽媽打完 AZ 疫苗後哺餵年僅 2 個月大的女兒喝完母乳,凌晨卻發現女兒失去生命跡象,送醫不治。
作為一位媽媽,同時家裡的長輩也剛接種完疫苗,這幾天看到這些新聞,我也同樣感到難過與憂心。
然而,作為一位政治工作者,理性傳遞經實證的訊息、基於正確的推論進行公眾討論,我想,才能夠真正讓大家認識疫情,也讓社會停止過多的恐慌。
針對雲林一案,昨日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的數名醫師發表了一則聲明(https://reurl.cc/Lb4od7),當中提到,「接種 AZ 疫苗最多的英國,並沒有看到哺乳期婦女接種後導致嬰兒死亡的報導」、「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學會、世界衛生組織,都建議哺乳母親接種 AZ」,並且也強調,「任何嬰兒的猝死,都應該要詳細調查原因」。
對於此案,法醫在相驗時有提到可能是嗆奶窒息致死,而多位小兒科醫師和法醫,也向媒體表示,「AZ疫苗是腺病毒載體,完全沒有病毒成分在,更不可能透過餵母乳傳給小孩」、「嘴角有滲血的奶泡,不排除是溢奶造成窒息」。
雖然目前還沒有完全釐清死因,但我也贊成學會聲明中所說的,「在鑑定結果未明之前,媒體的渲染報導引發民眾恐慌,讓哺乳媽媽和寶寶承受不必要的驚慌」。
事實上,日前多起老年人接種疫苗後死亡的案例,也是如此。
自從大量施打以來,媒體報導全台疑似疫苗施打後死亡者已超過百位,然而,根據目前有進行司法化驗解剖的個案來看,死因大多為心血管疾病導致。
也就是說,至今仍沒有一起案例,是證實與疫苗施打後有直接關係。
從相關報導出來後,包含指揮中心在內的眾多專家也指出,接種後死亡的個案比例,仍應與「背景值」相互比較後,才能看出關聯性,單就死亡率的比較來看,目前仍無法看出得以佐證的數字波動。
然而,接種疫苗當然有風險,除非經過司法相驗結果驗證,否則我們也無法確認這兩種案例的死因,完全與疫苗無關;因此我也呼籲指揮中心,應持續向民眾公開說明,並且進行專業研究探討,但最重要的是,防疫應該要讓科學證據說話,經過實證的資訊,才能停止不必要的流言與恐慌。
面對這波疫情,全球的科學家仍在探尋更多可能性,然而截至目前為止的實證研究顯示,接種疫苗確實是切斷傳染鏈、抑制重症最有效的方式。而疫苗的覆蓋率也會成為未來日常生活和國境解封的重要條件。
從防疫的角度來看,全民盡快接種疫苗是利大於弊,然而疫苗接種的風險,仍需要尊重每個人自主意識的抉擇,最重要的是,這樣的抉擇應該是奠基在正確、經過實證的資訊上。
無論是孕婦或是長者,打不打疫苗或許是個不太容易的決定,尤其是在看過相關的新聞報導,可能也產生了更多害怕與疑慮。
我能理解這些擔心,不過,我也希望大家仍應尋求專業意見的建議,讓醫生來評估自己身體的狀況究竟適不適合接種,再來做決定!
台灣母乳 疫苗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隨covid-19疫苗陸續開打,近來只要注射後發生的醫療事故都被「合理」推論是疫苗造成。最近又有一則「疑似打疫苗後餵母乳,女嬰猝死」的報導,讓很多哺乳媽媽看了很緊張,甚至覺得如果要持續餵母乳就得放棄疫苗施打。
先說結論:雖然兩件事有先後時序關係,但學理上來看兩者是不可能有關連的。
*疫苗不會直接透過肌肉注射進入母乳
首先,疫苗和口服針劑藥物不同,是採取肌肉注射,不論哪種形式的疫苗過去研究均證實,不會有任何疫苗成分直接藉由母乳傳到寶寶身上。而哺乳媽媽打疫苗,也要14天後才能產生抗體保護寶寶,因此就算是抗體造成的影響,也不可能隔天就發生。
另一方面,新生兒猝死比例並沒有大家想得那麼低。數據上來看 ,自然狀況下,嬰兒一歲前猝死機率為千分之一,一年平均有六百多個案例。我在住院醫師時就遇過兩次,即使事件就發生在醫院,急救後仍無法挽回、也找不出原因。而猝死可能跟呼吸道阻塞、先天性遺傳疾病等有關,有時甚至原因不明,往往需要解剖才能釐清真相。。因此針對此事件,若未經解剖釐清,實在不該將死因直接與疫苗做連結。
報導中還有幾件事情讓我感慨。事件發生後,媽媽受訪時建議其他媽媽打完疫苗後不要餵奶,雖然了解媽媽是基於好意做出提醒,但我還是認為不應該將個人經驗凌駕醫療專業和數據統計,後續也有媽媽和我哭訴,先生說打了疫苗就不准餵母乳,讓她在個人防護和母乳間進退兩難,實在是令人無奈又心疼。
媽媽在報導中也提到她有問過醫師,我在一些群組中看到有同業立刻對此表示 「這樣的起手式,就是要告醫師了」,也有人大方承認這就是為何他們從不積極推廣孕、產婦打疫苗,只要媽媽多問一句「這樣會影響胎兒、新生兒嗎?」他就會直接叫媽媽不要打。從醫師的角度和醫療糾紛如此頻繁的環境來思考,我當然可理解有些醫師對疫苗持保守的態度,畢竟是否積極推廣疫苗和要不要打疫苗一樣,完全是個人自由意志的選擇。但如果因害怕出事違背科學證據而反對、或甚至阻止孕產婦打疫苗,我就完全無法苟同。�
這也讓我回想過去在大醫院服務時,注意到孕婦流感疫苗是要自行到家醫科施打,極為不方便。我和當時的老師反應「要不要和院方申請,把這項業務移轉到婦產部,增加施打率。」結果當時得到的回應竟是「不需要沒事找事,打出問題妳負責嗎?」我還記得當下我非常衝擊,但人微言輕也不敢多說什麼。不知道現在這個現象是否已經改善?
*懷孕意外事件難掌控 不應任意歸因咎責
不過的確,各種事情放在孕婦身上總變得格外複雜難解,即使研究已證實流產、胎死腹中或早產和孕婦的食衣住行用藥無關,也很難預防。大家還是會想找到原因咎責,不只媽媽本人的行為會被放大檢視,產科醫師也常會被質疑是否粗心誤診才造成不好的結果,甚至因此吃上官司。
其實,流產、胎死腹中或早產這些狀況的發生往往是隨機、沒有原因的,也遠比想像中的多。未來疫苗大規模施打時,一定還會聽到類似的事件,我也在此拜託記者媒體勿片面報導,或至少同時採訪醫師的意見。
再次強調,目前國際間的共識都是哺乳媽媽施打完疫苗,可以繼續餵奶,且有機會產生抗體保護新生兒。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也馬上發表聲明,支持這項說法。所以我還是要再次呼籲孕產婦們「輪到妳,就去打」。另外也要叮嚀,若注射後就發燒仍可吃退燒藥,並不會影響寶寶。
最近剛好把卡繆的《瘟疫》看完,故事中的醫師有一句名言,剛好在此分享給大家。
「對抗瘟疫的唯一方法就是正直。什麼叫做正直?我不知道一般人怎麼看,但對我來說,就是盡我的本分」
這段時間我也常在思索,到底作為一個婦產科醫師的本分是什麼?我想應該就是盡力提供孕產婦相關資訊,化解她們的焦慮,持續地保持身體健康、堅守崗位。但對於自己不熟悉的事情,好比預測疫情的走向,非我專業我就不該擅自評論,避免說錯誤導民眾。
那記者呢?我想應該是在確保民眾知的權利同時,謹慎地和專家求證,弭平資訊不對等的狀況,而不是草率的發文製造民眾恐慌,影響大眾福祉。
大家一起加油,我們對抗的永遠是病毒,而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