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誕辰紀念日》 蔣渭水的心事
楊儒賓/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新竹市)
1923年治警事件,蔣渭水一審判決無罪,但最後仍以判刑四個月三審定讞。圖為檔案管理局2015年展出首度曝光的蔣渭水治警事件一審無罪判決書。報系資料照。記者仝澤蓉/攝影。
十一月十二日是孫中山誕辰紀念日,在他誕辰二十二年後,一位和他同職業、同志業的革命家蔣渭水降生在日治時期的台灣,他後來創立了日治殖民時代台灣唯一的反對黨—台灣民眾黨。在後來的後來的後來,又有一位醫生也創了黨,連名稱都一樣。
蔣渭水應當是家喻戶曉的大人物,但他的心事似乎不太受到正視,雖然他的心事是遮掩得那麼清清楚楚。
一九二三年治警事件爆發,當時台灣重要的反對運動人物幾乎被一網打盡,蔣渭水自然也名列其中,被判刑四個月。在法院起訴時,法官質疑他既然身為日本帝國臣民,何以族群欄上寫中華民族?蔣渭水駁斥道:法官混淆了政治與民族的關係,國民是政治的範疇,族群是民族的問題。他身為日本帝國的國民,這是政治的現實,但他屬於中華民族,這是民族文化的事實。血緣文化的傳承是無從改變的。
法官不知有沒有被說服?但似乎沒有更怪罪之意。只是,蔣渭水的「中華民族論」真的那麼非政治嗎?他的話語如果真要非政治,他該說自己屬於漢族。國籍再怎麼改,改不了民族的事實。日治時期大部分的台灣反對運動人物用以畫清自己和統治者的界線,主要的武器就是漢文化,漢民族所賴以生存的文化即是漢文化。
但中華民族不等於漢族,在十九世紀末中國革命力量興起前,或者說在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成立之前,「中華民族」一詞有多少人用?有「中華民國」一詞,才有中華民族,有「中華民族」的創造,才可安頓中華民國。辛亥革命之前,中國主要族群的識別記號是漢族,民國成立了,各民族平等共存是政治現實,所以漢族退位,「中華民族」應運而生。日治時期的台灣人大部分隸屬漢族,何來中華民族?蔣渭水實在錯怪日本法官了,中華民族是真正的政治語彙。
蔣渭水想什麼?日本軍警焉能不知。他自己在台灣成立台灣民眾黨,但老是關心隔海的中國國民黨。他的台灣民眾黨黨旗既像中華民國國旗,也像中國國民黨黨旗,他的黨旗幾經更換,但萬變不離其宗,很青天白日。他是黨魁,但對中國國民黨的黨魂卻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孫中山辭世,蔣渭水痛惜,遠甚國民黨人,他一再撰文弔之,「孫先生雖死,而三民主義是還活著……泰山頂上的鐘聲停了,但餘聲還嘹亮著。酣睡著了的人們也漸漸地醒起來!」其文頗有「日暮途窮,人間何世」之憾。他不寫自己的台灣民眾黨黨史或大肆宣揚我黨理念,卻舊情綿綿,寫了厚厚上百頁的中國國民黨史。蔣渭水一生的文字,以此篇最長。
能怪日本統治當局老是懷疑這些反抗運動分子不服王化,老是幻想自己是有悠久歷史的民族,老是想和對岸政權唱和嗎?蔣渭水大概沒主張武裝暴力革命,用以推翻日本殖民政權。他應該也沒說過自己是中華民國國民,身在曹營心在漢。但他說自己是中華民族,難道有實質上的差異嗎?而他生前心事,知道的人何止日本帝國的檢調人員。他當時除了沒使用「中華民國」一詞的名義之外,擦邊球已打得滿天飛,他表達得已經夠清楚了。
台灣民眾黨黨旗 在 元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可是蔣渭水死後覆蓋的台灣民眾黨黨旗是致敬國民黨的耶,呵呵
台灣民眾黨黨旗 在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家可能都聽過清廷打的那場「鴉片戰爭」,但你知道台灣人也曾經轟轟烈烈打過一場「阿片戰爭」嗎?圖片中那不是什麼「中華民國國旗」喔,那是當年「台灣民眾黨黨旗」!
1920 年代的總督府為了殖民利益,銷售阿片給台灣人,但知識份子們當然不會接受。因此以蔣渭水醫師等人為首的台灣民眾黨,跟總督府打起了一場「阿片戰爭」。
蔣渭水為了讓世人知道殖民政府賣鴉片給台灣人,賺錢卻毒害人民的行徑,不惜讓自己的孩子涉險打了電報給「國際聯盟」,讓台灣獲得國際的關注。
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同時也是第一所由台灣人打造的醫學院「高雄醫學院」的創辦人杜聰明博士,更是全心投入鴉片的研究,在 1928 年發明折衷的「漸禁斷療法」後,因縮短療程及減低戒癮痛苦,大幅改善了人民受毒害的痛苦。
這兩位前輩,迄今都堪稱是台灣醫界的精神導師。
蔣渭水醫師獻身給台灣人民,多次出入監獄,死時年僅41歲,但為他送葬的台灣人民綿延數公里,是台灣史上有名的「大眾葬」。
杜聰明博士終生投入研究,為的不是發表多少篇論文,得到什麼獎項,而是希望他做的研究能幫助更多台灣人民。阿片、蛇毒、中草藥的議題,跟台灣人關係密切,他就一頭鑽入這三個領域的研究,成為迄今仍讓我們景仰的學界泰斗。
我們沒當年的前輩這麼偉大,但求記取他們當年的精神。
3/24 到 5/12,週二至週六,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6點。在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 27 號,蔣渭水基金會將舉辦這個「阿片戰爭」的特展。會稱作「阿片戰爭」,是有別於發生在中國的「鴉片戰爭」,因為當時的台灣人民,其實把 鴉片 (Opium) 稱作「阿片」。
衷心邀請大家一起來看展,在現場一起回到 1920 年代,那個台灣重要的文化啟蒙年代。見證這群鬥士率領人們反抗愚民政策與壓榨、迫害,用生命去追求知識與人權,爭取真正平等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