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鳳山一路跑到了大寮、林園、小港....再回到了鳳山,劉金成爺爺為清廉而跑DAY1是個晴朗的好天氣,體力超好~明天早上5:00又要從楊秋興高雄縣競選總部出發(高雄縣鳳山市建國路三段396-8號),挑戰88公里!! 願意一起加入的朋友可以上52190.tw官網查詢劉爺爺的動態喔!!
DAY2路線圖:鳳山總部-->鳥松-->仁武-->大社-->楠梓-->省道-->橋頭-->岡山-->路竹-->湖內-->茄萣-->永安-->彌陀-->梓官-->楠梓-->左營-->高雄市競選總部
台灣省道路線圖 在 台61線幸福公路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
台灣省道路線圖 在 天下雜誌- 【地圖新鮮事】為何沒有編號60、70、80的快速道路 ... 的推薦與評價
台82、台84、台86因為車流量與公路設計等緣故都有藍盾牌路段(省道主要公路) 後來基隆港東岸聯外道路開闢,編定為台62甲台65也是後來核定興建 ... <看更多>
台灣省道路線圖 在 Re: 台灣省道路線演進表- 看板Road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eastwing (東鄉之翼/伯承)》之銘言:
: 早期台9線真的是走台20甲的初來大橋嗎?
: 因為手頭上有一本戶外生活80年代的《戶外生活休閒去處》(前四個字有點忘了)
: 上面是已經有畫台20甲了
: 但上面的台9線是繞到鐵路西側附近跨過新武呂溪
: 和台20甲是不同的路線
: 所以每次去那邊我總是想找找有沒有舊橋的遺跡
: 他的路線是從德高進海端
: 然後在海端車站附近下到溪谷旁
: 之後沿著鐵路西側跨越溪床
: 接上現在台20甲 台9線交界處通往台糖牧野牧場的那條路
: 現在的地圖仍然可以看到南岸和北岸的路線,只是橋不見了
: 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是不是有這麼一條路線存在過?
大哉問!小人先就我所知的部分回答,不足的部分再去詳查,怠慢之處尚請見諒.
您提到的新武呂(路)溪前後的路線應該就是第一代花東公路所走的路,乃是
1930至1933年間為紀念日皇昭和登基所建的"紀念道路"(此路堪稱花蓮台東
之間現代公路的濫觴).然而完工之初全線仍有卅多處跨越河川之處沒有橋樑,
日人乃計畫於1940至1945年間興建15座橋樑,其中跨越新武呂溪的新武呂溪橋
為長500公尺,寬4公尺的橋樑,然至1942年止僅完成跨越知亞干溪與卓溪的
兩座橋樑.隨著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失利,再來除了麻仔漏溪橋完成橋墩
之外其餘橋樑直到日本戰敗投降都沒有動工.
台灣各地的交通設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受美軍飛機轟炸,殘破不堪,
戰後接續統治台灣的國民政府在交通方面以重建既有的鐵公路,儘速恢復交通
為首要任務.有關花蓮台東之間的交通雖然曾擬定新闢花東公路並架設各大河川
公路橋樑的計畫,但因預算龐大,以當時的人力物力無法應付而作罷.
戰後初期的花東公路除跨越木瓜溪的仁壽橋與跨越鹿野溪的鹿鳴橋為新建的
公路橋之外,在跨越萬里橋溪 馬太鞍溪 太平溪 清水溪(秀姑巒溪)與新武呂溪
等五個地方都是借道鐵路橋過河,形成鐵公路共用橋樑的特殊景象.您上文提到
跨越新武呂溪的舊路跡應該就是日本時代到戰後初期花東公路所走的路線,
而跨越新武呂溪的橋樑即公路借道鐵路過河的橋樑,這座鐵路橋而提供予公路
共用的橋為窄軌台東線鐵路跨越新武呂溪的橋樑,在1982年拓寬為標準軌花東線
鐵路完工通車的時候鐵路改走位於舊橋下游側的現在橋樑.
截至目前為止我似乎沒有找到您提到的舊路跨越新武呂溪之處有興建公路橋樑
的紀錄,從初來橋完工於1977年9月來看這應該就是窄軌台東線鐵路新武呂溪橋
結束鐵公路共橋的時候.而顯然在這之後不久的1979年省縣道調整的時候就有
台20甲的編號,在初來橋完工到省縣道調整這短暫時期台九線是走新完成的初來橋
還是沿襲舊有路線以及省縣道調整到池上大橋完工這一期間台九線是否走鐵公路
共橋時代的舊有路線(沒有公路橋的狀態),這兩個問題還懇請熟悉這區間省道路線
橋樑演進史的先進不吝指導.
其實我一直很想寫(打)一篇有關花東公路演進史的文章,也蒐集了一些圖文資料,
只是一直沒動手,您提出的這個問題恰是我忽略沒注意到的,如果將來我有完成
花東公路演進史的文章,也可少出一個糗,先向您道謝啦.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102.93
※ 編輯: mintap 來自: 220.131.116.221 (06/19 00:2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