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下語言這件事。
1. 忘記首次受邀到 公視台語台 台灣新眼界 是什麼時候了。
錄影要講台語?有什麼難的?是我母語啊。
結果大概到節目後半段,發現這個母語我運用得並不熟練,講話前還要先在腦袋裡順過,簡直跟開會用英語發表一樣的不自然。
說是母語,結果正式運用時,好像變成第二外語。
後來只要時間允許,我會盡量配合台語台的通告,讓自己可以用母語受訪、用母語表達意見、用母語說明政策、用母語解釋疫情,我認為是我這個沒有機會接受母語教育的所謂六年級生,必須補起來的功課。
2. 在台派社團活動時,台語是慣用語言,很多前輩發現我能夠用台語與大家交流,常常會給我很多鼓勵和肯定。但是其實我相當慚愧,在這個多元民族的國家,我連最基本的客語都不會講、新住民姐妹的招呼語不會講,更遑論許多種的原住民語。
常常很多「國際交流大使」的大學生會「表演」原住民舞蹈來凸顯「台灣」的獨特,或是我們在國家的宣傳影片、重要活動上總不忘呈現原住民文化,但是我心裡總是覺得抱歉,我們連區別不同族的服裝、語言,都無法。(至少我們這一代從小沒有學過)
所謂「母語」,台灣才剛剛開始沒有多久,談霸權還遠著呢。 #只有華語獨霸
3.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除非全台語的戲劇,否則許多戲劇中,多數台語腔調的演員,或是設定為講台語的角色,常常在劇情設定上屬於中下階層,或是比較粗暴、不體貼、缺乏知識。
這是很久很久以來的刻板印象,甚至可能來自獨尊「國語」、講台語會被罰的年代。
所以之前斯卡羅一劇讓我特別感動的,是不同族群文化之間顯少主與副、正與邪、優與劣的刻板劃分; #不同語言使用者沒有優劣之別。
拜託🙏以後戲劇不要再設定「講台語的粗俗、沒知識」了,尤其每次看到演壞人、演黑道、演出身地方喬事情政治人物的,都設定為講台語,演好人、演知識份子、演高層或好的政治人物都設定為華語,我覺得心很痛。
台語很美,原住民語很美,客語很美;語言本身不應該被刻板標籤。
也拜託不要再刻意用自以為的「台灣國語」來演出,真的要顯示出台語、客語出身的角色,請仔細去講究他們所來自的地區; #宜蘭腔南投腔海口腔通通不一樣 ,不是你們自以為的那種「台灣國語」。😔
4. 其實一開始知道 3Qi.tw 陳柏惟 今天質詢要 #使用立院首次建置的通譯,我是很開心的。可惜大概未事先與部長溝通,產生誤會。
我一直記得某一年去瑞士,參訪瑞士聯邦國會,導覽的國會官員告訴我們,瑞士是聯邦政府,26個邦有四種不同的主要語言,即使其中有一、二個語言使用者比例非常少,在國會開會時,依然同時使用四種語言,來自不同邦的國會議員,會使用自己邦的主要語言,其他人必須尊重,如果聽不懂,會有翻譯。
而瑞士的學童,幼稚園和國小時,是學習自己當地的地方語言和地理、歷史,待中學之後,才開始學習整個國家的地理、歷史及該邦主要通用語言。
語言是用來溝通的,應該使用大家方便溝通的語言,沒錯;但是使用母語應該是自然的,我們到此時依然需要爭論母語的使用時機、使用權限、使用範圍,甚至需要特別練習才能夠流暢使用母語(不同族群的母語均包括在內),我覺得是一件很悲傷的事情。
這些依然是殖民統治的傷痕。
我們一起繼續努力修復它。
(照片來自台灣新眼界截圖)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萬的網紅海恩奶油 HeinCrea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甚麼!你居然不知道香港的常識?✿ (歡迎上英語、外語字幕)這次的香港Q&A是承接"台灣人一句話惹毛香港人:最傻眼提問😰 Top3 " 大家給我的留言。鳴謝Google、Wiki,和我搜到的各個學者、調查機構。 請多多指教海量 抱歉: ・內容還是有可以改善的地方 ・唱歌不是很好 ・國語讀錯字 ・沒...
台灣第二外語比例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趁著中秋連假,我把《斯卡羅》追完了。
在整齣劇的結束,我可以好好的聊我對此劇的看法。當然,接下來內容會劇透,甚至是很大的劇透,所以不想被暴雷的,可以先行脫離。
不過我在不爆雷的情況下,先簡短的評論這部戲劇,那就是:「開始讓我滿懷期待,結束時讓我備感失落。」
至於為何會如此,那我要開始暴雷評論了,請大家做好心理準備呀。
.
.
.
.
.
.
按慣例,進入分隔線之前,在給不想被暴雷的朋友最後一次機會脫離喔。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斯卡羅的故事之所以讓我期待,是它的故事背景會帶到清領時期的台灣。這是個影視作品描述甚少的時代,所以對致力普及歷史的我來說,這在豈初就贏得我的肯定。
而看預告,透過羅妹號事件(也就是美國遇難船員在今日恆春一帶被當地原住民殺害),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台灣錯縱複雜的族群問題,這當中牽扯了:閩南人(柴城)、客家人(保力)、平地原住民(社寮)、山地原住民(琅𤩝十八社)、外國人(美國)......這不僅是台灣在英法聯軍後,因開港通商政策會遇到的社會問題,直到現在,我國社會還是有眾多族群問題需要去處理以及彌合,所以這種古今相通並且對照的世界觀,也讓本劇一開始充滿了話題性。
本劇在場景還原上很用心,甚至還讓許多演員使用多種語言進行對話(例如等一下會重點提到的蝶妹,她身為翻譯,就在本劇中使用:客家、閩南、排灣、英語,進行對話)。
另外透過不同人群的不同立場,去切入當時本就複雜的環境,這種多元化的是腳是值得肯定,也會是非常有深度以及魅力的特色......本來應該是這樣啦。
好話說盡,接下來我就要說本劇給我最直接的感想了,那就是:敘事極度失敗!因為非常突兀以及不連貫!
其實在第一集上映時,就有很多人說:「怎麼場景一直切換來切換去?好破碎而且看不懂呀!」
我自己本身有歷史方面的專業,所以看第一集是不會有以上感覺,但是一部戲劇如果要讓人必須先有一定程度的先備知識才能入手,那觀影門檻就會提高,既然製作團隊是想讓人認識歷史,那以上的批評的確就會是種警訊。
但這還不是我覺得最嚴重的,本劇讓我傻眼及吐血的......是連最基本的台詞接續都很詭異呀!
像原住民首領─卓杞篤,遇到他妹妹跟漢人所生的原漢混血姪子─阿杰,當時兩人有這麼一段對話。
卓杞篤:「你有對母親的記憶嗎?」
阿杰:「我媽媽得熱病死了。」
卓杞篤:「難道沒有開心一點的回憶嗎?」
阿杰:「我媽媽得熱病的時候,被客家人用死貓死狗扔。」
坦白說,如果我是卓杞篤,我反應會是......衝去把阿杰爆打一頓!然後怒吼:「說!你是不是智障?叫你說開心的事,你跟我講死貓跟死狗!」
印象中是在同一周播放的內容,當時卓杞篤並不知道阿杰以及他的姊姊蝶妹,跟自己有親戚關係。結果卓杞篤逮住了私自入山的姊弟倆,之後開始跟他們對話。
對話到一半,卓杞篤突然說:「姪女,我怕別人會利用你......」
我看了當場傻眼,你不是不知道他們兩個漢你有親戚關係嗎?怎麼說著說著又知道了?當然我可以理解在你抓住他們的過程中,可能無意之間得知了真相......但你好歹演出來呀!
完全沒做任何交代,從上一場景雙方彼此敵視,到下一場景突然含情脈脈......超奇怪的好嗎!
說到蝶妹,我真心想批評這個腳色在本劇中的表現,就是永遠一臉苦瓜臉,然後講沒幾句就哭出來......好煩呀!
我當然知道你身世很慘,所以一開始的場景總是一副苦瓜臉,我覺得非常符合腳色氣質。但你12集下來,幾乎苦瓜臉,這就太沒情緒轉折了吧?
甚至很多場景,本該應該要很有衝擊力,但蝶妹依舊苦瓜臉,簡直莫名其妙!
例如第二集,蝶妹知道父親死了......一滴眼淚都沒流?一點傷心的意思都沒有?還是跟先前一樣的苦瓜臉?這是怎樣?這父女關係不是不合,簡直是疏離呀。
好,你說蝶妹跟父親感情不好(但戲劇中沒交代,別跟我說小說中有提到,觀眾沒有義務一定要讀完小說才去看小說改編影視作品)。那她跟母親很有情感連結吧?這是劇中有表現出來的。
結果蝶妹遇到當初驅逐得重病母親的仇人時,用槍抵住他,然後用超級一貫且虛弱的語氣說:「你害我母親,還我母親命來。」OMG......就這種平常且虛弱的語氣,真的是跟殺母仇人吶喊?你喊用力一點好不好?你在演戲ㄟ!多一點張力好嗎?
我之所以這樣一直噴蝶妹,不是對演員有意見,是覺得製作團隊在情緒安排上很有問題呀!情緒應該是要有落差,這樣更能有相互烘托的效果。
就好像最後一集,蝶妹少數出現有笑臉的場景......這不是很好嗎?蝶妹的笑,象徵她從族群衝突的矛盾感得到解放。而我相信,在劇中有很多時候的遭遇,蝶妹應該都是有情緒波動的。她遇到李仙得趕回來救她,應該會有詫異以及感激的喜悅;她遇到卓杞篤的斥責,應該會有委屈以及懷疑;她遇到保力的人,應該會充滿憤怒。
結果這當中就只有:苦瓜臉、哭、苦瓜臉、哭、苦瓜臉、哭......這兩種演藝方式做切換,我看的好膩以及好煩呀!導演怎麼沒有是著把演員的情緒給逼出來呢?還是你都只有重視演員是否有把各種語言的發音講對而已?
說到最後一集,我不得不提那超雷人的「風祭司回溯時間大法」!
好啦!我知道製作團隊應該是想表達:「族群間的全面衝突,最終沒有人會有好結果」,這可以跟史實中,原住民與渥國人達成和平協議做很好對照。
可你安排的超突兀的!尤其這部戲大部分時間給人是要走向嚴謹的歷史劇,結果鄰近結尾你給我來一個玄幻色彩情節?製作團隊是在耍人嗎?
如果說是要用假定的戰爭,作為一種場面氣勢浩大的高潮,那我覺得不但做的失敗而且大可不必,因為......這個結尾戰爭場面也沒做的很好。(不是說有幾枚爆炸,就叫場面浩大,你以為自己是麥可貝嗎?)
如果要跟我講經費不足,那又何苦一定要做這種吃力不討好,又超突兀的場景?還不如把這段的經費,和劇情中段有出現的美國軍隊攻打原住民做一個合併,把唯一的戰爭場面做到更好,好過兩種不怎麼樣的戰爭戲。
這樣看下來,我最想表達的是:本劇團隊連說故事都沒說好。
歷史劇,它的本質是戲劇,也就是說故事。考據、服裝物品還原,這些是配料,做的好有加分,但故事才是最重要的主菜,試問:一個配料精緻但主菜不及格的料理,這是一道好料理嗎?
也別跟我提「人家畢竟努力了」之類的話,正因我知道他們有努力,我更希望他們能達成自己訂下的目標,那就是:能賺錢。
這部戲在我國,還可以因為主場的感情因素給予支持,但這樣的品質,能夠外銷嗎?而外銷可是曹瑞原導演,自己訂下的目標,以目前的成果,我只能說:這樣的貨,真的很難拚外銷。
以一個喜愛歷史,並且我是真心支持歷史劇的觀眾(不然我幹嘛花時間看完12集,而且還花很多時間打這篇評論),我覺得,先說好一個故事才是吸引人的原動力。
像是雷利史考特的「神鬼戰士」,他有沒有魔改歷史?有呀!還改的很誇張。但人家故事清晰,而且起承轉合做的非常流暢且有力,即便不了解羅馬文化,都能被帶入到故事當中,然後透過美術場景以及其中的歷史元素,真正被那個時代以及故事吸引。
又比如日本電影「阿基米德大戰」,這部以大和號為主題的電影,全片只有開場有戰爭場面(但那一場卻又足夠吸引人了)後面都是利用情節讓人去帶入角色的心境變化,還有對戰爭的反思。
其實在斯卡羅最後的場景及橋段,非常有好萊塢電影的公式化表現,這當然有一些壞處,就是沒有特別深刻或特色,但大致上是個平穩且有做到位的結尾。
要說本劇的團隊完全沒參考其他戲劇的安排,那我是不相信的。(順帶一提,像是烏米娜公主訓練阿杰有關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天哪,我覺得根本是阿凡達情節的複製貼上,雖然也不是說不行啦,而且這麼做有成為後面情節的一些伏筆,但過程還是有點突兀到讓我笑出來。)
所以我期待日後我國還有歷史劇的機會,能夠在眾多前人的基礎上,一次次的優化及強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於很多人會討論本片的一些政治立場,像是李仙得是否有被美化之類的。
我只能說:每個人本來就有每個人敘述的方式。
像我舉「司馬懿VS諸葛亮」,有些人會覺得諸葛亮始終佔據主動的壓制對方,但也有些人覺得是司馬懿敖死了諸葛亮。就連史書,在諸葛亮的章節,會記錄他打敗司馬懿,但同一場戰爭,在司馬懿的章節中,卻又是紀錄他曾經打敗諸葛亮。
所以美化與否,眾人皆可評價,或者......也由得眾人評價。
我倒是覺得本劇的最大看點,其實是周厚安飾演的必麒麟。
除了周厚安是本劇中,我覺得最能駕馭多種語言的演員(當然這跟他說其他外語的比例多寡也有關,而且他本來就是中美混血,有他的天生優勢),必麒麟在史實中,其實代表著亙古一致的觀點,那就是:利益。
必麒麟他是一位商人,商人做的各種事情,最終都會回歸於利益的考量。事實上,人不為己那才叫奇怪。
當劇中的李仙得口口聲聲說要帶入文明,當劇中的劉明燈說要建功立業,我覺得必麒麟那句:「我準備推廣蜂蜜鴉片。」還有當李仙得詢問他想要什麼行動,而他回答:「我覺得我想要回打狗,運輸更多的蜂蜜鴉片來賣。」
我整個開懷大笑......因為這真是無比真實呀。什麼價值、什麼正義、什麼正確,在資源以及利益面前,通通都要坦誠,也通通都不好使。
其實承認自己想獲益,有時真的不討人厭,起碼我覺得實在且實際,而且有規則有邏輯,可以坐下來好好交談溝通,這不是很好嗎?
所以我同樣喜歡水仔這個角色,只是相對於擁有外國人優勢的必麒麟,身為勢力最弱小的土生仔,水仔只能夾縫求生存並謀取自己乃至整個村莊的最大利益,所以很多時候,他也成為最沒有選擇權的悲哀小人物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就是我對斯卡羅的看法。
如果想要對斯卡羅的真實歷史有更多認識,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近期都有不少的科普知識,而我覺得斯卡中一個優點,是它的確有帶動後世人們對歷史的好奇,這也是我肯定這部戲的部分。
那各位看過斯卡羅嗎?認同我的看法嗎?或是不認同我那些看法?歡迎留言討論喔。(不過希望留言的情緒不要太大,起碼不要上來就先開大呀。)
台灣第二外語比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什麼樣的學習內容,對你來說是做白工?
先來看看這句例句:
The staff couldn’t have been more helpful.
理解的過程,是否有小小卡關
今天來談談「有效學習」
你選的內容和方法,真的是適合你的嗎?
一起往下讀
以下原文節自 Min 老師粉專
Yes Min:當英文家教/書籍譯者是一件很迷人的事
-
#學習如何有效的學習:1. 內容
#課本沒教的實用事
🐨
學外語想累積到一定的程度之上
不外乎就是一個 #有效學習公式🎯
【有效內容+有效方式+持之以恆 = 持續進步】
如果學習了一段時間,發現自己停滯不前
回過頭去審視這條公式
找出這三個要素是哪一項出了問題
(當然也有可能不只是一項)
就可以脫離白工協會
重新繼續累積
這一篇先聊聊什麼是「有效內容」
以英文學習為例
我們可以把接觸的內容概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給學習者看的
如學校課本、文法書、英語教學雜誌
以下稱為 #學習者內容
第二類是給母語者看的
如電影、影集、原文小說、原文新聞、社群媒體發文
以下稱為 #母語者內容
這邊不妨先暫停一下,想一想,我們從小到大
學英文時用的所有教材
有多少比例是學習者內容?
又有多少是屬於母語者內容?
🐨
如果一個人接觸到的內容
都只是來自學習者內容
那麼從小到大,他遇到的困難可能會有:
1. 覺得英文無趣,「我不喜歡英文」
2. 認定英文很難,「我跟英文無緣」
3. 學校考試過得去,但參加多益、雅思、托福等檢定考時,想拿到理想的成績會頗為吃力
4. 檢定考過關,但一旦脫離考試,在生活、職場、留學時,才發現自己原來無法理解母語者真實在用的英文
這是因為學習者內容是另外製作的
經過了刻意的設計、增刪或改寫
最大的問題是會過於簡化,或不夠自然
而且經常較為單調
無法讓學習者體會到
學一個新語言的樂趣或迷人之處在哪
🐨
很多人習慣只用學習者內容
也沒有意識到它會帶來的瓶頸
這類內容並非毫無是處
但問題是不能長期只依賴它
把學習者內容,當成學英文的唯一來源
會有什麼問題?
以 helpful 在 Oxford 字典的例句為例:
The staff couldn’t have been more helpful.
每個字都音節很短,拼法單純
沒有什麼難字
很少接觸母語者內容的人
卻通常無法理解它的意思,因為:
一、對這句的 #時態 很陌生
大家幾乎都知道 could(雖然可能一知半解)
不過很多人看到「 could have +過去分詞」就 😵💫 了
這個用法是指過去的事,表示「之前」
二、對這句的 #邏輯 很陌生
其實,The staff couldn’t have been more helpful.
跟下面大家比較熟悉的句子是同樣的邏輯:
I can't agree with you more.
都是用「否定+more」這種「不能再怎樣更多了」的形容
來凸顯「非常」、「相當」的程度
只接觸學習者內容的人
都會覺得這個句子長得好奇怪
但在英文裡這是很自然的表達邏輯
熟悉母語者內容的人就會看得很習慣
🐨
如果想真正懂母語者在用的英文
勢必要多接觸母語者內容
避免只是在學習者內容打轉
#挑選有效的內容有多重要?
相同的時數學英文
一個只靠學習者內容
一個混搭或專攻母語者內容
成效將會大不同
選對學習的內容,才是真正所謂的贏在起跑點
因此,不論是自學或使用老師挑的教材
學習者都應該要留意自己接觸的內容:
目前主要落在哪一類?
如何增加真正有效的那一類?
-
有效學習=贏在英文起跑點
你選的「教材」和「方法」是對的嗎?
同為台灣土生土長的英語學習者
我對 Min 老師提出的這個討論,也非常有感
一定要和你分享討論
歡迎大家留言你的學習歷程
是否都有「忍痛放棄全英影集」的經驗😢?
#不管怎樣都要脫離白工協會
#學習者內容 vs #母語者內容
#怎麼分配?
台灣第二外語比例 在 海恩奶油 HeinCream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甚麼!你居然不知道香港的常識?✿
(歡迎上英語、外語字幕)這次的香港Q&A是承接"台灣人一句話惹毛香港人:最傻眼提問😰 Top3 "
大家給我的留言。鳴謝Google、Wiki,和我搜到的各個學者、調查機構。
請多多指教海量
抱歉:
・內容還是有可以改善的地方
・唱歌不是很好
・國語讀錯字
・沒有要代表香港
所講的內容是我自己整合出來,沒很嚴謹驗證過,如果有不準確的地方,還望海量,也歡迎留言吿訴大家喔!
有些用字,例如「很多」,不是指「大部分」,比例、數字,實際上是有幾多我沒有細究:可能比例多,數量也多;或者比例不算多,但依然為數不少。只是影片不是在說明甚麼立場,希望對數據很重視的你原諒🌸
能夠上載影片跟大家交流還是很開心的事情,感激!
🌸舞蹈《香港人》報導: https://youtu.be/aK5q3hsVdZk?t=1m31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挖挖看更多影片
海恩奶油是誰/ https://bit.ly/2Tl87XK
閃光情侶系列/ http://bit.ly/2JuQ7KO
學霸海恩傳功/ http://bit.ly/2umiArP
人生事件Vlog/ http://bit.ly/2upSwfb
你要懂的香港/ http://bit.ly/2JtrU7B
我眼中的台灣/ http://bit.ly/2ujjq8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追蹤海恩奶油
海恩的Instagram(有很多偷拍)
https://www.instagram.com/heincream/
海恩的Facebook粉專(常常有抽奬)
https://www.facebook.com/heincream
訂閱海恩奶油(YouTube主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iH...
訂閱heincream[HK](第二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u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司應援收集中
CHITS 是我稱呼粉絲的名字,開放收件信箱: http://bit.ly/2HMuV0s
🧀翻譯長期招募中
幫忙上英日韓各語言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timedtext_cs_...
音樂音效源:
YouTube Audio,DOVA-SYNDROME,Nicolai Heidlas, Bensound, HookSounds
台灣第二外語比例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今年度國發會歲出預算28億中,有12億投資花東基金,惟在整體業務比例花東永續發展計畫、基金投入尚不足。希望國發會不要邊緣化花東地區的需求。另網路公開資訊中4/30花東地區發展推動會議記錄,各部會出席率相當令人失望,小組成員幾乎是各部會次長。但會議出席層級往往是科長、技正。國發會作為政策協調者,當其他部會參與層次不高,又會如何有效推動?再者,在地委員出席率亦不盡理想。
主委:不能只單看花東基金編列數。許多計畫內容是由公務預算優先支付。例如人才培育計劃就是出自於教育部自有經費。另有關出席率問題,是基於交通問題。會議若在台北舉行參與層級/率皆會提升。
▶去年度本席的主決議曾要求基金資訊公開上網、並納入公民參與意見、計畫內容分級亦應一併揭露。另有關審查委員意見可見於每次開會的會議記錄中,若能公開透明更有助於民眾了解計畫細節。再者,已提交的計畫C~E案之間評估,若案件有不足處,望國發會賦予改善機會。而地方政府提出的計畫若與中央期待有落差,也希望中央積極輔導協助。
主委:計畫研擬、討論、至執行相關資訊都在縣市政府網站、公共政策參與平台上。計畫年度核定後,E案修正後可以再送案。今年執行率有大幅度改善。
▶有關吸引國際人才配套,目前欠缺策略性的移民政策。可比照美國當年做法,以地方產業需求做評比安排,再配合國籍法鬆綁、國際教育體系改善等。台灣目前不允許民間經營寄宿學校,而台灣外僑學校人數過多,以致外國人士的小孩讀不到,可考慮選定特定公立小學開設華語作為第二外語的班級,使移民第二代進入主流教育體系的方式因應。國發會應積極扮演協調保守部門的角色,創造友善國際人才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