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府城歷史區風華再現了!✨
圖/文 魚夫
臺南州會的修復工程已經接近尾聲了,建築的立面終於重現風華😍。臺南的古蹟和歷史建築,在中央與地方的努力下,歷經十餘年,整個舊城歷史區的景觀為之丕變,我來台南住了十餘年 ,幾乎每年都得再畫一棟修建後的建築😅。
這讓我想起有一陣子日本的首相更迭頻繁,東京鐵塔的お土産店(紀念品商店)出了一個杯子,杯縁印有歷屆首相的漫畫肖像,但是因為任期實在太短,美國《Time》雜誌還刊出了一張政治漫畫,諷刺全世界兩種生命最短的動物除了孑孓外,就是日本首相😅,那杯子我連三年去東京都買了一個新的回來,外側卻肖像越畫越小,因為擠進許多短命的內閣總理,最後杯子裝不下了,居然改成紙一張來紀念🤔。
如今畫臺南歷史建築也一樣,整張圖面快擺不進去了,不過往日這府城歷史街區也彷彿躍然於紙上,臺灣沒有一個城市能像臺南那樣瞬間走進時光燧道,來到了日治及其以前的時代👏。
如今又有臺南州會修建即將完工,在修建過程中2020年的3月份,修繕單位發現一枚長約98、厚約1.5、寬約24公分的棟札🧐,棟札在日式建築裡等於是建築的履歷書,所以其上載明落成時間為1935年(昭和10年)的12月24日,並記錄了上棟式祭是由臺南神社的宮司(神社的最高負責人)松本賴光來率領眾人祭祀,而總體設計係由當時的臺南州土木課技師住谷茂夫總其事,工程則由「請負」(うけおい,相當今之營造商)負責。
松本賴光因係臺南神社的宮司,所以重要祭典能請得他來主持,便也是一種榮幸。現已整修完成的「鶯料理」創辦人天野久吉因為生前經常寄付(捐款)神社且熱心公益,因而與宮司關係匪淺,又因熱愛台灣,遺言死後骨灰帶回台南埋葬,此後天野家庭院右側建立天野久吉紀念碑和銅像等儀式,松本賴光都義不容辭的主持。
臺南州會的基地,過去是州廳的停車場,採鋼筋混擬土的結構,樓高三層,外牆為黄褐色溝面磚,即俗稱的「國防磚」,另一方面,也配合整條今之中正路林百貨等街區顏色,使其看來整齊劃一。
日治時期,最初州設置州協議會作為州知事的諮詢機關,所以互動頻仍,乃在建築設計上,搭有天穚和隔鄰的州廳(今國立臺灣文學館)互通,修復後的州會,市府計畫,原與文資處使用同棟建築的中西區圖書館將搬遷到二至三樓,至於二二八紀念館則將設在一樓。
州會的建築設計師住谷茂夫還有棟在歷史建築區的重要作品,即1940所興建的「嘉南大圳組合事務所」辦公廳舍,戰後改名為「嘉南農田水利會」,外表簡潔,柱頭裝飾力求簡約,屬近世復興式風格,其次,興築於西元1935-1937年間(昭和10-12年)的臺南神社事務所,也就是今天的忠義國小圖書館也是由他所督工。
住谷茂夫來臺南之前,曾任新竹州內務部土木課技師,1934年(昭和9年)峻工的「新竹信用組合」,即今「新竹第一信用合作社營業部」就是由他負責設計。
原臺南神社事務所位置在現在孔廟文化園區。日本時代初期即有神社之興建,至日昭和5年(西元1930年)推行皇民化運動後,興建神社更成重要的治臺政策⛩。日大正12年(西元1923年)所建的臺南神社,其社格僅次於臺灣神社。臺南神社事務所約建於日昭和10-12年(西元1935-1937年),同一時期興建的建築物尚有御本殿、拜殿、神苑庭園植栽、神橋造景、武德殿及其附屬大弓場射屋等。
日大正9年(西元1920年)獲得建立許可的臺南神社⛩,設計者爲當代知名的技師森山松之助(西元1869-1949年),神苑為留學德國博士本鄉高德(生卒年不詳) 規劃,工務由總督府住谷茂夫(生卒年不詳)技師負責,內苑爲臺南神社之主體建築及參拜神道,外苑則設立臺南神社神苑,於範圍內依照地勢改鑿參道,區內林樹青翠🌳,間有神泉水池,整體日式庭園風格,與孔廟半月池與海東書院遺跡南側低濕之地,架設神橋,相互呼應增添雅趣☺️。
原臺南神社事務所設立於外苑之西南角,其位置遠離御本殿,經研判應為「神苑休憩所」,按社務所通常應配置於御本殿左側,且其建築形式亦有規範,但目前所見與傳統配置不同,而所謂的休憩所為日本皇族代表天皇外出巡視之臨時行館,亦在此接見臣民。
農田水利會對面的原「臺南警察署」👮則為梅澤捨次郎的作品,1930年2月3日梅澤擔任臺南州地方技師,1931到1933年之間兼任臺灣建築會臺南州支部長,所以是住谷茂夫的先輩,其次在府城舊歷史區裡,「林百貨」及附近(中正路,當時稱為末廣町)的連續性住商統一建築風格都是出自於梅澤的總體規畫。
一代建築大師森山松之助在這個區域裡也有兩座傑作,一是原「臺南地方法院」(1912,今司法博物館),另一則為臺南州廳(1913,今臺灣國家文學館)這兩座都是臺南的鎮市之寶✨,其實社格僅次於臺灣神社(圓山飯店)的臺南神社,興建於1923年,也是由森山松之助所設計。
說來說去,好像文章裡的人物應該都是互相認識的😅,古蹟與歷史建築的風華再現,也讓我們隱約看到了那個世代的生活😀。
影片分享:
來歷史老城怎麼玩?不但畫了很精緻的地圖,還景點一個個畫出來,對你夠好了吧!
https://youtu.be/mkEPiKOxqE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0萬的網紅Taiwan Ba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啊~週末想安排一個臺北悠閒小旅行,卻已經不知道安排哪了嗎?酒保好康報相知,還找來✨星期天✨,給大家狂雅又酥麻的歷史! 一個與古蹟一起呼吸的小旅行…黑啤追著貓,貓喵的不是慵懶,而是捧油你趕緊跟上吧。 - 中華文化總會 x 臺灣吧 x 星期天! 在『2018城南有意思』活動,臺灣吧終於又和老天合體啦...
「台灣總督府位置」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總督府位置 在 臺南 TODA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總督府位置 在 見域 Citilen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總督府位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總督府位置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總督府位置 在 Re: [問題] 當初總督府如果設在台中- 看板DummyHistory 的評價
- 關於台灣總督府位置 在 日本時代總督府民政長官官邸,位置於現總統府前北側廣場(如地... 的評價
- 關於台灣總督府位置 在 [問卦] 台灣總督府vs 朝鮮總督府- Gossiping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評價
- 關於台灣總督府位置 在 EP14 總督府の北海湯屋 磺煙裊裊的車泊點 生平第一次在車 ... 的評價
台灣總督府位置 在 見域 Citilen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知道新竹高商以前是賽馬場嗎
新竹曾有日治時期全台灣規模最大的賽馬場!1938 年(昭和13 年)台灣總督府公布「台灣競馬令」後賽馬便成為合法的休閒活動,當時各地仕紳子弟紛紛開始學習騎馬、甚至家中畜養馬匹。第一代的赤土崎賽馬場位於現今新竹高商的校址,但因跑道長度不夠,又在現今香山工業區的位置打造了國際標準賽馬場,也是當時最具規模的賽馬場。
日治時期曾有 #新竹八景 之說:「東山納涼、南寮試浴、湖畔泛舟、牛埔競馬、竹北虹橋、宮前昭旭、翠壁遊春、奇峰望海。」其中「牛埔競馬」,顯現出當時賽馬之興盛。
👉了解日治時期的賽馬文化:https://vocus.cc/citilens/5da014f2fd8978000141cea8
台灣總督府位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老松國小生日快樂!
2021年5月1日,臺北市萬華區老松國民小學舉行125週年校慶園遊會。(張哲生 攝)
臺北市老松國校在1966年9月的時候,全校計158班,學生數達11,110人,創下了當時全世界學校班級數和學生數最多的紀錄;然而但受到少子化影響,目前全校學生只剩500人,學生銳減,教室被質疑閒置,內政部曾一度提出要將老松國小改建為社會住宅的構想。
2017年4月,老松國小校長林明助表示,早年車水馬龍的萬華如今已改變許多,加上新北市新設很多國小,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跨區寄讀升學率高的國中,便先讓孩子就讀當地國小,再升國中,如今老松小學部學生只剩約500人,若加上幼兒園、夜補校的學生,也僅有約800人。
老松國小位於臺北市萬華區桂林路64號,其前身為艋舺公學校,創立於西元1896年5月,為日治初期台灣最早的一批小學。
學校成立時的名稱為「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初期曾利用艋舺學海書院與艋舺祖師廟作為臨時校舍,直至1907年1月才遷至現址(蓮花池畔),建造木結構的校舍,並改校名為「艋舺公學校」。
據當時校舍平面圖看,校園三面有教室,中央留設操場,此為日治時期最常見的小學規劃形態。後至1920年代末,因木造校舍遭蟻蝕而嚴重毀損,便易以鋼筋混凝土構造,校舍仍保持三面式佈局。
老松國小的校舍雖屬對稱式的佈局,但教室空間高敞,光線明亮。走廊設計為半圓栱,帶有一絲古典趣味,它是日據中期台灣的小學校舍之典型例,值得保存。
明治29年(1896年)3月31日,臺灣總督府以「敕令第94號」發佈「臺灣總督府直轄諸學校官制」,創設國語傳習所、國語學校與國語學校附屬學校。同年5月21日,以「府令第5號」發佈「國語學校及附屬學校名稱位置」,老松國小前身「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正式創立(第一附屬學校位於芝山巖,第三在大稻埕),7月11日設校址於艋舺學海書院(今廣州街與環河南路口),11月1日開始上課。
會稱為「附屬學校」,是因為其作為國語學校師範部學生們教學實習的專門實驗學校之故,附屬學校未置校長,以國語學校校長兼任。總督府為創建殖民行政,必須教育一批能日語的臺灣人作為官廳雇員與通譯,以遂行施政,故開出每日15錢津貼,且畢業後錄用為公務員等條件招攬學生(也可升學國語學校)。入學年齡規定8歲以上25歲以下(1898年8月以後,與公學校一樣,改為8至14歲),在學年限四年。結果,第一年招攬了10名學生(1900年3月第一屆7名畢業)。
1897年1月,校址遷至艋舺祖師廟,此時學生已增至150名。次年(1898年)因應「臺灣公學校令」實施,附屬學校也進行廢校或合併,該校於同年10月改稱「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第一、第三廢校)。
1907年1月,改稱「艋舺公學」,同年5月4日被指定為「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代用校」,依然是國語學校學生教學實習的附屬公學校。
1907年10月,由祖師廟遷至現址,位於當時蓮花池街與八甲街街廓上(1922年4月更名老松町),新蓋木造教室20間,此時學生數為457名。
1908年4月,從六學年制改為八學年制,但1914年4月復改回六年制,並設置二年制「實業科」,由公學校畢業生就讀,以培養一技之長(1919年改為「簡易商業學校」,1922年再改為「高等科」,皆二年制)。
1914年7月,完成磚造兩層教室8間及大禮堂。
1919年4月,國語學校改稱「臺北師範學校」,該校也改稱「臺北師範學校附屬艋舺第一公學校」,學生1,080人。
1922年4月,改稱「臺北市老松公學校」,仍為臺北師範學校附屬代用公學校,直到1927年5月,才正式獨立。
1936年12月,木造教室改建成二層鋼筋水泥教室。
1941年4月,「國民教育令」實施,廢止小、公學校之名,以示日臺人共學、平等,此時改稱「臺北市老松國民學校」。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接收臺灣,11月1日接收該校,改稱「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學校」。
1955年2月,正面校舍(北棟)陸續新建、改建為三層鋼筋水泥大樓,至1960年共分六次增改建才完成現今規模,今昆明街側之原二層磚造教室(東棟)也在1960年改建完成,以因應持續增加的學生,如1964年9月,已達156班,學生數突破10,000人;1966年9月,更達158班,學生11,110人,為創校至今之最高記錄。
1968年12月25日,配合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稱「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小學」。
1978年8月,創立「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小學補習學校」,同時廢止「民眾補習班」。
1990年3月22日,配合臺北市行政區域變更,改稱「臺北市萬華區老松國民小學」。
1999年6月29日,臺北市政府指定老松國小正面的校舍(北棟)為市定古蹟。
2010年4月,校門開始改建,並於同年8月30日完成改建。
一百多年來,老松國小對艋舺地區人才的培養具有深刻的教育與文化意義,是當地非常重要的學校。
台灣總督府位置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啊~週末想安排一個臺北悠閒小旅行,卻已經不知道安排哪了嗎?酒保好康報相知,還找來✨星期天✨,給大家狂雅又酥麻的歷史!
一個與古蹟一起呼吸的小旅行…黑啤追著貓,貓喵的不是慵懶,而是捧油你趕緊跟上吧。
-
中華文化總會 x 臺灣吧 x 星期天!
在『2018城南有意思』活動,臺灣吧終於又和老天合體啦💞!將會從城區的歷史脈絡到為何被稱為『城南』,以及各個大家熟悉又陌生的歷史建築,文青手繪圖文搭配深沉而魔性(?)的嗓音,啊~斯巴拉西~😳
#酒保覺得手繪那些顏色真是太棒棒了
#捧油們對哪些建築物有印象啊~
勘誤:03:52-04:00「建國中學」與「南門國小」位置標示顛倒。
-
🎫 訂閱集資支持👉👉 https://goo.gl/ypykmH
►黑啤FB│ https://www.facebook.com/beer.the.bear/
►黑啤IG│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_bar
►臺灣吧官方網站│https://taiwanbar.cc/
✨星期天✨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ndayright
-
本集關鍵字:城南、城內、南門、麗正門、建中、台北第一中學校、建國中學、文廟、北一女中、清領臺灣、沈葆楨、臺北府、臺北府城、市區改正、臺北三市街、臺北苗圃、商品陳列館、台北植物園、歷史博物館、台灣總督府高等學校、臺灣師範大學、城南小學校、辰野金吾、辰野式建築
台灣總督府位置 在 日本時代總督府民政長官官邸,位置於現總統府前北側廣場(如地...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 107K likes this. 我們期望營造一座植根過去、展望未來,立足本土、放眼世界,誕生知識、快樂學習、友善平權, ... ... <看更多>
台灣總督府位置 在 [問卦] 台灣總督府vs 朝鮮總督府- Gossiping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推薦與評價
兩個都是總督上班的地方台灣的先蓋好朝鮮的後來才蓋好哪個比較漂亮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5.0.131 (臺灣) ※ 文章網址: ... ... <看更多>
台灣總督府位置 在 Re: [問題] 當初總督府如果設在台中- 看板DummyHistory 的推薦與評價
借這篇超古老的文來討論一下~
清領時期劉銘傳曾有在現今台中舊市區建臺灣省城的規劃。而也有一種說法是說,日治時期末期(約新高港計畫前)有將總督府南遷高雄的想法。
這邊先假定後者為真,因為這個部份我還找不到確切證據,只是在一些高雄文史網站看到的傳說~
我的假設是:
1. 劉銘傳的臺灣省城成功建成,巡撫及布政使司衙門南遷。
2. 台灣總督府南遷高雄市
在1的情況下,省城內的行政中樞大約是在舊臺中糖廠。
這是根據清代城隍廟幾乎都位於對應的衙門旁,如:臺南府城隍廟就位於府署東,而根據臺中市城隍廟 (原省城隍廟) 的說法,該城隍廟原址先是充作軍營,後來改建糖廠。
假如臺灣省城成功建成,劉以後的巡撫也都在正式的巡撫衙門辦公,直到如史實清廷打輸甲午戰爭,割讓臺灣予日本。
即使初期因為乙未戰爭而先在基隆海關成立總督府、(舊)布政使司衙門舉行始政式,總督府是否會在攻下省城後,又在將總督府遷移至臺中的巡撫衙門呢?
假如這條線的總督府真的設在史實的台中製糖所,可以想像台中驛開口應該會朝東南 (舊後站),而不是如史實一樣朝西北 (舊前站),位置也會北移,我們世界線的台中車站則維持本來的第一代台中公園。
大致上台中市區規劃應該不變,只是設計圖翻個180度,並且稍微往東南移。這樣子在戰後大里、太平可能會如史實三屯一樣很早就併入臺中市,反而西屯在臺中港建成後獲得發展,在1990年代升格縣轄市,然後...之後我掰不下去了XDD
而在2的情況下,高雄的新總督府則會在地方法院對岸。
這是根據在總督府南遷的敘述中,都是說會設在高雄的圓山大飯店。而圓山大飯店1971年遷址鳥松前,就是位在鹽埕國中大門處。
考慮到當時高雄州廳 (舊地方法院)、市役所 (舊市政府)、以及公會堂預定地 (舊地下街附近)的配置,總督府預定地實際上應該再往北挪,與州廳相對,也就是二二八公園臨愛河岸。
假如新的總督府真的建成,這邊應該會成為轟炸重災區,高雄市役所不會如史實一樣奇蹟似的逃過一劫,反而史實毀損嚴重的州廳有機會逃過一劫或是受損較輕。
1945年來接收的行政長官公署可能會選擇進駐州廳,同時接收損毀的總督府及市役所,高雄市政府則進駐掘江國民學校 (鹽埕國小),縣政府如史實在第一中學成立、之後遷往鳳山。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採用修復好的總督府為總統府、市役所為行政院、在這條時間線遷址的新公會堂為國民大會、立法院、監察院
1950年代省政府疏遷至臺北舊總督府後,舊州廳由其他中央政府機關進駐。
至於在我們的世界被用作省政府的台北州廳及市役所應該會由臺北市政府接收。
再來我也掰不下去了XDD
--
歷史:名詞。往往是無賴的統治者與往往是笨蛋的軍人所造成的往往不重要的一串事件的往往是假的敘述。 ── 安布羅斯‧畢爾斯 《魔鬼詞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1.179.20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546691419.A.06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