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淡水︱過年,來 #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打卡走春】
看見台灣,不同角度有不同風景;熟悉的淡水,除了是齊柏林導演每次空拍後回航的轉進點、齊柏林空間所在地,多元的聚落風格,更紀錄了西荷佔領、漢人墾拓、開港通商與日本統治的歷史。
邀請您,安排一天的空檔,以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的眼光,跟著我們從淡水捷運站往老街方向散步,重新走讀淡水的故事
#淡水禮拜堂
淡水成為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展的根據地,馬偕博士是重要推手。仿哥德式建築的淡水禮拜堂,有著美麗的鑲嵌玻璃,由馬偕博士設立的教會改建而成。
#陳澄波戶外美術館
位於前往淡水禮拜堂的藝術穿堂上,展示臺灣第一代西畫家陳澄波的12幅淡水風景畫,帶大家尋訪舊時淡水的歷史風情。
#英商得忌利士洋行 #齊柏林空間
清末淡水五大洋行之一,曾獨佔臺灣航路30年之久,馬偕博士來台所搭乘的就是其旗下輪船。現存兩棟建築物「第一檢查場」、「輸入品倉庫」融合中西建築特色,後棟的「輸入品倉庫」正是 #齊柏林空間 所在之處,《逐岸》特展歡迎參觀!
#多田榮吉故居
多田榮吉是日治時期淡水的街長,他的住所由紅檜木搭建,是埔頂地區一片洋樓中少見的傳統日式建築,也是淡水最早牽引自來水的民宅之一。
#小白宮
1862年清朝政府在淡水正式設立滬尾洋關,小白宮即為當時外籍稅務司官邸。典型英國殖民地式建築,潔白優雅的西班牙白堊迴廊式建築、綠地庭園和眺望淡水河的絕佳視野,是網美打卡、婚紗攝影的熱門首選。
#真理大學
校園內有中西合璧建築的國定古蹟 #理學堂大書院(又稱牛津學堂),二白二紅的迴廊式洋樓 #教士會館 #馬偕故居 #姑娘樓 #牧師樓,可以一窺馬偕博士及其後的牧師、宣教士在淡水辦學、宣教、生活的足跡。
#淡水海關碼頭
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旅的最後,讓淡水河口的夕照畫下美麗的句點。淡水海關碼頭是拍攝淡水夕照的絕佳位置,此處也見證淡水港從盛極一時的國際貿易港口,到因泥沙淤積而逐漸沒落的歷史。
走讀淡水路線推薦,除了餘韻悠長的人文路線,深耕淡水的看見.齊柏林基金會也精選了另一條春暖花開的陽光路線,周三公布,敬請期待!
👉同場加映【 黃之揚∣ #垃圾包圍的海岸】
2021/3/5(五)19:00-21:00
齊柏林空間(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16-1號)
須購票入場 https://reurl.cc/m90dK9
講座限額40名,須購票入場
每場票券包含:
👉特展門票
👉精彩講座
👉獨家導覽
👉逐岸明信片一套(4張)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2萬的網紅cheap,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很多台灣人搞不清楚 新界、九龍與香港島三大區域 到底怎麼割讓給英國的,其實他們不是全都是割讓 也不是一起給英國的 參考資料:圖解香港史(遠古至一九四九年) 作者: 周子峰 Terry補充資訊 一、英國外相是巴麥尊(3rd Viscount Palmerston) 二、英國為何要以香港作為殖民地...
台灣開港通商清朝 在 黃欽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不選舉,但我拜廟!
最近總統候選人都忙著拜廟,我也是。上週在台南,隨便一座廟都可能是上百年的歷史。我騎著車,往安平港走,路上看到有人在練習划船,一條河上有了船,才有生命。安平港邊除了有個安平古堡之外,古堡的背後就是開台天后宮,而古堡前還有座號稱「台灣土地廟總巡察」,不管這個官銜從何而來,我們得尊敬台南人是「前輩」,這裡的土地廟自稱台灣總巡察,我們就算不滿,也只能接受吧!
旅店附近有座號稱台灣最早的包公廟,出門先去赤崁樓,而樓的斜對面就是「大天后宮」,附近有座「武聖廟」,顧名思義是祭拜關老爺的,他們都號稱台灣第一。
安平古堡的背面有個「東興洋行」的舊址,1858年安平港也在清朝開放通商的港口之列,而真正開港通商,則是1864年,東興洋行是當時開港的資深商行,只是日本佔據台灣之後的1898年,東興洋行也撤出台灣,但留下這套兼具閩南、西洋風格的建築。台南有很多第一,我這個外地人,也有很多與在地台南人非常不同的體會。
台灣開港通商清朝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客製預約–在大稻埕和古蹟玩遊戲】
「哇!這裡看到的比課本上寫的更清楚呢!」
上週末和幸安國小的孩子們一起在大稻埕《和古蹟玩遊戲》,一起爬上天橋,眺望當年商船繁盛的淡水河,背著茄芷袋到處血拼,還在亭仔腳下挑戰揀茶枝大賽!最後到大稻埕公園拜訪李臨秋爺爺,聆聽悅耳的歌謠~
我們特別將活動配合五年級課本學到的清朝開港通商、以及台灣茶業發展的課程內容,將學習現場拉到了歷史發生地,課本上的知識突然變成生活場景。
活動除了解謎的部分外,我們更希望透過精心塑造的故事橋段,讓孩子能沈浸在還原歷史的情境之中。學習不一定只能發生在教室內,來一場戶外走讀,讓孩子眼見為憑!
客製預約詳情|https://bit.ly/2qZTSvD
歡迎 接待外賓、員工活動、學校走讀、品牌合作
02-2556-9021 / service@taipei-walkingtour.tw
台灣開港通商清朝 在 cheap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很多台灣人搞不清楚 新界、九龍與香港島三大區域
到底怎麼割讓給英國的,其實他們不是全都是割讓
也不是一起給英國的
參考資料:圖解香港史(遠古至一九四九年) 作者: 周子峰
Terry補充資訊
一、英國外相是巴麥尊(3rd Viscount Palmerston)
二、英國為何要以香港作為殖民地,殖民地部大臣於1843年致函港督訓令已言簡意賅:「香港的佔領,不是為了殖民,而是為外交、商業接觸及談判,管治在華境內英僑,處理與清國的貿易。」相對人口眾多的舟山及幅員廣大的臺灣,香港在達到這些目標的同時,其成本也低得多,同時靠近英人熟悉的澳門、廣州,於航運貿易與資金運轉都較為方便,故此乃英國最終選擇香港,而非舟山及臺灣的主因。其次,廈門、上海、寧波隨五口通商開港貿易及得准租界(settlement,跟租借地不同),英國已達目的,無需續據舟山及臺灣。
三、1860年英清《北京條約》列明割讓的九龍,為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司及昂船洲,大概只有6.5平方公里。英國奪取主因為軍事角度(維港兩岸,昂船洲為海軍基地);而九龍全境要到1897年以租借形式取得,該部份被稱為「新九龍」;有何不同?按法律新九龍的土地是英國向清國「租借」,故新九龍業主需向港府交地租,而割讓的九龍及香港島,只需繳付極低的象徵式地稅。
四、英國向清廷要求租借新界,主要不是要「佔便宜」,而是平衡列強在華利益,制止其他國家瓜分中國,從而保護自己在華的龍頭地位。要知道英國對華一直都期望用最低成本「要全部」而非「要最好」,這也是英國十九世紀帝國外交最大的困擾-說到底就是「不划算」,因她每走一步都會有其他國家跟進。(可參見國立臺灣大學王世宗老師《英國十九世紀帝國外交》一課。》
大家好,我是cheap,這個頻道將用很簡單的方式
像是電玩畫面或是可愛的插圖
帶你了解古今中外的歷史事件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heapAOE/
discord群組:https://discord.gg/ymNuMVg
Zorro遊俠佐羅 http://tinyurl.com/y2nx79au cheap朋友的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