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罵台電一手敲台電
本日就台電補助款的問題,於經濟委員會進行質詢。 因應能源轉型,我們未來的能源規劃也會有所變動,台電未來總體目標最大的戰略之一就是減媒,這個策略需要中央地方都一起配合,也希望台電能持續積極和地方政府溝通,一起達成目標。
本日質詢我特別想討論有關台電敦親睦鄰工作的問題。
台電長期有編列一些敦親睦鄰的費用,用來照顧電廠周遭較受影響的居民,或弱勢低收入戶。但過去的經驗,很多敦親睦鄰的公關,沒有發揮效果,所以過去也有新聞報導過很多衝突,和「一手罵台電、一手敲台電」,這種吃台電、睡台電、但又罵台電的現象。
在 2021 年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的預算書中,其中一項業務計畫為「落實睦鄰工作」,共編列了 33 億 7,758 萬 9 千元。這筆錢理論上就是會花在民眾身上的錢。
#問題在於投放未讓民眾有感
我今日問台電董事長,自評對於台電的敦睦工作可以打幾分,董事長認為有80分。但我去問地方的鄉親,例如我們中火所在的龍井,是否知道台電一年花了33億給民眾,大家都回我說「哪有可能」!顯見民眾是不知道、或者無感的。也難怪過去會有「一手罵台電、一手敲台電」,這種吃台電、睡台電、但又罵台電的狀況。如果說台電的公關分有80分,那剩下的20分我覺得有很大的強化空間。
#新機組補助金增加環境更好 #但民眾不知道
我們現在有「促協金」,未來新法上路後還有一個「電協金」,單就龍井地區,我們過去一年有 1 億 4 千萬的預算,這筆錢由龍井區公所分配提供民眾申請。我們在跟民眾宣導要換新機組時,有沒有充分跟他們溝通,告訴大家裝新機組的好處,不僅是環境面的影響,未來分配給在地居民的補助金也會增加,環境變好、補助金也增加,這個民眾都不太清楚原來是這樣。
根據《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促進電力發展營運協助金執行要點》(促協金)的第一點:「本公司為促進電力發展及設施營運之順利進行,增進發電、輸電及變電設施周邊地區居民福祉,及提升本公司企業形象之需」。很顯然,從幾次的衝突當中,並沒有提升台電的公司企業形象。我要強調的是,並不是說提供這些睦鄰費用,地方民眾就不能有意見,而多次下來的問題是這個過程一直無法促成有效溝通,連說明會都無法開,就無法針對有爭議的內容進行實質討論,我相信這並非是在地大多數居民所樂見的現象。
#落實改善民眾生活 #補助有感建設
針對台電的補助金,我這邊提出兩個具體要求。
第一點,我希望能落實公關的部分,不要讓補助金像流水一樣發出去,補了就過,領錢的人領成習慣,都忘記為什麼可以領到這筆費用。既然有補助,就應該到現場,拿麥克風跟大家說明一下,台電未來要推動的計畫。
另外,過去中鋼剛到高雄時,很多民眾對於中鋼是否帶來汙染影響生活品質很憂心。當時中鋼做了三件事:開福利社、開電影院、開體育館。很多民眾因此進出利用設備,也發現並沒有因為進出那個區域,就對生活、健康有很大影響,此外也提供員工福利,無形中也緩解民眾憂慮。
我覺得可以參考中鋼的例子,去做一些民眾有感的建設,例如可以朝向「促進國民健康」的目的來推動,台中電廠所在地龍井,依據前瞻相關規範,龍井的人口數並沒辦法建設「國民運動中心」或是「全民運動館」,這類的建設,台電就可以考慮填補目前辦法中的不足,幫電廠所在地的民眾進行重要建設以促進國民健康,也可以增進台電的正面形象。根據促協金規定第 15 點,除了由地方政府自行提出外,第 16 點的專案促協金應該也可以由台電主動規劃。
#公開透明讓民眾方便了解查詢
此外,台電的預算根據《預算法》是由立法院來審查,但目前最大宗的睦鄰經費主要是直接由直轄市、縣市政府、鄉鎮市公所等來申請,經電協會的審議後來決定,這個部份本席要求每年度的申請及申請結果,應主動提報立法院,而非要監督單位自行去台電的資料庫去「撈資料」,甚至截至昨天這個網站點進連結仍是失效的!我也要求台電應該主動提報申請情形及提供活動辦理情形,以利中央監督!
中火並非只給地方帶來污染,除了滿足用電外,也為地方帶來建設跟回饋,這正是編列睦鄰經費的目的,但這幾年來卻被特定政黨打成十惡不赦,某些特定政黨政治人物,甚至一手打中火一手再跟中火要經費,然後持續操作地方與中火間的對立,只為了謀取政治利益,這樣無論台電編列再多的敦親睦鄰經費,都好像把錢丟到水裡一樣,失去原先的美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台電睦鄰補助 在 邱志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20
經濟委員會質詢
#能源轉型
#2025燃氣目標50%
#興達火力發電廠
#南高屏備援幹管工程
#再生水廠
#橋頭科學園區
首先,我向經濟部王部長詢問,經濟部為能源局及台電公司主管單位,肩負國家能源轉型重責大任。對於政府喊出「2025年燃氣目標達50%」,是否有信心達標?因目前燃氣機組的擴充跟更新都遇到困難,若無法如期順利運作,勢必造成燃煤電廠必須延役的情況,燃氣目標之時程也會隨之延宕。因此我督促經濟部,能源轉型為總統重要政見,在執行相關政策時必須跟時間賽跑,相關單位也必須加緊腳步,步步為營。
另外,我也特別強調,在推動能源政策時,最重要的是與當地居民的持續溝通,並取得地方理解。我認為,國家能源轉型、未來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必須取得「三贏」的平衡。尤其我選區內的興達火力發電廠,對地方居民與環境生態都造成很大的衝擊,因此相關回饋措施政府必須力行,不只基本的敦親睦鄰工作要落實,公共基礎建設部分也要多加補助,例如茄萣到永安的跨港大橋若順利建設後,可大幅縮短茄萣到彌陀的距離。因此我希望經濟部跟台電能全力協助支持,在進行完可行性評估後,由我跟相關部來做協調,以利後續進度之規劃。
第二,針對南高屏的備援幹管工程進度與經費問題,我也向台水詢問。台水表示,相關工程在今年會啟動,預計113年完工,經費也已編列入前瞻基礎建設預算。我向台水表示,我十分關心這條連接到橋頭科學園區的重要工程,因為這對來說北高雄非常重要,希望台水能如期如質的完成。
最後,對於北高雄再生水廠的建設計畫,依照目前的編列計畫,預計可以增加一萬頓的水量。再生水廠的建造對橋科來說非常重要,我跟陳市長都非常關心橋科進度,每三個月固定進行跨部會協調,尤其招商的部分,除了高雄市政府努力推動,也希望透過經濟部的影響力能讓國際知名大廠優先考慮到橋科設廠投資。
我對橋科寄予相當大的期待,不僅因為是我的選區,北高雄也是我生活的地方。將北高雄打造成科技廊帶的軸心是我不變的理想目標,讓北高雄成為高雄市發展的副都心,因此希望經濟部重視南部未來經濟發展,相關建設與經費有賴經濟部全力支持與協助。
台電睦鄰補助 在 邱志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茄萣區砂崙國小國樂隊為經費所苦 台電興達電廠敦親睦鄰解囊
2020-09-24 ╱台灣時報 ╱第11版 ╱大高雄綜合
〔記者蔡宗彥茄萣報導〕已經成團二十一年的茄萣區砂崙國小國樂團,近年來因為經費短缺,樂團面臨沉重壓力,為了能讓這支樂團的薪火繼續傳承,台電興達發電廠補助三十萬經費,這筆金援宛如及時雨,讓學校揪感心。
砂崙國小今年透過立委邱志偉協助爭取,獲得台電公司興達發電廠經費補助三十萬元,讓國樂團支應專業老師的鐘點費更有餘裕。砂崙國小指出,國樂團在地深耕,地方廟會及各種活動中,常能看到國樂團表演的身影,感謝邱委員協助讓社團在地方可以更活躍。
砂崙國小指出,學校國樂團成立至今持續的培育國樂人才,初期學校購買大提琴、高胡、揚琴、柳琴及笙等樂器所費不貲,設備皆學校自籌採購,經過二十多年的使用許多樂器損壞、不堪使用,但能修就盡量修,許多樂器已經使用十餘年未更新。
為了讓學生教學精緻化,國樂團的各種樂器、聲部,都有不同的專業老師授課,且利用假日加強學生演奏技巧,及團體合奏練習,聘任多達八位分部老師,但也使得學校對於鐘點費籌措感到壓力沉重,今年在邱志偉協助爭取下,台電興達發電廠同意補助三十萬元,讓校方今年的教師鐘點費有著落,部分經費還能用於製作國樂團制服,演出時更有一致性。
國樂團在地方活動、廟宇盛事時,都可以看到樂團出席演奏,每年受邀演出十多場次,學生們拿著地方民眾叫不出名字的樂器,頻繁在地方演出讓國樂團聲名遠播,在樂團推廣國樂下,各式樂器的聲音特色也讓地方民眾越來越熟悉,許多家長也鼓勵子女踴躍加入樂團,樂團更顯得軍容壯盛。
邱志偉表示,茄萣的教育資源相較於高雄市區的學校較不足,學生也大多在學校才能學習、接觸到樂器,感謝興達電廠回饋地方,編列經費協助砂崙國小發展國樂團,地方學生演奏國樂器,民眾也能學會欣賞,讓國樂演奏能深耕茄萣。
台電睦鄰補助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台電睦鄰補助 在 中油.台電凍結「睦鄰經費」 地方喊苦-民視新聞-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現在卻傳出,台電、中油要凍結「睦鄰經費」,儘管中油表示,兩件事毫無關聯,不過,像苗栗市的元宵節 龍活動,補助一少就是三百萬,活動勢必受到影響,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