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廢監督專家:核安不能靠運氣,如何抵抗核能工業的環境不正義?(06/29/2021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 美國看似先進,核工業卻習於侵害印地安人權利,壓迫底層、而政府則是管制失靈,而從美國的結構性問題反觀國內,類以的場景也在臺灣發生。
從鈾礦開採到高階核廢的處理,核工業集眾多環境不公義於一身。但核工業數十年來卻一再對外宣傳,最終處置高階核廢只是技術問題。近年來核工業更聲稱,先進反應爐的技術指日可待,唯有核能才能穩定供電,並因應迫切的氣候危機。
為了幫助民眾理解核電與氣候議題,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特別於2021年5月15日邀請美國反核運動的代表人物、超越核能(Beyond Nuclear)核廢監督專家凱文.坎普斯(Kevin Kamps)發表線上演講,探討北美核工業所造成的社會與環境壓迫以及環境運動者的持續抵抗,並以北美經驗說明核能為何無法減緩氣候危機。
坎普斯曾多次代表美國非營利組織與美國聯邦高層官員會面,包括能源部 、核能管理委員會和環境保護局。此外,他也就相關核能議題,教育國會辦公室官員和在聽證會作證。他曾於2010年1月於佛蒙特州眾議院與參議院的聯合聽證會上,就反應爐放射性洩漏的風險作證。幾週後,佛蒙特州參院遂以26票比4票的決定,關閉佛蒙特洋基核電廠(Vermont Yankee Nuclear Power Station)。此事也為反核運動寫下重要一頁。
坎普斯於演講中分析核能因應氣候變遷的能力、核燃料鍊不同階段所造成的社會、環環壓迫,乃至於軍工複合體在核工業所扮演的角色。
核電自顧不暇、又如何抗暖化?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指出,今年8月台灣即將舉行「重啟核四」的公投,再加上513與517兩次停電事故,引發民眾關切能源議題。有人主張必須續建核四以避免日後發生類似事故。然而,核電需要三天才能達到滿載,是能力最差的救援投手,一旦發生故障,耗用的恢復時間不僅最長、更會造成整個供電系統極大的負擔。此外,核電在極端氣候漸成常態,一遇到酷寒或酷熱就自身難保,又如何能承擔減碳、抗暖化的任務?
關於核電能否因應氣候災害的研究汗牛充棟,坎普斯首先建議台灣聽眾可以先從美國史丹佛大學學者雅各森(Mark Jacobson)、洛文斯(Amory Lovins)、美國能源和環境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主席馬凱賈尼(Arjun Makhijani)、該所首席科學家史密斯 (Brice Smith)與英國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學者索瓦庫爾( Benjamin K. Sovacool )等5名學者所發表的研究入手。這些研究明確顯示,核能無法解決氣候問題,再生能源方能減緩氣候危機。
坎普斯用以下幾個例子說明核電何以無法因應氣候危機。
2011年6月密蘇里河淹入內布拉斯加州的卡爾洪堡核電廠(The Fort Calhoun Nuclear Generating Station),業者竟僅僅以砂包阻擋洪水。當時廠內因火災使得冷卻系統失法電力。業者因該嚴重事故停機3年後,再於2016年永久關閉卡爾洪堡核電廠。
同樣的場景也在內布拉斯加州古柏核電廠(Cooper Nuclear Station)上演。密蘇里河於2011年氾濫時,業者為了省錢,僅以堆置沙包因應洪患。古柏核電廠所使用的馬克一型沸水反應爐與福島核災爐心熔燬的反應爐為同型設計。(奇異公司刻意設計用過燃料棒冷卻池緊臨反應爐壓力槽 。如此一來,業者在取出用過燃料棒置於冷卻池時,不僅移動距離最短,也最省錢。) 若核電廠不幸失去電力,發生核災,情況就會與福島核災如出一轍。
內布拉斯加州尚有其它與極端氣候相關的天災人禍。例如密蘇里河流域有諸多大小不一的水壩,一旦密蘇里河氾濫造成水壩潰堤,就會造成內陸海嘯,吞噬該州的核子設施。
核子設施不只難以因應海嘯、洪患、高溫、也無法抵禦嚴寒。2021年2月中旬暴風雪侵襲德州。當時德州的核電廠冷卻水系統結凍,業者為避免反應爐溫度持續升高導致爐心熔燬,因此被迫停機。
核工業的社會和環境壓迫
與台灣多數民眾的印象正好相反,北美核工業絕非進步的象徵,而是立基於社會和環境壓迫。
核電背後的政治絕對不該化約為技術問題,而核工業的壓迫要從核燃料鍊源頭看起:採礦。坎普斯認為,發展核工業的過程中,政府、業者迫害北美原住民的事件並非個案,而是層出不窮的常態。
早在1930年代,曼哈頓計畫尚未開始前,加拿大第一民族(First Nation)(即原住民族)就飽受礦業的輻射危害所苦。加拿大於1930年在西北地區大熊湖(Great Bear Lake)發現鈾礦,鐳港(Port Radium)是大熊湖東岸的一個重要礦區,業者僱用第一民族甸尼人(Dene)開採鐳礦,結果甸尼族曠工因受到輻射曝露病故,身後只留下了寡婦村。
在二戰後美國大量製造核武,鈾原料需求持續增加,也使得開採鈾礦的公衛後果如影隨形。
艾利特湖(Elliot Lake)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也是一個以湖泊命名的城市。該市於1950年代大規模開採鈾礦後,具有氡氣的鈾尾礦堆積如山。因採礦時酸性徑流污染土壤森林,亦使氡氣釋放到空氣中,造成礦工肺癌和環境浩劫。由於工人多為經濟弱勢的原住民, 所以坎普斯引述當地部落領袖觀點,指稱:「用金錢收買飢餓之人,何來道德可言?」
加拿大開採鈾曠壓迫社經弱勢群體的情況也持續至今。加拿大常年以來是世界上最大的鈾礦出口國,自發現鈾礦後,境內的薩斯喀徹溫省(Saskatchewan)、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西北地區都有鈾礦場,境內更有24座反應爐。
不只加拿大,核能、核武為同一燃料鍊和產業鍊,持續造成巨大壓迫也在美國上演。坎普斯分析, 美國官方認定原住民善良可欺之事早在1942年時見於官方記戴。美籍義大利物理學家費米(Enrico Fermi)是世界第一座核子反應爐芝加哥1號機(Chicago Pile-1)的製造者。該反應爐是曼哈頓計畫的一部分,首度於1942年12月2日產出鈾裂變連鎖反應。 當時曼哈頓計畫主事者以「發現新大陸 」比喻製造出全球首座反應爐的冷酷對話,已經預示了北美印地安人未來的命運。
「義大利航海家已經登陸新世界。」
「當地原住民如何?」
「非常友善。」
美國核工業迫害原住民族之事,從新墨西哥州教堂岩(the Church Rock)鈾礦廠災害可見一斑。該廠區於1979年7月16日發生放射性尾礦處理池決堤的洩漏,池內具有酸性、重金屬、硫酸鹽等質物的輻射污水不僅污染了地下水,更使得居住於普埃科河(Puerco River)下游的亞利桑那州納瓦霍族(Navajo Nation)牧民首當其衝,當地人平日灌溉、畜牧、飲用和賴以維生的河水成了輻射污水,卻從未獲得賠償。
1970年教堂岩鈾礦廠污染事件,與二戰期間輻射污染事件有著相近的模式。
坎普斯指陳,美國於1945年7月16日首次於新墨西哥州試爆原子彈,該次試爆是曼哈頓計畫的一部分,行動代號為三位一體(Trinity)。美軍在7月16日所試爆的原子彈與日本長崎原爆的原子彈同型。兩個不同年代的事件卻殊途同歸。1945年7月16日新墨西哥州核武試爆,輻射落塵下風處的印地安人與1979年7月16日受輻射廢水毒害的下游牧民,至今並未得到美國政府和核工業的賠償。
然而處於核武試爆、核武工廠、鈾礦場、鈾燃料廠等污染場址的核子落塵下風處或下游處的居民,並不僅止於新墨西哥州、亞利桑那州,美國境內尚有內華達州、華盛頓州、俄勒岡州 、猶他州、南卡羅來納州和愛達荷州等地的居民,分別曝露於核武和和核能燃料鍊不同階段的輻射污染。受害民眾除了美洲原住民,尚有經濟弱勢的美國民眾。
位於南卡羅來納州的西屋核燃料廠污染場址就是一例,廠區的鈾洩漏持續污染當地的土壤、地下水長達數十年,但核管會和西屋卻一再坐視污染發生。更有甚者,南卡羅來納州境內除了西屋鈾洩漏的災難尚有其他核子設施污染。聯邦政府早在1950年代就在該州建立薩凡納河基地(The Savannah River Site)生產核武所需要的核子材料。基地附近居民多為非裔美國人。
基地鄰近尚有液態核廢料棄置場、薩凡納河國家實驗室製造核武的氚設施、乃至於位於巴納韋爾(Barnwell)的低階核廢貯存場收受來自康乃狄克州和紐澤西州的核廢。而南卡羅來納州與與喬治亞州交界處,還有一座全美最大的沃格特爾核電廠(Vogtle Electric Generating Plant),廠內有4座機組。
核能、核武燃料鍊同出一源
坎普斯力陳,艾森豪於1953年所宣傳的「原子能和平用途 」根本是以核電掩飾核武的手法。首先,當年的反應爐是由美國海軍興建和營運,再者,美國在1970年代前只有少數反應爐真正用於發電,所以不論是開採鈾礦與發展軍事民生兩用的反應爐都是為了發展核武。
關於核能、核武同出一源之事,美國官方說得再清楚不過。莫尼茲(Ernest Moniz)曾於歐巴馬主政時期擔任能源部長。他近年明言,美國政府必須持續補貼核能產業,方能維持核武優勢。這種共生關係也說明了核工業為何會一再申請老舊機組延役,堅持要運作至80年、甚至於100年。
即使核電廠設備老舊、無法與再生能源競爭,核工業都因政府大方補貼,而有恃無恐。坎普斯直言,美國核工業向來能用錢買到最好的民主(The best democracy money can buy)。核工業者以6000萬美金賄賂俄亥俄州議會議長、議員,使得州議會為境內兩座危老反應爐通過10億美金的「紓困」計畫,而核工業買通州議會的作法也是該州有史以來最大的醜聞。
坎普斯相信,核工業產官一體的現象不是美國獨有,各國皆是如此,例如日本國會所公布的調查報告直指,福島核災是日本政府、東京電力公司與管制機關間的勾結、腐敗和犯罪(collusion, corruption, and criminality)所導致的人禍。所以反核運動就是抵抗體制的力量。
核電無法與社會、環境和平共存
美國原住民和非裔人口在核能與核武工業發展過程中首當其衝,但其他人口密集和水資源豐富的地區也同樣面臨輻射危害的威脅。例如鄰近紐約市的印地安角核電廠(Indian Point Energy Center)雖然已經在2021年4月30日關閉,但高階核廢乃持續污染地下水。
坎普斯表示,身為密西根人,他非常熟悉核子設施遍佈五大湖區、形成核子熱點的情況。目前核電廠、核燃料加工設施、核廢料處理乃至於鈾尾礦場址圍繞於休倫湖、密西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 。
五大湖所組成湖泊為全球面積最大的淡水水域。坎普斯憂慮,湖區四週遍佈核子設施,一旦遭遇天災、人禍,輻射危害影響所及會是地球表面21%的淡水和全美84%的淡水。
因坎普斯長年關注美加邊境五大湖區的核電和核廢議題,所以他曾代表美加環境團體,於加拿大核能安全委員會所辦的聽證會作證,說明核電和核廢的跨境影響。
川普雖然已經下台,但坎普斯對拜登政府所說的氣候承諾卻不表樂觀。目前拜登政府已任命新墨西哥州的勒瓜那普韋布洛(Laguna Pueblo)印地安女性哈蘭德(Debra Anne Haaland)擔任內政部長。哈蘭德深知,該州的傑克派爾(Jackpile)鈾礦區緊鄰當地部落所致的健康和環境危害。
坎普斯判斷,任命哈蘭德之事應與拜登政府的其他高層人事安排相互對照。例如拜登的氣候顧問麥卡錫(Gina McCarthy)於2013年至2017年間擔任歐巴馬政府環境保護局局長,卻坐視密西根州弗林特市(Flint)飲用水受到鉛污染的災難,傷害當地經濟弱勢的非裔美國民眾。
拜登政府高層也多與核工業、化石燃料業交好,如能源部長格蘭霍姆(Jennifer Granholm),這也呼應坎普斯先前所提的事實,抵抗美國核工業的過程會是個與體制對抗的漫長過程。
當日聽眾線上參與和提問相當踴躍。坎普斯在短講前多次表達想與聽眾交換意見,以下為他演講活動當日的答問記要。
問:美國意圖發展小型反應爐、比爾.蓋茲等人聲稱新一代反應爐更加安全、可當成暖化解方,講者的看法為何?
坎普斯答道:所謂的「新型反應爐」其實都是老舊設計。「新型反應爐」過去研發屢屢失敗,未來也是所費不貲、重蹈覆轍 。蓋茲的反應爐計畫並不是自己拿錢去投資,而是藉著核能和核武為同一個產業鍊,想方設法爭取美國能源部的補貼。
1979年三哩島核電廠發生核災時,反爐爐正是當年的新型設計(三哩島2號機於1978年12月30日運轉,1979年3月28日2號機發生部分爐心熔毁)。車諾比核災發生時,反應爐也是當時的新型設計。在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爐心熔毁後,核管會不僅拒絕採取管制作為,更聲稱發生爐心熔毁的機率微乎其微。
此外,美國核管會允許小型反應爐省去安全設計以節省成本,想走捷徑只會使「新型反應爐」比更過往更危險。
問:台灣的核四廠已經是40年前的設計,在尚未完工階段封存至今,如果要啟用會有哪些風險?
坎普斯答道:台灣核四廠為40年前的舊設計,無法針對35年前車諾比核災、10年前福島核災所面臨的挑戰做出改善。美國田納西州瓦特斯巴核電廠(The Watts Bar Nuclear Plant)是個類似案例。兩座反應爐始建於1973年,2016年2號機才完工商轉,但之後卻多次停機。
此外,反應爐無論新、舊一樣無法解決核廢問題。新型反應爐更依賴以核燃料再處理技術分離鈾、鈽等核種,這類高危險的技術,不僅昂貴、高污染,更增加核武擴散的風險。
問:對台灣的核一、核二廠區核安有何建議?例如加強鋼板和水泥?對於核四位於斷層帶的看法?
核電廠坐落於斷層帶附近或斷層帶上本身就令人憂心,因為不論用任何技術強化廠區安全都無法阻止地震發生。
美國過去已有管制機關勾結業者的醜聞,如核管會的前身、原子能委員會(The United States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確知維吉尼亞州的北安娜核電廠(The North Anna Nuclear Generating Station )就位於斷層帶,卻隱匿斷層帶事證,業者更企圖使核電廠延役運作至80年。
司法部原先想起訴原能會官員,但真要追究,只會使政府顏面掃地,所以事情就不了了之。
維吉尼亞州於2011年8月23日發生芮氏規模5.8地震,當時震央距離北安娜核電廠只有15英哩(約24公里)。地震卻已經造成核電廠冷卻系統損壞和冷卻池洩漏。這也顯示,美國核電廠常與核災擦身而過。福島核災的教訓就是:要確保核安絕不能只憑運氣。
問:上週看到美國漢福德核廢料貯存桶破裂外洩的新聞,請問講者可否說明為何會有外洩事故、影響為何?
坎普斯答道:位於華盛頓州漢福德基地(The Hanford site)的地下高階核廢料儲存槽已多次發生洩漏,目前該處有177個儲存槽 ,並放置了高達5000萬加倫的液狀高階核廢。
漢福德基地因曼哈頓計畫的需要於1943年啟用,並生產核子武器所需要的鈽,長崎原爆中美軍所使用的鈽就是在漢福德生產。漢福德不僅為全美污染最為嚴重的地區,更破壞了哥倫比亞河的生態環境。政府多次想要固化液態高階核廢,卻屢屢失敗,目前當地核廢大多是液態,雖然一部分核廢已固化,卻因美國高階處置設施付之闕如,使得核廢仍然留在當地,無法移出。
類似的情況,也在我先前提到的南卡羅來納州薩凡納河基地發生。能源部選擇在經濟弱勢的非裔美國社區,興建地下高階核廢料儲存槽,棄置核廢污泥,這使得當地居民賴以維生的薩凡納河不堪飲用。
反核運動每次的抵抗都與環境運動者和當地居民攜手合作,但是對手是軍事上、經濟上極為強勢的核武暨核能工業。而美國的能源部與核管會永遠只為核工業的利益服務,而非為民眾利益服務。
問:美國為何至今都沒有成功設立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如果暫時找不到適合的場址,應如何處理與保存高階核廢料?
坎普斯答道:美國核工業所擁有的129座反應爐目前已累積高達10萬立方公噸的高階核廢,其中93座反應爐持續運作並製造高階核廢。能源部過去30年一直鎖定內華達州猶卡山(Yucca Mountain)為最終處置設施場址,但因選址欠缺科學依據,引發當地的印地安原住民西休休尼族(The Western Shoshone)挺身抵抗30年。過去全美超過1000個環境和團結組織加入西休休尼族的抗爭。為阻擋各地高階核廢運送至內華達州,沿途各州的人民也加入抗爭。
美國目前面臨核廢難題時,既不能永遠留存核廢於核電廠內,但又欠缺最終處置設施。我認為採3個步驟可以處理這個問題:
首先,以再生能源取代核電,停止繼續製造核廢。
其二,在沒建立最終地質處置設施前,先建立強化現場儲存(hardened on-site storage),這也是全美的環璄團體所提出的要求 。實際做法是使冷卻池回歸冷卻功能,非而核廢儲存池。經一定年限後,池內用過的燃料棒必須改以乾式儲存。
福島核災時4號機於4月11日發生火警事故,若當時冷卻池起火,日本政府就必須疏散5000萬人,而非疏散16.4萬人。日本首相菅直人承認,若真要疏散5000萬人,就相當於終結日本這個國家了。不過,美國的冷卻池用以儲存用過的燃料棒的密度還遠高於日本,一旦發生核災時,危害也會更為嚴重。
第三,美國必須建立一個符合科學與技術要求、環境正義的最終地質處置設施。該地質設施必須達成核廢應與生物圈安全隔離數百萬年要求,還要能因應極端氣候、恐攻的挑戰 。目前計算核能碳排時,從不計入數百萬年最終處置所涉及的高量碳足跡。這也使核電看似低碳,實則不然。
內華達州猶卡山設施若真用於最終處置,輻射洩漏問題遲早會發生。要想一勞永逸地解決高階核廢,就是不要使用核電。我的環境導師——五大湖非核聯盟(Coalition for a Nuclear Free Great Lakes)領導人奇根(Michael Keegan)指出,核廢就是詛咒後代長達萬年,所以應該停止製造核廢。
問:目前擁核人士希望以核能當成基載,解決氣候問題,請問是否可行?
坎普斯答道:洛文斯(Amory Lovins)指出,為了減緩氣候危機,我們必須以最少成本、最短時間內減去最多的碳,因此我們必須權衡碳、成本和時間等三個因素,方能評估氣候有效性,就也是每花費一美元時能多快減少多少碳排,而非只看碳排一項。
在同時衡量三項因素後,再比較核能和再生能源何者才是氣候解方,我們很快發現,投資核電不僅昂貴、耗時,更使有限資源無法投入用於符合氣候效益的再生能源選項,所以核能絕對不是解方。
問:各國民眾和政府針對日本政府決定排放「稀釋的」福島核電廠廢水入海,可以如何採取行動?
坎普斯答道: 排放核廢水入海就是以海洋為垃圾場,構成危害海洋罪(crimes against the ocean)。
核廢水入海侵害了洋流行經之處的所有人,核廢水含氚,氚是氫的同位素之一,因過濾不掉,排放「稀釋的」輻射廢水後會生物集中於食物鏈高層,既破壞海洋生態,也影響生物和人的分子細胞、組織、器官,造成癌症和先天缺陷。福島廢水中尚有如銫和鍶等放射性同位素,日本政府因無法處理,索性隱匿事實,直到消息曝光,難以再抵賴。
日本政府應有的做法就是儲存輻射廢水125年,直至氚對人體真正無害為止。
日本政府自欺欺人的作法與美國政府、核工業如出一轍。美國政府與核工業因無法處理漢福德輻射污泥,所以一概宣稱該場址的「污泥對人體無害」。日本漁業合作社聯合會多來強烈反對排放核廢水入海,中、韓政府、台、韓民間團體也強烈反對。我們必須繼續強化反對力道。
主辦方–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在演講最後總結表示,從坎普斯的分析,使我們警覺到美國看似先進,核工業卻習於侵害印地安人權利,壓迫底層、而政府則是管制失靈。
從美國的結構性問題反觀國內,類以的場景也在台灣發生,講者不僅提出了與美國官方論述大相逕庭的進步觀點,也使台灣民眾了解美國核工業加速氣候崩壞的情況十分盤根錯結。不論身處任何一任政府治下、20或21世紀,反核之路註定漫長艱辛,而北美最缺乏社會資源的原住民和底層挺身抵抗核工業的跨國壓迫、官資一體,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當可為台灣各界帶來許多啟發。
(本文為2021年5月15日綠盟主辦【如何抵抗核工業的環境不正義?從美國環境運動談起】之講座紀錄)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2140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VOGUE Taiw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川普(Trump)行政部門欲廢除「童年入境者暫緩遣返手續」DACA ——保護年輕無證件移民者不被遣返回國的聯邦計劃(Deferred Action for Childhood Arrivals),這項公告引發全國熱烈辯論此計劃的命運,但究竟什麼是DACA?它又如何造福受益人? 歐巴馬總統(Bara...
「史丹佛大學研究所申請」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史丹佛大學研究所申請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史丹佛大學研究所申請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史丹佛大學研究所申請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史丹佛大學研究所申請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史丹佛大學研究所申請 在 [錄取]Stanford ME MS with Graduate Fellowship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史丹佛大學研究所申請 在 Mason GRE | 超級恭喜清大資工Yen-Chen Lin 錄取Stanford ... 的評價
- 關於史丹佛大學研究所申請 在 有人有史丹福的八卦嗎- 留學板 - Dcard 的評價
史丹佛大學研究所申請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佛西效應】#換日線國際字典
▍什麼是佛西效應?
據《BBC》報導,英國報考護理學院的人數,較去年上升 2%。據美國醫學院學會統計,全美醫學院收到的申請較往年多 18%。
另外,史丹佛大學醫學院收到的申請件數,較往年多了 50%,換句話說,高達 11,000 人競爭 90 個名額。
這樣突然對醫療行業趨之若鶩的現象,在美國被稱之為「佛西效應」。
#佛西效應 命名自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所長安東尼‧佛西(Anthony Fauci)。
意指在美國疫情下,民眾在看到佛西對防疫的領導和專業後,燃起捍衛國家和世界健康的使命感。
▍申請醫學院的人懷抱責任感
有人以美國 911 事件比喻,當年男女從軍人數暴增──只因在看到人民受苦後,紛紛想投筆從戎、衝鋒陷陣,為國家貢獻心力。
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採訪一名打算申請醫學院的 25 歲青年,他也因為疫情關係,計畫投入傳染病的研究。
「將來很有可能會有另一場疫病大流行,」他明言:「我希望下次我能站在第一線。」
也有招生官推測,可能是由於疫情,使得大家更有時間應付繁重的醫學院申請過程。
一名由於疫情而被迫中斷工作的受訪者表示,就是因為疫情,她才有機會再次參加醫學院入學考試,而且成績有顯著進步。
「每個人都有股責任感,」她說:「如果又發生另一場疫病大流行,那就會是我們的事了。」
▍佛西本人怎麼說?
「這讓我受寵若驚,」佛西本人說:「也許不是佛西效應,而是醫生在維護個人及全球衛生方面很努力所產生的影響力。」
佛西也表示,這顯示有些人開始認知到,自己不但對自己負有責任,個人也是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佛西希望這個趨勢能夠翻轉「人們根本不關心社會,只會自私地關注自己」的社會現象。
●閱讀全文,準醫學生對醫療志業的觀察 >> https://bit.ly/3sOPn52
▍最新《世界人才在台灣》季刊入手 >> bit.ly/3pQtPE7
▍線上書展優惠,2021 全新季刊這裡訂 >> bit.ly/3cmoa4z
#佛西 #醫學院 #美國 #疫情 #國家 #社會 #責任 #醫學 #醫師 #醫療 #學生 #英國 #FauciEffect #AnthonyFauci
史丹佛大學研究所申請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何做學問
這一陣子,學生們請我加入了數個微信群,一些老朋友也拉我進了幾個不同學術主題的Line群。剛加入新社群,許多人對我跨幾個不同知識領域的背景很好奇,不少人問過我該如何做學問?
新的讀者不一定了解我的背景,我得先解釋一下。我大學唸物理,是台灣教育部特別徵選出來的基礎科學培訓學生,不需要考聯考,直接保送台大物理系就讀,並領有國家級獎學金。大學時期已研讀過許多博士等級的物理書籍,大三暑假被送到哈佛大學學習一個暑假。大學畢業前,為哈佛大學應用物理研究所以全額獎學金(Fellowship)邀請入學就讀。不過,我決定碩博士改唸電機工程,世界排名第一的史丹佛大學電機工程學研究所也以優渥的全額獎學金邀請入學。那時我從積體電路元件、製程、硬件、軟件、系統設計、研究到無線通訊,四年多內拿到碩士及博士,其中一年多還同時在科技公司擔任全職工程師。史丹佛大學幫我申請了一項重要的專利,我後來以該項專利創辦了我第一家高科技公司。為了加強我在金融及管理方面的能力,開創公司之餘,同時進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哈斯商學院唸MBA。那是世界頂尖的商學院,而所有核心課程中,教授們大概都知道有我這號人物。在高科技管理及投資中奔走多年後,遇到了中醫經方泰斗倪海厦老師,再度延伸我的知識領域,進入中醫的殿堂,而倪老師傳承的託付及我個人大量急重症的病例,代表我在中醫上有一定的實力。有這樣跨領域的背景,做學問這件事,我應該算是挺厲害的,而熟識我的人幾乎也都一致認同這點。
回到主題,如何做學問,或者應該說如何做好學問,這裡是基本的五項大綱:
(1)態度:既然是學習新的知識,自然得先把自己原本的知識及成見放在旁邊,如果不把心中的杯子清空,又如何能裝入新的水呢?這並不是說你原本的觀點不正確或沒有用,而是不要在學習新知識沒有達到一定程度時,以舊的知識去判斷新的知識,不然你為什麼要學習這個新的知識?存疑和否定是不一樣的,當新舊知識有衝突時,不要急著做判斷,把那些疑點擺在腦海中某個位置,以後需要解決真實的問題時,會有許多機會來嘗試及比較不同的觀點。放空是學習的第一步,如果你的態度是高高掛上自己原有的觀念,那你注定很難深入了解新的知識。
(2)格局:一門學問之所以為學問,是因為有其整體的系統,而不是這裡一個小伎倆、那裡一個小伎倆。學習一門學問,必須把格局放大,著眼整個系統思維及架構。舉個例來說,學習中醫的微信群裡,很多人偏重在這個藥方解哪個症狀、那個穴位止哪個疼痛,遇到一個病症就急忙想知道有什麼簡單快速的解答,聽到別人問個什麼病症,也急忙告訴人家什麼簡單快速的解答。也有許多人花很多時間閱讀及轉發網路上那些吃什麼東西、做什麼小動作就能長命百歲的極簡文,其實,那都只是在消磨時間,看再多也沒有什麼意義。「奴、徒、工、匠、師、家、聖」,如果你學習的格局擺在「奴、徒、工」,你一輩子也不會成為「師、家、聖」。
(3)專注:我記得多年前學習量子物理時,物理系許多的同學們都希望能學好這門深奧的學問,他們買了很多本量子物理的書籍,認為交叉學習更能學好。而我還是堅持一直以來的學習方法,找一本適合自己的書,從封面到封底,一字不漏地慢慢看完,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絕對不翻頁,連作者在序文中感謝誰、印書是第幾版第幾刷,我都知道。不用說也猜得到,當年我量子物理學習地非常好,而這麼多年來,我量子物理的功力依然存在,上次在一個微信群內講解中醫時,同時也在另一個Line群裡和好幾位物理學教授討論時間在量子物理及廣義相對論中的差異、時間可逆性與否的不同觀點等等。學習一門學問,就好像學習空手道,入門的黑帶都還沒拿到,擂台賽也還沒打過幾次,就不要急著加上跆拳道的腳、合氣道的手腕等。專注是深入一門學問必要的途徑。
(4)嚴謹:學問,不同於一般生活上的小知識,必須有嚴謹的思維邏輯。如果做學問不能嚴謹,就只是零零散散的點,連結不成一條線、一個面。拿中醫做例子,中醫最被人詬病的地方就是不嚴謹,絕大多數網路上流傳的中醫文章,最多只能和「一天喝幾杯咖啡比較好」的文章相比,非常的不嚴謹。我參加過很多大型中醫研討會,也和很多所謂的中醫名家交流過,很可惜,無論是教學內容、研究細節、臨床病例,都很少能達到主流科學嚴謹的標準,這也導致目前整個中醫界嚴重缺乏嚴謹的態度,大多流為「告訴你這樣就這樣」,以及非常多的誇大宣傳,病人和中醫學生也習慣這樣的風氣。學習一門學問時,嚴謹的思維可能會讓你覺得怎麼比別人學習得慢許多,人家都已經引經據典地說這說那,你還在探討很基本的東西。然而,沒有了嚴謹的思維,整個學習搭建在一盤散沙上,一切遲早會流為幻影。
(5)實踐:任何一門學問,少了大量的實踐及真實的反饋,那就只是哲學性質的討論,甚至是清談。再拿中醫做例子,許多人沒治癒過多少病人,從古書中看到了某個方劑及病例,或者用了個簡單的方法幫助過一兩位家人,就以為那就是答案了。如果一門學問就這麼簡單,那為什麼還需要學習?遇到什麼問題,上網搜尋一下不就得了?而實踐也不是死板地重複同樣的方法,如果你以前的做法到了某個程度就卡住了,那你用同樣的方法再做多少次,也不會突破原本的困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個「思」不僅僅是頭腦裡的思考,更是從大量實踐得到反饋的深入檢討。
態度、格局、專注、嚴謹、實踐,這五項做好了,無論在哪門學問上,你都可能成為「師、家、聖」,少了任何一項,你注定停留在「奴、徒、工」。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http://andylee.pro/wp/?p=9629)
史丹佛大學研究所申請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川普(Trump)行政部門欲廢除「童年入境者暫緩遣返手續」DACA ——保護年輕無證件移民者不被遣返回國的聯邦計劃(Deferred Action for Childhood Arrivals),這項公告引發全國熱烈辯論此計劃的命運,但究竟什麼是DACA?它又如何造福受益人?
歐巴馬總統(Barack Obama)在2012年下達行政命令,創立了「童年入境者暫緩遣返手續」又稱 DACA,這項政策欲保護孩童時被帶來美國的年輕無證件移民者不被遣送回國。
歐巴馬總統在國會未通過《未成年非法移民發展、救助和教育法》又稱DREAM《夢想法案》後創立了DACA,該法案原本能讓孩童時被帶來美國的無證件移民者,取得永久又合法的居留權甚至是公民的機會,雖然《夢想法案》未通過 但是DACA受益人通常都被稱為「追夢者」。
與《夢想法案》不同的是 DACA受益人可以合法地在美國居住與工作
但是必須每兩年更新身份,申請人在2012年必須是31歲以下 並且證明在16歲前抵達美國,才具備申請資格。
自創立以來 大約有80萬「追夢者」因為此政策而受益,大多數的「追夢者」來自拉丁美洲,近8成來自墨西哥,但是也有幾千人來自亞洲 多是南韓與菲律賓人 ; 加州(Calif)、佛羅里達州(Florida)、伊利諾州(Illinois) 、紐約州(New York)和德州(Texas)聚集最多「追夢者」!自2012年起 DACA的影響已超越法律地位的意義,根據史丹佛移民政策研究所:孩子的母親若符合DACA資格,普遍有較低的心理健康疾病。
DACA也提供「追夢者」短期工作許可證讓他們經濟獨立,此計劃成立一年後哈佛大學教授調查發現59%的回覆者找到了新工作,並且超過1/5的人得到了有薪實習工作,「美國進步中心」與「美國移民法律中心」,今年研究發現此計劃更多的後續影響。
在25歲以上的回覆者中幾乎3/4的人有能力賺更多錢並幫助家人
此政策也開啟許多教育機會,同一份調查中也發現72%就學中的「追夢者」正追求大學以上的學位,國會在接下來的六個月內將試圖尋找更好的解法,但同時上千名欲更新DACA的人還是未知數
What is DACA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TheNewYorker #DACA #DeferredActionforChildhoodArrivals
------------------------------
❗需要字幕的朋友 #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 其他熱門主題推薦 】
1⃣ 祕技片:女星變美&化妝包 ► http://bit.ly/2vWUYMS
2⃣ 時尚:穿搭、精品 ► http://bit.ly/2FfFvbi
3⃣ 瘦身:瘦腿、塑腰、練翹臀 ► http://bit.ly/2f7qFHW
4⃣ 名人:每月封面人物 ► http://bit.ly/2iGe94s
5⃣ 美容:保養 / 彩妝技巧 ► http://bit.ly/2fns0cP
6⃣ 73個快問快答+歐美明星搜包 ► http://bit.ly/2yKtwDj
------------------------------
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馬上訂閱傳送門 ►http://bit.ly/2eoVk7R
Still haven’t subscribed to Vogue Taiwan on YouTube? ► http://bit.ly/2eoVk7R
------------------------------
✌ More Vogue Taiwan ⇊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Web:http://www.vogue.com.tw/live/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oguetaiwan/
LINE:voguetaiwan
------------------------------
※關於時尚,VOGUE說了算!自從1892年第一本VOGUE在美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始終被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因此榮譽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
史丹佛大學研究所申請 在 Mason GRE | 超級恭喜清大資工Yen-Chen Lin 錄取Stanford ... 的推薦與評價
在這樣競爭激烈情況下,真的是要每個申請要件(GPA,論文,推薦函,GRE/TOEFL)都顧好 ... 在大四期間決定赴外攻讀經濟研究所,而無論英美的研究所都需要GRE成績,尤其是 ... ... <看更多>
史丹佛大學研究所申請 在 有人有史丹福的八卦嗎- 留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 科系就算是土木機械生醫語文這種也是如此還有之前新聞有報史丹福大學部如果是低收入戶,是不用繳學費的但進去研究所的家裡都滿有錢的,因為史丹福 ... ... <看更多>
史丹佛大學研究所申請 在 [錄取]Stanford ME MS with Graduate Fellowship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在留學版潛水很久,受益匪淺,終於可以回饋給大家了!!
Program:
ME MS for 2015 Fall
ME MS/PHD for 2015 Fall
Research Area:
Robotics, Control & Computational Dynamics and Kinematics
Admission:
Stanford ME MS with Graduate Engineering Fellowship Award
(Full tuition remission with quarterly stipend of $9,200 USD)
Interview Jan 19
Interview Feb 8
Rejeciton:
MIT ME MS Mar 7 No interview
UC Berkeley ME MS/PHD Apr 16 No interview
Decision:
Stanford
Background:
B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NTU Sep 2010 - Jun 2014
-Overall GPA : 3.93/4.00
-Major GPA : 3.99/4.00
-Rank: 1/150
M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決定休學
Test Score:
TOEFL: R28+L26+S22+W23 = 99
GRE: V149+Q170 = 319 AWA 3.0
(都差一分的概念...)
Publications:
None
Awards and Honors:
Presidential Award, seven times
Honorable Mention, Ultra Precision Machining Competition
Best Design Prize, Creative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 Outstanding University Student
The 63rd Kung-Hsiung Lin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Scholarship
(Awarded USD 4000)
The 62nd Kung-Hsiung Lin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Scholarship
(Awarded USD 3300)
Delta Electronics Company Scholarship for Excellent University Students
Silver Medal Award, Asia-Pacific Watercolor Association Competition
Researh Experience:
Jul 2013 – Present Robotics Laboratory
Jan 2013 - Jun 2014 Traditional & Non-Traditional Process Laboratory
Working Experienc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tern, Hsuan-Chin Manufacture and Design Company
Recomendation Letters:
1 from NTUME advisor
1 from NTUME course advisor
1 from NTUME professor
前言:
決定出國大概是在大四下的三四月
原本要等國內碩士讀完,再申請國外的PHD
但不確定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念PHD走學術路線,所以決定先考個英文有個底
考完托福和GRE,研究所一開學,跑去找指導教授聊天,聊我有想要出國的決定
他說兩個想法都很不錯: 申請看看吧,有申請到就去吧!
(當然他還是比較希望我一年讀完這邊的碩士再去念PHD,但如果MS有上還是鼓勵我去!
GRE/TOEFL:
從4月開始準備托福和GRE,GRE和托福並進,考GRE訂在六月,
以先準備GRE為主,托福為輔
大概考前兩三個禮拜才開始準備計量,計量真的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準備
只要考前熟練題型,並考試時細心即可
至於Verbal的部分,考第一回Verbal超難,很多都用猜的XD
(看到順眼就猜,第二回比較進入狀況,最後分數出來319差一分破320大關XD
還滿猶豫要不要再考一次GRE的,考量到考一次費用如此之高
即便讓我再準備三個月可能還不會進步...決定直接先衝托福再說
有了GRE閱讀的底子,其實托福閱讀就變得容易許多,聽力每天早上養成習慣聽一篇TPO
綜合寫作就當成配菜,比較有時間時就練口說和獨立寫作。考出來結果99差一分過門檻,
想說只差一分就懶得再考了~
選校:
原本想要申請十幾間MS,但問了自己一個問題
如果上了一個不是到非常非常喜歡的學校,還會想去讀嗎?
再加上每所學校申請費用都很高,寄送托福和GRE的錢也不斐
每一所都要準備申請資料,會把力量分散
決定縮小目標,只挑最想讀的三所,把火力集中。
SOP/CV:
申請資料沒有請代辦,我覺得代辦再怎麼樣,每天也是要處理很多份申請文件
不太可能每份都百分之百幫你準備到好
只有自己能對自己的申請文件負責
在過程中,藉機對大一到大四的求學中做一個回顧
Sop每所學校要求的點都不一樣,所以一定要仔細看規定,才能寫出符合該校需求的sop
我Stanford的申請大概分為五段兩頁
第一段:自己為什麼想讀研究所以及選擇有興趣領域的動機
第二段:切入到自己的研究興趣和成果
(這個部份我把他分成兩個部份分別是不同的project)
第三段:結合自己學業上的表現以及實作的經驗
(我有特別在sop裡強調很喜歡理論與實做的結合
所以才會在大學部找了兩種完全不同的領域來做)
第四段:為什麼會選擇Stanford以及未來想進哪個教授的實驗室
(有提到如何從我現有的領域和教授的領域做結合
可以從不同角度切入,帶來新的想法)
第五段:從Stanford ME MS畢業後的規劃
推薦信:
我找了大三大四時實驗室的教授寫推薦信
還有平常很照顧我的大學部導師,以及一位修課的老師證明我在SOP中所敘述的實作
推薦信的準備:比較忙的教授還是會希望你先擬好稿讓他參考,比較值得注意:
有時候教授並不清楚登入推薦信網站這種線上作業
最好事先幫教授set好,讓他只要負責提交推薦信即可
各個學校在教授登錄時都有專屬的表格
比如說會請教授幫這個人打分數
這個人是你看過所有學生中top的百分之多少?
這個人給你的第一印象是?
或是這個人跟你認識多久?
即便教授願意幫妳寫推薦信,你也給他草稿了
如果教授不喜歡你或是平時跟他處不好
就有可能在這關被黑掉...
每間學校請教授寫推薦信的內容都不同
有可能要求這封推薦信裡必須要包含這個學生的
英文程度,領導能力,實作能力,或是合作能力並有實例印證
也就是如果跟教授不熟,他叫你擬稿,你從網路上參考了別人文章寫完推薦信
並請教授以這份草稿寫多篇學校推薦信
這樣極可能造成草稿跟學校要求教授寫的點不一致
那教授就必須自己臨場發揮或是直接省略不寫,容易產生文不對題的問題。
申請時聯絡教授:
我申請時只有聯絡史丹佛的一位教授,透過e-mail,
寄信稍微簡介一下自己和自己研究的領域
以及對教授的領域有興趣,之後進史丹佛時,想去他們實驗室實習。
這封信石沉大海..我覺得以一個MS的學生在未錄取的狀況下,教授大概也沒有很想回的動
力。但是我覺得如果能多做一點就多做一點,有做就有機會,沒做連機會都沒有!
面試:
1/17,收到史丹佛教授的來信,
內容大概是想要和我聊聊關於我的申請
加州和台灣的差大約15個小時,經過一番換算,考量到他們那邊上班時間
就開給他隔兩天的2:00am~9:00am(台灣)的range...
面試的地點選在學校計中,這種凌晨的時刻,計中大概是最安寧的地方了
(他直到最後要面試的前兩個小時才回email確定時刻,
所以我當天早早洗好澡就去計中備戰了)
面試問題:
1.為什麼想要讀Stanford ME?
2.讀研究所的動機?
3.你做過什麼樣的研究,這樣的研究是跟別人合作還是獨力完成?
4.你覺得你有什麼樣的優點,還有缺點?
5.你有跟Stanford的任何一個教授聯絡過嗎?
6.之後到Stanford有怎麼樣的規劃?
7.MS畢業之後的打算?
8.印象中比較特別的問題是,你最喜歡的一項科技!?
當下突然有點嚇到,因為我事前完全沒有準備這個問題,
講智慧型手機或是電腦又有點俗,
之前大四上都在搞四旋翼比賽,順口就說Quadcopter!!
然後就把一些比賽和實作的經歷和他說,也解釋為什麼這項科技是我最喜歡的科技。
9.最後一個問題是,你除了申請Stanford之外還申請什麼學校?
我老實跟他說,還有MIT,Berkeley,他又再問那有錄取嗎?
我很直覺得就回答No,
(脫口之後才發現我講錯了...我應該要說MIT和Berkeley還沒公布!!
不過後來的確也是沒上拉XDD
10.結束後他叫我問他一個問題
我問他,以我目前的申請表現來說,有什麼是我進Stanford可以加強或是改變的
(明明就還沒上,講得好像自己上了XD
他跟我說這是個very very tough question to answer.想了一下
說到對於國際學生,英文是最重要的問題(果不期然XD,我的英文..
然後又說,Stanford是個很多元的學校,期望每個學生能夠擁有多重的能力,
能夠跟不同領域的人跨領域合作,這是他希望Stanford人能夠具備的能力!
面試就這樣告一個段落~
錄取:
2/4 收到另一個史丹佛教授的來信,說對我有興趣,想跟我聊聊未來的發展,跟他約了
skype時間之後
就沒下文了...(貌似被忘記了
2/21 收到 Graduate Admissions Coordinator來信:
正式的文件大概幾周之後就會發放,請不要著急XD
我是還滿著急的,也不能非常確定到底是錄取的正式信還是,拒絕的正式文件...
聽信件中語氣好像又滿正面的,但又沒有一貫的Congradulations的開頭
再加上那個時間點附近發生Congragulation錯人事件以及
面試明明跟教授聊得很開心,教授還說要幫他找funding卻被拒絕的案例。
所以心裡還是七上八下!在沒拿到official offer letters之前,一切都是一場夢!
3/7 以為期待已久的史蛋佛official letters終於要來了,按著GRE的考試節奏,
很敏銳的發現了信裡的情緒用詞Unfortunately
明明從1/19號面試完就一直都有跟Stanford有良好的互動,
發了這麼多封信給了我這麼多的期待,居然就被拒了...
後來才發現這是MIT拒絕信XD
重新再看這封MIT拒絕信時,其實心裡反而沒有那麼沮喪XD
3/20 等了很久很久,都沒消息,讓我以為我進入了waiting lists,
去了很久沒看的Stanford Admission Stauts,才發現Decision Letter早就在裡面了XD
Letters中內容大致是:
恭喜你錄取Stanford ME MS
相信你和我們系上的教授談得十分愉快
(我這時才知1/19的面試是fellowship面試)
但是很抱歉我們現在無法提供給你 Graduate Fellowship Support
但是在4/15號之前一切都可能有所改變,
因為you are on a RELATIVELY SHORT waitlist for the Graduate Fellowhsip
有任何問題,請不要遲疑和我聯繫!!
經濟壓力:
看到當下其實非常開心,一方面是錄取stanford ME!!
一方面是對金錢感到很有壓力,史丹佛的學費也是出名的貴。
在收到信的當下,知道拿fellowship的希望看似有但其實很渺茫,
抱著盡最後一分努力的精神,做了一個網站把之前所有研究的成果和模擬都放在上面。
我也知道我沒有發任何Paper,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證明我之前的研究成果,
但是網站以及動畫比起文字更能讓之前的成果人一目了然。
卯起來從早上,做到晚上十一點多,寫了一封信給寫這封信的系主任,大致跟他講了我為
什麼喜歡史丹佛原因,以及為什麼我喜歡史丹佛更甚其他ME的學校,一方面感謝史丹佛的
錄取以及肯定,然後說道如果沒有這筆獎學金,全額自費
會使進入史丹佛碩士變得非常非常困難,然後附上我的網站,希望他夠過目~
寄出的一個小時後分鐘後系主任就回信了
沒意外的,官方式的回答,我們會把你納入考慮,直到4/15會有消息
想一想,的確,系主任並沒權利發放fellowhip給某一個人,
fellowship的發放應該還是由全體委員決定
並不會因為我個人寫信給他,他就突然說好!就給你了!
不過既然已經盡全力做到最後一分努力,也就沒有什麼好遺憾的!
從錄取的夢中醒後必須面臨最現實的問題是錢
錢能解決的事情是小事沒錯,但是沒錢的話很多事情都解決不了
教育部留學獎學金,對於工學院大部分只給要申請博士班的學生
而公費考試的部分,我太晚申請所以也沒指望
自己去找貸款,以學生身分,沒有信用基礎,沒有工作,沒辦法貸到如此龐大的金額,
就算是能貸100萬,利息也是高得嚇人
(台北市市留學貸款,可以貸到100萬,十年免息,但我戶籍還沒遷到台北市,做罷)
家裡的狀況,其實爸媽是很贊成我去史丹佛,但是我知道如果我去,對家裡會造成多麼大
的負擔。如果爸媽今天跟我說,我們家沒錢,這樣負擔我們根本成受不了,你不要去了
我會毫不猶豫放棄這個offer,不過他們還是非常希望我去,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如果不去會後悔,我知道這樣很自私,抵押家裡房子負債就為了出國的兩年碩士
金錢的部分真的讓我猶豫不決
我開始把期待放在Berkeley身上,我申請的是5年MS/PHD,如果Berkeley上
或許讀PHD找到教授,有funding,這一切都不會是問題,就算只在Berkeley念碩
學費也比Stanford少了許多
殊不知,沒有paper申請博根本以卵擊石,從3/20收到Stanford official letter之後
Berkeley一點動靜都沒有,眼看著4/15號大限就要到了信箱仍然空空如也
既沒有Berkeley的消息,史丹佛也沒有任何消息,快瀕臨放棄的邊緣
Fellowship:
4/16 決定再跟Stanford系主任連絡一次,即便知道機率微乎其微,但不試怎麼會知道結果
呢?再次把到4/15之前所有研究新的結果,把網站翻盤重改,再寫一封信,大致說道
我想知道以現在的狀況我是否仍有機會拿到Stanford 的fellowship呢,再跟他講一下我
最近的狀況,已及非常想要去Stanford ME的迫切心情,並附上更新過後的網站,
希望他能夠過目~
隔天早上,信箱叮咚叮咚的響著,心想Stanford的系主任回的也是頗快,
殊不知一開頭就是 It is with regret that.....
心都涼了一半,這回真的沒戲唱了,要回家種田了
好險regret不是regret沒獎學金,是regret我Berkeley沒上XDDD
這時心情突然愉悅了起來,一切都還有希望~
台灣時間8:00am 系主任來信:
我們沒辦法給你很明確地答覆,但過幾天我們就會有所動作
這算是個好消息,我想!
過了三個小時之後,系主任的突然回信:
到明天早上之前我無法很正式的告訴你,但是我很樂觀地說
(信裡用的詞是I am VERY OPTIMISTIC)還大寫XDD,
我們能夠提供給你fellowship
非常希望Stanford還在你的口袋名單中~
看到這個我都高興到快哭了@@
心裡七上八下的,希望到明天早上以前都不要有變卦
立馬回她說非常感謝及時告訴我這個消息,非常非常高興收到這封信,
Stanford一直都是my first choice
這個Fellowship毫無疑問可以解決經濟上很大的負擔!!
(後來我姊突破盲點說,你根本沒選擇阿XDD,哪來的first choice,大伯和MIT都把你
reject掉了)
台灣時間12:08am,信箱再次叮咚叮咚響,系主任:
I can now officially offer you the fellowship, congratulations!!!!
We will update your offer letter in the system to reflect the fellowship.
4/17凌晨2:00am 拿到正式的Graduate Felloship Offer Letter
看到這個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下。
在短短兩天天之內,
從渺無音訊
卯足全力和教授來信
被berkeley reject
可能要等個幾天才有消息
系主任表態非常樂觀
到拿到正式的Fellowship
這輩子大概還沒有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心情有如此大的波動吧...
或許很多事情得來太易就不會珍惜它的價值
或許Stanford在一月給我面試的時候,直接給我fellowship,我反而會視為理所當然
當什麼事情都變為理所當然時,感謝的心很容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非常謝謝Stanford看到藏在我身上的特質
也非常非常感謝Stanford的系主任,如此地熱心回我信和我連絡,
晚上非上班時間還密切地幫我關注fellowship狀況
隔天還沒上班之前利馬寫信提供給我正式的offer,如果不是他,我大概完全沒有機會吧
從申請過程中,一直都感受到Stanford重視學生的態度,在我收到正式錄取信之前
大概已經收到零零總總十幾封史丹佛的信了吧
總結:
我覺得在申請過程中,機會不只會留給已經準備好的人,更會留給主動爭取的人
當主動爭取時,對方看到你的積極的態度,多少都會想要幫忙
當然人不免都會抱著:我這樣子大概沒用吧?
當初二度寄信給系主任時,就想我第一次寄信他都這樣回了
我再寄有用嗎?我再寄網站他會看嗎?
但是我相信有做就有機會,大不了他不理你,也沒損失
如果連做的機會都放棄,就真的再也沒機會了!
我覺得申請這種東西,每間學校要的學生特質其實不大一樣
並不會因為某一間學校錄取你,就保證其他間學校也一定會錄取
就像是哈利波特裡的霍格華茲分有四大學院,雷文克勞重視的是過人的聰明才智
葛來分多擁有勇敢,真誠,無畏的特質,史萊哲林有獨立特行,謹慎的形象
當被錄取時,相當於自己某一部分的特質是和學校match的
而該特質剛好能塑造出該校自有的屬性。所以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最適合的學校~
這一趟申請之旅,學會非常非常多東西,從考托福,GRE,選校,寫SOP,CV,推薦信,到
面試,等待,有太多太多辛苦但甜美的回憶
啃GRE怪怪單字時,人家可能啃的是雞排XD,練托福聽力的時候,別人可能再看冰與火之
歌,沒有咬緊牙關地付出,得到的收穫在記憶裏頭可能只是過眼雲煙!
感謝
最後感謝所有在我準備出國留學的路途當中的貴人!
幫我阿莎力寫推薦信的老師
收我進實驗室學習的教授
實驗室帶我入門的強大學長們群
麻吉麻吉的實驗室碩一同學
(雖然我再準備的某些時間,很少出現在實驗室XDD,但十分感謝你們的carry!!
高中到大學都是同班的四少XD
以及讓我產生想要出國的念頭的殺人蜂團隊
ptt留學版上的tadilau618學長和熱心的stanford學姊學長
和studyabroad上的所有人~
還有過程中所有給予我意見以及鼓勵我出國的人!
也祝大家申請時都能順利申請到和自己最match的學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1.55.18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429618627.A.FD6.html
應該是從中透過面試篩選出真正獲獎的人
至於確切有幾個人拿到就不清楚了
※ 編輯: townhow (111.80.211.67), 04/22/2015 07:01:0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