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學問
這一陣子,學生們請我加入了數個微信群,一些老朋友也拉我進了幾個不同學術主題的Line群。剛加入新社群,許多人對我跨幾個不同知識領域的背景很好奇,不少人問過我該如何做學問?
新的讀者不一定了解我的背景,我得先解釋一下。我大學唸物理,是台灣教育部特別徵選出來的基礎科學培訓學生,不需要考聯考,直接保送台大物理系就讀,並領有國家級獎學金。大學時期已研讀過許多博士等級的物理書籍,大三暑假被送到哈佛大學學習一個暑假。大學畢業前,為哈佛大學應用物理研究所以全額獎學金(Fellowship)邀請入學就讀。不過,我決定碩博士改唸電機工程,世界排名第一的史丹佛大學電機工程學研究所也以優渥的全額獎學金邀請入學。那時我從積體電路元件、製程、硬件、軟件、系統設計、研究到無線通訊,四年多內拿到碩士及博士,其中一年多還同時在科技公司擔任全職工程師。史丹佛大學幫我申請了一項重要的專利,我後來以該項專利創辦了我第一家高科技公司。為了加強我在金融及管理方面的能力,開創公司之餘,同時進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哈斯商學院唸MBA。那是世界頂尖的商學院,而所有核心課程中,教授們大概都知道有我這號人物。在高科技管理及投資中奔走多年後,遇到了中醫經方泰斗倪海厦老師,再度延伸我的知識領域,進入中醫的殿堂,而倪老師傳承的託付及我個人大量急重症的病例,代表我在中醫上有一定的實力。有這樣跨領域的背景,做學問這件事,我應該算是挺厲害的,而熟識我的人幾乎也都一致認同這點。
回到主題,如何做學問,或者應該說如何做好學問,這裡是基本的五項大綱:
(1)態度:既然是學習新的知識,自然得先把自己原本的知識及成見放在旁邊,如果不把心中的杯子清空,又如何能裝入新的水呢?這並不是說你原本的觀點不正確或沒有用,而是不要在學習新知識沒有達到一定程度時,以舊的知識去判斷新的知識,不然你為什麼要學習這個新的知識?存疑和否定是不一樣的,當新舊知識有衝突時,不要急著做判斷,把那些疑點擺在腦海中某個位置,以後需要解決真實的問題時,會有許多機會來嘗試及比較不同的觀點。放空是學習的第一步,如果你的態度是高高掛上自己原有的觀念,那你注定很難深入了解新的知識。
(2)格局:一門學問之所以為學問,是因為有其整體的系統,而不是這裡一個小伎倆、那裡一個小伎倆。學習一門學問,必須把格局放大,著眼整個系統思維及架構。舉個例來說,學習中醫的微信群裡,很多人偏重在這個藥方解哪個症狀、那個穴位止哪個疼痛,遇到一個病症就急忙想知道有什麼簡單快速的解答,聽到別人問個什麼病症,也急忙告訴人家什麼簡單快速的解答。也有許多人花很多時間閱讀及轉發網路上那些吃什麼東西、做什麼小動作就能長命百歲的極簡文,其實,那都只是在消磨時間,看再多也沒有什麼意義。「奴、徒、工、匠、師、家、聖」,如果你學習的格局擺在「奴、徒、工」,你一輩子也不會成為「師、家、聖」。
(3)專注:我記得多年前學習量子物理時,物理系許多的同學們都希望能學好這門深奧的學問,他們買了很多本量子物理的書籍,認為交叉學習更能學好。而我還是堅持一直以來的學習方法,找一本適合自己的書,從封面到封底,一字不漏地慢慢看完,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絕對不翻頁,連作者在序文中感謝誰、印書是第幾版第幾刷,我都知道。不用說也猜得到,當年我量子物理學習地非常好,而這麼多年來,我量子物理的功力依然存在,上次在一個微信群內講解中醫時,同時也在另一個Line群裡和好幾位物理學教授討論時間在量子物理及廣義相對論中的差異、時間可逆性與否的不同觀點等等。學習一門學問,就好像學習空手道,入門的黑帶都還沒拿到,擂台賽也還沒打過幾次,就不要急著加上跆拳道的腳、合氣道的手腕等。專注是深入一門學問必要的途徑。
(4)嚴謹:學問,不同於一般生活上的小知識,必須有嚴謹的思維邏輯。如果做學問不能嚴謹,就只是零零散散的點,連結不成一條線、一個面。拿中醫做例子,中醫最被人詬病的地方就是不嚴謹,絕大多數網路上流傳的中醫文章,最多只能和「一天喝幾杯咖啡比較好」的文章相比,非常的不嚴謹。我參加過很多大型中醫研討會,也和很多所謂的中醫名家交流過,很可惜,無論是教學內容、研究細節、臨床病例,都很少能達到主流科學嚴謹的標準,這也導致目前整個中醫界嚴重缺乏嚴謹的態度,大多流為「告訴你這樣就這樣」,以及非常多的誇大宣傳,病人和中醫學生也習慣這樣的風氣。學習一門學問時,嚴謹的思維可能會讓你覺得怎麼比別人學習得慢許多,人家都已經引經據典地說這說那,你還在探討很基本的東西。然而,沒有了嚴謹的思維,整個學習搭建在一盤散沙上,一切遲早會流為幻影。
(5)實踐:任何一門學問,少了大量的實踐及真實的反饋,那就只是哲學性質的討論,甚至是清談。再拿中醫做例子,許多人沒治癒過多少病人,從古書中看到了某個方劑及病例,或者用了個簡單的方法幫助過一兩位家人,就以為那就是答案了。如果一門學問就這麼簡單,那為什麼還需要學習?遇到什麼問題,上網搜尋一下不就得了?而實踐也不是死板地重複同樣的方法,如果你以前的做法到了某個程度就卡住了,那你用同樣的方法再做多少次,也不會突破原本的困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個「思」不僅僅是頭腦裡的思考,更是從大量實踐得到反饋的深入檢討。
態度、格局、專注、嚴謹、實踐,這五項做好了,無論在哪門學問上,你都可能成為「師、家、聖」,少了任何一項,你注定停留在「奴、徒、工」。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http://andylee.pro/wp/?p=9629)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2萬的網紅林辰Buch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駭客想要破解新冠病毒啊啊啊!! 我好興奮啊啊啊!! 想協助計算蛋白質的同學這邊請:https://foldingathome.org/ 世界排名這邊看:https://stats.foldingathome.org/teams 這是由史丹佛大學化學系潘德實驗室(Pande Lab)所發起的蛋白質摺疊...
史 丹佛 大學 世界排名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Nature Index是國際頂尖Nature期刊2014年提出的指數,用來判斷各國或科研機構的基礎科學產出。基本上採用82家頂級期刊,文章品質都有一定國際級水準。分數分為count與share,其中以share的可參考性較高,以下數值都是取share。
中國從2013年第一屆制定指數起就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當時美國數值是中國3.6倍;但到了2019年中國已經追趕到1.49:1。
2019年,中國是第三名德國的2.98倍。
(你問難波萬的台灣喔?我查了一下台灣只有369.22,分數是中國的2.7%,果然世界無敵!)
Nature Index劃分的四大領域,中國在化學是世界第一,分數為美國的1.5倍,佔世界貢獻57.6%。
地球與環境科學、物理學中國均排名第二,次於美國;生物科學是美國最強領域,分數是第二名中國的5.7倍,佔世界貢獻44.8%。
以機構來看,世界排名第一是中國科學院,分數1805.22,幾乎是第二名的哈佛大學的兩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排名第八,分數455.82,超越第十名的北京大學,與哈佛、史丹佛、MIT三所大學同列世界Top5大學。東京大學本來排進Top10,但2019年已經跌出榜單。
(你又要問難波萬的台灣喔?台灣大學分數72.81,台灣清華大學49.32,台灣交通大學25.38,分別只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15.97%、10.8%、5.57%;台灣中央研究院分數71.34,只有中國科學院的3.95%。果然台灣基礎科學研發能力也是世界第一!)
(還有個長庚大學分數3.01,連個位數都輸人家,又沒有十位數/百位數,就沒啥好談啦)
----
內人評:一直都知道大陸很強,只是沒想到台灣那麼爛...
(亂講!台灣宇宙難波萬!)
補充:
有興趣知道台灣工程、設計等研發能力的可以參考我去年寫過的這篇:
「2019全球智慧財產權申請狀況」
https://bit.ly/3crZogy
史 丹佛 大學 世界排名 在 移民美國拿綠卡、工作美國不煩惱。給孩子未來、圓夢國際。留學美國免高學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英國QS今天公布2020年世界排名,留學該往那一個國家去?台灣的高等教育需不需要加油?你是有想法的!》
英國高等教育評鑒機構QS今天公布了2020世界大學排名,排名的指標包括學術聲望,論文引用數丶師生比丶國際化、畢業生表現等。
前5名依序是美國MIT丶史丹佛丶哈佛丶英國牛津丶加州理工學院。
台灣有11所大學進入前500大,其中台大是唯一進入百大,名列第69名,比去年進步3名。
前五名,美國包辦了四名,難怪美國是留學生的首選,美國有109萬個國際生,遠逺比第二名英國54萬名多出一倍。要留學,選那一國?
台灣的高等教育是否需要加油? 你有定見,不需多論。
#www.ampac-visa.com,
#美國生活,#美國留學,#美國工作,#移民美國,
#綠卡,#EB3c非技術性勞工移民,#EB5投資移民,
史 丹佛 大學 世界排名 在 林辰Buch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駭客想要破解新冠病毒啊啊啊!! 我好興奮啊啊啊!!
想協助計算蛋白質的同學這邊請:https://foldingathome.org/
世界排名這邊看:https://stats.foldingathome.org/teams
這是由史丹佛大學化學系潘德實驗室(Pande Lab)所發起的蛋白質摺疊研究計劃唷!
醫學顧問 Siòng-hâm Lâu 、文本協作 Howard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