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長文 #疫情下的恐怖關係與情人 #寫了兩天
台灣人民正在承受世界各國在過去一年經歷的各種(身心)挑戰,正當去年底、今年初我們開始談論「疫情後新常態(post pendemic new normal)」,新冠肺炎病毒已經悄然降臨,默默進入社區,伺機而動,事實上,我們壓根未經歷「防疫新生活」,直到過去十六天的三級防疫警戒,安靜的街道、辛勤的醫護、盡責的化學兵、快篩的民眾、確診的病患,全島同舟共濟、齊心抗疫,今(30)日CDC公布最新數據,陽性確診人數似乎下降一些,但是直到全面施打疫苗之前,我們還沒有樂觀的本錢,自動自發封城依舊持續,每一天都在挑戰國民身心健康。
習慣都市生活的我們,盡享都市化帶來的各種便利,一方面抱怨城市人的冷漠,一方面享受不拖泥帶水的人際關係,所有部門的各司其職讓我們獲得各種喘息,餓了外食,渴了外帶,無聊打電動,寂寞下載app,髒了找打掃,意見不合躲回辦公室,想打幼苗送托兒所,這下好了,一聲令下,所有人統統回家,自主自發把自己關起來,高喊「耍廢救國家!」的同時,疫情下的恐怖關係/恐怖情人卻可能救不了家庭!
觀察這兩週各式發文、報章媒體、道聽途說(小道八卦),我歸結了 #八種疫情下的恐怖關係與情人,真的是「揪夭壽」,期盼我們人人自省,唯獨有意識、有自覺的內省,才有機會對抗病毒抗疫成功,向恐怖情人抗議成功!但若失敗,那就請 #塊陶!
/
第一種:把辦公室的「態度」帶回家 #土霸王
我們習慣枕邊人在家庭的樣子,有想過他/她工作時是什麼模樣嗎?
我記得去年看過一則相當幽默的分享文:當另一半在家頤指氣使的同時,手機顯示公司電話來電,一接起來好聲好氣,點頭如搗蒜,屁都不敢吭一聲,另一半在旁邊傻眼,內心OS無限。有些人相反,在公司動嘴不動手,WFH來臨在家就是土霸王一個,把自己在職場上的工作習慣統統搬進家門,甚至變本加厲,長時間無法分開的相處,家人承受生活之外的無形壓力,消磨親密關係之外,容易出現「這個人是誰?」「婚後都變了?」「交往久了,不一樣了!」各種新仇舊恨的超展開人生劇場。
土霸王之下的另一群苦主恐怕是在學孩童。孩子停課不停學,家長真的心好累,除了手邊工作不能停,還得分心照料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加上教育陪伴任務實在心有餘而力不足,一個不注意(就算自己知道)還是很容易展現家庭結構的權力不對等,例如,看了作業之後內心「龜把火」,無預警把孩子叫來,大罵一頓,兩敗俱傷。
其次,伴侶容易在教養方面意見分歧,假設一方經常性缺席孩子的學習過程,或者對教養細節毫不上心,導火線一觸即發,這時已經不是像平常笑笑就過,還可以上臉書發牢騷文能解決。我推薦閱讀 童童老師的孩子這樣說
第二種:放大對家務事的在意程度 #碎念王
「衣服幾天沒洗?」(是說,疫情當前,衣服是真的要勤快點洗比較好啦)
「冰箱整理沒?」
「誰要吸地?誰負責拖地?」
「浴室頭髮好多!」還是,連起床要不要摺棉被也要管???
成天不插電碎念,隨地撿到槍,所有家庭成員烏煙瘴氣,這部分我覺得不要再說下去,寫到這我都要爆炸了(怒!),推薦直接觀看 VOGUE Taiwan 的 #一句話讓你在吵架時原地爆炸 (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posts/10159667559158754) 並且好好在原地反省!
第三種:自我情緒擺第一的臭臉 #變臉王
情緒一來,伴隨指責,說的話難聽,經常有口無心,明明我們都知道關係破裂容易、修復難,相處在一起難免有爭執,真的需要放下面子、誠意懇談,收起一時衝動,隨時隨地阿密陀佛告訴自己:我不是川劇演員,也因為我們都不是演員所以別設計那些情節(薛之謙音樂下!)看不順眼的、無法忍受的不妨列表造冊(對,還是需要寫下來,因為在家耗著通常腦子不好使,加上暴怒之時,記性通常也不好,要吵架,子彈就要備齊,最後關頭說不出話,憋死自己!)再找個時機好好聊,防疫當前,病毒才是敵人,病人不是,家人更不是敵人,適時提醒自己,別擺臉色,一秒變臉。
第四種:防疫觀念落差 #危險王
防疫在家不是放假,是乖乖待在家!但是,居家防疫消毒措施要做到多仔細呢?家庭成員(無論另一半或長輩)看待疫情重視程度的落差過大,一方極度小心謹慎,一方罹患差不多症狀,該怎麼辦才好?危險王4 ni?地球很危險,要回自己的星球嗎?
第五種:佔用家庭娛樂資源 #佔地為王
「只有你要看嗎?」(再度原地爆炸,在家的燃點都低?)但是,這一點真的很母湯!
建議在扣除個人手機、平板之外的「公共財」,例如電視機、電腦PC、Switch等等娛樂設備,全家人找時間一起盤點家中娛樂設備,說好各自/共同使用時間以及使用規範,明定運作機制。這題某種程度我覺得無解,只能靠同住成員彼此退讓,好在台灣多數地區網路發達,收看平台也不再限於電視,只要有載具,似乎吵架機率大幅降低。
第六種:經濟觀念落差 #估價王
要不要封城?是否進入第四級警戒?停課容易、停班難!
從各種數據和資料顯示,疫情衝擊民生產業甚巨,直接影響民眾收入,許多人日子不好過,待在家的時刻,究竟自己煮?還是吃外賣?費用怎麼分攤計算?疫情之下壓力真的好大,無法出門的日子上網血拼就能消除壓力嗎?下個月帳單怎麼辦?全民估價王,謹慎理財、信用至上!
第七種:無法談心的人 #沈默王
疫情打破人類常規活動,多數人即刻失去外部情緒支持與陪伴(例如上健身房、瑜伽會館、下班小酌、週末酒吧等等),壓力下的伴侶就像住進壓力鍋,當情緒陷入困境,平常能做的休息娛樂活動驟減,轉頭看,天啊,不說話的沈默伴侶,無法感知彼此情緒,或者不知如何表達,少了關心、少了關愛,真的是相看兩相厭。
第八種:居家習慣邋遢 #懶散王
好吧,居家邋遢這一點其實沒那麼恐怖!
與其說這會影響同住家人或室友,不如說儀式感人人都需要,當家成為辦公空間,服裝打扮也會影響工作情緒和效率(但是啊,如果穿睡衣更有效率,那真的大大恭喜,請持續!)上班狀態與下班休息,從生活小細節都能營造儀式感,別把隨意當隨便。
/
怎麼做才好?
第一、有意識地向同住家人「#示好」與「#釋出善意」
請發揮在社會的求生本能,看準對方喜歡的點,用心感受並且抓出要害,予以攻擊,喔,不,是釋出善意,別迂迴、別害羞,直接大方擁抱、收下好意,相信我,就算關係沒加分,至少不會扣分。
第二、#幽默 面對生活各種瑣事
生活在一起的各種小事都可能星星之火足以燎原,今日快遞沒來,與其抱怨,不如開發「廚餘料理大作戰」?明天浴室都是頭髮,請支援清潔!展開「家事清潔小隊」工作。家庭成員遇上的任何危機,都是培養革命情感的機會,一笑置之、幽默化解,好過碎念、臭臉,得不到效果,傷了和氣。
第三、有意識、有認知、有自覺
無論親密、伴侶、家人、親子關係,唯獨彼此坐下來好好話、誠意誠心分配工作,重新檢視家庭現狀,盤點資源,才有機會走下去。
第四、尋求 #專業協助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邀請大家一起「心宅配‧心生活」
https://sites.google.com/tcpu.org.tw/tcpucanhelp
#tpcucanhelp
/
真得忍無可忍,離婚(分手)要考慮什麼?
第一、(共同)監護分配機制。
第二、贍養費、贍養機制。
第三、財產分配(專家建議要特別注意源於COVID承受的財物損失,列入計算)。
第四、法律費用
台灣是發展理論模範生,是都市化、城市化發展曲線上的資優典範,這恐怕是史上第一次,我們(被迫)重回類農耕時代的家庭關係,所有成員不再(或僅短暫)外出工作或出門上學,大人和孩子、伴侶和跨世代的所有人,在這一刻,毫無選擇的成為陪伴彼此的唯一,我們遺忘(或已經逃避多時)在農作時代的緊密依附和人際網絡,有時聽聞長輩懷念當年的各種親密美好、上下關照,沒說出口的是彼此的衝突厭惡、相互指責,此時此刻,矯正回歸、登上舞台,就像病毒侵蝕患者呼吸道與肺部一般的殘酷,居家工作與停課不停學(wrok from home / homeschooling),家庭成員24小時相處本性畢露,疫情之下的恐怖關係/恐怖情人面目猙獰。
2020年全球社會趨勢之一,是分手潮、離婚率或離婚諮詢案量大增,日本「新冠離婚」(コロナ離婚)一詞成為討論熱搜,美國的離婚律師案子接不完,提供離婚諮詢的線上網站搜尋量成長四成,歐洲也不例外,英國著名律師事務所諮詢量暴增122%,中國大陸、瑞典、土耳其等國家陸續出現相關報導,而且唯一結論就是:還沒到高峰!(另一方面,不乏大量討論疫情衝擊經濟之下,「婚內容忍」、「受困婚內」等現象,因為伴侶無法負擔解除婚約的高額費用等。)
事實上,2019年美國、英國等地的離婚率降到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的新低點,當前2020年(美國)的國家統計數據尚未出爐,但從各種報導以及社群討論已經讓人好奇數據走勢,台灣內政部的結離婚統計數據目前公布至四月份,隨著疫情發展,社會現象有待觀察。當然,以研究倫理來說,僅以一年狀況放大討論社會現狀恐怕有失公允,但若以新聞評論角度,陳述事實足以反映當前現狀,作為借鏡參考。
所以啊,這時候,還有能一起下廚煮飯、一起互開玩笑,快抱緊處理,自己一個人也請繼續待好待滿,上網找樂子,靜坐靜心尋求平靜更好,願我們都在最慌亂的時刻,長出最美最自然的樣子。
同住家人確診可以上學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什麼是快篩? #篩檢怎麼進行?該去醫院?還是 #社區篩檢站?
快速抗原快篩是檢測病毒蛋白質,精準度略遜於核酸PCR檢驗 ,但10至15分鐘可知結果。快篩陽性並非確診標準,還要做PCR核酸檢測確認,不過只要是快篩陽性,都會認為高度懷疑的病例,會立即安排安排隔離。
快篩陰性不代表未染疫,檢驗陰性者仍應持續留意健康狀況,落實防疫,若有疑似症狀須聯繫衛生單位,禁乘大眾運輸。
Q1. 誰該去社區篩檢站篩檢?
設置社區篩檢站主要目的是盡快找出無症狀感染者,避免病毒繼續傳播。因此,民眾不妨用症狀檢視,有COVID-19症狀:發燒(37.5°C以上)、肌肉痠痛、疲勞(全身無力)、咳嗽、噁心、腹痛、腹瀉、鼻塞(流鼻水)、嗅味覺異常、頭痛、呼吸困難等,原則上建議到醫院篩檢。
無明確症狀但有相關接觸史,如住在(曾到)高風險區或跟確診者的足跡重疊者,請至社區篩檢站採檢。「三無者」——無症狀、無接觸史、無活動史,請不要篩檢。
Q2. 社區篩檢站的篩檢需要付費嗎?民眾要如何配合?
不須付費。民眾在社區篩檢站應保持社交距離,除採檢當下可短暫脫下口罩,其他時刻都應全程戴好口罩,並留意自身口罩的密合度,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Q3. 社區篩檢站和醫院篩檢站有何不同?
兩者硬體設備差異不大,採檢過程都是由醫師親自執行,社區篩檢站相較於醫院篩檢站的等候區更為空曠。不過,由於是臨時搭建,有些篩檢站還來不及裝冷氣,採檢的醫師、受檢的民眾會較為辛苦。
Q4. 社區篩檢的流程?
有些社區篩檢站須先上網預約,並填寫篩檢基本資料。依掛號的通知時間,攜帶健保卡至現場報到,報到後,工作人員會核對相關資料,並列印傳染疾病的申報單、檢體標籤等,再將篩檢管(檢體盒)交給受檢民眾。待採檢區有空位,工作人員會引導民眾進入,每次採檢時間約5~10分鐘。
在社區篩檢站的做法,會替民眾進行2次鼻咽採檢,分別用於抗原快篩與PCR核酸檢測,主要目的是避免「快篩」出現「偽陰性」。等待快篩結果約需1小時,PCR約6~8小時。
Q5. 篩檢後陽性的後送機制——集中檢疫所?醫院?
快篩陽性,因有5成「偽陽性」,在PCR結果尚未得知前,個案必須先進行居家隔離,在家中請單獨一人一室,避免共用衛浴設備等。爾後,若PCR結果為「陰性」,即可解除隔離。
若PCR「陽性」且沒有症狀者,將送往「集中檢疫所」觀察14天,待二採陰,才可解除隔離;PCR陽性且合併有相關症狀者,則會收住院治療。
Q6. 已經完成採檢,檢驗結果何時會出來?等候檢驗結果期間該注意什麼?
若檢驗結果為陽性,很快會將由地方衛生單位主動通知,並安排就醫,敬請耐心等候;若採檢後3天仍未接獲通知,表示檢驗結果為陰性。在等待採檢結果期間,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及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且外出時應全程佩戴醫用口罩。
Q7. 最近曾去過確診者足跡地點,該注意什麼?
若無疑似症狀,請進行自我健康監測,期間可正常生活或上班上學,也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外出,但務必全程佩戴口罩。
如出現疑似症狀,請佩戴醫用口罩前往社區採檢站,並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也要告知醫師接觸史與暴露史。但若非密切接觸,只是走過路過確診者足跡,且有戴口罩勤洗手,染疫可能性很低。
Q8.朋友或家人被通知確診,至今還沒收到衛生單位通知,該怎麼辦?
如曾與確診個案於症狀發生前3天至隔離前有過密切接觸,如同住、共同用餐或會面對面15分以上接觸,請先留在家中自我隔離,等候衛生單位通知。
等候期間如出現疑似症狀,請聯繫衛生單位或打1922專線,再依指示就醫或前往篩檢站採檢。
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
若察覺身體狀況有異,但不清楚篩檢站哪裡有,透過疾管署推出的「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查詢功能,就可以看到自己離哪一家醫院最近。
https://antiflu.cdc.gov.tw/ExaminationCounter
延伸閱讀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5190260.aspx
https://reurl.cc/0DVW7M
同住家人確診可以上學嗎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4b帶你看指揮中心記者會
昨天上下午兩場,問的東西較多,昨晚直播完好累,所以今天才補上。不好意思啦!
昨日重點:未滿5歲男童,美國回來的祖父傳染給祖母還有孫子。
1.新增9例境外移入,1例本土案365。總案例373例,本土52例,5人死亡,57人解除隔離。
本土案365未滿5歲男童,為案343(祖母)、案356(祖父)同住家人。祖父3月17日從美國返台,祖母在3月20日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3月24日至28日多次就診,3月31日再度就醫住院。而案365於3月25日曾出現發燒症狀,第二天請假,27日上課。28日29日放假,3月30日~4月1日上課(發燒後上了四天半的課),不是上課就是在家裡。 4月2日祖母確診,今日確診;該起家庭群聚截至目前共掌握175名接觸者。案365同住家人5人,幼兒園38人隔離,包含老師6人,同班29人,一般接觸者83人。該北市公托幼兒園即日起停課兩周。所以有接觸的同學和師長被隔離和自主管理,因此也不得不停課。
2.案364於美國工作,3月10日發病,3月30日入境時主動向機場通報有症狀並採檢,檢驗結果為陰性,居家檢疫期間,因所搭乘班機上有其他旅客已確診,因此改列為居家隔離之接觸者,個案因持續有不適症狀,於4月3日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於今日確診。
3月30日美國回台的華航CI011班機,該班次目前9人確診。這批人可能是在紐約當地就感染,剛好同班機回台,但也許有人是在機上感染也無法排除。9人在飛機上座位沒有都在一起,研判還是在美國當地分別感染,該班機乘客在4月2日已經全部居家隔離。案364再次證明不能因為初驗陰性就掉以輕心,回去的居家檢疫很重要。
3.清明連假景點密集造成群聚風險,要求各單位規畫彈性及異地上班。
a.若在連假期間有到人潮擁擠地方者請自主健康管理,戴口罩,禁止不必要外出,保持社交距離。
b.有症狀者請勿上班上學,就醫請通知1922
c.發燒咳嗽呼吸道嗅覺味覺失調腹瀉等症狀請明確告知醫師
d.上班族有狀況請回報主管、學生請回報師長,有旅遊史且無法排除者盡量採檢。
4.二月分時曾表示盡量不要蒸口罩,為何態度轉變?
答:要讓口罩能夠多使用幾次一直是我很期待的事情,食藥署先前認為沒有實證不夠謹慎,所以做了陸續嚴謹實證證明後他們才同意宣導。
(04b解讀:進出醫院等高風險區域,有咳嗽,還是以一次使用為原則)
5.如何定義人潮擁擠的地方?是人數還是密度?連假結束後才發出要求是否太慢了?
答:密集度很難完整定義,就採取大數法則,有可能性的就提醒注意。這次連假過度集中的情況比我們想像中的嚴重,過度擁擠還是要有一定時間風險較高,不是捷運上車下車就隔離。行動不會嫌晚,該做的就是要做,不會因為先前沒做而不去做。我知道防疫期間規定一直在變化,但只能請大家配合。每個決定都很困難,在可能的範圍內請大家一定要配合。居家辦公已經很多地方做得到,上班的話請嚴格遵守口罩洗手個人衛生。防疫是大家的事情,這次的新冠沒有先前的範例可以參考,一定會一直在變。
6.人潮壅擠定義太模糊會讓民眾不知道要不要在家上班。是否民眾在前幾天有去警訊地區就盡可能在家上班,不要上學?
答:應該說包括但不限於這些地區。如果有長時間待在擁擠和不特定人群接觸的地方,可以的話就在家上班。沒辦法就戴口罩和勤洗手和自主管理。政府沒辦法把每件事情都規範給大家。有旅遊史有症狀就不要上班上學,老闆和學校不能有相關懲處。有症狀就跟1922聯繫,就醫,回報旅遊史。
7.地方醫療單位是否已在連假後出現醫療壓力,所以提出管理要求?
答:數據不會這麼快出現,但醫療界確實有所憂心。我們在連假前已經有宣導保持距離和口罩配戴,但目前看來是擁擠度超乎我們的預期。提出自主健康管理是為了避免無自覺症狀或在潛伏期的可能患者不要傳染給更多人。目前沒有看到採檢潮。
8.居家檢疫者在家開聚會或約會的話開罰嗎?
檢疫通知書上有要求和家人保持一公尺以上距離,減少訪客。如果找到違規證據就裁罰。會進一步規範居家檢疫者要避免所有訪客,檢疫者本身不要接見訪客。
9.民眾緊繃和經濟停滯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如果經濟防疫陷入兩難時,如何處理?
答:你點出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我們認為防疫優先,但不會為了防疫lockdown所有事情。就是要隨時調整,有任何的情況都會和經濟單位討論,做出最好的決定,但仍然防疫優先。
10.台大公衛建議社區抽樣檢測和優先檢測醫院及長照機構人員,還有社交距離兩公尺來規範活動總人數的看法?
答:專家的意見可以在專家小組上確認,很多建議都很好,但還是有些執行的步調,我們來研議最有效率的步調。
11.腹瀉是一次就算嗎?會自動痊癒或緩解嗎?國外旅遊史還是重要判準嗎?
張P答:腹瀉從輕微到很多天較嚴重狀況都有,基本上持續的嚴重腹瀉比較危險。其實一般生活很容易拉肚子,如果沒有特殊接觸史或旅遊史,不須拉了一次或一天就太擔心。另外比方諾羅病毒或是輪狀病毒也會造成腹瀉群聚,所以還是集中在有國外旅遊史或跟相關人士有接觸部分。
12.目前仍然定調是零星社區感染,如果後續社區感染大規模爆發,醫療量能能夠負荷嗎?
答:目前是絕對夠。我們一直有在關注負壓病床使用率,現在還有四成多是空著的。呼吸器有一萬台,目前有1200~1300台可用,目前量能是可以的。
13.對動物驗出新冠的看法?
答:之前是沒有證據證明動物會感染新冠。最近新聞陸續出現,農委會會進行詳細評估。
14.關於有學校公告去過熱點的學生一律休假七天,這是否有影響學生修課權益? 教育部認為無症狀的學生要強制休假嗎?要遠端或其他方式補課嗎? 幼兒園的補課和退費問題?
答:受教權一定要照顧,學校可以改變授課方式,但前提是要配合防疫需求,不可以請學生回家卻讓學生在外面閒晃或在外群聚。學校可以採取更進一步的防疫措施,但要確保學生就學權益和自主健康管理的嚴謹程度。學校應該針對相關情形進行學雜費方面的退費措施。
15.Nature期刊4月1日有德國研究發表發病前五天病毒量最高,意味傳染力較高的看法?
答:我們也有追蹤患者的PCR變化,開始時確實病毒量最高,第一周都偏高,之後開始慢慢下降。發病前沒有偵測到就沒有資料,我們現在清楚發病時病毒量都是很高的時候,會隨著症狀緩解而下降。無症狀的感染者當然不知道何時開始有病毒,但有幾個個案也是開始時病毒量很高。國外現在證實無症狀有機會傳播,但因為沒有症狀所以排出病毒的機會相對較小,除非你真的很靠近對方。綜合來說,我們的經驗和論文大概是符合的。
(04b解讀:德國這篇研究可惜的是僅有9例,案例太少。之後我再詳細來唸這篇)
16.近幾例兒童好像都有發燒,可以說兒童感染後容易發燒嗎?還是只是巧合?
答:兒童部分根據相關資料來看,感染後症狀都比較輕微,當然還是會有發燒很快過去的現象。目前看來兒童個案較少變成重症。國外有少部分嬰幼兒重症或死亡案例,但相對來說比起成人還是較為輕微。
同住家人確診可以上學嗎 在 健康2.0 - 如果無症狀,小孩可以去上學嗎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讀者來信T老師信箱詢問,國中、國小學生在確診後3個月內,同住家人又有確診,那該學生可到校上課嗎?1922專線人員表示,曾確診的3個月內,若接觸確診 ... ... <看更多>
同住家人確診可以上學嗎 在 親子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親子版版友,我們這邊可以放「非營利」群組,不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 也不太有空,我這裡沒有人可以邀請,然後我跟婆家關係也不是很好,曾經同住3、4個 ... ... <看更多>
同住家人確診可以上學嗎 在 【每日必看】同住家人確診"學童禁到校7天"! 家長霧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開學# 確診 #防疫#規定#疫情#自主防疫#政策#學校#中天新聞今天是高中以下學校,開學第一天!但有家長對即將上路的防疫規定仍不清楚!甚至有規定, 同住家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