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差別在哪嗎?當我們覺得他人好可憐或好辛苦,我們很自然而然的會想要去幫助他人,或為他們的做些什麼補足的動作,但這其實是無意識的念頭 — 當我們覺察到這些不舒服或好不是真的符合理想現實的現況,我們選擇看待的眼光也會決定事情的走向。
你是可以重新設定的~但在設定之前,你必須先理解自己最真實的感受是什麼,而不是急著想要去「幫別人」。
當然你的意念是好的,你是希望對方可以不要在體驗辛苦,而他們的辛苦也讓你了解和學習到一些有關你自己的事。
但當你在採取行動前沒有先和自己對頻,你的協助可能反而阻礙了那個人的靈魂成長。
你能為別人做的最好的協助,就是知道對方可以,因為你給他的是靈魂上的信任。即便不是每次都是當下可以看見的變化,那樣的信任所創造出的轉變會是永恆的。
✨社團在IG帳號連結 Instagram.com/evolve.with.joanne
#吸引力法則 #接收理想現實 #情緒管理 #同理心 #頻率法則 #轉變人生 #能量
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差別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關係中的價值觀 #你在意什麼
#對方在意什麼 #如何認識彼此的價值觀
.
毫無疑問,擁有共同的價值,關係才能長長久久。不過,價值觀很難完全符合,每個人重視的項目都不同。當然大部分的人都重視守時、有信用,但有些人會比較隨性一點。就像有時你跟伴侶計畫好週末要返鄉探親,但突然有人送你演唱會門票,這時兩人就得好好討論該如何選擇。
.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好與壞有自己的看法,也會有各自喜歡或討厭的事物。我們的態度、行為和選擇反映了自己的價值觀。價值觀也包含了道德觀,所以我們會認為有些事情比較高尚、有些舉止比較受人尊敬。
.
根據道德心理學的研究,有些價值在各地都被認可,我們稱為普世價值,在各種文化中都存在這五項價值觀:關懷與同情心、公平與正義、忠誠、尊重權威、以及高尚與純潔。這些價值也會影響我們的政治傾向。大部分的人都相信這些道德價值。自由派人士比較強調前兩項,保守主義者則五項都重視。有些價值觀強調個人特質,也廣受大眾接受:樂觀、率直、熱情、喜歡發問、敏銳、有創造力、守時和獨特性。
.
不管是道德或個人價值,皆由人格和生活經驗塑造。人格則由天生特質、社會條件和教養所組成。有的父母鼓勵孩子理性思考,所以孩子長大後比較擅於分析,把知識當成重要價值。他們必須有憑有據才會做決定,對主觀意見或道聽塗說的訊息保持懷疑態度。
.
#尊重對方的價值觀
#才能維持連結感
.
對某人無法產生尊重的感覺,就會很難對他產生安全感和連結感。價值觀、道德觀不同,也很難產生尊重的感覺。唯有實踐我們認同的核心價值,才會尊重對方。有的人重視誠實,所以就很難尊重老是說謊的同事。
.
前面提到,有差異時,許多人會認為對方需要改進;同樣地,價值觀不同時,也有人會認為對方不如自己而加以批評。價值觀又包含道德觀,所以我們認為對方價值觀低下時,就會更加強調彼此的差異,兩人的連結感就會更少。既然我們覺得對方道德上不如自己,就更難產生尊重的態度。
.
令人擔憂的是,我們那麼重視價值觀的差異,就很難對在意的人保持尊重。然而,研究顯示,彼此尊重才能維持長久的關係。在實驗室中,專家觀察伴侶的互動,只要有一方展現輕蔑的態度,嚴重鄙視對方,後來總是以離婚收場,有些人會發生外遇,主因就是感受不到伴侶的愛慕,也就是全心全意的尊重。
.
當彼此價值觀不同時,該如何保持尊重?首先,先了解尊重的含意,基本原則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待人以誠。尊重也是一種信任感。你相信對方值得尊重、天生有價值、有尊嚴,在道德上不低於你或任何人。也許你不贊同他的行為,認為當中有需改進之處,因此保持疏離,但你不會把他當成次等人。你懂得欣賞每個人本來的樣子,尊重他的生活經驗,不會指望對方變成另一種人。因此,當你覺得很難尊重對方,就代表你沒有發揮足夠的同理心。就算你們互動頻繁,也只是表面上的來往。
.
對方的價值觀跟自己不同,有時真的很難尊重他,特別是他踩到你的底線,達背你的核心價值。這時你必須決定是否繼續往來、改變相處方式或乾脆一刀兩斷。
.
我們在第九章會繼續討論如何處理這種僵局。不論你是否尊重對方,你仍然可以行禮如儀,至少在行為上尊重對方。既然想要被尊重,就先尊重對方,你的一言一行體現了公平的價值。
.
#找出彼此重視的核心價值
.
每個人價值觀總是不同,但這些差異是否嚴重,可由四個因素去判定:
☑️彼此的關係有多密切,是否建立在共同的價值觀上面
☑️哪些價值觀不同
☑️有差別的價值觀對各自有多重要
☑️這些價值觀是否彼此衝突
.
如果你們關係很親密,一定會有許多的共同價值觀,但也有各自珍視的核心價值。比方說,在道德上,你每件事情都要保護對方,而對方重視個人自由;在感情上,你注重親密互動,而對方想要獨立和自由。這樣的價值觀差異就很難克服。
.
如果只有一方堅持自己的價值觀,那就沒有人需要妥協,兩人的關係就不會出問題。有的人就是喜歡直來直往,講話直白、也不喜歡聽到刻意討好的話,但是你的伴侶對這點沒意見,那兩人就不會因此有摩擦。
.
不過,若兩人所重視的價值觀剛好對立,那相處上就會很痛苦,因為彼此的需求有衝突。你喜歡直來直往,但朋友認為在社交場合講話要得體而婉轉,以維持和諧的氣氛。那麼雙方的需求就很難得到滿足。除此之外,還有些人非常強調彼此要有共同的價值觀。所以當價值觀有衝突時,要仔細了解對方的需求。
--
本文摘自《#關係免疫力:哈佛心理學家教你建立有韌性的人際關係,有效修復情感裂縫》,作者為梅樂妮.喬伊(Melanie Joy)。本書由 時報出版 發行。
閱讀更多:https://tinyurl.com/u2stftah
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差別 在 愛嘉園 林于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雖長,必看!
台灣崩壞的開始!我們教育出無數個「晉惠帝 」!
作家黃春明說起不久前發生在他身上的小故事…
有一次我從宜蘭搭火車回台北,瑞芳那站上來一群高中生,擠在廁所外說笑打鬧。我從廁所出來,車一轉彎,我撞到一個學生。
「你怎麼搞的?」他很不高興。
我說:「對不起,車子搖晃得很厲害。」
他看看我說:「反正你快要死了…」
我心裡好痛,回家說給太太聽,台灣的囝仔怎麼變這樣?我就算快死也不用你這樣講。
剛退休的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今年初對菁英高中生演講時,談到印度窮人飢餓到必須跟猴子要食物的景況,台下學生大笑。
李家同生氣了,斥責年輕學生「我不是小丑,不是來愉悅大家:這國家總要有人告訴年輕人嚴肅的事,讓他們看見世界的真相。」
黃春明、李家同的心情,是許多人共同的憂慮:在優渥的生活中,在考試掛帥的競爭環境下,我們會不會養出了「沒有同理心」的下一代?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說:有個國小學生指著桌上的水果「媽媽說那些個頭小的椪柑不好吃,是給菲傭吃的!」
洪蘭很吃驚,她當場剝了一個小柑橘和小學生一人一半「你看又甜又多汁啊!」
「為什麼不好吃的,是該菲傭吃的呢?」洪蘭感嘆,我們對弱勢者太不夠同理心了,身處優勢的人還視為理所當然,「大人教孩子對人有差別待遇,從小就學了看不起人」。
「我想印張名片,頭銜:『晉惠帝培養專家』,我想許多人都需要這張名片。」
嘉義一位國小女老師投書聯合報這樣感嘆:我們總是給孩子最好的,卻不在乎他有沒有悲天憫人的觀念。
沒鞋的小妹「再買就好啦!」
女老師上課時放影片給學生觀看,片中小兄妹買不起鞋子,母親要臨盆了,小女孩得到對面山頭去叫產婆,光腳的她咬牙跑過尖石路面。
班上有個孩子看完的感想是:「再買一雙就好了,何必那麼辛苦?」
老師看著學生,他腳上穿的是NIKE,用的是名牌,暑假出國度假一個月,會有這樣的感想一點都不為過,他是真的不懂啊。
女老師指出,大人在孩子面前嘲笑那些付出勞力賺錢的人: 「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像這樣辛苦工作賺錢,沒有前途!」言語中對階級歧視沒有自覺。
無數「晉惠帝」在你我身邊,「所以我們在培養無數的晉惠帝。
也許很聰明,功課很好,但沒有同情心。」
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副教授游森棚有類似的擔心。他曾在建中任教數理資優班,大部分孩子都體貼善良,但讓他擔心的是:那些M型社會右端、身處優渥的孩子,對另一端的苦難缺乏理解與同情。
有一年,土石流毀了部落小女孩的家,她原本每天走一小時山路去上學,但現在課本沒了,作業簿沒了,路也沒了,有一頓沒一頓…
富小孩不解,資優生「祖辰」在週記裡這樣評論:「誰叫他們住在那裡。他們可以搬家啊!」游森棚非常驚訝,建議學生要設身處地想一想,但祖辰回他:「我又不住山上。」
游森棚思考:「祖辰家境富裕,一路順遂,像他這樣聰明幸運的小孩,一輩子都不須體會有一頓沒一頓的恐懼,也不可能體會拚命想卡住一個小小位置的辛苦」但祖辰並不是個案。
游森棚說,許多名校學生家庭的社經地位遠高於社會平均值,對他們來說,土石流女孩是另一個世界。
未來的菁英了解世界麼?
游森棚憂慮,當這樣把優渥視為理所當然的孩子長大,站上社會的決策位置,他們的決策與思考也摒除了他們所不了解的真實世界。
「將來會是什麼樣子?」
他們可能為社會不同際遇的人設想嗎?「如果沒有教會同理心,教育是失敗的。」游森棚說。
台灣…號稱民主、自由、法治的國家,或許是因為經濟奇蹟讓人民生活水準一下提升的太快,人民的素質卻跟不上吧!再加上民主、自由過了頭,父母因為年輕時吃過太多苦而寵溺小孩,才會養育出一些自視甚高、自以為是毫無將心比心的下一代。
而父母本身也因為經濟起飛太快,一下從貧窮變百萬富翁,瞬間被財富衝昏頭變的自以為是,人愈是有錢就愈會搞一些花樣,吃的、用的、穿的、坐的~什麼都要講究,也不想想在40、50年代,那種三餐能溫飽就要偷笑的日子,,如今的生活真的已經太過於幸福了。
人若不懂的珍惜幸福,那上天便會將幸福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