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姊的Cosplay新手指南 #1】
#角色扮演的核心價值
你好,我是狐姊。
以前我有在巴哈、天空blog發表過Cosplay指南,那時候滿多看了指南而開始Cosplay的Coser都有來信對我表達感謝。
但隨著我天空blog結束營運,巴哈帳號被關閉後,我的指南就沒有再公開在網路上。
為了提供想要入門但是不得門而入的新手朋友們,我原本想把指南重新發布在網路上,但該指南畢竟是6年前所寫,已經不能百分百貼合現在的Cosplay狀況,所以我決定重寫整篇指南。
今年是我Cospaly第11年,但我想先說,我並不是特別厲害的Coser,純粹就是從事這興趣比較久而已。
所以:
1.這系列不會是一份權威性指南,你應該把它視為老玩家經驗分享,而不是六法全書的絕對權威。
2.你可能會有觀點跟我文章不一致,這不代表我是對的你是錯的,單純是看事情角度不同。
3.所以你看到別人做跟我指南建議不一樣的事,也不用去糾正別人,因為這份指南的目的是讓新手知道如何Cosplay,而不是為了導正風氣或宣揚理念,它就只是個新手導引。
作為指南的第一篇文章,我想談關於角色扮演的核心價值,我發現圈外人還是搞不清楚Cosplay是在幹嘛的活動,這邊我們重新理解一下它的核心價值,這會有助於你的扮演,還有向外人解釋這活動事做什麼。
曾經有人問我,Cosplay不就是把戲服假髮穿在身上嗎?
不~角色扮演絕對不是單純的將戲服與假髮穿在身上,如果Cosplay是這樣的活動,那電視上或電影上看到的古裝演員,每位都是Coser了。
角色扮演的核心價值,我認為就是「萌與愛」。
存在每個Coser心中的萌與愛,是扮演的最大動力。
關於萌這個字,讓我們看看維基百科的介紹:
=============================
萌本來是指草木初生之芽等義,但是後來日本御宅族和其他的動漫喜好者用這個詞來形容極端喜好的事物,但是通常都是對(尤其是動漫的)女性而言因此,萌え(もえ)現在也可以用來形容可愛的女生。
現今,樣貌可愛、討人喜歡的男性甚至非生物也可用這個詞來形容。(通常以二次元為主)
=============================
所以Cosplay是用視覺藝術表達自己萌的角色之一種方法!
至於「愛」,可能是把角色當成摯友的友誼之愛,或是有如親人般的天倫之愛,或是想跟角色結婚,結合在一起的愛。
又甚至是成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化身為他(她),也就是角色即為自己;自己即為角色的愛自己之愛。
所以萌與愛,毫無疑問是Cosplay的核心價值。
在部份人眼中,可能會認為這舉動相當瘋狂,甚至感覺是走火入魔。但事實上,萌與愛是存在所有人心中的。
每個人都有童年,小時候總會崇拜一些英雄或是知名人物,想要化身為他,男孩可能是想駕駛無敵鐵金剛,或者是成為小飛俠,女生則成為小甜甜或美少女戰士。
除了卡通外,也有人崇拜一些武俠小說的人物,或是歷史上的名將,大家小時候總會夢想成為英雄打擊壞蛋,或成為美麗的公主。
事實上,Coser就是這群已經長大,但是沒有失去這些童心,相當可愛的大人們。
Cosplay,就是如此單純美好。
Cosplay就是享受扮演心愛角色的感覺。
11年前在聯合報上就有刊登過我的文章,這邊原文不動,張貼於下方。
--
【實現夢想的Cosplay(2010/09/04聯合報繽紛版)】
每個人都有童年,小時候多少都曾幻想過自己是超人、公主、王子、騎士、小飛俠……等英雄人物或夢幻角色,從事cosplay的人一直保有童心,等到長大終於有能力時,就來圓自己的夢……
夏日炎炎,每個人都會想窩在家裡吹冷氣、飲冰茶、吃冰棒。但有大型活動時,常常可以見到熱情的青年們聚集在會場上,與同好愉快的交流,對酷熱的天氣毫不在意。
說起近期燒得正旺的活動,就是動漫相關展覽了。
在此類展場上,除了琳瑯滿目的周邊商品之外,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精心打扮的「明星」。這個活動稱作cosplay(角色扮演),扮演者則稱為coser,我自己也是同好。
外人對於玩cosplay的最大疑問,莫過於為何想從事這類活動?
因為要有完整的角色扮演,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與金錢去準備,而從事此類活動是沒有金錢收入的,所以圈外人對於扮演者的動力從何而來都感到很困惑。
事實上,大家的動機相當單純,每個人都有童年,小時候多少都曾幻想過自己是超人、公主、王子、騎士、小飛俠……等英雄人物或夢幻角色,從事cosplay的人一直保有童心,等到長大終於有能力時,就來圓自己的夢。
由於現在資訊爆炸,有特色的作品相當多,因此造就了多彩多姿的角色扮演。而我自己之所以喜歡角色扮演,則是因為大家從事此活動的動機都很單純,這種輕鬆愉快的感覺,讓人非常享受。
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除了享受成為那角色的美好感覺之外,更能直接與同好進行交流,因為各個扮演者都變裝成他們所熱愛的角色,只要對該作品有所了解,都能輕易認出他所扮演的人物。大家在現實世界中穿著虛擬世界裡的衣裝,那種感覺不是光在網路上討論可以比擬的。
通常我在會場上也會碰到許多同好,甚至還能來個「異作交流」,讓不同作品的角色在一起聊天,這種在原作中絕對無法呈現的景象,實在是太夢幻太驚奇了!
與同好交流的過程中,會有不少攝影者詢問拍照的意願,這也是給角色扮演者帶來極大成就感的樂事。有攝影者主動想要拍自己,就代表自己的心血受到了肯定。在鎂光燈下,扮裝的辛勞一掃而空,自己瞬間成了大明星,這當然不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碰到的情況,並非明星的我們,只有透過角色扮演才能實現。
此外,cosplay也是抒解壓力的好方法。
當我在扮演自己喜愛的角色時,會將自己抽離這繁忙的現實世界,進入奇幻的魔法世界當中,這無疑是在生活壓力龐大的日子裡,一種解放自己的好方法。我認識了不少人,他們透過這些活動認識能跟自己一同歡笑的朋友,並且藉此好好的展現自己,進而成就自己,甚至重新找回自己。
目前角色扮演的活動,大都依附在動漫會場,所以不少扮演者都會進入會場參觀各式精品。有許多創作者用心血繪出漫畫、遊戲、卡片,做出玩偶,如果這些精品剛好又是自己扮演的角色,是多麼奇妙的感覺啊!如果用兩個字來形容,我想就是「溫馨」了!
原來有這麼多人跟我一樣,都熱愛這些作品,真心喜歡動漫遊戲;這些同好彼此間就像家人一般,我們對自己所珍愛的東西,用一種特別的方式來表達愛意。
角色扮演,就跟一般大眾能接受的興趣一樣健康,只是我們透過「視覺藝術」的方式來呈現,讓人覺得較為特殊。
有許多從前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藝術,如今已被奉為經典。我認為cosplay只是一種比較前衛的休閒娛樂,期待大眾能包容這個特殊的次文化,讓整個社會變得更加多元、更加多彩多姿。
---
下一期我們會來聊聊服裝的取得,跟以前相比,現在要取得Cosplay服裝真的是非常容易。
很高興大家化為夢想中人物的成本大幅降低,現實生活已經夠多繁雜事,有這樣的地方讓大家暫時離開世俗真的是很棒。
名人 應該 穿著 什麼樣的服裝 才 適合 在 Head x Lov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長謹慎入,雖然看完也不會有小禮物拿
Mountain Parka
有時候還真的不曉得怎麼翻成中文
『山系外套』?聽起來感覺過於現代感
『登山派克大衣』似乎也不怎麼有fu
最近在店內商品有好幾樣都跟Mountain Parka有關,
但對於還不是很了vintage領域的
卻覺得這東西看起來不是『很特別』
感覺外面就有許多版型相似的
這裏『插個播』:
古著一定要長得特別才叫古著??
現在的服裝史綿延的都是古著不斷的考究復刻再改良再復刻
真要特別的樣式也有,可能也得考慮走出店家後回家是否會穿它個幾次
當然如果你是穿搭駕馭高手,也請多多帶一些子弟出來
回來話題上:
其實『玩』古著真的並不難,因為你只是在玩
『聊』古著?就找些同好就好不用爭個你死我活
『穿』古著更是許多人掛在嘴邊的:我喜歡就好
『懂』古著,恩。。。決定要先從哪邊開始懂起?
從哪個點-線-面延伸下去會得到什麼?
我們今天的『點』便是:Mountain parka (開頭破題法)
從70s mountain parka這個中間點
向前向後個延伸的各不同面向,還有許多分支可以去探究
之前有跟大家介紹過『Parka』源自於極端寒冷天氣所需要的大衣
一開始從俄羅斯北部烏拉爾山脈的涅涅茨人的語言
其實一開始這詞據說翻譯成動物皮,因為當時常常以動物身上的皮毛
像是熊,狼來做成大衣覆蓋身上取暖,
有看過『神鬼獵人』的應該不難想像
總之『Parka』一詞出現就是跟『長版』『大衣』『保款禦寒』有關
不要夏天來跟我說要買短版的清涼用的『Parka』就好
當時上山,40s之前沒事一般人不會為了登頂或是插旗而登山
吃養自己都不夠了,上山通常都是『獵人』
另外還有就是『士兵軍人』為了打戰,像是最有名的就是
美國第十師山岳步兵(us 10th Mountain division)
當時在歐洲主戰區為了對抗德國而知名的精英部隊
執行的都是些艱困的任務,裝備當然也必須要
能夠應付不同的作戰需求而設計
而當時空軍中有名的B-9 parka由Eddie Bauer所設計,其羽絨的材質算是先驅
取代了當時覺得保暖的羊毛或是純棉材質,因為在暴風雨當中
棉或羊毛材質反而會增加作戰的危險性, 因此出現尼龍與棉混紡漸漸取代
二戰後,那些山岳部隊退休後仍然從事著登山與滑雪相關工作
而開始了這個登山與戶外運動市場的拓展
當時有個品牌: 『Holubar』 由Alice和Roy成立,至今仍是美國知名戶外品牌
1946年開始,他們從軍方的倉庫收購了一些二戰時期的裝備
來提供從事戶外運動的人,後來開始縫製羽絨睡袋以及製作parka還有背包
在當時要有更機能性的材質,不能僅僅靠著二戰的裝備材質
『尼龍』的使用在50s其實已經是種實驗性的革命性的材料
-
一開始以50/50為主,這是否有點熟悉?但可不是poly v.s cotton
而是nylon v.s cotton,這也是後來延伸到了大家熟悉的60/40
(還不熟悉?那更應該把這篇好好看完)
的確,Holubar開發了兩款Mountain Parka的經典樣式
一款是三個口袋加上一個側邊拉鍊袋
一款是知名的deer hunter上面兩個中型口袋下面兩個大口袋,
雖然這與當時軍用的野戰夾克也有相似之處
但連帽的樣式以及高領設計甚至是材質的運用
都在60-70年後的今天,仍然是美國最後歡迎的服裝外套之一
甚至影響了日後,登山活動更加普遍與盛行後
相繼出現的outdoor brand的樣式
-
之前也才介紹成立於1965年的Sierra Designs
其兩主理人也曾經在Holubar工作了幾年喔
從羽絨的運用到60/40材質到gore-tex的出現
的確是一次又一次在戶外運動運用材質上的突破
想想60年代誕生的登山戶外品牌,存活到現在的應該還能朗朗上口
(不用害羞,歡迎在朗朗個幾個)
而這樣的樣式為何也在日本影響有如此大
那就得提到當時背景的IVY 文化
也許有人已經知道,就是「Heavy duty ivy」!
在當美國大學生不只是穿著duffle coat 或是coach jacket
登山與露營和滑雪也成了他們的休閒運動
因此當時發跡的Mountain parka 也成了愛好穿搭之一
的確在日本取經常春藤文化時,也許也一併帶入到日本的服裝文化中
不過無論怎樣的『名詞一致』有些人對於講到羽絨就聯想到UQ的羽絨(?)
『外觀一致』覺得跟外面賣的沒什麼差別,就不感興趣,想要與眾不同
但走在路上不會被側目的那種(?)
如果不知道其『質量差異』的確就很難在『懂』古著這條路上繼續走
老實說,說到這裡要收尾才要講到今天的『主講品項』:
昨天簡單介紹過的『Rocky Mountain 』的Mountain Parka
在眾多品牌中,以運用『鵝絨』以及『鞣皮』的拼接知名
雖然因為當時製作背心的款式為其主打款
加上日後的推廣與名人加持,也比較能夠搭配其他服飾
不過別因為少見而忽略的這個唯一parka的樣式
也跟當時其他的品牌有很大的辨識度
加上與gore-tex合作,在當時也是開先鋒的parka款式
(也許等到有人青睞開始爭相購買的時候,早已成仙=no sale)
-
如果要『普通』介紹一個品牌一件商品其實不用太多篇幅
但要真正深入了解這個商品背後
起始環境的造就
文化綿延影響
革命與開創還有未來
甚至好的品牌在『製作流程』上怎樣『穩定』與『堅持』
真的也不是這樣一兩篇講述的完
-
也許可以因為純粹喜歡而更多深入研究,
但更多的是在未知的領域『因為了解』而能更加知道優劣
產品之所以會一直變化汰舊換新
當然除了資源、人力、還有環境
但不能遺忘過去開創的美好源頭
在與時並進的同時,能夠更加珍惜認真的品牌
當然前提是有人願意看到這裡,
雖然精靈也並不是為了讓大家看到這裡而寫
只是看到那些商品由衷地再次讓自己也回顧這些重要的時間軸
覺得也許更認真的看待物質本身,而非其他流言蜚語與風向等等
恩....可能明年會更好。(笑)
接著開頭說的,看完也不會有小禮物拿
因為這些知識本身就是個禮物(認真)
名人 應該 穿著 什麼樣的服裝 才 適合 在 奶媽 Naim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性別平權不只為女性,而是讓「直男」也能有所選擇】
時尚圈裡,很多設計師致力模糊「性別」與「服裝」的分野,從 Coco Chanel 、 Yves Saint Laurent 到 Alessandro Michele 等人,都盼能藉由自身設計傳達的概念,試圖讓社會理解尊重多元的重要性。
然對平民老百姓來說,時尚圈是高大上的存在,是有錢人的領地,多數民眾看到服裝秀的念頭,首先想到的無非是「恩,這衣服好美,但我買不起。」
其他如核心理念、藝術價值等形而上的觀點,只容易變成同溫層才願意瞭解的話題,這才是現實人生的殘酷之處。
不過,時尚圈本就是負責開第一槍的。
那麼如何讓子彈能飛得更遠?除了仰賴名人們的推廣,更重要地,就是我們之中有沒有人願意勇敢做出嘗試,慢慢在生活中進行革命、無畏旁人眼光,只為穿他自己想穿的。
今天,我想介紹這個在德國工作的美國工程師,他是一個直男,但天天穿著女裝與高跟鞋上班,樂此不彼。
───
Mark Bryan 是美國人,他現在住在德國,是一名機械工程師,身高 180 公分,75 公斤,腰圍 29 吋,穿 8.5 號鞋,每周運動 2 次,生活習慣和其他人都一樣。
除了一點:他熱愛穿女裝,尤其獨鍾跟鞋,上班、在家都要穿。
他表示平常就很尊敬那些穿著高跟鞋與裙裝的女性,認為她們展現出女性的力量,不光優美,也很專業,讓他內心有嚮往,遂開啟自己的女裝之路。
Mark Bryan 認為本身不該區分性別,像他自己就喜歡上半身搭配比較陽剛的襯衫,下半身穿著裙子。另外,他不喜歡穿洋裝,因為洋裝很難混搭。
Mark Bryan 不是同志,不是跨性別者,他有一個結婚 11 年的妻子,自豪是「深愛著女人」的鋼鐵直男,純粹就是熱愛穿女裝。
對於 Mark Bryan 的行為,全家人都舉雙手支持,女兒都向他借鞋子穿,妻子也會給予他穿著上的建議,讓他幸福地說:「衣服不該設立界線,衣服更是無關性別。」
---
服裝,本來就是沒有性別之分,古今皆然。人們對服裝的定義,其實和對婚姻、家庭的價值觀很像,多半根據不同時空背景、社會文化、階級制度的遞嬗,不斷地被推翻與重塑。
高跟鞋,就是一個經典例子。
17 與 18 世紀時,路易十四國王很愛穿高跟鞋,連帶引領男性權貴們都熱愛穿著高跟鞋;晉朝詩人謝靈運發明「謝公屐」,鞋子前端與後端都有設計鞋跟,專門拿來登山用;另外, 10 世紀的波斯騎兵會穿高跟鞋,以便讓雙腳更好固定在馬鞍上。
連上世紀 70、80年代,很多英國搖滾男明星穿著高跟鞋大跳迪斯可。
無論時尚品味、實用性質或者軍事實力,高跟鞋的流行與否同樣隨著時代改變,除證明沒有任何一項單一價值是會被永久信奉,更讓我們瞧見「服裝」蘊含的流動性,它本來就不該被限制。
---
歷史角度講完了,接下來帶一下人文角度。
作家珍奧斯汀曾言:「衣著一直都是種膚淺的分野,如果對服飾太過熱衷,將能摧毀一個人的目標。」
當社會忙著把「平權」的口號掛在嘴邊時,興許在服裝方面,眾人可以開始練習棄絕服飾帶給人們的性別印象:一個女人理光頭,不代表她就是女同志;一個男人愛穿女裝,不代表他就非得是變裝皇后,或者是只愛男人不可。
現在人人都說「批判父權社會」是女性自助餐,並非如此,很多男人因父權思維無法做自己,裡頭包含直男:他們不能哭泣,否則就是無能;他們不能撒嬌,否則就是沒擔當。
他們是男人,所以不可以穿裙裝跟高跟鞋。
他們連「顏色」都無法選,用粉色系就被說娘娘腔,但娘娘腔為什麼會變成貶義詞,這也是我們應該思考的部分。
於是,直男只能使用藍色、綠色、黑色、白色等相對看起來沉穩內斂的顏色。想起我一個空少朋友,有天心血來潮在同學會穿淡紫色襯衫,結果事後被問是不是同志,讓他傻眼又無奈。
其實,觀察人們舉辦嬰兒 Party 就知道了,藍色氣球代表男孩,粉紅色氣球是女孩,請問有問過氣球感受嗎?氣球就是氣球啊。
平權的意義很簡單:除了大家都能享有相同權益,更重要地,還是得尊重對方喜歡的事物、夢想、價值觀、穿著品味,哪怕你不贊同。
https://www.adaymag.com/2020/10/20/guy-proves-skirts-and-high-heels-can-look-good-on-men.html
名人 應該 穿著 什麼樣的服裝 才 適合 在 建议中年女人少穿这12种衣服,没气质不说,还特显土、显胖 的推薦與評價
对于中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皮肤暗沉、小肚子、身材臃肿等问题的出现,使得穿着打扮更加局限,一不小心就容易显老10岁。那么,中年女性穿搭都有哪些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