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是一個湖南爸爸走火入魔的故事,但絕對沒有辱華 (尚氣) | 盧斯達 on Patreon】
一向對 Marvel 有成見,但我喜歡《尚氣》。這是一部像電影的電影,故事相對獨立,喜歡看動作電影的人也會收貨。這更像一部被公司創意限制而不能發揮所有潛能的單頭作品。
作為沒有腳的雀仔,軍閥父親組織家庭過平靜生活,解散了組織,武力真空,仇人上門打死了愛妻。梁朝偉又戴上十環重出江湖,他想兒子繼承他的武力,能夠保護身邊人就不需要面對失去愛人的痛苦。導致一對子女極度恐懼而逃離祖國,兒子去了最不一樣的美國,女兒也去了澳門做地下格鬥場賺錢。兒子承受期望的重擔,女兒承受被忽略的重擔。
電影的前半段是最 raw 最成功的,編導們將這部片的根基設定為「家庭倫理劇」而不是科幻、超級英雄電影,那是這部片最不 Marvel 的一面,導演也用大片寶貴的一些時間交代新一代 ABC 背負來自中國的家族豐滿期望,但在新環境力爭上游卻是現實骨感。婆婆輩問尚氣何時和女朋友結婚,她越慈祥越真心,作為後輩就越尷尬越有壓力。
劉思慕不像先前人們預計一樣僅是一個路人,他其實會演,但無疑他在戲中是一個 socially awkward 的存在,這個設定在父親大人的閃回劇情中慢慢獲得處置。當你父親是一個恐怖份子,而且精神開始有問題,你自己也是一個殺過人的殺手,而你理論上正在著草,躲在一個遙遠的地方,當然會 socially awkward 和自我封閉。尚氣和疑似女朋友代表著廣義的新一代,有無窮力量但缺乏方向,仙境老人家後來慈祥地教誨:沒有靶而猛射箭,只是無的放矢。
但係
你仍然能夠感受到那種「迪士尼」的 cliché。當尚氣在巴士上勇猛打人,觀眾嫌看不夠,但電影還是要中斷它,鏡頭轉到一個彩蛋角色在現場直播打鬥。當尚氣好像很沉重地交代自己的過去,「適當時」又要插入一些緩和氣氛的笑話。最後的 CG 神獸大戰當然也取代了徒手和兵器搏擊。梁朝偉帶兒子來到一間類似一代宗師茶餐廳的地方,在兒子面前手刃仇人,那一場就相當有化學作用,而可能挖深了氣氛就會很可怕,所以又是交代得點到即止。
尚氣和爸爸的對立與和解也是意料之內。《尚氣》的好在於前期故事設置,它找來梁朝偉、元華、成家班等人,致敬了大量港產功夫片,整件事本來十分生猛,但迪士尼必須置入一些意料之內的發展,對我們來說是打斷情緒的東西,但對美國人來說可能是這種節奏才算老少咸宜。令我聯想到在環球影城坐的 3D 過山車,車上到一個高位,是為了之後急速俯衝,這是我們預期中的事,因而 satisfaction moderately earned。過山車沿路特定路段就會出現催狂魔來嚇你,迪士尼電影的節奏也是這樣一個高度控制和釋放期望的藝術。
效力 DC 多年的 Zack Snyder 經常被問到怎麼看 MCU,他大概是這樣回答:MCU 是另一種電影,但他們全心全意去做,做到極致,他本人也對這種 sophisticated 的技藝表示欽敬。
迪士尼希望多元化,繼彈指大魔王之後,他們終於又能拿出一個道德立場模糊的反派,但種種改變只能成功了一半。改革,不可以革了自己的命。
外國有人這樣歌頌梁朝偉的演出:梁朝偉就算是夢游交出的表演,也足夠令「文武」一角在整個系列彈出。雖然文武已經算是多層次的角色,但梁以前演過的角色複雜得多。他私人貢獻一些角色研究和設定的功夫,已經令整部片飽滿得多。然後你看見他真是游刃有餘,雖然在片中武打風格霸道,但梁朝偉同時是打起演技的太極,片場中的遊戲三味,演得毫不費力。
「梁朝偉指導」的文武這個角色有巨大威脅感,因為他是個情緒有問題而不自知的人,想到妻子會寂寞,子女離家出走會氣結,然後他會在某個時間點將怒火發泄給世界。梁朝偉說,他們不肯從,就把全村燒掉,一點不在乎,又好像清掃蟲子一樣平常,這一下真把角色寫滿,這是一個反社會人格。
文武設定上是一個活了千年的人,一隻不用吸血、可以見烈陽的吸血鬼。吸血鬼活了那麼久,活過所有的滄海桑田,食鹽多過元華食米,他的道德觀、時間觀、人生觀也肯定相當不同。小說中有很多吸血鬼因為不會死而陷入存在和人生無意義的存在主義危機,文武應對存在的空虛便以「汗」的名字東征西討,直至他沒有可以再征服的對象,這不是一個穿西裝的秦始皇或漢武帝?一開場有一些古裝文武攻打西域的片段。文武若有一千歲,他在中國見過甚麼?從西人的角度來看,文武的背後有著成吉思汗的陰影和威勢——唯一有能力征服世界的亞洲人。
一千歲的文武,是一個「活著的中國」,中國傳統和思想就在他身上,他在一千年裡面殺了無數人、攻陷無數國家,被冠以「汗」的稱號。現代來臨之後,文武也「現代化」,採用大量西洋科技。他有大量現代武器,學會了多國語言,穿起好看的恤衫,但他心底裡仍然是一個古代人,古代人就比較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也習慣用絕對父權統治家庭。
如果考慮文武的背景,他在戲中表現的冷酷無情和格格不入,其實只表達了本體的一小部份。美國觀眾如果明白中國人家庭關係,恐怕也會覺得梁已演得十分溫和。兒女的獨立人格、女兒的教育權甚至人權這個概念,可以想像根本不太存在於文武的認知。但梁朝偉自然也像處理易先生一樣處理文武,他是愛子女的,只是用一種蜷曲和強加的方式。「自古以來」就存在的文武,不是越活越通達而是越活越沉迷。
在電影中有一兩句交代尚氣來自哪裡,尚氣來自中國湖南。這是一個湖南青年的父親得到絕對權力 (十環) 之後走火入魔,最後成為恐怖份子和地下皇帝的故事——聽起來很辱華,但其實迪士尼機關算盡,一個辱華的位置都沒有。十環幫最後倒戈和大羅人民並肩作戰,文武去到最後發現愛妻之情被黑暗生物利用和蒙騙,把十環傳給兒子幫忙收拾局面,所以嚴格來說文武雖然是 super villian,但其實也不是「奸角」,即來自中國的他們並不是美國真正敵人,兩者還是可能停戰或者合作。這真是伸出完美的橄欖支,只是不知會否得到完美的體諒。
當然,美式混血精神還是王道的存在。尚氣去澳門找妹妹,二人打交,妹妹問:美國使你變弱了?尚氣沒有答,後來電影說出這不是「弱」,而是美式英雄精神可以相通於道家的以柔克剛理念。尚氣本來是一個殺手,但在美國過上了「正常生活」,雖然有自我訓練,但日常生活基本沒有動手。尚氣由一個加入爸爸報仇行動的兒子,之後變成一個有正義感 (巴士救人)、有同情心的人,為甚麼?是因為他住在三藩市。雖然他流著華人的血,卻是美國社會和文化製造了作為英雄的尚氣。
如果拋開大羅的中國神獸主題樂園、華人父子大對決表皮,你會發現這也是一套骨子裡的美國電影,它嘗試 (自以為) 理解華人文化,卻沒有紆尊降貴,也同樣歌頌美國理想。這電影本身就是充滿混雜元素的大雜燴,就看廚師這碟炒飯能不能炒得活色生香。在這裡你會看到徐克的武俠電影、成龍的功夫電影、王家衛的抒情電影、李安的家庭倫理電影、功夫熊貓式的仙境中國、還有美式的 Lovecraftian 魔龍作為最終危機。慣穿全片的小心思,是張開了的掌打贏了緊閉的拳頭,呼應對西人最大影響力的《臥虎藏龍》。
父親作為帶來威脅的一極,尚氣靠著美國精神和大羅 / 中國背景將其戰勝,電影試圖接通美國式鋤強扶弱理念和傳統中國的血脈肉身,而產生新物種。美國以個體形成集體,中國以集體形成個體。
作為文化工業,這部電影不只講述了尚氣本身,也講述了美國對吸收外來物駕輕就熟的文明特性 (或優勢)。活了一千年的暴君終於死了,但美國接過了暴君的血脈,將「年輕人」拉了過去。這可能才是尚氣遲遲無法在某些地方上映的深層原因。即使迪士尼有多試圖合家歡、有多不願意得罪各國文化,美國文化崇尚個人超越、崇尚見義勇為這一點,對「文武」而言可能都是頂撞和不孝。
這部片也後設地評論了劉思慕、梁朝偉等人。有人說尚氣在戲中沒甚麼成長。其實劉思慕能接到這個角色,早就於戲外完成了「成長」。尚氣在劇中表示被誤會為韓國人就是自己抽自己水,影射他曾參與的一套由韓國人主演的劇集。而他做泊車仔的部份,則對應了他以前要拍 stock photo 的艱難日子。你以為尚氣打出「如來神掌」還未算大成長,但尚氣的成長早就通過後設評論現實中的演員劉思慕而另類完成。
「文武」也像融合了《英雄》劍客、易先生、王家衛感情宇宙男主角等角色。這些角色對天下、女人、武道的情心款款,在這套美國片裡面也成為了受評論的素材。理想中的傳統男人,在 21 世紀的當下遇到了不能適應的困境,兒子漸長而可能挑戰其權力也是困境,文武面對困境的方法是訴諸屠村和鎮壓,使用十環打碎了「牆」,將背後病毒般的魔鬼散播出去。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
向死而生存在主義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雖然這是一個湖南爸爸走火入魔的故事,但絕對沒有辱華 (尚氣) | 盧斯達 on Patreon】
一向對 Marvel 有成見,但我喜歡《尚氣》。這是一部像電影的電影,故事相對獨立,喜歡看動作電影的人也會收貨。這更像一部被公司創意限制而不能發揮所有潛能的單頭作品。
作為沒有腳的雀仔,軍閥父親組織家庭過平靜生活,解散了組織,武力真空,仇人上門打死了愛妻。梁朝偉又戴上十環重出江湖,他想兒子繼承他的武力,能夠保護身邊人就不需要面對失去愛人的痛苦。導致一對子女極度恐懼而逃離祖國,兒子去了最不一樣的美國,女兒也去了澳門做地下格鬥場賺錢。兒子承受期望的重擔,女兒承受被忽略的重擔。
電影的前半段是最 raw 最成功的,編導們將這部片的根基設定為「家庭倫理劇」而不是科幻、超級英雄電影,那是這部片最不 Marvel 的一面,導演也用大片寶貴的一些時間交代新一代 ABC 背負來自中國的家族豐滿期望,但在新環境力爭上游卻是現實骨感。婆婆輩問尚氣何時和女朋友結婚,她越慈祥越真心,作為後輩就越尷尬越有壓力。
劉思慕不像先前人們預計一樣僅是一個路人,他其實會演,但無疑他在戲中是一個 socially awkward 的存在,這個設定在父親大人的閃回劇情中慢慢獲得處置。當你父親是一個恐怖份子,而且精神開始有問題,你自己也是一個殺過人的殺手,而你理論上正在著草,躲在一個遙遠的地方,當然會 socially awkward 和自我封閉。尚氣和疑似女朋友代表著廣義的新一代,有無窮力量但缺乏方向,仙境老人家後來慈祥地教誨:沒有靶而猛射箭,只是無的放矢。
但係
你仍然能夠感受到那種「迪士尼」的 cliché。當尚氣在巴士上勇猛打人,觀眾嫌看不夠,但電影還是要中斷它,鏡頭轉到一個彩蛋角色在現場直播打鬥。當尚氣好像很沉重地交代自己的過去,「適當時」又要插入一些緩和氣氛的笑話。最後的 CG 神獸大戰當然也取代了徒手和兵器搏擊。梁朝偉帶兒子來到一間類似一代宗師茶餐廳的地方,在兒子面前手刃仇人,那一場就相當有化學作用,而可能挖深了氣氛就會很可怕,所以又是交代得點到即止。
尚氣和爸爸的對立與和解也是意料之內。《尚氣》的好在於前期故事設置,它找來梁朝偉、元華、成家班等人,致敬了大量港產功夫片,整件事本來十分生猛,但迪士尼必須置入一些意料之內的發展,對我們來說是打斷情緒的東西,但對美國人來說可能是這種節奏才算老少咸宜。令我聯想到在環球影城坐的 3D 過山車,車上到一個高位,是為了之後急速俯衝,這是我們預期中的事,因而 satisfaction moderately earned。過山車沿路特定路段就會出現催狂魔來嚇你,迪士尼電影的節奏也是這樣一個高度控制和釋放期望的藝術。
效力 DC 多年的 Zack Snyder 經常被問到怎麼看 MCU,他大概是這樣回答:MCU 是另一種電影,但他們全心全意去做,做到極致,他本人也對這種 sophisticated 的技藝表示欽敬。
迪士尼希望多元化,繼彈指大魔王之後,他們終於又能拿出一個道德立場模糊的反派,但種種改變只能成功了一半。改革,不可以革了自己的命。
外國有人這樣歌頌梁朝偉的演出:梁朝偉就算是夢游交出的表演,也足夠令「文武」一角在整個系列彈出。雖然文武已經算是多層次的角色,但梁以前演過的角色複雜得多。他私人貢獻一些角色研究和設定的功夫,已經令整部片飽滿得多。然後你看見他真是游刃有餘,雖然在片中武打風格霸道,但梁朝偉同時是打起演技的太極,片場中的遊戲三味,演得毫不費力。
「梁朝偉指導」的文武這個角色有巨大威脅感,因為他是個情緒有問題而不自知的人,想到妻子會寂寞,子女離家出走會氣結,然後他會在某個時間點將怒火發泄給世界。梁朝偉說,他們不肯從,就把全村燒掉,一點不在乎,又好像清掃蟲子一樣平常,這一下真把角色寫滿,這是一個反社會人格。
文武設定上是一個活了千年的人,一隻不用吸血、可以見烈陽的吸血鬼。吸血鬼活了那麼久,活過所有的滄海桑田,食鹽多過元華食米,他的道德觀、時間觀、人生觀也肯定相當不同。小說中有很多吸血鬼因為不會死而陷入存在和人生無意義的存在主義危機,文武應對存在的空虛便以「汗」的名字東征西討,直至他沒有可以再征服的對象,這不是一個穿西裝的秦始皇或漢武帝?一開場有一些古裝文武攻打西域的片段。文武若有一千歲,他在中國見過甚麼?從西人的角度來看,文武的背後有著成吉思汗的陰影和威勢——唯一有能力征服世界的亞洲人。
一千歲的文武,是一個「活著的中國」,中國傳統和思想就在他身上,他在一千年裡面殺了無數人、攻陷無數國家,被冠以「汗」的稱號。現代來臨之後,文武也「現代化」,採用大量西洋科技。他有大量現代武器,學會了多國語言,穿起好看的恤衫,但他心底裡仍然是一個古代人,古代人就比較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也習慣用絕對父權統治家庭。
如果考慮文武的背景,他在戲中表現的冷酷無情和格格不入,其實只表達了本體的一小部份。美國觀眾如果明白中國人家庭關係,恐怕也會覺得梁已演得十分溫和。兒女的獨立人格、女兒的教育權甚至人權這個概念,可以想像根本不太存在於文武的認知。但梁朝偉自然也像處理易先生一樣處理文武,他是愛子女的,只是用一種蜷曲和強加的方式。「自古以來」就存在的文武,不是越活越通達而是越活越沉迷。
在電影中有一兩句交代尚氣來自哪裡,尚氣來自中國湖南。這是一個湖南青年的父親得到絕對權力 (十環) 之後走火入魔,最後成為恐怖份子和地下皇帝的故事——聽起來很辱華,但其實迪士尼機關算盡,一個辱華的位置都沒有。十環幫最後倒戈和大羅人民並肩作戰,文武去到最後發現愛妻之情被黑暗生物利用和蒙騙,把十環傳給兒子幫忙收拾局面,所以嚴格來說文武雖然是 super villian,但其實也不是「奸角」,即來自中國的他們並不是美國真正敵人,兩者還是可能停戰或者合作。這真是伸出完美的橄欖支,只是不知會否得到完美的體諒。
當然,美式混血精神還是王道的存在。尚氣去澳門找妹妹,二人打交,妹妹問:美國使你變弱了?尚氣沒有答,後來電影說出這不是「弱」,而是美式英雄精神可以相通於道家的以柔克剛理念。尚氣本來是一個殺手,但在美國過上了「正常生活」,雖然有自我訓練,但日常生活基本沒有動手。尚氣由一個加入爸爸報仇行動的兒子,之後變成一個有正義感 (巴士救人)、有同情心的人,為甚麼?是因為他住在三藩市。雖然他流著華人的血,卻是美國社會和文化製造了作為英雄的尚氣。
如果拋開大羅的中國神獸主題樂園、華人父子大對決表皮,你會發現這也是一套骨子裡的美國電影,它嘗試 (自以為) 理解華人文化,卻沒有紆尊降貴,也同樣歌頌美國理想。這電影本身就是充滿混雜元素的大雜燴,就看廚師這碟炒飯能不能炒得活色生香。在這裡你會看到徐克的武俠電影、成龍的功夫電影、王家衛的抒情電影、李安的家庭倫理電影、功夫熊貓式的仙境中國、還有美式的 Lovecraftian 魔龍作為最終危機。慣穿全片的小心思,是張開了的掌打贏了緊閉的拳頭,呼應對西人最大影響力的《臥虎藏龍》。
父親作為帶來威脅的一極,尚氣靠著美國精神和大羅 / 中國背景將其戰勝,電影試圖接通美國式鋤強扶弱理念和傳統中國的血脈肉身,而產生新物種。美國以個體形成集體,中國以集體形成個體。
作為文化工業,這部電影不只講述了尚氣本身,也講述了美國對吸收外來物駕輕就熟的文明特性 (或優勢)。活了一千年的暴君終於死了,但美國接過了暴君的血脈,將「年輕人」拉了過去。這可能才是尚氣遲遲無法在某些地方上映的深層原因。即使迪士尼有多試圖合家歡、有多不願意得罪各國文化,美國文化崇尚個人超越、崇尚見義勇為這一點,對「文武」而言可能都是頂撞和不孝。
這部片也後設地評論了劉思慕、梁朝偉等人。有人說尚氣在戲中沒甚麼成長。其實劉思慕能接到這個角色,早就於戲外完成了「成長」。尚氣在劇中表示被誤會為韓國人就是自己抽自己水,影射他曾參與的一套由韓國人主演的劇集。而他做泊車仔的部份,則對應了他以前要拍 stock photo 的艱難日子。你以為尚氣打出「如來神掌」還未算大成長,但尚氣的成長早就通過後設評論現實中的演員劉思慕而另類完成。
「文武」也像融合了《英雄》劍客、易先生、王家衛感情宇宙男主角等角色。這些角色對天下、女人、武道的情心款款,在這套美國片裡面也成為了受評論的素材。理想中的傳統男人,在 21 世紀的當下遇到了不能適應的困境,兒子漸長而可能挑戰其權力也是困境,文武面對困境的方法是訴諸屠村和鎮壓,使用十環打碎了「牆」,將背後病毒般的魔鬼散播出去。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向死而生存在主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型男飛行日誌》在九月時從Netflix中被下架了。
這部在2009上映的片,以其劇情、角色、導演與剪輯手法的出色,得到了很多獎項的提名,雖然最終沒有囊括甚至橫掃獎座,但各方給予的好評其實沒有減損它的厚度。
而這部電影在電視台上播過很多次,我卻沒有去看,因為片商的片名實在取的很雷,看起來這部片只是主角耍帥的內容.......好吧,主角確實很帥。
這部片原來的名稱叫做"Up in the Air",中國直譯為《在雲端》,算是貼切;香港則翻譯《寡佬飛行日記》,"寡佬"指得是喪妻的鰥夫,孤獨的老人,後來引申為單身不娶的男人,所以這樣取名是很貼切的。
但台灣片商卻膚淺的緊,見到主角喬治克隆尼是帥哥,又在天上飛來飛去,所以很直觀的叫做《型男飛行日誌》;你說他錯嗎? 好像也沒錯,主角是型男也在空中飛來飛去,但在這種片名裡面我們無法藉以引起對這部片的興趣(除非只要是型男就可以的....)
相反的,原名《Shallow Hal》(庸俗或膚淺的霍爾)的那部電影我們翻譯為《情人眼裡出西施》還相對貼切一點。(中國直譯《庸人哈爾》、香港直譯《豬兜有情人》)
總之,我當時乍看《型男飛行日誌》這個名稱,還以為是在講一個帥哥(機長)飛來飛去找豔遇之類的電影........(但這部片有內涵多了)
之所以我能發現他的內涵,還是基於某些社團人推薦的,看了那個推薦跟幾張裡面的劇照對白,我抱著嘗試的態度,在下架前點開看了。
--------------
當下只覺得這部片確實很有內涵(女主角薇拉·法蜜嘉在片中背面全裸又大露測乳的那一幕更是美的驚心動魄,有線電視台絕對會剪掉的那種......),但在事後細細回想,這部片中"暗合"著很多哲理。
我為何說是"暗合",而非"暗藏"呢?
因為很多時候,編劇的人只是想呈現自己很有創意的想法,卻不知在無意之間將很多哲理一起融入劇情中,然後被不同思想背景的人看到後,基於各花入各眼的情況下,演者無意、觀者有心的發出了這些體會感想。
(例如,一部西方宗教片其中的一些道理,會讓東方宗教的思想者覺得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領會。)
有些時候,是編劇會刻意的將某些巧思放在電影裡面,用彩蛋的方式來致敬、伏筆,或是單純的揭示未來續集可能的走向。
(例如,皮克斯工作坊、迪士尼影業中的數字、角色或色彩的隱喻;漫威系列中以往必定出場.....但以後不會再有的老人家--史丹李;或是漫威的彩蛋系列。)
但更多的時候,是編者作者根本就沒有那些想法,只想呈現自己的劇本,但是粉絲就腦補起來了,將一堆根本不在作者創作設想之中的元素,硬是加在裡面,然後可能還會大讚編劇或導演天縱英明,把這麼多堪稱典範的元素不著痕跡的加在裡面,還好自己心細眼尖、博學多聞,才能把這其中的隱藏伏筆一一看懂挑出.......
例如,很多人把周星馳的《功夫》捧上了天,說裡面蘊含了多少上乘的攝影技巧、多少心理學學說、多少編劇電影學說、多少"後現代主義"、"存在主義"云云........不可否認,周星馳是個電影天才,喜劇表現的能力不在話下,也有過很多驚人的經典作品。
但我甚至不確定他本人對"存在主義"、"後現代主義"這類的哲學議題所知多少??又是否能熟捻到可以把這些理論完整的融入一個特效功夫喜劇電影之中??
我總以為,要評論一個人,不是只看個案(一個電影一個作品),而是要看通案(一直以來的作品水準)。
就比如說,看到一個人用小石頭打到40公尺以外的東西,我們會覺得他準;但是真的準,還是矇的,那就再遞給他十個小石頭,如果10能中8,那我就會相信他是真準。
又譬如說,近年來導演 克里斯多福 · 諾蘭,當年的《記憶拼圖》(2000)是很好的作品,但他是不是一個好導演,就要從他之後的作品來看了。
之後從《針鋒相對》(2002)、《蝙蝠俠:開戰時刻》(2005)、《頂尖對決》(2006)、《黑暗騎士》(2008)、《全面啟動》(2010)、《黑暗騎士:黎明昇起》(2012)、《星際效應》(2014)、《敦克爾克大行動》(2017),一直到最近的《TENET天能》(2020),都無一不是精彩作品,所知所聞太少、專注力不購的人,甚至連看都看不懂........
#那我們就可以說他是一個很優秀的說故事人了。
而以這種角度回來看周星馳。毫無疑問,從1990年開始,他的作品拉開了一個時代的序幕,一直到1995年間這些作品在電視、電影、票房跟文化影響力上都有巨大影響,這段時間的他毫無疑問是個偉大的喜劇演員。但我個人覺得從96年的《鹿鼎大帝》、《食神》開始,他演繹故事的方式開始定型,其他轉變卻讓人有"不如從前"的感覺,而那恰好卻是他跳脫演員身分後的一個轉折。
他的第一個編導作品是《凌凌漆大戰金鎗客》,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作品,也取得很大的成功;但96年的《鹿鼎大帝》、《食神》也都是他編導的作品,他的風格開始從這裡改變。
之後的《喜劇之王》風格就很不同了;但幾年後他贏來了一個大成功《少林足球》,後來的《功夫》更是把他推上了巔峰,界線畫到這裡,我會覺得他也是成功的導演。
但後面的作品就開始毀譽參半,然後開始毀多於譽了.......到後來,很多支持他的,已經"只是"影迷(看的是一個信仰);出來的作品也早已經不像過去演員時代那樣搞笑與劇情並重、表演跟詮釋都佳的--能夠輾壓同時期作品了。
所以把他後期的作品一連串看起來,我不認為部分人對《功夫》一片的極佳讚譽,就是他一貫的編導實力;若是有人說《少林足球》、《功夫》是"偶有佳作"中的那個佳作,我還真無法反駁他。
從這裡回頭看,你說他是否真的如某些影片中說他能將各種攝影技巧、哲學主義理論融入作品中云云的話,我真的會覺得那只是影迷自我投入、對號入座的解讀。
或許,那些被認為是他刻意為之的高明手法,只是對號入座的結果;不然後面的作品怎麼又沒有這麼高明跟富有哲理了?
--------------
而之所以會讓我有這種發想的原因,其實只是一路看下來的體會跟反向思考,但直到有一天,讓我看見了一則新聞,才讓我這個想法落了實槌。
還記得2019年由瓦昆·菲尼克斯主演的那個神作---《小丑》嗎?
對我來說,那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但只要是神作就會有人追捧,有人追捧就會有人吹捧;當少部分的人一看又看再看下,憑著火眼金睛來說出裡面有多少隱藏巧思、導演演員致敬,又挖掘出多少隱藏彩蛋時,導演陶迪 菲利浦斯卻在公開的訪問中直言 : 「我不做彩蛋的,任何人在我電影中指出的彩蛋都是個錯誤。」
這巴掌,其實抽的超響。
也說明了,我的某些想法可能真的發生,只是各種美麗的誤會粉飾了影迷、陰謀論者、抱大腿者與導演、演員、編劇之間那些沒有明說的界線。
------------------
這讓我想起我高中畢業打工的一個趣事。
某一天,我跟同事伊果(eagle)在聊天時聽他說了一個故事。
伊果說他有一天跟吉米(Jimmy)在廚房倚牆聊天時,忽然覺得眼角一動,兩人都瞥見有一隻大隻的德國蟑螂在兩人之間的牆壁上爬動,就在兩人大驚正要閃避之際,忽然一隻手拍了上來,蟑螂登時爆漿慘死。
兩人一看,出手的人正是傑瑞(Jerry)。
只見傑瑞徒手趴死蟑螂後依然面不改色,卻也是不發一語的走到一旁的水槽洗手,伊果跟吉米兩人目睹此事,又看到傑瑞的雲淡風輕,便相當欽佩的走向水槽。
伊果開口(用台語)說 : 「喔~乾!! 你魄力這麼好啊! 這麼大隻蟑螂,你直接一巴掌打死! 實在有夠猛的!!!」
哪想到傑瑞一邊拿擦手紙抹乾手上的水珠,依舊面無表情的回答 : 「沒有啦! 我剛剛是想說用手拍在蟑螂旁邊的牆上,好嚇一嚇那隻蟑螂;結果手舉起來,蟑螂就嚇到了,但是逃跑的方向剛好是自己拍下去的地方....................」
我真心認為,很多神作被吹捧的那麼厲害,大抵上就像這種誤會一樣的美麗。
.
.
.
#其實我是要講本貼文第一句的那部電影
#哪裡知道講到後來就歪樓了
#你們應該習慣了啦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kMEenw
向死而生存在主義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影評 #深度解析 #信条 #諾蘭
─────
本系列前四集裡,藉由《天能》中情節與對話的蛛絲馬跡,我們論證了幾個作者諾蘭暗示的觀點,包括**(線性)時間並不存在**、**因果律的崩毀**;並且比較了大魔王薩托的虛無以及《黑暗騎士》中小丑的兩種虛無。
接著我們又提到,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其實就是科幻大師海萊因(Robert Heinlein)曾提到的「鞋帶悖論」(Bootstrap Paradox)。
但伊格言說,此處有個劇情重點值得我們注意──相較於Neil的坦然(「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但雖然如此,「已知的結局並不構成袖手旁觀的藉口」),從頭到尾沒有名字的「主角」其實是和Neil有著某種程度的價值衝突的。
這體現在主角對女主角凱特的曖昧情愫中。同樣是在自塔林逆行返回奧斯陸自由港的貨櫃旅途中(為了主角與長腿凱特間似有若無的彼此傾慕──好吧,顯然沒時間讓演員發揮,情報員實在太忙太累了,哪裡有時間談戀愛呢),主角突然向Neil提出質疑:
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這對話於片中一閃而逝──在約略等同整部影集資訊量強制壓縮至一部二小時半電影長度的《天能》中,必然顯得沒頭沒腦又高深莫測(對,諾蘭顯然因為材料過多而來不及把事情交代清楚,這是他明顯的技術失敗──但我們也懶得再批評了啦)。
然而伊格言說,這對白所意圖表述的,其實正是更精細的描寫了宿命論與自由意志之間的結合方法。劇情中曾提及,如何使用逆轉機器?
訣竅之一是,當你試圖進入旋轉門,你必須看一下「對面的你」是否也正要進入旋轉門──如果沒有,那麼代表你並未「成功逆轉出來」;換言之,你死在了逆轉機裡。是以,「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
「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這是突然現身的天能組織成員(Neil在塔林找來的天降幫手們)對新手主角的指點。
此即為**宿命論**──「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此規則被未來人Neil奉為圭臬,也或許正是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
是以截至目前為止,進出旋轉門的TENET成員無不如懸線戲偶般乖乖重複著某些他們做過的事──如若不知便罷(對,「無知即是優勢」);一旦知道了,可就得全部乖乖重複一次。這還真是考驗人的記憶力啊。
打鬥?同套路再打一次。開槍?同位置同彈孔再開一次(但這次是把子彈收回來)。飛車追逐?同路線同角度再追再撞再飛一次。
但同時,諷刺的是,你又必須以自由意志來執行這一切(如女科學家最初給主角的「教程」:你要想著把逆轉子彈放到桌上,才能將它吸回手中;你要對著彈孔開槍,才能把子彈收回來)。
伊格言說,我們或可如此論斷:此處的宿命論是一種**極致的宿命論**;沒有比這樣的宿命論更悲觀更消極更「宿命」的了;因為甚至連你的意志自由都僅僅是為宿命服務而已。
人們自始至終是在重複著必然發生之事。這就是Neil和天能組織將自由意志與宿命論結合的方式──有趣的是,在結合之後,卻非常、非常宿命。
而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信條)之下,我們的新手主角對Neil的質疑才顯得大逆不道──「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對的;因為在這裡,為了拯救重傷的凱特,他們已義無反顧地偏離了命運的航道。這是最尖銳的「意料之外」──他們本該同套路再打一次再跑一次再追一次再撞一次,但這回例外;因為就他們所知,歷史上他們並未救過主角偷偷愛著的凱特,他們完全無法臨摹已知模版「再救一次」。
這是真正的、如假包換的未知。對,**愛就是真正的未知**──你想到了嗎?這非常《星際效應》不是嗎?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向死而生存在主義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5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影評 #深度解析 #信条 #諾蘭
─────
本系列前四集裡,藉由《天能》中情節與對話的蛛絲馬跡,我們論證了幾個作者諾蘭暗示的觀點,包括**(線性)時間並不存在**、**因果律的崩毀**;並且比較了大魔王薩托的虛無以及《黑暗騎士》中小丑的兩種虛無。接著我們又提到,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其實就是科幻大師海萊因(Robert Heinlein)曾提到的「鞋帶悖論」(Bootstrap Paradox)。但伊格言說,此處有個劇情重點值得我們注意──相較於Neil的坦然(「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但雖然如此,「已知的結局並不構成袖手旁觀的藉口」),從頭到尾沒有名字的「主角」其實是和Neil有著某種程度的價值衝突的。這體現在主角對女主角凱特的曖昧情愫中。同樣是在自塔林逆行返回奧斯陸自由港的貨櫃旅途中(為了主角與長腿凱特間似有若無的彼此傾慕──好吧,顯然沒時間讓演員發揮,情報員實在太忙太累了,哪裡有時間談戀愛呢),主角突然向Neil提出質疑:
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這對話於片中一閃而逝──在約略等同整部影集資訊量強制壓縮至一部二小時半電影長度的《天能》中,必然顯得沒頭沒腦又高深莫測(對,諾蘭顯然因為材料過多而來不及把事情交代清楚,這是他明顯的技術失敗──但我們也懶得再批評了啦)。然而伊格言說,這對白所意圖表述的,其實正是更精細的描寫了宿命論與自由意志之間的結合方法。劇情中曾提及,如何使用逆轉機器?訣竅之一是,當你試圖進入旋轉門,你必須看一下「對面的你」是否也正要進入旋轉門──如果沒有,那麼代表你並未「成功逆轉出來」;換言之,你死在了逆轉機裡。是以,「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
「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這是突然現身的天能組織成員(Neil在塔林找來的天降幫手們)對新手主角的指點。此即為**宿命論**──「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此規則被未來人Neil奉為圭臬,也或許正是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是以截至目前為止,進出旋轉門的TENET成員無不如懸線戲偶般乖乖重複著某些他們做過的事──如若不知便罷(對,「無知即是優勢」);一旦知道了,可就得全部乖乖重複一次。這還真是考驗人的記憶力啊。打鬥?同套路再打一次。開槍?同位置同彈孔再開一次(但這次是把子彈收回來)。飛車追逐?同路線同角度再追再撞再飛一次。但同時,諷刺的是,你又必須以自由意志來執行這一切(如女科學家最初給主角的「教程」:你要想著把逆轉子彈放到桌上,才能將它吸回手中;你要對著彈孔開槍,才能把子彈收回來)。伊格言說,我們或可如此論斷:此處的宿命論是一種**極致的宿命論**;沒有比這樣的宿命論更悲觀更消極更「宿命」的了;因為甚至連你的意志自由都僅僅是為宿命服務而已。人們自始至終是在重複著必然發生之事。這就是Neil和天能組織將自由意志與宿命論結合的方式──有趣的是,在結合之後,卻非常、非常宿命。而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信條)之下,我們的新手主角對Neil的質疑才顯得大逆不道──「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對的;因為在這裡,為了拯救重傷的凱特,他們已義無反顧地偏離了命運的航道。這是最尖銳的「意料之外」──他們本該同套路再打一次再跑一次再追一次再撞一次,但這回例外;因為就他們所知,歷史上他們並未救過主角偷偷愛著的凱特,他們完全無法臨摹已知模版「再救一次」。這是真正的、如假包換的未知。對,**愛就是真正的未知**──你想到了嗎?這非常《星際效應》不是嗎?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向死而生存在主義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直子的心及其變奏──駱以軍〉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5/02/%E3%80%8C%E7%9B%B4%E5%AD%90%E7%9A%84%E5%BF%83%E3%80%8D%E5%8F%8A%E5%85%B6%E8%AE%8A%E5%A5%8F%E2%94%80%E2%94%80%E9%A7%B1%E4%BB%A5%E8%BB%8D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駱以軍 #小說 #推薦書
─────
小說的深層結構是什麼?為何駱以軍總喜歡把幾個不相干的故事「擠」在一起寫?
上一集我們討論了駱以軍的〈降生十二星座〉,敘事者「我」進入酒吧「滿妹的店」,破解了一款老遊戲「道路十六」裡奇怪的程式設計錯誤。
他進入一格空白迷宮當中,卻也意外闖入幕後一段糾纏私密的情事。那是兩位先後自殺的遊戲程式設計師(木漉、渡邊)和一個女人(直子)之間的三角戀情。
這格空白被取了一個叫做「直子之心」的暱稱,而空格內部卻沒有任何迷宮和道路,只留下兩行字。小說這樣寫:
直子:這一切只是玩笑罷了。木漉。
直子:我不是一個開玩笑的人。我愛你。渡邊。
「直子的心」。艱難地千方百計的進入,各種路線和策略。結果只是兩句話。
沒有缺口。無法進入──人終究是孤獨的。
透過單薄的兩行字以及電動遊戲畫面冰涼冷光的視覺意象,駱以軍的書寫如此淒涼蕭索。
那「希望得知謎底」的巨大盼望,以及盼望的落空(對,你終究不會明白那熾熱又寂寞的,愛的真相是什麼),較諸其間愛情之熾熱,幾乎更令人震懾。
而同樣在此篇〈降生十二星座〉裡的其他故事,
包括「滿妹的店」、「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小學同學鄭憶英事件」以及「十二星座」的設計,都有著類似的道理。
舉例,「滿妹的店」的故事也是如此──經營酒吧的女老闆為何有著「滿妹」這個綽號?因為她「命裡帶滿」。
什麼叫做「命裡帶滿」呢?因為她原來是個空姐,每次一上機值勤,只要是她值勤的班機,班班客滿。
客滿時的服務是最累人的了;可憐的滿妹因此遭到排擠,因為沒人想跟她一起飛,所有的其他空姐同事,都想盡辦法調班,不要跟她一起值勤。
命裡帶滿的滿妹束手無策,只好辭職不幹了,轉行開了間酒吧──
這倒是棒極了,因為自從酒吧開張,生意好得不得了,「天天客滿」。
這聽來只是個好玩的小細節,但事實上卻與小說主題直接相關──
厲害的小說家總能在看似不相干的細節中隱喻著對生命最深沉的扣問──是啊,滿妹「命裡帶滿」,但為什麼她命裡帶滿呢?為什麼就是她呢?
你能知道最後的道理嗎?在這些故事中,駱以軍往往拋出待解的謎題與懸念,卻又遲遲無法給出解答。
你知道那最後的核心就被放在「直子的心」裡面,但卻無法明白那就竟是什麼。
何以滿妹「命裡帶滿」?原因不明。
星體們何以遵循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何以這世界上有「萬有引力」這種東西?原因不明。
曾於泳池中偽裝死亡、狎玩死亡於掌中,對死亡如此輕蔑的的小學同學鄭憶英,何以終究在多年後竟自殺而死?原因不明。
雙魚座很浪漫嗎?對的。那為什麼雙魚座就很浪漫呢?不知道。
處女座很龜毛嗎?對的。那為什麼處女座就很龜毛呢?不知道。
彷彿一切世事皆不可解,而生命最後的真相只能指向類似小說結尾這樣的蒼涼:
突然想起這許多進進出出我底星座圖的人們。我記得他們所屬的星座並且嫻熟於那些星座的節奏和好惡,但我完全無法理解那像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是什麼......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