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家報告] 而家我好似啲鳳姐咁,share返啲用家報告。目的當然係等更多人幫襯。講真錢事小,有數得計,一本我分到幾錢?上星期我同埃汾太食餓媽卡些,一人兩千幾,你計下要賣幾多本書。唔係暴發而係話你知賣書真係搵唔到錢。但滿足感嘅嘢(即係自high係大嘅),「唔係樣樣都講錢」。況且我已寫完本書,所有marginal嘅滿足感,都係冇成本嘅。
TLDR:呢位仁兄就係在信報獲獎無數嘅「高天佑」。
==============
一週年!月頭訂最抵!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100,已經18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20/40年費VIP 送本人著作一本。
==============
1. 講返,姿色改變命運。有人賣相,有人賣身,我冇色相賣,只有賣勞力賣時間賣文。雖然我不一定同意「沒有誰比誰高尚」(賣身都有好多種,當匪都要當最大,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嘛),但的確本質上唔係好大分別。
2. 賣身嘅對家打個冷震就搞掂,一炷香貨仔(視乎你炷香有幾大,係黑木香定王蓮香),我寫本書打到手都痛。之但係人地工作嘅厭惡性高好多,況且你買咗書我就錢已收,你有冇精神高潮同作者完全無關。
3. 賣相嘅,就掂都唔使畀人掂,仲開心。但始終我地生存在一個高度金融化嘅社會(成日講,我本書都講咗好多次)。搵到錢自然就有競爭,你有波人地冇?你有青春人地冇?你識著制服人地唔識?況且,同足球員(?!)一樣,生涯好短暫。相反,寫文嘅,真係玩到七八十歲都仲得。
4. 講得太遠,但我想講,我呢篇用家報告,同啲鳳姐貼嘅報告有一個好唔同嘅地方:我呢篇係真報告,絶非一人分飾多角,又唔係中介人(出版社/扯皮條/網站)職業寫手,更唔係免費餐然後叫用家寫。寫報告嗰個,真金白銀去買本書嘅。
5. 雖然其實,我原本係諗住送本書畀佢的,「慳返」。當然仲有機會,佢可以拎多本書送畀人,或者拎去轉貼,拎去包腸粉都得。或者拎一本嚟抄,當買個長期價外option,萬一我第成出咗名,呢個初版書就好珍貴,好似《伊利亞德》Iliad初版咁珍貴(*)
6. 講返,做乜會送書畀佢?因為本身識佢。佢就係在信報獲獎無數嘅「高天佑」。我本書都有特別鳴謝佢,況且,內文中有提過,我早排睇嘅《蕭條CULT片爆炸力:那個低潮期的香港電影》亦係佢寫,但唔係用「高天佑」筆名。
7. 「高天佑」在信報嘅文寫得相當好,我自己日日睇,之前返工時亦都推介畀啲小朋友下屬睇。嗰時仲識咗個女記者,內地出世(重慶佳麗,幾靚的),香港讀書,香港工作,都問我應該睇咩人寫嘅文,我都係推介「高天佑」。呀女記者一度視「高天佑」為夢中情人咁滯。
8. 然後?機緣巧合下,我認識咗「高天佑」。佢同我講:我細細個就睇你啲文啦!「都係跟你學嘢」。搞到我好不開心(你睇男人幾易呃)
9. 成件事就係咁,生命影響生命。一方面「高天佑」嘅文都啟發我不少,但原來佢話我知,佢嘅文都係跟我學嘢,深受我影響,「即係我睇返有自己色彩嘅嘢」「唔怪得覺得咁正」。
10. 我亦推介大家睇「高天佑」在信報嘅文,或者買佢嘅書《中產必須死》。我當然都有買。
11. 佢在信報嘅專欄,並唔係篇篇都極好。但,你試下日日寫文丫,你就知有幾難。冇咁好嘅都合格有餘,然後好嘅令人擊節讚賞,已經好難得。
12. 我朋友嘅whatsapp group,偶然都有人貼佢嘅文。有時其他朋友覺得「條友外行」。事實如此,咁佢的確好多嘢唔係「內行」。但呢個亦係我地年代嘅一個問題:佢當然係「外行」,正如我寫巴塞唔會熟得過一個忠實球迷,更唔會熟過一個加泰隆尼亞人。
13. 問題係,人地日日寫,寫唔同嘅嘢。好簡單:你試一次,你做得到先好講。日日寫唔同嘅行業,當然就會「外行」,但佢係通才。同時間佢亦有佢專嘅領域,胡適話齋,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雖然我唔係好明同金字塔有乜關係)。你通才嘅地方,瓣瓣識得6-7分,唔使好叻,但叻過average people小小。然後專嘅領域有8分,至少真專才唔會覺得你乜都唔識,咁就已經夠橫行天下了。
14. 係喎,明明係分享佢食用我嘅報告,而家變咗寫我食用佢嘅報告。文人嘅嘢,互相吹捧嘛。但我覺得都好,因為文人另一特點係行家相輕,似乎華人特別係咁,醜陋之極,互吹不如單打。
15. 最後,都係講返「生命影響生命」。固然我講過,只要哥哥長得好,一句在嗎我就倒。每次遇到啲新朋友,特別係後生女,話我知「我有睇你啲文」,嗰下陶醉真係緊要。不過,即使唔係客套,就算人地真係有睇,「我有睇你啲文」同埋「我覺得好好睇」係兩回事。「我覺得好好睇」同「深深影響咗我」,又係兩回事。
16. 唔止一次講過(放心,未來十年我會不停講),「馬蘭頭獎學金」嘅trigger,就係我在台灣隔離14日時,睇咗兩本關於誠品創辦人吳清友嘅書(**)。(BTW.亦都有睇《蕭條CULT片爆炸力》)。
17. 但呢個係導火線。遠因我都講過,我冇仔女,想有人傳承我,加上自覺一身資本主義嘅肥肉,要買啲贖罪券。
18. 但近因呢?近因就係近十幾年,我睇wikipedia(我經常睇,返工都睇),見到啲名人學者,畫家之類嘅介紹。會列出佢地受乜人影響,又影響咗乜人。呢下嘢我就覺得極之beautiful!
19. 當然呢啲都係Vanity(世上有乜唔係?),背後折射係人對死亡嘅恐懼。「生是一個等待死亡的歷程」。但即係,我就似乎成唔到咩大事,但如果第日有個成大事嘅小朋友,會話人知「受我影響」「細細個就睇我嘅文」。成件事係咪好有型呢!
20. 又,仲有其他嘅讀書報告,有機會再貼。Instagram上都有,你可以去睇@bigcatreads。而我係唔知咩人嚟的。
(*)這是一個gag,舊文講過。你真係唔好以為荷里活啲編劇就唔腦殘。(https://bit.ly/3jDeK6L)
(**)我希望有一日,我對我讀者嘅質素,令我可以有信心唔再寫「誠品創辦人吳清友」。成件事十分之「沐浴巨星」
==============
一週年!月頭訂最抵!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100,已經18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20/40年費VIP 送本人著作一本。
==============
「吳清忠著作」的推薦目錄:
- 關於吳清忠著作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吳清忠著作 在 出版魯蛇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吳清忠著作 在 [問題] 中醫科普書請益- 看板CMstudent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吳清忠著作 在 吳清忠- 自癒的邏輯[10/20/2020 直播]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吳清忠著作 在 上醫健康事業- 吳清忠老師最新著作: 人體使用手冊【實踐版】 的評價
- 關於吳清忠著作 在 吳清忠- 病由心生[08/21/2020 直播]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吳清忠著作 在 吳清忠- 睡眠是養生重點[02/23/2021 直播]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吳清忠著作 在 吳清忠- 不斷變化的自癒活動[09/18/2020 直播]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吳清忠著作 在 吳清忠- 自癒療法治未病的實現[09/22/2020 直播]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吳清忠著作 在 吳清忠老師- 人體氣血模型說明 - Facebook 的評價
吳清忠著作 在 出版魯蛇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湯姆大大說出了我內心的想法。
前幾天去逛了一下和平青鳥,其實我覺得這樣的建案展示間並沒有不好,原本很想說:這是個100分的行銷,只是以「書店」二字來說,我不覺得它是個及格的書店;但我今天覺得,這句話其實可以反過來說,它或許是個不及格的書店,卻是個100分的行銷。
這兩句話,就看想先說哪一句話而已,哪句話擺後面就影響了整篇文章的處理結構。但其實我想談的比重是差不多的,這兩件事情沒有好或壞,它就是一體的兩面。
前陣子(上個月)因為經歷幾場活動的關係,特別有機會跟書店從業者接觸,也啟發我對「書店」這個空間有不一樣的想法。當書店變成一種商業授權的機制,可以成為建案宣傳行銷的一部份、同時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Why Not?書店展現了它身為一種空間的價值,這是超乎以往的模式啊各位,這是早期傳統的書店所做不到的事情,但現在它可以是一種價值的呈現了,即便它只能存活短短6個月,就算是讓一般民眾為了打卡、探奇的心態而來,有何不可?有些人以前可能甚至不太逛書店的,你建立了一個讓他們願意走進來的機會,它確實就是創造了一個可能性。
只是,當天我逛完整棟書店後,產生另一面的想法是:
1. 一般書店內的陳列,都會有基本數量、平台展售,和平青鳥現場的書,以單一品項來說皆僅有一本,某種程度上比較像是圖書館,反而不像是書店。很顯然這裡的書是為了展示而存在,並非為了銷售。(我想這部份大家都知道)
2. 這導致的狀況會是——由於讀者大部份只翻讀、不購買,此種快閃店的型式,是否會造成大量退書?這對出版社的影響較小(因為單一品項只進一本,所以就算毀損,影響也不大,當做行銷展售成本是非常便宜),反而是中間涉及經銷的單位是否會有影響?倘若是依照一般寄售型式,今天只有一家快閃店可能還好,以後不小心有更多快閃店出來,大量購書後又大量退書(而且一定有部份書毀損),經銷商可能都會擔心以後到底還要不要合作了;如果接受買斷/部份型式,應該是比較有利於後續合作下去的機會(吧)。
3. 再者是選書。上次去參加複雜生活節,有幸聽到新手書店鄭大哥談書店怎麼選書。他說到不管是獨立書店、還是連鎖書店,最基本的事情其實還是在於選書,也就是你有沒有辦法為平常會來這家書店的人,提供他們會需要、也會喜歡的類型。我以前雖然隱約知道這個道理,不過當天被點醒以後才又再次認真去思考這個問題:有些書店主打商業書、有些書店就是人文社科、有些書店專攻文學甚至詩集類型......簡單來說,每間書店在這個年代也都是要經營自己的「社群」。那麼,快閃書店能經營/帶動怎麼樣的社群?這些社群即便在快閃書店A結束後,能帶動到快閃書店B嗎?而這些快閃書店與在地的社區、居民的關連性深嗎?這些都還不涉及閱讀風氣啊購買啊,單純勾起連結性就好,快閃店能串起這樣的社群嗎?
但上述這些以目前情況來說,或許都是多慮了,目前可能可以確定書店搭配建商的展售中心是一種可行的商業模式(只是得利者目前暫時未必有辦法擴及產業整體),而未來能產生什麼樣的變革,或許就再期待看看了。
#對很多事情我常常也沒什麼答案
#謹此為記
一間書店的可能性
今日李志銘兄在鳴人堂發了篇書店觀察〈書店,作為「炒作房地產」的新寵?〉,我很喜歡這篇文章,無論是其批判的力度或論述的主軸,僅對於牽涉具體人物的部分 與大辣程度的標題有所保留。閱讀之後,我在臉書上也給出三個問題,這是轉貼這篇文章之前,我自己的功課:
一、從書業角度看,美學型書店/地產式書店是否有益於整體。快閃型書店(於經銷與金流模式會是更大挑戰)是否可能做到有益於整體。二、一家書店的外部價值如何被彰顯。若只能透過地產機制被彰顯、乃至變現,那無可避免會成為景觀統治的一環。更進一步談,我們是否可能奪回這定價(定義一間書店的價值)的權力。三、更老的問題是,參與上述地產機制的知識菁英,是否就失去能動性。這問題的對象不只是志銘兄所針砭的,還包括最菁英、參與這機制最久的台灣建築師們。
從拙作《文學理論倒讀》乃至於日後關於書業的一系列文字,不難找到我與城鄉所出身的志銘兄共鳴所在。以我自己的文字來敘說,建築業者主導的營建模式改造臺灣住宅形式半世紀。資本最大限度榨取勞動生產剩餘,而我們即便苦熬一生,也買不了其中一處粗糙滲漏但有著金碧輝煌名號的居所。那每一個現代性的當下,我們先是遺忘了自己的空間,而後炒房資本與政治權力合作下的都市規畫,則毀滅了每一處地方。今日,在與書業有關的地景思考中,泡沫般堆疊的地租成本,直接扼殺了街角書店(或說一樓書店)的可能;而無論是社會整體再投資的停滯(資金集中於所謂的資產股上)或是人民的困窮與幾無閒暇,都使文化相關產業成為得勒緊褲帶、燃燒理想的現實。
我不會走進作為建案樣品屋的和平青鳥,就跟我不會買房、無法定居、這輩子跟有室內設計的生活空間絕緣一樣簡單。青鳥的建築師選書人們,應該也不會選到我的書。但以下的我,還是要給出幾點不同的思考,甚至說是為青鳥的存在辯護了。
一、書業本位的思考:
志銘兄所指的美學型書店/地產式書店是否有益於書業整體?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書被展陳、只要書被銷售,它都有益於書業,而它也會直接反映在總出貨數字上,成為友善書業合作社足以運營、不可缺的百分之一。再怎麼不濟,它都不會是那種把書當裝飾壁紙的無內容貧乏場所,而所有跟書有關的事,也正一場一場在裡頭發生,甚至爆滿。
之前我擔心的,較是書店的時效問題,如果已知六個月即撤店,那麼期初進貨的百萬圖書,很可能就會有相當大的比例期末被退回,而屆時我們這對獨立書店友善的圖書供給方式、使任何一家城鄉書店可以成立的友善供給方式,倒過來可能會變成合作社整體物流作業上的龐大赤字。我不知道友善書業或與和平青鳥直往的出版社,在供應上有沒有採取怎麼樣的特別措施(比如部分買斷或由短期書店負擔因此增加的管銷成本),但從目前的銷售狀況來看,無論有沒有採取其他風險分攤措施(我信任合作社伙伴會思考得比我周詳),我的擔心都是多餘的。這間短暫的書店正以相當大的能量推動新書流動,簡言之,賣掉很多的書。
二、關於書店的外部價值:
對書業有利,仍不足以構成對這家短期書店的堅實辯護。
一路走來我們相信的,書店之於台灣的存在,有著無法估量的外部價值;相對於那些不斷將成本外部化的大資本大企業而言,這是我們想守護書店存在的最重要理由。我的第二個思考點是,志銘文中提到的建商們,其實是看見這書店的外部價值的。只是在企業經營的路徑上,它們所見所為仍會是為這地產的泡沫堆疊服務,最終仍會複製那豪宅的高牆與牢不可破的房地產階級社會。
一個類似圖書定價制之於出版端的思考,針對這資本的路徑,書店能否提出解方,讓自己成為自身的定價權力者,走出不同的發展道路。
過去幾年的范特喜微創文化是我一直關注的。他們是一群建築人,廣義來說也是建商,但他們的操作方式遠為不同。范特喜先以資金介入一處老社區,保存街區的完整,然後主動尋找或以較低租金吸引特色商店群的進駐,乃至於扶持一家很珍貴的鐵皮屋書店。傳統的營建資本當然也想介入,周邊的房價都不知道炒過幾輪了,但我總是這麼解讀此刻台中向上市仔(這是我高中蹺課在此鬼混時對它的稱呼)一隅的地景,是范特喜乃至於新手書店的存在,保護一個老社區不被營建資本購入、圈養、推平。
而在我現在每天鬼混的台北赤峰街一帶,也有些有趣的發展,書店以及特色商店群的存在,活絡了一處已沒落的舊日汽修聚落,其中也有建商資本的作用在,只是這些不同的力量有的是持有、維繫這片日治晚期建築的連棟街屋,但也有的是想使其縉紳化、地產化,未來如何此刻猶未可知。如果你也看見此間浮光書店的價值,同時,其他房東們也看到了,只是我們的量尺不同,一邊是租金、一邊只想有個地方閱讀與書寫。另一個我今年驚訝的例子是苑裡掀冊店,書店空間繼承舊日工廠,書店裡的人物本身就是在地社會運動的凝聚核,而更多在地本來就存在的文化群體、環境群體因為這凝聚核而更加茁壯,她們打造了那我本來想像不到的海線小鎮景觀,包括返鄉青年在那街角開的豆花店。(本來還有個很棒的書店惦惦是我一定會舉例的,警察眷舍保存與社區長照跟書店同時發生,但它已經消失了。)
我們守護書店,因為裡面的每一家書店都可能長出完全不同的樣子,即便是一家建商開設的書店,也都有這可能性存在。今日的我們或許或會對吳董事長要將誠品打造成連鎖的獨立書店不以為然,但無人會否認,舊日誠建與吳清友先生對於台灣出版的貢獻。(我尺度很寬的,大福先生也是我認為的有貢獻之人,雖然在定價制的推動上他跟我在不同的立場上,而且我愈發覺得他開著書店是為了說話與撩妹。)
我不知道和平青鳥的建案是什麼名字,日後會變成怎樣的建築,基地被抹平前曾有怎樣的紋理,但只要是一家書店,就有一個烏托邦的可能,那怕是最微弱的可能。它的意義還在發展中,最後可能很符合「炒作房地產的新寵」這一指稱,可是只要有閱讀的發生,只要有任何一位讀者在此遇見比如《反造城市》、《權力地景》或《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這樣的書,它就不會是上述大辣標題所能完全定義的。
三、關於知識菁英的角色:
志銘兄有一段針貶的對象是,「參與響應、共同為這場品牌背書的一眾代言人」。但無論是名人效應、媒體宣傳乃至於展陳設計(文中批判為已成審美疲勞的展陳),這其實一直是出版與書業的重要技術。我這麼想像,當代的書店或出版先是一種氛圍(也是一種泡泡),走進之後才是光,翻開之後才可能抵達家園。代言本身並沒有問題,問題在於參與者是否意識到背後的資本結構與地產機制,他如何反身自處。
志銘兄所指的蔦屋書店、文心藝所、和平青鳥,是與建商不同程度的合作案例,但這程度之別也同樣可以讓我們來衡量,其他文化場域裡的營建資本關連。我指的是,林榮三文學獎的得獎作品們,或者忠泰美術館展陳的藝術,它們是否也適用同樣的標準來批判呢。這麼討論不是要拉更多文化標的或文化人下水,而是提醒,我們衡量一個人的,應是他的作品、他的行為、他的影響,而不是只有他與資本的距離。有年跟移民工運動走得較近,總想著這家房仲公司或那家電子大廠的環境與人權記錄,真的沒問題嗎?好險找資金的事都是張正負責,其他難事有其他伙伴負責,我只要負責亂想與傲嬌就行了。(多傲嬌呢,比如說成事第二日立刻發文退出和碩群組。)而說到底,在「土地價值非因施以勞力資本而增加者,應由國家徵收土地增值稅,歸人民共享之」這條憲法空文被真正實現之前,如果有家建商願意在城鄉地帶投資一家書店,或有一位名人能連結到營建資本投資於書業整體,我都會是支持的。
早期職業之故,我關注的(或者說又愛又恨的~)的知識菁英是另外一群,他們是在這建商營建環境中最頂尖的一批建築人們。愛的是在如此大環境中他們猶有創造性的突破,或者在教學領域上建樹無數,恨的是絕大多數的他們,都無法拒絕這資本結構與地產制度,他們所教育出來的,仍然得一批批成為建商美學的圖章。二零一三年那本書裡有一段是寫給他們的:
❝再說一次,建築已死,是資本決定了地景。當建築人對平價或銀髮住宅等議題已失去了聲音,當農地開發可以被包裝成國際競圖的學界盛事,當大師作品在街道裡再現出階級區隔的高牆,我們這都市裡豪宅的貧乏,我們這郊野間農舍的虛假,我們無動於衷的沉默,就會是臺灣建築的實相所在。這是我認為建築人該揭露的真實,這就是我們該以美學來否定的體制。❞
很長一段時間,建築師是台灣最具有文化資本的群體,許多的著作出版也值得追逐,文心藝所的選書人中,就有許多我熟悉的建築人物。看到他們,我一方面不免會想笑,你們還真是喜歡評圖這位子啊,連書也要像擺模型一樣菁英評選一番;但另一方面,我其實更願意正面期待他們,如同期待每一家書店的可能性。下來玩吧,不要只居於資本圍塑的光鮮廟堂,歡迎你們的參與,到每一個社區每一處在地,你們可以設計的、可以營造的、可以調度資金來實現的,是人與書的空間、是有機的建築、是地方的再創造、是與過去及未來的生命連結。可以的。
不要是建商的書店,也不要只是建築的書店,就來建築書店,就來建築一間書店,實踐所有的可能吧。
#我不是在浮光工作而是在浮光裡工作
#這篇開權限吧,湯姆致書業的伙伴
#感謝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的每一位
吳清忠著作 在 吳清忠- 自癒的邏輯[10/20/2020 直播]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0:00 主題24:02 問答經絡科技科學養生館https://www.meri-tech.com/ 吳清忠 老師的 著作 " 人體使用手冊 " 在2005年成為中國年度最暢銷圖書, ... ... <看更多>
吳清忠著作 在 上醫健康事業- 吳清忠老師最新著作: 人體使用手冊【實踐版】 的推薦與評價
吳清忠 老師最新著作: 人體使用手冊【實踐版】:啟動自癒,排除垃圾,終結難纏的慢性病已於2016-03-03, 商周出版更清晰的養生概念,更實用的養生方法熱銷250萬冊《人體 ... ... <看更多>
吳清忠著作 在 [問題] 中醫科普書請益- 看板CMstudent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中醫部的先進大家好,
我是執業西醫師,
為了了解病人為何對中醫區之鶩,
最近拜讀了兩部暢銷著作
分別是 吳忠清的人體使用手冊
和 西北國際出版的圖解黃帝內經
我認為好的理論應該是不管由西醫或中醫觀點都可以合理解釋的。
但在人體使用手冊中有諸多謬誤,網路上卻一片好評,
請問要如何跟病人衛教,才能扭轉錯誤觀念呢?
另請問是否有其他可信賴的科普書推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2.77.7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Mstudents/M.1470900545.A.36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