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與傳說的建構,往往是一種論述的價值傳達與再生產的形式,因此,重新回頭對神話與傳說進行研究調查,透過歷史文獻、口述歷史以及實地訪查的方式,我們將有機會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已經習以為常的傳說及神話。這之中,並沒有真實與否的問題,而是理解了不同版本如何被生產出來,進一步意識到這些生產過程中的論述、意識形態與文化脈絡,這樣才是認識神話與傳說的態度。套用一句Lévi-Strauss說的:「神話是一種適合思考的存在」,神話本身並不代表真實,思考神話傳說的過程,抽絲剝繭建立起脈絡與架構,才是神話與傳說對人類最有貢獻之處。
———
吳鳳曾經是臺灣社會當中耳熟能詳的人物,由於「捨身取義」的故事是一個政治上宣傳的好題材,日本政權與戰後來臺的國民政府,皆以官方之力,修繕嘉義縣中埔鄉社口村的吳鳳廟(阿里山忠王廟),並將其列入法定文化資產]的項目去保護(註1),兩個政權也都將這樣的故事編入教科書當中,廣為稱頌及宣傳,演變成人們深信不疑的故事。甚至在官方的鼓吹之下,有不少藝術創作與吳鳳有關,例如大岡春濤1927年以《活著的英靈》描繪吳鳳騎白馬的英姿入選首回臺展的東洋畫部。光是以吳鳳為題材的電影就至少有3部,分別是1932年由「日本合同通信社電影部」臺灣電影製作所拍成劇情片《義人吳鳳》;1949年張英、張徹合導拍成《阿里山風雲》;1962年臺製廠聘請香港名導演卜萬蒼,舞臺設計家顧毅擔任布景設計,王引、張美瑤擔任男女主角,拍攝的寬銀幕彩色國語電影《吳鳳》(註2)。1943年林摶秋導演、簡國賢編劇、呂泉生配樂的舞臺劇《阿里山》也是以吳鳳故事為背景,分別在桃園與臺北公會堂(註3)演出。知名的舞蹈家林懷民也曾有「吳鳳」的舞碼;雕塑家蒲添生也本著「仁愛」精神創作了〈吳鳳騎馬銅像〉(註4)。這一些藝術家之所以「吳鳳」為創作,並非是惡意欺騙,而是吳鳳「殺身成仁」的故事在政府的刻意渲染灌輸下,已經根深蒂固,深植人心。
過去歷史學家並非都沒有人質疑「吳鳳神話」的不合理之處,例如林衡立在1950年代發表了「阿里山曹族獵首風俗之革除」就提出反證,只不過這篇文章是發表在《中國民族學報》,這類刊物並不普及,大眾不易看到。直到1980年7月28日,陳其南在通俗的《民生報》七版發表了〈一則捏造的神話─「吳鳳」〉,這篇文章撼動了臺灣社會,人們開始懷疑長久以來政府造假、愚民,後續引發了原住民運動,於是立於嘉義火車站前的吳鳳銅像在1988年被拉倒,1989年吳鳳鄉也在原住民的抗議下更名為阿里山鄉,同一年教科書也將吳鳳的故事由課文中移除。
但是鮮有人知,吳鳳的故居、吳鳳墓至今尚存,在沒有《文化資產保護法》(下簡稱文資法)的年代,1978年竹崎鄉公所就已經奉命在吳鳳的故居、吳鳳墓前方製作「古蹟」解說石碑。
1979年,中華民國內政部著手研議文化資產政策,又將位於竹崎鄉的吳鳳故居、吳鳳墓列入所謂的「暫定古蹟」名單之中,只不過「1979中華民國內政部暫定古蹟」與1982年之後《文資法》所談論的「暫定古蹟」完全不同。「1979年中華民國內政部暫定古蹟」是政府在沒有《文資法》下的「古蹟預備名單」,並不具有任何法律保障效應,不是真正的法定文化資產,嚴格來說其功能是日後《文資法》立法後的古蹟指定的參考依據。但隨著社會運動興起,相關研究報告出爐,眾人指責吳鳳神話捏造,破壞族群和諧,吳鳳故居與吳鳳墓由早期政府年年舉辦祭典的高人氣場所,變成了為文化資產界的禁忌,鮮少有人願意談論這樣的場所是否有文化資產價值。
我們不可否認「吳鳳神話故事」內容有許多以訛傳訛或是杜撰的爭議,但是因為吳鳳所留下大量不同時代的史料,卻又是值得研究,因此姑且把這類容易引起社會爭議,可能會挑戰社會禁忌的歷史建築物、文獻、文物,歸類到「困難的潛力文化資產」。
不過筆者認為,這些「困難的潛力文化資產」有助於釐清「吳鳳傳說」,若就文化資產保存及歷史真相角度,臺灣社會不應閃避這樣的議題。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artouch.com/column/content-13109.html?fbclid=IwAR3PhBjjJXhY6SZ66_HieaW3XqWginbJbufaPXyGkcaoumtYIhUplifzs7s
吳鳳故居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蕭文杰專欄 #吳鳳故居 #吳鳳墓
#吳鳳 曾經是臺灣社會當中耳熟能詳的人物,由於「捨身取義」的故事是一個政治上宣傳的好題材,吳鳳神話不乏以訛傳訛造成的誤導,及刻意塑造的傳說,雖然「傳說」,不盡符史實,但是見證日治以來以吳鳳為教育題材之變遷。無論是故居、墳墓、碑、匾,或是藝術創作,都是研究 #文化資產 的題材。但是鮮有人知,吳鳳的故居、吳鳳墓至今尚存。
🔸相關閱讀:被帝國收編的漢人鬼神:大岡春濤的吳鳳畫作《活著的英靈》與歷史書寫《義人吳鳳》>> https://bit.ly/31UxyXK
吳鳳故居 在 愛作夢的貓 joc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竹崎秘境人文美食+住宿
山門咖啡-吳鳳故居-清華山德源禪寺-真心堡-阿修甕缸雞-阿里山清華蝶莊
人情味濃景緻清幽,是值得停駐的的鄉間小村
吳鳳故居 在 吳鳳故居及公墓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在尋找鹿麻產車站的過程當中,意外的闖進義仁村,在村口的三角路口看到一座快要被電線桿淹沒的吳鳳騎馬塑像,再回想了一下,這不就是吳鳳故居嗎? ... <看更多>
吳鳳故居 在 Fw: [遊記] 吳鳳相關遺址考察- 看板Geograph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日前藉南下參加研討會,趁機做了一趟吳鳳相關遺址的小型考察。關於吳鳳的故事,
以及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本短文不擬介紹和分辨,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查閱google,
特別想知道細節,可以參看「吳鳳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一書(
www.naer.edu.tw/ezfiles/0/1000/img/30/1980_achievement_04.pdf)。不過,吳鳳遺
址確實是道道地地的歷史場景,就算要做原住民的「轉型正義」,也應該保留這些場地,
而在陳列展示中予以說明,不應拆毀或任其變為廢墟。下圖是吳鳳相關遺址和歷年番(蕃)
界、阿里山 鄉的示意地圖。
圖上有幾個重要地點。吳鳳故居 和吳鳳墓位於今竹崎鄉(這兩個望文知意不必多
做解釋),吳鳳廟 和吳鳳公園 在今中埔鄉,吳鳳廟 是當時通事辦公室所在地(根據吳
鳳廟 大門口縣府所立古蹟石刻),吳鳳公園 則是吳鳳死難處。按吳鳳死於乾隆34年,圖
上紅色虛線顯示的是乾隆20年民番界址圖的概略位置(番界紅線為乾隆10年劃定,此段在
乾隆20年未重訂藍線,吳鳳死於乾隆49年重訂紫線番界前),可以看出吳鳳的家和墓在界
內(但那一段番界特別突出),而通事辦公室和吳鳳死難處則在當時的番地。吳鳳廟 那
個位置既是通事辦公室,而吳鳳常做番割中人,或許當時番產交易地就在這裡。
吳鳳廟 門面。小時候來過吳鳳廟 ,當時廟旁還有「中華民俗村」,如今聽村民說
已經歇業9年。
吳鳳廟 建成已近200年,歷經多次改建。按說日本時代極尊崇吳鳳廟 ,但戰後1951、66
年兩度大修後,廟裡的日本匾額已經全滅,代之以蔣中正、嚴家淦為首的題匾。
廟裡廂房陳列的吳鳳史蹟,仍是舊說。
日本遺跡僅留戶外西側昭和六年立碑一面,提字日人姓名被水泥掩蓋住。另外戶外東側蔣
中正「毋忘在莒」刻石,感覺是用舊石「加工」過的。
陳列品其實有相當之史料價值,可惜並無較佳的典藏環境。
如果說吳鳳廟 只是乏人問津,那麼吳鳳公園 則是幾成廢墟了。
讓我們更往內山方向看。時光荏苒,日本時代初期,1904年「堡圖」的生蕃界就已
經推到接近今日阿里山 鄉西界,而觸口作為入山處,成為番產交易重鎮。1937年架設天
長吊橋、地久吊橋,以溝通八掌溪兩岸,這兩橋的命名本來是拍日本皇室的馬屁。
結果現在包裝成象徵愛情的「天長地久橋 」,成為「陸客」消費重鎮,有的招牌直接寫
簡體字,立「阿里山 入山處」和「臺灣寶島留念」石。聽說不少團客的「阿里山 之旅」
就逛逛吳鳳廟 ,天長地久橋 就返回,連山都沒入,這不是宰客嗎?
長久以來,番界愈來愈往內山推進,阿里山 (1946-89年為吳鳳鄉)鄉治則愈來愈
往平地移動。能怎樣個轉型正義?我想歸還土地一時是做不到的,那就先歸還地名給原住
民吧。
https://blog.xuite.net/hqq.hqq/blog/553214470
--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4.109.1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travel/M.1513689552.A.393.html
※ 編輯: hqq (114.38.133.76), 12/20/2017 19:45:14
... <看更多>